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590 第1586章 玄黄大帝
- 1591 第1587章 以雷破雷
- 1592 第1588章 孤鸿到来
- 1593 第1589章 羲和到来
- 1594 第1590章 当我不知
- 1595 第1591章 七宝妙树
- 1596 第1592章 刀剑术绝
- 1597 第1593章 灵感之谋
- 1598 第1594章 赫赫之功
- 1599 第1595章 太素元平
- 1600 第1596章 国亡之兆
- 1601 第1597章 离尘鏖战
- 1602 第1598章 元魔天目
- 1603 第1599章 爆发之始
- 1604 第1600章 也曾寄望
- 1605 第1601章 伪圣之身
- 1606 第1602章 烛龙之叛
- 1607 第1603章 大乘皆杀
- 1608 第1604章 四大凶神
- 1609 第1605章 源血神鼎
- 1610 第1606章 势不两立
- 1611 第1607章 封锁洞天
- 1612 第1608章 射日神弓
- 1613 第1609章 太上戮仙
- 1614 第1610章 玄德绝境
- 1615 第1611章 玄德之殒
- 1616 第1612章 佛门之哀
- 1617 第1613章 四方震动
- 1618 第1614章 神霄道脉
- 1619 第1615章 最后一子
- 1620 第1616章 事了人散
- 1621 第1617章 净世青莲
- 1622 第1618章 五灵轻云
- 1623 第1619章 大罗之争
- 1624 第1620章 不听不闻
- 1625 第1621章 不敢置信
- 1626 第1622章 国运已崩
- 1627 第1623章 悔不当初
- 1628 第1624章 龙宫易主
- 1629 第1625章 摩天破关
- 1630 第1626章 授徒之意
- 1631 第1627章 孵化胎教
- 1632 第1628章 元胎出世
- 1633 第1629章 石生景德
- 1634 第1630章 为师之道
- 1635 第1631章 咫尺阴阳
- 1636 第1632章 冰山显踪
- 1637 第1633章 造化神通
- 1638 第1634章 逃去哪里
- 1639 第1635章 元始大帝
- 1640 第1636章 灵感之见
- 1641 第1637章 道之海洋
- 1642 第1638章 大罗之秘
- 1643 第1639章 只欠东风
- 1644 第1640章 神霄万劫
- 1645 第1641章 劫果之疑
- 1646 第1642章 泰玄妖圣
- 1647 第1643章 灵感大帝
- 1648 第1644章 助我成道
- 1649 第1645章 雪中送炭
- 1650 第1646章 气数已尽
- 1651 第1647章 惊天秘闻
- 1652 第1648章 识天君现
- 1653 1649.第1649章 兵解转劫
- 1654 1650.第1650章 真相大白
- 1655 1651.第1651章 超脱天道
- 1656 1652.第1652章 最后一步
- 1657 第1653章 无法无天
- 1658 第16646章 气数已尽
- 1659 第16秘47章 惊天秘闻
- 1660 第16君48章 识天君现
- 1661 第1653章 无法无天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596章 国亡之兆
第1596章 国亡之兆
当李纯臣那句言语道出,此间百丈方圆之内的气息,顿时是阴寒无比。所有的侍从都是低头躬身,不敢发出半点声音,周围寂静,落针可闻。
那元平帝的眼里,已经没有半点温度,仿佛要将眼前这跪伏之人,刀剐凌迟。
那李纯臣却不在意,眼含嘲讽的反问:“我只问一句,他日妖族犯境之时,佛门与那南海门下,以此向我朝求问灵田地脉之时,不知陛下与燕王,该如何应对?是舍于不舍?”
大敌在外,有求于人,那时的形势,岂能强过今朝?
难道能指望那大乘门与玄德道尊的德行,能强过离尘宗?没有好处。指望那佛门与玄德,会主动出手为他们太素朝消灾解难,岂非是痴人说梦。
以太素朝的力量,想要制衡这二者,就更是痴人说梦!
此言道出,便是那燕王李隆瀍,一时间也是无言以对。诸臣也觉哑然,正沉寂之时,旁边却有一位大臣忽然出言:“我闻说那离尘宗修士,曾对左庶子有救命之恩,不知可有此事?”
李纯臣漠然的往那人看来一眼,其实只听声音,便可知那是吏部尚书左春。
不由暗暗叹息,这位大臣出身大族左氏,平素还算方正,受人敬崇,许多士子,将将之视为朝中难得的正人君子。
可一旦涉及家族利益,便也不顾风评,展露出了獠牙。正面无法将他辨过,便改拨脏水么?
也对,这一国之内,无数的世家豪爵,如今都已盯上了离尘宗与诸教所辖的田土,还有那些附庸宗派的灵矿药园。
此时有人不识趣的想要阻扰,螳臂当车,违逆大势,这位吏部尚书,又岂会坐视?
而随着那左春率先发难,其余诸臣,亦纷纷出言。
“臣御史中丞****,弹劾左庶子李纯臣,因私义而废公事!”
“臣曾听闻左庶子,与离尘宗修士私交甚笃。府中三位客卿,皆出身于离尘外院弟子!此人谏语,不足采信。”
“禀陛下,臣近日查得十三年前,李纯臣援引数位玄门修士入太子府门下供奉,其中有两人与离尘宗纠葛极深。”
元平帝只静静倾听,面上的冷笑之意,也是越来越浓,直到诸人议论之声稍停,才目视李纯臣道:“我道你今日谏言是出自公心,却原来别有私意。诸臣之言可是实情?你可还有何要辩解的?”
那李纯臣深吸了一口气,再次俯身一拜:“诸臣证词,确实不假。臣也确是与离尘宗颇有私交。太子宫几位玄门供奉,是出自臣引荐不错,可那几位却都勤勤恳恳,并无半点差错。臣府中客卿,亦不曾作奸犯科。且今日臣之一言一语,皆出肺腑,为我太素朝之社稷。如有半点私心,甘受天遣。”
“皆出肺腑?甘受天遣?你倒是牙尖嘴利!”
元平帝哂然一笑,不过一时之间,他倒也不知该如何处置这李纯臣才好。
以他心意,倒是恨不得将这李纯臣,千刀万剐,剁碎了喂狗。此人除了与离尘宗勾结,今日明为劝谏,暗则阴怀叵测,欲为离尘宗张目之外,倒似是没有其他劣迹,
不过他究竟是称帝数十余年,几个念动,就有了决断:“此人可恼,剥去他的官服,发入大理寺看审。问问他除与离尘宗勾结之外,还有无其他不法事!”
李纯臣面色苍白抬起头,这次却并未看那元平帝,而是望向了在场,无一言一语相助诸臣:“臣出言直谏之时,便已料到会是如此。却只望百十年后,陛下与在场诸公,莫要后悔今日。”
接着是再无言语,任由旁边两个少监侍者将他左右制住。
那元平帝眼里的厌恶之色更浓,额角处青筋暴起,不过还未等他开口,将这不知好歹的李纯臣从重处置。却见远处一位青光,正不顾这铜鹤台中的诸多禁法,远远飞遁过来。
遥目一望,才知是一位钦天监的紫袍供奉。此时这位道行深厚金仙,却是满眼的焦急仓惶之色。
不过片刻,那遁光就已降落到诸人面前,显出里面一位紫袍修士:“陛下!钦天监正命臣来此,有请陛下,速回京城!”
元平帝见状,不由是眉头大皱,神情不悦:“到底出了何事?慌慌张张,成何体统?钦天监正有甚紧要之事,要让朕速返宣京?”
那紫袍修士本是张嘴欲言,可当他目光扫过在场诸臣之后,却又是一阵迟疑。
元平帝顿时失笑:“钦天监之中,还有何事不可对人言?难道要朕凭退左右不成?是又有什么灾星现世,还是朝中出了奸佞了?又或者是某地某处,又有了什么大灾?可直言道来。”
听得此言,紫袍修士的神情,却依然有些迟疑。还是那燕王李隆瀍,笑着吩咐道:“有什么事情,尽管分说便是。陛下今日心情甚佳,即便有什么不妥,也绝不会怪罪于你。”
离尘宗覆灭在即,此为遗泽后世的千秋功业,元平帝的心情,当还是喜悦居多,不至于因那李纯臣之事坏到哪区。
紫袍修士仔细看了元平帝一眼,见这位满面红光,目中精芒逼人,却不禁一声苦笑,
思忖了片刻,这位才猛地一咬牙道:“今日正午时分,那清华鼎内的五灵之水,无缘无故消减七成。如今水深只剩半臂,且仍在流失,隐有散尽之势!司天少监虽已拼尽了十万年寿元,以心头之血镇压,仍不能稍阻其势。所以遣臣前来,请陛下速速回京!”
此言道出,在场之人都是纷纷变色,无不都是脸上煞白一片,不能言语。
那元平帝也是心神一个恍惚,才回过神来:“你说什么?清华鼎内五灵之水流失?有散尽之势?”
言语之中,是满含着不信与震怒。
然而在场诸人,都不觉意外,反倒是如同元平帝一般,以无法置信的目光,看着那紫袍供奉。
那李纯臣并未走远,此时却也是眼神茫然的回望。
所谓的清华鼎,乃是太素****第四任国主素武帝寻来的一件气运至宝。又请动数十万年前,一位精擅堪舆之法的大能出手,使此物与太素朝龙气相连。
鼎内自具五灵之水,时多时少,一旦国势有变,这清华鼎都能提前预知。国运衰弱,则鼎内五灵之水必定消减,若是国运鼎盛,那么这鼎内的水深,必定高涨。
这些年内,这清华鼎预示的国运变化,无不精准。尽管绝大多数,都是事到临头,甚至事后才会发生变化,可依然被太素国上下重视,视为关系太素朝的国宝。
七成五灵之水消失,更有彻底消散之势。这岂非是预兆太素朝,有灭亡之兆?
这究竟是出了何事?如今国内并无天灾祸乱,诸臣世家也俯首帖耳?这究竟哪里来的祸事?
如今唯一有可能的,也就只有离尘宗那边。难道说那里的战事,出了什么变故不成?
他今日出言劝谏,也只因忧心太素****日后的国运,会因此江河日下。可从没有想过,那离尘宗能够尽退强敌,现在就显出恶果。便是他,也不看好离尘。
数位混元道祖出手,岂同小可?怎可有失败之理?
那元平帝的眼里,已经没有半点温度,仿佛要将眼前这跪伏之人,刀剐凌迟。
那李纯臣却不在意,眼含嘲讽的反问:“我只问一句,他日妖族犯境之时,佛门与那南海门下,以此向我朝求问灵田地脉之时,不知陛下与燕王,该如何应对?是舍于不舍?”
大敌在外,有求于人,那时的形势,岂能强过今朝?
难道能指望那大乘门与玄德道尊的德行,能强过离尘宗?没有好处。指望那佛门与玄德,会主动出手为他们太素朝消灾解难,岂非是痴人说梦。
以太素朝的力量,想要制衡这二者,就更是痴人说梦!
此言道出,便是那燕王李隆瀍,一时间也是无言以对。诸臣也觉哑然,正沉寂之时,旁边却有一位大臣忽然出言:“我闻说那离尘宗修士,曾对左庶子有救命之恩,不知可有此事?”
李纯臣漠然的往那人看来一眼,其实只听声音,便可知那是吏部尚书左春。
不由暗暗叹息,这位大臣出身大族左氏,平素还算方正,受人敬崇,许多士子,将将之视为朝中难得的正人君子。
可一旦涉及家族利益,便也不顾风评,展露出了獠牙。正面无法将他辨过,便改拨脏水么?
也对,这一国之内,无数的世家豪爵,如今都已盯上了离尘宗与诸教所辖的田土,还有那些附庸宗派的灵矿药园。
此时有人不识趣的想要阻扰,螳臂当车,违逆大势,这位吏部尚书,又岂会坐视?
而随着那左春率先发难,其余诸臣,亦纷纷出言。
“臣御史中丞****,弹劾左庶子李纯臣,因私义而废公事!”
“臣曾听闻左庶子,与离尘宗修士私交甚笃。府中三位客卿,皆出身于离尘外院弟子!此人谏语,不足采信。”
“禀陛下,臣近日查得十三年前,李纯臣援引数位玄门修士入太子府门下供奉,其中有两人与离尘宗纠葛极深。”
元平帝只静静倾听,面上的冷笑之意,也是越来越浓,直到诸人议论之声稍停,才目视李纯臣道:“我道你今日谏言是出自公心,却原来别有私意。诸臣之言可是实情?你可还有何要辩解的?”
那李纯臣深吸了一口气,再次俯身一拜:“诸臣证词,确实不假。臣也确是与离尘宗颇有私交。太子宫几位玄门供奉,是出自臣引荐不错,可那几位却都勤勤恳恳,并无半点差错。臣府中客卿,亦不曾作奸犯科。且今日臣之一言一语,皆出肺腑,为我太素朝之社稷。如有半点私心,甘受天遣。”
“皆出肺腑?甘受天遣?你倒是牙尖嘴利!”
元平帝哂然一笑,不过一时之间,他倒也不知该如何处置这李纯臣才好。
以他心意,倒是恨不得将这李纯臣,千刀万剐,剁碎了喂狗。此人除了与离尘宗勾结,今日明为劝谏,暗则阴怀叵测,欲为离尘宗张目之外,倒似是没有其他劣迹,
不过他究竟是称帝数十余年,几个念动,就有了决断:“此人可恼,剥去他的官服,发入大理寺看审。问问他除与离尘宗勾结之外,还有无其他不法事!”
李纯臣面色苍白抬起头,这次却并未看那元平帝,而是望向了在场,无一言一语相助诸臣:“臣出言直谏之时,便已料到会是如此。却只望百十年后,陛下与在场诸公,莫要后悔今日。”
接着是再无言语,任由旁边两个少监侍者将他左右制住。
那元平帝眼里的厌恶之色更浓,额角处青筋暴起,不过还未等他开口,将这不知好歹的李纯臣从重处置。却见远处一位青光,正不顾这铜鹤台中的诸多禁法,远远飞遁过来。
遥目一望,才知是一位钦天监的紫袍供奉。此时这位道行深厚金仙,却是满眼的焦急仓惶之色。
不过片刻,那遁光就已降落到诸人面前,显出里面一位紫袍修士:“陛下!钦天监正命臣来此,有请陛下,速回京城!”
元平帝见状,不由是眉头大皱,神情不悦:“到底出了何事?慌慌张张,成何体统?钦天监正有甚紧要之事,要让朕速返宣京?”
那紫袍修士本是张嘴欲言,可当他目光扫过在场诸臣之后,却又是一阵迟疑。
元平帝顿时失笑:“钦天监之中,还有何事不可对人言?难道要朕凭退左右不成?是又有什么灾星现世,还是朝中出了奸佞了?又或者是某地某处,又有了什么大灾?可直言道来。”
听得此言,紫袍修士的神情,却依然有些迟疑。还是那燕王李隆瀍,笑着吩咐道:“有什么事情,尽管分说便是。陛下今日心情甚佳,即便有什么不妥,也绝不会怪罪于你。”
离尘宗覆灭在即,此为遗泽后世的千秋功业,元平帝的心情,当还是喜悦居多,不至于因那李纯臣之事坏到哪区。
紫袍修士仔细看了元平帝一眼,见这位满面红光,目中精芒逼人,却不禁一声苦笑,
思忖了片刻,这位才猛地一咬牙道:“今日正午时分,那清华鼎内的五灵之水,无缘无故消减七成。如今水深只剩半臂,且仍在流失,隐有散尽之势!司天少监虽已拼尽了十万年寿元,以心头之血镇压,仍不能稍阻其势。所以遣臣前来,请陛下速速回京!”
此言道出,在场之人都是纷纷变色,无不都是脸上煞白一片,不能言语。
那元平帝也是心神一个恍惚,才回过神来:“你说什么?清华鼎内五灵之水流失?有散尽之势?”
言语之中,是满含着不信与震怒。
然而在场诸人,都不觉意外,反倒是如同元平帝一般,以无法置信的目光,看着那紫袍供奉。
那李纯臣并未走远,此时却也是眼神茫然的回望。
所谓的清华鼎,乃是太素****第四任国主素武帝寻来的一件气运至宝。又请动数十万年前,一位精擅堪舆之法的大能出手,使此物与太素朝龙气相连。
鼎内自具五灵之水,时多时少,一旦国势有变,这清华鼎都能提前预知。国运衰弱,则鼎内五灵之水必定消减,若是国运鼎盛,那么这鼎内的水深,必定高涨。
这些年内,这清华鼎预示的国运变化,无不精准。尽管绝大多数,都是事到临头,甚至事后才会发生变化,可依然被太素国上下重视,视为关系太素朝的国宝。
七成五灵之水消失,更有彻底消散之势。这岂非是预兆太素朝,有灭亡之兆?
这究竟是出了何事?如今国内并无天灾祸乱,诸臣世家也俯首帖耳?这究竟哪里来的祸事?
如今唯一有可能的,也就只有离尘宗那边。难道说那里的战事,出了什么变故不成?
他今日出言劝谏,也只因忧心太素****日后的国运,会因此江河日下。可从没有想过,那离尘宗能够尽退强敌,现在就显出恶果。便是他,也不看好离尘。
数位混元道祖出手,岂同小可?怎可有失败之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