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5 第四十五章 商办学校
- 46 第四十六章 人言不足恤
- 47 第四十七章 未雨绸缪
- 48 第四十八章 大兴土木
- 49 第四十九章 国之大妖
- 50 第五十章 国之瑰宝
- 51 第五十一章 益州投资银行
- 52 第五十二章 稻谷丰收
- 53 第五十三章 经营权承包
- 54 第五十四章 交足朝廷留足百姓,剩下自己的
- 55 第五十五章 保底分成
- 56 第五十六章 越骂越得意
- 57 第五十七章 动了烧饼
- 58 第五十八章 不怕弹也!
- 59 第五十九章 民意滔滔
- 60 第六十章 杀人不见血
- 61 第六十一章 天下大灾
- 62 第六十二章 互相讹诈
- 63 第六十三章 利益决定思维
- 64 第六十四章 江淮农垦集团
- 65 第六十五章 大农业
- 66 第六十六章 请除国妖
- 67 第六十七章 统一思想
- 68 第六十八章 遗臭万年
- 69 第六十九章 酷吏
- 70 第七十章 一代枭雄
- 71 第七十一章 读了书的无赖
- 72 第七十二章 纺织
- 73 第七十三章 锦绣巴蜀
- 74 第七十四章 知识变现
- 75 第七十五章 行贿受贿
- 76 第七十六章 头发长见识短
- 77 第七十七章 吃错药了?
- 78 第七十八章 历史太搞笑
- 79 第七十九章 不了了之
- 80 第八十章 绝不妥协
- 81 第八十一章 铁血录事
- 82 第八十二章 没有不流血的变革
- 83 第八十三章 历史的屠刀
- 84 第八十四章 廉价布匹
- 85 第八十五章 一条鞭法
- 86 第八十六章 盘剥是个技术活
- 87 第八十七章 有奶便是娘
- 88 第八十八章 刺杀和偏见
- 89 第八十九章 粟特美女护卫
- 90 第九十章 贤妻
- 91 第九十一章 建设新益州
- 92 第九十二章 谁泄的密
- 93 第九十三章 边缘人物
- 94 第九十四章 治国先治吏
- 95 第九十五章 保险公积金(上)
- 96 第九十六章 保险公积金(下)
- 97 第九十七章 牛鬼蛇神
- 98 第九十八章 破除迷信
- 99 第九十九章 穷追猛打
- 100 第一百章 老子斗不过位子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跟神收费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上帝VS皇帝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上帝归上帝,皇帝归皇帝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抑制宗教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天堂?地狱?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卑鄙的圣人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有德无才,要你何用?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德才悖论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阴暗手段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善哉?恶哉?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冷血冷酷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变革不是请客吃饭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权力真空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自我扩权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解套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题发挥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以暴制暴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为自己而活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孝,但不愚孝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打败道德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流动人口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摊丁入亩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要把大唐弄乱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官场流氓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政客嘴脸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龙凤胎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堵不如疏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硕果累累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让天下人负我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长安
- 131 第一百三十一章 跟皇帝拼酒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留宿后宫
- 133 史上最装逼的上架感言
- 134 第一百三十三章 帝王之友
- 135 第一百三十四章 踢走温彦博
- 136 第一百三十五章 伪君子
- 137 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帝不等于秦王
- 138 第一百三十七章 皇帝也是人
- 139 第一百三十八章 当面人,背后鬼
- 140 第一百三十九章 做脏活的
- 141 第一百四十章 一起来比烂
- 142 第一百四十一章 君子动手不动口
- 143 第一百四十二章 “被”寻衅滋事
- 144 第一百四十三章 作弊?班门弄斧!
- 145 第一百四十四章 作弊很猖獗
- 146 第一百四十五章 糊名誊录平均分
- 147 第一百四十六章 自我吹捧
- 148 第一百四十七章 君臣三国志
- 149 第一百四十八章 名人不少的榜单
- 150 第一百四十九章 自己的坑自己填
- 151 第一百五十章 因为失败,所以胜利
- 152 第一百五十一章 科举之魂
- 153 第一百五十二章 卿卿我我团团伙伙
- 154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本正经的耍流氓
- 155 第一百五十四章 难看的吃相
- 156 第一百五十五章 你说道理,我讲法律
- 157 第一百五十六章 早朝?早吵!
- 158 第一百五十七章 正人君子最好欺
- 159 第一百五十八章 都是借口
- 160 第一百五十九章 先把皇帝踢出局
- 161 第一百六十章 僚属职业化
- 162 第一百六十一章 优待书吏
- 163 第一百六十二章 吏部扩权
- 164 第一百六十三章 杀招在后
- 165 第一百六十四章 狗屁逻辑
- 166 第一百六十五章 在比烂中进步
- 167 第一百六十六章 没有民意创造民意
- 168 第一百六十七章 吏滑如油
- 169 第一百六十八章 民意PK民意
- 170 第一百六十九章 区别对待
- 171 第一百七十章 下克上
- 172 第一百七十一章 意志对抗
- 173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世袭刺史
- 174 第一百七十三章 都很不爽
- 175 第一百七十四章 合作桥梁
- 176 第一百七十五章 给皇帝一点颜色看看
- 177 第一百七十六章 杀鸡给猴看
- 178 第一百七十七章 打砸抢烧泼脏水
- 179 第一百七十八章 颠倒黑白
- 180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本正经的公报私仇
- 181 第一百八十章 调戏公主
- 182 第一百八十一章 萧瑀不死,唐难未已
- 183 第一百八十二章 疾风知劲草(手动滑稽)
- 184 第一百八十三章 萧瑀倒台
- 185 第一百八十四章 真正的党派
- 186 第一百八十五章 战后分赃
- 187 第一百八十六章 腐儒不腐
- 188 第一百八十七章 政治正确VS政治正确
- 189 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群穷鬼的“盛世”
- 190 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子VS孔子
- 191 第一百九十章 钱途无量
- 192 第一百九十一章 经济人才
- 193 第一百九十二章 面试未来宰相
- 194 第一百九十三章 以县为基
- 195 第一百九十四章 观察处置使
- 196 第一百九十五章 挂羊头卖狗肉
- 197 第一百九十六章 年轻的心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十五章 保底分成
第五十五章 保底分成
在武士彟的命令下达之下,很快得到了武士彟的授权,那些准备投资进行粮食生产经营的商人开始派人下到农村,甚至很多那些正在培训的学校学员也都被拿出来准备算是雇佣了。荆谋言对于这种“雇佣童工”的做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只是交代不能够从事那些重体力劳动。不过那些商人还是明白的,他们不可能把这些正在学习的学生送去做重体力劳动,这样他们是吃大亏的。不过用来作为管理,尤其是作为农田管理,这些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学生是能够基本胜任的。甚至一边学习,一边工作,这样荆谋言也都没有指责什么了。
荆谋言亲自到益州下属县城,准备亲自帮助推广这个土地经营权的承包。既然土地私有制不能动,均田制不能动,那能够动的也就是经营权。
“各位益州百姓,你们每年能收获多少收成?”荆谋言问道。
很多百姓都是祖祖辈辈种田,自然很快回答:“每亩土地一石,如果朝廷分配的一百亩,大概也就是一百石,交完了朝廷的租庸调,大概也就是刚好够吃了。”
荆谋言接着回答:“很好,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种新的方法,能够让你们获得更多的粮食收成。今后,我希望你们能够把土地的使用权暂时交出来,然后又我们益州的商贾来带领你们耕作,这样到时候给你们更多。”
听到了要把使用权拿出来,这样很多百姓纷纷开始反对。因为土地可是命根子,把土地交出来这个是不可能的。这个古代农民不就是希望有自己的土地,现在大唐的均田制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他们当然不肯再次交出来。
“不行,我们不愿意!这个土地是朝廷分给我们的,不是说好了二十亩永业田,八十亩口分田,朝廷怎么能收回去呢?”
“不行,如果交出了土地,我们怎么活啊!”“是啊!我们怎么活啊!“……
百姓纷纷反对,荆谋言倒也是有了准备,因为他知道唐朝普通农民的文化水平,绝大部分无法分辨出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区别,不过他也是有办法。
“各位,你们放心,我们不会要你们的土地。我们只是希望能够把这个土地,用来出租。土地还是你们的,只是租用给别人,等一年之后,这个土地依然给回你们。并且,每亩土地,可以获得两石粮食的租子。”荆谋言说。
那些农民很快眼睛都亮了,如果光是靠着出租土地,都可以获得两石粮食作为租子,这样岂不是发大财了?毕竟过去自己辛辛苦苦耕种,一亩地的收成也就是一石左右,现在自己出租土地,那也就是只可以获得两石,这样真的是赚大了。
绝大部分农民都动心了,这个可是实实在在,哪怕是他们都可以用手指头算出来的利益。这个数字很简单,哪怕自己一年忙到头,最后依然也就是不过是获得一亩地一石的收成,可是现在自己光是出租可以获得一亩地两石,这样不是赚大了吗?
当然,作为老农民,自然知道这个天上没有掉粮食多好事情,自然还是警惕的。
“这个天上不会掉粮食下来吧?请问是否有条件?’马上有人问道。
荆谋言肯定的说:“当然有条件,不然谁会给这么多租子?条件也就是想要获得每亩土地两石的租子,必须要接受那些商贾的日常管理指挥,你们要尽全力的配合商贾的指挥管理,早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能偷懒。如果被大家公认的偷懒了,那商贾有权利扣除你们的租子。”
“当然,你们为了商贾做事情,商贾也要给你们工钱。到了明年,你们可以除了获得每亩土地两石的租子之外,还可以根据你们在这一年的劳作里面所付出的力气或者贡献,那可以获得商贾额外的收益。”
荆谋言给他们介绍了一下这个模式的情况,其实也就是把土地的使用权租用给商人一年,商人每一亩土地给他们两石的粮食作为补偿,当然这个是有条件的,那也就是不但要把土地使用权交出,还要给这些商人打工,去接受商人的雇佣。如果拒绝雇佣,或者是偷懒,那商人同样会又权力扣除分成,甚至严重偷懒的还会剥夺分成。
其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商人不过是希望通过借机推广新式稻种,然后在这些土地上统一的耕种了新式稻种。然后利用商人更精确更有效的组织方式,把这些百信的人力有效的组合起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样可以永同样的人口,耕种一点五倍甚至两倍的农田。并且通过商人的各种商业管理手段,减少了各种不必要的损耗。甚至可以压缩农具成本,压缩各种粮食种子等等各环节的成本,起到规模效应。
一方面耕种的土地面积多了一倍,另一方面商人的组织管理方式压缩了各种看得见看不见的成本,让有限的人力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当中这个差价,那也就是这些商人投资的利润了。至于普通农民,出租了土地获得两石的收入,算是比较保障。
至于额外打工,那也就是额外的收入,这方面的收入也就是由各自的商人自己决定自己计算,这个荆谋言不可能多管。至于如何压缩成本,然后创造更多效益,这个也就是由他们来进行了。
“还有,今后这些土地的租庸调,也都你们不会承担了。将会由商人来负责承担,你们要做的也就是服从商人的指挥和管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全力服从各种商人的管理分配,不能随便抗拒。如果偷懒,那可以扣除的。”
很快有人问:“是不是只要出租了土地,只要没有故意偷懒,那也都最少可以获得每亩地两石的收成?”
“没错,只要不抗拒安排,不故意偷懒,那最少每亩地获得两石的收成,这个是必然的。至于额外获得多少,那也就要看你们付出了多少,因为这个是商人暂时雇佣你们一年,做得多他们自然回国给你更多。”荆谋言回答。
很快一些年龄大了一些的农户主动回答:“我愿意,我已经年过四十了,我家的孩子也都被送去读书,我也都没有多少力气去耕种一百亩土地了。既然只要不故意偷懒都都可以获得两石,那我也都愿意出租。”
“嗯,我们也都愿意!孩子被送去读书了,光靠我们很难耕种一百亩。何况只要服从安排,都可以获得两石,那我也都每一什么好拒绝的。”
很多人都当场答应,这个让荆谋言有些意外。不过思考一下也正常,毕竟荆谋言下令了实行这个义务教育,这样让农户都失去了那些一个十岁以上的劳动力。十岁以上的孩子在农村往往也是一个能下田的劳动力,可是却被荆谋言下令去读书。这样等于是剥夺了农村一个还不错的劳动力,让那些本来耕种一百亩地的百姓也都感觉家庭劳动力就不足的情况雪上加霜。
所以在这个承诺只要不故意偷懒,都可以获得两石的分成的诱惑,再加上被荆谋言故意剥夺劳动力,一边是诱惑,一边是劳动力不足的压力,所以他们很快也都选择了同意了。
“看来,没有想到这个义务教育,还是有这样的用处。等于是我倒逼了他们去主动支持,这样让他们感觉到了劳动力不足,压力也就更大,不得不选择这种方法出让土地使用权,让商人来负责经营管理,然后还要为商人打工。”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年龄大了,已经很难下田耕种,这样必然会选择相对轻松一些的办法,通过出让土地,再加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换取两石的粮食收入,这样算是不错的结果。”
荆谋言看到了那些年龄大了的人,居然是自己这个政策的支持者,不过思考一下也不奇怪。因为后世的土地流转政策,反而是那些失去劳动力的农村家庭比较支持。后世的土地流转政策是建立在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乡村劳动力缺乏,所以应运而生。
可是荆谋言这个时候搞了强制义务教育,这样人为的造成了农村缺乏劳动力。再加上农村不少人都是年龄大了,耕田很吃力,所以宁可选择出租换取每年两石的稳定收入,也不想去自己独自拼命耕田了。
“好,既然你们都支持,那我们也都可以各自作出约定。我们官府会为你们介绍商人来租用你们的土地,你们每亩以一年两石的租子出租,不过条件也就是你们必须要全家除了小孩子之外,接受商人的雇佣安排。如果到时候收成不足,商人也都会给足你们的粮食最低分成,你们算是旱涝保收了!”
那些农民在官府作保,纷纷选择了这个保底分成的做法。最低两两石的租子,这个是原则上是不能少的,除非是恶意偷懒。至于剩下的,各家都会有着各家的管理方法,不同的商人会有着不同的给予这些农民的工资水平,不过总之最低那个每亩两石的收入不能少。
都督府,武士彟问:“荆谋言,你为什么不主动规定那些商人给予百姓的最低工钱,这个不是让百姓更得到实惠吗?”
荆谋言摇头说:“这个不合适,有些事情并不是百姓收入越高越好。这个要权衡双方的,因为益州都督府下辖个州县,各地环境不同,不能直接规定。何况每亩地最低两石,那已经是很不错了,甚至可以说对于这个时代,已经有些过分了。如果再次过分,那也不利于将来发展了。”
“其实我没有规定最低,反而是好事。以为你如果到时候农户认为这个商人给的太少,可以请求另一个商人来合作。如果商人觉得这个地方的农户要价太高,明显没有收益,那也会选择离开。我们必须要容许双方博弈,何况过些年这些农户的孩子读书完成,他们的孩子也都会眼界更开阔,不会愚笨到被商人继续盘剥过甚。”
“何况我们这样做,可以逼迫商人去投入更多的资金去研究更好的农耕方法,增加产量。或者是去想方设法用更少的人,耕种更多的土地的方法。可是不论如何,那也是在有好处的。可是一旦我规定了,反而不利于商人跟农户双方博弈。所以给最低保底已经足够了,千万不要过分的给太多,这样也会让农户选择懒惰的。”
荆谋言认为让农民来研究科技进步,这个明显不靠谱!高科技研究,如果商人愿意投入资金和经历,?速度可是很快的。可是在古代,商人往往从事的都是“二道贩子”的行业,几乎都是不从事实体经济。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古代很多文人辱骂商人不事生产投机钻营的原因。当然这个也是跟古代的商业风气有关系,古代商人很少有从事大规模实体经济。哪怕有少部分那也不过是作坊式,甚至也就是家庭为主,指望这样作坊式的去研发科技进步,太难了。
“武长史,我们把那些商人从到处倒腾货物,改变成了这种负责组织生产,创造更多的效益,那可是一个进步了。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人尝到甜头,选择大量组织生产,这样用更少的人力和土地去获得更多的产出,这样也就是一个进步。”
“这样对于长远,有着很大的好处。今后商人是组织生产的人,不再是到处倒腾货物赚取差价为主,我想对于商人的身份和名誉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武士彟对于这个深有体会,商人被骂的最大的一个原因,那也就是不从事生产,而是以倒卖为主,这样不生产出任何效益,是古代很多人都骂的。不过如果让商人从事生产了,并且创造了更多的效益,这样反而可以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商人提高地位。
荆谋言亲自到益州下属县城,准备亲自帮助推广这个土地经营权的承包。既然土地私有制不能动,均田制不能动,那能够动的也就是经营权。
“各位益州百姓,你们每年能收获多少收成?”荆谋言问道。
很多百姓都是祖祖辈辈种田,自然很快回答:“每亩土地一石,如果朝廷分配的一百亩,大概也就是一百石,交完了朝廷的租庸调,大概也就是刚好够吃了。”
荆谋言接着回答:“很好,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种新的方法,能够让你们获得更多的粮食收成。今后,我希望你们能够把土地的使用权暂时交出来,然后又我们益州的商贾来带领你们耕作,这样到时候给你们更多。”
听到了要把使用权拿出来,这样很多百姓纷纷开始反对。因为土地可是命根子,把土地交出来这个是不可能的。这个古代农民不就是希望有自己的土地,现在大唐的均田制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他们当然不肯再次交出来。
“不行,我们不愿意!这个土地是朝廷分给我们的,不是说好了二十亩永业田,八十亩口分田,朝廷怎么能收回去呢?”
“不行,如果交出了土地,我们怎么活啊!”“是啊!我们怎么活啊!“……
百姓纷纷反对,荆谋言倒也是有了准备,因为他知道唐朝普通农民的文化水平,绝大部分无法分辨出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区别,不过他也是有办法。
“各位,你们放心,我们不会要你们的土地。我们只是希望能够把这个土地,用来出租。土地还是你们的,只是租用给别人,等一年之后,这个土地依然给回你们。并且,每亩土地,可以获得两石粮食的租子。”荆谋言说。
那些农民很快眼睛都亮了,如果光是靠着出租土地,都可以获得两石粮食作为租子,这样岂不是发大财了?毕竟过去自己辛辛苦苦耕种,一亩地的收成也就是一石左右,现在自己出租土地,那也就是只可以获得两石,这样真的是赚大了。
绝大部分农民都动心了,这个可是实实在在,哪怕是他们都可以用手指头算出来的利益。这个数字很简单,哪怕自己一年忙到头,最后依然也就是不过是获得一亩地一石的收成,可是现在自己光是出租可以获得一亩地两石,这样不是赚大了吗?
当然,作为老农民,自然知道这个天上没有掉粮食多好事情,自然还是警惕的。
“这个天上不会掉粮食下来吧?请问是否有条件?’马上有人问道。
荆谋言肯定的说:“当然有条件,不然谁会给这么多租子?条件也就是想要获得每亩土地两石的租子,必须要接受那些商贾的日常管理指挥,你们要尽全力的配合商贾的指挥管理,早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能偷懒。如果被大家公认的偷懒了,那商贾有权利扣除你们的租子。”
“当然,你们为了商贾做事情,商贾也要给你们工钱。到了明年,你们可以除了获得每亩土地两石的租子之外,还可以根据你们在这一年的劳作里面所付出的力气或者贡献,那可以获得商贾额外的收益。”
荆谋言给他们介绍了一下这个模式的情况,其实也就是把土地的使用权租用给商人一年,商人每一亩土地给他们两石的粮食作为补偿,当然这个是有条件的,那也就是不但要把土地使用权交出,还要给这些商人打工,去接受商人的雇佣。如果拒绝雇佣,或者是偷懒,那商人同样会又权力扣除分成,甚至严重偷懒的还会剥夺分成。
其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商人不过是希望通过借机推广新式稻种,然后在这些土地上统一的耕种了新式稻种。然后利用商人更精确更有效的组织方式,把这些百信的人力有效的组合起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样可以永同样的人口,耕种一点五倍甚至两倍的农田。并且通过商人的各种商业管理手段,减少了各种不必要的损耗。甚至可以压缩农具成本,压缩各种粮食种子等等各环节的成本,起到规模效应。
一方面耕种的土地面积多了一倍,另一方面商人的组织管理方式压缩了各种看得见看不见的成本,让有限的人力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当中这个差价,那也就是这些商人投资的利润了。至于普通农民,出租了土地获得两石的收入,算是比较保障。
至于额外打工,那也就是额外的收入,这方面的收入也就是由各自的商人自己决定自己计算,这个荆谋言不可能多管。至于如何压缩成本,然后创造更多效益,这个也就是由他们来进行了。
“还有,今后这些土地的租庸调,也都你们不会承担了。将会由商人来负责承担,你们要做的也就是服从商人的指挥和管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全力服从各种商人的管理分配,不能随便抗拒。如果偷懒,那可以扣除的。”
很快有人问:“是不是只要出租了土地,只要没有故意偷懒,那也都最少可以获得每亩地两石的收成?”
“没错,只要不抗拒安排,不故意偷懒,那最少每亩地获得两石的收成,这个是必然的。至于额外获得多少,那也就要看你们付出了多少,因为这个是商人暂时雇佣你们一年,做得多他们自然回国给你更多。”荆谋言回答。
很快一些年龄大了一些的农户主动回答:“我愿意,我已经年过四十了,我家的孩子也都被送去读书,我也都没有多少力气去耕种一百亩土地了。既然只要不故意偷懒都都可以获得两石,那我也都愿意出租。”
“嗯,我们也都愿意!孩子被送去读书了,光靠我们很难耕种一百亩。何况只要服从安排,都可以获得两石,那我也都每一什么好拒绝的。”
很多人都当场答应,这个让荆谋言有些意外。不过思考一下也正常,毕竟荆谋言下令了实行这个义务教育,这样让农户都失去了那些一个十岁以上的劳动力。十岁以上的孩子在农村往往也是一个能下田的劳动力,可是却被荆谋言下令去读书。这样等于是剥夺了农村一个还不错的劳动力,让那些本来耕种一百亩地的百姓也都感觉家庭劳动力就不足的情况雪上加霜。
所以在这个承诺只要不故意偷懒,都可以获得两石的分成的诱惑,再加上被荆谋言故意剥夺劳动力,一边是诱惑,一边是劳动力不足的压力,所以他们很快也都选择了同意了。
“看来,没有想到这个义务教育,还是有这样的用处。等于是我倒逼了他们去主动支持,这样让他们感觉到了劳动力不足,压力也就更大,不得不选择这种方法出让土地使用权,让商人来负责经营管理,然后还要为商人打工。”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年龄大了,已经很难下田耕种,这样必然会选择相对轻松一些的办法,通过出让土地,再加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换取两石的粮食收入,这样算是不错的结果。”
荆谋言看到了那些年龄大了的人,居然是自己这个政策的支持者,不过思考一下也不奇怪。因为后世的土地流转政策,反而是那些失去劳动力的农村家庭比较支持。后世的土地流转政策是建立在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乡村劳动力缺乏,所以应运而生。
可是荆谋言这个时候搞了强制义务教育,这样人为的造成了农村缺乏劳动力。再加上农村不少人都是年龄大了,耕田很吃力,所以宁可选择出租换取每年两石的稳定收入,也不想去自己独自拼命耕田了。
“好,既然你们都支持,那我们也都可以各自作出约定。我们官府会为你们介绍商人来租用你们的土地,你们每亩以一年两石的租子出租,不过条件也就是你们必须要全家除了小孩子之外,接受商人的雇佣安排。如果到时候收成不足,商人也都会给足你们的粮食最低分成,你们算是旱涝保收了!”
那些农民在官府作保,纷纷选择了这个保底分成的做法。最低两两石的租子,这个是原则上是不能少的,除非是恶意偷懒。至于剩下的,各家都会有着各家的管理方法,不同的商人会有着不同的给予这些农民的工资水平,不过总之最低那个每亩两石的收入不能少。
都督府,武士彟问:“荆谋言,你为什么不主动规定那些商人给予百姓的最低工钱,这个不是让百姓更得到实惠吗?”
荆谋言摇头说:“这个不合适,有些事情并不是百姓收入越高越好。这个要权衡双方的,因为益州都督府下辖个州县,各地环境不同,不能直接规定。何况每亩地最低两石,那已经是很不错了,甚至可以说对于这个时代,已经有些过分了。如果再次过分,那也不利于将来发展了。”
“其实我没有规定最低,反而是好事。以为你如果到时候农户认为这个商人给的太少,可以请求另一个商人来合作。如果商人觉得这个地方的农户要价太高,明显没有收益,那也会选择离开。我们必须要容许双方博弈,何况过些年这些农户的孩子读书完成,他们的孩子也都会眼界更开阔,不会愚笨到被商人继续盘剥过甚。”
“何况我们这样做,可以逼迫商人去投入更多的资金去研究更好的农耕方法,增加产量。或者是去想方设法用更少的人,耕种更多的土地的方法。可是不论如何,那也是在有好处的。可是一旦我规定了,反而不利于商人跟农户双方博弈。所以给最低保底已经足够了,千万不要过分的给太多,这样也会让农户选择懒惰的。”
荆谋言认为让农民来研究科技进步,这个明显不靠谱!高科技研究,如果商人愿意投入资金和经历,?速度可是很快的。可是在古代,商人往往从事的都是“二道贩子”的行业,几乎都是不从事实体经济。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古代很多文人辱骂商人不事生产投机钻营的原因。当然这个也是跟古代的商业风气有关系,古代商人很少有从事大规模实体经济。哪怕有少部分那也不过是作坊式,甚至也就是家庭为主,指望这样作坊式的去研发科技进步,太难了。
“武长史,我们把那些商人从到处倒腾货物,改变成了这种负责组织生产,创造更多的效益,那可是一个进步了。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人尝到甜头,选择大量组织生产,这样用更少的人力和土地去获得更多的产出,这样也就是一个进步。”
“这样对于长远,有着很大的好处。今后商人是组织生产的人,不再是到处倒腾货物赚取差价为主,我想对于商人的身份和名誉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武士彟对于这个深有体会,商人被骂的最大的一个原因,那也就是不从事生产,而是以倒卖为主,这样不生产出任何效益,是古代很多人都骂的。不过如果让商人从事生产了,并且创造了更多的效益,这样反而可以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商人提高地位。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