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21 第四百零九章 打架的双方
- 422 第四百一十章 风波恶
- 423 第四百一十一章 一战而下
- 424 第四百一十二章 王大侠
- 425 第四百一十三章 异数
- 426 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阳州
- 427 第四百一十五章 林玥的惊讶
- 428 第四百一十六章 王桥之名
- 429 第四百一十七章 三人相会
- 430 第四百一十八章 考察
- 431 第四百一十九章 汇报的方式
- 432 第四百二十章 抓好能办的事
- 433 第四百二十一章 病例来了
- 434 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推进
- 435 第四百二十三章 身先士卒
- 436 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把手
- 437 第四百二十五章 内忧和外困
- 438 第四百二十六章 枪声
- 439 第四百二十七章 ******
- 440 第四百二十八章 夜谈
- 441 第四百二十九章 尘封往事
- 442 第四百三十章 定风波
- 443 第四百三十一章 化解壁垒
- 444 第四百三十二章 解除隔离
- 445 第四百三十三章 旧乡尖头鱼再现
- 446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两害相权取其轻
- 447 第四百三十五章 失忆
- 448 第四百三十六章 眼泪纵横
- 449 第四百三十七章 古典式爱情
- 450 第四百三十八章 调研
- 451 第四百三十九章 聊天
- 452 第四百四十章 夜查
- 453 第四百四十一章 暴雨将至
- 454 第四百四十二章 真话代价最小
- 455 第四百四十三章 磊落的心
- 456 第四百四十四章 房子涨多少
- 457 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机
- 458 第四百四十六章 肠胃的记忆
- 459 第四百四十七章 带锁的日记本
- 460 第四百四十八章 跑步
- 461 第四百四十九章 检查大鹏矿
- 462 第四百五十章 不是冤家不碰头
- 463 第四百五十一章 黄瓜和啤酒瓶
- 464 第四百五十二章 惊雷
- 465 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速之客
- 466 第四百五十四章 简单的三角关系
- 467 第四百五十五章 四人夜聚
- 468 第四百五十六章 牵猪捉鸡
- 469 第四百五十七章 不给补助我家就不搬
- 470 第四百五十八章 什么时候吃喜糖
- 471 第四百五十九章 礼物
- 472 第四百六十章 重逢的歌声
- 473 第四百六十一章 求婚
- 474 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地颤抖
- 475 第四百六十三章 又要地震
- 476 第四百六十四章 这是我的未婚妻
- 477 第四百六十五章 组织处理
- 478 第四百六十六章 绝不估息
- 479 第四百六十七章 暗洞里的尖头鱼
- 480 第四百六十八章 结婚
- 481 第四百六十九章 不是结尾的结尾
- 482 《静州往事》后记:
- 483 马技乞丐(本章免费)
- 484 第七百四十三章 失控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百一十九章 汇报的方式
第四百一十九章 汇报的方式
中午,昌东县城关镇外出学习的同志回到了静州。一辆车朝静州市区开去,其余的车径直回昌东。
老赵将车开到了菜市场旁边。王桥下车道:“你等一会,我去卖菜。”老赵道:“王书记,你要买什么菜,我帮你去买。”王桥摆了摆手,道:“我等会要到老师家里,由我来做饭,得自己把关。”
王桥到菜市场转了一圈,买了包昌东酸菜,又弄了一条成色还不错的花鲢,再买了一菜。
车停在杨琏所住区前面后,王桥提着包和菜下车,走进区。
老赵等到王桥走进区,就开着车去找地方洗车。
在很多乡镇,车司机和一把手往往结成紧密关系,有着浓厚的私人关系,一把手走到哪里,车司机就跟在哪里。
王桥和老赵关系就显得很公事公办,并不让老赵掺合到私生活中。
王桥这种保持距离的做法也是向大家宣示了一种态度。以前车少的时候,单位驾驶员是很牛的,甚至在某些时候可以和副职们相提并论。现在车多了,驾驶员也多了,所以驾驶员回归到了其开车的本来职能,而将附带的一些“政治”职能减弱。
老赵知道这个年轻的领导虽然和气但是并不好惹,更不好糊弄,因此跟随王桥以后一直都挺守规矩。他知道王桥外出办事时只要不特别明,就是不让司机跟着。今天开到菜市场时,王桥了一句:“你自己安排。”他便明白今天肯定不想让自己参加领导的私下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老赵会找一家味道不错的馆子,几样自己喜欢吃的菜。还会找一家不错的酒店,开一间钟房,睡一个大觉。
这种转变有一个过程。最初老赵还是有些老思维,觉得领导把自己撇开是对自己的不信任。现在接受了这种转变,慢慢就习惯了,反而觉得这样自由自在,比跟着领导去见客人要舒服得多。当然,作为一把手的驾驶员还是有些便宜,每次去报销这些费用时,不管是郭达还是赵敏从来都不看发票∴∴∴∴,具体内容就直接签字。就算一个月多用了三五百块钱,也无人在意。
王桥拎着菜、拿着包上了楼。
杨琏打开门时,还戴着袖套和眼镜,高兴地道:“你来得正好,我又弄了些檀纸,正在过瘾。你也来写两笔。”
王桥轻车熟路地将酸菜和鱼放到厨房,洗了手,走到客厅,道:“我有好些日子没有动笔了,笔力必然下降了。”
杨琏道:“就是过瘾,又不参加比赛。来来来,写两笔。”
王桥用手摸了摸新到檀纸,见猎心喜,挽起衣袖,提笔略想,在桌上写了一首最近挺喜欢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杨琏站在书桌旁欣赏了一会,道:“功底见涨啊。这幅字有了大将风度,但是与苏东坡当年的心境有些差异。”
王桥道:“没有办法,我现在忙得焦头烂额,无论如何也没有苏东坡的心境。”
“无妨,你就写出自己的心境就行了,也是真实的表达。”杨琏又道:“你有事想找建国,到底什么事情,还要绕一个大弯子。你和建国也熟悉,可以直接给他讲。”
王桥道:“这一次到沙州,恰好遇到了市长林玥和副市长王卫东。王卫东刚刚参加了广交会,据他广南有一种特别厉害的传染病,叫做**,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沙州目前正在做预防**的准备工作。我个人觉得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想给邓市长汇报。这是资料,杨叔先看一看。”
王桥打开王卫东准备的材料,一页一页讲给杨琏听。杨琏最初还不是太在意,越听越是心惊,道:“这个太重要了,静州几百万人,是得好好准备。”
杨琏虽然是老江湖,毕竟退休多年,想法就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道:“既然事情这么急,那你可以直接给建国汇报。”
王桥道:“我当时也曾经想过直接汇报。后来觉得由我去直接汇报不妥当,毕竟我是昌东县城关镇的书记,给邓市长汇报就是越级汇报,原则是不应该的。但是,我觉得此事特别重大,若是先给县委县政府报告,再由县委县政府报告给市委市政府,时间就有可能拖得太长。而且,通过这个常规程序能否引起上级高度重视还不清楚。所以,我想以静州市民的身份,直接把材料递给邓市长。”
杨琏皱眉道:“我马上给建国联系。要么他这单身汉到我这个单身汉家里来,要么我和你晚上到他家里去。不要怕给他添麻烦,建国有时候躲大酒,就跑到我这里来,自带卤菜,吃吃喝喝。”他随即拨通了电话,道:“建国,晚上有空没有,到我这里来一趟,吃晚饭。有比较重要的事情要给你,如果不是特别要紧的事情,你就推掉吧。”
在静州也只有杨琏用这种口吻和一市之长话,就连********杜高立与邓建国话也是客客气气的。
邓建国挂断电话后,想着杨琏戴着袖笼子写字的模样,自语道:“杨老师越活越自在了,真让人羡慕。”他经常到杨琏家里去蹭饭,也喜欢到杨家,因此并没有想到这一次杨琏确实是有重要之事。
晚上六半钟,邓建国来到了杨琏家里,手里果然提着几样卤菜。
这个卤菜就是在杨家所住区附近的一个摊子买的,味道不错。这个摊子的老板是不看报不看电视的中年人,压根没有认出来多次来的顾客是在任上的邓市长。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邓建国喜欢在这一家来买卤菜。
他进门就见到了杨琏和王桥。
杨琏接过卤菜,道:“今天把建国请过来,是王桥有一件重要事情要给你报告。”
邓建国听到有工作,笑容不知不觉就减少了,道:“有工作,怎么不到办公室来?”
王桥就用最简短的语言讲清楚事情经过,道:“我率城关镇班子到沙州考察学习,遇到刚从广南回来的副市长王卫东正在给林玥市长汇报**疫情。我和王卫东在七年前就认识,一起参加过省教育厅的表彰大会。当时林玥市长在教育厅当处长,是表彰会的组织者。王卫东给林市长汇报完**疫情以后,也给了我一套关于**型肺炎的资料,叮嘱我回到城关镇做好准备。我觉得事关重大,就想单独给邓市长汇报。”
邓建国:“你给县委县政府报告没有?”
王桥道:“我是中午才从沙州过来,已经以城关镇党委名义写了情况报告,由办公室送至县委。从沙州回昌东以后,我还要给吉书记单独汇报一次。”他望着没有表情的邓建国,继续道:“我觉得事态严重,如果按一般程序来运作,有可能误事。所以想用这种更直接的方式向邓市长作一次报告。”
邓建国不置可否,道:“你先讲那个**。”
王桥打开资料袋,详细讲清楚发生在南方的疫情。由于他从昨天到现在一直在琢磨此事,将**疫情的基本情况讲得非常清楚准确。
邓建国翻看着资料,追问道:“林玥市长知道这事,她是什么态度?”
王桥道:“林市长准备调集资源,进行全面防范。”
邓建国目光锋利起来,道:“全面防范不是一句简单的话,需要花钱,需要调集各方面资源,需要做全面动员,如果做了这些准备,**疫情却根本没有传播进省里,谁来负责?”
王桥迎着邓建国的目光,道:“两权相害取其轻。我们守土有责,应该为六百万静州人民负责。”
邓建国盯了王桥一眼,又拿起资料,一份一份细看。
其实,邓建国也看过省里的简报。看到简报后,他并没有太把此事放在心上,只是按照惯例把文件签给了市卫生局,让他们做好防范工作。由于有了这个签字,就算**当真爆发,作为市长也不算失职。
可是,把文件签给卫生局只是一般性布置,而不是针对重大疫情的布置。
王桥和杨琏都没有话,让邓建国安静地阅读和思考。过了良久,邓建国将资料收起,道:“滋事体大,不好下决心啊。”
杨琏道:“建国,两权相害取其轻吧。”
邓建国道:“我会慎重考虑的。”
由于有了**这事,晚上气氛就不轻松。
八过,邓建国离开。
杨琏道:“王桥,建国最后都没有表态啊。”
王桥道:“关于**疫情的正式书面汇报已经交到县委。明天早上,我要去办公室找吉书记,以城关镇党委书记的名义再次当面汇报此事。至此,我的责任就尽到了,然后就是在城关镇范围内做好准备工作。”
杨琏道:“你要今天晚上走吗?”
王桥道:“如果没有**之事,我就留下来与杨叔再多写几幅字。现在心静不下来,还得回去。”
杨琏道:“你回去吧。不管**是否会传到山南省,但是我觉得你这样做是对的,两权相害取其轻,你这句话得好,是敢于承担责任的表现。现在有的官员为了官位做起事情总是办求四平八稳,肩膀越来越往下滑,不敢承担责任。我希望多年以后,你还能保持现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要败给社会庸俗。”
王桥道:“我努力保持本心,这很难。光是不喝酒,就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再难我也要按照我的想法做。”
老赵正在宾馆里看电视,接到电话以后,赶紧下楼退掉房子,迅速将车开到区门口。
车启动,静州城区渐渐被抛在脑后。王桥望着远去的璀璨灯火,暗道:“自己选择这样做,是为了这一城灯火下面生活的人民的安危,问心无愧。如果邓市长因为这件事情对自己产生了看法和隔阂,那是他的问题,而非自己选择有错误。”
(第四百一十九章)(未完待续。)
老赵将车开到了菜市场旁边。王桥下车道:“你等一会,我去卖菜。”老赵道:“王书记,你要买什么菜,我帮你去买。”王桥摆了摆手,道:“我等会要到老师家里,由我来做饭,得自己把关。”
王桥到菜市场转了一圈,买了包昌东酸菜,又弄了一条成色还不错的花鲢,再买了一菜。
车停在杨琏所住区前面后,王桥提着包和菜下车,走进区。
老赵等到王桥走进区,就开着车去找地方洗车。
在很多乡镇,车司机和一把手往往结成紧密关系,有着浓厚的私人关系,一把手走到哪里,车司机就跟在哪里。
王桥和老赵关系就显得很公事公办,并不让老赵掺合到私生活中。
王桥这种保持距离的做法也是向大家宣示了一种态度。以前车少的时候,单位驾驶员是很牛的,甚至在某些时候可以和副职们相提并论。现在车多了,驾驶员也多了,所以驾驶员回归到了其开车的本来职能,而将附带的一些“政治”职能减弱。
老赵知道这个年轻的领导虽然和气但是并不好惹,更不好糊弄,因此跟随王桥以后一直都挺守规矩。他知道王桥外出办事时只要不特别明,就是不让司机跟着。今天开到菜市场时,王桥了一句:“你自己安排。”他便明白今天肯定不想让自己参加领导的私下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老赵会找一家味道不错的馆子,几样自己喜欢吃的菜。还会找一家不错的酒店,开一间钟房,睡一个大觉。
这种转变有一个过程。最初老赵还是有些老思维,觉得领导把自己撇开是对自己的不信任。现在接受了这种转变,慢慢就习惯了,反而觉得这样自由自在,比跟着领导去见客人要舒服得多。当然,作为一把手的驾驶员还是有些便宜,每次去报销这些费用时,不管是郭达还是赵敏从来都不看发票∴∴∴∴,具体内容就直接签字。就算一个月多用了三五百块钱,也无人在意。
王桥拎着菜、拿着包上了楼。
杨琏打开门时,还戴着袖套和眼镜,高兴地道:“你来得正好,我又弄了些檀纸,正在过瘾。你也来写两笔。”
王桥轻车熟路地将酸菜和鱼放到厨房,洗了手,走到客厅,道:“我有好些日子没有动笔了,笔力必然下降了。”
杨琏道:“就是过瘾,又不参加比赛。来来来,写两笔。”
王桥用手摸了摸新到檀纸,见猎心喜,挽起衣袖,提笔略想,在桌上写了一首最近挺喜欢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杨琏站在书桌旁欣赏了一会,道:“功底见涨啊。这幅字有了大将风度,但是与苏东坡当年的心境有些差异。”
王桥道:“没有办法,我现在忙得焦头烂额,无论如何也没有苏东坡的心境。”
“无妨,你就写出自己的心境就行了,也是真实的表达。”杨琏又道:“你有事想找建国,到底什么事情,还要绕一个大弯子。你和建国也熟悉,可以直接给他讲。”
王桥道:“这一次到沙州,恰好遇到了市长林玥和副市长王卫东。王卫东刚刚参加了广交会,据他广南有一种特别厉害的传染病,叫做**,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沙州目前正在做预防**的准备工作。我个人觉得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想给邓市长汇报。这是资料,杨叔先看一看。”
王桥打开王卫东准备的材料,一页一页讲给杨琏听。杨琏最初还不是太在意,越听越是心惊,道:“这个太重要了,静州几百万人,是得好好准备。”
杨琏虽然是老江湖,毕竟退休多年,想法就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道:“既然事情这么急,那你可以直接给建国汇报。”
王桥道:“我当时也曾经想过直接汇报。后来觉得由我去直接汇报不妥当,毕竟我是昌东县城关镇的书记,给邓市长汇报就是越级汇报,原则是不应该的。但是,我觉得此事特别重大,若是先给县委县政府报告,再由县委县政府报告给市委市政府,时间就有可能拖得太长。而且,通过这个常规程序能否引起上级高度重视还不清楚。所以,我想以静州市民的身份,直接把材料递给邓市长。”
杨琏皱眉道:“我马上给建国联系。要么他这单身汉到我这个单身汉家里来,要么我和你晚上到他家里去。不要怕给他添麻烦,建国有时候躲大酒,就跑到我这里来,自带卤菜,吃吃喝喝。”他随即拨通了电话,道:“建国,晚上有空没有,到我这里来一趟,吃晚饭。有比较重要的事情要给你,如果不是特别要紧的事情,你就推掉吧。”
在静州也只有杨琏用这种口吻和一市之长话,就连********杜高立与邓建国话也是客客气气的。
邓建国挂断电话后,想着杨琏戴着袖笼子写字的模样,自语道:“杨老师越活越自在了,真让人羡慕。”他经常到杨琏家里去蹭饭,也喜欢到杨家,因此并没有想到这一次杨琏确实是有重要之事。
晚上六半钟,邓建国来到了杨琏家里,手里果然提着几样卤菜。
这个卤菜就是在杨家所住区附近的一个摊子买的,味道不错。这个摊子的老板是不看报不看电视的中年人,压根没有认出来多次来的顾客是在任上的邓市长。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邓建国喜欢在这一家来买卤菜。
他进门就见到了杨琏和王桥。
杨琏接过卤菜,道:“今天把建国请过来,是王桥有一件重要事情要给你报告。”
邓建国听到有工作,笑容不知不觉就减少了,道:“有工作,怎么不到办公室来?”
王桥就用最简短的语言讲清楚事情经过,道:“我率城关镇班子到沙州考察学习,遇到刚从广南回来的副市长王卫东正在给林玥市长汇报**疫情。我和王卫东在七年前就认识,一起参加过省教育厅的表彰大会。当时林玥市长在教育厅当处长,是表彰会的组织者。王卫东给林市长汇报完**疫情以后,也给了我一套关于**型肺炎的资料,叮嘱我回到城关镇做好准备。我觉得事关重大,就想单独给邓市长汇报。”
邓建国:“你给县委县政府报告没有?”
王桥道:“我是中午才从沙州过来,已经以城关镇党委名义写了情况报告,由办公室送至县委。从沙州回昌东以后,我还要给吉书记单独汇报一次。”他望着没有表情的邓建国,继续道:“我觉得事态严重,如果按一般程序来运作,有可能误事。所以想用这种更直接的方式向邓市长作一次报告。”
邓建国不置可否,道:“你先讲那个**。”
王桥打开资料袋,详细讲清楚发生在南方的疫情。由于他从昨天到现在一直在琢磨此事,将**疫情的基本情况讲得非常清楚准确。
邓建国翻看着资料,追问道:“林玥市长知道这事,她是什么态度?”
王桥道:“林市长准备调集资源,进行全面防范。”
邓建国目光锋利起来,道:“全面防范不是一句简单的话,需要花钱,需要调集各方面资源,需要做全面动员,如果做了这些准备,**疫情却根本没有传播进省里,谁来负责?”
王桥迎着邓建国的目光,道:“两权相害取其轻。我们守土有责,应该为六百万静州人民负责。”
邓建国盯了王桥一眼,又拿起资料,一份一份细看。
其实,邓建国也看过省里的简报。看到简报后,他并没有太把此事放在心上,只是按照惯例把文件签给了市卫生局,让他们做好防范工作。由于有了这个签字,就算**当真爆发,作为市长也不算失职。
可是,把文件签给卫生局只是一般性布置,而不是针对重大疫情的布置。
王桥和杨琏都没有话,让邓建国安静地阅读和思考。过了良久,邓建国将资料收起,道:“滋事体大,不好下决心啊。”
杨琏道:“建国,两权相害取其轻吧。”
邓建国道:“我会慎重考虑的。”
由于有了**这事,晚上气氛就不轻松。
八过,邓建国离开。
杨琏道:“王桥,建国最后都没有表态啊。”
王桥道:“关于**疫情的正式书面汇报已经交到县委。明天早上,我要去办公室找吉书记,以城关镇党委书记的名义再次当面汇报此事。至此,我的责任就尽到了,然后就是在城关镇范围内做好准备工作。”
杨琏道:“你要今天晚上走吗?”
王桥道:“如果没有**之事,我就留下来与杨叔再多写几幅字。现在心静不下来,还得回去。”
杨琏道:“你回去吧。不管**是否会传到山南省,但是我觉得你这样做是对的,两权相害取其轻,你这句话得好,是敢于承担责任的表现。现在有的官员为了官位做起事情总是办求四平八稳,肩膀越来越往下滑,不敢承担责任。我希望多年以后,你还能保持现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要败给社会庸俗。”
王桥道:“我努力保持本心,这很难。光是不喝酒,就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再难我也要按照我的想法做。”
老赵正在宾馆里看电视,接到电话以后,赶紧下楼退掉房子,迅速将车开到区门口。
车启动,静州城区渐渐被抛在脑后。王桥望着远去的璀璨灯火,暗道:“自己选择这样做,是为了这一城灯火下面生活的人民的安危,问心无愧。如果邓市长因为这件事情对自己产生了看法和隔阂,那是他的问题,而非自己选择有错误。”
(第四百一十九章)(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