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4 第113章 真人苏士
- 115 第114章 老臣接旨
- 116 第115章 才子之殇
- 117 第116章 王才大考
- 118 第117章 半卷之争
- 119 第118章 半纸文魁1
- 120 第119章 半纸文魁2(一更)
- 121 第120章 昔年毒变(二更)
- 122 第121章 乱起边城
- 123 第122章 王殿杀王
- 124 第123章 终究老了(一更)
- 125 第124章 异世情侣(二更)
- 126 第125章 危难来临(三更)
- 127 第126章 反心已定(一更)
- 128 第127章 告发毒事(二更)
- 129 第128章 王上之皇(三更)
- 130 第129章 吟君之侧(一更)
- 131 第130章 北土起兵(二更)
- 132 第131章 惊魂出窍(三更)
- 133 第132章 陈族之孽1(一更)
- 134 第133章 陈族之孽2(二更)
- 135 第134章 陈族之孽3(三更)
- 136 第135章 十年一见(一更)
- 137 第136章 北城之守(二更)
- 138 第137章 长廊御敌(三更)
- 139 第138章 无论生死(一更)
- 140 第139章 群主僵持(二更)
- 141 第140章 兵罢阳乌(三更)
- 142 第141章 一滴异血(一更)
- 143 第142章 穿越之密
- 144 第143章 别南王朝(南国结,三更)
- 145 第144章 再回龙城(幼妻记完结)
- 146 第一章 再穿梭
- 147 第二章 卓姬传
- 148 第三章 霸王餐
- 149 第四章 讨说法
- 150 第五章 怒东土
- 151 第六章 等相公
- 152 第七章 孕姬难
- 153 第八章 伤太守
- 154 第九章 亡灵谷
- 155 第十章 孕女浴
- 156 第十一章 接生子
- 157 第十二章 毕子现
- 158 第十三章 奔鸟现
- 159 第十四章 奔皇都
- 160 第十五章 阅英山
- 161 第十六章 初端倪
- 162 第十七章 谁争锋
- 163 第十八章 盟主弱
- 164 第十九章 东郡主
- 165 第二十章 三钓鱼
- 166 第二十一章 杀涅帝
- 167 第二十二章 吻郡主(求订阅谢谢)
- 168 第二十三章 杀声荡
- 169 第二十四章 战响马
- 170 第二十五章 亡灵出
- 171 第二十六章 射杀皇
- 172 第二十七章 太后传
- 173 第二十八章 册卓妃(求订阅)
- 174 第二十九章 放卓妃(祝国庆快乐~)
- 175 第三十章 疯女人
- 176 第三十一章 姬遇皇
- 177 第三十二章 帝藏娇
- 178 第三十三章 问生死
- 179 第三十四章 涅戏姬
- 180 第三十五章 京师判
- 181 第三十六章 杀了吧
- 182 第三十七章 懿之裁
- 183 第三十八章 暗杀皇
- 184 第三十九章 四方变
- 185 第四十章 潘王爷
- 186 第四十一章 砍柴帝
- 187 第四十二章 新王妃
- 188 第四十三章 选宫女
- 189 第四十四章 双师对
- 190 第四十五章 摸胸手
- 191 第四十六章 广慈毒
- 192 第四十七章 赐全尸
- 193 第四十八章 做太子
- 194 第四十九章 一知现
- 195 第五十章 知毕子
- 196 第五十一章 对潘王
- 197 第五十二章 识皇孙
- 198 第五十三章 斥宾王
- 199 第五十四章 空楼计
- 200 第五十五章 后宫乱
- 201 第五十六章 杀皇妃
- 202 第五十七章 惊现道
- 203 第五十八章 千人死
- 204 第五十九章 公子爹
- 205 第六十章 缚文图
- 206 第六十一章 困太后
- 207 第六十二章 嫁符柔
- 208 第六十三章 抢王妃
- 209 第六十四章 群英见
- 210 第六十五章 一烛笼
- 211 第六十六章 借皇帝
- 212 第六十七章 狡兔窟
- 213 第六十八章 拿潘王
- 214 第六十九章 皇太子
- 215 第七十章 劫牢狱
- 216 第七十一章 天之孽
- 217 第七十二章 双鸟弈
- 218 第七十三章 政机府
- 219 第七十四章 杀将军
- 220 第七十五章 长街跪
- 221 第七十六章 太子晋1
- 222 第七十七章 太子晋2
- 223 第七十八章 罢太傅
- 224 第七十九章 观星府
- 225 第八十章 皇手谕
- 226 第八十一章 红城变
- 227 第八十二章 告御状
- 228 第八十三章 刺花池
- 229 第八十四章 破典当
- 230 第八十五章 杀无赦
- 231 第八十六章 意中人
- 232 第八十七章 拒皇婚
- 233 第八十八章 丧阳刚
- 234 第八十九章 太后哭
- 235 第九十章 杀文图(求保底月票~)
- 236 第九十一章 择日斩
- 237 第九十二章 杀亲信
- 238 第九十三章 政机破
- 239 第九十四章 吾皇儿
- 240 第九十五章 锁皇都
- 241 第九十六章 接皇后
- 242 第九十七章 竹林斗
- 243 第九十八章 毕方飞
- 244 第九十九章 成双墓
- 245 第一百章 五十两
- 246 第一百零一章 裹绸缎
- 247 第一百零二章 皇后巢
- 248 第一百零三章 刺太子
- 249 第一百零四章 牵芳心
- 250 第一百零五章 太子妃
- 251 第一百零六章 公主归
- 252 第一百零七章 媛妃记
- 253 第一百零八章 双妃对
- 254 第一百零九章 临幸夜
- 255 第一百一十章 众罚妃
- 256 第一百一十一章 弹玉腕
- 257 第一百一十二章 制媛妃
- 258 第一百一十三章 双冷宫
- 259 第一百一十四章 何为道
- 260 第一百一十五章 赴鬼巢
- 261 第一百一十六章 逆兵出
- 262 第一百一十七章 战京师
- 263 第一百一十八章 君子瓣
- 264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别皇朝
- 265 终章 唤文图(新书已发)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23章 终究老了(一更)
第123章 终究老了(一更)
苏士不会容陈王先奏,定是洋洋数语推延交权。
“大王,交不交兵权并不在于诸王,臣想这殿内之王均受先王爱戴,也是对大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既然大将军意在强国一统兵政,那么何乐而不为?先说护国公,一生兵戎,为我南国一统天下立下卓越之功,可有人进谏老国丈擅自戳杀数城清正官员,封城之内故意推延大王仁政,以及私自克扣地方公营赈灾钱粮等等,臣下也曾暗自调查过护国公,这些诽词却各个归咎于地方掌城,诸王奔忙于殿内朝政,无力顾及地方封城,因此出现诸多弊端,一旦发生事端,却又罪及各王,由兵府一并管控,方是上上之策啊!”
邓王暗出一口气,自己终究是老了,这朝内有苏士足矣!那菊花的肥料已经浇得太厚,该是枯萎的时候了。
这一番话直接将陈王拒之门外,谁都听得出来这是敲山震虎,明明说是护国公毫无过错,可是诸王心知肚明,护国公难辞其咎只是刑不追王罢了。
大王终于看到了希望,缓缓坐下来,终是继续斜靠着王椅,目不转睛瞪着苏士,一字一句说道:“本王准你之言,接着说。”
这无疑表明了态度,准予剥除诸王兵权。
身为死士的苏士不再理会陈王与二王,却轻步来到耿王身前,淡淡一笑,“耿王身为次国丈,更应为大王着想,”这自是一语双关,次国丈为王辞兵,身为国丈的护国公更是无话可说,“前些时日耿妃冲撞召合公主被罚,终是大王念其贤良淑德,早早解禁,有此一女足矣,身后有兵反倒牵挂心思,日日不得安宁,若是那些掌城肆意抢夺什么民间宝器,口口声声说是敬献给了耿王,实则为自己贪图,哪还能睡得香稳?”
耿王惊疑失状,自己家内密室确确实实藏有不少宝物,难道这苏士火眼金睛?
稍一思忖,觉得不说话不行,便阴沉脸回道:“曾高祖在位时便有了这诸王封地拥兵,你这说没就没了,各位聪慧,知道是为强国之计,可是天下百姓怎么说,莫非这一个个王都逆反了不成,一夜之间剩得孤家寡人;还有,千百年祖制说撤就撤,那大王之政如何保证平稳,南民定会惶然,止不定哪天又要变了……”
“其实不然!”苏士高声震耳,“耿王思虑周全,苏某以为这祖制万不能一夕之间消逝!”
大王厉眼,诸王也是一时糊涂,一边张嘴闭嘴撤兵权,一边又维护祖制,这是什么道理?夫子丹与况明更是瞠目结舌,琢磨着苏士是不是在做梦,这可如何收场?
苏士走回大王眼前,立在通道中间,深深施礼启奏:“大王,臣以死谏言,昔日先祖封王,只称赏地拥兵,绝无数计,恳请大王为南国计,为祖制计,赐诸王每人一城,兵可自由操练,政可自由实施,有僭越者匡正,有卓识者王推,如此一来皆大欢喜!”
诸王如梦方醒,这留下一城变为王赐,苏士又是以死相谏,殿丞是横下心收了兵权!
陈王眼角剧烈跳着,可是早已被苏士困在牢笼之内,而且就在不远处自己的门将反叛了朝廷──如是掌城亲为,自己难逃问责;若是有人捣鬼,大王岂能不知,冷凌那冷冷的气势,昏暗的宫门,殿外的武士……削王兵权势在必得!还有二王,一旦率先就范,突然发难自己,定会腹背受敌!只要留有一城兵力,足够了!
“大王,”陈王高声说道,“老臣,还有诸王都老了,眼睛花耳朵聋,拥着这数十城的兵马如坐针毡,王赏一城也算是给诸王留住了王位,倒是落得清闲,也好一心一意打理朝政,臣附和苏王之见……”
“臣附和……”陈王与邓王门下见大势已去,纷纷出声。
二王门下的三王刚刚拱手,可是见二王尚未出声,到底还是未敢言语,不过附和不附和,诸王交兵权只留一城,已是定局无可挽回!
大王见大功告成,立即发旨:“冷凌!”
“末将在!”
“着兵府行令,即日起除诸王自留之城,各掌城归于兵府统管,建章立制严加操练,凡不称职之掌城,立即调换,拒不从命者以抗王旨论;令,立即调两城兵力,京畿增派五千精骑,即刻前往南梅南竹二城平叛!此二城已归兵府,赦护国公无罪!”
“遵命!”
“谢大王!”陈王立刻闭上眼睛,知道何道与司马微必会死于城内,只当是与自己无关了。
“臣弟,”大王喊住退朝而去的二王,“今晚留在宫中,兄王有话要说……”
大王历二十年十月十九,在殿丞苏士、大将军冷凌以及邓亲王的极力劝说下,南国十五王纷纷交出兵权,不费一兵一卒,大王一统天下兵马,加快了南国王制变更步伐。后世记载,时为十六王之一的隋王拥兵自重,在大殿之内气愤交加不幸暴病而亡!
当日晚夜,冷凌亲率万余兵马围困梅竹二城,文图与廉盖刺杀掌城与副掌城,夺掌城之令开启城门,杀数十知情之人,轻而易举平叛逆贼,文图与廉盖连夜秘密返回。
史料记载,大王历二十年十月下旬,南梅城掌城何道与南竹城掌城司马微酒后失德,相互勾结,僭越兵权,不满朝廷,背弃护国公,擅自撕毁王旗,杀戳无辜百姓近百人,大王暴怒,责大将军冷凌率兵伐之,城内义兵愤而杀主,恭迎王兵,不战而胜。
一场夺兵之战在文图与苏士的计划之下,终于告捷!
…………
陈王府内气氛惨淡,耿王、赵王等四人等不及回府,便直奔而来。
“护国公大人,这口气我咽不下!”耿王怒火中烧。
赵王低声道:“形势所迫不得不为,只是属下不明护国公为何首发附和,若二王不允,我等还有一丝机会。”
丹王与邱王两位王也是跟着点头,瞧着萎靡不振的陈王。
陈王懒洋洋站起身,小心翼翼抽出宝刀,猛一转身,刀光一闪后入鞘,可是府内绿柱之上竟赫赫划出三道裂痕!
“你等有所不知,大王一怒之下斩杀隋王,那便是做给我看,殿内武卫,殿外围困,苏士逼宫,冷凌死言,这说明大王抱着退位的决心要收拾兵权,那冷凌乃武士出身,又是驸夫,宁死也会保全大王,还有苏士邓王等人,我们一开始便处于下风……”
“护国公大人是国丈,震怒之下大可杀了那冷凌。”一王撇着嘴甚是不满。
“哈哈哈,”陈王大笑,“我自横刀四十载,却没有把握胜得过大王……无妨无妨,本王之意不在城,各王均交了兵权,反倒是好事,一则少了许多羁绊,二则……”他立即停住不说。
当然,陈王不说,几个门王没人敢问。
“护国公大人,秘武已经北上安顿,听闻冷凌仍在纠缠不休,”耿王压低声音,惧怕自己的言语穿过密不透风的陈王府,“王公子又待在宫内绝不外出,我们可怎么办?”他自己的女儿是耿妃,自然想令王公子殒落。
陈王忽然想起那王师“陈王少”之语,那日的欢宴,以及王公子娇娇美美喊着自己外祖,亲了又亲,自己的女儿与大王的恩爱有加,眉头紧皱起来。
耿王一见立即劝道:“护国公大人,如今有苏士、冷凌、廉盖等人为大王撑腰,听说邓王马上就要退殿,大王允准其子入宫直封亲王命为副殿丞,而二王生性软弱,与大王又是亲兄弟,如此一来,日后定会将矛头纷纷指向护国公大人,今日夺兵权,明日不知又会做出什么勾当!”
赵王也是添油加醋,知道陈王一倒,门下几人便如过街之鼠:“闻听今日苏士之言,大王已经暗中查探大人,如今我们手无兵权,一旦群王发难,定会束手待毙啊……”
陈王忽然想到永世王后,如今大王绝不会忌惮任何王,一旦此事东窗事发,绝不会再偏袒自己,也是犹豫起来,淡淡言道:“一个小小的娃子,已不在老夫的算计之内,秘密吩咐秘武继续北行,越远越好。你等稍安勿躁,我毕竟是护国公、国丈,为南国打下江山之人,只要有我在,尔等自不会受到亏待,等等再说,等等再说……”
众人悻悻离去。
陈王喝退侍人,独自一人面对空壁琢磨着。
眼前既有大王与陈莹儿卿卿我我恩爱之状,又有小楠儿万般不舍缠着外祖之景,想那些违背大王旨意之事,一件件都被大王压下隐忍不发,这南国确是没有亏待自己;可是,瞬间召合公主又向自己走来,厉声质问自己,为何毒害永世王后?为何如此蛇蝎心肠?一群群官宦遗孀伏地而哭,口中咒骂着自己……又看见,大王正气凛然,高高居于王台之上,振臂之间便是千军万马,前呼后拥,可这一切都是自己用生命换来的!
他踌躇不已,起身在殿内来回游走……
王宫后苑,二王满面忧愁地独自闲步,大王是要质问自己,还是劝解自己?看着冬日梅花已是泛起花色,不禁想起了永世王后与慕飞玲。
“二亲王!参见二亲王!”甜美的声音飘过来。
“柔王师!”二王赶紧挤出笑容,示意符柔免礼。
“二王似愁又虑,望物失神,一定是在思人吧?”符柔莞尔一笑。
你怎么知道?!
二王惊凛失色。
<!-- 双倍活动不在活动期间 -->
“大王,交不交兵权并不在于诸王,臣想这殿内之王均受先王爱戴,也是对大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既然大将军意在强国一统兵政,那么何乐而不为?先说护国公,一生兵戎,为我南国一统天下立下卓越之功,可有人进谏老国丈擅自戳杀数城清正官员,封城之内故意推延大王仁政,以及私自克扣地方公营赈灾钱粮等等,臣下也曾暗自调查过护国公,这些诽词却各个归咎于地方掌城,诸王奔忙于殿内朝政,无力顾及地方封城,因此出现诸多弊端,一旦发生事端,却又罪及各王,由兵府一并管控,方是上上之策啊!”
邓王暗出一口气,自己终究是老了,这朝内有苏士足矣!那菊花的肥料已经浇得太厚,该是枯萎的时候了。
这一番话直接将陈王拒之门外,谁都听得出来这是敲山震虎,明明说是护国公毫无过错,可是诸王心知肚明,护国公难辞其咎只是刑不追王罢了。
大王终于看到了希望,缓缓坐下来,终是继续斜靠着王椅,目不转睛瞪着苏士,一字一句说道:“本王准你之言,接着说。”
这无疑表明了态度,准予剥除诸王兵权。
身为死士的苏士不再理会陈王与二王,却轻步来到耿王身前,淡淡一笑,“耿王身为次国丈,更应为大王着想,”这自是一语双关,次国丈为王辞兵,身为国丈的护国公更是无话可说,“前些时日耿妃冲撞召合公主被罚,终是大王念其贤良淑德,早早解禁,有此一女足矣,身后有兵反倒牵挂心思,日日不得安宁,若是那些掌城肆意抢夺什么民间宝器,口口声声说是敬献给了耿王,实则为自己贪图,哪还能睡得香稳?”
耿王惊疑失状,自己家内密室确确实实藏有不少宝物,难道这苏士火眼金睛?
稍一思忖,觉得不说话不行,便阴沉脸回道:“曾高祖在位时便有了这诸王封地拥兵,你这说没就没了,各位聪慧,知道是为强国之计,可是天下百姓怎么说,莫非这一个个王都逆反了不成,一夜之间剩得孤家寡人;还有,千百年祖制说撤就撤,那大王之政如何保证平稳,南民定会惶然,止不定哪天又要变了……”
“其实不然!”苏士高声震耳,“耿王思虑周全,苏某以为这祖制万不能一夕之间消逝!”
大王厉眼,诸王也是一时糊涂,一边张嘴闭嘴撤兵权,一边又维护祖制,这是什么道理?夫子丹与况明更是瞠目结舌,琢磨着苏士是不是在做梦,这可如何收场?
苏士走回大王眼前,立在通道中间,深深施礼启奏:“大王,臣以死谏言,昔日先祖封王,只称赏地拥兵,绝无数计,恳请大王为南国计,为祖制计,赐诸王每人一城,兵可自由操练,政可自由实施,有僭越者匡正,有卓识者王推,如此一来皆大欢喜!”
诸王如梦方醒,这留下一城变为王赐,苏士又是以死相谏,殿丞是横下心收了兵权!
陈王眼角剧烈跳着,可是早已被苏士困在牢笼之内,而且就在不远处自己的门将反叛了朝廷──如是掌城亲为,自己难逃问责;若是有人捣鬼,大王岂能不知,冷凌那冷冷的气势,昏暗的宫门,殿外的武士……削王兵权势在必得!还有二王,一旦率先就范,突然发难自己,定会腹背受敌!只要留有一城兵力,足够了!
“大王,”陈王高声说道,“老臣,还有诸王都老了,眼睛花耳朵聋,拥着这数十城的兵马如坐针毡,王赏一城也算是给诸王留住了王位,倒是落得清闲,也好一心一意打理朝政,臣附和苏王之见……”
“臣附和……”陈王与邓王门下见大势已去,纷纷出声。
二王门下的三王刚刚拱手,可是见二王尚未出声,到底还是未敢言语,不过附和不附和,诸王交兵权只留一城,已是定局无可挽回!
大王见大功告成,立即发旨:“冷凌!”
“末将在!”
“着兵府行令,即日起除诸王自留之城,各掌城归于兵府统管,建章立制严加操练,凡不称职之掌城,立即调换,拒不从命者以抗王旨论;令,立即调两城兵力,京畿增派五千精骑,即刻前往南梅南竹二城平叛!此二城已归兵府,赦护国公无罪!”
“遵命!”
“谢大王!”陈王立刻闭上眼睛,知道何道与司马微必会死于城内,只当是与自己无关了。
“臣弟,”大王喊住退朝而去的二王,“今晚留在宫中,兄王有话要说……”
大王历二十年十月十九,在殿丞苏士、大将军冷凌以及邓亲王的极力劝说下,南国十五王纷纷交出兵权,不费一兵一卒,大王一统天下兵马,加快了南国王制变更步伐。后世记载,时为十六王之一的隋王拥兵自重,在大殿之内气愤交加不幸暴病而亡!
当日晚夜,冷凌亲率万余兵马围困梅竹二城,文图与廉盖刺杀掌城与副掌城,夺掌城之令开启城门,杀数十知情之人,轻而易举平叛逆贼,文图与廉盖连夜秘密返回。
史料记载,大王历二十年十月下旬,南梅城掌城何道与南竹城掌城司马微酒后失德,相互勾结,僭越兵权,不满朝廷,背弃护国公,擅自撕毁王旗,杀戳无辜百姓近百人,大王暴怒,责大将军冷凌率兵伐之,城内义兵愤而杀主,恭迎王兵,不战而胜。
一场夺兵之战在文图与苏士的计划之下,终于告捷!
…………
陈王府内气氛惨淡,耿王、赵王等四人等不及回府,便直奔而来。
“护国公大人,这口气我咽不下!”耿王怒火中烧。
赵王低声道:“形势所迫不得不为,只是属下不明护国公为何首发附和,若二王不允,我等还有一丝机会。”
丹王与邱王两位王也是跟着点头,瞧着萎靡不振的陈王。
陈王懒洋洋站起身,小心翼翼抽出宝刀,猛一转身,刀光一闪后入鞘,可是府内绿柱之上竟赫赫划出三道裂痕!
“你等有所不知,大王一怒之下斩杀隋王,那便是做给我看,殿内武卫,殿外围困,苏士逼宫,冷凌死言,这说明大王抱着退位的决心要收拾兵权,那冷凌乃武士出身,又是驸夫,宁死也会保全大王,还有苏士邓王等人,我们一开始便处于下风……”
“护国公大人是国丈,震怒之下大可杀了那冷凌。”一王撇着嘴甚是不满。
“哈哈哈,”陈王大笑,“我自横刀四十载,却没有把握胜得过大王……无妨无妨,本王之意不在城,各王均交了兵权,反倒是好事,一则少了许多羁绊,二则……”他立即停住不说。
当然,陈王不说,几个门王没人敢问。
“护国公大人,秘武已经北上安顿,听闻冷凌仍在纠缠不休,”耿王压低声音,惧怕自己的言语穿过密不透风的陈王府,“王公子又待在宫内绝不外出,我们可怎么办?”他自己的女儿是耿妃,自然想令王公子殒落。
陈王忽然想起那王师“陈王少”之语,那日的欢宴,以及王公子娇娇美美喊着自己外祖,亲了又亲,自己的女儿与大王的恩爱有加,眉头紧皱起来。
耿王一见立即劝道:“护国公大人,如今有苏士、冷凌、廉盖等人为大王撑腰,听说邓王马上就要退殿,大王允准其子入宫直封亲王命为副殿丞,而二王生性软弱,与大王又是亲兄弟,如此一来,日后定会将矛头纷纷指向护国公大人,今日夺兵权,明日不知又会做出什么勾当!”
赵王也是添油加醋,知道陈王一倒,门下几人便如过街之鼠:“闻听今日苏士之言,大王已经暗中查探大人,如今我们手无兵权,一旦群王发难,定会束手待毙啊……”
陈王忽然想到永世王后,如今大王绝不会忌惮任何王,一旦此事东窗事发,绝不会再偏袒自己,也是犹豫起来,淡淡言道:“一个小小的娃子,已不在老夫的算计之内,秘密吩咐秘武继续北行,越远越好。你等稍安勿躁,我毕竟是护国公、国丈,为南国打下江山之人,只要有我在,尔等自不会受到亏待,等等再说,等等再说……”
众人悻悻离去。
陈王喝退侍人,独自一人面对空壁琢磨着。
眼前既有大王与陈莹儿卿卿我我恩爱之状,又有小楠儿万般不舍缠着外祖之景,想那些违背大王旨意之事,一件件都被大王压下隐忍不发,这南国确是没有亏待自己;可是,瞬间召合公主又向自己走来,厉声质问自己,为何毒害永世王后?为何如此蛇蝎心肠?一群群官宦遗孀伏地而哭,口中咒骂着自己……又看见,大王正气凛然,高高居于王台之上,振臂之间便是千军万马,前呼后拥,可这一切都是自己用生命换来的!
他踌躇不已,起身在殿内来回游走……
王宫后苑,二王满面忧愁地独自闲步,大王是要质问自己,还是劝解自己?看着冬日梅花已是泛起花色,不禁想起了永世王后与慕飞玲。
“二亲王!参见二亲王!”甜美的声音飘过来。
“柔王师!”二王赶紧挤出笑容,示意符柔免礼。
“二王似愁又虑,望物失神,一定是在思人吧?”符柔莞尔一笑。
你怎么知道?!
二王惊凛失色。
<!-- 双倍活动不在活动期间 -->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