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 第4章 李正皓
- 4 第5章 安全码
- 5 第6章 情报院
- 6 第7章 林东权
- 7 第8章 朝总联
- 8 第9章 不归桥
- 9 第10章 通缉犯
- 10 第11章 尖嘴鸭
- 11 第12章 贝克尔
- 12 第13章 女司机
- 13 第14章 屋台通
- 14 第15章 鼠标线
- 15 第16章 青森港
- 16 第17章 革命军
- 17 第18章 少年派
- 18 第19章 阴谋论
- 19 第20章 新干线
- 20 第21章 吸烟室
- 21 第22章 海神号
- 22 第23章 重口味
- 23 第24章 告密者
- 24 第25章 雇佣兵
- 25 第26章 跟踪者
- 26 第27章 阿格斯
- 27 第28章 最幸福
- 28 第29章 斧头李
- 29 第30章 狗骨头
- 30 第31章 混血儿
- 31 第32章 留下来
- 32 第33章 首尔塔
- 33 第34章 反侦察
- 34 第35章 灰眼睛
- 35 第36章 南山南
- 36 第37章 木马计
- 37 第38章 6.3|
- 38 第39章 6.3|
- 39 WwW.lwxs520.Com第40章 6.3独|家
- 40 第41章 6.3|
- 41 第42章 6.3|
- 42 第43章 6.3|
- 43 第44章 6.3|
- 44 第45章 6.3|
- 45 第46章 6.3|
- 46 第47章 6.3|
- 47 第48章 6.3|
- 48 第49章 6.3|
- 49 第50章 6.3|
- 50 第51章 6.3|
- 51 52.第 52 章
- 52 53.第 53 章
- 53 54.第 54 章
- 54 55.第 55 章
- 55 56.第 56 章
- 56 57.第 57 章
- 57 58.第 58 章
- 58 59.第 59 章
- 59 60.第 60 章
- 60 61.第 61 章
- 61 62.第 62 章
- 62 63.第 63 章
- 63 64.第 64 章
- 64 65.第 65 章
- 65 66.第 66 章
- 66 67.第 67 章
- 67 68.第 68 章
- 68 69.第 69 章
- 69 70.第 70 章
- 70 71.第 71 章
- 71 72.第 72 章
- 72 73.第 73 章
- 73 74.第 74 章
- 74 75.第 75 章
- 75 76.第 76 章
- 76 77.第 77 章
- 77 78.第 78 章
- 78 79.第 79 章
- 79 80.第 80 章
- 80 81.第 81 章
- 81 82.第 82 章
- 82 83.第 83 章
- 83 84.第 84 章
- 84 85.第 85 章
- 85 86.第 86 章
- 86 87.第 87 章
- 87 88.第 88 章
- 88 89.第 89 章
- 89 90.第 90 章
- 90 91.第 91 章
- 91 92.第 92 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4章 屋台通
第14章 屋台通
行动时,李正皓从来不发表意见.
他是那种顶级的特勤人员:冷静、强悍、机敏、服从。如果没有这样的人从旁辅佐,宋琳很可能会放弃整个计划,或者选择直接牺牲贝克尔。
虽然保护线人安全很重要,但总会有一项任务,比任何线人都更为重要。
将车停回车库,宋琳换了条呢子裙,套上牛角扣大衣,看起来就像个放寒假的大学生。
她从林东权的柜子里翻了套行头出来,强迫李正皓穿上:“既然要出去吃饭,就装得像一点。哪有大学生和搬运工约会的?”
男人挑眼看了看她,不置可否地转身进房,老老实实换衣服去了。
他跟林东权一样高,身板却厚实得多,该有的肌肉全都有,是副天生的衣服架子。原本穿在花美男身上略显颓废的长外套,被生生地撑出强大气场,衣襟半敞、露出干净的衬衫领口,令人眼前一亮。
宋琳踮起脚,将同色系的羊毛围巾搭在他颈上,退后两步,满意地欣赏最后的“成品”,忍不住轻轻吹了声口哨:“在朝鲜流行穿什么衣服?”
李正皓警惕地退开两步,眯着眼睛看过来:“怎么了?”
“没什么。”她耸耸肩,转身开门,“只是发现你这样挺帅的。”
男人跟在后面,明显愣了愣神。
林东权的钱包很鼓。
因为要来青森县隐姓埋名,他准备了不少现金带在身上,欧元、美元、人民币,简直可以开一家国际汇兑银行。
其实,只要对生活条件没有严格要求,宋琳准备的物资供给三人绰绰有余。
即便是正在恢复期的李正皓,蛋白质等基本营养也得到了充分保障,已经接近最佳状态:肌肉爆发力、身体耐受力都有明显提升,宋琳甚至不再轻易和他动手。
伪装潜伏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尽量减少在外抛头露面的次数,多以冷餐果腹,维持着基本的生理需求。
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宋琳才会同意外出改善伙食。
眼下无疑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林东权负气暴走,剩下他俩和一叠现金——即便日后警方追查,也不会把临时出现的情侣与三人行动小组联系起来。
租用的车库紧邻青森市中心的古川大街,这里办公楼、百货商场鳞次栉比。与东京的丸之内类似,白天时是一条忙碌拥挤的商业街。
每当夜幕降临,街上的风景则会悄然改变。
楼宇间闪亮着无数灯火,正是青森市历史悠久的“屋台通”:一辆辆小推车伫立街边,靠外侧是桌椅、靠内侧是炉灶。热腾腾的各式美食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促使归家的路人排排坐下,享受难得的轻松时刻。*
掀开门帘,便进入了雾气弥漫的另一时空。
面条、天妇罗、煮杂烩、烤鸡串,平凡的餐点总会令人食指大动。价格便宜倒是其次,味道鲜美、饮食方便是夜市永恒的魅力所在。
沿街的“屋台通”有十几家,各有所专、各有所长。其中几家特别热闹,甚至需要客人排队等待。
为了避人耳目,他们没有选择那些最受欢迎的店面,而是走向街角稍显冷清的拉面铺子。
她推着李正皓坐进去,自作主张地要了两碗牛肉面,兴冲冲地掰开筷子,盯着灶台的目光显得很清亮。
此刻的宋琳,倒真像个不谙世事的女大学生,对凡事都充满期待。
李正皓日语说得不好,为了防止被猜疑,干脆没有开口。他只是静静地待在角落里,置身事外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你们是外地人吧?”老板娘一边抻面,一边热情地招呼道。
宋琳点点头:“是啊,到这边来办事。”
“来得有些不是时候呢,青森的冬天太冷了,过段日子就该下雪了。”
“多好啊,”她笑起来,“我还没见过雪呢。”
锅里的水开了,老板娘低头忙活起来,锅碗瓢盆、叮叮梆梆,营造出“屋台通”特有的市井味道。
李正皓忍不住低声问:“你没见过雪?”
“真没见过。”
莫名地,他相信对方这次说的是实话。
沉默片刻后,李正皓苦笑道:“下雪一点都不好,路没法走,庄稼也会烂在地里。第二年春天树木还要生虫害,连生火的木头都没有。”
宋琳抬头,视线飘向遥远的夜空:“什么时候的事?”
男人皱皱眉,努力地搜寻自己的记忆:“主体85年……哦,就是你们说的1997年。”
朝鲜国内通行的年号是“主体”,以建国主席金日成出生的1912年为元年,采用了独立的纪年方法。
然而,再伟大的主席最终都难逃一死。
1994年,金日成去世后,朝鲜天灾*接连不断,接下来的十年被称为“苦难行军”,旨在鼓励国民饿着肚子坚持革命。
“我出生的地方,用的也不是公元历。”她垂眸浅笑道,“‘黑蚩拉’起算于默罕默德迁都那年,从麦加到麦地那。”**
李正皓愣住了:“你是伊斯兰教徒?”
“我只是出生在黎巴嫩而已。”宋琳耸肩。
这是一颗位于西亚北非的地中海明珠,夹在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背靠土耳其、约旦,二十年前的一场内战却将整个国家逼近崩溃的边缘。
如果她能在那种地方长大并且活下来,似乎就没什么难以理解的了。
或许是“屋台通”独特的氛围所致,今晚的宋琳看上去特别容易亲近。
老板娘还在精心准备着食材,旁边座位的客人刚刚离去,雾气缭绕的棚帐里,只有他们俩并肩而坐。
李正皓用指节敲击着桌板,状似漫不经心地问:“当过童军吗?还是雇佣兵?”
宋琳突然大笑起来,把老板娘都吓了一跳。她连忙摆摆手示意无碍,扭头看向自己的同伴,眼眸中闪烁着幽暗的荧光:“果然还是不放心我吗?李正皓同志。”
他咬紧了唇,拒绝作出评价。
“我父亲是黎巴嫩人,母亲是日本人,内战结束前,我们就已经离开贝鲁特了。”
面对这突然的坦陈,李正皓颇为意外,四目相对时,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之意。
她却率先移开了视线,瘪瘪嘴道:“爱信不信。”
一转眼,宋琳又变成女大学生的模样,语气娇嗔地冲老板娘抱怨,说自己肚子饿了。
热气腾腾的面条终于出锅,猪骨熬成的浓白底汤散发着浓香,搭配丰盛的浇头和佐料,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老板娘热情地招呼两人用餐,似乎非常期待顾客的反应。
宋琳双手合十,闭眼作了个感谢的姿势,随即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痛痛快快地吃起来。
进食时不甚雅观的动静,令李正皓差点以为她又变成了女司机。
“慢慢来,”老板娘却很高兴,笑得心满意足,“不够还可以再盛。”
桌板下,李正皓被人踢了一脚,正在觉得纳闷,却听宋琳囫囵地低声说道:“快吃啊,这种面条就是要吸出声音,越大越好。”
两人始终用韩语沟通,老板娘只当他是外国游客,根本听不懂对话的内容,反而愈发期待地望过来。
李正皓犹豫片刻,埋下头、端起碗,凭借强大的肺功能,连筷子都没用,直接两三口吸光了碗里的所有面条,发出的声音简直震耳欲聋。
再抬眼,老板娘和宋琳都呆住了,或站或坐,像两个木头人一样愣在原地。
“对不起!”老板娘率先反应过来,在柜台后连连鞠躬,手忙脚乱地把其他面条扔进锅里,“我这就多煮一些,请您稍等。”
宋琳憋着笑,一边暗地里掐他的大腿,一边用日语假装客套:“给您添麻烦了。”
拜经年累月的残酷训练所致,李正皓对疼痛的感觉很迟钝,女人的那点力道毫无效果,和被蚊子咬了差不多。
等待的间隙,他鬼使神差地主动开口:“我生在咸镜北道的清津市。10岁时进入万景台革命学院,受训九年后直接参军,入伍时就在侦查局服役。”
三十年的人生经历,能说的却也只有这些,李正皓勉强松了口气,感觉不再亏欠。
万景台革命学院是朝鲜著名的军事院校,专门招收烈士子女,培养出血统与自身都绝对忠诚的人民军战士。
尽管如此,想要在全民皆兵的朝鲜做到少校,依然需要付出旁人无法想象的心力。
宋琳就像没有听到他的表白,始终直视着汤锅底翻腾的细白面条,眼里的光亮闪着闪着,渐渐消失不见,就像萤火虫飞进了黑暗幽深的洞穴之中。
他是那种顶级的特勤人员:冷静、强悍、机敏、服从。如果没有这样的人从旁辅佐,宋琳很可能会放弃整个计划,或者选择直接牺牲贝克尔。
虽然保护线人安全很重要,但总会有一项任务,比任何线人都更为重要。
将车停回车库,宋琳换了条呢子裙,套上牛角扣大衣,看起来就像个放寒假的大学生。
她从林东权的柜子里翻了套行头出来,强迫李正皓穿上:“既然要出去吃饭,就装得像一点。哪有大学生和搬运工约会的?”
男人挑眼看了看她,不置可否地转身进房,老老实实换衣服去了。
他跟林东权一样高,身板却厚实得多,该有的肌肉全都有,是副天生的衣服架子。原本穿在花美男身上略显颓废的长外套,被生生地撑出强大气场,衣襟半敞、露出干净的衬衫领口,令人眼前一亮。
宋琳踮起脚,将同色系的羊毛围巾搭在他颈上,退后两步,满意地欣赏最后的“成品”,忍不住轻轻吹了声口哨:“在朝鲜流行穿什么衣服?”
李正皓警惕地退开两步,眯着眼睛看过来:“怎么了?”
“没什么。”她耸耸肩,转身开门,“只是发现你这样挺帅的。”
男人跟在后面,明显愣了愣神。
林东权的钱包很鼓。
因为要来青森县隐姓埋名,他准备了不少现金带在身上,欧元、美元、人民币,简直可以开一家国际汇兑银行。
其实,只要对生活条件没有严格要求,宋琳准备的物资供给三人绰绰有余。
即便是正在恢复期的李正皓,蛋白质等基本营养也得到了充分保障,已经接近最佳状态:肌肉爆发力、身体耐受力都有明显提升,宋琳甚至不再轻易和他动手。
伪装潜伏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尽量减少在外抛头露面的次数,多以冷餐果腹,维持着基本的生理需求。
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宋琳才会同意外出改善伙食。
眼下无疑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林东权负气暴走,剩下他俩和一叠现金——即便日后警方追查,也不会把临时出现的情侣与三人行动小组联系起来。
租用的车库紧邻青森市中心的古川大街,这里办公楼、百货商场鳞次栉比。与东京的丸之内类似,白天时是一条忙碌拥挤的商业街。
每当夜幕降临,街上的风景则会悄然改变。
楼宇间闪亮着无数灯火,正是青森市历史悠久的“屋台通”:一辆辆小推车伫立街边,靠外侧是桌椅、靠内侧是炉灶。热腾腾的各式美食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促使归家的路人排排坐下,享受难得的轻松时刻。*
掀开门帘,便进入了雾气弥漫的另一时空。
面条、天妇罗、煮杂烩、烤鸡串,平凡的餐点总会令人食指大动。价格便宜倒是其次,味道鲜美、饮食方便是夜市永恒的魅力所在。
沿街的“屋台通”有十几家,各有所专、各有所长。其中几家特别热闹,甚至需要客人排队等待。
为了避人耳目,他们没有选择那些最受欢迎的店面,而是走向街角稍显冷清的拉面铺子。
她推着李正皓坐进去,自作主张地要了两碗牛肉面,兴冲冲地掰开筷子,盯着灶台的目光显得很清亮。
此刻的宋琳,倒真像个不谙世事的女大学生,对凡事都充满期待。
李正皓日语说得不好,为了防止被猜疑,干脆没有开口。他只是静静地待在角落里,置身事外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你们是外地人吧?”老板娘一边抻面,一边热情地招呼道。
宋琳点点头:“是啊,到这边来办事。”
“来得有些不是时候呢,青森的冬天太冷了,过段日子就该下雪了。”
“多好啊,”她笑起来,“我还没见过雪呢。”
锅里的水开了,老板娘低头忙活起来,锅碗瓢盆、叮叮梆梆,营造出“屋台通”特有的市井味道。
李正皓忍不住低声问:“你没见过雪?”
“真没见过。”
莫名地,他相信对方这次说的是实话。
沉默片刻后,李正皓苦笑道:“下雪一点都不好,路没法走,庄稼也会烂在地里。第二年春天树木还要生虫害,连生火的木头都没有。”
宋琳抬头,视线飘向遥远的夜空:“什么时候的事?”
男人皱皱眉,努力地搜寻自己的记忆:“主体85年……哦,就是你们说的1997年。”
朝鲜国内通行的年号是“主体”,以建国主席金日成出生的1912年为元年,采用了独立的纪年方法。
然而,再伟大的主席最终都难逃一死。
1994年,金日成去世后,朝鲜天灾*接连不断,接下来的十年被称为“苦难行军”,旨在鼓励国民饿着肚子坚持革命。
“我出生的地方,用的也不是公元历。”她垂眸浅笑道,“‘黑蚩拉’起算于默罕默德迁都那年,从麦加到麦地那。”**
李正皓愣住了:“你是伊斯兰教徒?”
“我只是出生在黎巴嫩而已。”宋琳耸肩。
这是一颗位于西亚北非的地中海明珠,夹在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背靠土耳其、约旦,二十年前的一场内战却将整个国家逼近崩溃的边缘。
如果她能在那种地方长大并且活下来,似乎就没什么难以理解的了。
或许是“屋台通”独特的氛围所致,今晚的宋琳看上去特别容易亲近。
老板娘还在精心准备着食材,旁边座位的客人刚刚离去,雾气缭绕的棚帐里,只有他们俩并肩而坐。
李正皓用指节敲击着桌板,状似漫不经心地问:“当过童军吗?还是雇佣兵?”
宋琳突然大笑起来,把老板娘都吓了一跳。她连忙摆摆手示意无碍,扭头看向自己的同伴,眼眸中闪烁着幽暗的荧光:“果然还是不放心我吗?李正皓同志。”
他咬紧了唇,拒绝作出评价。
“我父亲是黎巴嫩人,母亲是日本人,内战结束前,我们就已经离开贝鲁特了。”
面对这突然的坦陈,李正皓颇为意外,四目相对时,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之意。
她却率先移开了视线,瘪瘪嘴道:“爱信不信。”
一转眼,宋琳又变成女大学生的模样,语气娇嗔地冲老板娘抱怨,说自己肚子饿了。
热气腾腾的面条终于出锅,猪骨熬成的浓白底汤散发着浓香,搭配丰盛的浇头和佐料,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老板娘热情地招呼两人用餐,似乎非常期待顾客的反应。
宋琳双手合十,闭眼作了个感谢的姿势,随即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痛痛快快地吃起来。
进食时不甚雅观的动静,令李正皓差点以为她又变成了女司机。
“慢慢来,”老板娘却很高兴,笑得心满意足,“不够还可以再盛。”
桌板下,李正皓被人踢了一脚,正在觉得纳闷,却听宋琳囫囵地低声说道:“快吃啊,这种面条就是要吸出声音,越大越好。”
两人始终用韩语沟通,老板娘只当他是外国游客,根本听不懂对话的内容,反而愈发期待地望过来。
李正皓犹豫片刻,埋下头、端起碗,凭借强大的肺功能,连筷子都没用,直接两三口吸光了碗里的所有面条,发出的声音简直震耳欲聋。
再抬眼,老板娘和宋琳都呆住了,或站或坐,像两个木头人一样愣在原地。
“对不起!”老板娘率先反应过来,在柜台后连连鞠躬,手忙脚乱地把其他面条扔进锅里,“我这就多煮一些,请您稍等。”
宋琳憋着笑,一边暗地里掐他的大腿,一边用日语假装客套:“给您添麻烦了。”
拜经年累月的残酷训练所致,李正皓对疼痛的感觉很迟钝,女人的那点力道毫无效果,和被蚊子咬了差不多。
等待的间隙,他鬼使神差地主动开口:“我生在咸镜北道的清津市。10岁时进入万景台革命学院,受训九年后直接参军,入伍时就在侦查局服役。”
三十年的人生经历,能说的却也只有这些,李正皓勉强松了口气,感觉不再亏欠。
万景台革命学院是朝鲜著名的军事院校,专门招收烈士子女,培养出血统与自身都绝对忠诚的人民军战士。
尽管如此,想要在全民皆兵的朝鲜做到少校,依然需要付出旁人无法想象的心力。
宋琳就像没有听到他的表白,始终直视着汤锅底翻腾的细白面条,眼里的光亮闪着闪着,渐渐消失不见,就像萤火虫飞进了黑暗幽深的洞穴之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