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0 第20章
- 21 第21章
- 22 第22章
- 23 第23章
- 24 第24章
- 25 第25章
- 26 第26章
- 27 第27章
- 28 第28章
- 29 第29章
- 30 第30章
- 31 第31章
- 32 第32章
- 33 第33章
- 34 第34章
- 35 第35章
- 36 第36章
- 37 第37章
- 38 第38章
- 39 第39章
- 40 第40章
- 41 第41章
- 42 第42章
- 43 第43章
- 44 第44章
- 45 第45章
- 46 第46章
- 47 第47章
- 48 第48章
- 49 第49章
- 50 第50章
- 51 第51章
- 52 第52章
- 53 第53章
- 54 第54章
- 55 第55章
- 56 第56章
- 57 第57章
- 58 第58章
- 59 第59章
- 60 第60章
- 61 第61章
- 62 第62章
- 63 第63章
- 64 第64章
- 65 第65章
- 66 第66章
- 67 第67章
- 68 第68章
- 69 第69章
- 70 第70章
- 71 第71章
- 72 第72章
- 73 第73章
- 74 第74章
- 75 第75章
- 76 第76章
- 77 第77章
- 78 第78章
- 79 第79章
- 80 第80章
- 81 第81章
- 82 第82章
- 83 第83章
- 84 第84章
- 85 第85章
- 86 第86章
- 87 第87章
- 88 第88章
- 89 第89章
- 90 第90章
- 91 第91章
- 92 第92章
- 93 第93章
- 94 第94章
- 95 第95章
- 96 第96章
- 97 第97章
- 98 第98章
- 99 第99章
- 100 第100章
- 101 第101章
- 102 第102章
- 103 第103章
- 104 第104章
- 105 第105章
- 106 第106章
- 107 第107章
- 108 第108章
- 109 第109章
- 110 第110章
- 111 第111章
- 112 第112章
- 113 第113章
- 114 第114章
- 115 第115章
- 116 第116章
- 117 第117章
- 118 第118章
- 119 第119章
- 120 第120章
- 121 第121章
- 122 第122章
- 123 第123章
- 124 第124章
- 125 第125章
- 126 第126章
- 127 第127章
- 128 第128章
- 129 第129章
- 130 第130章
- 131 第131章
- 132 第132章
- 133 第133章
- 134 第134章
- 135 第135章
- 136 第136章 番外贾家后来那些事(一)
- 137 第137章 番外贾家后来那些事(二)
- 138 第138章
- 139 第139章 番外贾家后来那些事(四)
- 140 第140章 番外史湘云
- 141 第141章 番外林黛玉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30章
第30章
史熔史烨还有陈勤汪勉也就安心在史家住了下来,秦夫人专门将一个客院打扫了出来,又派了几个小厮还是粗使的下人过去伺候,至于丫鬟就算了,红袖添香固然风雅,可是,这科考眼看就要到了,还是不要分心,专心读书为好,尤其是,万一搞出什么事情来,那大家就尴尬了。
史鸿跟他们几个还算有点共同语言,史熔和史烨也是在金陵史家族学里面上过学的,后来考上了秀才,便进了县学,陈勤和汪勉也就是他们在县学的时候熟识结交的,彼此之间关系很是不错,至于学问上,既然中了举人,还是在江南那种文风极盛之地,自然也不会差。史鸿与他们互相探讨,也颇有几分进益。
那几人对史鸿倒也意外,毕竟,他们来的时候也没想到,史鸿还算有真才实学。加上史鸿从国子监弄回来一大堆国子监内部流传的会试考试资料,对史鸿立马又添了三分真心,平常来往更加亲热了起来。
不过史鸿跟他们交流的时间也不多,国子监很快开课了,他们四人也要忙着准备会试。
林微上一年没中,虽说嘴上说着不在意,不过国子监就这么大,读书人之间的弯弯绕绕也多,国子监这边不说入监的途径,哪怕都是贡生呢,因为地域还有家世等各个方面的差别,虽说没多少人,还是分了小圈子的。史鸿他们算是京畿这派人中的领头的人物,不说史鸿如何,李约可是李守中的侄子,大家在国子监里面混,李守中可是绝对得罪不起的。
林微这次跑去考试,却落了榜,大家碍于脸面,明面上不会如何,私底下难免有人窃窃私语,偏偏还让林微偶然间听了只言片语,林微性子再好,也要着恼了,偏偏也不好为此跟人家争吵,免得到时候闹大了更下不来台,因而这些日子都有些恹恹的。
史鸿他们固然想要安慰,不过担心反而起了反作用,毕竟这种事情,不是当事人很难体会,好在这事也不是林微一个人,科举落榜这种事情,也不是什么罕见的,相比较于后世的公务员考试,这年头的科举命中率可低多了,没有恩科的话,三年也不过出个两三百个进士。当然,这年头进士的含金量比较高就是了。用这个年代的说法,公务员考试选拔的多半是小吏,科举出来,没有意外的话,可就是入了品级的官身了,一出来,起码也要弄个局长什么的当当,再好一点的就是县长,若是一甲还有通过庶吉士考试的,这就差不多是进了国务院了。相应的,难度自然也比较高,正经说起来,那些进士,除了少部分一路凯歌的,好的也要落榜一两次,多的七八次也是常见的,要不然,那些白发苍苍的新科进士是从哪儿来的?国子监这边的贡生,将来考中进士的可能性可比别的地方强多了,若是这会儿嘴上没个把门的,硬是结了仇,将来可就不少说了,谁知道哪片云上有雨呢!
二月的时候,春闱就开始了,国子监里面也有了新的话题,在国子监苦读了好几年的当年落第的举人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振奋精神,就等着一雪前耻,金榜题名,将来也好衣锦还乡。
史家这边,住在这里的本家侄孙少爷还有两个客人也是要去考试的,秦夫人非常妥帖地给他们准备好了考试用品。天子脚下不比别处,何况又是恩科,这会儿春寒料峭,又不是后世,有暖气时刻用着,弄得北方人比南方人还不耐冻。
家里有个参加过考试的,不管是什么级别,但是考试要带的东西都是差不离的,家里不缺钱,秦夫人对于自家的亲戚,还是有出息的亲戚自然也大方,针线房在几个人住下来之后,就开始用上好的棉布每人赶制了近二十件的单衣,鞋子也做得偏大了一号,以备可以多穿几双袜子,免得到时候冻脚。
笔墨什么的也就算了,为了防止夹带,会试所用的笔墨纸砚都是在考场上现发的,谁让科举多年来,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呢,什么笔杆中空就不说了,在墨条砚台上搞微雕的都不在少数。之前的考试,那些小吏可以进行严格的搜身,就算是让考生现场脱光了,你也只好认命,可是会试呢,大家都是举人了,被几个小吏那样搜检,万一遇上不识好歹的,更是斯文扫地,颜面大失。再说,到了举人这个位置上,大家也就看不上这些大众化的文房四宝了,也不至于为了这点东西贪了去,不会消耗多少成本。因此,干脆就让大家轻身上阵,连衣服上也不许有绣纹,带的吃食水壶的形状大小都有规制,检查起来自然也就方便了,稍微搜一□,再看看考篮里面带的水和食物,也就差不离了。
秦夫人有心为自家儿子应考积累经验,更是想得周到,里里外外无处不妥帖,倒是让四个人感念非常,心中庆幸不已,若是这些让他们自己准备,不说银钱问题,几个大男人,身边带的书童也是男人,难免有些疏漏,万一因此影响了考试,那就后悔莫及了。
春闱第八天的时候,天色阴了下来,居然飘起了雨,还夹着一点雪片,有经验的人都喟叹不已,这年头的科举,只有三分是看自己,还有七分就得看运气,这运气便包括了天时地利与人和,天气、考棚的位置还有主考官的倾向乃至圣上的倾向都在其中,那些二代们之所以容易在科举中出头,除了所受的教育之外,还是因为他们有长辈在朝中为官,很容易就能知道考官的喜好,揣摩出圣上的心意,考试的时候,自然能够投其所好。
史熔史烨他们几个固然得了史鼎的几分提点,史鼎如今也算是在内阁为相,人也不是嚣张跋扈的,人缘还算可以,对这一科的主考还有副主考都有几分了解,哪怕不多呢,也能帮上几个晚辈一点忙,不过这天时可就没办法了,只能看这几个人身体怎么样,心理素质怎么样,抗不抗的过去。
史熔汪勉还好,出来的时候除了没什么精神之外,并没有大问题,史烨却染了风寒,脸上烧得通红,陈勤更是出了考场,便一头栽倒,是被史家派去的下人抬回来的。虽说秦夫人早早请了惯用的大夫候着,知道了之后也心惊胆战,差点就没对史鸿说,你也别考了,别弄出个三长两短来,好在她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
史鸿跟他们几个还算有点共同语言,史熔和史烨也是在金陵史家族学里面上过学的,后来考上了秀才,便进了县学,陈勤和汪勉也就是他们在县学的时候熟识结交的,彼此之间关系很是不错,至于学问上,既然中了举人,还是在江南那种文风极盛之地,自然也不会差。史鸿与他们互相探讨,也颇有几分进益。
那几人对史鸿倒也意外,毕竟,他们来的时候也没想到,史鸿还算有真才实学。加上史鸿从国子监弄回来一大堆国子监内部流传的会试考试资料,对史鸿立马又添了三分真心,平常来往更加亲热了起来。
不过史鸿跟他们交流的时间也不多,国子监很快开课了,他们四人也要忙着准备会试。
林微上一年没中,虽说嘴上说着不在意,不过国子监就这么大,读书人之间的弯弯绕绕也多,国子监这边不说入监的途径,哪怕都是贡生呢,因为地域还有家世等各个方面的差别,虽说没多少人,还是分了小圈子的。史鸿他们算是京畿这派人中的领头的人物,不说史鸿如何,李约可是李守中的侄子,大家在国子监里面混,李守中可是绝对得罪不起的。
林微这次跑去考试,却落了榜,大家碍于脸面,明面上不会如何,私底下难免有人窃窃私语,偏偏还让林微偶然间听了只言片语,林微性子再好,也要着恼了,偏偏也不好为此跟人家争吵,免得到时候闹大了更下不来台,因而这些日子都有些恹恹的。
史鸿他们固然想要安慰,不过担心反而起了反作用,毕竟这种事情,不是当事人很难体会,好在这事也不是林微一个人,科举落榜这种事情,也不是什么罕见的,相比较于后世的公务员考试,这年头的科举命中率可低多了,没有恩科的话,三年也不过出个两三百个进士。当然,这年头进士的含金量比较高就是了。用这个年代的说法,公务员考试选拔的多半是小吏,科举出来,没有意外的话,可就是入了品级的官身了,一出来,起码也要弄个局长什么的当当,再好一点的就是县长,若是一甲还有通过庶吉士考试的,这就差不多是进了国务院了。相应的,难度自然也比较高,正经说起来,那些进士,除了少部分一路凯歌的,好的也要落榜一两次,多的七八次也是常见的,要不然,那些白发苍苍的新科进士是从哪儿来的?国子监这边的贡生,将来考中进士的可能性可比别的地方强多了,若是这会儿嘴上没个把门的,硬是结了仇,将来可就不少说了,谁知道哪片云上有雨呢!
二月的时候,春闱就开始了,国子监里面也有了新的话题,在国子监苦读了好几年的当年落第的举人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振奋精神,就等着一雪前耻,金榜题名,将来也好衣锦还乡。
史家这边,住在这里的本家侄孙少爷还有两个客人也是要去考试的,秦夫人非常妥帖地给他们准备好了考试用品。天子脚下不比别处,何况又是恩科,这会儿春寒料峭,又不是后世,有暖气时刻用着,弄得北方人比南方人还不耐冻。
家里有个参加过考试的,不管是什么级别,但是考试要带的东西都是差不离的,家里不缺钱,秦夫人对于自家的亲戚,还是有出息的亲戚自然也大方,针线房在几个人住下来之后,就开始用上好的棉布每人赶制了近二十件的单衣,鞋子也做得偏大了一号,以备可以多穿几双袜子,免得到时候冻脚。
笔墨什么的也就算了,为了防止夹带,会试所用的笔墨纸砚都是在考场上现发的,谁让科举多年来,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呢,什么笔杆中空就不说了,在墨条砚台上搞微雕的都不在少数。之前的考试,那些小吏可以进行严格的搜身,就算是让考生现场脱光了,你也只好认命,可是会试呢,大家都是举人了,被几个小吏那样搜检,万一遇上不识好歹的,更是斯文扫地,颜面大失。再说,到了举人这个位置上,大家也就看不上这些大众化的文房四宝了,也不至于为了这点东西贪了去,不会消耗多少成本。因此,干脆就让大家轻身上阵,连衣服上也不许有绣纹,带的吃食水壶的形状大小都有规制,检查起来自然也就方便了,稍微搜一□,再看看考篮里面带的水和食物,也就差不离了。
秦夫人有心为自家儿子应考积累经验,更是想得周到,里里外外无处不妥帖,倒是让四个人感念非常,心中庆幸不已,若是这些让他们自己准备,不说银钱问题,几个大男人,身边带的书童也是男人,难免有些疏漏,万一因此影响了考试,那就后悔莫及了。
春闱第八天的时候,天色阴了下来,居然飘起了雨,还夹着一点雪片,有经验的人都喟叹不已,这年头的科举,只有三分是看自己,还有七分就得看运气,这运气便包括了天时地利与人和,天气、考棚的位置还有主考官的倾向乃至圣上的倾向都在其中,那些二代们之所以容易在科举中出头,除了所受的教育之外,还是因为他们有长辈在朝中为官,很容易就能知道考官的喜好,揣摩出圣上的心意,考试的时候,自然能够投其所好。
史熔史烨他们几个固然得了史鼎的几分提点,史鼎如今也算是在内阁为相,人也不是嚣张跋扈的,人缘还算可以,对这一科的主考还有副主考都有几分了解,哪怕不多呢,也能帮上几个晚辈一点忙,不过这天时可就没办法了,只能看这几个人身体怎么样,心理素质怎么样,抗不抗的过去。
史熔汪勉还好,出来的时候除了没什么精神之外,并没有大问题,史烨却染了风寒,脸上烧得通红,陈勤更是出了考场,便一头栽倒,是被史家派去的下人抬回来的。虽说秦夫人早早请了惯用的大夫候着,知道了之后也心惊胆战,差点就没对史鸿说,你也别考了,别弄出个三长两短来,好在她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