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49 第949章 好大的胆子?
- 950 第950章 受气的小皇帝
- 951 第951章 玉柱的老巢
- 952 第952章 同款的王莽,有么?
- 953 第953章 东风吹,战鼓擂
- 954 第954章 克星
- 955 第955章 废立之祸
- 956 第956章 软饭的最高境界
- 957 第957章 千年大计
- 958 第958章 招兵买马
- 959 第959章 老九的猖狂进攻
- 960 第960章 不胜,即族灭
- 961 第961章 永除后患
- 962 第962章 森森白骨
- 963 第963章 大葱配摔面
- 964 第964章 天使投资人
- 965 第965章 下血本
- 966 第966章 心硬如铁
- 967 第967章 裂土称王
- 968 第968章 打秋风
- 969 第969章 十万新军
- 970 第970章 当家万事难
- 971 第971章 打的就是亲王
- 972 第972章 反间计
- 973 第973章 战鼓擂
- 974 第974章 天字第一号的阳谋
- 975 第975章 崛起之势
- 976 第976章 平等条约
- 977 第977章 南洋舰队
- 978 第978章 陆军之神
- 979 第979章 敲山震虎
- 980 第980章 老十四起兵
- 981 第981章 前怕狼,后怕虎
- 982 第982章 养寇自重
- 983 第983章 议政王
- 984 第984章 刀劈八旗
- 985 第985章 警卫标
- 986 第986章 世袭罔替
- 987 第987章 先下手为强
- 988 第988章 你敢打我?
- 989 第989章 中将军衔
- 990 第990章 血与火的碰撞
- 991 第991章 死神的收割
- 992 第992章 一战定乾坤
- 993 第993章 趁早请罪
- 994 第994章 活曹操
- 995 第995章 晋升辅政王
- 996 第996章 军机处的诞生
- 997 第997章 汉人的春天
- 998 第998章 驱虎吞狼
- 999 第999章 摊丁入亩,怕不怕?
- 1000 第1000章 稀缺资源
- 1001 第1001章 以暴治贪
- 1002 第1002章 突如其来的拥立
- 1003 第1003章 从龙之术
- 1004 第1004章 捡漏,我也会!
- 1005 第1005章 占山为王的老四
- 1006 第1006章 年羹尧的允禛兄
- 1007 第1007章 老熟人再相逢
- 1008 第1008章 又食武昌鱼
- 1009 第1009章 留辫不留头
- 1010 第1010章 文明之光
- 1011 第1011章 活擒年羹尧
- 1012 第1012章 华夏帝国
- 1013 第1013章 准部,孤来了
- 1014 第1014章 缓进急攻
- 1015 第1015章 兵临喀什噶尔
- 1016 第1016章 决战葱岭
- 1017 第1017章 黄袍加身
- 1018 第1018章 登基称帝
- 1019 第1019章 立后
- 1020 第1020章 重用田文镜
- 1021 第1121章 不得干政
- 1022 第1122章 人头滚滚
- 1023 第1123章 百年大计
- 1024 第1124章 崛起之势
- 1025 第1125章 立太子之争
- 1026 第1126章 东进
- 1027 第1127章 又见剥皮
- 1028 第1128章 他急朕不急
- 1029 第1129章 拿捏
- 1030 第1130章 吞并
- 1031 第1131章 新官道
- 1032 第1032章 大动作
- 1033 第1033章 党争再起
- 1034 第1034章 日新月异
- 1035 第1035章 储君的养成
- 1036 第1036章 萌芽
- 1037 第1037章 废除专卖
- 1038 第1038章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959章 老九的猖狂进攻
第959章 老九的猖狂进攻
慈康皇太后,是大行皇帝遗诏里,指定的垂帘母后。
所以,小皇帝联合辅政王大臣们,第一时间给慈康皇太后,上了尊号。
现在,已经过去半个月,也该轮到慈惠皇太后了。
老五和老七,一致公推,由玉柱亲自出马。
玉柱心里有数,这是给小皇帝做颜面的事情,惠而不费,动动嘴罢了,也就答应了。
于是,一大早,担任册封使的玉柱,亲自捧着诏书。
马齐持节,张廷玉作为赞礼官,和玉柱一起去了色赫图氏所居的翊坤宫。
翊坤宫的主位,不是旁人,正是宜妃娘娘。
玉柱带着马齐和张廷玉,赶到翊坤宫门前的时候,刚得知消息的宜妃,茫然不知所为何事。
宜妃的心真大,居然升了座,高居于翊坤宫正殿内,等着玉柱他们进去拜见。
玉柱还没说话呢,马齐便都囔道:“岂有此理?”
张廷玉故意把头一低,硬挺着没吱声。
嗨,他敢说啥呢?
一边是小皇帝的生母,一边是老五和老九的生母,说啥都不合适啊!
玉柱瞥了眼马齐,马齐缩了缩脖子,再不敢吱声了。
既然宜妃已经升了座,玉柱自然要给她这个面子,便领着马齐和张廷玉一起进了正殿。
老皇帝已经驾崩,宜妃尚未被新君正式册为皇考宜妃,称呼问题确实很棘手。
不过,这难不倒玉柱,他进去之后,率先扎千行礼,毕恭毕敬的说:“请妃母安。”
马齐长松了口气,赶紧学着玉柱的样儿,也扎千请了安,“请娘娘安。”
“叩见娘娘。”张廷玉比较倒霉,只能跪下行大礼。
“哟,今儿个吹的是什么风呐,竟然把你们三位,一起吹到了我的翊坤宫?”
听了宜妃的问话,张廷玉暗暗叹息不已,唉,大行皇帝和五爷,把宜妃娘娘宠坏了啊!
三位辅政王大臣,持节奉诏,齐至翊坤宫,这么大的阵仗。
只要稍微有点政治敏感性的人,都应该会知道,必是为了册封慈惠皇太后而来。
可是,宜妃却懵然不知,实在是可叹呐!
更可怕的是,册封慈惠皇太后的大喜之日,宜妃竟敢高居于翊坤宫的正殿,接见辅政王大臣们。
这不是成心,想抢小皇帝亲妈的风头嘛?
更重要的是,老五以皇室亲王之尊,出任辅政王大臣,即使不是正式的领班,也没啥差别了。
看在外人眼里,这就是宜妃仗着两个亲儿子的势,公然欺负慈惠皇太后啊!
只要小皇帝把这些事情串联起来,岂能不记恨老五、老九和宜妃?
玉柱也觉得很奇怪,这么大的事,事先已经通知过翊坤宫了,宜妃怎么就不知道呢?
“回妃母的话,臣儿奉诏前来,充当册封使。”玉柱尽他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不让宜妃太过尴尬了。
谁曾想,宜妃竟然又问:“册封谁?”
好家伙,连马齐都听懂了,更何况是玉柱呢?
宜妃就是成心的嘛!
玉柱觉得很有些不可思议,心说,你男人已经死了,你两个儿子的权势再显赫,也是臣子,总有退场的时候。
你就不怕小皇帝将来亲政之后,彻底清算你的两个儿子么?
玉柱陪着笑脸说:“回妃母,臣儿等奉诏持节,前来册封圣母皇太后。”
“哦,原来如此啊,那我先回吧。”当着玉柱他们三个的面,宜妃慢腾腾的走下凤座,大摇大摆的走了。
望着宜妃消失的背影,玉柱心里微微一动,沉着脸,把门口的小太监叫了进来,厉声问他:“九爷来过了?”
“这……”小太监异常惊慌,呶嚅着嘴唇,不敢说实话。
玉柱一看就懂了,肯定是老九在暗中下的蛆,故意挑唆着亲妈,想恶心小皇帝。
宜妃的两儿子之中,老五本性敦厚温和,不擅言词,远没有老九那么能说会道,那么的受宠。
张廷玉心里已经有了数,必是老八暗中和老九,通上气了。
除此之外,别无解释之法!
经宜妃这么一搅和,慈康皇太后的册封大典,立时就不香了!
但是,该演戏,还得继续演下去。
大清向以孝治天下,照例,受册皇太后可以高坐于凤座之上,直面传诏的玉柱。
玉柱站得笔直,展开诏书,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圣母陛下,懋昭淑配,克嗣徽音,表正六宫,母仪四海。恭惟圣母陛下、顺德弘昭。徽音茂着。臣绍闻先绪。承诲慈闱。世泽方长。天休滋至。用举尊亲之典、以彰燕翼之谋……钦惟圣母陛下、柔顺承天。安贞配地。赞襄皇考、敷内治而化洽宫庭。抚育眇躬、绍丕基而恩深训迪。仰慈仁之备至、宜尊养之兼隆。载考彝章、晋崇鸿号。谨奉册、宝,册为:圣母皇太后,宝文曰:圣母皇太后之宝,恭上尊号:慈惠,……钦哉!”
慈惠皇太后的真阿玛,官职实在是太低了,简直不值一提。
索性,册封的诏书,故意省略了小皇帝那位不入流的郭罗玛法。
玉柱念完诏书之后,张廷玉捧着礼部赶制出来的宝印,高高的捧到了小皇帝亲妈的跟前。
有太监接过了宝印之后,玉柱正想告辞,忽然听小皇帝的亲妈,亲热的说:“赏,重重有赏。”
又一位太监,捧出了一盘银子,毕恭毕敬的递到了玉柱的面前。
玉柱略微扫了一眼,好家伙,堂堂圣母皇太后的赏银,可真够寒酸的啊!
面前的这盘银子,五两一锭,充其量也就是一百两了!
除了大清官张廷玉之外,别说玉柱了,就算是马齐,都不可能正眼去看这么点银子。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毕竟是圣母皇太后所赐,臣下们谁敢嫌少?
玉柱也是个妙人,主动拿了八个银锭,揣进了怀中。一时间,玉中堂的官服前襟,被银子挤得鼓鼓囊囊,凸起老高。
见玉柱主动拿了银子,马齐捏着鼻子,也上前拿了八个银锭。
剩下的赐银,就都归张廷玉了。
太后的赏赐,不论多少,礼仪都必须到位。
于是,玉柱又领着大家,跪下谢了恩。
这时,小皇帝的亲妈,突然说:“玉中堂,本宫知道你是从龙首功之臣,皇帝几次三番当着我的面,狠狠的夸赞于你。我也告诉过了皇帝,无论如何,也要晋封你为亲王。”
玉柱心里一片透亮,宫里的事儿,向来不会明说,明明想打西,却偏偏要指东,故意让下头的人,绞尽脑汁的去猜。
慈惠皇太后的意思,明面上,看似想厚赏玉柱。实际上,谁还不知道呀,这就是典型的借题发挥。
小皇帝的亲妈,此前不过是个庶妃罢了,且一直住在翊坤宫里,平时肯定没有少受宜妃和老九的闲气。
现在,小皇帝的亲妈,刚刚登上皇太后的宝座,不好意思大发脾气,这是想故意拿玉柱的爵位做借口,暗中向老九发起进攻啊!
不懂宫廷斗争的人,肯定想不明白其中的弯弯绕。
试想一下,就连外人玉柱都封了亲王,辅政王大臣之一的老九,却还是个小贝子,这让宜妃娘娘,情何以堪呐?
弯弯绕绕的沟壑,湖涂的人,肯定会被绕晕了。
没等玉柱谦逊的推辞,不料,慈惠皇太后又说:“翊坤宫里总是闹鬼,我向来胆子小,你们来得正巧,就陪我去拜见姐姐吧。”
什么,翊坤宫里总闹鬼?谁是人,谁又是鬼?
嚯,这是要正面打擂台啊?
在整个大清朝,慈惠皇太后嘴里所称的姐姐,只能是垂帘母后,慈康皇太后。
得嘞,小皇帝的亲妈发了话,谁敢不给面子?
于是,随着一声吩咐下去,翊坤宫的外头,摆开了皇太后的仪驾。
慈惠皇太后,登上了肩舆,在玉柱他们的陪同下,浩浩荡荡的去了慈宁宫。
路上,玉柱琢磨着,总要给老五通个气,不然的话,就太不够意思了。
于是,玉柱招手唤来一名侍卫,命他赶紧去见南熏殿,把这里发生的一切,详细的告诉给老五。
做完这些后,玉柱心安理得跟着小皇帝的亲妈,去慈宁宫看戏了。
此时,小皇帝正在慈宁宫里,陪着嫡母说话解闷。
母子二人的四周,站满了皇族宗室的嫡福晋,其中就有玉烟和秀云。
老十八继嗣了庄王之后,玉烟的身份地位,陡然提高了何止十倍?
照例,六大世袭罔替的亲王嫡福晋,即使到了皇太后的跟前,也是有座的。
所以呢,在没有内命妇的场合之下,玉烟堂而皇之的坐在了前排的锦凳上。
秀云就不同了,她不过是小小的贝子夫人罢了,只能站到了人群最后的角落里。
没办法,在场的外命妇之中,就秀云一个贝子夫人而已。其余的女人们,最次也是个贝勒夫人。
至于,玉柱的另一个正妻曹春,嗨,她的位分就更低了,只能站到了殿外的屋檐下。
“禀老祖儿,慈惠皇太后领着玉中堂、马中堂和张中堂,一起过来,给您老人家请安了。”
照礼制,大行皇帝遗命的垂帘母后,比小皇帝册封的慈惠皇太后,地位高贵得多。
所以,来禀的太监,用了请安二字。
慈康皇太后微微一愣,小皇帝的亲妈,刚刚被册为皇太后,就带着三位辅臣一起来了,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
所以,小皇帝联合辅政王大臣们,第一时间给慈康皇太后,上了尊号。
现在,已经过去半个月,也该轮到慈惠皇太后了。
老五和老七,一致公推,由玉柱亲自出马。
玉柱心里有数,这是给小皇帝做颜面的事情,惠而不费,动动嘴罢了,也就答应了。
于是,一大早,担任册封使的玉柱,亲自捧着诏书。
马齐持节,张廷玉作为赞礼官,和玉柱一起去了色赫图氏所居的翊坤宫。
翊坤宫的主位,不是旁人,正是宜妃娘娘。
玉柱带着马齐和张廷玉,赶到翊坤宫门前的时候,刚得知消息的宜妃,茫然不知所为何事。
宜妃的心真大,居然升了座,高居于翊坤宫正殿内,等着玉柱他们进去拜见。
玉柱还没说话呢,马齐便都囔道:“岂有此理?”
张廷玉故意把头一低,硬挺着没吱声。
嗨,他敢说啥呢?
一边是小皇帝的生母,一边是老五和老九的生母,说啥都不合适啊!
玉柱瞥了眼马齐,马齐缩了缩脖子,再不敢吱声了。
既然宜妃已经升了座,玉柱自然要给她这个面子,便领着马齐和张廷玉一起进了正殿。
老皇帝已经驾崩,宜妃尚未被新君正式册为皇考宜妃,称呼问题确实很棘手。
不过,这难不倒玉柱,他进去之后,率先扎千行礼,毕恭毕敬的说:“请妃母安。”
马齐长松了口气,赶紧学着玉柱的样儿,也扎千请了安,“请娘娘安。”
“叩见娘娘。”张廷玉比较倒霉,只能跪下行大礼。
“哟,今儿个吹的是什么风呐,竟然把你们三位,一起吹到了我的翊坤宫?”
听了宜妃的问话,张廷玉暗暗叹息不已,唉,大行皇帝和五爷,把宜妃娘娘宠坏了啊!
三位辅政王大臣,持节奉诏,齐至翊坤宫,这么大的阵仗。
只要稍微有点政治敏感性的人,都应该会知道,必是为了册封慈惠皇太后而来。
可是,宜妃却懵然不知,实在是可叹呐!
更可怕的是,册封慈惠皇太后的大喜之日,宜妃竟敢高居于翊坤宫的正殿,接见辅政王大臣们。
这不是成心,想抢小皇帝亲妈的风头嘛?
更重要的是,老五以皇室亲王之尊,出任辅政王大臣,即使不是正式的领班,也没啥差别了。
看在外人眼里,这就是宜妃仗着两个亲儿子的势,公然欺负慈惠皇太后啊!
只要小皇帝把这些事情串联起来,岂能不记恨老五、老九和宜妃?
玉柱也觉得很奇怪,这么大的事,事先已经通知过翊坤宫了,宜妃怎么就不知道呢?
“回妃母的话,臣儿奉诏前来,充当册封使。”玉柱尽他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不让宜妃太过尴尬了。
谁曾想,宜妃竟然又问:“册封谁?”
好家伙,连马齐都听懂了,更何况是玉柱呢?
宜妃就是成心的嘛!
玉柱觉得很有些不可思议,心说,你男人已经死了,你两个儿子的权势再显赫,也是臣子,总有退场的时候。
你就不怕小皇帝将来亲政之后,彻底清算你的两个儿子么?
玉柱陪着笑脸说:“回妃母,臣儿等奉诏持节,前来册封圣母皇太后。”
“哦,原来如此啊,那我先回吧。”当着玉柱他们三个的面,宜妃慢腾腾的走下凤座,大摇大摆的走了。
望着宜妃消失的背影,玉柱心里微微一动,沉着脸,把门口的小太监叫了进来,厉声问他:“九爷来过了?”
“这……”小太监异常惊慌,呶嚅着嘴唇,不敢说实话。
玉柱一看就懂了,肯定是老九在暗中下的蛆,故意挑唆着亲妈,想恶心小皇帝。
宜妃的两儿子之中,老五本性敦厚温和,不擅言词,远没有老九那么能说会道,那么的受宠。
张廷玉心里已经有了数,必是老八暗中和老九,通上气了。
除此之外,别无解释之法!
经宜妃这么一搅和,慈康皇太后的册封大典,立时就不香了!
但是,该演戏,还得继续演下去。
大清向以孝治天下,照例,受册皇太后可以高坐于凤座之上,直面传诏的玉柱。
玉柱站得笔直,展开诏书,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圣母陛下,懋昭淑配,克嗣徽音,表正六宫,母仪四海。恭惟圣母陛下、顺德弘昭。徽音茂着。臣绍闻先绪。承诲慈闱。世泽方长。天休滋至。用举尊亲之典、以彰燕翼之谋……钦惟圣母陛下、柔顺承天。安贞配地。赞襄皇考、敷内治而化洽宫庭。抚育眇躬、绍丕基而恩深训迪。仰慈仁之备至、宜尊养之兼隆。载考彝章、晋崇鸿号。谨奉册、宝,册为:圣母皇太后,宝文曰:圣母皇太后之宝,恭上尊号:慈惠,……钦哉!”
慈惠皇太后的真阿玛,官职实在是太低了,简直不值一提。
索性,册封的诏书,故意省略了小皇帝那位不入流的郭罗玛法。
玉柱念完诏书之后,张廷玉捧着礼部赶制出来的宝印,高高的捧到了小皇帝亲妈的跟前。
有太监接过了宝印之后,玉柱正想告辞,忽然听小皇帝的亲妈,亲热的说:“赏,重重有赏。”
又一位太监,捧出了一盘银子,毕恭毕敬的递到了玉柱的面前。
玉柱略微扫了一眼,好家伙,堂堂圣母皇太后的赏银,可真够寒酸的啊!
面前的这盘银子,五两一锭,充其量也就是一百两了!
除了大清官张廷玉之外,别说玉柱了,就算是马齐,都不可能正眼去看这么点银子。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毕竟是圣母皇太后所赐,臣下们谁敢嫌少?
玉柱也是个妙人,主动拿了八个银锭,揣进了怀中。一时间,玉中堂的官服前襟,被银子挤得鼓鼓囊囊,凸起老高。
见玉柱主动拿了银子,马齐捏着鼻子,也上前拿了八个银锭。
剩下的赐银,就都归张廷玉了。
太后的赏赐,不论多少,礼仪都必须到位。
于是,玉柱又领着大家,跪下谢了恩。
这时,小皇帝的亲妈,突然说:“玉中堂,本宫知道你是从龙首功之臣,皇帝几次三番当着我的面,狠狠的夸赞于你。我也告诉过了皇帝,无论如何,也要晋封你为亲王。”
玉柱心里一片透亮,宫里的事儿,向来不会明说,明明想打西,却偏偏要指东,故意让下头的人,绞尽脑汁的去猜。
慈惠皇太后的意思,明面上,看似想厚赏玉柱。实际上,谁还不知道呀,这就是典型的借题发挥。
小皇帝的亲妈,此前不过是个庶妃罢了,且一直住在翊坤宫里,平时肯定没有少受宜妃和老九的闲气。
现在,小皇帝的亲妈,刚刚登上皇太后的宝座,不好意思大发脾气,这是想故意拿玉柱的爵位做借口,暗中向老九发起进攻啊!
不懂宫廷斗争的人,肯定想不明白其中的弯弯绕。
试想一下,就连外人玉柱都封了亲王,辅政王大臣之一的老九,却还是个小贝子,这让宜妃娘娘,情何以堪呐?
弯弯绕绕的沟壑,湖涂的人,肯定会被绕晕了。
没等玉柱谦逊的推辞,不料,慈惠皇太后又说:“翊坤宫里总是闹鬼,我向来胆子小,你们来得正巧,就陪我去拜见姐姐吧。”
什么,翊坤宫里总闹鬼?谁是人,谁又是鬼?
嚯,这是要正面打擂台啊?
在整个大清朝,慈惠皇太后嘴里所称的姐姐,只能是垂帘母后,慈康皇太后。
得嘞,小皇帝的亲妈发了话,谁敢不给面子?
于是,随着一声吩咐下去,翊坤宫的外头,摆开了皇太后的仪驾。
慈惠皇太后,登上了肩舆,在玉柱他们的陪同下,浩浩荡荡的去了慈宁宫。
路上,玉柱琢磨着,总要给老五通个气,不然的话,就太不够意思了。
于是,玉柱招手唤来一名侍卫,命他赶紧去见南熏殿,把这里发生的一切,详细的告诉给老五。
做完这些后,玉柱心安理得跟着小皇帝的亲妈,去慈宁宫看戏了。
此时,小皇帝正在慈宁宫里,陪着嫡母说话解闷。
母子二人的四周,站满了皇族宗室的嫡福晋,其中就有玉烟和秀云。
老十八继嗣了庄王之后,玉烟的身份地位,陡然提高了何止十倍?
照例,六大世袭罔替的亲王嫡福晋,即使到了皇太后的跟前,也是有座的。
所以呢,在没有内命妇的场合之下,玉烟堂而皇之的坐在了前排的锦凳上。
秀云就不同了,她不过是小小的贝子夫人罢了,只能站到了人群最后的角落里。
没办法,在场的外命妇之中,就秀云一个贝子夫人而已。其余的女人们,最次也是个贝勒夫人。
至于,玉柱的另一个正妻曹春,嗨,她的位分就更低了,只能站到了殿外的屋檐下。
“禀老祖儿,慈惠皇太后领着玉中堂、马中堂和张中堂,一起过来,给您老人家请安了。”
照礼制,大行皇帝遗命的垂帘母后,比小皇帝册封的慈惠皇太后,地位高贵得多。
所以,来禀的太监,用了请安二字。
慈康皇太后微微一愣,小皇帝的亲妈,刚刚被册为皇太后,就带着三位辅臣一起来了,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