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21 120|第24章
- 122 121|第25章
- 123 122|第26章
- 124 123|第27章
- 125 124|第28章
- 126 125|第29章
- 127 126| 第3⓪;章
- 128 127|尾声
- 129 128|【番外】
- 130 129|第1章
- 131 130|第2章
- 132 131|第3章
- 133 132|第4章
- 134 133|第5章
- 135 134|第6章
- 136 135|第7章
- 137 136|第8章
- 138 137|第9章
- 139 138|第10章
- 140 139|第11章
- 141 140|第12章
- 142 141|第13章
- 143 142|第14章
- 144 143|第15章
- 145 144|第16章
- 146 145|第17章
- 147 146|第18章
- 148 147|第19章
- 149 148| 第2⓪;章
- 150 149|第21章
- 151 150|第22章
- 152 151|第23章
- 153 152|第24章
- 154 151|第23章
- 155 153|第25章
- 156 154|第26章
- 157 155|第27章
- 158 156|第28章
- 159 157|第29章
- 160 158|第3⓪;章
- 161 159|尾声
- 162 160|【番外】
- 163 161|第1章
- 164 162|第2章
- 165 163|第3章
- 166 164|第4章
- 167 165|第5章
- 168 166|第6章
- 169 167|第7章
- 170 168|第8章
- 171 169|第9章
- 172 170|第10章
- 173 171|第11章
- 174 172|第12章
- 175 173|第13章
- 176 174|第14章
- 177 175|第15章
- 178 176|第16章
- 179 177|第17章
- 180 178|第18章
- 181 179|第19章
- 182 180|第2⓪;章
- 183 181|第21章
- 184 182|第22章
- 185 183|第23章
- 186 184|第24章
- 187 185|第25章
- 188 186|第26章
- 189 187|第27章
- 190 188|第28章
- 191 189|第29章
- 192 190|第3⓪;章
- 193 191|尾声
- 194 192|【番外】
- 195 193|第1章
- 196 194|第2章
- 197 195|第3章
- 198 196|第4章
- 199 197|第5章
- 200 198|第6章
- 201 199|第7章
- 202 200|第8章
- 203 201|第9章
- 204 202|第10章
- 205 203|第11章
- 206 204|第12章
- 207 205|第13章
- 208 205|第13章 (加个图)
- 209 206|第14章
- 210 207|第15章
- 211 208|第16章
- 212 209|第17章
- 213 210|第18章
- 214 211|第19章
- 215 212|第2⓪;章
- 216 213|第21章
- 217 214|第22章
- 218 215|第23章
- 219 216|第24章
- 220 217|第25章
- 221 218|第26章
- 222 219|第27章
- 223 220|第28章
- 224 221|第29章
- 225 222|第3⓪;章
- 226 223|尾声
- 227 224|【番外】
- 228 225|第1章
- 229 226|第2章
- 230 227|第3章
- 231 228|第4章
- 232 229|第5章
- 233 230|第6章
- 234 231|第7章
- 235 232|第8章
- 236 233|第9章
- 237 234|第10章
- 238 235|第1章
- 239 236|第2章
- 240 237|第3章
- 241 238|第4章
- 242 239|第5章
- 243 240|第6章
- 244 241|第7章
- 245 242|第8章
- 246 第⑧章
- 247 第51章 城
- 248 第60章
- 249 第61章
- 250 第62章
- 251 第65章
- 252 第66章
- 253 第67章
- 254 第68章
- 255 第69章
- 256 第70章
- 257 第71章
- 258 第72章
- 259 第73章
- 260 第74章
- 261 第75章
- 262 第76章
- 263 第77章
- 264 第78章
- 265 第79章
- 266 第80章
- 267 第81章
- 268 第82章
- 269 第83章
- 270 第84章
- 271 第85章
- 272 第86章
- 273 第87章
- 274 第88章
- 275 第89章
- 276 第90章
- 277 第91章
- 278 第92章
- 279 第93章
- 280 第94章
- 281 第97章
- 282 第98章
- 283 第99章
- 284 第100章
- 285 第101章
- 286 第102章
- 287 第103章
- 288 第104章
- 289 第105章
- 290 第106章
- 291 第107章
- 292 第108章
- 293 第109章
- 294 第110章
- 295 第111章
- 296 第112章
- 297 第113章
- 298 第114章
- 299 第115章
- 300 第116章
- 301 第117章
- 302 第118章
- 303 第119章
- 304 第120章
- 305 第121章
- 306 第122章
- 307 第123章
- 308 第124章
- 309 第125章
- 310 第126章
- 311 第127章 尾声
- 312 第128章 【番外 】
- 313 第129章
- 314 第130章
- 315 第131章
- 316 第132章
- 317 第133章
- 318 第134章
- 319 第135章
- 320 第136章
- 321 第137章
- 322 第138章
- 323 第139章
- 324 第140章
- 325 第141章
- 326 第142章
- 327 第143章
- 328 第144章
- 329 第145章
- 330 第146章
- 331 第147章
- 332 第148章
- 333 第149章
- 334 第150章
- 335 第151章
- 336 第152章
- 337 第153章
- 338 第154章
- 339 第155章
- 340 第156章
- 341 第157章
- 342 第158章
- 343 第159章 尾声
- 344 第160章 【番外 】
- 345 第161章
- 346 192【番外 】
- 347 224【番外 】
隐藏
显示工具栏
130|第2章
130|第2章
算起来,这一趟,神棍在函谷关盘桓了不少日子。
他从来没来过这里,毕竟这儿不符合他一贯的“审美”喜好,在他看来,须得闹鬼的、灵异的、吓死人的地方,才有拜访和钻研的价值。
既到函谷关,应该从哪儿入手呢?
未能免俗,买了张灵谷函谷关文化旅游区的景区门票,居然要五十块,好生心痛,好像看到无数香喷喷的肯德基鸡翅扑腾腾飞走。
一圈逛下来,看楼看题字看人头,还数次被人嫌弃是要饭的,又几次被景区工作人员以怀疑的目光审视着要求查票。
没有发现,没有收获,出来时,在大门口的介绍上又细看简介,什么“1987年重修太初宫”、“1992年复建函谷关关楼”,原来是古迹新造,上哪去找两千多年前的老子痕迹?
神棍好生郁闷。
托腮苦思冥想时,有两个外地游客从边上经过,两个人大概也是对景区失望,有一句没一句的对答。
——现在这些景区,看来看去都一样,真是没劲。
——要我说,想看真东西,一定要躲开这些有名景点和大开发商,要真正深入民间,偏僻的地方才有精华。
真是一语惊起梦中人,偏、远、边、奇,不正是自己一贯以来的指导方针和路线吗,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呢?
神棍兴高采烈,班车转面包车,小皮卡转拖拉机,沿着想象中的老子出函谷关行进路线,并不怕遇到心怀叵测的打劫者——就他这周身的气势,只要把手机藏好了,打劫者大概都会施舍他两块钱的。
路过不少打着老子旅游文化旗号的小门小户小村,通常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返,郁闷之下,在群里发过一条信息。
——函谷关不好玩。
是不好玩,怎么也是“望气竟能知老子,万古惊尘向此空”的千古第一雄关要塞啊。
这一天黄昏时分,从搭的拖拉机上下来,又到一个村子,村子很小,小山头上零零落落十来户,村口的红砖墙上,灰泥粉刷了一行大字。
——老子行停处,文化旅游村。
神棍估摸着,应该是县里的宣传部统一搞的,村里人估计压根都不知道老子是谁。
神棍爬到山头,远眺了一回。
这里应该距离函谷关景区很远了,具体属哪个省辖神棍也懒得去查,就是觉得,这村子位置很妙。
确切的说,是函谷关这一大块,位置都耐人寻味。
南依秦岭,北眺黄土坡,隐隐能望见黄河,如果按照大的地势来看,正好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和祁连—秦岭山脉的交合之处,这一带,现今可能已经不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然而在很久以前,华夏之初,那可是起源之地,炎帝、黄帝、九黎一族的竞相争夺之所。
现在富庶的长江中段一带,那个时候,还只是帝王家无暇南顾的三苗呢。
脚下的黄土都历史悠长,捧了看,混杂揉捻着无数故事,可惜了,哪家历史博物馆都不屑挖去收藏。
神棍拍拍手,下山。
半山腰,遇到小孩打弹子,大的有十来岁,小的还只穿开裆裤,半趴在地上眯缝着眼睛瞄准,前襟裤腿全是沾带的黄泥,看到神棍过来,都好奇的抬头看他,这村里,大概很少有外人来。
神棍问:“娃娃,你们村有景点吗?”
既然是叫“文化旅游村”,总得有一两个立得起的景点的:譬如经过上一个村子时,村民带他看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大青石,说是老子出函谷关时,倚着这块石头休息过,这石头从此冬暖夏凉——还硬是热情的让他摸,摸完了朝他收了五块钱。
问完了,觉得自己有点文绉绉的,这群娃娃们根本不知道“景点”是什么意思吧,是不是应该解释一下?
没想到,那大孩子居然听懂了,说:“有啊,我们村有八卦观星台。”
神棍一下子震惊了。
居然不是“老子休息处”、“老子饮牛处”或者“老子摔跤处”,而是“八卦观星台”这样有文化有气质的名字!
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能带我去看看吗?”
娃娃们很兴奋,簇拥着他往一个方向去,或拽或拉。
下一刻,当八卦观星台出现在神棍面前时,他觉得自己像是被扫帚迎面扑了一下,扫帚拿开后,脸上还扑簌扑簌往下落灰。
就是一块石头,下半截埋在土里,露出的部分大概面盆大小,倾斜着,周身长满青苔,倾斜的下半部分是下凹的,里头积了浑浊的雨水,有蚊子的幼虫在水面上欢快的划来划去。
这叫八卦观星台?
一个人站上去都嫌局促,歪的架个接地望远镜都嫌不稳,也好意思起这么气势磅礴的名字?
神棍悻悻跟一群娃娃们告别,那个大孩子叫栓子,跟在他后面喊:“你没车走的啊,拖拉机太阳一下山就不开了。”
竟让这乌鸦嘴说中了。
神棍在大路口一直等到月亮上了天,唯一经过的交通工具就是一头驴,还是放养的,经过他时,鼻子里喷气,满脸不屑。
神棍只好又折上山,也巧,敲开的第一户就是栓子家。
栓子父母在城里打工,家里只他和爷爷老栓头,乡下人实在,收了他十块钱,就给他理出铺位来,还包饭。
晚饭是南瓜粥和烙饼卷青椒,还挺香,神棍卷了烙饼倚着门乘凉吹风。
篱笆院外的小路上走来个黑影,佝偻着腰,近前看,是个老头,花白头发,背着的手里握了根黄铜烟袋。
老栓头出来打水,跟那人打招呼:“尹二马,又去八卦观星台睡觉啊?”
语气里有几分嘲讽。
尹二马像是不曾察觉,气定神闲回答:“是。”
然后不紧不慢走远。
神棍心里一动:这尹二马给人的感觉,并不像没见识的乡下农户。
老栓头回过头,跟神棍解释:“那个人,也是有毛病,平时说话做事都正常,就是到了晚上会犯病。”
神棍兴奋了,犯病就表示事情稀奇、不正常,这正对他的口味。
“怎么个犯病法?”
老栓头一边说一边嗤嗤笑:“他每天晚上,差不多这时候,就去那个什么八卦观星台,说是看星星。其实好多人撞见过,他就是去睡觉,到那往地上一躺,躺一会,又拍拍屁股爬起来回家,下雨下雪,从不间断。”
他向神棍寻求认同感:“你说,这不是犯病是什么?”
这不一定是犯病,科学一点的说法叫强迫症,文艺一点的说法叫个人爱好,敷衍一点的说法叫任性。
神棍的心痒痒的,说:“我跟去看看。”
***
蹑手蹑脚跟上。
照明不成问题,山里的月光好像都比别处来的亮,照在地上,银子似的明晃晃。
很快就到了那块所谓的八卦观星台。
老栓头讲的半点不差,那个尹二马烟袋往扎衣服的白色裹布腰带里一插,就势躺了下去,严格说来也不是躺,侧卧,一动不动,跟上床睡觉没两样。
这叫看星星?
不远处的神棍纳闷地学着他的姿势扭头:从这角度,死也不会看见星星的吧,视线都被那块半截埋在土里的石头给挡住了啊……
慢着慢着……
神棍回过味来,这尹二马,其实是在看石头吧。
正琢磨着,尹二马那头已经完事了,起身拍拍屁股上的泥,双手往背后一背,又不紧不慢原路返回。
觑着他走远,神棍一溜烟小跑,又到八卦观星台,嗖的躺倒,按照记忆中的尹二马的位置,挪挪扭扭着侧卧。
那块石头黑魆魆的,像是跟夜色融为一体,但石面上,又有一面亮,像是低角度倾斜放置的一面镜子。
想起来了,这是石头低洼处的那些积水。
神棍眯着眼睛去看。
看着看着,忽然生出一种奇异的错觉:这水面虽然小,但是往深处想,也许把整片天都倒映进去了。
这么一想,顿时觉得尹二马这个人,很有点跟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诗情画意:他可能真的在看星星,看星星也未必真的要抬头,低下头也可以的。
冷不丁的,水面上泛起一点莹亮。
不是看走了眼或者光反射的那种亮,就是凭空出现,神棍甚至下意识抬头看了看天:今儿晚上月朗星稀,只那么隐约可辨的几颗,不可能出现能这么清晰投射在水面上的大星。
神棍屏住呼吸。
第二点亮随即泛起,距离第一点有些距离。
那亮,真的像隐在水里亮度不定的星星,这尹二马,或许真的是在观星。
神棍觉得自己是窥探到了什么秘密,一颗心紧张地砰砰直跳。
第三点,第四点……第七点。
错次排列,形状像一把……勺子。
北斗七星?
没错,就是北斗七星。
这普通的小村子的一块石洼里积的水,怎么会现出个小北斗的星样来呢?
神棍惊讶极了,又是兴奋又是困惑,他赶紧掏出手机,调到相机模式,对焦。
拍的时候,手还是激动的颤了一下,图像有点糊,但七个亮点还是勉强可辨。
刚拍完,水面上的影像又有变动,从他的位置来看,最下头的三个和靠上的一点亮度慢慢隐去,变成了暗红颜色,剩下的三点似乎更亮了。
然而这景象也只持续了几秒钟。
水面恢复之前镜亮的一片平静,有风吹过,泛起几不可查的涟漪。
神棍从地上坐起来,脑袋上滑稽似的蹭上了好几根草屑。
兴奋之情难以言表,这尹二马,还真的是在看星星啊。
***
天色已经很晚,神棍先回到老栓头家,老栓头还没睡,守着电视机啪嗒啪嗒抽烟袋,无比惬意。
神棍问他:“你们村那个八卦观星台,什么来历啊?”
老栓头说:“谁知道,打小就这么叫了。”
他好奇地看神棍:“你们外乡人,是不是听这名字觉得雅啊?乡里的干部也说这名字起的亮堂,可我听着,跟什么白狗坡、南山坳子是一样一样的。”
从小听到大,天天听,也分不出有什么不同。
“就没人知道个来历?”
“尹二马说,有个文化人叫老子,那块石头,是老子撂在那的。”
神棍没再问了,他觉得老栓头知道的也有限,更多的线索,大概要落实在这个尹二马身上了。
他从来没来过这里,毕竟这儿不符合他一贯的“审美”喜好,在他看来,须得闹鬼的、灵异的、吓死人的地方,才有拜访和钻研的价值。
既到函谷关,应该从哪儿入手呢?
未能免俗,买了张灵谷函谷关文化旅游区的景区门票,居然要五十块,好生心痛,好像看到无数香喷喷的肯德基鸡翅扑腾腾飞走。
一圈逛下来,看楼看题字看人头,还数次被人嫌弃是要饭的,又几次被景区工作人员以怀疑的目光审视着要求查票。
没有发现,没有收获,出来时,在大门口的介绍上又细看简介,什么“1987年重修太初宫”、“1992年复建函谷关关楼”,原来是古迹新造,上哪去找两千多年前的老子痕迹?
神棍好生郁闷。
托腮苦思冥想时,有两个外地游客从边上经过,两个人大概也是对景区失望,有一句没一句的对答。
——现在这些景区,看来看去都一样,真是没劲。
——要我说,想看真东西,一定要躲开这些有名景点和大开发商,要真正深入民间,偏僻的地方才有精华。
真是一语惊起梦中人,偏、远、边、奇,不正是自己一贯以来的指导方针和路线吗,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呢?
神棍兴高采烈,班车转面包车,小皮卡转拖拉机,沿着想象中的老子出函谷关行进路线,并不怕遇到心怀叵测的打劫者——就他这周身的气势,只要把手机藏好了,打劫者大概都会施舍他两块钱的。
路过不少打着老子旅游文化旗号的小门小户小村,通常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返,郁闷之下,在群里发过一条信息。
——函谷关不好玩。
是不好玩,怎么也是“望气竟能知老子,万古惊尘向此空”的千古第一雄关要塞啊。
这一天黄昏时分,从搭的拖拉机上下来,又到一个村子,村子很小,小山头上零零落落十来户,村口的红砖墙上,灰泥粉刷了一行大字。
——老子行停处,文化旅游村。
神棍估摸着,应该是县里的宣传部统一搞的,村里人估计压根都不知道老子是谁。
神棍爬到山头,远眺了一回。
这里应该距离函谷关景区很远了,具体属哪个省辖神棍也懒得去查,就是觉得,这村子位置很妙。
确切的说,是函谷关这一大块,位置都耐人寻味。
南依秦岭,北眺黄土坡,隐隐能望见黄河,如果按照大的地势来看,正好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和祁连—秦岭山脉的交合之处,这一带,现今可能已经不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然而在很久以前,华夏之初,那可是起源之地,炎帝、黄帝、九黎一族的竞相争夺之所。
现在富庶的长江中段一带,那个时候,还只是帝王家无暇南顾的三苗呢。
脚下的黄土都历史悠长,捧了看,混杂揉捻着无数故事,可惜了,哪家历史博物馆都不屑挖去收藏。
神棍拍拍手,下山。
半山腰,遇到小孩打弹子,大的有十来岁,小的还只穿开裆裤,半趴在地上眯缝着眼睛瞄准,前襟裤腿全是沾带的黄泥,看到神棍过来,都好奇的抬头看他,这村里,大概很少有外人来。
神棍问:“娃娃,你们村有景点吗?”
既然是叫“文化旅游村”,总得有一两个立得起的景点的:譬如经过上一个村子时,村民带他看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大青石,说是老子出函谷关时,倚着这块石头休息过,这石头从此冬暖夏凉——还硬是热情的让他摸,摸完了朝他收了五块钱。
问完了,觉得自己有点文绉绉的,这群娃娃们根本不知道“景点”是什么意思吧,是不是应该解释一下?
没想到,那大孩子居然听懂了,说:“有啊,我们村有八卦观星台。”
神棍一下子震惊了。
居然不是“老子休息处”、“老子饮牛处”或者“老子摔跤处”,而是“八卦观星台”这样有文化有气质的名字!
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能带我去看看吗?”
娃娃们很兴奋,簇拥着他往一个方向去,或拽或拉。
下一刻,当八卦观星台出现在神棍面前时,他觉得自己像是被扫帚迎面扑了一下,扫帚拿开后,脸上还扑簌扑簌往下落灰。
就是一块石头,下半截埋在土里,露出的部分大概面盆大小,倾斜着,周身长满青苔,倾斜的下半部分是下凹的,里头积了浑浊的雨水,有蚊子的幼虫在水面上欢快的划来划去。
这叫八卦观星台?
一个人站上去都嫌局促,歪的架个接地望远镜都嫌不稳,也好意思起这么气势磅礴的名字?
神棍悻悻跟一群娃娃们告别,那个大孩子叫栓子,跟在他后面喊:“你没车走的啊,拖拉机太阳一下山就不开了。”
竟让这乌鸦嘴说中了。
神棍在大路口一直等到月亮上了天,唯一经过的交通工具就是一头驴,还是放养的,经过他时,鼻子里喷气,满脸不屑。
神棍只好又折上山,也巧,敲开的第一户就是栓子家。
栓子父母在城里打工,家里只他和爷爷老栓头,乡下人实在,收了他十块钱,就给他理出铺位来,还包饭。
晚饭是南瓜粥和烙饼卷青椒,还挺香,神棍卷了烙饼倚着门乘凉吹风。
篱笆院外的小路上走来个黑影,佝偻着腰,近前看,是个老头,花白头发,背着的手里握了根黄铜烟袋。
老栓头出来打水,跟那人打招呼:“尹二马,又去八卦观星台睡觉啊?”
语气里有几分嘲讽。
尹二马像是不曾察觉,气定神闲回答:“是。”
然后不紧不慢走远。
神棍心里一动:这尹二马给人的感觉,并不像没见识的乡下农户。
老栓头回过头,跟神棍解释:“那个人,也是有毛病,平时说话做事都正常,就是到了晚上会犯病。”
神棍兴奋了,犯病就表示事情稀奇、不正常,这正对他的口味。
“怎么个犯病法?”
老栓头一边说一边嗤嗤笑:“他每天晚上,差不多这时候,就去那个什么八卦观星台,说是看星星。其实好多人撞见过,他就是去睡觉,到那往地上一躺,躺一会,又拍拍屁股爬起来回家,下雨下雪,从不间断。”
他向神棍寻求认同感:“你说,这不是犯病是什么?”
这不一定是犯病,科学一点的说法叫强迫症,文艺一点的说法叫个人爱好,敷衍一点的说法叫任性。
神棍的心痒痒的,说:“我跟去看看。”
***
蹑手蹑脚跟上。
照明不成问题,山里的月光好像都比别处来的亮,照在地上,银子似的明晃晃。
很快就到了那块所谓的八卦观星台。
老栓头讲的半点不差,那个尹二马烟袋往扎衣服的白色裹布腰带里一插,就势躺了下去,严格说来也不是躺,侧卧,一动不动,跟上床睡觉没两样。
这叫看星星?
不远处的神棍纳闷地学着他的姿势扭头:从这角度,死也不会看见星星的吧,视线都被那块半截埋在土里的石头给挡住了啊……
慢着慢着……
神棍回过味来,这尹二马,其实是在看石头吧。
正琢磨着,尹二马那头已经完事了,起身拍拍屁股上的泥,双手往背后一背,又不紧不慢原路返回。
觑着他走远,神棍一溜烟小跑,又到八卦观星台,嗖的躺倒,按照记忆中的尹二马的位置,挪挪扭扭着侧卧。
那块石头黑魆魆的,像是跟夜色融为一体,但石面上,又有一面亮,像是低角度倾斜放置的一面镜子。
想起来了,这是石头低洼处的那些积水。
神棍眯着眼睛去看。
看着看着,忽然生出一种奇异的错觉:这水面虽然小,但是往深处想,也许把整片天都倒映进去了。
这么一想,顿时觉得尹二马这个人,很有点跟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诗情画意:他可能真的在看星星,看星星也未必真的要抬头,低下头也可以的。
冷不丁的,水面上泛起一点莹亮。
不是看走了眼或者光反射的那种亮,就是凭空出现,神棍甚至下意识抬头看了看天:今儿晚上月朗星稀,只那么隐约可辨的几颗,不可能出现能这么清晰投射在水面上的大星。
神棍屏住呼吸。
第二点亮随即泛起,距离第一点有些距离。
那亮,真的像隐在水里亮度不定的星星,这尹二马,或许真的是在观星。
神棍觉得自己是窥探到了什么秘密,一颗心紧张地砰砰直跳。
第三点,第四点……第七点。
错次排列,形状像一把……勺子。
北斗七星?
没错,就是北斗七星。
这普通的小村子的一块石洼里积的水,怎么会现出个小北斗的星样来呢?
神棍惊讶极了,又是兴奋又是困惑,他赶紧掏出手机,调到相机模式,对焦。
拍的时候,手还是激动的颤了一下,图像有点糊,但七个亮点还是勉强可辨。
刚拍完,水面上的影像又有变动,从他的位置来看,最下头的三个和靠上的一点亮度慢慢隐去,变成了暗红颜色,剩下的三点似乎更亮了。
然而这景象也只持续了几秒钟。
水面恢复之前镜亮的一片平静,有风吹过,泛起几不可查的涟漪。
神棍从地上坐起来,脑袋上滑稽似的蹭上了好几根草屑。
兴奋之情难以言表,这尹二马,还真的是在看星星啊。
***
天色已经很晚,神棍先回到老栓头家,老栓头还没睡,守着电视机啪嗒啪嗒抽烟袋,无比惬意。
神棍问他:“你们村那个八卦观星台,什么来历啊?”
老栓头说:“谁知道,打小就这么叫了。”
他好奇地看神棍:“你们外乡人,是不是听这名字觉得雅啊?乡里的干部也说这名字起的亮堂,可我听着,跟什么白狗坡、南山坳子是一样一样的。”
从小听到大,天天听,也分不出有什么不同。
“就没人知道个来历?”
“尹二马说,有个文化人叫老子,那块石头,是老子撂在那的。”
神棍没再问了,他觉得老栓头知道的也有限,更多的线索,大概要落实在这个尹二马身上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