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69 第三章:置地得州(三)
- 170 第三章:置地得州(四)
- 171 第四章:公司状况(一)
- 172 第四章:公司状况(二)
- 173 第四章:公司状况(三)
- 174 第四章:公司状况(四)
- 175 第五章:洪门大佬(一)
- 176 第五章:洪门大佬(二)
- 177 第五章:洪门大佬(三)
- 178 第五章:洪门大佬(四)
- 179 第六章:史海钩沉
- 180 第六章:史海钩沉(二)
- 181 第六章:史海钩沉(三)
- 182 第六章:史海钩沉(四)
- 183 第七章:安泰机械(一)
- 184 第七章:安泰机械(二)
- 185 第七章:安泰机械(三)
- 186 第七章:安泰机械(四)
- 187 第八章:海外大略(一)
- 188 第八章:海外大略(二)
- 189 第八章:海外大略(三)
- 190 第八章:海外大略(四)
- 191 第九章:风暴前夜(一)
- 192 第九章:风暴前夜(二)
- 193 第九章:风暴前夜(三)
- 194 第九章:风暴前夜(四)
- 195 第十章:危机爆发(一)
- 196 第十章:危机爆发(二)
- 197 第十章:危机爆发(三)
- 198 第十章:危机爆发(四)
- 199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一)
- 200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二)
- 201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三)
- 202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四)
- 203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一)
- 204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二)
- 205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三)
- 206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四)
- 207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一)
- 208 第十二章:洛克菲勒(二)
- 209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三)
- 210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四)
- 211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一)
- 212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二)
- 213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三)
- 214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四)
- 215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一)
- 216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二)
- 217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三)
- 218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四)
- 219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一)
- 220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二)
- 221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三)
- 222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四)
- 223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一)
- 224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二)
- 225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三)
- 226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四)
- 227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一)
- 228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二)
- 229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三)
- 230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四)
- 231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一)
- 232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二)
- 233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三)
- 234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四)
- 235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一)
- 236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二)
- 237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三)
- 238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四)
- 239 第一章:乱世山东(一)
- 240 第一章:乱世山东(二)
- 241 第一章:乱世山东(三)
- 242 第一章:乱世山东(四)
- 243 第二章:任重道远(一)
- 244 第二章:任重道远(二)
- 245 第二章:任重道远(三)
- 246 第二章:任重道远(四)
- 247 第三章:北上西行(一)
- 248 第三章:北上西行(二)
- 249 第三章:北上西行(三)
- 250 第三章:北上西行(四)
- 251 第四章:实业赈灾(一)
- 252 第四章:实业赈灾(二)
- 253 第四章:实业赈灾(三)
- 254 第四章:实业赈灾(四)
- 255 第五章:紧锣密鼓(一)
- 256 第五章:紧锣密鼓(二)
- 257 第五章:紧锣密鼓(三)
- 258 第五章:紧锣密鼓(四)
- 259 第六章:涉足关外(一)
- 260 第六章:涉足关外(二)
- 261 第六章:涉足关外(三)
- 262 第六章:涉足关外(四)
- 263 第七章:中原大战(一)
- 264 第七章:中原大战(二)
- 265 第七章:中原大战(三)
- 266 第七章:中原大战(四)
- 267 第八章:胜败之机
- 268 第八章:胜败之机(二)
- 269 第八章:胜败之机(三)
- 270 第八章:胜败之机(四)
- 271 第九章:战后乱局(一)
- 272 第九章:战后乱局(二)
- 273 第九章:战后乱局(三)
- 274 第九章:战后乱局(四)
- 275 第十章:落脚晋绥
- 276 第十章:落脚晋绥(二)
- 277 第十章:落脚晋绥(三)
- 278 第十章:落脚晋绥(四)
- 279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
- 280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二)
- 281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三)
- 282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四)
- 283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一)
- 284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二)
- 285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三)
- 286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四)
- 287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
- 288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二)
- 289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三)
- 290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四)
- 291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一)
- 292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二)
- 293 第十四章:趁需而入(三)
- 294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四)
- 295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
- 296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二)
- 297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三)
- 298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四)
- 299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一)
- 300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二)
- 301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三)
- 302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四)
- 303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一)
- 304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二)
- 305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三)
- 306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四)
- 307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一)
- 308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二)
- 309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三)
- 310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四)
- 311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一)
- 312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二)
- 313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三)
- 314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四)
- 315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一)
- 316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二)
- 317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三)
- 318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四)
- 319 第一章:多重准备(一)
- 320 第一章:多重准备(二)
- 321 第一章:多重准备(三)
- 322 第一章:多重准备(四)
- 323 第二章:预警东北(一)
- 324 第二章:预警东北(二)
- 325 第二章:预警东北(三)
- 326 第二章:预警东北(四)
- 327 第三章:再克宁夏(一)
- 328 第三章:再克宁夏(二)
- 329 第三章:再克宁夏(三)
- 330 第三章:再克宁夏(四)
- 331 第四章:异军突起(一)
- 332 第四章:异军突起(二)
- 333 第四章:异军突起(三)
- 334 第四章:异军突起(四)
- 335 第五章:战机再现(一)
- 336 第五章:战机再现(二)
- 337 第五章:战机再现(三)
- 338 第五章:战机再现(四)
- 339 第六章:立党为民(一)
- 340 第六章:立党为民(二)
- 341 第六章:立党为民(三)
- 342 第六章:立党为民(四)
- 343 第七章:西北惊雷(一)
- 344 第七章:西北惊雷(二)
- 345 第七章:西北惊雷(三)
- 346 第七章:西北惊雷(四)
- 347 第八章:震索视矍(一)
- 348 第八章:震索视矍(二)
- 349 第八章:震索视矍(三)
- 350 第八章:震索视矍(四)
- 351 第九章:大车以载(一)
- 352 第九章:大车以载(二)
- 353 第九章:大车以载(三)
- 354 第九章:大车以载(四)
- 355 第十章:如期爆发(一)
- 356 第十章:如期爆发(二)
- 357 第十章:如期爆发(三)
- 358 第十章:如期爆发(四)
- 359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一)
- 360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二)
- 361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三)
- 362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四)
- 363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一)
- 364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二)
- 365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一)
- 366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二)
- 367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三)
- 368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四)
- 369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一)
- 370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二)
- 371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三)
- 372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四)
- 373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一)
- 374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二)
- 375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一)
- 376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二)
- 377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三)
- 378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四)
- 379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一)
- 380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二)
- 381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三)
- 382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四)
- 383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一)
- 384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二)
- 385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三)
- 386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四)
- 387 第一章:长城抗战(一)
- 388 第一章:长城抗战(二)
- 389 第一章:长城抗战(三)
- 390 第一章:长城抗战(四)
- 391 第二章:限制接触(一)
- 392 第二章:限制接触(二)
- 393 第二章:限制接触(三)
- 394 第二章:限制接触(四)
- 395 第三章:蓄力西北(一)
- 396 第三章:蓄力西北(二)
- 397 第三章:蓄力西北(三)
- 398 第三章:蓄力西北(四)
- 399 第四章:厉兵秣马(一)
- 400 第四章:厉兵秣马(二)
- 401 第四章:厉兵秣马(三)
- 402 第四章:厉兵秣马(四)
- 403 第五章:东西进击(一)
- 404 第五章:东西进击(二)
- 405 第五章:东西进击(三)
- 406 第五章:东西进击(四)
- 407 第六章:干戈四起(一)
- 408 第六章:干戈四起(二)
- 409 第六章:干戈四起(三)
- 410 第六章:干戈四起(四)
- 411 第七章:急转直下(一)
- 412 第七章:急转直下(二)
- 413 第七章:急转直下(三)
- 414 第七章:急转直下(四)
- 415 第八章:西北气象(一)
- 416 第八章:西北气象(二)
- 417 第八章:西北气象(三)
- 418 第八章:西北气象(四)
- 419 第九章:腾飞之翼(一)
- 420 第九章:腾飞之翼(二)
- 421 第九章:腾飞之翼(三)
- 422 第九章:腾飞之翼(四)
- 423 第十章:春雷惊蛰(一)
- 424 第十章:春雷惊蛰(二)
- 425 第十章:春雷惊蛰(三)
- 426 第十章:春雷惊蛰(四)
- 427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二)
- 428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三)
- 429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四)
- 430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一)
- 431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二)
- 432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三)
- 433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四)
- 434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一)
- 435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二)
- 436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三)
- 437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四)
- 438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一)
- 439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二)
- 440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三)
- 441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四)
- 442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一)
- 443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二)
- 444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三)
- 445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四)
- 446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一)
- 447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二)
- 448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三)
- 449 提前拜年了!
- 450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四)
- 451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一)
- 452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二)
- 453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三)
- 454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四)
- 455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一)
- 456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二)
- 457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三)
- 458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四)
- 459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一)
- 460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二)
- 461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三)
- 462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四)
- 463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一)
- 464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二)
- 465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三)
- 466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四)
- 467 第一章:关山飞度(一)
- 468 第一章:关山飞度(二)
- 469 第一章:关山飞度(三)
- 470 第一章:关山飞度(四)
- 471 第二章:大风起兮(一)
- 472 第二章:大风起兮(二)
- 473 第二章:大风起兮(三)
- 474 第二章:大风起兮(四)
- 475 第三章:多事之秋(一)
- 476 第三章:多事之秋(二)
- 477 第三章:多事之秋(三)
- 478 第三章:多事之秋(四)
- 479 第四章:局势转折(一)
- 480 第四章:局势转折(二)
- 481 第四章:局势转折(三)
- 482 第四章:局势转折(四)
- 483 第五章:独立自主(一)
- 484 第五章:独立自主(二)
- 485 第五章:独立自主(三)
- 486 第五章:独立自主(四)
- 487 第六章:多管齐下(一)
- 488 第六章:多管齐下(二)
- 489 第六章:多管齐下(三)
- 490 第六章:多管齐下(四)
- 491 第七章:末日灾难(一)
- 492 第七章:末日灾难(二)
- 493 第七章:末日灾难(三)
- 494 第七章:末日灾难(四)
- 495 第八章:烽火狂燃(一)
- 496 第八章:烽火狂燃(二)
- 497 第八章:烽火狂燃(三)
- 498 第八章:烽火狂燃(四)
- 499 第九章:明夷不明(一)
- 500 第九章:明夷不明(二)
- 501 第九章:明夷不明(三)
- 502 第九章:明夷不明(四)
- 503 第十章:义利之间(一)
- 504 第十章:义利之间(二)
- 505 第十章:义利之间(三)
- 506 第十章:义利之间(四)
- 507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一)
- 508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二)
- 509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三)
- 510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四)
- 511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一)
- 512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二)
- 513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三)
- 514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四)
- 515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一)
- 516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二)
- 517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三)
- 518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四)
- 519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一)
- 520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二)
- 521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三)
- 522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四)
- 523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一)
- 524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二)
- 525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三)
- 526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四)
- 527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一)
- 528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二)
- 529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三)
- 530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四)
- 531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一)
- 532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二)
- 533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三)
- 534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四)
- 535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二)
- 536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三)
- 537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四)
- 538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一)
- 539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二)
- 540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三)
- 541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四)
- 542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一)
- 543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二)
- 544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三)
- 545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四)
- 546 第一章:前所未有(一)
- 547 第一章:前所未有(二)
- 548 第一章:前所未有(三)
- 549 第一章:前所未有(四)
- 550 第二章:兵戈再起(一)
- 551 第二章:兵戈再起(二)
- 552 第二章:兵戈再起(三)
- 553 第二章:兵戈再起(四)
- 554 第三章:主客之势(一)
- 555 第三章:主客之势(二)
- 556 第三章:主客之势(三)
- 557 第三章:主客之势(四)
- 558 第四章:此伏彼起(一)
- 559 第四章:此伏彼起(二)
- 560 第四章:此伏彼起(三)
- 561 第四章:此伏彼起(四)
- 562 第五章:四方云动(一)
- 563 第五章:四方云动(二)
- 564 第五章:四方云动(三)
- 565 第五章:四方云动(四)
- 566 第六章:纵横相间(一)
- 567 第六章:纵横相间(二)
- 568 第六章:纵横相间(三)
- 569 第六章:纵横相间(四)
- 570 第七章:新仇旧恨(一)
- 571 第七章:新仇旧恨(二)
- 572 第七章:新仇旧恨(三)
- 573 第七章:新仇旧恨(四)
- 574 第八章:时移世易(一)
- 575 第八章:时移世易(二)
- 576 第八章:时移世易(三)
- 577 第八章:时移世易(四)
- 578 第九章:南征北战(一)
- 579 第九章:南征北战(二)
- 580 第九章:南征北战(三)
- 581 第九章:南征北战(四)
- 582 第十章:大河滔滔(一)
- 583 第十章:大河滔滔(二)
- 584 第十章:大河滔滔(三)
- 585 第十章:大河滔滔(四)
- 586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一)
- 587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二)
- 588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三)
- 589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四)
- 590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一)
- 591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二)
- 592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三)
- 593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四)
- 594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一)
- 595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二)
- 596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三)
- 597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四)
- 598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一)
- 599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二)
- 600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四)
- 601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一)
- 602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二)
- 603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三)
- 604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四)
- 605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一)
- 606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二)
- 607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三)
- 608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四)
- 609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一)
- 610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二)
- 611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三)
- 612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四)
- 613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一)
- 614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二)
- 615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三)
- 616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四)
- 617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一)
- 618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二)
- 619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三)
- 620 九章:纵横交错(四)
- 621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一)
- 622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二)
- 623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三)
- 624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四)
- 625 第一章:大洋惊涛(一)
- 626 第一章:大洋惊涛(二)
- 627 第一章:大洋惊涛(三)
- 628 第一章:大洋惊涛(四)
- 629 第二章:城下之盟(一)
- 630 第二章:城下之盟(二)
- 631 第二章:城下之盟(三)
- 632 第二章:城下之盟(四)
- 633 第三章:迎头痛击(一)
- 634 第三章:迎头痛击(二)
- 635 第三章:迎头痛击(三)
- 636 第三章:迎头痛击(四)
- 637 第四章:海空鏖战(一)
- 638 第四章:海空鏖战(二)
- 639 第四章:海空鏖战(三)
- 640 第四章:海空鏖战(四)
- 641 第五章:拦腰切断(一)
- 642 第五章:拦腰切断(二)
- 643 第五章:拦腰切断(三)
- 644 第五章:拦腰切断(四)
- 645 第六章:一记重锤(一)
- 646 第六章:一记重锤(二)
- 647 第六章:一记重锤(三)
- 648 第六章:一记重锤(四)
- 649 第七章:声南击北(一)
- 650 第七章:声南击北(二)
- 651 第七章:声南击北(三)
- 652 第七章:声南击北(四)
- 653 第八章:空前激烈(一)
- 654 第八章:空前激烈(二)
- 655 第八章:空前激烈(三)
- 656 第八章:空前激烈(四)
- 657 第九章:大幕拉开(一)
- 658 第九章:大幕拉开(二)
- 659 第九章:大幕拉开(三)
- 660 第九章:大幕拉开(四)
- 661 第十章:席卷千军(一)
- 662 第十章:席卷千军(二)
- 663 第十章:席卷千军(三)
- 664 第十章:席卷千军(四)
- 665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一)
- 666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二)
- 667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三)
- 668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四)
- 669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一)
- 670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二)
- 671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三)
- 672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四)
- 673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一)
- 674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二)
- 675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三)
- 676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四)
- 677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一)
- 678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二)
- 679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三)
- 680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四)
- 681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一)
- 682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二)
- 683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三)
- 684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四)
- 685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一)
- 686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二)
- 687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三)
- 688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四)
- 689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一)
- 690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二)
- 691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三)
- 692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四)
- 693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一)
- 694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二)
- 695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三)
- 696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四)
- 697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一)
- 698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二)
- 699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三)
- 700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四)
- 701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一)
- 702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二)
- 703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三)
- 704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四)
- 705 第一章:大势滔滔(一)
- 706 第一章:大势滔滔(二)
- 707 第一章:大势滔滔(三)
- 708 第一章:大势滔滔(四)
- 709 第二章:新的征程(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章:史海钩沉
第六章:史海钩沉
大声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黄三德长叹一声后,说道:“活了快一辈子了,小兄弟说的道理我自然也都明白,可想想民国前后和孙文20多年的恩怨纠葛,这心就静不下来啊。”
“20多年?”赵振中有些讶异。
“不算之前我们和孙文结识的经过,就从光绪30年我在三藩市帮孙文打赢官司,让他得以入境美国算起,到民国14年孙文去世,就有将近21年的时间。民国之前,我洪门各界出人、出力、出钱,帮助孙文及其党羽发动一次次的革命,到武昌起义之后,更是发动海外团体,推动孙文成为临时大总统,我洪门兄弟对孙文称得上是仁至义尽。可当孙文在国内开始得势之后,一切就都变样了。”黄三德思及过往,不由得满脸萧瑟,冷笑着说道:“嘿嘿,得登大位就开始处理打天下的老弟兄了。真的应了那句古话,恩大反成仇啊。也就是从民国元年开始,美洲洪门致公堂和孙文由恩转仇。”
“老哥都过去这些年了,你就不要还耿耿于怀了。这是非功过自有历史去评断。”司徒美堂在一边劝道,“再说,当时没有认清孙文为人的又何止老哥一个?即便现在,海外、国内又有多少人依旧对孙文推崇倍至的?”
“嘿,就是如此,才让人越发痛恨!”黄三德兀自忿忿地说道:“他孙文及其党羽指斥袁世凯为窃国大盗,可他孙文更甚!袁世凯不敢答应日本人的条件,他孙文能主动上门去答应!民国13年广州政府更是把自己的财权、军权举手交给苏俄人控制!”
“虽说是非功过自有历史和后人去评判,可老弟你别忘了,现在国内当政的是孙文的党羽,怎么能容许事实真相大肆传扬?要是你我这些知道当年过往的的老家伙不在了,谁又能去揭开孙文的真实面目?”
听了黄三德的话后,司徒美堂沉吟道:“老哥说的也在理,看来有些过往还真应该让洪门弟兄们知道。”
“两位老哥何不将民国前后,洪门为国家、为民族的所作所为编写成史,也好让后来者明白当年洪门的贡献?至少那些为民国成立而付出生命和鲜血的海外侨胞不应当就此湮没。”赵振中建议道。
“小兄弟所说的倒是个好办法。”司徒美堂赞道。
“也罢,我就整理一下我们美洲致公堂和孙文之间的过往,让世人评判一下我们之间的恩怨,看到底谁是谁非。”黄三德也点头说道。
“黄老哥,刚才你说洪门致公堂和孙文之间从民国元年由恩转仇,加上前面的所提到的民国13年广州镇压商团叛乱,这期间10多年时间,致公堂和孙文之间到底有哪些恩怨纠葛?为何前几年成立致公党的时候会推举与孙文势不两立的陈炯明先生为党的总理?要是方面的话,能不能和我们说说?”周昊好奇地问道。
看看周昊三人有些好奇的目光,黄三德笑笑说道:“既然都准备编写成史让世人评判其中是非,又有什么不能说的?你们要是想听的话,我就好好说说。正好司徒老弟也在,我要是有什么地方疏漏或者说错了的,也好纠正一下。”
“要说我们美洲致公堂和孙文结怨,还要从民国元年说起……”随着黄三德声音低缓的述说,赵振中三人才明白民国之后致公堂和孙文之间一系列的恩怨纠葛,明白了致公党成立时为何会推举陈炯明为首任总理,也明白了原本历史上致公党为何一直坚持反蒋的立场。
恩怨的起因还要从民国元年美洲致公堂谋求在国内成为合法组织说起。晚清以来,由于政府腐败无能,无法维护海外华人权益,各地华侨受尽了洋人的苦头。海外华人都盼望能有一个维护海外华人利益的新政府。因此,当孙文在海外华侨中宣扬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思想时,得到了各华侨团体的热烈响应。各地侨胞不但出钱、出力,还有不少人投身到孙文所领导的历次革命行动中。
在武昌起义成功,孙文返回国内后,黄三德便以海外各埠致公堂及其他华侨团体的名义,曾一日之间向国内发出30多封电报,推举孙文为民国临时大总统。由于海外华人的造势,加上国内一些势力之间的相互牵制,孙文最终得以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可以说,从孙文在海外开始宣扬革命思想到其就任临时大总统,美洲洪门致公堂与有力焉。
民国成立之后,国内人士纷纷组织政党以维护自己所在团体的利益,一时之间可谓风起云涌,政团林立。洪门之中的有识之士也知道在民国时代,政治公开,秘密会社要想继续存在下去,就应当组成公开的政党,参与国内的政治活动并争取在国家政权中发挥作用,以维护广大侨胞的根本利益,提高华侨的政治地位。这也是处于清朝封建主义长期统治下被视为盗匪的广大会党成员要求享受民主权利,要求进步的正当愿望的反映。
在孙文回国,并成为临时大总统之后,海外洪门,特别是美洲致公堂热切地希望孙文能帮助致公堂实现在国内立案,成为合法组织的愿望。但这一愿望被不久前还对致公堂和海外洪门深表感谢的孙文及其党羽给破灭了。
1912年1月9日,加拿大维多利亚致公堂电贺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同时提出派代表回国“组织一完全政党,故望大总统回念当日花亭之事,须要协力扶持完全政党之事”。29日,再函孙中山,告以已派代表回国办理政党事宜。“望大哥念花亭之秘密,高溪歃血之盟,况且大总统是洪门首领,正宜成政党以慰陈近南、郑成功之灵,慰同人仰望之心”。孙中山均没有予以回应。
3月,美洲致公堂的大佬黄三德实在有些等不及了,他亲自回国,向南京临时政府呈报洪门筹饷局大小文件及数目捐册,同时向已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孙文提出洪门在国内立案活动的要求。孙文要黄三德回广州后再议,并令其子孙科随同黄回广州。但当黄三德抵达广州后,孙文却对此事采取淡化处理,表面上满口应承,却要黄向广东都督胡汉民具呈。胡汉民却更轻视洪门,过河拆桥,竟然把此事抛在脑后,对黄三德的呈文不理不睬。时过一月,美洲致公堂在国内的立案请求仍毫无消息。
黄三德一再催促,孙文因黄逼得太紧,反而大怒。虽然孙文答应由其专函胡汉民,并要黄携另函到粤海关监督署与陈少白、史古愚商办此事。但胡汉民托词拒见黄三德。由此,黄三德认定孙、胡对洪门立案事“孙推归胡,胡又推归孙,两人扯猫尾,有意压迫洪门,不准其正式立案。盖为其自己组织政党起见,欲消灭洪门而吸收之,不愿意洪门再成势力也。此种心事真是对不起洪门。”
按当时情势来说,黄三德所说的孙文要消灭洪门之事或许有些夸大,但黄得出这个结论并非臆度,而是有其事实根据的。而且,黄的这一结论在其后民国10年的时候被孙、黄之间的再次争论所证实。
1911年5月,在孙文第三次赴美时,便作出了将致公堂与同盟会合并的决定,要求致公堂未曾参加同盟会的成员,一律加入同盟会,而所有同盟会成员也一律加入洪门致公堂。而国内会党组织,同样也是孙中山积极联络的对象。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文改造会党的意思更为明确。他曾在一次演讲中曾公开说道:“洪门所以设会之故,系复国仇,倡于二百年前,实革命之导线,惟现下汉族已复,则当改其立会之方针,将仇视鞑虏政府之心,化而为助民国政府之力……人贵自重,须知国无法则不立。如其犯法,则政府不得不以法惩治之。惟自纳于范围之中,自免此祸,此相安之理由也。人要知取舍,譬如附船舣岸,既由此达彼,即当急于登岸,以出迷津,如仍在船中,便犯水险。”同时,孙文对会党表露出轻视之意,说会党“彼众皆知识薄弱,团体散漫,凭借全无,只能望之为响应,而不能用为原动力也”。
受孙文言行影响,许多革命党人认为,洪门等会党向来以恢复汉族统治为宗旨,如今目的已达,历史使命就已完成,也就没有在国内立案活动的必要。于是在“改朝换代”后,对于新生活还未来得及憧憬,会党们就突然发现,在他们曾出力打下的天下里,自己依然被称作“会匪”而遭到排斥。
一时间,镇压会党成为全国的潮流。江西、广东、四川、浙江、上海、安徽等地都对会党活动通行禁止。与此同时,全国的报纸也无一例外地表达着对会党的蔑视与敌意,批驳并谴责他们对于社会的危害。当时,不论是全国知名的大报,如《申报》《神州日报》《时报》《民立报》等等,还是那些茶余琐事的小报都充斥着控诉“会匪”闹事,或是各军政府镇压会党及帮会头目被正法等这类大快人心的消息。实事求是地说,这些会党中的确有一些害群之马,但范围如此之广、声势如此之大、力度如此之强的对会党进行打击,就决不是害群之马的原因了,其间更主要的原因是旧势力摇身一变,争权夺利,摘取胜利果实。看看民国后各省那些所谓的督军基本上都是清政府旧官僚出身就能明白了。
美洲致公堂在国内立案不成,加上国内曾是辛亥革命动力之一,且和洪门存在各种关系的会党遭受清洗,这两者结合起来应当算是洪门和孙文民国之初的第一次结怨。
……
黄三德长叹一声后,说道:“活了快一辈子了,小兄弟说的道理我自然也都明白,可想想民国前后和孙文20多年的恩怨纠葛,这心就静不下来啊。”
“20多年?”赵振中有些讶异。
“不算之前我们和孙文结识的经过,就从光绪30年我在三藩市帮孙文打赢官司,让他得以入境美国算起,到民国14年孙文去世,就有将近21年的时间。民国之前,我洪门各界出人、出力、出钱,帮助孙文及其党羽发动一次次的革命,到武昌起义之后,更是发动海外团体,推动孙文成为临时大总统,我洪门兄弟对孙文称得上是仁至义尽。可当孙文在国内开始得势之后,一切就都变样了。”黄三德思及过往,不由得满脸萧瑟,冷笑着说道:“嘿嘿,得登大位就开始处理打天下的老弟兄了。真的应了那句古话,恩大反成仇啊。也就是从民国元年开始,美洲洪门致公堂和孙文由恩转仇。”
“老哥都过去这些年了,你就不要还耿耿于怀了。这是非功过自有历史去评断。”司徒美堂在一边劝道,“再说,当时没有认清孙文为人的又何止老哥一个?即便现在,海外、国内又有多少人依旧对孙文推崇倍至的?”
“嘿,就是如此,才让人越发痛恨!”黄三德兀自忿忿地说道:“他孙文及其党羽指斥袁世凯为窃国大盗,可他孙文更甚!袁世凯不敢答应日本人的条件,他孙文能主动上门去答应!民国13年广州政府更是把自己的财权、军权举手交给苏俄人控制!”
“虽说是非功过自有历史和后人去评判,可老弟你别忘了,现在国内当政的是孙文的党羽,怎么能容许事实真相大肆传扬?要是你我这些知道当年过往的的老家伙不在了,谁又能去揭开孙文的真实面目?”
听了黄三德的话后,司徒美堂沉吟道:“老哥说的也在理,看来有些过往还真应该让洪门弟兄们知道。”
“两位老哥何不将民国前后,洪门为国家、为民族的所作所为编写成史,也好让后来者明白当年洪门的贡献?至少那些为民国成立而付出生命和鲜血的海外侨胞不应当就此湮没。”赵振中建议道。
“小兄弟所说的倒是个好办法。”司徒美堂赞道。
“也罢,我就整理一下我们美洲致公堂和孙文之间的过往,让世人评判一下我们之间的恩怨,看到底谁是谁非。”黄三德也点头说道。
“黄老哥,刚才你说洪门致公堂和孙文之间从民国元年由恩转仇,加上前面的所提到的民国13年广州镇压商团叛乱,这期间10多年时间,致公堂和孙文之间到底有哪些恩怨纠葛?为何前几年成立致公党的时候会推举与孙文势不两立的陈炯明先生为党的总理?要是方面的话,能不能和我们说说?”周昊好奇地问道。
看看周昊三人有些好奇的目光,黄三德笑笑说道:“既然都准备编写成史让世人评判其中是非,又有什么不能说的?你们要是想听的话,我就好好说说。正好司徒老弟也在,我要是有什么地方疏漏或者说错了的,也好纠正一下。”
“要说我们美洲致公堂和孙文结怨,还要从民国元年说起……”随着黄三德声音低缓的述说,赵振中三人才明白民国之后致公堂和孙文之间一系列的恩怨纠葛,明白了致公党成立时为何会推举陈炯明为首任总理,也明白了原本历史上致公党为何一直坚持反蒋的立场。
恩怨的起因还要从民国元年美洲致公堂谋求在国内成为合法组织说起。晚清以来,由于政府腐败无能,无法维护海外华人权益,各地华侨受尽了洋人的苦头。海外华人都盼望能有一个维护海外华人利益的新政府。因此,当孙文在海外华侨中宣扬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思想时,得到了各华侨团体的热烈响应。各地侨胞不但出钱、出力,还有不少人投身到孙文所领导的历次革命行动中。
在武昌起义成功,孙文返回国内后,黄三德便以海外各埠致公堂及其他华侨团体的名义,曾一日之间向国内发出30多封电报,推举孙文为民国临时大总统。由于海外华人的造势,加上国内一些势力之间的相互牵制,孙文最终得以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可以说,从孙文在海外开始宣扬革命思想到其就任临时大总统,美洲洪门致公堂与有力焉。
民国成立之后,国内人士纷纷组织政党以维护自己所在团体的利益,一时之间可谓风起云涌,政团林立。洪门之中的有识之士也知道在民国时代,政治公开,秘密会社要想继续存在下去,就应当组成公开的政党,参与国内的政治活动并争取在国家政权中发挥作用,以维护广大侨胞的根本利益,提高华侨的政治地位。这也是处于清朝封建主义长期统治下被视为盗匪的广大会党成员要求享受民主权利,要求进步的正当愿望的反映。
在孙文回国,并成为临时大总统之后,海外洪门,特别是美洲致公堂热切地希望孙文能帮助致公堂实现在国内立案,成为合法组织的愿望。但这一愿望被不久前还对致公堂和海外洪门深表感谢的孙文及其党羽给破灭了。
1912年1月9日,加拿大维多利亚致公堂电贺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同时提出派代表回国“组织一完全政党,故望大总统回念当日花亭之事,须要协力扶持完全政党之事”。29日,再函孙中山,告以已派代表回国办理政党事宜。“望大哥念花亭之秘密,高溪歃血之盟,况且大总统是洪门首领,正宜成政党以慰陈近南、郑成功之灵,慰同人仰望之心”。孙中山均没有予以回应。
3月,美洲致公堂的大佬黄三德实在有些等不及了,他亲自回国,向南京临时政府呈报洪门筹饷局大小文件及数目捐册,同时向已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孙文提出洪门在国内立案活动的要求。孙文要黄三德回广州后再议,并令其子孙科随同黄回广州。但当黄三德抵达广州后,孙文却对此事采取淡化处理,表面上满口应承,却要黄向广东都督胡汉民具呈。胡汉民却更轻视洪门,过河拆桥,竟然把此事抛在脑后,对黄三德的呈文不理不睬。时过一月,美洲致公堂在国内的立案请求仍毫无消息。
黄三德一再催促,孙文因黄逼得太紧,反而大怒。虽然孙文答应由其专函胡汉民,并要黄携另函到粤海关监督署与陈少白、史古愚商办此事。但胡汉民托词拒见黄三德。由此,黄三德认定孙、胡对洪门立案事“孙推归胡,胡又推归孙,两人扯猫尾,有意压迫洪门,不准其正式立案。盖为其自己组织政党起见,欲消灭洪门而吸收之,不愿意洪门再成势力也。此种心事真是对不起洪门。”
按当时情势来说,黄三德所说的孙文要消灭洪门之事或许有些夸大,但黄得出这个结论并非臆度,而是有其事实根据的。而且,黄的这一结论在其后民国10年的时候被孙、黄之间的再次争论所证实。
1911年5月,在孙文第三次赴美时,便作出了将致公堂与同盟会合并的决定,要求致公堂未曾参加同盟会的成员,一律加入同盟会,而所有同盟会成员也一律加入洪门致公堂。而国内会党组织,同样也是孙中山积极联络的对象。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文改造会党的意思更为明确。他曾在一次演讲中曾公开说道:“洪门所以设会之故,系复国仇,倡于二百年前,实革命之导线,惟现下汉族已复,则当改其立会之方针,将仇视鞑虏政府之心,化而为助民国政府之力……人贵自重,须知国无法则不立。如其犯法,则政府不得不以法惩治之。惟自纳于范围之中,自免此祸,此相安之理由也。人要知取舍,譬如附船舣岸,既由此达彼,即当急于登岸,以出迷津,如仍在船中,便犯水险。”同时,孙文对会党表露出轻视之意,说会党“彼众皆知识薄弱,团体散漫,凭借全无,只能望之为响应,而不能用为原动力也”。
受孙文言行影响,许多革命党人认为,洪门等会党向来以恢复汉族统治为宗旨,如今目的已达,历史使命就已完成,也就没有在国内立案活动的必要。于是在“改朝换代”后,对于新生活还未来得及憧憬,会党们就突然发现,在他们曾出力打下的天下里,自己依然被称作“会匪”而遭到排斥。
一时间,镇压会党成为全国的潮流。江西、广东、四川、浙江、上海、安徽等地都对会党活动通行禁止。与此同时,全国的报纸也无一例外地表达着对会党的蔑视与敌意,批驳并谴责他们对于社会的危害。当时,不论是全国知名的大报,如《申报》《神州日报》《时报》《民立报》等等,还是那些茶余琐事的小报都充斥着控诉“会匪”闹事,或是各军政府镇压会党及帮会头目被正法等这类大快人心的消息。实事求是地说,这些会党中的确有一些害群之马,但范围如此之广、声势如此之大、力度如此之强的对会党进行打击,就决不是害群之马的原因了,其间更主要的原因是旧势力摇身一变,争权夺利,摘取胜利果实。看看民国后各省那些所谓的督军基本上都是清政府旧官僚出身就能明白了。
美洲致公堂在国内立案不成,加上国内曾是辛亥革命动力之一,且和洪门存在各种关系的会党遭受清洗,这两者结合起来应当算是洪门和孙文民国之初的第一次结怨。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