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74 卷八 第一百四十三章 溯洄流光(七)
- 675 卷八 第一百四十四章 溯洄流光 (八)
- 676 卷八 第一百四十五章 溯洄流光(九)
- 677 卷八 第一百四十六章 溯洄流光(十)
- 678 卷八 尾声(一)
- 679 卷八 尾声(二)
- 680 卷九 第一章 新局将起(一)
- 681 卷九 第二章 新局将起(二)
- 682 卷九 第三章 前尘往事(一)
- 683 卷九 第四章 前尘往事(二)
- 684 卷九 第五章 前尘往事(三)
- 685 卷九 第六章 锦屏山庄(一)
- 686 卷九 第七章 锦屏山庄(二)
- 687 卷九 第八章 锦屏山庄(三)
- 688 卷九 第九章 锦屏山庄(四)
- 689 卷九 第十章 锦屏山庄(五)
- 690 卷九 第十一章 锦屏山庄(六)
- 691 卷九 第十二章 锦屏山庄(七)
- 692 卷九 第十三章 起死回生(一)
- 693 卷九 第十四章 起死回生(二)
- 694 卷九 第十五章 梦耶幻耶(一)
- 695 卷九 第十六章 梦耶幻耶(二)
- 696 卷九 第十七章 梦耶幻耶(三)
- 697 卷九 第十八章 梦耶幻耶(四)
- 698 卷九 第十九章 梦耶幻耶(五)
- 699 卷九 第二十章 蛛丝马迹(一)
- 700 卷九 第二十一章 蛛丝马迹(二)
- 701 卷八 第二十二章 蛛丝马迹(三)
- 702 卷九 第二十三章 蛛丝马迹(四)
- 703 卷九 第二十四章 寄身奇蛊(一)
- 704 卷九 第二十五章 寄身奇蛊(二)
- 705 卷九 第二十六章 寄身奇蛊(三)
- 706 卷九 第二十七章 身陨幽冥(一)
- 707 卷九 第二十八章 身陨幽冥(二)
- 708 卷九 第二十九章 身陨幽冥(三)
- 709 卷九 第三十章 以假乱真(一)
- 710 卷九 第三十一章 以假乱真(二)
- 711 卷九 第三十二章 以假乱真(三)
- 712 卷九 第三十三章 以假乱真(四)
- 713 卷九 第三十四章 以假乱真(五)
- 714 卷九 第三十五章 以假乱真(六)
- 715 卷九 第三十六章 蛊惑人心(一)
- 716 卷九 第三十七章 蛊惑人心(二)
- 717 卷九 第三十八章 蛊惑人心(三)
- 718 卷九 第三十九章 蛊惑人心(四)
- 719 卷九 第四十章 蛊惑人心(五)
- 720 卷九 第四十一章 蛊惑人心(六)
- 721 卷九 第四十二章 蛊惑人心 (七)
- 722 卷九 第四十三章 蛊惑人心 (八)
- 723 卷九 第四十四章 蛊惑人心(九)
- 724 卷九 第四十五章 网中之虫(一)
- 725 卷九 第四十六章 网中之虫(二)
- 726 卷九 第四十七章 寒蛰惊露(一)
- 727 卷九 第四十八章 寒蛰惊露(二)
- 728 卷九 第四十九章 寒蛰惊露(三)
- 729 卷九 第五十章 寒蛰惊露(四)
- 730 卷九 第五十一章 寒蛰惊露(五)
- 731 卷九 第五十二章 寒蛰惊露(六)
- 732 卷九 第五十三章 一刻光阴(一)
- 733 卷九 第五十四章 一刻光阴(二)
- 734 卷九 第五十五章 一刻光阴(三)
- 735 第五十六章 一刻光阴(四)
- 736 卷九 第五十七章 一刻光阴(五)
- 737 卷九 第五十七章 一刻光阴 (五)本章免费
- 738 卷九 第五十八章 一刻光阴 (六)
- 739 卷九 第五十九章 一刻光阴(七)
- 740 卷九 第六十章 前尘永梦(一)
- 741 卷九 第六十一章 前尘永梦(二)
- 742 卷九 第六十二章 前尘永梦(三)
- 743 卷九 第六十三章 前尘永梦 (四)
- 744 卷九 第六十四章 前尘永梦(五)
- 745 卷九 第六十五章 前尘永梦(六)
- 746 卷九 第六十六章 前尘永梦(七)
- 747 卷九 第六十七章 前尘永梦(八)
- 748 卷九 第六十八章 前尘永梦(九)
- 749 卷九 第六十九章 前尘永梦(十)
- 750 卷九 第七十章 战云密布(一)
- 751 卷九 第七十一章 战云密布(二)
- 752 步剑庭前情提要(免费)
- 753 卷九 第七十二章 战云密布(三)
- 754 卷九 第七十三章 战云密布(四)
- 755 卷九 第七十四章 战云密布(五)
- 756 卷九 第七十五章 战云密布(六)
- 757 卷九 第七十六章 战云密布(七)
- 758 卷九 第七十七章 战云密布(八)
- 759 卷九 第七十八章 雨打风流(一)
- 760 卷九 第七十九章 雨打风流(二)
- 761 卷九 第八十章 雨打风流(三)
- 762 卷九 第八十一章 雨打风流(四)
- 763 卷九 第八十二章 雨打风流(五)
- 764 卷九 第八十三章 王途亡途(一)
- 765 卷九 第八十四章 王途亡途(二)
- 766 卷九 第八十五章 王途亡途(三)
- 767 卷九 第八十六章 王途亡途(四)
- 768 卷九 第八十七章 王途亡途(五)
- 769 卷九 第八十八章 王途亡途(六)
- 770 卷九 第八十九章 王途亡途(七)
- 771 卷九 第九十章 王途亡途(八)
- 772 卷九 第九十一章 王途亡途(九)
- 773 卷九 第九十二章 王途亡途(十)
- 774 卷九 尾声(一)
- 775 卷九 尾声(二)
- 776 卷九 尾声 (三)
- 777 卷十 第一章 罪不容诛(一)
- 778 卷十第二章罪不容诛(二)
- 779 卷十 第三章 罪不容诛(三)
- 780 卷十 第四章 罪不容诛(四)
- 781 卷十 第五章 天灾地难(一)
- 782 卷十 第六章 天灾地难(二)
- 783 外传 众生平等
- 784 卷十 第七章 天灾地难(三)
- 785 卷十 第八章 天灾地难(四)
- 786 卷十 第九章 天灾地难(五)
- 787 卷十 第十章 六道恶灭(一)
- 788 卷十 第十一章 六道恶灭(二)
- 789 卷十 第十二章 六道恶灭(三)
- 790 卷十 第十三章 六道恶灭(三)
- 791 卷十 第十四章 六道恶灭(五)
- 792 卷十 第十六章 六道恶灭(六)
- 793 卷十 第十七章 六道恶灭(七)
- 794 卷十 第十八章 六道恶灭(八)
- 795 卷十 第十九章 六道恶灭(九)
- 796 卷十 第二十章 六道恶灭(十)
- 797 卷十 第二十一章 人心向背(一)
- 798 卷十 第二十二章 人心向背(二)
- 799 卷十 第二十三章 人心向背(三)
- 800 卷十 第二十四章 人心向背(四)
- 801 卷十 第二十五章 人心向背(五)
- 802 卷十 第二十六章 人心向背(六)
- 803 卷十 第二十七章 人心向背 (七)
- 804 卷十 第二十八章 人心向背(八)
- 805 卷十 第二十九章 人心向背(九)
- 806 卷十 第三十章 苍茫谁主(一)
- 807 卷十 第三十一章 苍茫谁主(二)
- 808 卷十 第三十二章 苍茫谁主(三)
- 809 卷十 第三十三章 苍茫谁主(四)
- 810 卷十 第三十四章 苍茫谁主(五)
- 811 卷十 第三十五章 苍茫谁主(六)
- 812 卷十 第三十六章 苍茫谁主(七)
- 813 卷十 第三十七章 苍茫谁主(八)
- 814 卷十 第三十八章 苍茫谁主(九)
- 815 卷十 第三十九章 雪映天光(一)
- 816 卷十 第四十章 雪映天光(二)
- 817 卷十 第四十一章 雪映天光(三)
- 818 卷十 第四十二章 雪映天光(四)
- 819 卷十 第四十三章 雪映天光(五)
- 820 卷十 第四十四章 刀剑封天(一)
- 821 卷十 第四十五章 刀剑封天(二)
- 822 卷十 第四十六章 刀剑封天(三)
- 823 卷十 第四十七章 刀剑封天(四)
- 824 卷十 第四十八章 刀剑封天(五)
- 825 卷十 第四十九章 刀剑封天(六)
- 826 卷十 第五十章 刀剑封天(七)
- 827 卷十 第五十一章 道阻且长(一)
- 828 卷十 第五十二章 道阻且长(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卷九 第五章 前尘往事(三)
卷九 第五章 前尘往事(三)
“就是这里!”
伴随狠戾一声,烛中庭再出第二招,一掌击在如来法相的左腹之处,万千缠身的蛇形真气也同时绞杀收紧。
便闻瓷器碎裂般的一声,如来法相应声被万蛇绞得满布裂痕,而烛中庭之掌击在裂纹中心,伴随一声脆响,法相碎片金漆般剥落,而掌劲势无可挡的穿透金身,结结实实的印在了圣佛尊肉体之上。
“砰!”
圣佛尊双足扎地,犁出两道长痕,但仍止不住退势,无可撼动的身姿被一掌击退数丈,口角之处更是渗出了鲜血。
显然圣佛尊也伤在了这全力一掌下,可烛中庭面上却殊无喜色,而是眉头紧锁。
虽过往未交过手,但圣佛尊作为正道魁首巨擘般的人物,烛中庭对他的十方佛身早已有所耳闻。
十方者,在佛门乃是指“上天、下地、东、南、西、北、生门、死门、过去、未来”十大方向,修成十方佛身者,肉身已至此相非相,此身非身之境,就好像眼前肉身不过梦幻泡影,真身不在十方之内,而是荣登“彼岸”,所以刀剑水火,都难伤彼岸佛身。
如来法相比起寻常护身气罩,更像是隔绝十方世界和彼岸的法则之力,可方才烛中庭却从圆满的十方佛身中发现了一瞬破绽,破绽不在功法、而在心。
“已登彼岸回头渡”的慈悲心。
出掌同时,烛中庭也恍然明了,圣佛尊之所以坦然受掌,是想渡化在血海中沉沦挣扎的他,也正因为一点慈悲,让圣佛尊彼岸回头,重入苦海,圆满的十方佛身也有了破绽。
如此轻视之举,自然让烛中庭心生怨怼,恼恨道:“受我之掌,竟还想渡我,真是多余的慈悲!”
圣佛尊却拭去口角血液,反问道:“蛇君之事,佛爷亦有耳闻,敢问旧主昔年冰雪中救你之时,是否也是多余的慈悲?”
烛中庭被戳到痛处,面色顿时一沉,却是默然说不出话来。
圣佛尊见状继续道:“这便是我要说的因果,世间因果,非止局限一人,而是芸芸众生共造,芸芸众生同担,善行未必得善报,恶因也未必得恶果,有一因必有一果,却未必落在种因者身上,可若人人因此肆无忌惮的弃善从恶,则恶业深重,鬼蜮横生,人间即是泥犁地狱。反之,若人人皆能广种善因,则妙土清净,如明鉴照心,此间亦是彼岸佛国!”
烛中庭闻言一怔,似有触动道:“依你之言,主人之死是因为承受了我的恶因?”
圣佛尊道:“虽显狭隘,倒也非全错,蛇君妄造杀业,屠戮生灵,就算不在前日、不在今日,长此以往,终有一日会将屠刀挥至旧主头顶。而蛇君亦是坐享旧主之善果,旧主善行为你争得一个回头机会,否则,凭你血戮千里,杀人无算,佛爷今日找你绝非为渡,而是为——超渡!”
圣佛尊说至最后,声色陡然一厉,现出金刚伏魔之色,若是往常,烛中庭定会反唇相讥,可此时却觉心神恍惚,无从说起,心中更隐隐认同了圣佛尊的说辞。
“一切……皆是因我而起……”念及此处,烛中庭顿觉心灰意冷,戾气全消,静默许久后终是叹了口气道:“算了,今日我也杀够了,你之性命便先寄下。”
说罢,转身离去,只留一个萧索背影。
圣佛尊却叫住他,道:“蛇君欲往何处?”
烛中庭脚步不停道:“自是从哪里来,便回哪里去。”
圣佛尊双掌合十,道:“阿弥陀佛,那只是回归,不是回头!”
见他纠缠,烛中庭足下不由一顿,皱眉道:“那你要如何?”
“我说了接蛇君四招,该第三招了,出手吧!”圣佛尊昂然挺立,袒露胸前空门,面色虽因失血和内伤而显衰颓,眉宇间犹显佛者大无畏气概。
烛中庭停步转身,面如霜寒道:“当真不知死活,十方佛身已破,你凭什么再接我两招?”
圣佛尊虽修为卓世,但烛中庭又岂是易于之辈,若佛身尚在也倒罢了,如今十方佛身被破,想只凭肉身硬接下巴山蛇君剩余两招,可说难如登天。
“凭蛇君心中一念!”圣佛尊凛然回应,扬起浓眉道:“蛇君为何迟疑了?亲手杀害旧主时,怎不见蛇君丝毫犹豫?”
言语如刀,刺出锥心之痛,一再触及逆鳞,烛中庭本已心冷,此时怒火再生,“你,自寻死路!”
伴随一声厉吼,双目赤红的烛中庭收纳天地妖氛,尽纳四方血气,瞬间妖力充斥全身,血蛇凶相浮现,凝聚无尽肃杀之意席卷而至。
所经之处,大地难承张扬的煞气,黄土碎裂、尘烟惊爆。
沙尘之中,只闻一声闷哼,扬起的尘烟又被更激烈的劲风卷散,烟尘落尽,只见一人一妖对立。
圣佛尊面色更显苍白,胸前衣襟已被呕出的血染红一片,可身形晃了几晃后,再度稳立不摇。
反观烛中庭,口角亦涌出鲜血,可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双目痴痴的睁开,泪水从眼眶中流下。
“阿弥陀佛,一念之间,历经万劫,多谢蛇君一念之仁!”圣佛尊看着他,双掌合十道。
方才烛中庭凶煞一招击出,圣佛尊纯以肉身抗衡此招,料想纵然不死,也该重伤,可烛中庭却见圣佛尊面容安详,如泥塑的佛像一般,平静而坚定的屹立在他身前。
虽然形貌绝对称不上相似,可烛中庭却好像从圣佛尊身上看到旧主的影子,记得她身死时,也是一般的平和宽宏。
这种平和感将他戾气冲散,而他恍然遭到醍醐灌顶一般,意识到方才圣佛尊话语不是戳人伤疤的挑衅,而是打破迷障,直指本心的禅问。
瞬间的明了,让蛇君急收强招,半数劲力仍落在圣佛尊身上,剩余半数则是反噬己身。
但他却似感受不到肉身之伤般,他好似隐约间有些想法,却又抓不住,只觉一股悲伤在心中涌动,让泪水不自觉的流个不停,于是,他求教般的看向圣佛尊,“敢问佛者,我为何流泪?”
“还是因为因果……”圣佛尊叹了声,知晓他已近明悟,只差一点点拨,带着悲悯之色道:“蛇君不记得你与旧主间的过往因果,所以下手毫无疑虑,直到铸下大错后才追悔莫及。但无论是人是妖,立身世间,皆非独存,与你有因果的,岂止旧主一人?”
“供你避暑之荫,是他人所植,供你解渴之井,是他人开凿,这一路来,对你张弓的猎户,或许曾救过未化人形的你于鹰喙之下,向你挥锄的农夫,或许也曾将奄奄一息的你从冻土中掘出,他们都可能在你不知晓的情况下对你施以大恩,更进一步,记忆被封便等同轮回一遭,但在此前还有万千轮回,这一路被你所杀之人,甚至佛爷我,可能也曾是你的亲人、朋友、挚爱,只是你不知晓、记不得,就与你记不得旧主一般。”
“蛇君,既已追悔莫及,为何让旧事重演,既知杀戮之痛,为何又轻易造杀?”
“为何造杀……为何造杀?”烛中庭如遭电触,恍然觉醒,他因不知,所以误杀旧主,之后记忆觉醒,便如疯似狂的屠杀性命,宣泄心中痛苦。
可所残害的得每一条命,都可能如他旧主一般,与他牵系着不为他所知的因果。
他竟在因承受不住悲剧,又让悲剧重复上演了无数次。
明了生命之重,烛中庭顿觉身子一沉,好像被无边罪业压垮,双膝砸落在地。又觉浓稠血水从四面八方涌来,从他耳口鼻中涌入,将他全身吞没,在血水中不断下沉,下沉……
“原来如此,但太迟了……太迟了!”想要转嫁痛苦,痛苦却百倍返还,烛中庭终是难以承受,悲呼一声再出第四招,竟是举手自盖天灵。
“啪!”
沾满血水的一掌击在脑门,却只留下了一个血手印。
圣佛尊竟出现在烛中庭身前,扼住了他手腕脉门,使这一掌空有其形,却无气力。
“也不算太迟!”圣佛尊阻止住他,口诵佛偈道:“白首重来故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血海涤去一身尘,归来倚枕听暮钟。”
烛中庭自盖天灵,本以为必死,只觉生平所见所闻在脑海一闪而过,竟如前尘往事一般,此时如获新生,双目澄澈空灵,心中竟是前所未有的平静,便有万钧巨石,也激不起心头半点涟漪。亦口诵道:“平生颠倒错过,蒙昧不识因果,一朝掌起般若,死后方见真我。”
圣佛尊见他神色,面露欣慰之色,行礼道:“四招已过,世上再无烛中庭,恭贺佛友重获新生,敢问佛友法号?”
烛中庭起身回礼,道:“一念恶起,心即地狱。愿断恶念,去恶执,吾名——镇狱。”
-=-=-=
“镇狱明王,想什么呢?咱们到了!”陆天岚已至河岸,不耐一声,将出神的镇狱明王从回忆中唤回。
“陆天岚,你竟然私逃!”而此时,恰有人发现陆天岚不见,率众人搜寻而出,与陆天岚迎面撞上。
陆天岚见他们慌张模样,嗤笑一声,不屑道:“急什么?有你佛门镇狱明王大义灭亲,老子逃再远,不还照样被押回来,镇狱明王,你说是吗?”
众人狐疑,看了看陆天岚,又看向镇狱明王。
却见明王不言不语,双目举头望月,足下一点,重回船中……
伴随狠戾一声,烛中庭再出第二招,一掌击在如来法相的左腹之处,万千缠身的蛇形真气也同时绞杀收紧。
便闻瓷器碎裂般的一声,如来法相应声被万蛇绞得满布裂痕,而烛中庭之掌击在裂纹中心,伴随一声脆响,法相碎片金漆般剥落,而掌劲势无可挡的穿透金身,结结实实的印在了圣佛尊肉体之上。
“砰!”
圣佛尊双足扎地,犁出两道长痕,但仍止不住退势,无可撼动的身姿被一掌击退数丈,口角之处更是渗出了鲜血。
显然圣佛尊也伤在了这全力一掌下,可烛中庭面上却殊无喜色,而是眉头紧锁。
虽过往未交过手,但圣佛尊作为正道魁首巨擘般的人物,烛中庭对他的十方佛身早已有所耳闻。
十方者,在佛门乃是指“上天、下地、东、南、西、北、生门、死门、过去、未来”十大方向,修成十方佛身者,肉身已至此相非相,此身非身之境,就好像眼前肉身不过梦幻泡影,真身不在十方之内,而是荣登“彼岸”,所以刀剑水火,都难伤彼岸佛身。
如来法相比起寻常护身气罩,更像是隔绝十方世界和彼岸的法则之力,可方才烛中庭却从圆满的十方佛身中发现了一瞬破绽,破绽不在功法、而在心。
“已登彼岸回头渡”的慈悲心。
出掌同时,烛中庭也恍然明了,圣佛尊之所以坦然受掌,是想渡化在血海中沉沦挣扎的他,也正因为一点慈悲,让圣佛尊彼岸回头,重入苦海,圆满的十方佛身也有了破绽。
如此轻视之举,自然让烛中庭心生怨怼,恼恨道:“受我之掌,竟还想渡我,真是多余的慈悲!”
圣佛尊却拭去口角血液,反问道:“蛇君之事,佛爷亦有耳闻,敢问旧主昔年冰雪中救你之时,是否也是多余的慈悲?”
烛中庭被戳到痛处,面色顿时一沉,却是默然说不出话来。
圣佛尊见状继续道:“这便是我要说的因果,世间因果,非止局限一人,而是芸芸众生共造,芸芸众生同担,善行未必得善报,恶因也未必得恶果,有一因必有一果,却未必落在种因者身上,可若人人因此肆无忌惮的弃善从恶,则恶业深重,鬼蜮横生,人间即是泥犁地狱。反之,若人人皆能广种善因,则妙土清净,如明鉴照心,此间亦是彼岸佛国!”
烛中庭闻言一怔,似有触动道:“依你之言,主人之死是因为承受了我的恶因?”
圣佛尊道:“虽显狭隘,倒也非全错,蛇君妄造杀业,屠戮生灵,就算不在前日、不在今日,长此以往,终有一日会将屠刀挥至旧主头顶。而蛇君亦是坐享旧主之善果,旧主善行为你争得一个回头机会,否则,凭你血戮千里,杀人无算,佛爷今日找你绝非为渡,而是为——超渡!”
圣佛尊说至最后,声色陡然一厉,现出金刚伏魔之色,若是往常,烛中庭定会反唇相讥,可此时却觉心神恍惚,无从说起,心中更隐隐认同了圣佛尊的说辞。
“一切……皆是因我而起……”念及此处,烛中庭顿觉心灰意冷,戾气全消,静默许久后终是叹了口气道:“算了,今日我也杀够了,你之性命便先寄下。”
说罢,转身离去,只留一个萧索背影。
圣佛尊却叫住他,道:“蛇君欲往何处?”
烛中庭脚步不停道:“自是从哪里来,便回哪里去。”
圣佛尊双掌合十,道:“阿弥陀佛,那只是回归,不是回头!”
见他纠缠,烛中庭足下不由一顿,皱眉道:“那你要如何?”
“我说了接蛇君四招,该第三招了,出手吧!”圣佛尊昂然挺立,袒露胸前空门,面色虽因失血和内伤而显衰颓,眉宇间犹显佛者大无畏气概。
烛中庭停步转身,面如霜寒道:“当真不知死活,十方佛身已破,你凭什么再接我两招?”
圣佛尊虽修为卓世,但烛中庭又岂是易于之辈,若佛身尚在也倒罢了,如今十方佛身被破,想只凭肉身硬接下巴山蛇君剩余两招,可说难如登天。
“凭蛇君心中一念!”圣佛尊凛然回应,扬起浓眉道:“蛇君为何迟疑了?亲手杀害旧主时,怎不见蛇君丝毫犹豫?”
言语如刀,刺出锥心之痛,一再触及逆鳞,烛中庭本已心冷,此时怒火再生,“你,自寻死路!”
伴随一声厉吼,双目赤红的烛中庭收纳天地妖氛,尽纳四方血气,瞬间妖力充斥全身,血蛇凶相浮现,凝聚无尽肃杀之意席卷而至。
所经之处,大地难承张扬的煞气,黄土碎裂、尘烟惊爆。
沙尘之中,只闻一声闷哼,扬起的尘烟又被更激烈的劲风卷散,烟尘落尽,只见一人一妖对立。
圣佛尊面色更显苍白,胸前衣襟已被呕出的血染红一片,可身形晃了几晃后,再度稳立不摇。
反观烛中庭,口角亦涌出鲜血,可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双目痴痴的睁开,泪水从眼眶中流下。
“阿弥陀佛,一念之间,历经万劫,多谢蛇君一念之仁!”圣佛尊看着他,双掌合十道。
方才烛中庭凶煞一招击出,圣佛尊纯以肉身抗衡此招,料想纵然不死,也该重伤,可烛中庭却见圣佛尊面容安详,如泥塑的佛像一般,平静而坚定的屹立在他身前。
虽然形貌绝对称不上相似,可烛中庭却好像从圣佛尊身上看到旧主的影子,记得她身死时,也是一般的平和宽宏。
这种平和感将他戾气冲散,而他恍然遭到醍醐灌顶一般,意识到方才圣佛尊话语不是戳人伤疤的挑衅,而是打破迷障,直指本心的禅问。
瞬间的明了,让蛇君急收强招,半数劲力仍落在圣佛尊身上,剩余半数则是反噬己身。
但他却似感受不到肉身之伤般,他好似隐约间有些想法,却又抓不住,只觉一股悲伤在心中涌动,让泪水不自觉的流个不停,于是,他求教般的看向圣佛尊,“敢问佛者,我为何流泪?”
“还是因为因果……”圣佛尊叹了声,知晓他已近明悟,只差一点点拨,带着悲悯之色道:“蛇君不记得你与旧主间的过往因果,所以下手毫无疑虑,直到铸下大错后才追悔莫及。但无论是人是妖,立身世间,皆非独存,与你有因果的,岂止旧主一人?”
“供你避暑之荫,是他人所植,供你解渴之井,是他人开凿,这一路来,对你张弓的猎户,或许曾救过未化人形的你于鹰喙之下,向你挥锄的农夫,或许也曾将奄奄一息的你从冻土中掘出,他们都可能在你不知晓的情况下对你施以大恩,更进一步,记忆被封便等同轮回一遭,但在此前还有万千轮回,这一路被你所杀之人,甚至佛爷我,可能也曾是你的亲人、朋友、挚爱,只是你不知晓、记不得,就与你记不得旧主一般。”
“蛇君,既已追悔莫及,为何让旧事重演,既知杀戮之痛,为何又轻易造杀?”
“为何造杀……为何造杀?”烛中庭如遭电触,恍然觉醒,他因不知,所以误杀旧主,之后记忆觉醒,便如疯似狂的屠杀性命,宣泄心中痛苦。
可所残害的得每一条命,都可能如他旧主一般,与他牵系着不为他所知的因果。
他竟在因承受不住悲剧,又让悲剧重复上演了无数次。
明了生命之重,烛中庭顿觉身子一沉,好像被无边罪业压垮,双膝砸落在地。又觉浓稠血水从四面八方涌来,从他耳口鼻中涌入,将他全身吞没,在血水中不断下沉,下沉……
“原来如此,但太迟了……太迟了!”想要转嫁痛苦,痛苦却百倍返还,烛中庭终是难以承受,悲呼一声再出第四招,竟是举手自盖天灵。
“啪!”
沾满血水的一掌击在脑门,却只留下了一个血手印。
圣佛尊竟出现在烛中庭身前,扼住了他手腕脉门,使这一掌空有其形,却无气力。
“也不算太迟!”圣佛尊阻止住他,口诵佛偈道:“白首重来故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血海涤去一身尘,归来倚枕听暮钟。”
烛中庭自盖天灵,本以为必死,只觉生平所见所闻在脑海一闪而过,竟如前尘往事一般,此时如获新生,双目澄澈空灵,心中竟是前所未有的平静,便有万钧巨石,也激不起心头半点涟漪。亦口诵道:“平生颠倒错过,蒙昧不识因果,一朝掌起般若,死后方见真我。”
圣佛尊见他神色,面露欣慰之色,行礼道:“四招已过,世上再无烛中庭,恭贺佛友重获新生,敢问佛友法号?”
烛中庭起身回礼,道:“一念恶起,心即地狱。愿断恶念,去恶执,吾名——镇狱。”
-=-=-=
“镇狱明王,想什么呢?咱们到了!”陆天岚已至河岸,不耐一声,将出神的镇狱明王从回忆中唤回。
“陆天岚,你竟然私逃!”而此时,恰有人发现陆天岚不见,率众人搜寻而出,与陆天岚迎面撞上。
陆天岚见他们慌张模样,嗤笑一声,不屑道:“急什么?有你佛门镇狱明王大义灭亲,老子逃再远,不还照样被押回来,镇狱明王,你说是吗?”
众人狐疑,看了看陆天岚,又看向镇狱明王。
却见明王不言不语,双目举头望月,足下一点,重回船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