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40 第139章 楼阁望春
- 141 第140章 江山代变
- 142 第141章 鸿鹄南飞
- 143 第142章 窥得隐蔽
- 144 第143章 慊慊思归
- 145 第144章 盱眙之变
- 146 第145章 母子连心
- 147 第146章 身不由己
- 148 第147章 祸乱之始
- 149 第148章 安能退隐
- 150 第149章 百倍还之
- 151 第150章 环环叠叠
- 152 第151章 暗箭难防
- 153 第152章 西风欲急
- 154 第153章 昔年恩怨
- 155 第154章 青黛幼时
- 156 第155章 佳人犹在
- 157 第156章 雨雪霏霏
- 158 第157章 彷然若失
- 159 第158章 能舍方得
- 160 第159章 大雨将至
- 161 第160章 金陵寄旧
- 162 第161章 茕茕独立
- 163 第162章 帝业苍辽
- 164 第163章 昭阳洒洒
- 165 第164章 隆化旧情
- 166 第165章 千古帝业
- 167 第166章 出师北疆
- 168 第167章 察举贤才
- 169 第168章 老骥伏枥
- 170 第169章 骨肉在怀
- 171 第170章 夹击夺城
- 172 第171章 琅琊山远
- 173 第172章 兵败山倒
- 174 第173章 阖族尽灭
- 175 第174章 恋君一世
- 176 第175章 破镜重圆
- 177 第176章 为君成全
- 178 第177章 风波未平
- 179 第178章 痴恋无果
- 180 第179章 为君守贞
- 181 第180章 战事几时
- 182 第181章 情深至此
- 183 第182章 此刻离别
- 184 第183章 青瓦红泥
- 185 第184章 金陵玉钗
- 186 第185章 清素未知
- 187 第186章 怒为红颜
- 188 第187章 甜苦自知
- 189 第188章 珠胎难保
- 190 第189章 子安将离
- 191 第190章 生离怨情
- 192 第191章 我负天下
- 193 第192章 心慌由何
- 194 第193章 别离笙箫
- 195 第194章 寄人篱下
- 196 第195章 恨错别情
- 197 第196章 幽兰已逝
- 198 第197章 危机四伏
- 199 第198章 夹缝求存
- 200 第199章 剪断脐带
- 201 第200章 幸有娥皇
- 202 第201章 经年重见
- 203 第202章 舍子求荣
- 204 第203章 恶毒用心
- 205 第204章 南柯一梦
- 206 第205章 狸猫易子
- 207 第206章 孑然独处
- 208 第207章 兵结天堑
- 209 第208章 心在渡洲
- 210 第209章 烽火骤燃
- 211 第210章 心梦潇湘
- 212 第211章 华夏民生
- 213 第212章 双雄争霸
- 214 第213章 修将以泽
- 215 第214章 苦渡情海
- 216 第215章 经年爱浓
- 217 番外1 青楚初见
- 218 番外2 情愫始结
- 219 番外3 青泽同谊
- 220 番外4 平淡如水
- 221 番外5 繁华所归
- 222 完结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49章 百倍还之
第149章 百倍还之
两日后,冀州筹粮官于郅卖官案终于大白于天下,所谓的卖官求利不过是于大人向州府引荐了小舅子,却被有心之人利用,故意夸大其辞。皇帝的意思也只是暂时将于大人羁押,待事情调查清楚后,自然会秉公释放。谁知这位于大人就这样认死理,不过进了大狱才一天,便以死明志了。
皇帝悲痛不已,下令将乱进谗言的小人即刻处死,复于郅生前官位,追赠平南伯爵位,宫中的敏婕妤更是晋位昭仪,领九嫔之首。
但苏琬清心里清楚,无论怎样封赏,于父已逝,对于若兰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打击。
殿内燃着清爽的安神香,烟气如薄雾般自貔貅铜鼎中徐徐升起,渐渐汇入上空不见踪影。苏琬清撑着手臂歪在贵妃椅中,虽是紧闭双目,但却并未歇息,满脑子都是这两天发生的事。
画琴打卷起帘子从隔断外走进来,至她面前方道,“娘娘,事情已经办成了。”
“如何?”
“贵妃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她没有看错您。”
苏琬清冷哼出声,“不过是想利用我除去宋心彤罢了,她也不见得好到哪儿去。也罢,这些人总是要一个个清理掉的,我便暂时遂她的心愿。”
画琴颔首道,“那娘娘想好怎么做了吗?可要现在约贵妃面谈?”
苏琬清眯起眼睛,沉思片刻方道,“我不能同她面谈,否则只会打草惊蛇。还是通过贤妃,杨玉漱同她来往,便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可奴婢总觉得贤妃不像是真心实意帮咱们做事的,娘娘莫要落了把柄在她手中。”
苏琬清赞许地看了她几眼,拍拍她的手道,“这便是当日我将杨玉漱也划作敌人的原因,只是在此时,我别无选择。今日宋氏势力之盛,比往日刘氏家族更甚。若要一击即中,必须不能引起其注意力。”
苏琬清深知机会只有一次,此次若败了,便只能坐视宋心彤在后宫势力突飞猛涨,说不准还会将自己给折进去。因此多日来,她就像没事人一样,对咸福宫那边一点也不关心。
真正确定下来计划时,已出正月。彼时正值二月二龙抬头,苏琬清颇有兴致地给承乾宫中的丫头们理发,画琴传来消息,宋伟贪赃枉法的诸多罪证已经捅到诸位御史面前去了。
“昔日户部尚书刘靖利用职务之便兼并良田,而如今宋大人却用他兵部尚书官位之便,在兵器司的拨银中大加克扣。这只是其罪证之一,日前我朝廉洁明官于郅被诬陷‘捐官’,但依微臣看来,真正捐官的怕是宋大人吧!”
年轻御史于太和殿上滔滔不绝地讲着,所谓气势压人,便是如此。站在不远处佝偻着腰的宋伟已是大汗频频,他尚且不理解这些久远的事,怎么忽然间就被御史知道了。
皇帝置于膝上的手渐渐握了起来,冕冠十二旒挡住了阴暗的神色,“宋伟,秦连所言可是真的?”
宋伟一个激灵跪倒在地,却仍存侥幸心理,张开双臂俯地跪拜,“臣不敢,此言…此言甚是虚妄!”
皇帝早知宋伟贪欲无边,只是苦于抓不着证据。兵器司向来归兵部下属,里面官员沆瀣一气,自然无从可查。
秦御史拱袖道,“日前,一对老夫妻特意找到臣府上,只因是臣同乡,心里觉得讲出实情踏实些。这位老夫妻正是为伸冤而来,其子乃是去年秋考的进士,吏部以其才德分配了兵部给事中的官职,然而他迟迟未接到赴任的聘书,到兵部衙门问过才知,早已有人顶替了他,那人便是宋伟的侄儿,一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
“一派胡言!真…真是一派胡言!”宋伟跪行几步,“皇上明鉴,老臣绝…绝不敢担此罪名!”
秦御史冷笑,“别着急啊,宋大人。那寒门学子被顶替了,自然要找衙门申辩,可咱们的京兆尹府竟堂而皇之的拒绝了。那名学子也不知何时被人活活打死,暴尸荒野!可怜那对老人已年过花甲,还等着孩子孝顺膝下,殊不知早已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结局!若非京兆尹府中的捕快怕遭天谴,此案真不知何时能大白于天下!”
御史说的慷慨淋漓,宋伟还欲辩解,但终究是没得到机会。秦连义正言辞道,“臣恳请圣上彻查此案,莫要使天下读书人寒心,莫要使乱臣贼子逍遥法外!”
下一刻,康杰便站出来道,“臣内卫司愿协助刑部、大理寺办案。若宋大人是清白的,自不会受流言蜚语所扰。”
皇帝盯着宋伟瞧了片刻,沉声道,“暂停兵部尚书宋伟之职,着令刑部彻查,大理寺辅之。若有需要,尽管调动朕的内卫。”
康杰心领神会,官场的水向来如深渊一般,宋伟有没有同刑部勾结尚且难说。内卫举司忠于皇帝,必定不会对其宽容。所以,名义上是有刑部和大理寺调查,暗地里内卫也要掌握真实的情况。
御史于太和殿当场弹劾兵部尚书,倒像是给畏首畏尾的人们做了一个榜样。此后,弹劾宋伟的折子便如纷纷落叶一般,呈进勤政殿。墙倒众人推,宋家处境不容乐观,惠妃宋心彤接到消息,自然是坐卧不安,连连跑到乾清宫来探听消息。
“父亲对皇上绝对是完全的忠心,皇上莫要听信小人谗言,误解了父亲…”
皇帝扬手止住她的话,“惠妃,朕知你心急如焚,但后宫不得干政,这规矩别让朕提醒你第二次。”
“皇上…”宋心彤紧紧追在他身后不放,满头大汗,妆容已脱。
“朕也愿意相信宋爱卿,若他清白无辜,朕必会斥责弹劾之人。”
正说着话,陈逸如卷风般快步走进来,跪地举起手中的信筒,“皇上,甘州忽然传来八百里急报。”
皇帝愣了一瞬,待李容贵接过来递到他面前,才晃过神来。他撂下手中的案卷,拆开信筒来看,只消几眼,脸色大变,浑身颤抖,从牙缝中恶狠狠挤出几个字,“贼子宋康!”
皇帝悲痛不已,下令将乱进谗言的小人即刻处死,复于郅生前官位,追赠平南伯爵位,宫中的敏婕妤更是晋位昭仪,领九嫔之首。
但苏琬清心里清楚,无论怎样封赏,于父已逝,对于若兰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打击。
殿内燃着清爽的安神香,烟气如薄雾般自貔貅铜鼎中徐徐升起,渐渐汇入上空不见踪影。苏琬清撑着手臂歪在贵妃椅中,虽是紧闭双目,但却并未歇息,满脑子都是这两天发生的事。
画琴打卷起帘子从隔断外走进来,至她面前方道,“娘娘,事情已经办成了。”
“如何?”
“贵妃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她没有看错您。”
苏琬清冷哼出声,“不过是想利用我除去宋心彤罢了,她也不见得好到哪儿去。也罢,这些人总是要一个个清理掉的,我便暂时遂她的心愿。”
画琴颔首道,“那娘娘想好怎么做了吗?可要现在约贵妃面谈?”
苏琬清眯起眼睛,沉思片刻方道,“我不能同她面谈,否则只会打草惊蛇。还是通过贤妃,杨玉漱同她来往,便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可奴婢总觉得贤妃不像是真心实意帮咱们做事的,娘娘莫要落了把柄在她手中。”
苏琬清赞许地看了她几眼,拍拍她的手道,“这便是当日我将杨玉漱也划作敌人的原因,只是在此时,我别无选择。今日宋氏势力之盛,比往日刘氏家族更甚。若要一击即中,必须不能引起其注意力。”
苏琬清深知机会只有一次,此次若败了,便只能坐视宋心彤在后宫势力突飞猛涨,说不准还会将自己给折进去。因此多日来,她就像没事人一样,对咸福宫那边一点也不关心。
真正确定下来计划时,已出正月。彼时正值二月二龙抬头,苏琬清颇有兴致地给承乾宫中的丫头们理发,画琴传来消息,宋伟贪赃枉法的诸多罪证已经捅到诸位御史面前去了。
“昔日户部尚书刘靖利用职务之便兼并良田,而如今宋大人却用他兵部尚书官位之便,在兵器司的拨银中大加克扣。这只是其罪证之一,日前我朝廉洁明官于郅被诬陷‘捐官’,但依微臣看来,真正捐官的怕是宋大人吧!”
年轻御史于太和殿上滔滔不绝地讲着,所谓气势压人,便是如此。站在不远处佝偻着腰的宋伟已是大汗频频,他尚且不理解这些久远的事,怎么忽然间就被御史知道了。
皇帝置于膝上的手渐渐握了起来,冕冠十二旒挡住了阴暗的神色,“宋伟,秦连所言可是真的?”
宋伟一个激灵跪倒在地,却仍存侥幸心理,张开双臂俯地跪拜,“臣不敢,此言…此言甚是虚妄!”
皇帝早知宋伟贪欲无边,只是苦于抓不着证据。兵器司向来归兵部下属,里面官员沆瀣一气,自然无从可查。
秦御史拱袖道,“日前,一对老夫妻特意找到臣府上,只因是臣同乡,心里觉得讲出实情踏实些。这位老夫妻正是为伸冤而来,其子乃是去年秋考的进士,吏部以其才德分配了兵部给事中的官职,然而他迟迟未接到赴任的聘书,到兵部衙门问过才知,早已有人顶替了他,那人便是宋伟的侄儿,一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
“一派胡言!真…真是一派胡言!”宋伟跪行几步,“皇上明鉴,老臣绝…绝不敢担此罪名!”
秦御史冷笑,“别着急啊,宋大人。那寒门学子被顶替了,自然要找衙门申辩,可咱们的京兆尹府竟堂而皇之的拒绝了。那名学子也不知何时被人活活打死,暴尸荒野!可怜那对老人已年过花甲,还等着孩子孝顺膝下,殊不知早已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结局!若非京兆尹府中的捕快怕遭天谴,此案真不知何时能大白于天下!”
御史说的慷慨淋漓,宋伟还欲辩解,但终究是没得到机会。秦连义正言辞道,“臣恳请圣上彻查此案,莫要使天下读书人寒心,莫要使乱臣贼子逍遥法外!”
下一刻,康杰便站出来道,“臣内卫司愿协助刑部、大理寺办案。若宋大人是清白的,自不会受流言蜚语所扰。”
皇帝盯着宋伟瞧了片刻,沉声道,“暂停兵部尚书宋伟之职,着令刑部彻查,大理寺辅之。若有需要,尽管调动朕的内卫。”
康杰心领神会,官场的水向来如深渊一般,宋伟有没有同刑部勾结尚且难说。内卫举司忠于皇帝,必定不会对其宽容。所以,名义上是有刑部和大理寺调查,暗地里内卫也要掌握真实的情况。
御史于太和殿当场弹劾兵部尚书,倒像是给畏首畏尾的人们做了一个榜样。此后,弹劾宋伟的折子便如纷纷落叶一般,呈进勤政殿。墙倒众人推,宋家处境不容乐观,惠妃宋心彤接到消息,自然是坐卧不安,连连跑到乾清宫来探听消息。
“父亲对皇上绝对是完全的忠心,皇上莫要听信小人谗言,误解了父亲…”
皇帝扬手止住她的话,“惠妃,朕知你心急如焚,但后宫不得干政,这规矩别让朕提醒你第二次。”
“皇上…”宋心彤紧紧追在他身后不放,满头大汗,妆容已脱。
“朕也愿意相信宋爱卿,若他清白无辜,朕必会斥责弹劾之人。”
正说着话,陈逸如卷风般快步走进来,跪地举起手中的信筒,“皇上,甘州忽然传来八百里急报。”
皇帝愣了一瞬,待李容贵接过来递到他面前,才晃过神来。他撂下手中的案卷,拆开信筒来看,只消几眼,脸色大变,浑身颤抖,从牙缝中恶狠狠挤出几个字,“贼子宋康!”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