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1 089 金刚降魔
- 92 090 燃脂头陀
- 93 091 寒罡炼火
- 94 092 人力有穷
- 95 093 长眉陷阱
- 96 094 夜空行船
- 97 095 核武法宝
- 98 096 龙衍计划
- 99 097 倚天抠地
- 100 098 铁鼓仙人
- 101 上架感言
- 102 099 谷辰都芒
- 103 100 秘魔神阵
- 104 101 地籁魔音
- 105 102 血钩钓鱼
- 106 103 两仪微尘
- 107 104 诸天魔火
- 108 105 玄阴聚兽
- 109 106 五方神叟
- 110 107 沧海桑田
- 111 108 池州公子
- 112 109 青囊仙子
- 113 110 通天神剑
- 114 111 入门试炼
- 115 112 魔道芝仙
- 116 113 魔教长老
- 117 114 银蝉神符
- 118 115 红莲魔宫
- 119 116 老魔修佛
- 120 117 颠倒乾坤
- 121 118 凌家玉儿
- 122 119 南明离火
- 123 120 光明神王
- 124 121 长眉飞升
- 125 122 嵩山二老
- 126 123 圣母游城
- 127 124 仙魔赌约
- 128 125 观在大师
- 129 126 天媱仙娘
- 130 127 荡魂大法
- 131 128 歃血魔盆
- 132 129 人心向魔
- 133 130 鬼魇魔琴
- 134 131 龟蛇剑阵
- 135 132 白眉禅师
- 136 133 半边老尼
- 137 134 武当掌门
- 138 135 宝相夫人
- 139 136 千年天狐
- 140 137 秦渔索宝
- 141 138 擒捉餐霞
- 142 139 天劫真相
- 143 140 佛道魔道
- 144 141 元江取宝
- 145 142 血神之手
- 146 143 金华显圣
- 147 144 哈哈老祖
- 148 145 轩辕神剑
- 149 146 小人王国
- 150 147 青白双侠
- 151 148 东方魔教
- 152 149 白骨佛宗
- 153 150 无华古墓
- 154 151 古墓怪鸟
- 155 152 妖刀鸠后
- 156 153 肉芝仙童
- 157 154 魔灯奥秘
- 158 155 大小尼姑
- 159 156 铁伞祖师
- 160 157 玄阴剑气
- 161 158 天山掌门
- 162 159 白骨不净
- 163 160 七手夜叉
- 164 161 南罗北古
- 165 162 恶臭怡人
- 166 163 白骨红颜
- 167 164 妖魔道
- 168 165 白骨夫人
- 169 166 破头和尚
- 170 167 洞玄仙婆
- 171 168 诸佛顶首破头僧
- 172 169 秘魔神雷
- 173 170 滴血注生
- 174 171 天狐设计
- 175 172 火云仙师
- 176 173 前世情孽
- 177 174 绿华转世
- 178 175 第三阵营
- 179 176 皮皮鸠
- 180 177 五火仙阵
- 181 178 光明道兵
- 182 179 绿袍老祖
- 183 180 神鸠之劫
- 184 181 师徒两道
- 185 182 红莲问罪
- 186 183 蓝螭
- 187 184 红发传人
- 188 185 光明传习
- 189 186 北派三祖师
- 190 187 妙一真人
- 191 188 绿袍来了
- 192 189 百毒金蚕
- 193 190 恶蛊弥天
- 194 191 玄牝神珠
- 195 192 红贼绿贼
- 196 193 太虚金华阵
- 197 194 万妙仙姑
- 198 195 九龙焚天鉴
- 199 196 姜雪君VS尚和阳
- 200 197 五鬼分尸
- 201 198 尚和阳VS朱由穆
- 202 199 恐怖秘魔
- 203 200 枫娘擒敌
- 204 201 八手观音
- 205 202 仙都二女
- 206 203 冰魄神珠
- 207 204 孙侗于端
- 208 205 五雷神锋
- 209 206 灭尘子辞职
- 210 207 血光招魂
- 211 208 呼名开门
- 212 209 崔芜
- 213 210 光明神妃
- 214 211 生命慧命
- 215 212 芬陀大师
- 216 213 妙法雷音
- 217 214 自在天宫
- 218 215 天蒙禅师
- 219 216 看破放下
- 220 217 灭魔传说
- 221 218 连山宝库
- 222 219 长眉安排
- 223 220 妖精之国
- 224 221 造化众生
- 225 222 文瑾
- 226 223 三世因缘
- 227 224 疯绿袍
- 228 225 三教联防
- 229 226 七煞乌灵
- 230 227 黑衣女子
- 231 228 红花鬼母
- 232 229 绿袍的食物
- 233 230 洛钟东应
- 234 231 神鸠复仇
- 235 232 生吞绿袍
- 236 233 紫玄宝珠
- 237 234 十六经纶灭尘法网
- 238 235 丽山七老
- 239 236 天魔显圣
- 240 237 红发老祖
- 241 238 五云桃花瘴
- 242 239 血神之劫
- 243 240 五淫呼血兜
- 244 241 桑仙魔主
- 245 242 飞个鸟升
- 246 243 佛魔来信
- 247 244 天下为棋
- 248 245 红莲布局
- 249 246 索要佛经
- 250 247 三教合一
- 251 248 四大妖尸
- 252 249 凶尸出世
- 253 250 圣王之道
- 254 251 言出法随
- 255 252 拆解劫数
- 256 253 七老神威
- 257 254 宇宙至宝
- 258 255 天下无魔
- 259 256 七宝金幢
- 260 257 七宝镇魔宫
- 261 258 老魔修佛
- 262 259 沙神童子
- 263 260 红莲陨落
- 264 261 红莲修佛
- 265 262 愿魔成佛
- 266 263 一念魔门开
- 267 264 阿修罗小法
- 268 265 火灵神君
- 269 266 重瞳神目
- 270 267 血神心光
- 271 268 小寒山神尼
- 272 269 佛魔斗智
- 273 270 修罗之道
- 274 271 仙福享尽
- 275 272 神驼乙休
- 276 273 偷天换日
- 277 274 子系中山狼
- 278 275 承基之殇
- 279 276 天地不仁
- 280 277 武英绿剑
- 281 278 人妖斗阵
- 282 279 百禽道人
- 283 280 紫禁妖城
- 284 281 劈天大圣
- 285 282 邓隐之谋
- 286 283 善恶血神
- 287 284 魔塔
- 288 285 千眼血莲萼
- 289 286 魔眼寻魔
- 290 287 蓝色血神
- 291 288 两破血神子
- 292 289 血魔吞心
- 293 290 万魔朝宗
- 294 291 赤尸斗越女
- 295 292 魔剑穿心
- 296 293 石生战穿心
- 297 294 魔镜偷心
- 298 295 妖族算计
- 299 296 太虚幻境
- 300 297 心活神死
- 301 298 邓隐伏诛
- 302 299 玄翼大战古神鸠
- 303 300 乱起小南极
- 304 301 万魔神幡
- 305 302 公子允中
- 306 303 魔音摄心
- 307 304 逆心大法
- 308 305 赤月少主
- 309 306 万妖攻城
- 310 307 五淫尊者
- 311 308 南明血影
- 312 309 五弦天音
- 313 310 元磁神箭
- 314 311 南明火灵珠
- 315 312 迷天大圣
- 316 313 借假破真
- 317 314 魔道之劫
- 318 315 心气凝心
- 319 316 为魔反御
- 320 317 妖魔联动
- 321 318 禹鼎
- 322 319 雷珠
- 323 320 寂灭
- 324 321 都天
- 325 322 收妖
- 326 323 重生
- 327 324 峨嵋弟子
- 328 325 诅咒
- 329 326 枯竹
- 330 327 上官红
- 331 328 吃醋
- 332 329 劫数
- 333 330 承基宿命
- 334 331 逆天
- 335 332 文瑾心思
- 336 333 白骨真人
- 337 334 二气环
- 338 335 天木神针
- 339 336 日月五星轮
- 340 337 大荒二老
- 341 338 癞姑
- 342 339 卢家老魅
- 343 340 天魔解体
- 344 341 红花鬼母
- 345 342 云雾山
- 346 343 神魔与男孩
- 347 344 金石
- 348 345 癫僧
- 349 346 昆仑长老
- 350 347 云九姑
- 351 348 太姥姥
- 352 349 紫青兜率火
- 353 350 武当封山
- 354 351 光明法会
- 355 352 石生参魔
- 356 353 魔说楞严
- 357 354 两魔相害
- 358 355 阿修罗道
- 359 356 修罗法身
- 360 357 青海掌教
- 361 358 以身啖魔
- 362 359 四大解体
- 363 360 五方掌旗使
- 364 361 李英琼
- 365 362 紫青双剑
- 366 363 五蕴阴魔圈
- 367 364 真假李英琼
- 368 365 癞尼归西
- 369 366 青木战五台
- 370 367 灵婴卜天童
- 371 368 天魔百灵比翼飞
- 372 369 逃跑的白骨锁心锤
- 373 370 九阳问心
- 374 371 媖姆法身
- 375 372 尚和阳VS沙神童子
- 376 373 洪都三老
- 377 374 七弦炼狱
- 378 375 心如神尼
- 379 376 心本如玉
- 380 377 东海双凶
- 381 378 丑鸟VS蠢鸟
- 382 379 买路钱
- 383 380 翠玉莲蓬
- 384 381 渡尽群魔
- 385 382 巨木神君
- 386 383 往生极乐
- 387 384 万佛大阵
- 388 385 琉璃世界
- 389 386 智公禅师
- 390 387 万佛阵(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上架感言
上架感言
本书今天上架,早晨的更新挪到中午十二点以后,三更一次发完,如果不出意外,晚上再继续加更。
从没写过上架感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我觉得这里的“感”应该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感谢,一个是感悟。
写这书到现在,最让我有“感”的就是大家的支持,包括我的编辑和看书的你们,一边在后台支持,一边在前台支持,用每一次推荐,每一个收藏,每一次推票,每一点点击,每一次打赏,共同支持这本书茁壮成长。
谢谢大家!
大约在两三年前,我曾经说过,以后再也不写蜀山同人。不是写腻歪了,是觉得蜀山同人出了这么多,已经把能写的都写尽了,没办法写的比前面的写得更好了。
蜀山同人的路线总的来说有四条,正道路线,佛门路线,旁门路线,魔门路线。
正道路线包括峨眉正道和其他正道的,峨眉正道又分为跟原主角争道统和在外围打酱油最后另辟别府的。其他正道包括入主青城、武当、昆仑等门派以及自修成才的。
佛门路线比较难写,要么写出来的不像佛门弟子,要么写出来的让大家讨厌,能够写得既像佛弟子又不让读者讨厌的,就是小众当中的小众……
旁门路线比较笼统,有搞极地大乱斗的,有搞门派经营种田的,有团结大家搞峨眉的……归纳起来主要还是两种,一种是偏正的,一种是偏邪的。
魔门路线是我原来一直很鄙视的,因为蜀山里的魔头们用姬无命的话说就是“修魔的我见得的多了,就是名声大,法力也就那么回事”,一个个吹得无比牛比,实际上都是给峨眉小辈们刷经验的韭菜。
从平时的行事风格来说,魔头们也都个个不当人子,扒拉来扒拉去,很难挑出一个有人样的,两个挑一个拉出去先崩后问,基本没有冤假错案,很多都够枪毙两小时的。
基于这点,我过去认为魔教没啥可写的,直到后来,我在看道藏的时候,从灵宝经里面找到许多关于五魔六天的讲法,再结合佛教中对于魔的定义。突然发现,魔并不是我们印象当中,只会杀戮害人,恶心变态,没有脑子的丑陋生物,关于魔还可以有许多其他的定义,完全可以上升到道的高度,于是有了魔道,有道就有门,就有了这本魔门正宗。
魔的本意字是磨,意味修行路上的魔难,砥砺试炼之义,被梁武帝改石为鬼,都成了邪恶的鬼怪一类。
道,其本意就是道路,有仙道,有佛道,有魔道,三条道,在上面行走的都是人。所以不管是仙,是佛,是魔,都要有人性,由人来修仙,修佛,修魔。丧失了人性,就下道了,轻者退化为凡人,重者跌落成畜生,只有欲望,只知道杀戮,毫无人性的畜生。
本书的主角,就是人行魔道,始终保留人性,没有跌落成畜生。
他修炼魔功,有很高强的法力,但其性格仍然都是人性的放大。比如他从小缺爱,渴望亲情,希望一大家子人永远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人性由此处放大成为障碍众生成道解脱的魔性。再比如他没有安全感,希望由自己掌握局面,进而掌握别人,人性在这里再次放大成为主宰他人命运的魔性。
在我看来,仙性、佛性、魔性,都是人性某些方面的放大,比如慈悲,每个人都有怜悯弱小的心性,放大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成了佛性。比如喜欢无拘无束,什么都不靠别人,独自自主解决一切问题,放大到最后,就是仙性。而掌控欲、窥私欲,以及升值欲,不加节制,放大到一定程度就是魔性。
从这个角度来讲,写仙,写佛,写魔,其实写的还是人,都还是走在三条路上的人,真正走到尽头的,已经无须去写,也没办法写,因为他们不会再有故事了。
原著里面写了许许多多的人物,有的很丰满生动,甚至让人扼腕叹息,也有不少趋于扁平化,甚至符号化。我写这本书的最主要一个目的,就是把大家在意的人,在尽量贴合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绘色,让他们都生动立体,有血有肉,有性格有灵魂,鲜活起来。当然笔力所限,未必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我是以此为目标,并且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的。
因此这本书里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有性格缺陷。
比如余娲对徒弟好,又仗义爽利,但是目中无人,骄傲自大。比如林幽和钱康,同样都是谨小慎微,瞻前顾后,而钱康更软更懂得退让,林幽则更加看重面子。再比如前面写过的陈紫芹和马上要写到的周萌,没有一个是完人,真正的完人都是走到尽头的人。
为何我写张三丰预言道门只会有三个人飞升?因为只有在三条道上走到尽头的人,才能飞升,才配飞升,也必须飞升。其他的,无论修佛还是修魔,仙人还是妖精,都仍然要在这个世界里面厮混,互相算计,互相厮杀,甚至互相吞啖。
在这个主轴之下还有很多立意,比如佛跟魔的对照。
在绝大多数人心目当中,佛跟魔是对立的,佛专能降魔,是佛非魔,是魔非佛。然而真实情况下却不是这样,修佛的人也有魔性,修魔的人也有佛性,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魔说一切众生都有魔性。
主角是修魔的,但有的时候也能展现出一定的佛性,而那些修佛的,也经常表现出相当的魔性。本书原名鉴魔宝录,跟另外两个录是系列的,目前那两个只挖了坑,只有这个发了出来,因为是在蜀山世界内发生的事,还是叫了现在这个名字。
我预定的打算按照红楼梦那种套路写,魔做佛时佛亦魔,佛做魔时魔还佛。
说到具体写法,我是看传统的书籍太多,写法上太偏向传统。
传统文学通常比较含蓄,极少有描写人物的心理情况,顶多通过旁白稍点几句,剩下的让读者去猜去品。比如宋江和晁盖之间的微妙关系,比如梁山各大派系的想法,比如薛宝钗和林黛玉为人处事的风格等等,非得设身处地去想才能明白,但是一旦想明白了,就会有品尝回甘或挖到彩蛋的快|感。
我原来的风格就是这种,几乎从不,或者很少写主角的心理变化,大多地方用伏笔点出来,比如主角对徐完的感情,从感激到敬畏,再到恐惧和憎恶,我没有明着写出来,但其实只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就很容易明白。
后来我也想明白了,大家在网上看书跟看纸质书籍不同,很多人从心里把网文定义为快餐文学、地摊文学,有极端些的甚至连文学两个字都不能挂上,否则会把文学玷污,绝大多数人看网文就是为了消遣,都是一目十行地扫过。
我写主角在某种情况下生活了两年,两年这个词,在大家心目当中就是一晃而过,就像几天,甚至几秒一样,不会在脑海中形成过了那种生活很长时间的意识,更不会出现这两年时间都在过什么样的生活的想法,所以很难有感情链接,基本无法带入。
再比如很多读者问,为啥主角在长夜岛修炼以后就性情大变,那里也没发生什么事啊,只是练功而已。而我实际写的是,主角在那里待了三十六年,每天都在幻境当中,而且是当作真实世界的幻境,在众多世界里奔走逃亡,在众多世界里结婚生子,在众多世界里毁尸灭迹……这样过三十六年,心性上肯定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很多编辑和作者都跟我说过我的这个毛病,说我用的是几百年前的写作手法,代入感不够是最大的毛病,看起来像流水账,我自己也深以为然,只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写着写着就又偏过去了,于是我把那位读者的帖子置顶,时刻提醒自己,校正写作风格。
毕竟,我想写的,是个人人都向往的蜀山世界,憧憬着能够进入那个世界里,修仙、修佛、修魔,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最后,希望大家每天都开心快乐,少拘束,多自在,并且支持正版阅读\(^o^)/。
从没写过上架感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我觉得这里的“感”应该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感谢,一个是感悟。
写这书到现在,最让我有“感”的就是大家的支持,包括我的编辑和看书的你们,一边在后台支持,一边在前台支持,用每一次推荐,每一个收藏,每一次推票,每一点点击,每一次打赏,共同支持这本书茁壮成长。
谢谢大家!
大约在两三年前,我曾经说过,以后再也不写蜀山同人。不是写腻歪了,是觉得蜀山同人出了这么多,已经把能写的都写尽了,没办法写的比前面的写得更好了。
蜀山同人的路线总的来说有四条,正道路线,佛门路线,旁门路线,魔门路线。
正道路线包括峨眉正道和其他正道的,峨眉正道又分为跟原主角争道统和在外围打酱油最后另辟别府的。其他正道包括入主青城、武当、昆仑等门派以及自修成才的。
佛门路线比较难写,要么写出来的不像佛门弟子,要么写出来的让大家讨厌,能够写得既像佛弟子又不让读者讨厌的,就是小众当中的小众……
旁门路线比较笼统,有搞极地大乱斗的,有搞门派经营种田的,有团结大家搞峨眉的……归纳起来主要还是两种,一种是偏正的,一种是偏邪的。
魔门路线是我原来一直很鄙视的,因为蜀山里的魔头们用姬无命的话说就是“修魔的我见得的多了,就是名声大,法力也就那么回事”,一个个吹得无比牛比,实际上都是给峨眉小辈们刷经验的韭菜。
从平时的行事风格来说,魔头们也都个个不当人子,扒拉来扒拉去,很难挑出一个有人样的,两个挑一个拉出去先崩后问,基本没有冤假错案,很多都够枪毙两小时的。
基于这点,我过去认为魔教没啥可写的,直到后来,我在看道藏的时候,从灵宝经里面找到许多关于五魔六天的讲法,再结合佛教中对于魔的定义。突然发现,魔并不是我们印象当中,只会杀戮害人,恶心变态,没有脑子的丑陋生物,关于魔还可以有许多其他的定义,完全可以上升到道的高度,于是有了魔道,有道就有门,就有了这本魔门正宗。
魔的本意字是磨,意味修行路上的魔难,砥砺试炼之义,被梁武帝改石为鬼,都成了邪恶的鬼怪一类。
道,其本意就是道路,有仙道,有佛道,有魔道,三条道,在上面行走的都是人。所以不管是仙,是佛,是魔,都要有人性,由人来修仙,修佛,修魔。丧失了人性,就下道了,轻者退化为凡人,重者跌落成畜生,只有欲望,只知道杀戮,毫无人性的畜生。
本书的主角,就是人行魔道,始终保留人性,没有跌落成畜生。
他修炼魔功,有很高强的法力,但其性格仍然都是人性的放大。比如他从小缺爱,渴望亲情,希望一大家子人永远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人性由此处放大成为障碍众生成道解脱的魔性。再比如他没有安全感,希望由自己掌握局面,进而掌握别人,人性在这里再次放大成为主宰他人命运的魔性。
在我看来,仙性、佛性、魔性,都是人性某些方面的放大,比如慈悲,每个人都有怜悯弱小的心性,放大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成了佛性。比如喜欢无拘无束,什么都不靠别人,独自自主解决一切问题,放大到最后,就是仙性。而掌控欲、窥私欲,以及升值欲,不加节制,放大到一定程度就是魔性。
从这个角度来讲,写仙,写佛,写魔,其实写的还是人,都还是走在三条路上的人,真正走到尽头的,已经无须去写,也没办法写,因为他们不会再有故事了。
原著里面写了许许多多的人物,有的很丰满生动,甚至让人扼腕叹息,也有不少趋于扁平化,甚至符号化。我写这本书的最主要一个目的,就是把大家在意的人,在尽量贴合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绘色,让他们都生动立体,有血有肉,有性格有灵魂,鲜活起来。当然笔力所限,未必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我是以此为目标,并且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的。
因此这本书里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有性格缺陷。
比如余娲对徒弟好,又仗义爽利,但是目中无人,骄傲自大。比如林幽和钱康,同样都是谨小慎微,瞻前顾后,而钱康更软更懂得退让,林幽则更加看重面子。再比如前面写过的陈紫芹和马上要写到的周萌,没有一个是完人,真正的完人都是走到尽头的人。
为何我写张三丰预言道门只会有三个人飞升?因为只有在三条道上走到尽头的人,才能飞升,才配飞升,也必须飞升。其他的,无论修佛还是修魔,仙人还是妖精,都仍然要在这个世界里面厮混,互相算计,互相厮杀,甚至互相吞啖。
在这个主轴之下还有很多立意,比如佛跟魔的对照。
在绝大多数人心目当中,佛跟魔是对立的,佛专能降魔,是佛非魔,是魔非佛。然而真实情况下却不是这样,修佛的人也有魔性,修魔的人也有佛性,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魔说一切众生都有魔性。
主角是修魔的,但有的时候也能展现出一定的佛性,而那些修佛的,也经常表现出相当的魔性。本书原名鉴魔宝录,跟另外两个录是系列的,目前那两个只挖了坑,只有这个发了出来,因为是在蜀山世界内发生的事,还是叫了现在这个名字。
我预定的打算按照红楼梦那种套路写,魔做佛时佛亦魔,佛做魔时魔还佛。
说到具体写法,我是看传统的书籍太多,写法上太偏向传统。
传统文学通常比较含蓄,极少有描写人物的心理情况,顶多通过旁白稍点几句,剩下的让读者去猜去品。比如宋江和晁盖之间的微妙关系,比如梁山各大派系的想法,比如薛宝钗和林黛玉为人处事的风格等等,非得设身处地去想才能明白,但是一旦想明白了,就会有品尝回甘或挖到彩蛋的快|感。
我原来的风格就是这种,几乎从不,或者很少写主角的心理变化,大多地方用伏笔点出来,比如主角对徐完的感情,从感激到敬畏,再到恐惧和憎恶,我没有明着写出来,但其实只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就很容易明白。
后来我也想明白了,大家在网上看书跟看纸质书籍不同,很多人从心里把网文定义为快餐文学、地摊文学,有极端些的甚至连文学两个字都不能挂上,否则会把文学玷污,绝大多数人看网文就是为了消遣,都是一目十行地扫过。
我写主角在某种情况下生活了两年,两年这个词,在大家心目当中就是一晃而过,就像几天,甚至几秒一样,不会在脑海中形成过了那种生活很长时间的意识,更不会出现这两年时间都在过什么样的生活的想法,所以很难有感情链接,基本无法带入。
再比如很多读者问,为啥主角在长夜岛修炼以后就性情大变,那里也没发生什么事啊,只是练功而已。而我实际写的是,主角在那里待了三十六年,每天都在幻境当中,而且是当作真实世界的幻境,在众多世界里奔走逃亡,在众多世界里结婚生子,在众多世界里毁尸灭迹……这样过三十六年,心性上肯定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很多编辑和作者都跟我说过我的这个毛病,说我用的是几百年前的写作手法,代入感不够是最大的毛病,看起来像流水账,我自己也深以为然,只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写着写着就又偏过去了,于是我把那位读者的帖子置顶,时刻提醒自己,校正写作风格。
毕竟,我想写的,是个人人都向往的蜀山世界,憧憬着能够进入那个世界里,修仙、修佛、修魔,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最后,希望大家每天都开心快乐,少拘束,多自在,并且支持正版阅读\(^o^)/。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