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96 第二百八十九章 卧底(二)
- 297 第二百九十章 卧底(三)
- 298 第二百九十一章 太欺负人了
- 299 第二百九十二章 去看看又有何妨
- 300 第二百九十三章 落到我手里了
- 301 第二百九十四章 闹剧
- 302 第二百九十五章 倒霉到家了
- 303 第二百九十六章 惩罚
- 304 第二百九十七章 长夜漫漫话桑麻
- 305 第二百九十八章 筹划
- 306 第二百九十九章 织造局,CPI,变化中的生活
- 307 第三百章 除夕(一)
- 308 第三百零一章 除夕(二)
- 309 第三百零二章 除夕(三)
- 310 第三百零三章 除夕(四)
- 311 第三百零四章 除夕(五)
- 312 第三百零五章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313 第三百零六章 未来前景(一)
- 314 第三百零七章 未来前景(二)
- 315 第三百零八章 未来前景(三)
- 316 第三百零九章 你们抽时间到保大坊来一趟吧
- 317 第三百一十章 你究竟是谁
- 318 第三百一十一章 消息,推测
- 319 第三百一十二章 老叔,你完了
- 320 第三百一十三章 倒霉二人组(一)
- 321 第三百一十四章 倒霉二人组(二)
- 322 第三百一十五章 陈洪出宫去了
- 323 第三百一十六章 孙淡,我要你把这件事做了
- 324 第三百一十七章 后宫争宠也是人际关系学(一)
- 325 第三百一十八章 后宫争宠也是人际关系学(二)
- 326 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变
- 327 第三百二十章 急转
- 328 第三百二十一章 太监也畏妻如虎
- 329 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果这样我就有办法了
- 330 第三百二十三章 其罪当剐
- 331 第三百二十四章 国法大于一切
- 332 第三百二十五章 应对
- 333 第三百二十六章 真相(一)
- 334 第三百二十七章 真相(二)
- 335 第三百二十八章 真相(三)
- 336 第三百二十九章 真相(四)
- 337 第三百三十章 毕云的建议
- 338 第三百三十一章 收服(一)
- 339 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服(二)
- 340 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服(三)
- 341 第三百三十四章 厉害关节
- 342 第三百三十五章 准备
- 343 第三百三十六章 伏击
- 344 第三百三十七章 朝天一棍,春雨梨花
- 345 第三百三十八章 火绳
- 346 第三百三十九章 潜藏爪牙忍受
- 347 第三百四十章 故事里的人
- 348 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的心依旧在跳动(一)
- 349 第三百四十二章 我的心依旧在跳动(二)
- 350 第三百四十三章 乱了
- 351 第三百四十四章 不动如山孙静远
- 352 第三百四十五章 解释
- 353 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帷,到日子了吗
- 354 第三百四十七章 最后一课(一)
- 355 第三百四十八章 最后一课(二)
- 356 第三百四十九章 最后一课(三)
- 357 第三百五十章 纠缠(一)
- 358 第三百五十一章 纠缠(二)
- 359 第三百五十二章 纠缠(三)
- 360 第三百五十三章 纠缠(四)
- 361 第三百五十四章 夫人的愤怒
- 362 第三百五十五章 巧遇故人
- 363 第三百五十六章 预测
- 364 第三百五十七章 入闱
- 365 第三百五十八章 如我所料
- 366 第三百五十九章 第一场(一)
- 367 第三百六十章 第一场(二)
- 368 第三百六十一章 第一场(三)
- 369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两考官
- 370 第三百六十三章 恰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一)
- 371 第三百六十四章 恰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二)
- 372 第三百六十五章 恰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三)
- 373 第三百六十六章 恰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四)
- 374 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二场开始
- 375 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考题
- 376 第三百六十九章 答题
- 377 第三百七十章 有变
- 378 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有变
- 379 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下来的两题
- 380 第三百七十三章 回答
- 381 第三百七十四章 等待
- 382 第三百七十五章 流水作业,酣畅淋漓;最后八股,水到渠成
- 383 第三百七十六章 接连不断
- 384 第三百七十七章 就按静远的意思办
- 385 第三百七十八章 将为人父
- 386 第三百七十九章 会元
- 387 第三百八十章 座师
- 388 第三百八十一章 殿试
- 389 第三百八十二章 写毕
- 390 第三百八十三章 差使
- 391 第三百八十四章 河东(一)
- 392 第三百八十五章 河东(二)
- 393 第三百八十六章 河东(三)
- 394 第三百八十七章 煎熬
- 395 第三百八十八章 可恶
- 396 第三百八十九章 既然没有办法,就等
- 397 第三百九十章 下一步暗着
- 398 第三百九十一章 权利的吸引力(一)
- 399 第三百九十二章 权利的吸引力(二)
- 400 第三百九十三章 权利的吸引力(三)
- 401 第三百九十四章 权利的吸引力(四)
- 402 第三百九十五章 翰林院编修
- 403 第三百九十六章 终于来了
- 404 第三百九十七章 嘉靖的狂喜(一)
- 405 第三百九十八章 嘉靖的狂喜(二)
- 406 第三百九十九章 嘉靖的狂喜(三)
- 407 第四百章 嘉靖的狂喜(四)
- 408 第四百零一章 青萍
- 409 第四百零二章 态度
- 410 第四百零三章 首辅很强硬
- 411 第四百零四章 很热闹
- 412 第四百零五章 逼迫
- 413 第四百零六章 孙大人,救命啊
- 414 第四百零七章 来一出新戏吧
- 415 第四百零八章 受众
- 416 第四百零九章 应允
- 417 第四百一十章 不用唱,就如平常一样闲聊
- 418 第四百一十一章 樱桃好吃树难栽,小品虽好口难开
- 419 第四百一十二章 给你一个机会
- 420 第四百一十三章 节目
- 421 第四百一十四章 绝倒
- 422 第四百一十五章 笑翻
- 423 第四百一十六章 喜闻乐见
- 424 第四百一十七章 笑掉下巴
- 425 第四百一十八章 本子
- 426 第四百一十九章 又有新队员加入
- 427 第四百二十章 筹措
- 428 第四百二十一章 变化
- 429 第四百二十二章 措手不及
- 430 第四百二十三章 猜忌
- 431 第四百二十四章 臣心坦荡
- 432 第四百二十五章 想法是好的,可惜
- 433 第四百二十六章 精神崩溃的黄锦(一)
- 434 第四百二十七章 精神崩溃的黄锦(二)
- 435 第四百二十八章 精神崩溃的黄锦(三)
- 436 第四百二十九章 平生第一次
- 437 第四百三十章 议大礼
- 438 第四百三十一章 余波(一)
- 439 第四百三十二章 余波(二)
- 440 第四百三十三章 清江浦(一)
- 441 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江浦(二)
- 442 第四百三十五章 清江浦(三)
- 443 第四百三十六章 清江浦(四)
- 444 第四百三十七章 这一年,三个瞬间(一)
- 445 第四百三十七章 这一年,三个瞬间(二)
- 446 第四百三十八章 钱钱钱,命相连
- 447 第四百三十九章 放贷
- 448 第四百四十章 垚者,巍巍乎高山
- 449 第四百四十一章 淮安
- 450 第四百四十二章 溃堤(一)
- 451 第四百四十三章 溃堤(二)
- 452 第四百四十四章 溃堤(三)
- 453 第四百四十五章 如期举行
- 454 第四百四十六章 志气
- 455 第四百四十七章 担心
- 456 第四百四十八章 争执(一)
- 457 第四百四十九章 争执(二)
- 458 第四百五十章 要吃饭?去考试吧
- 459 第四百五十一章 亲自见识
- 460 第四百五十二章 君子论德
- 461 第四百五十三章 老夫聊发少年狂
- 462 第四百五十四章 保人
- 463 第四百五十五章 方唯的县试
- 464 第四百五十六章 见面
- 465 第四百五十七章 扣押
- 466 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天时间
- 467 第四百五十九章 耳语
- 468 第四百六十章 赚甘
- 469 第四百六十一章 惊风
- 470 第四百六十二章 束手
- 471 第四百六十三章 捉拿
- 472 第四百六十四章 草率
- 473 第四百六十五章 抄家
- 474 第四百六十六章 空仓
- 475 第四百六十七章 归去
- 476 第四百六十八章 踏歌行
- 477 第四百六十九章 无他
- 478 第四百七十章 平大师
- 479 第四百七十一章 各打五十
- 480 第四百七十二章 论狠
- 481 第四百七十三章 哪有那么多规矩
- 482 第四百七十四章 消息
- 483 第四百七十五章 分歧
- 484 第四百七十六章 恳求
- 485 第四百七十七章 风雨欲来
- 486 第四百七十八章 暴戾
- 487 第四百七十九章 行险
- 488 第四百八十章 玉碎宫倾
- 489 第四百八十一章 决心
- 490 第四百八十二章 也好
- 491 第四百八十三章 醉意
- 492 第四百八十四章 赶到
- 493 第四百八十五章 夜谈
- 494 第四百八十六章 泰昌(全本)
- 495 新书《天下衙门》试阅,第一章
- 987 第四百八十六章 泰昌 全本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百九十九章 织造局,CPI,变化中的生活
第二百九十九章 织造局,CPI,变化中的生活
第二百九十九章 织造局,cpi,变化中的生活
韩月本是刑侦好手,忙了一夜,走访了许多人,也拿到了不少证据。
等到天一亮,就将这些证词送到孙淡面前。韩师爷的行动能力倒让孙淡大吃了一惊,也不觉高看了他一眼。做过特务的人是不一样,这家伙以前在锦衣卫做个小头目还真是屈才了,若读过书,考取了功名,倒是一个优秀的政法人才。
看了几页韩月送过来的证词,孙淡气得脸色发青,一拍桌子:“这个梁民还真是一个人渣,本官若不办他,还房山百姓一片朗朗乾坤,还真要被人骂做昏官了。”
原来,这个梁民主持刑狱的时候还真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收授地方豪门的贿赂不说,在他手里还办了不少冤假错案。俗话说,公门之中好修行。身为公门中人,收些金银,捞些好处也可以理解,可有一条原则:手上不能沾血。
一但衙门遇到人命案子,无论罪犯家属如何求情,扔多少银子出来,一般来说,办案人员都不敢徇私枉法,怕的就是一旦事法,连自己都陷进去了。而且,这种带血的银子收了良心不安且不说,还没得坏了自己名声。
可这个梁民胆大包天,什么黑钱都敢吃,手上经办的几件人命案子都有猫腻。
孙淡:“韩月,你下去把这几件案子都彻底查一查,全部推翻来过。还有,立即逮捕梁民。”
“是,大老爷,这件案子你要亲自经手吗?”
“不用,没时间,你和孙浩处理一下。”孙淡说。
的确,正如孙淡所说,他这段时间还真是忙得脚不粘地。史万全和孙佳他们马上就要回房山了,等桑苗和织机一运回来,就该准备下种的事情了。而改农为桑的事情正到了关键时刻,这段时间,孙淡派出了不少人向百姓宣传种桑养蚕的好处,而晋商也大量涌入房山,拿出真金白银将一笔笔小额贷款放出去。
桑苗还没见到影子,更别说养蚕抽丝,县大老爷就让人将预计的利润发下来。中国的老百姓虽然目光短浅,可有实在的好处摆在眼前,却不能不动心。
有土地的人都停了冬小麦的种,在自家土地上开渠积肥,为来年的桑苗腾出空地。将土地依附在世家大族那里的农民见到这么多钱,眼睛也红了,不断冲到主家去闹,要求退地种桑。一时间,整个房山闹了个不亦乐乎,纠纷不断,也就韩月他们吵得头大如斗。
韩月本就是干政法的,处理起之中民事纠纷来是好手,他也明白孙淡的意思,遇到主家和佃户起冲突时,一概判普通百姓胜诉。
如此一来,只半个月时间,房山一半以上的土地又回到了普通百姓手中。而且,随着春耕一日日临近,农民们自己清丈出来的土地还会越来越多。
困扰朝廷多年的土地大量被大官僚大地主垄断的现象在房山得到极大的缓和,就算这些土地不用来种桑养蚕,全种上粮食,未来一年,房山所获得的赋税也要翻上几番。
当然,房山县清丈土地的方法只不过是一个特例,没有标本意义,也没办法作为经验推广到全国。可是,孙淡只想完成自己任上的任务,至于所谓的经济改革,他却没什么兴趣,就让别人去操心吧。
因为清丈土地大见成效,孙淡受到了皇帝的嘉奖。皇帝甚至抽出时间在玉熙宫接见了孙淡一次,鼓励他胆子再放大一些,不要怕得罪人。
皇帝当时刚服过仙丹,满面潮红,神情亢奋:“若天下所有的知县都若孙卿一样实心用事,朕无虑也!你想怎么干,只需去做就是了,朕替你撑腰。”
孙淡当然不会将一个封建帝王的话当真,不过,也可以看出皇帝的个人财务已经窘迫到什么样的程度,他是穷怕了。
十二月初,史万全他们总算带着织机和桑苗回房山了,为了安置这几千台织机,孙淡特拿出一些银子在城东买一片地当做房山织造局的厂房。接下来,就该调试机器,培训工人了。
不过,在开工之前。孙淡还有一件事要做。为此,他将全房山县的乡绅都召集到县衙门里,建议他们都拿出些银子出来入股织造局,大家来一个利益均粘。
如果手头的现银不够,可以将土地抵押给史万全,让史万全种桑树。等贷款期满,连本带利归还晋商之后,史万全再将土地归还。
孙淡是这么想的,自己怎么说也是房山的父母官,若不给地方豪绅们一点好处,将来推行税改的时候只怕要遇到偌大阻力。而且,如今房山虽然有一半土地清丈出来,可另一半土地大多是地主们自有的祖产,那些人若不改农为桑,孙淡也没任何办法。再说,孙淡经济能力有限,要想维持这几千台织机只怕经济势力又不够。
当然,如果让晋商参股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晋商毕竟是外来人,若将好处都占尽了,不但会引起民怨,将来晋商势力膨胀了,也不好控制。
虽然史万全拿出的大量现银让豪绅们眼睛发花,也口水直流。可毕竟是种惯了粮食的,加上前一段时间在孙淡的指使下,附庸到他们身上的农民和土地大量流失,这些地主们对孙淡也是满腹怨气,见孙淡说起这事,所有人表面上唯唯诺诺,可却没一个人愿意入股。
孙淡也不在意,资本逐利的本性会引导他们的,只要看到确实的好处,这些家伙肯定会上钩的。
这边还在调教织机,那边,孙佳已经从河北各地收购了大量的生丝回房山。
河北也有人养蚕,民间还存有不少生丝。可因为不是生丝的主要产地,百姓抽取了蚕丝之后,大多存在家中,等江南商人前来收购。也因为如此,量也不大,无法满足房山织造局所需。
可用来说服豪绅们也可以了。
一个多月时间,厂房很快建设完毕,占地三百来亩,都是黄泥土坯房,厂房一排列整齐,如棋盘格子一样,每个格子之间还开完了排水渠。这三百亩的面积在古代规模很大,虽然厂房都很简陋,可远远望去,却黑压压好大一片宅子,如同平地里起了一座新城。
特别是织机都开动的时候,轰隆的噪音彻夜响个不停,震得大半个房山县城的居民都失眠了。
这个时代的房山人或许还不知道一个工业基地,即便是最简陋的手工业作坊式的工业基地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可就在厂房奠基的那一刻起,周遭的生活却发生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变化。
首先,修建新厂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正值农闲,孙淡一口气雇佣了上千青壮建筑工,没日没夜地干。号子声,打夯声,竟夜不息。因为要上夜班,需要大量火把,城中买桐油的老板数钱数到手抽筋。其次,这么多人要吃要喝,得了工钱之后要进城消费,只几天工夫,城中新开张了十几家杂货店和小饭馆。
而临近年关,工人们也需要购买年货,干杂店里的货物也卖到断货。
就连卖馒头的那家铺子,每天早上都要排队,去迟了,还吃不到一热馒头。
生意是如此地景气,这年头,只要你想赚前,只需到街上摆一个摊,就能赚得满身挂满钱串子。
房山百姓看到了实在的好处,都恨不得孙淡的厂房能够永远这么修下去,永远不要完成。
等孙淡的厂房建好,那些刚开张的店铺都心中郁闷,只恨自己动手太迟,没赶到好时候。
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纯粹多余,厂房是建好了,建筑工人也都回家猫冬去了,可从江南请来的织机师傅却来了,一共六百人。这六百人在江南地区根本就不算什么,每月也不过六七钱薪水,可到了北方,却是个顶个的技术骨干,孙淡也很大方,给他们开出了二两银子的月薪。
二两银子在这个时代可是一笔巨款,如果不粘荤腥足够一个普通人家吃上五六个月,遇到灾年,可以买两个黄花大闺女了。
这些工匠师傅大老远从江南来顺天,生活枯燥,工余时,难免不去城中胡天海地,这群人的消费能力比起以前的建筑工不知要强上多少,六百人比以前的几千人花费还高。
于是,城中的酒店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这还是开始,以孙淡现在手中的织机数字,如果三班倒,每台机器需要三个工人,加一起,上万人了。上万脱离农业的工人,不知道要带动城中多少产业。
纺织业直接解决了上万人的生计,可相关的下流行业也要随之蓬勃发展,如此一算,至少有十万人受惠孙淡所开办的织造局。
就目前而言,因为是年关,工人们还没到位。但六百个工匠的到来,这些手握现银的江南姥成天在街上喝酒玩乐,还是让房山人发现,市面上流通的资金变多了。
同时,更大的变化突然发生。
织造局因为是孙淡和晋商联手所为,等织机到为之后。史万和上百个山西商人在房山常驻,这些家伙可都是富得流油的。一到房山就大肆买地建宅子,房山县城就那么大点,被山西人这么一炒,地价一日三涨,逐步与京城价格靠拢。很多城市贫民睡一觉起来,愕然发现自己破旧不堪的小房子竟然价值不菲,变成了中上人家。
精明的人都将房子扣在手中,等着自己身家一点点水涨船高。可也有等不及的人将城中房屋都换了现银,搬回乡下去当小地主了。
随着地价的进一步上涨,许多京城的商人闻风而动,纷纷来房山买房炒地,一个月时间竟涌进来一千多人。
城中的旅馆已经暴满,连普通脚夫歇脚的大通铺也涨到三十文一个铺,上面躺着坏揣钱票的北京人。
这些天来,从京城来房山炒房的商人们几乎赌红了眼睛,其中最牛的一个商人有口气买了一百多间房十几个铺子。
大量商人的涌入,再加上上百个晋商的入驻,房山市场的繁华度已经不亚于京城。这些人可不是孤家寡人,每个人都带了几十个家人伙计。也就是说,房山县城中突然增加了上万人口。就人口密集程度而言,已经达到了南京扬州苏州的标准。
不过,这其中也有不和谐的声音。首先,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公共设施不够用了,尤其是茅房,每个茅房都暴满且不去说。单就孙淡让豪绅们掏腰包新建的几个公茅房已经满得流到街上去了。不但如此,还有不自觉的人趁人不备,随便找个地解决问题,弄得城中的野狗们见日饕餮盛宴,吃个不亦乐乎。
以往美丽恬静的房山,如今却变成了一座臭气熏天的黄白之城。
掏粪的农民忙得脚不沾地,还是没办法应付这突然增加的上万人的排泄量。可以想象,等一万多工人到位后,城中不知要挤成什么样子。孙淡现在简直不敢上街,一上街就有百姓拦轿告状:“青天大老爷啊,我们都快被外来人都熏死了。”
这是其一,其二,随着消费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城中的特殊产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陆续开张。妓院、赌坊四面开花,莺莺燕燕当垆卖笑,掮客、地产中间人、丝绸商人穿梭其间。其中,最大一家妓院就是郭扑开的,搞坏风气,搞乱治安。
对这些特种行业,孙淡心中虽然讨厌,可也非常无奈,毕竟《大明律》上没有扫黄打非的条文,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科以重税。可税一增加,房山的物价也更着涨,以往去妓院打一次茶围只需要一钱银子,现在却变成了一两,生意依旧火暴。
孙淡心中好笑,想不到自己的工厂还没有投产,地皮先被不良商人给弄得寸土寸金,连街上的菜价也翻了一倍,cpi连创新高。事实证明,投机商嗅觉灵敏,总是比办实业的要先行一步。
对于炒地的商人,孙淡自然是举双手欢迎。可也不能就这么便宜了炒房客,孙淡让孙浩成立了一个地产交易衙门,民间地产交易的时候需要到官府登记,并变更地契,孙淡就利用这个机会从每笔交易中收取千分之一的交易税。
如此一来,随着炒客的换手率越来越高,孙淡所获取的交易税也逐步累积到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
大年二十八那天,孙淡让孙佳算了算,这才愕然发现,地产交易税和商业税加一起,已经将明年夏税的任务完成了。当然,离全年五万两的目标任务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不过,这也不用担心,只要工厂一开工,不要说五万,只怕十万都能凑出来。
摸了摸脑袋,孙淡突然问正在算帐的孙佳:“最近衙门的伙食好象不怎么样,吃得差了些。马上就要过年了,我准备大年三十夜正式生产,生丝都准备好了吗?”
孙佳有些吃惊:“淡哥儿,你不回京城同家人团聚了?”
“实在是走不开,只能希望枝娘能够原谅我了。”孙淡笑了笑:“等过完年,一切都弄妥当了,我再进城去见她。”
孙佳点点头:“生丝的事情也已经准备好了,不过,河北的生丝产量也就那点,基本被我采购光了。”
“那么,就我们现在的库存,开足了织机,能生产几日?”
孙佳算了算:“可以生产一个月。”
“才一个月啊!”孙淡有些失望:“实在不行就让史万全去江南再采购一点。”
“也是一个办法。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孙淡问。
“没钱了。”孙佳说:“你手头那点银子,光建厂房和采购原料已然用尽,实在不行动,可去陆家钱庄借点,或者,史老板那里也可以想些办法。我就不明白了,房山的豪绅们那么不合作,你干麻要生拉硬扯让他们入股。”
孙淡道:“你这就不明白了,陆家钱庄那边实在是太敏感了,能不动就不动。老史若再入股,只怕这织造局就是山西人说了算。我在房山做官,怎么着也要为房山人谋福利。今后还有许多事需要地方豪绅合作,若同他们闹僵,却不是好事。有他们入股,我们的流动资金问题也能得到解决。再说了……”他笑了笑:“我要对织机征税,初步打算每台每月征收一钱银子增值税,有那些豪绅入股,这些税可都要落实到他们头上。”
孙佳笑道:“可人家偏偏就是不肯出钱入股,你孙大老爷又能怎么办。”
孙淡:“所以,我今年就在房山过年。大年三十那天夜里,我准备把所有房山豪绅都请到织造局吃饭年夜饭,然后让他们看纺机开工。对了,再办一个定货会,让所有到房山的丝绸贩子都到工厂里去接货。只要看到实际的好处,房山豪绅们就会动心的。”
孙佳神色一动:“好主意。”
“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
“这事只怕我办不好。”
“为什么?”
“没钱。”
“办个定货会,请人吃吨饭花不了多少钱吧?”
“我的孙大老爷,你说得简单。”孙佳摇头,道:“临近年关,府中几百号人的月分和花红就是一大笔数字。你在厂子里请人吃饭,人工、车马要不要钱。我的大老爷,你上街去看看,如今的物价究竟高到什么样了。如今,老房山人都有些遭不住,纷纷搬到乡下去了。如今,城中全是外地口音。”
孙淡脑袋有些发涨,最近的开销实在太大,已经将他的腰包掏空了。
真是为难啊!
“没办法,只能找枝娘借一点。”
从枝娘那里弄了几百两现银,孙淡这个开工典礼兼定货会总算顺利举行。
天终于黑了下去,城北天王寺的种声也响了起来。
站在织造局的大堂里,听到钟声,孙淡这才愕然发现,嘉靖一年终于到了。
韩月本是刑侦好手,忙了一夜,走访了许多人,也拿到了不少证据。
等到天一亮,就将这些证词送到孙淡面前。韩师爷的行动能力倒让孙淡大吃了一惊,也不觉高看了他一眼。做过特务的人是不一样,这家伙以前在锦衣卫做个小头目还真是屈才了,若读过书,考取了功名,倒是一个优秀的政法人才。
看了几页韩月送过来的证词,孙淡气得脸色发青,一拍桌子:“这个梁民还真是一个人渣,本官若不办他,还房山百姓一片朗朗乾坤,还真要被人骂做昏官了。”
原来,这个梁民主持刑狱的时候还真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收授地方豪门的贿赂不说,在他手里还办了不少冤假错案。俗话说,公门之中好修行。身为公门中人,收些金银,捞些好处也可以理解,可有一条原则:手上不能沾血。
一但衙门遇到人命案子,无论罪犯家属如何求情,扔多少银子出来,一般来说,办案人员都不敢徇私枉法,怕的就是一旦事法,连自己都陷进去了。而且,这种带血的银子收了良心不安且不说,还没得坏了自己名声。
可这个梁民胆大包天,什么黑钱都敢吃,手上经办的几件人命案子都有猫腻。
孙淡:“韩月,你下去把这几件案子都彻底查一查,全部推翻来过。还有,立即逮捕梁民。”
“是,大老爷,这件案子你要亲自经手吗?”
“不用,没时间,你和孙浩处理一下。”孙淡说。
的确,正如孙淡所说,他这段时间还真是忙得脚不粘地。史万全和孙佳他们马上就要回房山了,等桑苗和织机一运回来,就该准备下种的事情了。而改农为桑的事情正到了关键时刻,这段时间,孙淡派出了不少人向百姓宣传种桑养蚕的好处,而晋商也大量涌入房山,拿出真金白银将一笔笔小额贷款放出去。
桑苗还没见到影子,更别说养蚕抽丝,县大老爷就让人将预计的利润发下来。中国的老百姓虽然目光短浅,可有实在的好处摆在眼前,却不能不动心。
有土地的人都停了冬小麦的种,在自家土地上开渠积肥,为来年的桑苗腾出空地。将土地依附在世家大族那里的农民见到这么多钱,眼睛也红了,不断冲到主家去闹,要求退地种桑。一时间,整个房山闹了个不亦乐乎,纠纷不断,也就韩月他们吵得头大如斗。
韩月本就是干政法的,处理起之中民事纠纷来是好手,他也明白孙淡的意思,遇到主家和佃户起冲突时,一概判普通百姓胜诉。
如此一来,只半个月时间,房山一半以上的土地又回到了普通百姓手中。而且,随着春耕一日日临近,农民们自己清丈出来的土地还会越来越多。
困扰朝廷多年的土地大量被大官僚大地主垄断的现象在房山得到极大的缓和,就算这些土地不用来种桑养蚕,全种上粮食,未来一年,房山所获得的赋税也要翻上几番。
当然,房山县清丈土地的方法只不过是一个特例,没有标本意义,也没办法作为经验推广到全国。可是,孙淡只想完成自己任上的任务,至于所谓的经济改革,他却没什么兴趣,就让别人去操心吧。
因为清丈土地大见成效,孙淡受到了皇帝的嘉奖。皇帝甚至抽出时间在玉熙宫接见了孙淡一次,鼓励他胆子再放大一些,不要怕得罪人。
皇帝当时刚服过仙丹,满面潮红,神情亢奋:“若天下所有的知县都若孙卿一样实心用事,朕无虑也!你想怎么干,只需去做就是了,朕替你撑腰。”
孙淡当然不会将一个封建帝王的话当真,不过,也可以看出皇帝的个人财务已经窘迫到什么样的程度,他是穷怕了。
十二月初,史万全他们总算带着织机和桑苗回房山了,为了安置这几千台织机,孙淡特拿出一些银子在城东买一片地当做房山织造局的厂房。接下来,就该调试机器,培训工人了。
不过,在开工之前。孙淡还有一件事要做。为此,他将全房山县的乡绅都召集到县衙门里,建议他们都拿出些银子出来入股织造局,大家来一个利益均粘。
如果手头的现银不够,可以将土地抵押给史万全,让史万全种桑树。等贷款期满,连本带利归还晋商之后,史万全再将土地归还。
孙淡是这么想的,自己怎么说也是房山的父母官,若不给地方豪绅们一点好处,将来推行税改的时候只怕要遇到偌大阻力。而且,如今房山虽然有一半土地清丈出来,可另一半土地大多是地主们自有的祖产,那些人若不改农为桑,孙淡也没任何办法。再说,孙淡经济能力有限,要想维持这几千台织机只怕经济势力又不够。
当然,如果让晋商参股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晋商毕竟是外来人,若将好处都占尽了,不但会引起民怨,将来晋商势力膨胀了,也不好控制。
虽然史万全拿出的大量现银让豪绅们眼睛发花,也口水直流。可毕竟是种惯了粮食的,加上前一段时间在孙淡的指使下,附庸到他们身上的农民和土地大量流失,这些地主们对孙淡也是满腹怨气,见孙淡说起这事,所有人表面上唯唯诺诺,可却没一个人愿意入股。
孙淡也不在意,资本逐利的本性会引导他们的,只要看到确实的好处,这些家伙肯定会上钩的。
这边还在调教织机,那边,孙佳已经从河北各地收购了大量的生丝回房山。
河北也有人养蚕,民间还存有不少生丝。可因为不是生丝的主要产地,百姓抽取了蚕丝之后,大多存在家中,等江南商人前来收购。也因为如此,量也不大,无法满足房山织造局所需。
可用来说服豪绅们也可以了。
一个多月时间,厂房很快建设完毕,占地三百来亩,都是黄泥土坯房,厂房一排列整齐,如棋盘格子一样,每个格子之间还开完了排水渠。这三百亩的面积在古代规模很大,虽然厂房都很简陋,可远远望去,却黑压压好大一片宅子,如同平地里起了一座新城。
特别是织机都开动的时候,轰隆的噪音彻夜响个不停,震得大半个房山县城的居民都失眠了。
这个时代的房山人或许还不知道一个工业基地,即便是最简陋的手工业作坊式的工业基地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可就在厂房奠基的那一刻起,周遭的生活却发生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变化。
首先,修建新厂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正值农闲,孙淡一口气雇佣了上千青壮建筑工,没日没夜地干。号子声,打夯声,竟夜不息。因为要上夜班,需要大量火把,城中买桐油的老板数钱数到手抽筋。其次,这么多人要吃要喝,得了工钱之后要进城消费,只几天工夫,城中新开张了十几家杂货店和小饭馆。
而临近年关,工人们也需要购买年货,干杂店里的货物也卖到断货。
就连卖馒头的那家铺子,每天早上都要排队,去迟了,还吃不到一热馒头。
生意是如此地景气,这年头,只要你想赚前,只需到街上摆一个摊,就能赚得满身挂满钱串子。
房山百姓看到了实在的好处,都恨不得孙淡的厂房能够永远这么修下去,永远不要完成。
等孙淡的厂房建好,那些刚开张的店铺都心中郁闷,只恨自己动手太迟,没赶到好时候。
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纯粹多余,厂房是建好了,建筑工人也都回家猫冬去了,可从江南请来的织机师傅却来了,一共六百人。这六百人在江南地区根本就不算什么,每月也不过六七钱薪水,可到了北方,却是个顶个的技术骨干,孙淡也很大方,给他们开出了二两银子的月薪。
二两银子在这个时代可是一笔巨款,如果不粘荤腥足够一个普通人家吃上五六个月,遇到灾年,可以买两个黄花大闺女了。
这些工匠师傅大老远从江南来顺天,生活枯燥,工余时,难免不去城中胡天海地,这群人的消费能力比起以前的建筑工不知要强上多少,六百人比以前的几千人花费还高。
于是,城中的酒店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这还是开始,以孙淡现在手中的织机数字,如果三班倒,每台机器需要三个工人,加一起,上万人了。上万脱离农业的工人,不知道要带动城中多少产业。
纺织业直接解决了上万人的生计,可相关的下流行业也要随之蓬勃发展,如此一算,至少有十万人受惠孙淡所开办的织造局。
就目前而言,因为是年关,工人们还没到位。但六百个工匠的到来,这些手握现银的江南姥成天在街上喝酒玩乐,还是让房山人发现,市面上流通的资金变多了。
同时,更大的变化突然发生。
织造局因为是孙淡和晋商联手所为,等织机到为之后。史万和上百个山西商人在房山常驻,这些家伙可都是富得流油的。一到房山就大肆买地建宅子,房山县城就那么大点,被山西人这么一炒,地价一日三涨,逐步与京城价格靠拢。很多城市贫民睡一觉起来,愕然发现自己破旧不堪的小房子竟然价值不菲,变成了中上人家。
精明的人都将房子扣在手中,等着自己身家一点点水涨船高。可也有等不及的人将城中房屋都换了现银,搬回乡下去当小地主了。
随着地价的进一步上涨,许多京城的商人闻风而动,纷纷来房山买房炒地,一个月时间竟涌进来一千多人。
城中的旅馆已经暴满,连普通脚夫歇脚的大通铺也涨到三十文一个铺,上面躺着坏揣钱票的北京人。
这些天来,从京城来房山炒房的商人们几乎赌红了眼睛,其中最牛的一个商人有口气买了一百多间房十几个铺子。
大量商人的涌入,再加上上百个晋商的入驻,房山市场的繁华度已经不亚于京城。这些人可不是孤家寡人,每个人都带了几十个家人伙计。也就是说,房山县城中突然增加了上万人口。就人口密集程度而言,已经达到了南京扬州苏州的标准。
不过,这其中也有不和谐的声音。首先,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公共设施不够用了,尤其是茅房,每个茅房都暴满且不去说。单就孙淡让豪绅们掏腰包新建的几个公茅房已经满得流到街上去了。不但如此,还有不自觉的人趁人不备,随便找个地解决问题,弄得城中的野狗们见日饕餮盛宴,吃个不亦乐乎。
以往美丽恬静的房山,如今却变成了一座臭气熏天的黄白之城。
掏粪的农民忙得脚不沾地,还是没办法应付这突然增加的上万人的排泄量。可以想象,等一万多工人到位后,城中不知要挤成什么样子。孙淡现在简直不敢上街,一上街就有百姓拦轿告状:“青天大老爷啊,我们都快被外来人都熏死了。”
这是其一,其二,随着消费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城中的特殊产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陆续开张。妓院、赌坊四面开花,莺莺燕燕当垆卖笑,掮客、地产中间人、丝绸商人穿梭其间。其中,最大一家妓院就是郭扑开的,搞坏风气,搞乱治安。
对这些特种行业,孙淡心中虽然讨厌,可也非常无奈,毕竟《大明律》上没有扫黄打非的条文,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科以重税。可税一增加,房山的物价也更着涨,以往去妓院打一次茶围只需要一钱银子,现在却变成了一两,生意依旧火暴。
孙淡心中好笑,想不到自己的工厂还没有投产,地皮先被不良商人给弄得寸土寸金,连街上的菜价也翻了一倍,cpi连创新高。事实证明,投机商嗅觉灵敏,总是比办实业的要先行一步。
对于炒地的商人,孙淡自然是举双手欢迎。可也不能就这么便宜了炒房客,孙淡让孙浩成立了一个地产交易衙门,民间地产交易的时候需要到官府登记,并变更地契,孙淡就利用这个机会从每笔交易中收取千分之一的交易税。
如此一来,随着炒客的换手率越来越高,孙淡所获取的交易税也逐步累积到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
大年二十八那天,孙淡让孙佳算了算,这才愕然发现,地产交易税和商业税加一起,已经将明年夏税的任务完成了。当然,离全年五万两的目标任务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不过,这也不用担心,只要工厂一开工,不要说五万,只怕十万都能凑出来。
摸了摸脑袋,孙淡突然问正在算帐的孙佳:“最近衙门的伙食好象不怎么样,吃得差了些。马上就要过年了,我准备大年三十夜正式生产,生丝都准备好了吗?”
孙佳有些吃惊:“淡哥儿,你不回京城同家人团聚了?”
“实在是走不开,只能希望枝娘能够原谅我了。”孙淡笑了笑:“等过完年,一切都弄妥当了,我再进城去见她。”
孙佳点点头:“生丝的事情也已经准备好了,不过,河北的生丝产量也就那点,基本被我采购光了。”
“那么,就我们现在的库存,开足了织机,能生产几日?”
孙佳算了算:“可以生产一个月。”
“才一个月啊!”孙淡有些失望:“实在不行就让史万全去江南再采购一点。”
“也是一个办法。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孙淡问。
“没钱了。”孙佳说:“你手头那点银子,光建厂房和采购原料已然用尽,实在不行动,可去陆家钱庄借点,或者,史老板那里也可以想些办法。我就不明白了,房山的豪绅们那么不合作,你干麻要生拉硬扯让他们入股。”
孙淡道:“你这就不明白了,陆家钱庄那边实在是太敏感了,能不动就不动。老史若再入股,只怕这织造局就是山西人说了算。我在房山做官,怎么着也要为房山人谋福利。今后还有许多事需要地方豪绅合作,若同他们闹僵,却不是好事。有他们入股,我们的流动资金问题也能得到解决。再说了……”他笑了笑:“我要对织机征税,初步打算每台每月征收一钱银子增值税,有那些豪绅入股,这些税可都要落实到他们头上。”
孙佳笑道:“可人家偏偏就是不肯出钱入股,你孙大老爷又能怎么办。”
孙淡:“所以,我今年就在房山过年。大年三十那天夜里,我准备把所有房山豪绅都请到织造局吃饭年夜饭,然后让他们看纺机开工。对了,再办一个定货会,让所有到房山的丝绸贩子都到工厂里去接货。只要看到实际的好处,房山豪绅们就会动心的。”
孙佳神色一动:“好主意。”
“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
“这事只怕我办不好。”
“为什么?”
“没钱。”
“办个定货会,请人吃吨饭花不了多少钱吧?”
“我的孙大老爷,你说得简单。”孙佳摇头,道:“临近年关,府中几百号人的月分和花红就是一大笔数字。你在厂子里请人吃饭,人工、车马要不要钱。我的大老爷,你上街去看看,如今的物价究竟高到什么样了。如今,老房山人都有些遭不住,纷纷搬到乡下去了。如今,城中全是外地口音。”
孙淡脑袋有些发涨,最近的开销实在太大,已经将他的腰包掏空了。
真是为难啊!
“没办法,只能找枝娘借一点。”
从枝娘那里弄了几百两现银,孙淡这个开工典礼兼定货会总算顺利举行。
天终于黑了下去,城北天王寺的种声也响了起来。
站在织造局的大堂里,听到钟声,孙淡这才愕然发现,嘉靖一年终于到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