目录
- 358 三百五十八章 司徒美堂
- 359 三百五十九章 拒见丘吉尔
- 360 三百六十章 一百二十个美械师
- 361 三百六十一章 扩编
- 362 三百六十二章 重庆假期
- 363 三百六十三章 蠢蠢欲动
- 364 三百六十四章 调兵遣将
- 365 三百六十五章 大战序幕
- 366 三百六十六章 战区长官
- 367 三百六十七章 伪军反水
- 368 三百六十八章 雨花台下
- 369 三百六十九章 血战第4联队
- 370 三百七十章 最后的疯狂1
- 371 三百七十一章 心理战
- 372 第372章 三百七十二 光复南京
- 373 三百七十三章 南京危城!
- 374 三百七十四章 暴动 上
- 375 三百七十五章 暴动 下
- 376 三百七十六章 日酋的苦恼
- 377 三百七十七章 阴谋?圈套?
- 378 三百七十八章 宝山风云
- 379 三百七十九章 战前侦察
- 380 三百八十章 德川丧钟
- 381 三百八十一章 二十五师团
- 382 三百八十二章 宝山激战
- 383 三百八十三章 诈取浪速号
- 384 三百八十四章 水战
- 385 三百八十五章 战况空前
- 386 三百八十六章 拔刀
- 387 三百八十八章 夺下航母
- 388 三百八十九章 胡链发威
- 389 三百九十章 烟俊六的决定
- 390 三百九十一章 八万廉价劳工
- 391 三百九十二章 兵出太平洋
- 392 三百九十三章 大战序曲
- 393 三百九十四章 初见麦克阿瑟
- 394 三百九十五章 实力对比
- 395 三百九十六章 火鸡猎杀战
- 396 三百九十七章 浸血的海滩
- 397 三百九十八章 塞班烽火
- 398 三百九十九章 战前准备
- 399 四百章 决战塞班岛 1
- 400 四百零一章 决战塞班2
- 401 四百零二章 国内风云
- 402 四百零三章 目标关岛!
- 403 四百零四章 火烧的列岛
- 404 四百零五章 归途
- 405 四百零六章 机械化装甲军
- 406 四百零七章 悲催的小鬼子
- 407 四百零八章 冈村的烦恼
- 408 四百零九章 华北大势
- 409 四百一十章 东陵大盗
- 410 四百一十一章 进展神速
- 411 四百一十二章 石门情报战
- 412 四百一十三章 攻占石门
- 413 四百一十四章 前进!前进!
- 414 四百一十五章 寻人启示
- 415 四百一十六章 惊变1
- 416 四百一十七章 惊变2
- 417 四百一十八章 东北逸事
- 418 四百一十八章 东北逸事2
- 419 四百二十章 东北逸事3
- 420 四百二十一章 内蒙风云
- 421 第四百二十二章 梁思成与林徽因
- 422 四百二十三章 空降山海关
- 423 四百二十四章 出关首战
- 424 四百二十五章 雪豹计划
- 425 四百二十六章 锦州大战
- 426 四百二十七章 旅顺前哨战
- 427 四百二十八章 重炮旅团
- 428 四百二十九章 敢死队
- 429 四百三十章 血壮山河
- 430 四百三十一章 赤色要塞
- 431 四百三十二章 幕后交易
- 432 四百三十三章 恢复经济
- 433 四百三十四章 神风特攻队
- 434 四百三十五章 枕戈待旦
- 435 四百三十六章 张学良与杨虎城
- 436 四百三十九章 导弹专家
- 437 四百三十八章 最后的抉择
- 438 四百三十九章 大战西伯利亚
- 439 四百四十章 盛世强国(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三百六十八章 雨花台下
三百六十八章 雨花台下
三百六十八章 雨花台下
南京城外,第十五战区指挥部内,李学坤看着作战地图,一变淡雅的圆弧浮现在唇角之上。
只不过三天时间,南京城有战斗力的伪军就跑了一半儿,另外一半儿还被冈崎清三郎缴了械,如此一来,其余的伪军岂能再为日本人卖命?少了这十几万伪军的威胁,南京城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就在这三天之中,李学坤从上海调回了七十四军,加入到了即将开始的南京作战之中。
第七十四军的军长是抗日名将王耀武。
王耀武,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中正剑持有人。
1924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率部创建第七十四军,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师长、副军长;1939年,因功升任第七十四军军长;
蒋委员长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时人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八路军与新四军一些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对于王耀武,李学坤还是有所了解的,他的父亲与长兄早逝,在母亲培养之下成人。
9岁时,入本村私塾读书,拜张宝亭先生为师,读的是“四书”、“五经”。
19岁时,家境败落,不得不辍学谋生,投亲到天津,在天津租界里一家烟草公司充当干杂活的工人。后南下上海,到马玉山糖果公司当了店员。
1924年冬,黄埔军校在广州招生,便前往广州投考。1924年11月,正式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在军校学习期间,他严遵校训、勤奋学习,赢得了学生队总队长严重对他的青睐。
随后,凭着自己的战功,一点点的爬到了七十四军军长的位置上,抗日战争以来,他和他率领的七十四军,每战必至,不论是万家岭还是南京保卫战,都建立了功勋。
可以说,王耀武之所以有今天,全是凭着他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所以,当李学坤看到王耀武的时候,眼神之中,有着一丝丝的佩服之情。
也许,只有这样强悍的将领,才能带出七十四军这样的强军来吧。
王耀武看到比他小了十几岁的李学坤,立即向李学坤敬了一记军礼。
眼前的这个年青人,虽然年纪比自己小了十几岁,可是人家能有现在的地位,全是凭着自己一点点打出来的,这样的人,自己不得不佩服。
“卑职王耀武,见过李长官。”王耀武朗声说道。
李学坤不由微微一笑,对王耀武说道:“王军长,从官职上,我是你的上级,但是从年纪上看,你却是我的前辈,你我之间不必拘礼,以兄弟相待。”
“卑职不敢。”王耀武诚惶诚恐的说道。
“不必客气,以后,我还有很多地方借重佐民兄啊。”李学坤说道。
王耀武来到了李学坤的身前,李学坤说道:“不知佐民兄以为,欲取南京,先要取哪里?”
王耀武想了一想,口中说道:“牛首山或者雨花台,在我看来,雨花台的位置更重要些,这是南京的门户,不过地势却很险要,当年,湘军曾国荃部驻守雨花台,太平军李秀成四十万大军打了十多天都没有打下来,可见,雨花台地势之险。”
李学坤点了点头,雨花台是他的发家之地,他自然是清楚的,只不过,当时,他是防守雨花台,现在,他却是要进攻雨花台了,回首往昔,恍若隔世,雨花台,还是那个雨花台,但中日之间却如同这雨花台的形势一样,攻守易势了。
李学坤决定,让王耀武率领他的七十四军首先进攻雨花台,王耀武当即向李学坤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必然攻克雨花台。
不过李学坤却摇了摇头,口中说道:“佐民兄,我需要的不是你用人命去填,我们的士兵,生命都是宝贵的。”
“那长官的意思是?”王耀武眉头一挑,不明白李学坤的意思。
“七十四军已经换装了,而且据我所知,还拥有一个营的155毫米口径的大炮,我这里有雨花台详细的工事图,你可以让你的大炮,按这个图,将鬼子的工事一个个掀翻,让鬼子炸死在他们自己建造的活棺材里,这样岂不是更好吗?”李学坤微微一笑说道。
王耀武恍然大悟,一拍脑门说道:“哎哎,瞧我这脑子,原来的穷仗打习惯了,一时半会儿,还不适应这富裕仗,那我就按长官说的办,将所有的炮弹都打出去,把小鬼子的乌龟壳都给掀翻!”
“呵呵,佐民兄,在你进攻的同时,我会让陈纳德在空中辅助于你,美国的B-29空中堡垒轰炸机,一个炸弹投下去,鬼子的工事连影儿都没了。有这么多的资源,我们干嘛不利用?
我们要学会新的作战理念,飞机大炮开路,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的损失,这些抗战老兵,每一个都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啊。”
“是啊,只是,我部的炮弹有些不足,虽然有一个155榴弹炮营,九门大口径榴弹炮,但是,只有三百多发炮弹。”王耀武向李学坤哭起了穷。这个时候不敲李学坤的竹杠,什么时候敲?
“呵呵,佐民兄,你放心好了,我会让后方给你调来五千发大口径的榴弹炮弹,你不要吝啬,全都给我打出去,就算把雨花台给我炸平也再所不惜!”
“是!我这就回去准备了。”王耀武兴奋的站起身来,向李学坤敬了一记军礼,转身扬长而去。
雨花台是南京的门户,这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2个紧紧相依的山岗组成:东岗名为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历史上曾将延伸至安德门外的西岗,与前两个山岗合称聚宝山,明朝的南京南门──聚宝门(今中华门),即由此山而得名(西岗即为石子岗)。
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授农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
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常在此地高座寺后的山顶设坛讲经,有僧侣五百余人,趺坐聆听,讲得精彩,听得入神,盛况空前。相传此事感动了佛祖,遂落花如雨,化作遍地绚丽的石子,雨花台由此得名。
此时的雨花台,由日军第2师团第4联队守卫,第二师团始建于1873年(明治6年),是日本帝国最早设立的六个镇台之一,称为仙台镇台,1886年改名为第二师团,因其征兵地位于仙台,也被称为仙台师团。
第二师团主要下辖第4,16,29,30四个联队(1937年第30联队调出)。曾参与过西南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日清战争)、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等多次战争,是日军中最有战斗力的师团之一。
第4联队,由来自于仙台的百姓组成,是第2师团的精神所在,也是第二师团的核心,冈崎清三郎将第4联队放到了雨花台,也可以看出他对雨花台的重视程度。
在冈崎清三郎看来,只要第4联队驻守雨花台,那么,雨花台就会成为一个永不陷落的堡垒。
在前期的战斗中,第4联队并没有辜负冈崎清三郎的厚望,他们利用雨花台坚固的工事,不断杀伤着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中国第七十三军攻了十天,除了留了几千具尸体之外,没有一丝的进展。
第4联队的联队长盘田大佐,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不过,他本人却对土木工事有着特殊的爱好,所以,他将雨花台变成了一个大的工事,堡垒之间以战壕相连,再辅以明碉暗堡,整个雨花台,就如同一台到处喷火的机器一样。
此时的战壕之中,盘田大佐轻蔑的用望远镜看着对面的中国军队,口中说道:“支那人,战斗力差差地,雨花台,他们永远也无法攻克!”
“大佐阁下,我总觉的有些奇怪,已经三天了,支那人连一枪也没有放,会不会是有什么后招没有使用出来?”参谋长鬼冢少佐说道。
“支那人能有什么花招?他们在雨花台下屯兵数万,却寸步难移!如果调换位置,由我们来进攻,同样的优势兵力下,我只需要两天,就可以攻下雨花台!”我要率领第4联队,将支那人全部消灭在雨花台下!”盘田大佐嚣张的叫嚣道。
南京城外,第十五战区指挥部内,李学坤看着作战地图,一变淡雅的圆弧浮现在唇角之上。
只不过三天时间,南京城有战斗力的伪军就跑了一半儿,另外一半儿还被冈崎清三郎缴了械,如此一来,其余的伪军岂能再为日本人卖命?少了这十几万伪军的威胁,南京城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就在这三天之中,李学坤从上海调回了七十四军,加入到了即将开始的南京作战之中。
第七十四军的军长是抗日名将王耀武。
王耀武,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中正剑持有人。
1924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率部创建第七十四军,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师长、副军长;1939年,因功升任第七十四军军长;
蒋委员长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时人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八路军与新四军一些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对于王耀武,李学坤还是有所了解的,他的父亲与长兄早逝,在母亲培养之下成人。
9岁时,入本村私塾读书,拜张宝亭先生为师,读的是“四书”、“五经”。
19岁时,家境败落,不得不辍学谋生,投亲到天津,在天津租界里一家烟草公司充当干杂活的工人。后南下上海,到马玉山糖果公司当了店员。
1924年冬,黄埔军校在广州招生,便前往广州投考。1924年11月,正式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在军校学习期间,他严遵校训、勤奋学习,赢得了学生队总队长严重对他的青睐。
随后,凭着自己的战功,一点点的爬到了七十四军军长的位置上,抗日战争以来,他和他率领的七十四军,每战必至,不论是万家岭还是南京保卫战,都建立了功勋。
可以说,王耀武之所以有今天,全是凭着他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所以,当李学坤看到王耀武的时候,眼神之中,有着一丝丝的佩服之情。
也许,只有这样强悍的将领,才能带出七十四军这样的强军来吧。
王耀武看到比他小了十几岁的李学坤,立即向李学坤敬了一记军礼。
眼前的这个年青人,虽然年纪比自己小了十几岁,可是人家能有现在的地位,全是凭着自己一点点打出来的,这样的人,自己不得不佩服。
“卑职王耀武,见过李长官。”王耀武朗声说道。
李学坤不由微微一笑,对王耀武说道:“王军长,从官职上,我是你的上级,但是从年纪上看,你却是我的前辈,你我之间不必拘礼,以兄弟相待。”
“卑职不敢。”王耀武诚惶诚恐的说道。
“不必客气,以后,我还有很多地方借重佐民兄啊。”李学坤说道。
王耀武来到了李学坤的身前,李学坤说道:“不知佐民兄以为,欲取南京,先要取哪里?”
王耀武想了一想,口中说道:“牛首山或者雨花台,在我看来,雨花台的位置更重要些,这是南京的门户,不过地势却很险要,当年,湘军曾国荃部驻守雨花台,太平军李秀成四十万大军打了十多天都没有打下来,可见,雨花台地势之险。”
李学坤点了点头,雨花台是他的发家之地,他自然是清楚的,只不过,当时,他是防守雨花台,现在,他却是要进攻雨花台了,回首往昔,恍若隔世,雨花台,还是那个雨花台,但中日之间却如同这雨花台的形势一样,攻守易势了。
李学坤决定,让王耀武率领他的七十四军首先进攻雨花台,王耀武当即向李学坤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必然攻克雨花台。
不过李学坤却摇了摇头,口中说道:“佐民兄,我需要的不是你用人命去填,我们的士兵,生命都是宝贵的。”
“那长官的意思是?”王耀武眉头一挑,不明白李学坤的意思。
“七十四军已经换装了,而且据我所知,还拥有一个营的155毫米口径的大炮,我这里有雨花台详细的工事图,你可以让你的大炮,按这个图,将鬼子的工事一个个掀翻,让鬼子炸死在他们自己建造的活棺材里,这样岂不是更好吗?”李学坤微微一笑说道。
王耀武恍然大悟,一拍脑门说道:“哎哎,瞧我这脑子,原来的穷仗打习惯了,一时半会儿,还不适应这富裕仗,那我就按长官说的办,将所有的炮弹都打出去,把小鬼子的乌龟壳都给掀翻!”
“呵呵,佐民兄,在你进攻的同时,我会让陈纳德在空中辅助于你,美国的B-29空中堡垒轰炸机,一个炸弹投下去,鬼子的工事连影儿都没了。有这么多的资源,我们干嘛不利用?
我们要学会新的作战理念,飞机大炮开路,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的损失,这些抗战老兵,每一个都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啊。”
“是啊,只是,我部的炮弹有些不足,虽然有一个155榴弹炮营,九门大口径榴弹炮,但是,只有三百多发炮弹。”王耀武向李学坤哭起了穷。这个时候不敲李学坤的竹杠,什么时候敲?
“呵呵,佐民兄,你放心好了,我会让后方给你调来五千发大口径的榴弹炮弹,你不要吝啬,全都给我打出去,就算把雨花台给我炸平也再所不惜!”
“是!我这就回去准备了。”王耀武兴奋的站起身来,向李学坤敬了一记军礼,转身扬长而去。
雨花台是南京的门户,这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2个紧紧相依的山岗组成:东岗名为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历史上曾将延伸至安德门外的西岗,与前两个山岗合称聚宝山,明朝的南京南门──聚宝门(今中华门),即由此山而得名(西岗即为石子岗)。
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授农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
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常在此地高座寺后的山顶设坛讲经,有僧侣五百余人,趺坐聆听,讲得精彩,听得入神,盛况空前。相传此事感动了佛祖,遂落花如雨,化作遍地绚丽的石子,雨花台由此得名。
此时的雨花台,由日军第2师团第4联队守卫,第二师团始建于1873年(明治6年),是日本帝国最早设立的六个镇台之一,称为仙台镇台,1886年改名为第二师团,因其征兵地位于仙台,也被称为仙台师团。
第二师团主要下辖第4,16,29,30四个联队(1937年第30联队调出)。曾参与过西南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日清战争)、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等多次战争,是日军中最有战斗力的师团之一。
第4联队,由来自于仙台的百姓组成,是第2师团的精神所在,也是第二师团的核心,冈崎清三郎将第4联队放到了雨花台,也可以看出他对雨花台的重视程度。
在冈崎清三郎看来,只要第4联队驻守雨花台,那么,雨花台就会成为一个永不陷落的堡垒。
在前期的战斗中,第4联队并没有辜负冈崎清三郎的厚望,他们利用雨花台坚固的工事,不断杀伤着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中国第七十三军攻了十天,除了留了几千具尸体之外,没有一丝的进展。
第4联队的联队长盘田大佐,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不过,他本人却对土木工事有着特殊的爱好,所以,他将雨花台变成了一个大的工事,堡垒之间以战壕相连,再辅以明碉暗堡,整个雨花台,就如同一台到处喷火的机器一样。
此时的战壕之中,盘田大佐轻蔑的用望远镜看着对面的中国军队,口中说道:“支那人,战斗力差差地,雨花台,他们永远也无法攻克!”
“大佐阁下,我总觉的有些奇怪,已经三天了,支那人连一枪也没有放,会不会是有什么后招没有使用出来?”参谋长鬼冢少佐说道。
“支那人能有什么花招?他们在雨花台下屯兵数万,却寸步难移!如果调换位置,由我们来进攻,同样的优势兵力下,我只需要两天,就可以攻下雨花台!”我要率领第4联队,将支那人全部消灭在雨花台下!”盘田大佐嚣张的叫嚣道。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