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一梦千年
- 2 第二章 一一风荷举
- 3 第三章 食包包食饱
- 4 第四章 包吃包住
- 5 第五章 大小姐的家世
- 6 第六章 姜琅的目标
- 7 第七章 新吃食
- 8 第八章 小笼包大卖
- 9 第九章 大小姐的震惊
- 10 第十章 扩张扩张
- 11 第十一章 青楼的外卖(1)
- 12 第十二章 青楼的外卖(2)
- 13 第十三章 青楼的外卖(3)
- 14 第十四章 订餐服务
- 15 第十五章 形象代言人
- 16 第十六章 作画能加分
- 17 第十七章 美人痣
- 18 第十八章 江宁城的形势
- 19 第十九章 香满楼赛诗会
- 20 第二十章 林梦竹
- 21 第二十一章 江宁城“三贱客”
- 22 第二十二章 赛诗会之咏荷
- 23 第二十三章 赛诗会之行酒令(1)
- 24 第二十四章 赛诗会之行酒令(2)
- 25 第二十五章 赛诗会之对子风波(1)
- 26 第二十六章 赛诗会之对子风波(2)
- 27 第二十七章 你有麻烦了
- 28 第二十八章 深夜火并
- 29 第二十九章 买肉风波(1)
- 30 第三十章 买肉风波(2)
- 31 第三十一章 积德行善的买卖
- 32 第三十二章 有人砸场子
- 33 第三十三章 我要和你决斗
- 34 第三十四章 赛马(1)
- 35 第三十五章 赛马(2)
- 36 第三十六章 武学废材
- 37 第三十七章 交易路线
- 38 第三十八章 小龙湾交易
- 39 第三十九章 一个都能少
- 40 第四十章 粪有税屁无捐
- 41 第四十一章 老匠人
- 42 第四十二章 再遇刘乐瑶
- 43 第四十三章 好吃的香皂
- 44 第四十四章 乞巧节(1)
- 45 第四十五章 45乞巧节(2)
- 46 第四十六章 乞巧节(3)
- 47 第四十七章 财迷的大小姐
- 48 第四十八章 破土动工
- 49 第四十九章 月夕中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章 小笼包大卖
第八章 小笼包大卖
在姜琅的“饥饿营销”下,茶食铺最近的生意依旧十分的火爆。虽说这种营销技巧会让茶食铺暂时的食客人流不息,但是弊端也十分的明显,会损害茶食铺的口碑形象,慢慢消磨掉食客为数不多的耐心。
就在刚才,姜琅还看到人群中一个身着褐色缎面长衫的胖子,因为没有抢到包子,扯着小六怒吼:“现包现蒸的包子还有卖光一说的,你们是不是消遣小爷,不想卖给小爷我!”
看到“饥饿营销”的弊端已经出现,姜琅觉得时机差不多了。趁着现在食客还不少,正好推出茶食铺的新吃食“小笼包”。
姜琅扑了扑身上的白面,微微弓腰,挂着一副伶俐的谄笑,迎了上去道:“客官,客官不要着急,包子没了不要紧,小店还有更美味的吃食,您要不要尝尝?”
缎面长衫的胖子,回头看着姜琅皂色小帽,粗布短衫腰间还束这着一条裤带,便知是食铺里的另一个伙计,恶狠狠到:“尝!为什么不尝!小爷我有的是银子!快去端出来吧...”
姜琅连忙去后厨,端出了几屉热气腾腾的小笼包。
老篾匠的手艺非常的好,不仅做出了姜琅设计的效果,还锦上添花的在周边雕刻上了枝叶花纹,整个小笼屉立马变得高大上起来,姜琅对这老匠人的手艺十分的赞赏,对这种匠人精神十分的钦佩,还特意的每个笼屉多给了十文钱。
姜琅将小笼包摆在食铺的中间,一群的食客便立马的围了上来。
只见那笼屉小巧精致,沥沥青青,周身还攀枝花纹。笼屉中还放着九个小笼包,晶莹剔透犹如白玉雕琢一般,姜琅为了好看还在包子上各点缀了一颗枸杞,一时间红白绿交相辉映煞是好看,光外形就让众人食欲大开。
接着笼屉中升起一阵的香气,有包子的鲜香,绿竹的青香,蒸熟的肉香,夹杂在一起,直往众人的鼻子里钻,只听一阵“嘶嘶”的吸气声,接着就是众人“咕咕”的吞咽口水的声音。
缎面长衫胖子最先的反映过来,伸手就要上手去抓,姜琅连忙拦住,笑道:“客官不要着急,等小的介绍完再吃也不迟呀”。
胖子急不可耐,瞪着大眼吼道:“你是不是又想耍小爷!”
“肯定不会!”姜琅奸笑一声,对众人道:“这是小店推出的新吃食,叫做‘小笼包‘,肉馅都是精挑细选的猪肉,放在药草里熬炖出来的。多吃有滋补壮阳,延年益寿,好处功效太多了,小的就不一一说了。这几屉是本店请各位试吃的,若是吃的喜欢,后厨还蒸着呢,大家尽管要。”
说完姜琅拿起筷子,把包子分给围着的众人。人太多一一的分肯定的不够,姜琅捡那些人有威望的人先试吃。
“给我一个,给我一个,小子我救过你的命,快给我老头子一个!”
姜琅一看还碰到熟人,正是请自己喝童子尿的九公。老头虽是个庸医,但心底还算善良,夹着一个包子递了过去。
“九公蘸上醋吃,味道更香呢!”姜琅的话还没说完,九公已经一口咬了下去。
“嗞…”
浓稠的汤汁飙了出来,溅得九公胡须衣衫上都是。
汤汁浓郁,肉香醇厚,鲜美可口…
九公眼睛一亮,“呃,好吃呀!”发出一阵舒爽的长叹,接着低头看着那半个包子,满脸的老摺儿聚在了一起,竟哭了出来,“老头子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吃这么好吃的东西!”
九公虽不是姜琅请的群众演员,但姜琅看九公的表情如此的夸张,演技如此的到位,也是深受感动,于是又夹了一个小笼包给他。
胖子手里的包子早已经吃完,正嗦着手指,回忆刚才的美味。
看着姜琅终于分完了,冲着姜琅吼道:“小子,快再去给大爷来几屉,银子后算,爷我吃的的起!”
吃完的觉得香,没吃的看别人吃的香,吃完的还想吃,没吃的垂涎三尺更想吃。
于是一群人围着姜琅乱哄哄的嚷起来,群情激愤。
“快上包子!”
“我们还要吃!”
“不给吃不走了!”
“…”
姜琅看着这群“吃货”都无语了,但还是先把价格给讲清楚了,素馅的包子是五百文一屉,肉馅的是八百文一屉。包子事业刚起步,姜琅没准备出太多品种,就只有荤素两种,韭菜鸡蛋的和猪肉大葱的,后续的品种等到食客的口味刁了之后再推出了。
食客太汹涌,姜琅和小六忙的脚不沾地,前前后后的来回伺候着。姜琅还特意的介绍小笼包的不同吃法,蘸着香醋,蘸着酱油,或蘸着蒜汁都有不同的风味。唯一可惜的是北宋没有辣椒,不然加点辣椒油味道更是一绝。
姜琅本想再搞点豆浆油条来卖的,但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油。北宋一般的升斗小民吃的都是动物油,羊脂猪油,“凝者为脂,释者为膏”,民脂民膏一词就是这么来的。炸油条只能用植物油,北宋最常见的就是香油,香油太过金贵,炸油条实在有些浪费,索性作罢。
油条虽说吃不上,但是豆浆还是能喝上的。
这几天张婶儿包包子,姜琅也没闲着,和小六买了一大袋子的黄豆,已经泡制好了豆子。
豆浆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据说西汉时期已经有了。姜琅为了卖相更好,搞了很多的品种,加上了绿豆,枸杞,红枣等,都是一些补气养血的,食之百益而无一害。
“客官,我看你两手并用狼吞虎咽,噎的两眼直翻,是否要来上一碗小店的特制豆浆舒缓一下?”
姜琅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出现在一个噎的翻着白眼,两手挠着脖子,衣着华丽脑肥肠满的商贾前,一脸关心的问道。
那商贾听到这话,犹如抓住了救命的稻草,没有丝毫的迟疑,一个劲儿的点头。
姜琅立马去后面,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浆来。
店里的众人也是噎的直喘,一看还有豆浆,哪能拒绝,一人上了一碗。
一会的时间,那缎面长衫胖子的胖子,就干光了两屉素包子,三屉的肉包子,还还喝了一碗豆浆,这才心满意足。打着饱嗝,扭着身子来结账。
姜琅一算包子是三贯四百文,豆浆是二百文。这货吃太多,姜琅特意豆浆打了五折,要了三贯五百文。
那胖子一边丢过来几块碎银子,一边直夸姜琅滑头机灵,会做生意。
吃饱的满意而去,没吃的慕名而来,姜琅钱收的心满意足,总之一句话,大家都很满意。
就在刚才,姜琅还看到人群中一个身着褐色缎面长衫的胖子,因为没有抢到包子,扯着小六怒吼:“现包现蒸的包子还有卖光一说的,你们是不是消遣小爷,不想卖给小爷我!”
看到“饥饿营销”的弊端已经出现,姜琅觉得时机差不多了。趁着现在食客还不少,正好推出茶食铺的新吃食“小笼包”。
姜琅扑了扑身上的白面,微微弓腰,挂着一副伶俐的谄笑,迎了上去道:“客官,客官不要着急,包子没了不要紧,小店还有更美味的吃食,您要不要尝尝?”
缎面长衫的胖子,回头看着姜琅皂色小帽,粗布短衫腰间还束这着一条裤带,便知是食铺里的另一个伙计,恶狠狠到:“尝!为什么不尝!小爷我有的是银子!快去端出来吧...”
姜琅连忙去后厨,端出了几屉热气腾腾的小笼包。
老篾匠的手艺非常的好,不仅做出了姜琅设计的效果,还锦上添花的在周边雕刻上了枝叶花纹,整个小笼屉立马变得高大上起来,姜琅对这老匠人的手艺十分的赞赏,对这种匠人精神十分的钦佩,还特意的每个笼屉多给了十文钱。
姜琅将小笼包摆在食铺的中间,一群的食客便立马的围了上来。
只见那笼屉小巧精致,沥沥青青,周身还攀枝花纹。笼屉中还放着九个小笼包,晶莹剔透犹如白玉雕琢一般,姜琅为了好看还在包子上各点缀了一颗枸杞,一时间红白绿交相辉映煞是好看,光外形就让众人食欲大开。
接着笼屉中升起一阵的香气,有包子的鲜香,绿竹的青香,蒸熟的肉香,夹杂在一起,直往众人的鼻子里钻,只听一阵“嘶嘶”的吸气声,接着就是众人“咕咕”的吞咽口水的声音。
缎面长衫胖子最先的反映过来,伸手就要上手去抓,姜琅连忙拦住,笑道:“客官不要着急,等小的介绍完再吃也不迟呀”。
胖子急不可耐,瞪着大眼吼道:“你是不是又想耍小爷!”
“肯定不会!”姜琅奸笑一声,对众人道:“这是小店推出的新吃食,叫做‘小笼包‘,肉馅都是精挑细选的猪肉,放在药草里熬炖出来的。多吃有滋补壮阳,延年益寿,好处功效太多了,小的就不一一说了。这几屉是本店请各位试吃的,若是吃的喜欢,后厨还蒸着呢,大家尽管要。”
说完姜琅拿起筷子,把包子分给围着的众人。人太多一一的分肯定的不够,姜琅捡那些人有威望的人先试吃。
“给我一个,给我一个,小子我救过你的命,快给我老头子一个!”
姜琅一看还碰到熟人,正是请自己喝童子尿的九公。老头虽是个庸医,但心底还算善良,夹着一个包子递了过去。
“九公蘸上醋吃,味道更香呢!”姜琅的话还没说完,九公已经一口咬了下去。
“嗞…”
浓稠的汤汁飙了出来,溅得九公胡须衣衫上都是。
汤汁浓郁,肉香醇厚,鲜美可口…
九公眼睛一亮,“呃,好吃呀!”发出一阵舒爽的长叹,接着低头看着那半个包子,满脸的老摺儿聚在了一起,竟哭了出来,“老头子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吃这么好吃的东西!”
九公虽不是姜琅请的群众演员,但姜琅看九公的表情如此的夸张,演技如此的到位,也是深受感动,于是又夹了一个小笼包给他。
胖子手里的包子早已经吃完,正嗦着手指,回忆刚才的美味。
看着姜琅终于分完了,冲着姜琅吼道:“小子,快再去给大爷来几屉,银子后算,爷我吃的的起!”
吃完的觉得香,没吃的看别人吃的香,吃完的还想吃,没吃的垂涎三尺更想吃。
于是一群人围着姜琅乱哄哄的嚷起来,群情激愤。
“快上包子!”
“我们还要吃!”
“不给吃不走了!”
“…”
姜琅看着这群“吃货”都无语了,但还是先把价格给讲清楚了,素馅的包子是五百文一屉,肉馅的是八百文一屉。包子事业刚起步,姜琅没准备出太多品种,就只有荤素两种,韭菜鸡蛋的和猪肉大葱的,后续的品种等到食客的口味刁了之后再推出了。
食客太汹涌,姜琅和小六忙的脚不沾地,前前后后的来回伺候着。姜琅还特意的介绍小笼包的不同吃法,蘸着香醋,蘸着酱油,或蘸着蒜汁都有不同的风味。唯一可惜的是北宋没有辣椒,不然加点辣椒油味道更是一绝。
姜琅本想再搞点豆浆油条来卖的,但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油。北宋一般的升斗小民吃的都是动物油,羊脂猪油,“凝者为脂,释者为膏”,民脂民膏一词就是这么来的。炸油条只能用植物油,北宋最常见的就是香油,香油太过金贵,炸油条实在有些浪费,索性作罢。
油条虽说吃不上,但是豆浆还是能喝上的。
这几天张婶儿包包子,姜琅也没闲着,和小六买了一大袋子的黄豆,已经泡制好了豆子。
豆浆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据说西汉时期已经有了。姜琅为了卖相更好,搞了很多的品种,加上了绿豆,枸杞,红枣等,都是一些补气养血的,食之百益而无一害。
“客官,我看你两手并用狼吞虎咽,噎的两眼直翻,是否要来上一碗小店的特制豆浆舒缓一下?”
姜琅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出现在一个噎的翻着白眼,两手挠着脖子,衣着华丽脑肥肠满的商贾前,一脸关心的问道。
那商贾听到这话,犹如抓住了救命的稻草,没有丝毫的迟疑,一个劲儿的点头。
姜琅立马去后面,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浆来。
店里的众人也是噎的直喘,一看还有豆浆,哪能拒绝,一人上了一碗。
一会的时间,那缎面长衫胖子的胖子,就干光了两屉素包子,三屉的肉包子,还还喝了一碗豆浆,这才心满意足。打着饱嗝,扭着身子来结账。
姜琅一算包子是三贯四百文,豆浆是二百文。这货吃太多,姜琅特意豆浆打了五折,要了三贯五百文。
那胖子一边丢过来几块碎银子,一边直夸姜琅滑头机灵,会做生意。
吃饱的满意而去,没吃的慕名而来,姜琅钱收的心满意足,总之一句话,大家都很满意。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