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29 第655章 征虏大将军
- 730 第656章 费用
- 731 第657章 宣统
- 732 第658章 构想
- 733 第659章 孙传庭复起
- 734 第660章 清洗
- 735 第661章 秦王破阵舞
- 736 第662章 思想
- 737 第663章 笑中有泪
- 738 第664章 议论
- 739 第665章 发布
- 740 第666章 骚动
- 741 第667章 天要亡清!
- 742 第668章 缓冲
- 743 第669章 世界前列
- 744 第670章 钦差大臣
- 745 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
- 746 第672章 微服私访(上)
- 747 第672章 微服私访(下)
- 748 第673章 这是魔鬼
- 749 第674章 群魔乱舞
- 750 第675章 斯文扫地
- 751 第676章 孙传庭
- 752 第677章 吾代宣镇万民谢过
- 753 第678章 交锋
- 754 第679章 舌战
- 755 第680章 责任
- 756 第681章 若大明能活
- 757 第682章 不平等条约
- 758 第683章 老胡
- 759 单章求下月票
- 760 第684章 潜伏任务(上)
- 761 第684章 潜伏任务(中)
- 762 一个好消息,起点快本频道要上线了!
- 763 第684章 潜伏任务(下)
- 764 第685章 他们就该死是吧?
- 765 第686章 《温疫论》
- 766 第687章 敬意
- 767 第688章 先取湖广,再夺陕西!
- 768 第689章 贼乱潜流
- 769 第690章 大开发序幕
- 770 第691章 君子津
- 771 第692章 到西安
- 772 第693章 姑念什么?
- 773 第694章 斩贺人龙
- 774 第695章 士绅一体纳粮
- 775 第696章 流贼内乱
- 776 第697章 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
- 777 第698章 事故
- 778 第699章 霍尔火箭
- 779 第700章 儒学与督察员(上)
- 780 第700章 儒学与督察员(中)
- 781 第700章 儒学与督察员(下)
- 782 第701章 督查专员
- 783 第702章 吏员开考
- 784 第703章 艰难考题
- 785 第704章 一道数学题引发的(上)
- 786 第704章 一道数学题引发的(下)
- 787 单章求个票
- 788 第705章 见习研究员
- 789 抱歉今天有事。
- 790 第706章 腰斩
- 791 第707章 西红柿煮虾
- 792 第709章 死得恐怖
- 793 第710章 胡寨主
- 794 第711章 是时候了
- 795 第712章 福星
- 796 第713章 崩溃
- 797 第714章 议所向
- 798 第715章 三策
- 799 第716章 战争乌云
- 800 第717章 时间
- 801 第718章 紧急布防
- 802 第719章 潼关
- 803 第720章 二沟
- 804 第721章 铜墙铁壁
- 805 第722章 打粮
- 806 第723章 怒了
- 807 第724章 对比
- 808 第725章 洪流
- 809 第726章 登塬
- 810 第727章 恶毒防线
- 811 第728章 甲五号
- 812 第729章 掌号第三声
- 813 第730章 倾泻
- 814 第731章 挡住
- 815 第732章 血沟
- 816 第733章 改变
- 817 第734章 掩护
- 818 第735章 红眼
- 819 谢谢大家的支持
- 820 第736章 炼狱
- 821 第737章 此獠
- 822 第738章 磨坊
- 823 第739章 对策
- 824 第740章 预备
- 825 第742章 过沟
- 826 第743章 南门
- 827 第744章 发展
- 828 第745章 罗刹
- 829 第746章 库存
- 830 第747章 火箭
- 831 第748章 鼠疫
- 832 第749章 城下町
- 833 第750章 联军
- 834 第751章 猛烈
- 835 第752章 忧虑
- 836 第753章 出关
- 837 第754章 安慰
- 838 第755章 坚定
- 839 第756章 追谥
- 840 第757章 准备
- 841 第758章 联络
- 842 第759章 陌生
- 843 第760章 驰檄
- 844 第761章 眼熟
- 845 第762章 无知
- 846 第763章 恶之花
- 847 第764章 进取
- 848 第765章 国征
- 849 第766章 议南迁
- 850 第767章 倾国
- 851 第768章 各方
- 852 第769章 战略
- 853 第770章 兵临
- 854 第771章 人心
- 855 第772章 到了
- 856 第773章 真男人
- 857 第774章 越急
- 858 第775章 涅槃
- 859 第776章 忠与顺
- 860 第777章 刑具
- 861 第778章 追赃助饷
- 862 第779章 绝望
- 863 第780章 转机
- 864 第781章 骗局
- 865 第782章 借虏平寇
- 866 第783章 说服
- 867 第784章 算计
- 868 不要催
- 869 第785章 开关
- 870 第786章 大略
- 871 第787章 动员
- 872 第788章 全民
- 873 第789章 汇集
- 874 第790章 监国
- 875 第791章 颤栗
- 876 第792章 天下
- 877 第793章 惊叹
- 878 第794章 大侧击
- 879 第795章 力量
- 880 第796章 起兵
- 881 第797章 前锋
- 882 第798章 夺下
- 883 第799章 挡儿岭
- 884 第800章 号称
- 885 第801章 尽出
- 886 第802章 内应
- 887 第803章 到齐
- 888 第804章 六部分
- 889 第805章 三方
- 890 第806章 火箭营
- 891 第807章 惊遇
- 892 第808章 拉开
- 893 第809章 大阵
- 894 第810章 王者之师
- 895 第811章 一箭糜烂数十里
- 896 第812章 恐惧
- 897 第813章 拼命
- 898 第814章 冲阵
- 899 第815章 霰弹
- 900 第816章 铁线
- 901 第817章 光复
- 902 第818章 碾压
- 903 第819章 覆盖
- 904 第820章 一箭
- 905 第821章 大溃
- 906 第822章 末日
- 907 第823章 骑海
- 908 第824章 完了
- 909 第825章 尽灭
- 910 第826章 吾乡(大结局)
- 911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665章 发布
第665章 发布
在众人簇拥下,韩贤伟到了一个位子坐下,身旁人等主动为他要了一壶上好的龙井,然后团团聚坐围拢,充满期盼的神情。
一胖胖茶客展着手中报纸,迫不及待问道:“韩员外,您以为幕府三部中,当以何几人为长?”
看着旁边人等期盼的目光,便是很远的人也竖起耳朵,韩贤伟微笑着,他不紧不慢的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诸位,以愚浅见,何人为部长,何人为司长,这其实不重要,我等更应关心的是,大将军完善幕府,这内中玄机奥妙!”
他展开手中的报纸,扬声说道:“民政司原有农牧、商贸,厂矿诸科,现擢司为部,更增部门。特别要注意的,内中新设有一个科技司,军政部也一样,新增一个军科司,此二者想必一样,此中含义何在?”
他说道:“余闻后勤司下有员赖源龙、李茂森、李之芬诸人,本为吏员工匠,现从后勤司脱离出来,尽为军科司司长、副司长。闻此司只为案牍谋划,研究科技,这科技又* 是什么?”
他思索道:“又闻原木匠吴世宦,也进入民政部科技司担任要职,司内要员不乏原务农、寻矿,制械之人,只因在农商内颇有建树,得以为官……看来幕府非常需要能增进民力物力,擅奇技淫巧之人,诸位如有一技之长,大可去科技司谋个职务。”
茶馆内一片笑声,很多人确实动了心思。不需实作,算算画画便可,便如幕府中的教化司一样,很合各人口胃。
对韩贤伟另辟蹊径,直指他们忽视之处,很多人也暗暗佩服。
就听韩贤伟继续道:“还有这民政部新设的资源司……”
……
茶馆下一阵阵喧哗传来,不时夹着阵阵叫好,听着下面的声音,宣府巡抚朱之冯怒哼一声,重重的放下自己茶杯。
对面大同巡抚卫景瑗只是微微一笑。他听着下方的韩贤伟声音。叹道:“野有遗贤啊,真是剖析入里。”
“贤个屁!”
朱之冯忍不住爆了一句粗话,他铁硬脸上满是怒容,更气得长须飘起。他吹胡子瞪眼睛道:“妄议朝政。国朝体统何在?”
他痛心疾首:“国事沦为小儿辈谈资懒得言了。反正朝廷也要在各处开设报纸……然永宁侯在搞什么,幕府本为各员曩助要力,招募幕僚。当以饱学、忠义为本。这寻矿的,打铁的,制器的全部整入府内,朝廷体统何在?这真是颠倒伦常!”
他越说越气,最后恨恨一掌拍在桌上,几个茶壶茶盏哗哗跳动作响。
朱巡抚到任后,对王斗是极力安抚的,希望宣镇巡抚、总兵能成为地方文武相得,共报朝廷的典范,只是很多事情往往由不得自己。
对王斗在镇内大力发展民生,造福于民,朱巡抚也非常赞赏,当然很多事情也看不惯,特别王斗威望越来越重,镇内诸事滑向自己不可控制的边缘,让他沮丧无比。
还有,王斗决定开发漠南,要大力招募吏员的消息传开,他体系内很多官吏动心,让朱巡抚愀心。
毕竟在王斗治理下,眼下宣府镇少了许多贪污受贿的机会,朝廷也财政困难,粮饷一拖再拖,很多吏员的月俸常常发不出来,可以想象,到时幕下走之一空,他连治政都困难了。
看着卫景瑗,朱之冯严肃道:“永宁侯为武将,只有军政资格,没有民政管辖权力,卫公,为朝廷大事计,你我当一同前往劝诫!”
卫景瑗摇头:“永宁侯管的只是自己屯堡,对外招募吏员时,也只是以幕僚名义,并不违制。再说了,朝廷眼下已经任其为安北都护府大都护……”
他摇着头,王斗欲招募吏员,虽整出科、处、厅、部几级待遇,但外人看来,仍然是幕僚吏员,不算官员,所以没有违制,现在他被任为安北都护府大都护,治理漠南民政,就更加理直气壮了。
同时他也叹气,冲着那月俸年俸待遇,还有功勋值奖励,怕到时大同镇的官吏也会跑了不少,以前想着王斗没有文人投靠,威胁归威胁,对朝廷还不是致命,现在看来……
而且他屯堡中,军中还学子越多,尽有人才可用。
他心情沉重,国朝风雨飘摇,自己却无能为力,实是内心象刀割一般痛楚。
朱之冯也是神情凄凉,心中涌起无力的感觉,忽然他想起一事,喜道:“左都御史邦华公已前来镇城,李公德高望重,他就任副都护后,想必可以好生教导,使永宁侯幡然醒悟,一心忠于朝廷。”
卫景瑗沉默不语,他也探听到朝廷的消息,李邦华将来宣府镇,所以留在宣府镇也是等待迎接。
只是此时官员出行流行坐桥子,从京师到宣府镇城四百多里路,李邦华从初一日开始走,走到现在,还没走到,所行颇慢。
等待无聊,这些天宣府镇触目满是王斗幕府之事,他也想听听民间的声音,就与朱之冯结伴微服出行,到这茶馆安坐,连各人幕僚都散到雅室外面。
对李邦华的到来,卫景瑗并没有朱之冯那样乐观,他也听到京师宫中消息,对于王斗之事,当时群臣曾有激烈争议,每每各大臣有惊世骇人之言。
特别李邦华本人,还建议过将王斗召进京去软禁,实是……
圣上惟恐永宁侯不安,特地将李邦华发配过来,对他生死早不放在心上,又有什么用?
他缓缓起身,叹息道:“李公来又何用?形势,民心,尽不在朝廷这边啊。”
他走到窗口,看下面人群三三两两。尽在议论幕府之事,很多人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显然眼下的生活,是他们满足的,他说道:“此乃民众之福,却非朝廷之福也。”
他淡淡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吾等尽人事听天命罢,况乎还未到那一步,永宁侯还是忠于朝廷的。”
他轻声自语:“若事无可为……”
说到这里。他猛然一阵心痛。还是那种让人强烈颤抖,痛楚到极致的感觉:“吾等便以死报国吧。”
忽然一阵喧嚣,街上很多人在喊:“出来了,出来了……”
……
众多的官吏武将从大将军府涌出来。个个满面笑容。门外一片喧闹。广场上的采访蜂拥而上,还有几个从内中追了出来,他们是许可参与会议。进入大将军内的人。
“韩部长,张部长,说两句吧。”
“钟副部长,对财政司的未来,您有什么看法?”
被采访们围着的人,都带着矜持的神情,他们知道,自己所说言论,极有可能会上了报纸,因此措词间都非常谨慎。
这种场面,他们以前也经历过几次,从新奇到自然,早非吴下阿蒙。
对自己成为民政部副部长,钟荣当然非常高兴,同时深感责任重大。
他想了想,郑重道:“承蒙大将军厚爱,让鄙人担任副部长,同时还负责财政司之事,鄙人深感责任重大,定当竭尽全力,为大将军管好全府的钱袋子。”
围着的采访一边追问,一边用铅笔快速在硬纸板上奋笔疾书,远远的围观人群,一样探头探脑,甚至注意钟荣的说话口型。
这时一个矮胖的肉球“滚”了出来,却是新任军政部军科司副司长李之芬,他立刻吸引了许多采访的注意,很多人围了上去,叫道:“李副司长,您说两句吧。”
“是啊,说两句吧。”
看众人不注意,钟荣趁机走了,面对采访,他总有不自在的感觉。
李之芬笑嘻嘻道:“好地,好地。”
他迈着自己矮壮的脚步,说道:“让我想想啊。”
他思考着,却越走越快,转眼间,人已经不见了。
崇祯十五年十月初十日,宣府时报以很大的版面,全面发布了幕府现在的架设结构,以部为最高单位,下设司,司下设处,处下设科,他们的待遇,便是科、处、厅、部几等,然后又分正副。
值得注意的是,李大集硝官功勋卓著,被王斗直接提拔到军科司副司长,享受副厅级待遇,也显示王斗在军工科研上的决心。
整个幕府中,全部分为军政部、民政部、监察部三部,还有王斗直辖的中军部。
这当中,韩朝为军政部部长,以孙三杰、齐天良、林道符为副部长,主要职事,便是负责全军的训练、装备、编制、征集、衔级、薪饷,还有军事研究等等。
以张贵为民政部部长,钟荣、钟正显、田昌国为副部长,主要职事,便是负责全府的财政、审计、治安、商贸、城建、工矿、水利、交通、农牧、教育等等。
以迟大成为监察部部长,刘本深等为副部长,还有叶惜之荣升为幕府秘书厅厅长,任江宏生人等为副厅长,负责原来钟正显的事务。
钟正显,则在民政部内主要搞审计那一套,他算术出众,居于其位,算物尽其用。
在王斗直辖这一块,有参谋部,情报部,外务部,镇抚司,教化司几部分,军事、民事两大学院,也暂时归在中军部。
迟大成转任监察部部长后,镇抚司由原来老部下黄仕汴接任,温达兴继续任情报部主官不变,温方亮任参谋部部长,以钟显才、钟调阳、高史银三人为副部长。
参谋部权力非常大,是靖边军内唯一可以下令调动、作战,或全军动员的部门,军政部,就没有这个权力。
二者相比,参谋部若现在的朝廷兵部,军政部便若现在的五军都督府,这也是靖边军内练兵与带兵彻底分开的标志。
当然,王斗的军政部,不象五军都督府那样只是空衔,而是职权明确,非常有权力与设置必要。(未完待续。。)
一胖胖茶客展着手中报纸,迫不及待问道:“韩员外,您以为幕府三部中,当以何几人为长?”
看着旁边人等期盼的目光,便是很远的人也竖起耳朵,韩贤伟微笑着,他不紧不慢的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诸位,以愚浅见,何人为部长,何人为司长,这其实不重要,我等更应关心的是,大将军完善幕府,这内中玄机奥妙!”
他展开手中的报纸,扬声说道:“民政司原有农牧、商贸,厂矿诸科,现擢司为部,更增部门。特别要注意的,内中新设有一个科技司,军政部也一样,新增一个军科司,此二者想必一样,此中含义何在?”
他说道:“余闻后勤司下有员赖源龙、李茂森、李之芬诸人,本为吏员工匠,现从后勤司脱离出来,尽为军科司司长、副司长。闻此司只为案牍谋划,研究科技,这科技又* 是什么?”
他思索道:“又闻原木匠吴世宦,也进入民政部科技司担任要职,司内要员不乏原务农、寻矿,制械之人,只因在农商内颇有建树,得以为官……看来幕府非常需要能增进民力物力,擅奇技淫巧之人,诸位如有一技之长,大可去科技司谋个职务。”
茶馆内一片笑声,很多人确实动了心思。不需实作,算算画画便可,便如幕府中的教化司一样,很合各人口胃。
对韩贤伟另辟蹊径,直指他们忽视之处,很多人也暗暗佩服。
就听韩贤伟继续道:“还有这民政部新设的资源司……”
……
茶馆下一阵阵喧哗传来,不时夹着阵阵叫好,听着下面的声音,宣府巡抚朱之冯怒哼一声,重重的放下自己茶杯。
对面大同巡抚卫景瑗只是微微一笑。他听着下方的韩贤伟声音。叹道:“野有遗贤啊,真是剖析入里。”
“贤个屁!”
朱之冯忍不住爆了一句粗话,他铁硬脸上满是怒容,更气得长须飘起。他吹胡子瞪眼睛道:“妄议朝政。国朝体统何在?”
他痛心疾首:“国事沦为小儿辈谈资懒得言了。反正朝廷也要在各处开设报纸……然永宁侯在搞什么,幕府本为各员曩助要力,招募幕僚。当以饱学、忠义为本。这寻矿的,打铁的,制器的全部整入府内,朝廷体统何在?这真是颠倒伦常!”
他越说越气,最后恨恨一掌拍在桌上,几个茶壶茶盏哗哗跳动作响。
朱巡抚到任后,对王斗是极力安抚的,希望宣镇巡抚、总兵能成为地方文武相得,共报朝廷的典范,只是很多事情往往由不得自己。
对王斗在镇内大力发展民生,造福于民,朱巡抚也非常赞赏,当然很多事情也看不惯,特别王斗威望越来越重,镇内诸事滑向自己不可控制的边缘,让他沮丧无比。
还有,王斗决定开发漠南,要大力招募吏员的消息传开,他体系内很多官吏动心,让朱巡抚愀心。
毕竟在王斗治理下,眼下宣府镇少了许多贪污受贿的机会,朝廷也财政困难,粮饷一拖再拖,很多吏员的月俸常常发不出来,可以想象,到时幕下走之一空,他连治政都困难了。
看着卫景瑗,朱之冯严肃道:“永宁侯为武将,只有军政资格,没有民政管辖权力,卫公,为朝廷大事计,你我当一同前往劝诫!”
卫景瑗摇头:“永宁侯管的只是自己屯堡,对外招募吏员时,也只是以幕僚名义,并不违制。再说了,朝廷眼下已经任其为安北都护府大都护……”
他摇着头,王斗欲招募吏员,虽整出科、处、厅、部几级待遇,但外人看来,仍然是幕僚吏员,不算官员,所以没有违制,现在他被任为安北都护府大都护,治理漠南民政,就更加理直气壮了。
同时他也叹气,冲着那月俸年俸待遇,还有功勋值奖励,怕到时大同镇的官吏也会跑了不少,以前想着王斗没有文人投靠,威胁归威胁,对朝廷还不是致命,现在看来……
而且他屯堡中,军中还学子越多,尽有人才可用。
他心情沉重,国朝风雨飘摇,自己却无能为力,实是内心象刀割一般痛楚。
朱之冯也是神情凄凉,心中涌起无力的感觉,忽然他想起一事,喜道:“左都御史邦华公已前来镇城,李公德高望重,他就任副都护后,想必可以好生教导,使永宁侯幡然醒悟,一心忠于朝廷。”
卫景瑗沉默不语,他也探听到朝廷的消息,李邦华将来宣府镇,所以留在宣府镇也是等待迎接。
只是此时官员出行流行坐桥子,从京师到宣府镇城四百多里路,李邦华从初一日开始走,走到现在,还没走到,所行颇慢。
等待无聊,这些天宣府镇触目满是王斗幕府之事,他也想听听民间的声音,就与朱之冯结伴微服出行,到这茶馆安坐,连各人幕僚都散到雅室外面。
对李邦华的到来,卫景瑗并没有朱之冯那样乐观,他也听到京师宫中消息,对于王斗之事,当时群臣曾有激烈争议,每每各大臣有惊世骇人之言。
特别李邦华本人,还建议过将王斗召进京去软禁,实是……
圣上惟恐永宁侯不安,特地将李邦华发配过来,对他生死早不放在心上,又有什么用?
他缓缓起身,叹息道:“李公来又何用?形势,民心,尽不在朝廷这边啊。”
他走到窗口,看下面人群三三两两。尽在议论幕府之事,很多人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显然眼下的生活,是他们满足的,他说道:“此乃民众之福,却非朝廷之福也。”
他淡淡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吾等尽人事听天命罢,况乎还未到那一步,永宁侯还是忠于朝廷的。”
他轻声自语:“若事无可为……”
说到这里。他猛然一阵心痛。还是那种让人强烈颤抖,痛楚到极致的感觉:“吾等便以死报国吧。”
忽然一阵喧嚣,街上很多人在喊:“出来了,出来了……”
……
众多的官吏武将从大将军府涌出来。个个满面笑容。门外一片喧闹。广场上的采访蜂拥而上,还有几个从内中追了出来,他们是许可参与会议。进入大将军内的人。
“韩部长,张部长,说两句吧。”
“钟副部长,对财政司的未来,您有什么看法?”
被采访们围着的人,都带着矜持的神情,他们知道,自己所说言论,极有可能会上了报纸,因此措词间都非常谨慎。
这种场面,他们以前也经历过几次,从新奇到自然,早非吴下阿蒙。
对自己成为民政部副部长,钟荣当然非常高兴,同时深感责任重大。
他想了想,郑重道:“承蒙大将军厚爱,让鄙人担任副部长,同时还负责财政司之事,鄙人深感责任重大,定当竭尽全力,为大将军管好全府的钱袋子。”
围着的采访一边追问,一边用铅笔快速在硬纸板上奋笔疾书,远远的围观人群,一样探头探脑,甚至注意钟荣的说话口型。
这时一个矮胖的肉球“滚”了出来,却是新任军政部军科司副司长李之芬,他立刻吸引了许多采访的注意,很多人围了上去,叫道:“李副司长,您说两句吧。”
“是啊,说两句吧。”
看众人不注意,钟荣趁机走了,面对采访,他总有不自在的感觉。
李之芬笑嘻嘻道:“好地,好地。”
他迈着自己矮壮的脚步,说道:“让我想想啊。”
他思考着,却越走越快,转眼间,人已经不见了。
崇祯十五年十月初十日,宣府时报以很大的版面,全面发布了幕府现在的架设结构,以部为最高单位,下设司,司下设处,处下设科,他们的待遇,便是科、处、厅、部几等,然后又分正副。
值得注意的是,李大集硝官功勋卓著,被王斗直接提拔到军科司副司长,享受副厅级待遇,也显示王斗在军工科研上的决心。
整个幕府中,全部分为军政部、民政部、监察部三部,还有王斗直辖的中军部。
这当中,韩朝为军政部部长,以孙三杰、齐天良、林道符为副部长,主要职事,便是负责全军的训练、装备、编制、征集、衔级、薪饷,还有军事研究等等。
以张贵为民政部部长,钟荣、钟正显、田昌国为副部长,主要职事,便是负责全府的财政、审计、治安、商贸、城建、工矿、水利、交通、农牧、教育等等。
以迟大成为监察部部长,刘本深等为副部长,还有叶惜之荣升为幕府秘书厅厅长,任江宏生人等为副厅长,负责原来钟正显的事务。
钟正显,则在民政部内主要搞审计那一套,他算术出众,居于其位,算物尽其用。
在王斗直辖这一块,有参谋部,情报部,外务部,镇抚司,教化司几部分,军事、民事两大学院,也暂时归在中军部。
迟大成转任监察部部长后,镇抚司由原来老部下黄仕汴接任,温达兴继续任情报部主官不变,温方亮任参谋部部长,以钟显才、钟调阳、高史银三人为副部长。
参谋部权力非常大,是靖边军内唯一可以下令调动、作战,或全军动员的部门,军政部,就没有这个权力。
二者相比,参谋部若现在的朝廷兵部,军政部便若现在的五军都督府,这也是靖边军内练兵与带兵彻底分开的标志。
当然,王斗的军政部,不象五军都督府那样只是空衔,而是职权明确,非常有权力与设置必要。(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