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节
- 2 第二节
- 3 第三节
- 4 第四节
- 5 第五节
- 6 第六节
- 7 第七节
- 8 第八节
- 9 第九节
- 10 第十节
- 11 第十一节
- 12 第十二节
- 13 第十三节
- 14 第十四节
- 15 第十五节
- 16 第十六节
- 17 第十七节
- 18 第十八节
- 19 第十九节
- 20 第二十节
- 21 第二十一节
- 22 第二十二节
- 23 第二十三节
- 24 第二十四节
- 25 第二十五节
- 26 第二十六节
- 27 第二十七节
- 28 第二十八节
- 29 第二十九节
- 30 第三十节
- 31 第三十一节
- 32 第三十二节
- 33 第三十三节
- 34 第三十四节
- 35 第三十五节
- 36 第三十六节
- 37 第三十七节
- 38 第三十八节
- 39 第三十九节
- 40 第四十节
- 41 第四十一节
- 42 第四十二节
- 43 第四十三节
- 44 第四十四节
- 45 第四十五节
- 46 第四十六节
- 47 第四十七节
- 48 第四十八节
- 49 第四十九节
- 50 第五十节
- 51 第五十一节
- 52 第五十二节
- 53 第五十三节
- 54 第五十四节
- 55 第五十五节
- 56 第五十六节
- 57 第五十七节
- 58 第五十八节
- 59 第五十九节
- 60 第六十节
- 61 第六十一节
- 62 第六十二节
- 63 第六十三节
- 64 第六十四节
- 65 第六十五节
- 66 第六十六节
- 67 第六十七节
- 68 第68章 弟六十八节
- 69 第六十九节
- 70 第七十节
- 71 第七十一节
- 72 第七十二节
- 73 第七十三节
- 74 第七十四节
- 75 第七十五节
- 76 第七十六节
- 77 第七十七节
- 78 第七十八节
- 79 第七十九节
- 80 第八十节
- 81 第八十一节
- 82 第八十二节
- 83 第八十三节
- 84 第八十四节
- 85 第八十五节
- 86 第八十六节
- 87 第八十七节
- 88 第八十八节
- 89 第八十九节
- 90 第九十节
- 91 第九十一节
- 92 第九十二节
- 93 第九十三节
- 94 第九十四节
- 95 第九十五节
- 96 第九十六节
- 97 第九十七节
- 98 第九十八节
- 99 第九十九节
- 100 第一百节
- 101 第一百零一节
- 102 第一百零二节
- 103 第一百零三节
- 104 第一百零四节
- 105 第一百零五节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 107 第一百零七节
- 108 第一百零八节
- 109 第一百零九节
- 110 第一百一十节
- 111 第一百一十一节
- 112 第一百一十二节
- 113 第一百一十三节
- 114 第一百一十四节
- 115 第一百一十五节
- 116 第一百一十六节
- 117 第一百一十七节
- 118 第一百一十八节
- 119 第一百一十九节
- 120 第一百二十节
- 121 第一百二十一节
- 122 第一百二十二节
- 123 第一百二十三节
- 124 第一百二十四节
- 125 第一百二十五节
- 126 第一百二十六节
- 127 第一百二十七节
- 128 第一百二十八节
- 129 第一百二十九节
- 130 第一百三十集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 132 第一百三十二节
- 133 第一百三十三节
- 134 第一百三十四节
- 135 第一百三十五节
- 136 第一百三十六节
- 137 第一百三十七节
- 138 第一百三十八节
- 139 第一百三十九节
- 140 第一百四十节
- 141 第一百四十一节
- 142 第一百四十二节
- 143 第一百四十三节
- 144 第一百四十四节
- 145 第一百四十五节
- 146 第一百四十六章
- 147 第一百四十七章
- 148 第一百四十八节
- 149 第一百四十九节
- 150 第一百五十节
- 151 第一百五十一节
- 152 第一百五十二节
- 153 第一百五十三节
- 154 第一百五十四节
- 155 第一百五十五节
- 156 第一百五十六节
- 157 第一百五十七章
- 158 第一百五十八章
- 159 第一百五十九节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节
第一节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诗一首尽显扬当时杨州的繁华气派,青石铺砌的百年石街可谓上车水马龙,而全城今晚最热闹的地方非安府莫属,里里外外上百个门梁悬挂了一对粘着染金的双喜的大红灯笼,将府里内外照的灯火通明仿如白昼,红绸布摇过了各庭院的各个大小角落,地上铺洒了一层鲜红的玫瑰花瓣,应邀而至的官员富商华服亮相,场面甚是盛大隆重。
今日是安府的大少爷安晋言小登科的大日子,应邀的宾客却是冲着安家二公子安甯语的面而来。众所周知扬州安家坐拥最大的丝绸坊‘安瑞祥’,遍布全国都有它名号的店铺,富甲一方名气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偌大的家业当家的人不是安家大少爷安晋言,而是比他小三岁的胞弟安甯语。
城中过半数的富人家衣橱里的衣服必有‘安瑞祥’的布料所制,一提起‘安瑞祥’首先想到的便是十六岁崭露头角荣升当家的安甯语,她可是安家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大掌柜。
和其他小作坊店家不一样的是,掌管‘安瑞祥’的她每日必须一大早起来,巡视遍布在扬州城内大小的店铺,书房里还堆满了外地的店铺每月都必须上缴账本需要她查阅,以便她最快了解外面每家店铺的盈亏,有需要她还必须亲自出城到外地视察,年纪轻轻就挑大梁实在不简单。
在别人看着都繁琐乏味的工作,安甯语年约五岁,其他孩子睡到日晒三竿,醒来游戏人间的时候,她就开始要学习看帐做账还有揣摩生意之道。在别人看似风光的背后,她付出了别人看不到的代价,至少她丧失了一个美好欢快的童年。
奈何当家的不是大少爷安晋言,偏偏是二少爷安甯语,在扬州城一点悬疑也没有,一切还要从他们父亲说起。
当时的安泰身为安家长子嫡孙接管了‘安瑞祥’,之后他娶了罗兰很快诞下了大儿子安晋言,在所有人都欢庆安家后继有人,殊不知在大少爷两岁还不会说话,最后被大夫确诊为痴愚之症,俗称智障。
安泰娶了罗兰之后一直没有纳妾,本来安家的灯火不旺,加上他们头一胎是智障儿,安泰的娘亲以死相逼要势必他纳妾添丁,怕委屈了罗兰的安泰说死也不肯妥协,两口子那段日子是活的愁云惨淡,直到罗兰又怀上了第二胎,才让所有人稍微松了一口气,至少老娘亲没有逼的太紧。
可惜上天无悲怜之心,在罗兰临盆在即,传来安泰到外地巡视店铺,回城路上被土匪抢杀命陨当场的噩耗,听到这一消息的老人家当场就晕死过去,醒来才得知罗兰诞下了安甯语,那个月里安府完全笼罩在安泰过世的一片白色的阴霾里。
襁褓里的安甯语好像知道父亲离世,不想增添悲伤居然也不哭也不闹,安静的窝在罗兰的怀中望着娘亲,纵然脸色苍白憔悴都无法掩盖娘亲的美丽容颜,难怪父亲不肯再娶,在这世上还有多少女人能比的上她娘。
转眼间十六年就过去了,安甯语不负众望把‘安瑞祥’生意打理的有声有色,成为城里首屈一指的商铺,除了罗兰之外,无人知道撑起安家一片天的二少爷安甯语却是女儿身。
来安家赴宴都是城中显贵,不乏朝廷中的高官,午饭过后安甯语站在大门口候招呼各位来宾。平日里素爱白色衣服的她,为了今天她特意定制了一件明黄色绣金祥云斜领长衫,腰着橙红色镶白玉带跨前配套红色胫衣。卷云纹金簪插在束发上,白净俊美的脸透出几分秀气,唇红齿白长得俊俏着实吸引人眼球。
“二公子,恭喜了。”宾客走进来对安甯拱手道贺,彷如她才是这场大婚的主角。
“同喜,请进。”安甯语从今早到现在都忙着筹备的事情,滴水未进,忙着与来宾虚情假意的嘘寒问暖。
一直陪伴左右的布朗实在看不下去,走到她身边低声说,“甯语,不如你到内堂吃点东西,都一整天没吃了。”
话说布朗跟安甯语也算青梅竹马,当年他的父母追随安泰左右,也双双死在了那场劫杀中,罗兰怜悯布家就剩他这个男丁,对他爹娘的死也有愧疚之情,于是乎把人接到安家抚养。那时候的布朗才五岁,十分懂事罗兰便把他安排在安甯语身边做事,算是日理万机的二少爷唯一的朋友。
“你去看一下我哥那边准备的怎样。”为了今天的婚宴,早在半个月前安甯语就安排媒婆教导安晋言所需的礼仪,以免大婚的时候出了岔子贻笑大方。,纵然很多繁杂的仪式都被取消,但,对年过十九智力如八岁孩童的安晋言还是很困难,实在让她放心不下。
“是。”布朗跟随安甯语的时日最长,对她的脾气也十分了解,她不想要做的事别人在说也是徒劳,惹她生气反倒不好也就没再劝退了进府里。
迎面而至的正是当今皇上的表弟良王,武将出身长相儒雅,若不是嘴角的山羊胡真猜不出他已年过四十,安甯语走上前去俯身问安,“参见王爷。”。
“甯儿,都是一家人,干嘛如此见外?叫姨父便可。”良王性格直率不像一般的文人雅士诸多礼仪,为人更是爽朗大方,还没等人跪下便急忙把她给扶起来笑着说。
“姨父。”原来眼前这位没有架子的王爷,还是安甯语娘亲罗兰的妹妹罗玉的夫君。难怪过来贺喜的人里有如此多的官员,安家也挨边的跟皇家有些关系。
“唉,这就对了嘛。”
“怎么没见姨娘一起同来?”安甯语言语谨慎。
“她身子有些不适,就没亲自过来道贺。”
“他日定陪同家母登门探望才是。”
“也不算是什么大病,不过你们能来,她一定会很高兴的。”良王打量了一下十多年没见的安甯语,对上一次见面她那会才三岁,一眨眼就张那么大,唇红齿白的长相之分俊美,就是身子骨单薄了些,“甯儿快有十六了吧?”
“回姨父,刚好过了。”
“你什么都好,就是长得太秀气,缺乏了阳刚之气,也不要终日忙着家里的事业,抽空可习武强身。”
“姨父说的是。”
“父王。”良王身后走出一个女孩,湖水绿的齐胸襦裙,肩上穿戴着天蓝色沙织披帛,雪白丰润的胸脯被衬托的相得益彰,裙子细带让衣服更贴身展露完美的身材,微风吹起了细带飘逸,额前的几根碎发也随风而起,明眸皓齿天生丽质,不施粉黛而颜色如朝霞映雪。
“舞儿,这是你表哥安甯语。”在安甯语的记忆里姨娘罗玉跟良王仅有一子,眼前这位可人的表妹,该是他与其妃子所出。
“表哥有礼。”姬舞很乖巧挽着良王的手,身体一半躲藏在良王身后,含情脉脉的望着安甯语,像一朵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表妹有礼。”安甯语也礼貌的回礼。
送走了良王父女之后,刚差遣去找安晋言的布朗脸上略带慌张之色,碎步的走到安甯语身旁,凑到耳边小声说,“甯语,不好了,大少爷晕厥于房中,新娘被移花接木不翼而飞。”
还有什么是比成亲当天新郎晕倒,新娘失踪更严重的事。安府的人可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怎么说安家也是有城中是有身份地位,在任事情上都不能失了体面。府内的下人已经被训练的就算发现了死人,他们也可以镇定自若走过来汇报,安甯语绝不能容忍有人在府内尖叫和奔跑。
“你马上派人找大夫过去诊治大少爷,告诉他要是人有任何闪失,我让他们全家陪葬。还有你亲带一批人去追那个女人,一定要把人给我找回来。”紧握着拳头的安甯语此时此刻双眼充血满了红丝,黑色的瞳孔如深邃的无底洞鬼魅恐怖,“新娘逃跑的事,绝对不可以外泄,谁敢透露半句我让他活不过明天。”
“人差不多已经到齐了,如果找不到人婚宴怎么办,需要如实禀报给老夫人吗?”要知道罗兰对安晋言的疼惜可以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要是让她知道后果不堪设想。
“这里我自会处理,你速去速回。”一提到罗兰,安甯语的双眼又蒙上一层暗淡,未曾松开的拳头在抖。
“是,二少爷。”说完布朗就匆匆离开,在喜庆的乐曲此时此刻在安甯语耳中都像是鸣哀。
最后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安甯语回身往内庭走去。她绝不能让这场婚宴成为扬州城茶余饭后的笑话,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才让人淡忘安晋言的缺陷,要是被别人知道新婚之夜新娘落跑,多年的心血就打水漂。
当初决定要替安晋言筹备婚礼,她就已经开始担心稍有不慎,必将流言蜚语四起,没想到还是防不胜防。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诗一首尽显扬当时杨州的繁华气派,青石铺砌的百年石街可谓上车水马龙,而全城今晚最热闹的地方非安府莫属,里里外外上百个门梁悬挂了一对粘着染金的双喜的大红灯笼,将府里内外照的灯火通明仿如白昼,红绸布摇过了各庭院的各个大小角落,地上铺洒了一层鲜红的玫瑰花瓣,应邀而至的官员富商华服亮相,场面甚是盛大隆重。
今日是安府的大少爷安晋言小登科的大日子,应邀的宾客却是冲着安家二公子安甯语的面而来。众所周知扬州安家坐拥最大的丝绸坊‘安瑞祥’,遍布全国都有它名号的店铺,富甲一方名气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偌大的家业当家的人不是安家大少爷安晋言,而是比他小三岁的胞弟安甯语。
城中过半数的富人家衣橱里的衣服必有‘安瑞祥’的布料所制,一提起‘安瑞祥’首先想到的便是十六岁崭露头角荣升当家的安甯语,她可是安家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大掌柜。
和其他小作坊店家不一样的是,掌管‘安瑞祥’的她每日必须一大早起来,巡视遍布在扬州城内大小的店铺,书房里还堆满了外地的店铺每月都必须上缴账本需要她查阅,以便她最快了解外面每家店铺的盈亏,有需要她还必须亲自出城到外地视察,年纪轻轻就挑大梁实在不简单。
在别人看着都繁琐乏味的工作,安甯语年约五岁,其他孩子睡到日晒三竿,醒来游戏人间的时候,她就开始要学习看帐做账还有揣摩生意之道。在别人看似风光的背后,她付出了别人看不到的代价,至少她丧失了一个美好欢快的童年。
奈何当家的不是大少爷安晋言,偏偏是二少爷安甯语,在扬州城一点悬疑也没有,一切还要从他们父亲说起。
当时的安泰身为安家长子嫡孙接管了‘安瑞祥’,之后他娶了罗兰很快诞下了大儿子安晋言,在所有人都欢庆安家后继有人,殊不知在大少爷两岁还不会说话,最后被大夫确诊为痴愚之症,俗称智障。
安泰娶了罗兰之后一直没有纳妾,本来安家的灯火不旺,加上他们头一胎是智障儿,安泰的娘亲以死相逼要势必他纳妾添丁,怕委屈了罗兰的安泰说死也不肯妥协,两口子那段日子是活的愁云惨淡,直到罗兰又怀上了第二胎,才让所有人稍微松了一口气,至少老娘亲没有逼的太紧。
可惜上天无悲怜之心,在罗兰临盆在即,传来安泰到外地巡视店铺,回城路上被土匪抢杀命陨当场的噩耗,听到这一消息的老人家当场就晕死过去,醒来才得知罗兰诞下了安甯语,那个月里安府完全笼罩在安泰过世的一片白色的阴霾里。
襁褓里的安甯语好像知道父亲离世,不想增添悲伤居然也不哭也不闹,安静的窝在罗兰的怀中望着娘亲,纵然脸色苍白憔悴都无法掩盖娘亲的美丽容颜,难怪父亲不肯再娶,在这世上还有多少女人能比的上她娘。
转眼间十六年就过去了,安甯语不负众望把‘安瑞祥’生意打理的有声有色,成为城里首屈一指的商铺,除了罗兰之外,无人知道撑起安家一片天的二少爷安甯语却是女儿身。
来安家赴宴都是城中显贵,不乏朝廷中的高官,午饭过后安甯语站在大门口候招呼各位来宾。平日里素爱白色衣服的她,为了今天她特意定制了一件明黄色绣金祥云斜领长衫,腰着橙红色镶白玉带跨前配套红色胫衣。卷云纹金簪插在束发上,白净俊美的脸透出几分秀气,唇红齿白长得俊俏着实吸引人眼球。
“二公子,恭喜了。”宾客走进来对安甯拱手道贺,彷如她才是这场大婚的主角。
“同喜,请进。”安甯语从今早到现在都忙着筹备的事情,滴水未进,忙着与来宾虚情假意的嘘寒问暖。
一直陪伴左右的布朗实在看不下去,走到她身边低声说,“甯语,不如你到内堂吃点东西,都一整天没吃了。”
话说布朗跟安甯语也算青梅竹马,当年他的父母追随安泰左右,也双双死在了那场劫杀中,罗兰怜悯布家就剩他这个男丁,对他爹娘的死也有愧疚之情,于是乎把人接到安家抚养。那时候的布朗才五岁,十分懂事罗兰便把他安排在安甯语身边做事,算是日理万机的二少爷唯一的朋友。
“你去看一下我哥那边准备的怎样。”为了今天的婚宴,早在半个月前安甯语就安排媒婆教导安晋言所需的礼仪,以免大婚的时候出了岔子贻笑大方。,纵然很多繁杂的仪式都被取消,但,对年过十九智力如八岁孩童的安晋言还是很困难,实在让她放心不下。
“是。”布朗跟随安甯语的时日最长,对她的脾气也十分了解,她不想要做的事别人在说也是徒劳,惹她生气反倒不好也就没再劝退了进府里。
迎面而至的正是当今皇上的表弟良王,武将出身长相儒雅,若不是嘴角的山羊胡真猜不出他已年过四十,安甯语走上前去俯身问安,“参见王爷。”。
“甯儿,都是一家人,干嘛如此见外?叫姨父便可。”良王性格直率不像一般的文人雅士诸多礼仪,为人更是爽朗大方,还没等人跪下便急忙把她给扶起来笑着说。
“姨父。”原来眼前这位没有架子的王爷,还是安甯语娘亲罗兰的妹妹罗玉的夫君。难怪过来贺喜的人里有如此多的官员,安家也挨边的跟皇家有些关系。
“唉,这就对了嘛。”
“怎么没见姨娘一起同来?”安甯语言语谨慎。
“她身子有些不适,就没亲自过来道贺。”
“他日定陪同家母登门探望才是。”
“也不算是什么大病,不过你们能来,她一定会很高兴的。”良王打量了一下十多年没见的安甯语,对上一次见面她那会才三岁,一眨眼就张那么大,唇红齿白的长相之分俊美,就是身子骨单薄了些,“甯儿快有十六了吧?”
“回姨父,刚好过了。”
“你什么都好,就是长得太秀气,缺乏了阳刚之气,也不要终日忙着家里的事业,抽空可习武强身。”
“姨父说的是。”
“父王。”良王身后走出一个女孩,湖水绿的齐胸襦裙,肩上穿戴着天蓝色沙织披帛,雪白丰润的胸脯被衬托的相得益彰,裙子细带让衣服更贴身展露完美的身材,微风吹起了细带飘逸,额前的几根碎发也随风而起,明眸皓齿天生丽质,不施粉黛而颜色如朝霞映雪。
“舞儿,这是你表哥安甯语。”在安甯语的记忆里姨娘罗玉跟良王仅有一子,眼前这位可人的表妹,该是他与其妃子所出。
“表哥有礼。”姬舞很乖巧挽着良王的手,身体一半躲藏在良王身后,含情脉脉的望着安甯语,像一朵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表妹有礼。”安甯语也礼貌的回礼。
送走了良王父女之后,刚差遣去找安晋言的布朗脸上略带慌张之色,碎步的走到安甯语身旁,凑到耳边小声说,“甯语,不好了,大少爷晕厥于房中,新娘被移花接木不翼而飞。”
还有什么是比成亲当天新郎晕倒,新娘失踪更严重的事。安府的人可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怎么说安家也是有城中是有身份地位,在任事情上都不能失了体面。府内的下人已经被训练的就算发现了死人,他们也可以镇定自若走过来汇报,安甯语绝不能容忍有人在府内尖叫和奔跑。
“你马上派人找大夫过去诊治大少爷,告诉他要是人有任何闪失,我让他们全家陪葬。还有你亲带一批人去追那个女人,一定要把人给我找回来。”紧握着拳头的安甯语此时此刻双眼充血满了红丝,黑色的瞳孔如深邃的无底洞鬼魅恐怖,“新娘逃跑的事,绝对不可以外泄,谁敢透露半句我让他活不过明天。”
“人差不多已经到齐了,如果找不到人婚宴怎么办,需要如实禀报给老夫人吗?”要知道罗兰对安晋言的疼惜可以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要是让她知道后果不堪设想。
“这里我自会处理,你速去速回。”一提到罗兰,安甯语的双眼又蒙上一层暗淡,未曾松开的拳头在抖。
“是,二少爷。”说完布朗就匆匆离开,在喜庆的乐曲此时此刻在安甯语耳中都像是鸣哀。
最后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安甯语回身往内庭走去。她绝不能让这场婚宴成为扬州城茶余饭后的笑话,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才让人淡忘安晋言的缺陷,要是被别人知道新婚之夜新娘落跑,多年的心血就打水漂。
当初决定要替安晋言筹备婚礼,她就已经开始担心稍有不慎,必将流言蜚语四起,没想到还是防不胜防。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