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41 第638章 誓死效忠
- 642 第639章 老妇人
- 643 第33章
- 644 第640章 宋金议和
- 645 第641章 武器
- 646 第642章 两个儿子
- 647 第643章 杀掉
- 648 第644章 君子
- 649 第645章 竟然是他
- 650 第646章 我要去
- 651 第647章 宋国文化
- 652 第648章 温存
- 653 第649章 绿帽子
- 654 第650章 逃出生天
- 655 第651章 高兴
- 656 第652章 有人
- 657 第653章 死了
- 658 第654章 跑不了
- 659 第655章 死亡
- 660 第656章 是不是你
- 661 第657章 丫头
- 662 第658章 小鸟
- 663 第659章 我不吃
- 664 第660章 哭笑不得
- 665 第661章 奸细
- 666 第662章 烤兔子
- 667 第663章 败了
- 668 第664章躲避
- 669 第665章 被抓
- 670 第666章 谁来承受
- 671 第667章 布局
- 672 第668章 怕什么
- 673 第669章 不懂
- 674 第670章 滔天罪行
- 675 第671章 一败涂地
- 676 第672章 死而复生
- 677 第673章 怕你死了
- 678 第674章 下一个
- 679 第675章 主意
- 680 第70章
- 681 第676章 起事
- 682 第677章 预谋
- 683 第678章 女中豪杰
- 684 第679章 等他
- 685 第680章 不自重
- 686 第79章
- 687 第681章 军令
- 688 第81章
- 689 第682章 混乱
- 690 第683章 秦夫人
- 691 第684章 开心
- 692 第685章 拉拢
- 693 第686章 不会来
- 694 第687章 来访
- 695 第688章 憔悴
- 696 第689章 醉倒
- 697 第690章 鹏举
- 698 第691章 昏睡
- 699 第692章 将就
- 700 第693章 谋划
- 701 第694章 局势
- 702 第695章 人老色衰
- 703 第696章 一辈子
- 704 第697章 是不是
- 705 第698章 无法争辩
- 706 第699章 命令
- 707 第700章 多谢
- 708 第701章 赶走
- 709 第702章 来生必杀
- 710 第703章 碰面
- 711 第704章 鲁大哥
- 712 第705-706章 死心
- 713 第706章
- 714 第707章 茫然
- 715 第708章 做皇帝
- 716 第709章 自欺欺人
- 717 第710章 战斗
- 718 第711章 叛贼
- 719 第712章 救她
- 720 第713章 习惯
- 721 第714章 煎熬
- 722 第715章 选择
- 723 第716章 打架
- 724 第717章 滚开
- 725 第718章 陛下跑了
- 726 第719章 都是他的
- 727 第720章 跪下
- 728 第721章 喜酒
- 729 第722章 绝望
- 730 第723章 又跑了
- 731 第724章 计谋
- 732 第725章 相逢
- 733 第726章 回归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647章 宋国文化
第647章 宋国文化
“不嘛,不嘛……”
“阿爹给你带礼物回来。”
“不嘛,我要去,就要去……”
秦大王对这个宝贝儿子向来没辙,几乎是有求必应。他看向花溶,试探性地:“我派两名侍卫专门看着他……”
花溶断然道:“小虎头,不许去!你再不听话,妈妈就要生气了!”
小虎头见妈妈沉了脸,嘴巴一扁,却又不敢哭出来。
李汀兰柔声道:“夫人,大王,你们放心,我会帮三叔好好看着小虎头的。”
两名奶妈也走过来,她们从小带着小虎头,完全视同亲生的儿子,只这两年小虎头日渐长大,才各自婚配了岛上的其他男子,生儿育女。
杨三叔也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出来:“小虎头,你又不听话了?快来,爷爷带你去寻好玩的东西。”
花溶看着这几个人,每一个都会好好照顾小虎头,自己还有什么放不下心的?
秦大王见他委屈,放柔了声音:“小虎头,我们很快就回来,你乖乖听话,等阿爹回来,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天天陪着你玩儿,好不好?”
花溶也微微一笑,拍拍他的头:“小虎头,等赶跑了敌人,妈妈天天都陪着你。”
落在后面的陆文龙提着长枪跑过来,朗声道:“小虎头,等哥哥回来教你武艺,你变厉害了,就可以跟我们一起去了。”
小虎头最听哥哥的话,这才勉强答应,从秦大王怀里下来,磨磨蹭蹭地拉着杨三叔的手,眼巴巴地看着众人走远。
花溶走了几步,终究是女人,又回头看儿子,但见他已经在和一群孩子打闹了,才放了心。
巡洋舰上,几乎所有人都出动了。秦大王站在高高的甲板上,看着自己的全部精锐。在他身后,站着花溶和陆文龙。母子二人都背箭,陆文龙手里还多了两把威风凛凛的长枪。几次海战下来,他亲自参与,杀敌无数,已经成了秦大王麾下最骁勇的一员小将了。
海盗们最佩服的便是英雄,陆文龙一显身手后,大家当然就再也不认为他是大王的儿子才能获得这种优待了。
一面老大的旗子升起,海天之间,一个巨大的“花”字。
红底黄字,带着一种充满风情的浓艳。浓艳里,又带着一股杀气腾腾的热意。
花溶凝视着这面旗帜,仿佛是一种灵魂附体的感觉,多少次的大战,都是升起了这面旗帜,带来巨大的胜利。
这一次呢?这一次会如何?
白鹭岛。
这是刘琦水军的驻军之地。
赵德基突然退却,只留下一个指示,务必将秦大王等赶尽杀绝。但是,如何布置,后援什么时候来,都没有下文了。
刘琦天天呆在大帐篷里,百无聊赖。
他本是一员陆军将领,不善水战。仓促之间被强征来剿匪,第一没有正当的理由,师出无名;第二,地形不熟悉,海战非强项;第三,陛下的心事捉摸不定。就连所有的士兵,就连他这个高级第一线的指挥官,都说不出这个战争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样的情况之下,要调动大军死战,完全是不现实的。而且,他接管的大部分是张俊的队伍。接管后,才知道张俊这些年带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军队,完全纪律败坏。驻军不久,就四处骚扰周围百姓,军队缺少女子,当兵三年,母猪当貂蝉,这些人,见了渔家女,不论老少,都抓去淫乐。所作所为,完全不比当初大金的军队好多少。
再反观海盗们的所作所为,据刘琦的调查,这些年,从无扰民行为,相反,吸纳了大量的户口,开垦荒地,加大渔业,发展得欣欣向荣。
老百姓们两相对照,反而将朝廷的军队视为了强盗。
刘琦忧心忡忡,可是,对于这么一支仓促接手的军队,根本无暇改造。只能干呆着,执行赵德基的命令,先围而不攻,等援军到了,就彻底干掉秦大王。
没想到,秦大王却先出手了。
这已经是驻军后的一个半月了,秦大王比他还算得精准,朝廷大军,粮草差不多快断绝了,军心十分动荡。
这一日,一名探子满头大汗地跑进来:“报告刘将军……”
刘琦大喜:“怎么?粮草要到了?”
“不好了,刘将军,朝廷的粮草大军,刚出了江淮,就被劫持了……”
刘琦大惊失色:“胡说,谁敢打劫朝廷粮饷?”
“小人也不知道,没有任何线索。据估计,应该是当地的土匪。”
当地哪有这么厉害的土匪?
刘琦心里一沉,这个时候,打劫粮草,显然是洞悉了朝廷的所作所为,谁才能做出这样的举动?
到底是哪一支大军有这样的本事?
难道秦大王在大陆上还有不为人知的神秘势力支持?
他立即道:“朝廷怎么说?”
“小人是从黑道探来的消息。朝廷方面还没下文。”
朝廷竟然对此还没有任何的指示?
“你先稳着,不要把此事告诉任何人。”
“是。小人除了禀报将军,不曾告诉任何人。”
探子退下,刘琦立即召集几名军中幕僚相商。
“现在粮草不继,如果再围下去,不等秦大王粮草断绝,我们先断了,各位,你们怎么看?”
众人七嘴八舌。
“是谁劫持了粮草?谁有这么大的本事?”
“我们是否可以提前进攻?”
“立即禀报朝廷,要求增援……”
……
刘琦一挥手,听得外面气急败坏的声音,一名军官跑进来:“刘将军,大事不好了,听说朝廷粮草被劫持了?士兵们吃不饱,已经开始闹事了……”
刘琦大惊,谁这么快就散步了消息?
他立即率众出去,只见岛屿上很大的一块驻军帐篷前面,一群士兵扭打成一团,争抢一袋馒头。
“住手……”
他大喝一声,竟然喝不住。
他勃然大怒,抽刀出来,就将最近的一名争抢者劈为两半。
鲜血横飞,众人惊愕地住手。
“跪下!”
争抢的几十人一起跪下。刘琦才看到地上的几张飘飘扬扬的纸张。
一名文士幕僚捡起来一张,念出来,竟然是散播朝廷粮草不济的传单。这样的传单,几乎每一个帐篷都有。
刘琦的面色阴沉得要出水来:“军队里混进了奸细。来人,马上彻查,到底奸细藏在哪里!”
“是!”
大军里,立刻开始了紧张的彻查。
可是,这更加重了士兵们的恐慌和不安。粮草不济,出师不利,又有奸细,注定了这场战争实在是太不得人心了。
折腾半夜,抓获了十几名嫌疑犯。
一个个跪在地上大喊冤枉,也无法审判出真实的结果。
刘琦百般无奈,只好下令杀鸡骇猴,将这些人统统斩杀了。当务之急,是不能让秦大王看出自己等粮草断绝反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写了一封密信,要最亲信的侍卫送出去禀报朝廷,是战是和,一切得等陛下指示。
就在刘琦惶惶不安的时候,另一个人比他更加不安。
淮扬小镇。
一行人马快速停下,进了一间小小的客栈。
刚坐下,喝了一杯茶,一名黑衣人就匆匆进来:“爷,我们探得消息,宋军朝廷粮饷被劫持……”
金兀术大吃一惊:“果真有此事?”
“果真!这批粮草是淮扬出发的,好不容易才凑齐,结果还没出去,就被人放火一把烧光了……”
是烧光!
抢劫的人带不走,打跑了朝廷军队后,干脆一把火全部烧了。
朝廷再要凑齐这么大数量的粮草,根本不可能,因为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南方的粮食都还没成熟。
金兀术站起来,眼里闪出异样的光芒:“莫非真的是鲁提辖干的?”
武乞迈提醒他:“鲁提辖一人岂能有这样的本领?”
也对,这样的计划,操作的精密,绝对不会是一人所为,相反,应该是一支极其庞大的,分工细致,合作有序的大军才能完成。
鲁提辖武功再强,也不过是一介僧人,他岂能做到这一点?
………………………………
而且,做得如此精密,要如何巧妙细致地策划才能完成?
金兀术越想越是惊心,自以为已经送了秦大王一份超级大礼了,但是跟这份大礼比起来,简直就是不堪一提了。
事情到了今天,如此地扑朔迷离,简直是他想不到的。
“爷,宋国政局如此混乱,是不是有什么大事情要发生?”
金兀术眼珠子转动,也饶有兴趣。
宋国真会发生什么大事?
“爷,我们该不该提早做好准备?”
金兀术想了想,才坐下来,提笔写了一封密函,然后用火漆封好,交给一名侍卫:“你马上赶回去,交给狼主。”
“是。”
侍卫一走,他心底一松。
武乞迈低声道:“如此好的机会,狼主应该不会再错过吧?”
他一笑,谁能知道呢!
推开窗户,迎面一阵暖风,才发现这个春季快要完了,夏天,不知不觉已经来了。外面是典型的小桥流水,江南风光,垂柳在河堤轻拂。这里,就连垂柳也和北方不一样。这里垂柳更柔软,更妩媚,不像北国,就算是柳树,也透着一股子的沧桑。
在这里呆得越久,越是喜欢这片南国的风光。这也是他不愿意再亲自回去领兵的原因之一,竟然宁愿朝朝暮暮地呆在这里。
时人讥讽赵德基,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原来,这个江南地,真的是销魂噬骨乡,英雄没落此处,但愿红粉佳人,画舫轻舟,谁还愿意有事没事去做什么金戈铁马?难怪每一次的战争都是游牧民族抢先发起,塞外苦寒,中原安逸繁华,谁不想来分一杯羹?
他回头,看桌上的书籍,除了苏东坡,王安石,还有李易安、辛弃疾……宋国的文化和灿烂,经历了靖康之变,经历了淮扬大火,竟然还能如此迅速地崛起。
“阿爹给你带礼物回来。”
“不嘛,我要去,就要去……”
秦大王对这个宝贝儿子向来没辙,几乎是有求必应。他看向花溶,试探性地:“我派两名侍卫专门看着他……”
花溶断然道:“小虎头,不许去!你再不听话,妈妈就要生气了!”
小虎头见妈妈沉了脸,嘴巴一扁,却又不敢哭出来。
李汀兰柔声道:“夫人,大王,你们放心,我会帮三叔好好看着小虎头的。”
两名奶妈也走过来,她们从小带着小虎头,完全视同亲生的儿子,只这两年小虎头日渐长大,才各自婚配了岛上的其他男子,生儿育女。
杨三叔也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出来:“小虎头,你又不听话了?快来,爷爷带你去寻好玩的东西。”
花溶看着这几个人,每一个都会好好照顾小虎头,自己还有什么放不下心的?
秦大王见他委屈,放柔了声音:“小虎头,我们很快就回来,你乖乖听话,等阿爹回来,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天天陪着你玩儿,好不好?”
花溶也微微一笑,拍拍他的头:“小虎头,等赶跑了敌人,妈妈天天都陪着你。”
落在后面的陆文龙提着长枪跑过来,朗声道:“小虎头,等哥哥回来教你武艺,你变厉害了,就可以跟我们一起去了。”
小虎头最听哥哥的话,这才勉强答应,从秦大王怀里下来,磨磨蹭蹭地拉着杨三叔的手,眼巴巴地看着众人走远。
花溶走了几步,终究是女人,又回头看儿子,但见他已经在和一群孩子打闹了,才放了心。
巡洋舰上,几乎所有人都出动了。秦大王站在高高的甲板上,看着自己的全部精锐。在他身后,站着花溶和陆文龙。母子二人都背箭,陆文龙手里还多了两把威风凛凛的长枪。几次海战下来,他亲自参与,杀敌无数,已经成了秦大王麾下最骁勇的一员小将了。
海盗们最佩服的便是英雄,陆文龙一显身手后,大家当然就再也不认为他是大王的儿子才能获得这种优待了。
一面老大的旗子升起,海天之间,一个巨大的“花”字。
红底黄字,带着一种充满风情的浓艳。浓艳里,又带着一股杀气腾腾的热意。
花溶凝视着这面旗帜,仿佛是一种灵魂附体的感觉,多少次的大战,都是升起了这面旗帜,带来巨大的胜利。
这一次呢?这一次会如何?
白鹭岛。
这是刘琦水军的驻军之地。
赵德基突然退却,只留下一个指示,务必将秦大王等赶尽杀绝。但是,如何布置,后援什么时候来,都没有下文了。
刘琦天天呆在大帐篷里,百无聊赖。
他本是一员陆军将领,不善水战。仓促之间被强征来剿匪,第一没有正当的理由,师出无名;第二,地形不熟悉,海战非强项;第三,陛下的心事捉摸不定。就连所有的士兵,就连他这个高级第一线的指挥官,都说不出这个战争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样的情况之下,要调动大军死战,完全是不现实的。而且,他接管的大部分是张俊的队伍。接管后,才知道张俊这些年带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军队,完全纪律败坏。驻军不久,就四处骚扰周围百姓,军队缺少女子,当兵三年,母猪当貂蝉,这些人,见了渔家女,不论老少,都抓去淫乐。所作所为,完全不比当初大金的军队好多少。
再反观海盗们的所作所为,据刘琦的调查,这些年,从无扰民行为,相反,吸纳了大量的户口,开垦荒地,加大渔业,发展得欣欣向荣。
老百姓们两相对照,反而将朝廷的军队视为了强盗。
刘琦忧心忡忡,可是,对于这么一支仓促接手的军队,根本无暇改造。只能干呆着,执行赵德基的命令,先围而不攻,等援军到了,就彻底干掉秦大王。
没想到,秦大王却先出手了。
这已经是驻军后的一个半月了,秦大王比他还算得精准,朝廷大军,粮草差不多快断绝了,军心十分动荡。
这一日,一名探子满头大汗地跑进来:“报告刘将军……”
刘琦大喜:“怎么?粮草要到了?”
“不好了,刘将军,朝廷的粮草大军,刚出了江淮,就被劫持了……”
刘琦大惊失色:“胡说,谁敢打劫朝廷粮饷?”
“小人也不知道,没有任何线索。据估计,应该是当地的土匪。”
当地哪有这么厉害的土匪?
刘琦心里一沉,这个时候,打劫粮草,显然是洞悉了朝廷的所作所为,谁才能做出这样的举动?
到底是哪一支大军有这样的本事?
难道秦大王在大陆上还有不为人知的神秘势力支持?
他立即道:“朝廷怎么说?”
“小人是从黑道探来的消息。朝廷方面还没下文。”
朝廷竟然对此还没有任何的指示?
“你先稳着,不要把此事告诉任何人。”
“是。小人除了禀报将军,不曾告诉任何人。”
探子退下,刘琦立即召集几名军中幕僚相商。
“现在粮草不继,如果再围下去,不等秦大王粮草断绝,我们先断了,各位,你们怎么看?”
众人七嘴八舌。
“是谁劫持了粮草?谁有这么大的本事?”
“我们是否可以提前进攻?”
“立即禀报朝廷,要求增援……”
……
刘琦一挥手,听得外面气急败坏的声音,一名军官跑进来:“刘将军,大事不好了,听说朝廷粮草被劫持了?士兵们吃不饱,已经开始闹事了……”
刘琦大惊,谁这么快就散步了消息?
他立即率众出去,只见岛屿上很大的一块驻军帐篷前面,一群士兵扭打成一团,争抢一袋馒头。
“住手……”
他大喝一声,竟然喝不住。
他勃然大怒,抽刀出来,就将最近的一名争抢者劈为两半。
鲜血横飞,众人惊愕地住手。
“跪下!”
争抢的几十人一起跪下。刘琦才看到地上的几张飘飘扬扬的纸张。
一名文士幕僚捡起来一张,念出来,竟然是散播朝廷粮草不济的传单。这样的传单,几乎每一个帐篷都有。
刘琦的面色阴沉得要出水来:“军队里混进了奸细。来人,马上彻查,到底奸细藏在哪里!”
“是!”
大军里,立刻开始了紧张的彻查。
可是,这更加重了士兵们的恐慌和不安。粮草不济,出师不利,又有奸细,注定了这场战争实在是太不得人心了。
折腾半夜,抓获了十几名嫌疑犯。
一个个跪在地上大喊冤枉,也无法审判出真实的结果。
刘琦百般无奈,只好下令杀鸡骇猴,将这些人统统斩杀了。当务之急,是不能让秦大王看出自己等粮草断绝反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写了一封密信,要最亲信的侍卫送出去禀报朝廷,是战是和,一切得等陛下指示。
就在刘琦惶惶不安的时候,另一个人比他更加不安。
淮扬小镇。
一行人马快速停下,进了一间小小的客栈。
刚坐下,喝了一杯茶,一名黑衣人就匆匆进来:“爷,我们探得消息,宋军朝廷粮饷被劫持……”
金兀术大吃一惊:“果真有此事?”
“果真!这批粮草是淮扬出发的,好不容易才凑齐,结果还没出去,就被人放火一把烧光了……”
是烧光!
抢劫的人带不走,打跑了朝廷军队后,干脆一把火全部烧了。
朝廷再要凑齐这么大数量的粮草,根本不可能,因为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南方的粮食都还没成熟。
金兀术站起来,眼里闪出异样的光芒:“莫非真的是鲁提辖干的?”
武乞迈提醒他:“鲁提辖一人岂能有这样的本领?”
也对,这样的计划,操作的精密,绝对不会是一人所为,相反,应该是一支极其庞大的,分工细致,合作有序的大军才能完成。
鲁提辖武功再强,也不过是一介僧人,他岂能做到这一点?
………………………………
而且,做得如此精密,要如何巧妙细致地策划才能完成?
金兀术越想越是惊心,自以为已经送了秦大王一份超级大礼了,但是跟这份大礼比起来,简直就是不堪一提了。
事情到了今天,如此地扑朔迷离,简直是他想不到的。
“爷,宋国政局如此混乱,是不是有什么大事情要发生?”
金兀术眼珠子转动,也饶有兴趣。
宋国真会发生什么大事?
“爷,我们该不该提早做好准备?”
金兀术想了想,才坐下来,提笔写了一封密函,然后用火漆封好,交给一名侍卫:“你马上赶回去,交给狼主。”
“是。”
侍卫一走,他心底一松。
武乞迈低声道:“如此好的机会,狼主应该不会再错过吧?”
他一笑,谁能知道呢!
推开窗户,迎面一阵暖风,才发现这个春季快要完了,夏天,不知不觉已经来了。外面是典型的小桥流水,江南风光,垂柳在河堤轻拂。这里,就连垂柳也和北方不一样。这里垂柳更柔软,更妩媚,不像北国,就算是柳树,也透着一股子的沧桑。
在这里呆得越久,越是喜欢这片南国的风光。这也是他不愿意再亲自回去领兵的原因之一,竟然宁愿朝朝暮暮地呆在这里。
时人讥讽赵德基,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原来,这个江南地,真的是销魂噬骨乡,英雄没落此处,但愿红粉佳人,画舫轻舟,谁还愿意有事没事去做什么金戈铁马?难怪每一次的战争都是游牧民族抢先发起,塞外苦寒,中原安逸繁华,谁不想来分一杯羹?
他回头,看桌上的书籍,除了苏东坡,王安石,还有李易安、辛弃疾……宋国的文化和灿烂,经历了靖康之变,经历了淮扬大火,竟然还能如此迅速地崛起。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