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8 第三十八章 数载求道终学法
- 39 第三十九章 扫尘佛子诵明王
- 40 第四十章 紫霞青衣论真性
- 41 第四十一章 佛前青灯盗法书
- 42 第四十二章 灵山似幻蛇化形
- 43 第四十三章 明己明时守真静
- 44 第四十四章 通法显心悲传道
- 45 第四十五章 天地玄音受道剑
- 46 第四十六章 心持剑种下天元
- 47 第四十七章 情义两难风信儿
- 48 第四十八章 亲情难酬寅时汤
- 49 第四十九章 问答启灵粟米粥
- 50 第五十章 蛇妖坐问食人否
- 51 第五十一章 群魔乱舞天目山
- 52 第五十二章 法从心起封魔灵
- 53 第五十三章 方寸天地镇神魔
- 54 第五十四章 前缘往事恩仇记
- 55 第五十五章 一眼堕劫寻法解
- 56 第五十六章 转瞬十年入天河
- 57 第五十七章 蝎尾营中任神职
- 58 第五十八章 银月霜华巡查使
- 59 第五十九章 曾有道祖卷天河
- 60 第六十章 公主化鲤游天河
- 61 第六十一章 心念动间往天宫
- 62 第六十二章 女仙摘簪刺金蛇
- 63 第六十三章 天河边上妖魔现
- 64 第六十四章 花之世界悟真言
- 65 第六十五章 丹田有浪翻腾涌
- 66 第六十六章 修罗入侵众仙隐
- 67 第六十七章 九齿钉耙显凶威
- 68 第六十八章 下得凡间任逍遥
- 69 第六十九章 毒泉潭前有阵起
- 70 第七十章 黑光灭神定杀心
- 71 第七十一章 凶阵恶风枯竹威
- 72 第七十二章 妖从不需要敬仰
- 73 第七十三章 破界九重名开天
- 74 第七十四章 世事如烟不留痕
- 75 第七十五章 裂字法咒心间筑
- 76 第七十六章 星君府里弄风云
- 77 第七十七章 耳闻佛祖转世去
- 78 第七十八章 幽冥山庄通冥泉
- 79 第七十九章 同门符印烙泉壁
- 80 第八十章 尸王千手化如来
- 81 第八十一章 鬼畜窟淮字洒馆
- 82 第八十二章 方寸弟子李淮步
- 83 第八十三章 白山府中聚风云
- 84 第八十四章 八卦帕下话阴山
- 85 第八十五章 地府监牢府妖魔乱
- 86 第八十六章 地魂府灭魂袭白山
- 87 第八十七章 一遁步一遁出城去
- 88 第八十八章 重回章方寸再修法
- 89 第八十九步章 千衍诀与步虚术
- 90 第九十章 火火德五行烈炎阵
- 91 第九十一章 山河印镇五术士
- 92 第九十二章 孤山上听三界事
- 93 第九十三章 花果山中众妖乱
- 94 第九十四章 水帘洞天群妖聚
- 95 第九十五章 万浪重山禁妖王
- 96 九十六章 镇杀
- 97 第九十七章 双王之战
- 98 第九十八章 花果山中的妖
- 99 第九十九章 神威天降火漫天
- 100 第一百章 轮回通道杀机露
- 101 第一零一章 清风传信妖名扬
- 102 第一零二章 有风伸手定飞环
- 103 第一零三章 风雨封天神将至
- 104 第一零四章 封神战将炳灵公
- 105 第一零五章 剑光穿空青扇扬
- 106 第一零六章 九曲盘桓祖翁召
- 107 第一零七章 师徒怨缠吴钩剑
- 108 第一零八章 妖魔齐聚故人现
- 109 第一零九章 各怀心思入灵山
- 110 第一一零章 灵山妙景步步生
- 111 第一一一章 琉璃盏与宝莲灯
- 112 第一一二章 佛殿之中唤师兄
- 113 第一一三章 八部天龙金蛇咒
- 114 第一一四章 剑刃风暴卷 尊者
- 115 第一一五章 大日当空如来佛
- 116 请一下假
- 117 第一一六章 九灵吞佛众妖遁
- 118 第一一七章 灵山法象方寸间
- 119 第一一八章 来去匆匆师兄弟
- 120 第一一九章 大觉寺前扫地僧
- 121 第一二零章 白龙桥下算姻缘
- 122 第一二一章 阴阳神算观因果
- 123 第一二二章 大觉寺中大劫生
- 124 下一章 暗室生花见天地
- 125 第一二三章 神室生花见天地
- 126 第一二四章 陷空山中天王坐
- 127 第一二五章 云台府里妖神会
- 128 第一二七章 金蛇咒惊九尾狐
- 129 第一二八章 乾坤迸裂化九月
- 130 第一二九章 金蛇一吼无声走
- 131 第一三零章 鹰愁涧中白龙困
- 132 第一三一章 青芽萌动游幽冥
- 133 第一三二章 渊魔城里神犬坐
- 134 第一三三章 酆都城边见阴山
- 135 第一三四章 妖魔齐聚地牢现
- 136 第一三五章 三坛海会思新生
- 137 第一三六章 真君庙中谈过往
- 138 第一三七章 北阴冥狱金蛇至
- 139 第一三八章 诡异冥狱陷神魔
- 140 第一三九章 漫步小千观监牢
- 141 第一四零章 狱中妖魔问地藏
- 142 第一四一章 画壁内外两生死
- 143 第一四二章 象缔为先法已结
- 144 第一四三章 蟒化门金蛇称王
- 145 第一四四章 蛇象一现吞枭魔
- 146 第一四五章 大道烙印青衣魄
- 147 第一四六章 西周姬姓隐大千
- 148 第一四七章 冥狱妖蛇似大魔
- 149 第一四八章 天下谁人能长生
- 150 第一四九章 坐守石山观大漠
- 151 第一五零章 城外茶馆品山茶
- 152 第一五一章 陈塘李氏有金吒
- 153 第一五二章 飞云洞天请土灵
- 154 第一五三章 四方伏合吴钩剑
- 155 第一五四章 新老妖王之战
- 156 第一五五章 :红法色彩阻佛意
- 157 第一五六章 :风信雨中收小妖
- 158 第一五七章:三代第一两刃刀
- 159 第一五八章 二郞真君占妖城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十八章 亲情难酬寅时汤
第四十八章 亲情难酬寅时汤
她抬头,眼前的窗台下不知何时已经多了一个人,一身暗金色的衣袍,头发以一根玄黑丝巾扎着。眉目清秀,整个人看上去有些清瘦的感觉,仿佛飘然于尘世之外。然而最吸引风信儿的却是那双眼睛,眼睛并不大,是狭长的。不知为何,风信儿觉得他的双眼有着一种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感觉,就像他那句话的声音一样,干净的不沾半点世俗。
“你是慧言师祖?”
风信儿只一下子便反应过来,大喜地站起来问道。
“不,我是他的师弟,如晦。”声音依然清静,就像这个黑夜一样,黑的纯粹。
金象缔说的是在灵台宗的道号如晦,这两个名字,都寄托着两个恩师不同的心意。
风信儿看着金象缔那年轻的容貌,心中的惊喜快速地冷却了下来,微微有些失望,在她的心中已经觉得金象缔比不过木灵国师。就连正源国师修行了数十年的人都被木灵国师用法符镇了天门封了法力吊在城门。
金象缔看着风信儿微微暗淡了的眼眸,说道:“有时,法力高低不在于年纪的大小,更何况,我的年纪比你想象中要大得多。”
风信儿没料到心中所想居然被看穿了,立即有些不知所措起来。金象缔只是站在那里看着她,面前风信儿给他的第一印象很好,很安静。
“你不打算让我进去吗?”金象缔道。
“啊。”风信儿惊醒过来,连忙去开门。
她能够对刀侍卫轻声细语而谈,并将自己心中的想法通过一些花花草草表达出来,但是面对金象缔那仿佛能看穿到人心里的眼神却是有些定不下神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金象缔的身份。
她连忙去打开门来,在开门之际,心中却在想:“他是国师师父的师弟,那他就是国师的师叔了。”
门打开,她一眼看到的并不是站在自己窗前那个穿暗金法袍的金象缔,而是一个背着包袱老者。这老者头发有些灰白,很高大,除了那个包袱之外背上还有一把大刀,她的眼睛滑过那玄黑的刀柄,心中第一感觉就是那刀一定很重。目光落在他脸上的一道刀疤上,刀疤如蜈蚣爬在脸上,狰狞而恐怖,心中有些害怕,却已经与老者双眼对上了,只一触,她便连忙将目光移开,不敢再看。
金象缔负手立于旁边,看着庭院之外,风信也看着庭院外,那门口正有几个府里的侍卫守在那里。
风信儿与金象缔从说话到开门已经过了不少时间,他们竟像是根本就没有察觉到。即使是偶尔朝这边看上一眼,也像是什么都没有看到。
“他们看不到我们,也听不到我们说话。”金象缔话落时便已经朝门内走去。一进屋便看到了那屋角仍然插着的三柱香烧剩下的木棍。
金象缔虽然说他们看不到也听不到,但是风信儿依然在他们进了屋后将门快速地关上了。
“你将你所知道的跟我讲一讲吧。”金象缔说道。他也没有说要风信儿说什么,但是风信儿却再清楚不过,立即说道:“在七天前的一个晚上,国师观天象之后,突然说天元国上空有妖气,定有妖怪出现。后来国师就离开了玄机观去寻那妖怪,只是才两天就回来了,脸色很不好。在第二天大王突然召国师进王宫,国师看出妖气盘踞在王宫上空,就给了我三柱香,并说如果他回不来了就将这三柱香点上。”
“他之前应当是见过那出现在王宫之中的妖怪,明明不是对手,为什么不逃走?”金象缔问道,他自己在人类的眼中就是妖怪,而且还是人人畏惧的蛇妖。
风信儿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这个其实也是妖怪,但是萧九却是知道的,他见过的妖怪不在少数,灵台宗里就有不少,而且他杀过不少小妖。
就他所知,有许多妖怪很反感听到“妖怪”这两个字的。他从金角缔的语气和面色上并不能感受到这种反感的情绪,又或者他根本就看不出。
风信儿回答道:“我记得国师好像说过,国王年轻的时候曾救过国师,所以国师才会来天元国当国师的。”
金象缔点了点头,又说道:“现在的这个国师应该同样有收你为道童的吧?”他看着面前这个十四五岁的风信儿,竟是忽然想起了自己在寻找灵台宗的路上遇到的那个名叫周窈冥的小姑娘,也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是否已经复国了呢,复了国的话,是否还记得自己封了一个蛇妖当国师呢。
这些念头在他的心中一闪而已,突然想起那个小姑娘,并不是说他对于人类有就有了认同,若不是因为慧言师兄的话,他也许根本就不可能再到这人类国度之中来。
不过,那个正源倒还不错,知恩图报,也不枉自己走一趟。金象缔心中想着。
风信儿回答道:“国师在临走时说过,如果他出了事的话,那妖怪一定还会收我为童子。国师叫我千万不要答应,实在不行就寻个借口逃走,并给了我三张符。”
金象缔并没有问为什么,他第一眼便已经看出眼前这个少女的体质颇为奇特,体内的纯阴之气很纯静,那妖怪要收她为童子一定没安好心。若是她自己修行,又有适合的功法应当能事半功倍。
“你为什么不逃走。”金象缔问道。
“我出生在将军府,我若走了,将军府就会有大祸。”风信儿说道。
将军府里的人又有谁知道其实风信儿想走的话,随时都能走得了,即使是派再多的人在那里看守着都没有用。
将军府中有一座正堂,名叫忠义堂,里面的人都静坐在那等着,个个脸上有着焦急之色。这时有下人进屋报说已经过了子时。
老夫人眼皮抬起看了一眼,便挥手让他退下,开口问道:“信儿那里怎么样。”
“依然坐在窗台抄写《道德》。”有下人立即回答着。
立即有一女子冷笑一声说道:“她还知道道德,陷亲生父亲于生死一线之间,陷整个亲族于旦夕即灭之刻,她也配抄《道德》。”
有人附和着,却也有人默不出声。
老夫人依然闭着眼睛,没人看出她是什么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进来报说已到丑时。
老夫人闭着眼问道:“信儿在干什么?”
“信儿小姐还在抄写《道德》。”
这些人中只有老夫人知道风信儿如果去当了新国师的童子也是羊入虎口。她本能相信了风信儿说的话,八十多年的岁月磨砺下让她的肉眼看不太不清了,但是心眼却更亮了。
“去为信儿做一碗莲子乌鸡汤,那是她最爱吃的。”老夫人闭着眼睛说道,她的声音透着一股不容质疑的味道。
那些大大小小的将军妻妾面面相觑。一直侍立门口的管家马上应着,就要退下去安排人做时老夫人却又开口了:“慧珍,你去挑一只最好的乌鸡杀了。”
其中一个穿着打扮极为华丽的中年女子微微一愣,边忙道:“妈,我见不得血,我一见血就犯晕,我……”
“清清,你去烧火。”老夫人却根本就不理那个想要辩驳的慧珍。这清清是一个年轻一些的女子,人如其名,看上去清清秀秀,她只是看了看老夫人,便应了声是。
老夫人并不睁眼,又继续说道:“红玉,你去打水。”
“玉婷,你去拿莲子。”
“秀慈,你来炖汤下料看火。”
老夫人所命的人都是将军府的主人们,都是将军的妻妾,又命那些将军的儿子去拔鸡毛,或者做些小事,没有一个人是闲着的,唯一闲着的就是老夫人和将军府里的下人们。
大家一时之间都愣在那里,不知道老夫人是什么意。
“去吧,都去吧,这碗汤你们要尽心的做。”说到后面,声音已经低了下去,像这一连串的吩咐命令已经耗尽了她的力气。
忠义堂中一下子就空荡了起来,唯有几个下人守在门口,老夫人手持鸠头拐杖孤独地坐在大堂的上席。没有人知道她那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又有着怎样的波涛汹涌。
寅时到来之时,汤已经做好了端到了老夫人的面前。众人默不作声,都看着老夫人,尽管眼中还有疑惑,但是都被老夫人肃穆的表情给压得不敢开口了,还有些人隐隐间猜到了一些。
老夫人放下拐杖,站起来,端起汤朝外面走去。众人跟在后面,有人要去帮老夫人端,却被她拒绝了,有人要去搀扶着她,怕她摔倒,她也拒绝了。
众人只得将灯笼多点几个,将道路照得通明。前面打灯笼的都是老夫人的孙儿孙女,是风信儿同父异母的兄妹姐弟。一刻钟后,老夫人这才来到了风信儿所在偏僻小院之中。
上台阶,敲响门。
门打开,风信儿惊呼一声,喊道:“奶奶……”
连忙将老夫人让进屋里,老夫人道:“这里做了一碗你最爱吃的莲子乌鸡汤。”风信儿连忙接过老夫人手中汤放在桌子上。回头看着老夫人,老夫人却道:“吃吧,趁热吃才香。”
风信儿眼睛有些泛红,她已经知道了老夫人的意思。
老夫人又说道:“这是你的姨娘们亲手做的。”
又说了谁杀鸡,谁拔毛,谁烧火,谁切鸡,谁下料,谁挑的莲子。
“奶奶……”
“吃吧,吃吧,这也算是她们的一点心意,希望你以后不再记恨她们。”老夫人低声柔和地说道。
“奶奶,我不会的。”风信儿的眼泪扑簌而下。
老夫人揭开汤碗的盖子,一阵清香涌出,满室生香。
风信儿突然抬头道:“奶奶,你能喂我吃吗?”
“好,好。”老夫人慈祥地说道。
说罢也在旁边坐了下来,拿起汤勺挑起一勺汤,在嘴边轻轻吹凉后再伸到风信儿的嘴边。风信儿一口喝下,满脸红潮,眼里却不停地流眼泪,滑过脸颊落入汤中,又被她吃回去。
孤灯下,这一幕有着异样的温馨。然而立在外面黑暗中一动不动的人们,却不知道这是生离死别。
“你是慧言师祖?”
风信儿只一下子便反应过来,大喜地站起来问道。
“不,我是他的师弟,如晦。”声音依然清静,就像这个黑夜一样,黑的纯粹。
金象缔说的是在灵台宗的道号如晦,这两个名字,都寄托着两个恩师不同的心意。
风信儿看着金象缔那年轻的容貌,心中的惊喜快速地冷却了下来,微微有些失望,在她的心中已经觉得金象缔比不过木灵国师。就连正源国师修行了数十年的人都被木灵国师用法符镇了天门封了法力吊在城门。
金象缔看着风信儿微微暗淡了的眼眸,说道:“有时,法力高低不在于年纪的大小,更何况,我的年纪比你想象中要大得多。”
风信儿没料到心中所想居然被看穿了,立即有些不知所措起来。金象缔只是站在那里看着她,面前风信儿给他的第一印象很好,很安静。
“你不打算让我进去吗?”金象缔道。
“啊。”风信儿惊醒过来,连忙去开门。
她能够对刀侍卫轻声细语而谈,并将自己心中的想法通过一些花花草草表达出来,但是面对金象缔那仿佛能看穿到人心里的眼神却是有些定不下神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金象缔的身份。
她连忙去打开门来,在开门之际,心中却在想:“他是国师师父的师弟,那他就是国师的师叔了。”
门打开,她一眼看到的并不是站在自己窗前那个穿暗金法袍的金象缔,而是一个背着包袱老者。这老者头发有些灰白,很高大,除了那个包袱之外背上还有一把大刀,她的眼睛滑过那玄黑的刀柄,心中第一感觉就是那刀一定很重。目光落在他脸上的一道刀疤上,刀疤如蜈蚣爬在脸上,狰狞而恐怖,心中有些害怕,却已经与老者双眼对上了,只一触,她便连忙将目光移开,不敢再看。
金象缔负手立于旁边,看着庭院之外,风信也看着庭院外,那门口正有几个府里的侍卫守在那里。
风信儿与金象缔从说话到开门已经过了不少时间,他们竟像是根本就没有察觉到。即使是偶尔朝这边看上一眼,也像是什么都没有看到。
“他们看不到我们,也听不到我们说话。”金象缔话落时便已经朝门内走去。一进屋便看到了那屋角仍然插着的三柱香烧剩下的木棍。
金象缔虽然说他们看不到也听不到,但是风信儿依然在他们进了屋后将门快速地关上了。
“你将你所知道的跟我讲一讲吧。”金象缔说道。他也没有说要风信儿说什么,但是风信儿却再清楚不过,立即说道:“在七天前的一个晚上,国师观天象之后,突然说天元国上空有妖气,定有妖怪出现。后来国师就离开了玄机观去寻那妖怪,只是才两天就回来了,脸色很不好。在第二天大王突然召国师进王宫,国师看出妖气盘踞在王宫上空,就给了我三柱香,并说如果他回不来了就将这三柱香点上。”
“他之前应当是见过那出现在王宫之中的妖怪,明明不是对手,为什么不逃走?”金象缔问道,他自己在人类的眼中就是妖怪,而且还是人人畏惧的蛇妖。
风信儿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这个其实也是妖怪,但是萧九却是知道的,他见过的妖怪不在少数,灵台宗里就有不少,而且他杀过不少小妖。
就他所知,有许多妖怪很反感听到“妖怪”这两个字的。他从金角缔的语气和面色上并不能感受到这种反感的情绪,又或者他根本就看不出。
风信儿回答道:“我记得国师好像说过,国王年轻的时候曾救过国师,所以国师才会来天元国当国师的。”
金象缔点了点头,又说道:“现在的这个国师应该同样有收你为道童的吧?”他看着面前这个十四五岁的风信儿,竟是忽然想起了自己在寻找灵台宗的路上遇到的那个名叫周窈冥的小姑娘,也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是否已经复国了呢,复了国的话,是否还记得自己封了一个蛇妖当国师呢。
这些念头在他的心中一闪而已,突然想起那个小姑娘,并不是说他对于人类有就有了认同,若不是因为慧言师兄的话,他也许根本就不可能再到这人类国度之中来。
不过,那个正源倒还不错,知恩图报,也不枉自己走一趟。金象缔心中想着。
风信儿回答道:“国师在临走时说过,如果他出了事的话,那妖怪一定还会收我为童子。国师叫我千万不要答应,实在不行就寻个借口逃走,并给了我三张符。”
金象缔并没有问为什么,他第一眼便已经看出眼前这个少女的体质颇为奇特,体内的纯阴之气很纯静,那妖怪要收她为童子一定没安好心。若是她自己修行,又有适合的功法应当能事半功倍。
“你为什么不逃走。”金象缔问道。
“我出生在将军府,我若走了,将军府就会有大祸。”风信儿说道。
将军府里的人又有谁知道其实风信儿想走的话,随时都能走得了,即使是派再多的人在那里看守着都没有用。
将军府中有一座正堂,名叫忠义堂,里面的人都静坐在那等着,个个脸上有着焦急之色。这时有下人进屋报说已经过了子时。
老夫人眼皮抬起看了一眼,便挥手让他退下,开口问道:“信儿那里怎么样。”
“依然坐在窗台抄写《道德》。”有下人立即回答着。
立即有一女子冷笑一声说道:“她还知道道德,陷亲生父亲于生死一线之间,陷整个亲族于旦夕即灭之刻,她也配抄《道德》。”
有人附和着,却也有人默不出声。
老夫人依然闭着眼睛,没人看出她是什么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进来报说已到丑时。
老夫人闭着眼问道:“信儿在干什么?”
“信儿小姐还在抄写《道德》。”
这些人中只有老夫人知道风信儿如果去当了新国师的童子也是羊入虎口。她本能相信了风信儿说的话,八十多年的岁月磨砺下让她的肉眼看不太不清了,但是心眼却更亮了。
“去为信儿做一碗莲子乌鸡汤,那是她最爱吃的。”老夫人闭着眼睛说道,她的声音透着一股不容质疑的味道。
那些大大小小的将军妻妾面面相觑。一直侍立门口的管家马上应着,就要退下去安排人做时老夫人却又开口了:“慧珍,你去挑一只最好的乌鸡杀了。”
其中一个穿着打扮极为华丽的中年女子微微一愣,边忙道:“妈,我见不得血,我一见血就犯晕,我……”
“清清,你去烧火。”老夫人却根本就不理那个想要辩驳的慧珍。这清清是一个年轻一些的女子,人如其名,看上去清清秀秀,她只是看了看老夫人,便应了声是。
老夫人并不睁眼,又继续说道:“红玉,你去打水。”
“玉婷,你去拿莲子。”
“秀慈,你来炖汤下料看火。”
老夫人所命的人都是将军府的主人们,都是将军的妻妾,又命那些将军的儿子去拔鸡毛,或者做些小事,没有一个人是闲着的,唯一闲着的就是老夫人和将军府里的下人们。
大家一时之间都愣在那里,不知道老夫人是什么意。
“去吧,都去吧,这碗汤你们要尽心的做。”说到后面,声音已经低了下去,像这一连串的吩咐命令已经耗尽了她的力气。
忠义堂中一下子就空荡了起来,唯有几个下人守在门口,老夫人手持鸠头拐杖孤独地坐在大堂的上席。没有人知道她那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又有着怎样的波涛汹涌。
寅时到来之时,汤已经做好了端到了老夫人的面前。众人默不作声,都看着老夫人,尽管眼中还有疑惑,但是都被老夫人肃穆的表情给压得不敢开口了,还有些人隐隐间猜到了一些。
老夫人放下拐杖,站起来,端起汤朝外面走去。众人跟在后面,有人要去帮老夫人端,却被她拒绝了,有人要去搀扶着她,怕她摔倒,她也拒绝了。
众人只得将灯笼多点几个,将道路照得通明。前面打灯笼的都是老夫人的孙儿孙女,是风信儿同父异母的兄妹姐弟。一刻钟后,老夫人这才来到了风信儿所在偏僻小院之中。
上台阶,敲响门。
门打开,风信儿惊呼一声,喊道:“奶奶……”
连忙将老夫人让进屋里,老夫人道:“这里做了一碗你最爱吃的莲子乌鸡汤。”风信儿连忙接过老夫人手中汤放在桌子上。回头看着老夫人,老夫人却道:“吃吧,趁热吃才香。”
风信儿眼睛有些泛红,她已经知道了老夫人的意思。
老夫人又说道:“这是你的姨娘们亲手做的。”
又说了谁杀鸡,谁拔毛,谁烧火,谁切鸡,谁下料,谁挑的莲子。
“奶奶……”
“吃吧,吃吧,这也算是她们的一点心意,希望你以后不再记恨她们。”老夫人低声柔和地说道。
“奶奶,我不会的。”风信儿的眼泪扑簌而下。
老夫人揭开汤碗的盖子,一阵清香涌出,满室生香。
风信儿突然抬头道:“奶奶,你能喂我吃吗?”
“好,好。”老夫人慈祥地说道。
说罢也在旁边坐了下来,拿起汤勺挑起一勺汤,在嘴边轻轻吹凉后再伸到风信儿的嘴边。风信儿一口喝下,满脸红潮,眼里却不停地流眼泪,滑过脸颊落入汤中,又被她吃回去。
孤灯下,这一幕有着异样的温馨。然而立在外面黑暗中一动不动的人们,却不知道这是生离死别。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