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18 第两百一十八章 还是群殴吧
- 219 第两百一十九章 太弱了
- 220 第两百二十章 常山赵子龙
- 221 第两百二十一章 赵·五五开·云·子龙(上)
- 222 第两百二十二章 赵·五五开·云·子龙(下)
- 223 第两百二十三章 迁都
- 224 第两百二十四章 迁都(二)
- 225 第两百二十五章 玉玺
- 226 第两百二十六章 散
- 227 第两百二十七章 信
- 228 第两百二十八章 献策
- 229 第两百二十九章 议诛董卓
- 230 第两百三十章 禅位
- 231 第两百三十一章 围剿
- 232 第两百三十二章 绝杀
- 233 第两百三十三章 无题
- 234 第两百三十四章 董白
- 235 第两百三十五章 选择
- 236 第两百三十六章 刘备的抉择
- 237 第两百三十七章 无题
- 238 第两百三十八章 嫁衣为君织
- 239 第两百三十九章 名分
- 240 第两百四十章 无题
- 241 第两百四十一章 (二合一)
- 242 第两百四十二章 (二合一)
- 243 第两百四十三章 (二合一)
- 244 第两百四十四章 (二合一)
- 245 第两百四十五章 君臣相见
- 246 第两百四十六章 密谋
- 247 第两百四十七章 各方反应(上)
- 248 第两百四十八章 各方反应(中)
- 249 第两百四十九章 各方反应(下)
- 250 第两百五十章 烦心
- 251 第两百五十一章 执念
- 252 第两百五十二章 汉祚永存
- 253 第两百五十三章 游说
- 254 第两百五十四章 威胁
- 255 第两百五十五章 好久不见
- 256 第两百五十六章 死不足惜,奈天下何?
- 257 第两百五十七章 说服
- 258 第两百五十八章 见面
- 259 第两百五十九章 幸不辱命
- 260 第两百六十章 成婚
- 261 第两百六十一章 不留遗憾
- 262 第两百六十二章 意外的会面
- 263 第两百六十三章 荀彧加入
- 264 第两百六十四章 朝议
- 265 第两百六十五章 天性凉薄,何至于斯
- 266 第两百六十六章 车中对(上)
- 267 第两百六十七章 车中对(下)
- 268 第两百六十八章 兵种的分级
- 269 第两百六十九章 军师·祭酒(二合一)
- 270 第两百七十章 战争的前奏(二合一)
- 271 第两百七十一章 烽烟渐起
- 272 第两百七十二章 制衡
- 273 第两百七十三章 曹军的目标(二合一)
- 274 第两百七十四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二合一)
- 275 第两百七十五章 奇袭(二合一)
- 276 第两百七十六章 撤军(二合一)
- 277 第两百七十七章 克制(二合一)
- 278 第两百七十八章 蔡邕的狂热粉
- 279 第两百七十九章 倒霉的马腾韩遂(二合一)
- 280 第两百八十章 商议
- 281 第两百八十一章 庞德的分析
- 282 第两百八十二章 曹嵩的心思
- 283 第两百八十三章 机会
- 284 第两百八十四章 贾诩人畜无害的微笑
- 285 第两百八十五章 曹德
- 286 第两百八十六章 曹嵩之死
- 287 第两百八十七章 韩遂之死
- 288 第两百八十八章 困兽
- 289 第两百八十九章 封赏
- 290 第两百九十章 袁术的节操
- 291 第两百九十一章 郭嘉的担当
- 292 第两百九十二章
- 293 第两百九十三章 玉玺在手
- 294 第两百九十四章 郭嘉,周瑜,糜竺
- 295 第两百九十五章 各方算计
- 296 第两百九十六章 局势大好
- 297 第两百九十七章 机会
- 298 第两百九十八章 绝境
- 299 第两百九十九章 绝世珍宝
- 300 第三百章 屠龙
- 301 第三百零一章
- 302 第三百零二章 马腾入京
- 303 第三百零三章 乱
- 304 第三百零四章 袁术:我这岂不是天命所归?
- 305 第三百零六章 众矢之的
- 306 第三百零七章 袁术的应对
- 307 第三百零八章 无名小卒太史慈的逆袭
- 308 第三百零九章 联合
- 309 第三百一十章 张英:换我岂不是......
- 310 第三百一十一章 遗腹子
- 311 第三百一十二章 南北大战
- 312 第三百一十三章 入冬
- 313 第三百一十四章 日常(1)
- 314 第三百一十五章 日常(2)
- 315 第三百一十六章 日常(3)
- 316 第三百一十七章 日常(4)
- 317 第三百一十八章 日常(5)
- 318 第三百一十九章 日常(6)
- 319 第三百二十章 日常(7)
- 320 第三百二十一章 日常(8)
- 321 第三百二十二章 日常(九)
- 322 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两百二十八章 献策
第两百二十八章 献策
话说董卓在长安,相较于在洛阳,日益跋扈,但凡有人敢反对,动辄斩杀。
司徒王允乃是汉室老臣,虽然平时少不了也会争权夺利,但是到了这种情况下,却也是心系汉室,每日忧心不已。
然而,经历丁原、皇甫嵩之事后,他也明白,手中没有兵权,就算他身居司徒之位,也拿董卓无可奈何,因此只能暗自发愁。
尤其是最近王允隐隐觉得董卓有篡汉自立之心后,私下就更是忧心不已了。
这一日,王允下朝回府。
今日朝堂上,司空张温又因为反对董卓被随便安了个叛逆的罪名斩了。
王允虽然气愤不已,却也无可奈何。
因此,一回到家中,王允便把自己关在书房苦思。
不过,没等王允呆多久,就听到书房外有老仆来报:“老爷,府外有人送来了一封信,说是给老爷的。”
信?
王允不禁心生几分疑惑。
现在董卓专政,朝中人人自危,谁又会给他写信?
不过,王允还是道:“拿进来。”
老仆闻言才开门将信呈上。
打开信封,映入眼中的是一行行清隽的字迹。
信中第一句话便让王允差点跳了起来。
“某有一策,献于司徒,可诛董贼。”
慌忙把信覆在案上,王允抬头看向了老仆:“送信的人呢?”
老仆道:“回老爷,来人把信送到之后,便直接走了。”
“可有说是谁送的?”
老仆摇头。
深吸一口气,王允道:“你先下去吧。”
“是,老爷。”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信让王允反应这么大,但是老仆还是退了出去。
等到老仆退出书房,王允这才拿起了手中的信,枯瘦颤抖的手难掩心中的惊骇。
要知道,虽然心怀汉室,但是一直以来他所表现出的都是一个胆小怕事,阿谀奉承的形象,甚至为了隐藏自己不惜奉迎董卓,为此不知道被一些忠于汉室之人暗地里骂了多少句。
现在这不知道哪里来的一封信第一句话便道破了他的心思,让他怎么能不惊骇?
只是,现在他的第一反应却不是遇到志同道合之辈的惊喜,他的第一反应是,这封信会不会是董卓派人送来试探他的?
如果不是最好,那样便多了一位忠于汉室之人,如果是,然后他没有把这件事跟董卓禀报,从而引起董卓怀疑的话,那么今日司徒张温的下场,便很有可能是他的下场。
董卓杀人,可不会管你是不是司徒。
不过,不管怎么说,王允还是继续看了下去。
如果说来信第一句话便道破了王允的心思的话,那么接下来便是历数董卓的罪行了。
什么“践太后于后宫”“无故废立”“鸩杀少帝”“夜宿龙床”“秽乱宫廷”“火烧洛阳”“发掘皇陵”之类的,几乎是把董卓的罪行数了个遍。
不过,最让王允触目惊心的还是一句话。
“董贼诸般举动,篡汉自立之心已昭然若揭。”
这一句话给王允带来的震撼要比前面历数董卓的所有罪行都要大。
因为这正是王允现在最担心的事情。
董卓专权也罢,暴虐也罢,甚至夜宿龙床,淫乱宫廷也罢。
形势比人强,这些王允都可以忍。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一时的隐忍只是为了日后可以光复大汉。
但是唯有一点,王允忍不了。
那就是董卓篡汉自立。
大汉都没了,忍还有什么用?
所以,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就算是明知必死,王允也要拼命阻止。
压下心中的惊骇,王允继续看了下去。
如果他没猜错,下面就该是来信之人在一开始说的诛杀董卓的计策了。
只是,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王允在看到信中的计策的时候,还是愣了一下。
假意让天子禅位,诱董卓入宫,伏而杀之?
看着这条计策,王允陷入了沉思。
董卓想要篡位,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这条计策看上去是可行的。
但是王允只是想了一下便发现了不少漏洞。
董卓出入皆有飞熊军护卫,就算没有飞熊军,有吕布护佑左右,什么埋伏能杀了董卓?
而如果杀不了董卓的话,董卓岂不是可以趁势篡位?
想到这里,王允不禁惊起一身冷汗。
这封信,不会是董卓故意为之,好借此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篡位的吧?
顿时,王允陷入了纠结。
如果真是如他所想,那么他把这封信直接交给董卓自然是最好。
这样一来,不但能破坏董卓的阴谋,更是可以获取董卓的信任。
但是,万一只是来信之人考虑不周呢?
他要是把这封信交出去,岂不是白白引起了董卓的警惕之心?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老仆又敲响了书房的门。
这一次的敲门声,和上一次相比却是要急促许多。
将信收起,王允淡淡道:“何事?”
“回老爷,温侯前来拜访老爷。”
老仆的声音明显有些气喘,看样子是一路跑来的。
闻言,王允心中咯噔一下。
温侯。
长安只有一个温侯,那就是被董卓视为臂膀,平日作为贴身护卫,几乎寸步不离的温侯吕布。
问题是,他和吕布素来没有什么交情,吕布来找他干什么?
瞬间王允就想到了那封信。
不过,王允毕竟是经历过大风浪的人,因此他并没有慌张,只是吩咐道:“请温侯到后堂先坐,我随后就到。”
“是。”
老仆应声下去了。
王允藏好那封信,整理了一下仪容,这才来到后堂。
看着堂中吕布,王允深吸一口气,然后满脸堆笑走了出去:“不知温侯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温侯恕罪。”
然而,出乎王允意料的,吕布没有回他,却是四下看了一眼。
王允一愣,但是随即沉声对着周围的下人道:“你们先下去。”
等到一众下人都下去了,王允这才看向吕布:“温侯示意允屏退左右,却是为何?可是相国有什么事要温侯吩咐允去做?”
闻言,吕布上下打量着王允,直到看的王允头皮发麻,方才摇了摇头:“王大人,如果不是有人和某说,某还真想不到,平日里对董卓毕恭毕敬的王大人,居然会对大汉忠心耿耿。”
司徒王允乃是汉室老臣,虽然平时少不了也会争权夺利,但是到了这种情况下,却也是心系汉室,每日忧心不已。
然而,经历丁原、皇甫嵩之事后,他也明白,手中没有兵权,就算他身居司徒之位,也拿董卓无可奈何,因此只能暗自发愁。
尤其是最近王允隐隐觉得董卓有篡汉自立之心后,私下就更是忧心不已了。
这一日,王允下朝回府。
今日朝堂上,司空张温又因为反对董卓被随便安了个叛逆的罪名斩了。
王允虽然气愤不已,却也无可奈何。
因此,一回到家中,王允便把自己关在书房苦思。
不过,没等王允呆多久,就听到书房外有老仆来报:“老爷,府外有人送来了一封信,说是给老爷的。”
信?
王允不禁心生几分疑惑。
现在董卓专政,朝中人人自危,谁又会给他写信?
不过,王允还是道:“拿进来。”
老仆闻言才开门将信呈上。
打开信封,映入眼中的是一行行清隽的字迹。
信中第一句话便让王允差点跳了起来。
“某有一策,献于司徒,可诛董贼。”
慌忙把信覆在案上,王允抬头看向了老仆:“送信的人呢?”
老仆道:“回老爷,来人把信送到之后,便直接走了。”
“可有说是谁送的?”
老仆摇头。
深吸一口气,王允道:“你先下去吧。”
“是,老爷。”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信让王允反应这么大,但是老仆还是退了出去。
等到老仆退出书房,王允这才拿起了手中的信,枯瘦颤抖的手难掩心中的惊骇。
要知道,虽然心怀汉室,但是一直以来他所表现出的都是一个胆小怕事,阿谀奉承的形象,甚至为了隐藏自己不惜奉迎董卓,为此不知道被一些忠于汉室之人暗地里骂了多少句。
现在这不知道哪里来的一封信第一句话便道破了他的心思,让他怎么能不惊骇?
只是,现在他的第一反应却不是遇到志同道合之辈的惊喜,他的第一反应是,这封信会不会是董卓派人送来试探他的?
如果不是最好,那样便多了一位忠于汉室之人,如果是,然后他没有把这件事跟董卓禀报,从而引起董卓怀疑的话,那么今日司徒张温的下场,便很有可能是他的下场。
董卓杀人,可不会管你是不是司徒。
不过,不管怎么说,王允还是继续看了下去。
如果说来信第一句话便道破了王允的心思的话,那么接下来便是历数董卓的罪行了。
什么“践太后于后宫”“无故废立”“鸩杀少帝”“夜宿龙床”“秽乱宫廷”“火烧洛阳”“发掘皇陵”之类的,几乎是把董卓的罪行数了个遍。
不过,最让王允触目惊心的还是一句话。
“董贼诸般举动,篡汉自立之心已昭然若揭。”
这一句话给王允带来的震撼要比前面历数董卓的所有罪行都要大。
因为这正是王允现在最担心的事情。
董卓专权也罢,暴虐也罢,甚至夜宿龙床,淫乱宫廷也罢。
形势比人强,这些王允都可以忍。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一时的隐忍只是为了日后可以光复大汉。
但是唯有一点,王允忍不了。
那就是董卓篡汉自立。
大汉都没了,忍还有什么用?
所以,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就算是明知必死,王允也要拼命阻止。
压下心中的惊骇,王允继续看了下去。
如果他没猜错,下面就该是来信之人在一开始说的诛杀董卓的计策了。
只是,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王允在看到信中的计策的时候,还是愣了一下。
假意让天子禅位,诱董卓入宫,伏而杀之?
看着这条计策,王允陷入了沉思。
董卓想要篡位,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这条计策看上去是可行的。
但是王允只是想了一下便发现了不少漏洞。
董卓出入皆有飞熊军护卫,就算没有飞熊军,有吕布护佑左右,什么埋伏能杀了董卓?
而如果杀不了董卓的话,董卓岂不是可以趁势篡位?
想到这里,王允不禁惊起一身冷汗。
这封信,不会是董卓故意为之,好借此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篡位的吧?
顿时,王允陷入了纠结。
如果真是如他所想,那么他把这封信直接交给董卓自然是最好。
这样一来,不但能破坏董卓的阴谋,更是可以获取董卓的信任。
但是,万一只是来信之人考虑不周呢?
他要是把这封信交出去,岂不是白白引起了董卓的警惕之心?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老仆又敲响了书房的门。
这一次的敲门声,和上一次相比却是要急促许多。
将信收起,王允淡淡道:“何事?”
“回老爷,温侯前来拜访老爷。”
老仆的声音明显有些气喘,看样子是一路跑来的。
闻言,王允心中咯噔一下。
温侯。
长安只有一个温侯,那就是被董卓视为臂膀,平日作为贴身护卫,几乎寸步不离的温侯吕布。
问题是,他和吕布素来没有什么交情,吕布来找他干什么?
瞬间王允就想到了那封信。
不过,王允毕竟是经历过大风浪的人,因此他并没有慌张,只是吩咐道:“请温侯到后堂先坐,我随后就到。”
“是。”
老仆应声下去了。
王允藏好那封信,整理了一下仪容,这才来到后堂。
看着堂中吕布,王允深吸一口气,然后满脸堆笑走了出去:“不知温侯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温侯恕罪。”
然而,出乎王允意料的,吕布没有回他,却是四下看了一眼。
王允一愣,但是随即沉声对着周围的下人道:“你们先下去。”
等到一众下人都下去了,王允这才看向吕布:“温侯示意允屏退左右,却是为何?可是相国有什么事要温侯吩咐允去做?”
闻言,吕布上下打量着王允,直到看的王允头皮发麻,方才摇了摇头:“王大人,如果不是有人和某说,某还真想不到,平日里对董卓毕恭毕敬的王大人,居然会对大汉忠心耿耿。”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