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589 第1585章 镇压五行
- 1590 第1586章 玄黄大帝
- 1591 第1587章 以雷破雷
- 1592 第1588章 孤鸿到来
- 1593 第1589章 羲和到来
- 1594 第1590章 当我不知
- 1595 第1591章 七宝妙树
- 1596 第1592章 刀剑术绝
- 1597 第1593章 灵感之谋
- 1598 第1594章 赫赫之功
- 1599 第1595章 太素元平
- 1600 第1596章 国亡之兆
- 1601 第1597章 离尘鏖战
- 1602 第1598章 元魔天目
- 1603 第1599章 爆发之始
- 1604 第1600章 也曾寄望
- 1605 第1601章 伪圣之身
- 1606 第1602章 烛龙之叛
- 1607 第1603章 大乘皆杀
- 1608 第1604章 四大凶神
- 1609 第1605章 源血神鼎
- 1610 第1606章 势不两立
- 1611 第1607章 封锁洞天
- 1612 第1608章 射日神弓
- 1613 第1609章 太上戮仙
- 1614 第1610章 玄德绝境
- 1615 第1611章 玄德之殒
- 1616 第1612章 佛门之哀
- 1617 第1613章 四方震动
- 1618 第1614章 神霄道脉
- 1619 第1615章 最后一子
- 1620 第1616章 事了人散
- 1621 第1617章 净世青莲
- 1622 第1618章 五灵轻云
- 1623 第1619章 大罗之争
- 1624 第1620章 不听不闻
- 1625 第1621章 不敢置信
- 1626 第1622章 国运已崩
- 1627 第1623章 悔不当初
- 1628 第1624章 龙宫易主
- 1629 第1625章 摩天破关
- 1630 第1626章 授徒之意
- 1631 第1627章 孵化胎教
- 1632 第1628章 元胎出世
- 1633 第1629章 石生景德
- 1634 第1630章 为师之道
- 1635 第1631章 咫尺阴阳
- 1636 第1632章 冰山显踪
- 1637 第1633章 造化神通
- 1638 第1634章 逃去哪里
- 1639 第1635章 元始大帝
- 1640 第1636章 灵感之见
- 1641 第1637章 道之海洋
- 1642 第1638章 大罗之秘
- 1643 第1639章 只欠东风
- 1644 第1640章 神霄万劫
- 1645 第1641章 劫果之疑
- 1646 第1642章 泰玄妖圣
- 1647 第1643章 灵感大帝
- 1648 第1644章 助我成道
- 1649 第1645章 雪中送炭
- 1650 第1646章 气数已尽
- 1651 第1647章 惊天秘闻
- 1652 第1648章 识天君现
- 1653 1649.第1649章 兵解转劫
- 1654 1650.第1650章 真相大白
- 1655 1651.第1651章 超脱天道
- 1656 1652.第1652章 最后一步
- 1657 第1653章 无法无天
- 1658 第16646章 气数已尽
- 1659 第16秘47章 惊天秘闻
- 1660 第16君48章 识天君现
- 1661 第1653章 无法无天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595章 太素元平
第1595章 太素元平
太素国,距离离尘山大约一万一千由旬的宣神京外,宣水之南,太素国主元平帝立于才刚新近修缮过的铜鹤台上,心满意足的望着身下方处,那座被修饰得美奂美轮的园林。
“不错不错,那李卿家果不愧是园林大家,这铜鹤台深合朕意。寻他主持铜鹤台修缮之事,果然是寻对了人。”
似确已心满意足,元平帝的脸上,泛着红潮:“传旨嘉奖,着工部侍郎李卿家年后准备接任工部尚书事。现任工部尚书尚书元修这次亦有居中调度之功,可右迁他职,另有调用。“
旁边跟随的诸多大臣,内监侍者,闻言亦是笑容满面,立时就有中书舍人奉旨而去,书写正式诏文。
然而随行之人中,虽有十数位喜形于颜色,可亦有几人,面色不虞。
铜鹤台乃昔年太素朝太祖壮年之时所建,在这位太祖未称帝之前,曾大破北方北宣国数百万大军,在班师回朝之际,过宣水之南,夜宿旋山,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鹤一只。
于是有大臣言,昔年昊母梦见玉鹤入怀而生上昊,而这位‘上昊’,正是昔年的第六代人∷∵,皇。
当时太祖闻言,不由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宣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铜鹤台初建之时,虽也奇丽巍峨,然而那位太祖皇帝生性节俭,又值平定四海之时,所以并未费什么财力。整个铜鹤台,总共才不过广厦二百余间。
可之后太素朝历任皇帝,喜此处景致优美,冬日温暖如春,可以作为避寒之地。屡次三番将这铜鹤台扩建,如今已成行宫,范围千余里,有华屋三十万间,可以容纳整个太素朝宫廷与所有文武官员。更有大小庭院四百,猎场无数,温泉近千,可谓是奢靡到了极致。
铜鹤台最近一次整修,还是在五十年前,接下来仍可使用数百年都无妨。可元平帝却力排众议,执意修整扩建,不惜为此动用国库银钱,为此贬斥了好几位大臣。
所以在那些秉性正直的大臣看来,此举劳民伤财,陡耗国力,是昏君之举。更将那工部上下与司设监,都视为奸佞。
今日铜鹤台落成,那二人加官深职,却不知是靡费了多少了民脂民膏?这宏伟宫廷之下,又究竟垫了多少民夫尸骨?
“臣恭喜陛下,二十年心愿,今日一朝得偿!”
诸臣中一位白须老者笑意盈盈的凑趣道:“说来也是双喜临门,数日之后,恐这世间,就再无离尘宗。若能顺势收回这国中那些治外田土道观,那时陛下之功业,可直追我太素朝历代先皇,我国朝,也必可得中兴也!”
那元平帝闻言,不禁笑容愈盛,一时间只觉是意气昂扬,负手远望东面道:“我朝那些仙修,仗着有离尘为依靠,缕缕违法乱禁,朕与诸位先皇苦其久矣。那些田土道观,亦为我朝历代先皇之心病,占据了我朝土地近一成之数。却因那离尘宗之势,一直不敢妄动,不纳田赋,不受管制,使我朝数位皇祖,郁郁而终。这次若能如愿,那是最好不过。对了,如今那离尘山,到底形势如何?道尊与那寂天如来,也不知能否将那离尘山顺利拿下?”
到底还是有着几分担心,一旦不能顺利将那离尘山拿下,那么太素朝,可未必就能经受得起那离尘宗的疯狂报复。
那边说是十五日之内,就能有确实消息,可如今已经却已是到了第十日。
“父皇无需心忧,那边不久之前才传来消息,说道是离尘已支撑不住,那位玄碧仙王,若不返回,那么最多一日之内,就可将离尘宗上下屠绝。”
答话之人,乃是随行的三皇子燕王李隆瀍,神情颇为轻松的笑着答言:“此战不独只是玄德与佛门两位佛祖出手,据说那南极赤火神州亦有参与。数位道祖联手镇压,十几位大罗合力,那离尘宗是与四分之一个天下为敌,岂有不败之理?那元国师也让儿臣转达,定不会使陛下失望。想必明后两天,父皇就可得知捷报。”
他之前曾因离尘宗问罪,被囚禁过一段时日,不但身形瘦弱,脸色也略显苍白,仿佛风吹即倒一般。
元平帝看在眼中,颇为心疼,知晓这爱子,其实是代人受过。不过当听闻之后,仍是哑然笑道:“不会让我失望?是不让他自己失望才对。元国师与那离尘宗屡有仇怨,却数次隐忍,今次攻伐离尘这一战,自是要全力以赴的。”
听得燕王李隆瀍这般说,他心中倒是安宁了几分。确实,这次四位道祖坐镇,焉有不胜之理?
即便没将离尘宗拿下,太素****有这几分势力位奥援,事后的损失,应该也不会惨重到哪去。
想到不久之后,那个心头之刺就将被拔除,他只觉心中快意无比。这些年来,对离尘宗怨气满怀的,又何止是国师元问殊一人?
“对了,隆瀍你只说,那玄碧不回归,那离尘山在这一两日内必定失陷。却没说那玄碧回归之后,又当如何?”
他虽为一国之皇,凡世之主,也知那玄碧大仙的威名,更知那‘太霄周天轮’,是何等可怕的存在。
“此点无需担忧!寂天如来早有准备,那玄碧大仙若不回归也还罢了,离尘道统仍有一线生机。可他如真要挟‘太霄周天轮’返回离尘,必定会吃上一次大亏不可。可能离尘最后一线传承道统的希望,都将断绝。”
李隆瀍先是一阵轻咳,才又继续言道:“且如来有言,哪怕他的谋算落空,我等也可先从容剪其羽翼。那离尘宗若没了爪牙,空有三位大罗坐镇,也一样于事无补。苟延残喘,在天东顶多只能再支撑个数千年光景。那佛门与凰祖及玄德道尊,也已答应,必定会保得我太素朝安然无恙。有此一诺,我太素朝国祚,数十万年内都可安枕无忧。”
元平帝不由满意的微一颔首,可也在这时,后方诸多大臣中忽有一人闪身出列。
“臣不赞同燕王之言!陛下此举,无异是引狼入室。离尘宗有大功于我皇室,其附庸道宗虽屡有犯禁之举,本身却并无大过。我朝倒戈相向,有背信弃义之嫌。且与妖族联手,或者能得益一时,却只恐日后,遗祸无穷。”
元平帝微一愣神,侧目看了过去,而后双眼微眯,显出了几分厉光。那出此奇言之人,乃是左庶子李纯臣。他不由下意识的,目光又往那太子方向扫了过去。
所谓的左庶子,乃是东宫詹事府左春坊之主官,负责出纳太子之命,有规讽谏谕,赞相顾问之责。是太子麾下,最主要的羽翼之一。
所以元平帝本能的就以为,这是太子主使。不满燕王李隆瀍受他宠信,以及这剪灭离尘之奇功被燕王所得。
然而元平帝望过去的时候,却见那太子李隆葭,竟是一脸的惊慌意外,手足不知所措。
望之不似作伪,左庶子此举,应当确实擅作主张。元平帝却依然是一声冷哼,如此畏畏缩缩,毫无但当之人,岂配为一国之君?
他也懒得训斥太子,径自又把目光,又转回了那左庶子:“这可是奇了,朕倒也听听,朕是如何引狼入室?如何背信弃义?又有何遗祸可言?”
语声低沉,杀机森然,使得此间所有臣属,都是不寒而栗。
李纯臣定定的看了这位元平帝一眼,而后眼皮垂下,面色寂死。先是跪下伏地一拜,这才言道:“臣只问驱逐离尘宗之后,那佛门与南海门下,难道就不会私蓄灵田矿脉?难道就不会以术乱禁?大乘佛门根基深厚,所谋甚大,西天元皇神州,几乎小半之地,都尽化佛国,至于那玄德道尊座下,行事一向嚣横张狂,使南海乌烟瘴气,民不聊生。灭了一个离尘宗,却又请来了两家豺狼,这岂非是引狼入室?臣料见日后南海三岛弟子,嚣张跋扈只会更胜今日之离尘。至于背信弃义,臣闻昔年太祖立国,数次得离尘之助。我朝前后二次大灾,三次大妖祸乱,也是得离尘之助,才能转危为安。如此大德,我朝却并无一报。如今不但不知感恩,却反是对恩人下此毒手。离尘并无显罪,我朝却出动大兵攻伐。我恐此事传出,必使天下人因我朝之举而齿冷。至于遗祸,大日金乌一族重建王庭,东元紫日神州失陷,我朝东面再无屏障。只恐日后那东海疆域,必定纷争迭起,妖族祸乱一如北海。”
元平帝的面色,更显铁青,右手已微微颤抖。燕王李隆瀍亦面色沉冷,不过此时反笑道:“左庶子此言谬矣,那玄德道尊与大乘佛门确然势大不错,对天东之地也确有其图谋。然而也正因此,这两家日后必有冲突,岂非更便于我朝制衡?离尘有恩德于我太素国,然而这些年我朝累世尊荣,已足可偿还了。今次之事,乃是离尘门下不知收敛,不惜气运,自取其祸!所谓失道者寡助,我朝之举只是从众而为。至于那大日金乌一族重建王庭,若那东面妖族真要祸乱神州,日后玄德道尊与大乘佛门,又岂会坐视?”
他温言软语,每说一句,元平帝的面色,就更缓和一分。周围的大臣宦监,亦是深以为然,纷纷现出了笑意。
李纯臣却并未被说服,反而是‘嗤’的一笑,目光中满含嘲讽:“想当然尔!”
“不错不错,那李卿家果不愧是园林大家,这铜鹤台深合朕意。寻他主持铜鹤台修缮之事,果然是寻对了人。”
似确已心满意足,元平帝的脸上,泛着红潮:“传旨嘉奖,着工部侍郎李卿家年后准备接任工部尚书事。现任工部尚书尚书元修这次亦有居中调度之功,可右迁他职,另有调用。“
旁边跟随的诸多大臣,内监侍者,闻言亦是笑容满面,立时就有中书舍人奉旨而去,书写正式诏文。
然而随行之人中,虽有十数位喜形于颜色,可亦有几人,面色不虞。
铜鹤台乃昔年太素朝太祖壮年之时所建,在这位太祖未称帝之前,曾大破北方北宣国数百万大军,在班师回朝之际,过宣水之南,夜宿旋山,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鹤一只。
于是有大臣言,昔年昊母梦见玉鹤入怀而生上昊,而这位‘上昊’,正是昔年的第六代人∷∵,皇。
当时太祖闻言,不由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宣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铜鹤台初建之时,虽也奇丽巍峨,然而那位太祖皇帝生性节俭,又值平定四海之时,所以并未费什么财力。整个铜鹤台,总共才不过广厦二百余间。
可之后太素朝历任皇帝,喜此处景致优美,冬日温暖如春,可以作为避寒之地。屡次三番将这铜鹤台扩建,如今已成行宫,范围千余里,有华屋三十万间,可以容纳整个太素朝宫廷与所有文武官员。更有大小庭院四百,猎场无数,温泉近千,可谓是奢靡到了极致。
铜鹤台最近一次整修,还是在五十年前,接下来仍可使用数百年都无妨。可元平帝却力排众议,执意修整扩建,不惜为此动用国库银钱,为此贬斥了好几位大臣。
所以在那些秉性正直的大臣看来,此举劳民伤财,陡耗国力,是昏君之举。更将那工部上下与司设监,都视为奸佞。
今日铜鹤台落成,那二人加官深职,却不知是靡费了多少了民脂民膏?这宏伟宫廷之下,又究竟垫了多少民夫尸骨?
“臣恭喜陛下,二十年心愿,今日一朝得偿!”
诸臣中一位白须老者笑意盈盈的凑趣道:“说来也是双喜临门,数日之后,恐这世间,就再无离尘宗。若能顺势收回这国中那些治外田土道观,那时陛下之功业,可直追我太素朝历代先皇,我国朝,也必可得中兴也!”
那元平帝闻言,不禁笑容愈盛,一时间只觉是意气昂扬,负手远望东面道:“我朝那些仙修,仗着有离尘为依靠,缕缕违法乱禁,朕与诸位先皇苦其久矣。那些田土道观,亦为我朝历代先皇之心病,占据了我朝土地近一成之数。却因那离尘宗之势,一直不敢妄动,不纳田赋,不受管制,使我朝数位皇祖,郁郁而终。这次若能如愿,那是最好不过。对了,如今那离尘山,到底形势如何?道尊与那寂天如来,也不知能否将那离尘山顺利拿下?”
到底还是有着几分担心,一旦不能顺利将那离尘山拿下,那么太素朝,可未必就能经受得起那离尘宗的疯狂报复。
那边说是十五日之内,就能有确实消息,可如今已经却已是到了第十日。
“父皇无需心忧,那边不久之前才传来消息,说道是离尘已支撑不住,那位玄碧仙王,若不返回,那么最多一日之内,就可将离尘宗上下屠绝。”
答话之人,乃是随行的三皇子燕王李隆瀍,神情颇为轻松的笑着答言:“此战不独只是玄德与佛门两位佛祖出手,据说那南极赤火神州亦有参与。数位道祖联手镇压,十几位大罗合力,那离尘宗是与四分之一个天下为敌,岂有不败之理?那元国师也让儿臣转达,定不会使陛下失望。想必明后两天,父皇就可得知捷报。”
他之前曾因离尘宗问罪,被囚禁过一段时日,不但身形瘦弱,脸色也略显苍白,仿佛风吹即倒一般。
元平帝看在眼中,颇为心疼,知晓这爱子,其实是代人受过。不过当听闻之后,仍是哑然笑道:“不会让我失望?是不让他自己失望才对。元国师与那离尘宗屡有仇怨,却数次隐忍,今次攻伐离尘这一战,自是要全力以赴的。”
听得燕王李隆瀍这般说,他心中倒是安宁了几分。确实,这次四位道祖坐镇,焉有不胜之理?
即便没将离尘宗拿下,太素****有这几分势力位奥援,事后的损失,应该也不会惨重到哪去。
想到不久之后,那个心头之刺就将被拔除,他只觉心中快意无比。这些年来,对离尘宗怨气满怀的,又何止是国师元问殊一人?
“对了,隆瀍你只说,那玄碧不回归,那离尘山在这一两日内必定失陷。却没说那玄碧回归之后,又当如何?”
他虽为一国之皇,凡世之主,也知那玄碧大仙的威名,更知那‘太霄周天轮’,是何等可怕的存在。
“此点无需担忧!寂天如来早有准备,那玄碧大仙若不回归也还罢了,离尘道统仍有一线生机。可他如真要挟‘太霄周天轮’返回离尘,必定会吃上一次大亏不可。可能离尘最后一线传承道统的希望,都将断绝。”
李隆瀍先是一阵轻咳,才又继续言道:“且如来有言,哪怕他的谋算落空,我等也可先从容剪其羽翼。那离尘宗若没了爪牙,空有三位大罗坐镇,也一样于事无补。苟延残喘,在天东顶多只能再支撑个数千年光景。那佛门与凰祖及玄德道尊,也已答应,必定会保得我太素朝安然无恙。有此一诺,我太素朝国祚,数十万年内都可安枕无忧。”
元平帝不由满意的微一颔首,可也在这时,后方诸多大臣中忽有一人闪身出列。
“臣不赞同燕王之言!陛下此举,无异是引狼入室。离尘宗有大功于我皇室,其附庸道宗虽屡有犯禁之举,本身却并无大过。我朝倒戈相向,有背信弃义之嫌。且与妖族联手,或者能得益一时,却只恐日后,遗祸无穷。”
元平帝微一愣神,侧目看了过去,而后双眼微眯,显出了几分厉光。那出此奇言之人,乃是左庶子李纯臣。他不由下意识的,目光又往那太子方向扫了过去。
所谓的左庶子,乃是东宫詹事府左春坊之主官,负责出纳太子之命,有规讽谏谕,赞相顾问之责。是太子麾下,最主要的羽翼之一。
所以元平帝本能的就以为,这是太子主使。不满燕王李隆瀍受他宠信,以及这剪灭离尘之奇功被燕王所得。
然而元平帝望过去的时候,却见那太子李隆葭,竟是一脸的惊慌意外,手足不知所措。
望之不似作伪,左庶子此举,应当确实擅作主张。元平帝却依然是一声冷哼,如此畏畏缩缩,毫无但当之人,岂配为一国之君?
他也懒得训斥太子,径自又把目光,又转回了那左庶子:“这可是奇了,朕倒也听听,朕是如何引狼入室?如何背信弃义?又有何遗祸可言?”
语声低沉,杀机森然,使得此间所有臣属,都是不寒而栗。
李纯臣定定的看了这位元平帝一眼,而后眼皮垂下,面色寂死。先是跪下伏地一拜,这才言道:“臣只问驱逐离尘宗之后,那佛门与南海门下,难道就不会私蓄灵田矿脉?难道就不会以术乱禁?大乘佛门根基深厚,所谋甚大,西天元皇神州,几乎小半之地,都尽化佛国,至于那玄德道尊座下,行事一向嚣横张狂,使南海乌烟瘴气,民不聊生。灭了一个离尘宗,却又请来了两家豺狼,这岂非是引狼入室?臣料见日后南海三岛弟子,嚣张跋扈只会更胜今日之离尘。至于背信弃义,臣闻昔年太祖立国,数次得离尘之助。我朝前后二次大灾,三次大妖祸乱,也是得离尘之助,才能转危为安。如此大德,我朝却并无一报。如今不但不知感恩,却反是对恩人下此毒手。离尘并无显罪,我朝却出动大兵攻伐。我恐此事传出,必使天下人因我朝之举而齿冷。至于遗祸,大日金乌一族重建王庭,东元紫日神州失陷,我朝东面再无屏障。只恐日后那东海疆域,必定纷争迭起,妖族祸乱一如北海。”
元平帝的面色,更显铁青,右手已微微颤抖。燕王李隆瀍亦面色沉冷,不过此时反笑道:“左庶子此言谬矣,那玄德道尊与大乘佛门确然势大不错,对天东之地也确有其图谋。然而也正因此,这两家日后必有冲突,岂非更便于我朝制衡?离尘有恩德于我太素国,然而这些年我朝累世尊荣,已足可偿还了。今次之事,乃是离尘门下不知收敛,不惜气运,自取其祸!所谓失道者寡助,我朝之举只是从众而为。至于那大日金乌一族重建王庭,若那东面妖族真要祸乱神州,日后玄德道尊与大乘佛门,又岂会坐视?”
他温言软语,每说一句,元平帝的面色,就更缓和一分。周围的大臣宦监,亦是深以为然,纷纷现出了笑意。
李纯臣却并未被说服,反而是‘嗤’的一笑,目光中满含嘲讽:“想当然尔!”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