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35 第四百二十三章 身先士卒
- 436 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把手
- 437 第四百二十五章 内忧和外困
- 438 第四百二十六章 枪声
- 439 第四百二十七章 ******
- 440 第四百二十八章 夜谈
- 441 第四百二十九章 尘封往事
- 442 第四百三十章 定风波
- 443 第四百三十一章 化解壁垒
- 444 第四百三十二章 解除隔离
- 445 第四百三十三章 旧乡尖头鱼再现
- 446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两害相权取其轻
- 447 第四百三十五章 失忆
- 448 第四百三十六章 眼泪纵横
- 449 第四百三十七章 古典式爱情
- 450 第四百三十八章 调研
- 451 第四百三十九章 聊天
- 452 第四百四十章 夜查
- 453 第四百四十一章 暴雨将至
- 454 第四百四十二章 真话代价最小
- 455 第四百四十三章 磊落的心
- 456 第四百四十四章 房子涨多少
- 457 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机
- 458 第四百四十六章 肠胃的记忆
- 459 第四百四十七章 带锁的日记本
- 460 第四百四十八章 跑步
- 461 第四百四十九章 检查大鹏矿
- 462 第四百五十章 不是冤家不碰头
- 463 第四百五十一章 黄瓜和啤酒瓶
- 464 第四百五十二章 惊雷
- 465 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速之客
- 466 第四百五十四章 简单的三角关系
- 467 第四百五十五章 四人夜聚
- 468 第四百五十六章 牵猪捉鸡
- 469 第四百五十七章 不给补助我家就不搬
- 470 第四百五十八章 什么时候吃喜糖
- 471 第四百五十九章 礼物
- 472 第四百六十章 重逢的歌声
- 473 第四百六十一章 求婚
- 474 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地颤抖
- 475 第四百六十三章 又要地震
- 476 第四百六十四章 这是我的未婚妻
- 477 第四百六十五章 组织处理
- 478 第四百六十六章 绝不估息
- 479 第四百六十七章 暗洞里的尖头鱼
- 480 第四百六十八章 结婚
- 481 第四百六十九章 不是结尾的结尾
- 482 《静州往事》后记:
- 483 马技乞丐(本章免费)
- 484 第七百四十三章 失控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百三十三章 旧乡尖头鱼再现
第四百三十三章 旧乡尖头鱼再现
白衣厨师以前在霸道鱼庄干过,对尖头鱼还是挺熟悉的。他来到霸道鱼庄之时,王桥已经离开了昌东,因此他并不认识最优秀的鱼贩子王桥。
白衣厨师道:“王书记是懂鱼的,以前旧乡尖头鱼最好,后来突然就没有了。最近旧乡河里又出现了尖头鱼,只是数量没有以前多。”
羊背砣以前有一条产尖头鱼的溶洞,后来,水上游被牛清德开矿所破坏,暗水枯竭,溶洞内尖头鱼也就消失。此时听说旧乡又有了尖头鱼,王桥暗道:“我好久没有到羊背砣去了,牛清德的矿早已经停产,说不定暗洞的水系又恢复了。”
如今王桥成为了城关镇党委书记,就算暗洞又重新出现尖头鱼,他也无法去打理。因此,王桥决定将这个秘密仍然埋在心底,等到时间合适,他再到这个洞去看一看。
这些念头不过是在内心转眼一瞬的事情,王桥很快就将曾令其刻骨铭心的暗洞丢到了一边,对白衣厨师道:“我来做这一道尖头鱼。”
宫方平与王桥接触得很频繁,不过都是公事,甚少有私下接触。他看着王桥跃跃欲试要去做尖头鱼,感觉不可思议,道:“王书记,你真的要去做鱼?”
王桥道:“我是生长在柳溪三道弯河边,从小就和鱼打交道,我做的尖头鱼水平不错。今天晏厂长和宫县长到了城关镇伙食团,让我们伙食团蓬荜生辉,为了表示内心的激动,所以就去显显心意。”
晏琳道:“杜记者也是第一次到城关镇。”
王桥摇头道:“建国不是第一次到城关镇,已经是熟客了。再说,他和晏厂长与宫县长不一样,是大学睡在我旁边的兄弟,不能当客人。”
宫方平开玩笑道:“王书记,我可是昌东副县长,还算客人?”
王桥道:“我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宫县长就是我的直接领导,所以,我更要去亲自煮条鱼,感谢宫县长一直以来的教导。”
当王桥最初在城管委当副主任时,宫方平都是直呼其名,甚至王桥到县政府办公室主持工作时,宫方平仍然是直呼其名。如今王桥是县委委员,城关镇党委书记,宫方平从此不再直呼其名,都是称呼为“王书记”。
晏定康见王桥言谈举止非常从容,气场很是强大,甚至隐隐盖过了宫方平副县长,不禁在心中暗暗称奇。最初他认为王桥能当上城关镇党委书记主要是依靠了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的身份,现在面对面而坐,他发现自己最初的认识是错的,王桥确实有大镇党委书记的气度。
镇长黎陵秋相比之下就要拘谨得多,虽然也是谈笑风声,可是始终没有完全放开。这是初掌权者所常有的适应过程,当初晏定康当了副厂长时,也有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把自己当成技术人员,而非一厂的领头羊。
当王桥到厨房去煮鱼之时,杜建国介绍道:“以前王桥在读大学时,有一次在城西一个偏僻的菜市场搜到了一条尖头鱼,然后煮给我们吃,味道超级棒,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而且王桥刀功一流,片鱼片得行云流水,都变成艺术品了。各位领导,我到厨房去一会,看王桥片鱼,也不知道当了领导,手艺退化没有。”
晏琳在第一天与王桥长谈之后,花了好几天才接受两人无法在一起的最终结局。有了这个最终结局,她反而变得豁达起来,也不刻意掩饰与王桥的同学关系。她听到杜建国吹嘘王桥做尖头鱼达到艺术水准,有点不相信,跟着杜建国站了起来,道:“杜记者要去看艺术,我也想去看看,看一看到底是王桥在吹牛还是杜记者在吹牛。”
两人就一起朝厨房走去。
杜建国道:“晏书记,这次隔离场是一个写通讯的好素材,我准备好好挖一挖,到时要采访你。”
晏琳道:“没有问题,我也算是全过程参加隔离。”
杜建国道:“你是挂职干部,当初被隔离是不是觉得特别运气不好。”
晏琳道:“最初知道这事,确实是有很多想法,可是有什么办法,事情都遇上了,只能硬扛。”
杜建国用手摸了摸胖脑袋,道:“这句话有点王桥的语气和用词风格。”
晏琳笑道:“难怪你能在省报当记者,观察力确实敏锐。第一天开会,王桥就讲了一个脑袋两个肩膀,遇到事情只能硬扛。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力度,有一种无所畏惧的气度,用形象思维一下就把人鼓动起来,若是讲道理,很难达到如此效果。”
杜建国道:“后来听说隔离场还被周边村民冲击了。”
晏琳道:“这事挺敏感,我得征求王桥意见,才能决定讲不讲。”
杜建国道:“这个情节一定要有,否则这篇通讯就没有力度。”
两人说话间来到了厨房,好几个厨房工作人员围在王桥身边,看城关镇老大片鱼。王桥颇有大家风度,运刀如飞,将一条两斤重的尖头鱼削成花朵一样的薄片。
王桥还在给厨房的人讲诀窍:“如何片鱼是有技术的,今天有霸道鱼庄的大厨师在旁边,我就不讲了,免得讲不好会被行家笑话。”
白衣厨师满脸是笑,道:“王书记,我这人没有文化,光是会做,不会讲。而且,各师各教,各有各的绝招,我还想向王书记偷学点东西。王书记有一身技术没有什么用处,因为你平时煮饭的时间少得很,真要想吃点好吃的,哪怕半夜给我们打电话,都会起床心情愉快地给王书记做。王书记是客气人,从来没有额外要求,说实话,这是看不起我们。”
白衣厨师一边自承没有文化,光会做,不会讲,一边嘴皮溜溜地讲了一大堆。
王桥笑道:“老肖,你的嘴巴够灵的,平时就经常听到你在厨房吹牛。”他手上动作不停,道:“我记得上次讲片鱼技术,还是1995年底,或者是1996年初,我记不太清楚了。我的诀窍有三点,一是片鱼前要先去侧线,准确来说,侧线就是腥线,是鱼感知外部环境的神经传导系统,位置在鱼头后的背肌,里面是液体,比较腥臭。”
白衣厨师就竖起大拇指,道:“这是专业水准。”
王桥又道:“第二个要点是不能前后拉切,要一次就片掉。第三个要点对于技术不是太熟悉的,就用毛巾压紧鱼身。”讲到这里时,他想起前一次讲这个技术时的情景,当时是在黄永贵家里,观众有师母和吴湘。今天他讲这个技术时,旁边站了几个城关镇厨房的伙计,还有晏琳和吴建国。
吴建国对晏琳道:“怎么样,我没有吹牛吧。”
晏琳道:“我以前只知道他煮面条很好吃,同样的调料,就是比我弄得好吃。”她看见杜建国疑惑的表情,朝外走了几步,与厨房伙计们拉开距离,道:“以前,在大学的时候,蛮哥没有谈起过我?”
吴建国想了一会,摇头道:“对不起,以前没有听蛮哥谈起过你。蛮哥这个人城府比一般同学深得太多,他和我老丈人是旧识,但是如何认识我老丈人,却是闭口不谈,无论我如何追问,他都不讲。后来我结婚以后,他才说明真实原因。”
晏琳一下猜到了原因,嘴巴说了三个“看守所”三个字,却没有发出声音。
吴建国点了点头。此时,他再也忍不住好奇,道:“你和蛮哥以前关系很好。”
晏琳道:“我和他曾经谈过恋爱,后来分手了。”
吴建国眼前一亮,道:“那你们现在?”
晏琳摇了摇头,道:“我们现在只是好友。”说到这里,她还是有些伤感。
与此同时,晏琳又觉得奇怪,自己与杜建国几乎相当于陌生人,但是为什么会对他很是信任,讲了自己与王桥的感情关系?她就将自己这个疑惑直接讲了出来。
杜建国道:“以前蛮哥曾经夸过我,说我面有猪相,心头嘹亮。翻译成好听的话,就是具有亲和力,容易赢得女生信任。”
晏琳同意了这个说法,又补充道:“还有一个原因,我听蛮子谈起过你和青皮,说是大学关系最好的三人。前些日子被隔离,特殊情况下,我们两人还聊了很多,其中就聊到你们。你是王桥最好的朋友,所以我信任你。”
说话间,一盆色、香、味俱全的酸菜尖头鱼出锅了。
这一盆王氏酸菜尖头鱼赢得了晏定康、陈明秀、宫方平、黎陵秋等人高度赞扬,他们下筷如飞,横扫了整盆王氏酸菜尖头鱼。
午饭之后,晏琳就准备请几天假,与父母一同回省城。
宫方平、王桥、黎陵秋等人在城关镇政府院中送行。
晏琳坐上小车,透过倒车镜看着站在院中的王桥,突然有一种时光倒流、昨日重现的奇怪感觉。想起往事和如今现状,一股熟悉的忧郁涌上心头。她想起王桥讲过话,自我鼓励道:“每个人都是一个脑袋两个肩膀,遇到事情只能硬扛,我不能再陷入忧郁情绪中,生活是美好的,我必须走出来。”
一群村民突然出现,将正要开出的小车拦住。
村民们里有老弱妇孺,拦住小车以后,有人伸头往车窗里凑,看了一眼,道:“王桥不在车上。”
(第四百三十三章)(未完待续。)
白衣厨师道:“王书记是懂鱼的,以前旧乡尖头鱼最好,后来突然就没有了。最近旧乡河里又出现了尖头鱼,只是数量没有以前多。”
羊背砣以前有一条产尖头鱼的溶洞,后来,水上游被牛清德开矿所破坏,暗水枯竭,溶洞内尖头鱼也就消失。此时听说旧乡又有了尖头鱼,王桥暗道:“我好久没有到羊背砣去了,牛清德的矿早已经停产,说不定暗洞的水系又恢复了。”
如今王桥成为了城关镇党委书记,就算暗洞又重新出现尖头鱼,他也无法去打理。因此,王桥决定将这个秘密仍然埋在心底,等到时间合适,他再到这个洞去看一看。
这些念头不过是在内心转眼一瞬的事情,王桥很快就将曾令其刻骨铭心的暗洞丢到了一边,对白衣厨师道:“我来做这一道尖头鱼。”
宫方平与王桥接触得很频繁,不过都是公事,甚少有私下接触。他看着王桥跃跃欲试要去做尖头鱼,感觉不可思议,道:“王书记,你真的要去做鱼?”
王桥道:“我是生长在柳溪三道弯河边,从小就和鱼打交道,我做的尖头鱼水平不错。今天晏厂长和宫县长到了城关镇伙食团,让我们伙食团蓬荜生辉,为了表示内心的激动,所以就去显显心意。”
晏琳道:“杜记者也是第一次到城关镇。”
王桥摇头道:“建国不是第一次到城关镇,已经是熟客了。再说,他和晏厂长与宫县长不一样,是大学睡在我旁边的兄弟,不能当客人。”
宫方平开玩笑道:“王书记,我可是昌东副县长,还算客人?”
王桥道:“我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宫县长就是我的直接领导,所以,我更要去亲自煮条鱼,感谢宫县长一直以来的教导。”
当王桥最初在城管委当副主任时,宫方平都是直呼其名,甚至王桥到县政府办公室主持工作时,宫方平仍然是直呼其名。如今王桥是县委委员,城关镇党委书记,宫方平从此不再直呼其名,都是称呼为“王书记”。
晏定康见王桥言谈举止非常从容,气场很是强大,甚至隐隐盖过了宫方平副县长,不禁在心中暗暗称奇。最初他认为王桥能当上城关镇党委书记主要是依靠了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的身份,现在面对面而坐,他发现自己最初的认识是错的,王桥确实有大镇党委书记的气度。
镇长黎陵秋相比之下就要拘谨得多,虽然也是谈笑风声,可是始终没有完全放开。这是初掌权者所常有的适应过程,当初晏定康当了副厂长时,也有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把自己当成技术人员,而非一厂的领头羊。
当王桥到厨房去煮鱼之时,杜建国介绍道:“以前王桥在读大学时,有一次在城西一个偏僻的菜市场搜到了一条尖头鱼,然后煮给我们吃,味道超级棒,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而且王桥刀功一流,片鱼片得行云流水,都变成艺术品了。各位领导,我到厨房去一会,看王桥片鱼,也不知道当了领导,手艺退化没有。”
晏琳在第一天与王桥长谈之后,花了好几天才接受两人无法在一起的最终结局。有了这个最终结局,她反而变得豁达起来,也不刻意掩饰与王桥的同学关系。她听到杜建国吹嘘王桥做尖头鱼达到艺术水准,有点不相信,跟着杜建国站了起来,道:“杜记者要去看艺术,我也想去看看,看一看到底是王桥在吹牛还是杜记者在吹牛。”
两人就一起朝厨房走去。
杜建国道:“晏书记,这次隔离场是一个写通讯的好素材,我准备好好挖一挖,到时要采访你。”
晏琳道:“没有问题,我也算是全过程参加隔离。”
杜建国道:“你是挂职干部,当初被隔离是不是觉得特别运气不好。”
晏琳道:“最初知道这事,确实是有很多想法,可是有什么办法,事情都遇上了,只能硬扛。”
杜建国用手摸了摸胖脑袋,道:“这句话有点王桥的语气和用词风格。”
晏琳笑道:“难怪你能在省报当记者,观察力确实敏锐。第一天开会,王桥就讲了一个脑袋两个肩膀,遇到事情只能硬扛。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力度,有一种无所畏惧的气度,用形象思维一下就把人鼓动起来,若是讲道理,很难达到如此效果。”
杜建国道:“后来听说隔离场还被周边村民冲击了。”
晏琳道:“这事挺敏感,我得征求王桥意见,才能决定讲不讲。”
杜建国道:“这个情节一定要有,否则这篇通讯就没有力度。”
两人说话间来到了厨房,好几个厨房工作人员围在王桥身边,看城关镇老大片鱼。王桥颇有大家风度,运刀如飞,将一条两斤重的尖头鱼削成花朵一样的薄片。
王桥还在给厨房的人讲诀窍:“如何片鱼是有技术的,今天有霸道鱼庄的大厨师在旁边,我就不讲了,免得讲不好会被行家笑话。”
白衣厨师满脸是笑,道:“王书记,我这人没有文化,光是会做,不会讲。而且,各师各教,各有各的绝招,我还想向王书记偷学点东西。王书记有一身技术没有什么用处,因为你平时煮饭的时间少得很,真要想吃点好吃的,哪怕半夜给我们打电话,都会起床心情愉快地给王书记做。王书记是客气人,从来没有额外要求,说实话,这是看不起我们。”
白衣厨师一边自承没有文化,光会做,不会讲,一边嘴皮溜溜地讲了一大堆。
王桥笑道:“老肖,你的嘴巴够灵的,平时就经常听到你在厨房吹牛。”他手上动作不停,道:“我记得上次讲片鱼技术,还是1995年底,或者是1996年初,我记不太清楚了。我的诀窍有三点,一是片鱼前要先去侧线,准确来说,侧线就是腥线,是鱼感知外部环境的神经传导系统,位置在鱼头后的背肌,里面是液体,比较腥臭。”
白衣厨师就竖起大拇指,道:“这是专业水准。”
王桥又道:“第二个要点是不能前后拉切,要一次就片掉。第三个要点对于技术不是太熟悉的,就用毛巾压紧鱼身。”讲到这里时,他想起前一次讲这个技术时的情景,当时是在黄永贵家里,观众有师母和吴湘。今天他讲这个技术时,旁边站了几个城关镇厨房的伙计,还有晏琳和吴建国。
吴建国对晏琳道:“怎么样,我没有吹牛吧。”
晏琳道:“我以前只知道他煮面条很好吃,同样的调料,就是比我弄得好吃。”她看见杜建国疑惑的表情,朝外走了几步,与厨房伙计们拉开距离,道:“以前,在大学的时候,蛮哥没有谈起过我?”
吴建国想了一会,摇头道:“对不起,以前没有听蛮哥谈起过你。蛮哥这个人城府比一般同学深得太多,他和我老丈人是旧识,但是如何认识我老丈人,却是闭口不谈,无论我如何追问,他都不讲。后来我结婚以后,他才说明真实原因。”
晏琳一下猜到了原因,嘴巴说了三个“看守所”三个字,却没有发出声音。
吴建国点了点头。此时,他再也忍不住好奇,道:“你和蛮哥以前关系很好。”
晏琳道:“我和他曾经谈过恋爱,后来分手了。”
吴建国眼前一亮,道:“那你们现在?”
晏琳摇了摇头,道:“我们现在只是好友。”说到这里,她还是有些伤感。
与此同时,晏琳又觉得奇怪,自己与杜建国几乎相当于陌生人,但是为什么会对他很是信任,讲了自己与王桥的感情关系?她就将自己这个疑惑直接讲了出来。
杜建国道:“以前蛮哥曾经夸过我,说我面有猪相,心头嘹亮。翻译成好听的话,就是具有亲和力,容易赢得女生信任。”
晏琳同意了这个说法,又补充道:“还有一个原因,我听蛮子谈起过你和青皮,说是大学关系最好的三人。前些日子被隔离,特殊情况下,我们两人还聊了很多,其中就聊到你们。你是王桥最好的朋友,所以我信任你。”
说话间,一盆色、香、味俱全的酸菜尖头鱼出锅了。
这一盆王氏酸菜尖头鱼赢得了晏定康、陈明秀、宫方平、黎陵秋等人高度赞扬,他们下筷如飞,横扫了整盆王氏酸菜尖头鱼。
午饭之后,晏琳就准备请几天假,与父母一同回省城。
宫方平、王桥、黎陵秋等人在城关镇政府院中送行。
晏琳坐上小车,透过倒车镜看着站在院中的王桥,突然有一种时光倒流、昨日重现的奇怪感觉。想起往事和如今现状,一股熟悉的忧郁涌上心头。她想起王桥讲过话,自我鼓励道:“每个人都是一个脑袋两个肩膀,遇到事情只能硬扛,我不能再陷入忧郁情绪中,生活是美好的,我必须走出来。”
一群村民突然出现,将正要开出的小车拦住。
村民们里有老弱妇孺,拦住小车以后,有人伸头往车窗里凑,看了一眼,道:“王桥不在车上。”
(第四百三十三章)(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