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序章:粒子风暴
- 2 第一章 我是谁我在哪你干嘛
- 3 第二章 梦里不知身是客
- 4 第三章 受不了了
- 5 第四章 钱乃身内之物
- 6 第五章 有钱花了
- 7 第六章 终于有像样的生活了
- 8 第七章 想到个大买卖
- 9 第八章 饥饿营销
- 10 第九章 买卖开张
- 11 第十章 铁炉子
- 12 第十一章 魔术
- 13 第十二章 夏收
- 14 第十三章 俏寡妇
- 15 第十四章 安顿
- 16 第十五章 俏寡妇的家事
- 17 第十六章 叔父这个人
- 18 第十七章 外八行
- 19 第十八章 庞氏骗局
- 20 第十九章 俏寡妇做家教
- 21 第二十章 溶月
- 22 第二十一章 倒了血霉的宋啓
- 23 第二十二章 取解
- 24 第二十三章 应试(上)
- 25 第二十四章 应试(下)
- 26 第二十五章 放松
- 27 第二十六章 放榜
- 28 第二十七章 新年(求推荐收藏)
- 29 第二十八章 元宵
- 30 第二十九章 和买
- 31 第三十章 烦心事一箩筐
- 32 第三十一章 脱了虎穴入狼巢
- 33 第三十二章 怀疑
- 34 第三十三章 工匠
- 35 第三十四章 刘思
- 36 第三十五章 答案
- 37 第三十六章 二郎的差事
- 38 第三十七章 公主驾到
- 39 第三十八章 被卖了
- 40 第三十九章 坏事了
- 41 第四十章 条件
- 42 第四十一章 枯木逢春
- 43 第四十二章 发酒疯的老刘头
- 44 第四十三章 初试身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章 饥饿营销
第八章 饥饿营销
张守拿到了铁匠做的成品。虽然看着粗糙了点,但该有的功能都有了,拿手试了下,用起来挺顺手的。张守嘱咐伙计把内壁用砂纸打磨好,痛快的付钱走人了。
整个上午都好忙碌。先是在城里找了个能做蜂窝煤的地方,然后去买了车碎煤和煤渣(煤块价高,碎煤要烧还要做成煤饼,因此价格很低);又去城外拉了半车土;最后还专门找了个做家具的工坊,买了些锯末木屑。其实做蜂窝煤不加木屑也可,只是为了增加燃烧效率、确保万无一失,还是加点吧。
接下来就简单了,把煤渣和土按3:1的比例混合后加上水,再加上点木屑搅拌了,水不能太多,要保证打出来的蜂窝煤能成型、容易晾干,接下来就是些力气活了,刘三干的很起劲,一会功夫就打出了几十个,排成一排晾在地上,看起来煞是壮观。
咱大宋永远不缺看热闹的,不一会边上就围上了一圈人,说说笑笑指指点点的,“郎君,你做的这是何物啊?煤饼里打上洞,费那劲作甚。”
“蜂窝煤,也是用来烧火做饭的,用专门的炉子来烧,比煤饼好用多了。”
“还要用专门的炉子啊?那还不如煤饼哩。”围观众颇不以为意。
是啊,要卖掉这些蜂窝煤,关键是要让人接受火炉子。北宋人厨房里都是些砖土垒的灶台,并不习惯用火炉子。得好好想想,该怎么做才能让人短时间内接受呢?
等等,远远的那个身影是谁啊?这不是刘三的妹子刘四么,怎么到城里来了,“哎妹子,这儿呢!你怎么跑城里来了,来找刘三?”
“恩,来找俺哥。俺打听好久才找到这里呢……哥,俺不在家呆了,咱爹就是不同意俺改名,俺就跑来找你了。哼,俺不在家做饭了,饿上他两顿,看他还敢不同意!”得咧,这一家子的倔脾气呀,没治了,你说我当时何苦提那两下嘴呢!
饿上他两顿?张守突然想起后世被人骂惨了的那种营销,有主意了,“刘三你接着在这里打煤球,妹子你知道哪里有砖瓦窑不?带我过去,咱们的买卖要开张啦!”
砖窑就在城外不远。到地方张守先找了窑里话事的,塞了几十文钱,管事的就找了个伙计过来,按张守的要求开始做火炉子。这种土炉子做起来简单的很,注意下内部口径和高度、留好通风口,里面弄两个铁片坐住不让蜂窝煤倾斜,通风口外面留个挡口的活动瓷片就完事了。
做完后把管事叫来,说要定制,让管事核算下价格。
“郎君要做的这物件,是要下窑烧还是?”
“不需要烧,看到烧窑的进火口没,把这玩意放边上去烘干就行。”
“这样啊……并不贵,一个十文,就是个手工钱,郎君要订多少?”
“订一百个吧。”
“做好后给郎君送进城里?”
“不用,做好后就放你这里,有人来买你帮我卖掉就是。不过我先说下怎么卖,从后日开始,第一天有人买你按两文钱一个卖,第二天四文……第五天之后剩下的一律按十文钱来卖。还有,每天只能卖最多二十个,多一个都别卖!卖完了我给你补全差价,卖剩下的全归我。先说好啊,你得按着我的规矩来卖,否则我可不给你结钱哦。”
“这……郎君您这是要做什么啊?这么个卖法,您可是要亏不少的啊……”
“嘿嘿,玩!……总之呢,你按我说的卖就是了。等我这一百个炉子卖完后,你也可以自己做着卖,怎么卖、卖多少您说了算,我就不管了。”
给了订金,叮嘱管事的要完全按照规格来做,并且要先做出二十个烘干等后天卖后,张守没再理会还摸着脑袋困惑的管事,拉着烘的差不多的炉子走人了。下一个目标,铁匠铺。
和刘四到了老地方的那个铁匠铺,张守的做法和砖窑又不一样了。张守拿出了两张草图,都是做火钳的。一张是最简单的火钳,拿两根细铁弯下就能做出来,一张是稍微复杂点的,和后世的火钳差不多。也和炉候核算了下成本,简单的大概只需要十文,复杂的也只要五十文。铁匠铺也有自用的火钳,不过并不适合。
“那这样,简单的做个五十把,复杂的少做点,先做十把吧。”
“做完后郎君自来取?”
“不,做完后就放你铺子里,有人来买您就卖。这种简陋的卖十文,复杂的这种卖一百文吧,卖完了就继续做,不过每天不要做多了。不如这样,咱们来赌一把,扑一个?”
“如何扑?”
“如果十天内,这六十把都卖掉了,以后贵的这种火钳,您每卖出一把给我提三十文钱,如果卖不掉,剩下的我全都买走,如何?”
炉候想了下,挺划算就同意了,只是疑惑张守要如何卖掉这么多火钳。这种火钳太细小,稍微重点的东西都夹不起来,有人会买?
接下来就是等蜂窝煤晒干了,这个急不得。刘三干劲很大,已经把所有的蜂窝煤都打出来了,现在的天气,这些蜂窝煤至少得两天才能晾干。想想以后基本都得在城里待着,老住店不行,租个房吧。
北宋租房叫赁房,分好多种:有归“店宅务”管的,也就是官办的房屋租赁,类似现在的公租房,价格便宜但是不好租到,得“排号”;还有太学、州县学经营的房屋租赁;甚至军队、各级官僚、城市市民也都有经营租赁的。要赁房,需要通过中人,就是房屋中介来进行。
张守找了中人,赁了套离市场近的房子,是个小院,月租五百文,不算贵也不便宜。交了房租,买了被褥,其他东西等以后归置,人先住着再说。然后又专门托人捎话回去,告诉婶娘他们这几天先待在府城了。整整忙了一天,三人终于住进了小院。
刘四这孩子也是,怎么说就是不回去,非要跟他哥待在府城。“等急了咱爹会找来的,到时候一定要改掉俺的名字!”哎,罪过啊罪过......
整个上午都好忙碌。先是在城里找了个能做蜂窝煤的地方,然后去买了车碎煤和煤渣(煤块价高,碎煤要烧还要做成煤饼,因此价格很低);又去城外拉了半车土;最后还专门找了个做家具的工坊,买了些锯末木屑。其实做蜂窝煤不加木屑也可,只是为了增加燃烧效率、确保万无一失,还是加点吧。
接下来就简单了,把煤渣和土按3:1的比例混合后加上水,再加上点木屑搅拌了,水不能太多,要保证打出来的蜂窝煤能成型、容易晾干,接下来就是些力气活了,刘三干的很起劲,一会功夫就打出了几十个,排成一排晾在地上,看起来煞是壮观。
咱大宋永远不缺看热闹的,不一会边上就围上了一圈人,说说笑笑指指点点的,“郎君,你做的这是何物啊?煤饼里打上洞,费那劲作甚。”
“蜂窝煤,也是用来烧火做饭的,用专门的炉子来烧,比煤饼好用多了。”
“还要用专门的炉子啊?那还不如煤饼哩。”围观众颇不以为意。
是啊,要卖掉这些蜂窝煤,关键是要让人接受火炉子。北宋人厨房里都是些砖土垒的灶台,并不习惯用火炉子。得好好想想,该怎么做才能让人短时间内接受呢?
等等,远远的那个身影是谁啊?这不是刘三的妹子刘四么,怎么到城里来了,“哎妹子,这儿呢!你怎么跑城里来了,来找刘三?”
“恩,来找俺哥。俺打听好久才找到这里呢……哥,俺不在家呆了,咱爹就是不同意俺改名,俺就跑来找你了。哼,俺不在家做饭了,饿上他两顿,看他还敢不同意!”得咧,这一家子的倔脾气呀,没治了,你说我当时何苦提那两下嘴呢!
饿上他两顿?张守突然想起后世被人骂惨了的那种营销,有主意了,“刘三你接着在这里打煤球,妹子你知道哪里有砖瓦窑不?带我过去,咱们的买卖要开张啦!”
砖窑就在城外不远。到地方张守先找了窑里话事的,塞了几十文钱,管事的就找了个伙计过来,按张守的要求开始做火炉子。这种土炉子做起来简单的很,注意下内部口径和高度、留好通风口,里面弄两个铁片坐住不让蜂窝煤倾斜,通风口外面留个挡口的活动瓷片就完事了。
做完后把管事叫来,说要定制,让管事核算下价格。
“郎君要做的这物件,是要下窑烧还是?”
“不需要烧,看到烧窑的进火口没,把这玩意放边上去烘干就行。”
“这样啊……并不贵,一个十文,就是个手工钱,郎君要订多少?”
“订一百个吧。”
“做好后给郎君送进城里?”
“不用,做好后就放你这里,有人来买你帮我卖掉就是。不过我先说下怎么卖,从后日开始,第一天有人买你按两文钱一个卖,第二天四文……第五天之后剩下的一律按十文钱来卖。还有,每天只能卖最多二十个,多一个都别卖!卖完了我给你补全差价,卖剩下的全归我。先说好啊,你得按着我的规矩来卖,否则我可不给你结钱哦。”
“这……郎君您这是要做什么啊?这么个卖法,您可是要亏不少的啊……”
“嘿嘿,玩!……总之呢,你按我说的卖就是了。等我这一百个炉子卖完后,你也可以自己做着卖,怎么卖、卖多少您说了算,我就不管了。”
给了订金,叮嘱管事的要完全按照规格来做,并且要先做出二十个烘干等后天卖后,张守没再理会还摸着脑袋困惑的管事,拉着烘的差不多的炉子走人了。下一个目标,铁匠铺。
和刘四到了老地方的那个铁匠铺,张守的做法和砖窑又不一样了。张守拿出了两张草图,都是做火钳的。一张是最简单的火钳,拿两根细铁弯下就能做出来,一张是稍微复杂点的,和后世的火钳差不多。也和炉候核算了下成本,简单的大概只需要十文,复杂的也只要五十文。铁匠铺也有自用的火钳,不过并不适合。
“那这样,简单的做个五十把,复杂的少做点,先做十把吧。”
“做完后郎君自来取?”
“不,做完后就放你铺子里,有人来买您就卖。这种简陋的卖十文,复杂的这种卖一百文吧,卖完了就继续做,不过每天不要做多了。不如这样,咱们来赌一把,扑一个?”
“如何扑?”
“如果十天内,这六十把都卖掉了,以后贵的这种火钳,您每卖出一把给我提三十文钱,如果卖不掉,剩下的我全都买走,如何?”
炉候想了下,挺划算就同意了,只是疑惑张守要如何卖掉这么多火钳。这种火钳太细小,稍微重点的东西都夹不起来,有人会买?
接下来就是等蜂窝煤晒干了,这个急不得。刘三干劲很大,已经把所有的蜂窝煤都打出来了,现在的天气,这些蜂窝煤至少得两天才能晾干。想想以后基本都得在城里待着,老住店不行,租个房吧。
北宋租房叫赁房,分好多种:有归“店宅务”管的,也就是官办的房屋租赁,类似现在的公租房,价格便宜但是不好租到,得“排号”;还有太学、州县学经营的房屋租赁;甚至军队、各级官僚、城市市民也都有经营租赁的。要赁房,需要通过中人,就是房屋中介来进行。
张守找了中人,赁了套离市场近的房子,是个小院,月租五百文,不算贵也不便宜。交了房租,买了被褥,其他东西等以后归置,人先住着再说。然后又专门托人捎话回去,告诉婶娘他们这几天先待在府城了。整整忙了一天,三人终于住进了小院。
刘四这孩子也是,怎么说就是不回去,非要跟他哥待在府城。“等急了咱爹会找来的,到时候一定要改掉俺的名字!”哎,罪过啊罪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