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64 第十三章 火炼尸秽
- 265 第十四章 拔苦救生
- 266 第十五章 封邪镇魔
- 267 第十六章 困守孤村
- 268 第十七章 搏杀
- 269 第十八章 异变
- 270 第十九章 绝境
- 271 第二十章 收尾
- 272 第一章 茶棚
- 273 第二章 法严
- 274 第三章 龙王
- 275 第四章 走蛟
- 276 第五章 活和尚死道士
- 277 第六章 余杭
- 278 第七章 治鬼新方
- 279 第八章 奉公敲诈遵命偷钱
- 280 第九章 七分人三分鬼
- 281 第十章 鬼籍
- 282 第十一章 咸宜庵
- 283 第十二章 夜半
- 284 第十三章 猫与鬼
- 285 第十四章 鬼王宴
- 286 第十五章 看葬
- 287 第十六章 十钱神(一)
- 288 第十七章 十钱神(二)
- 289 第十八章 十钱神(三)
- 290 第十九章 十钱神(完)
- 291 第二十章 中元节(一)
- 292 第二十一章 中元节(二)
- 293 第二十二章 中元节(三)
- 294 第二十三章 医魂
- 295 第二十四章 中元夜
- 296 第二十五章 落漈
- 297 第二十六章 番客
- 298 第二十七章 飞来山:夜归
- 299 第二十八章 飞来山:激斗
- 300 第二十九章 飞来山:万年公
- 301 第三十章 斗狠
- 302 第三十一章 开煞
- 303 第三十二章 千金贴
- 304 第三十三章 失踪
- 305 第三十四章 众妙观
- 306 第三十五章 作法
- 307 第三十六章 新生意
- 308 第三十七章 入山符
- 309 第三十八章 急变
- 310 第三十九章 问路
- 311 第四十章 路途
- 312 第四十一章 鬼王宴
- 313 第四十二章 献礼
- 314 第四十三章 寿礼
- 315 第四十四章 素女
- 316 第四十五章 开腹
- 317 第四十六章 事了
- 318 第四十七章 鬼王立庙
- 319 第四十八章 轮转寺与黄尾与倒霉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章 龙王
第三章 龙王
祭台摆在一座石桥上。
桥梁老旧,两侧的护栏都被年岁扒光了,松散的条石间长满了地锦、百步藤、凤尾蕨像是老头脸皮褶皱里生出的胡须,浓密地向下披拂,垂进脚下蛇溪湍急的浊流里。
李长安来得正巧。
祭礼刚刚开始。
热闹的鼓吹暂停,凌乱的锣声响起。
一队人马抬着三牲踏上石桥,领头的是个衣衫华丽的富态男人,他气喘吁吁登上台阶,姿态虔诚地伏拜在地,浑身的肥肉就在彩锦衣裳下高高鼓起。
猛一看,跟旁边红绸子捆起的肥猪也没甚区别。
接着,是高亢的唢呐。
装扮古怪艳丽的神巫越众而出,应声登台上场。
他一边唱着含混的祷词,一边长蛇般舞动身躯。
待他咿咿呀呀走上祭台中央。
忽而摇动手铃,台下立马挑起几面白幡,幡面的朱砂文字尽是鬼画符,只能依稀认出几个“龙”或“蛇”的字样。
忽而又拍响腰鼓,顿有身手矫捷的汉子在两岸观众的惊呼中徒手攀下桥面,猿臂轻荡,把自个儿甩进古桥茂密的“胡须”里。
桥上作戏的热热闹闹,桥下看戏的窃窃私语。
人丛一角。
“咦?奇怪。不是说要修新桥,怎的又在老桥上折腾?”
“不怪,扒了旧桥,才好新桥呗。”
“为了省石料钱?听人说这位老爷为了修桥摆了好些天的流水席面,鱼肉米粮管够,阔绰得很,不像等闲的吝啬财主啊。”
“不懂吧,不懂的人多了去!这里头嘿可是有说道的。”
说话的卖起关子,旁边的赶忙求教。
“老哥透点儿口风,回头请你吃酒。”
“唉,不是我这人爱嚼舌根子啊。我也是听一同宗兄弟说的,他婆娘的叔叔是那财主小妾舅舅的堂兄,嘱咐过不让乱传,我说与你们,你们可不能再说出去!”
得了周遭一顿赌咒发誓,他清了清嗓子,娓娓道来。
“要说人的福缘是有定数的,这头多了,那头就得短。譬如修桥这位老爷,家里姓周,祖上只做过小官,没甚福荫,但从他曾祖起,家里的田产却一代比一代多,同时,人丁也一代比一代稀薄。到了他这一辈儿,已经是一根独苗,而周老爷自个儿,年近花甲,膝下十来个孩子,没一个带把的。眼看着万贯家财都得便宜了外姓人,心里急呀,不顾一把老骨头,年年都求取新妇,全是看来好生养的女子。结果没想,近几年来,别说男娃,连个女娃都没有”
正说着,有人打岔。
“我知,我知!不是没生,是全送了龙王作干亲!有人捞起看过,女娃娃浑身青紫,都是被活活打死的,说是为了吓唬女婴,莫要再往他家投胎。”
“歹!可不敢乱说,吃官司的!”
说话的瞪了岔话的一眼,小心看了看周围,定了定心,才继续说起来。
“就在几天前,有位法师——喏,就在台上那位,到了周府,一眼就看出了症结所在。”
“那法师说,咱们的龙王爷爷不仅是庇护死婴,就是要投胎的男童女童也是由它送往千家万户。”
“周家的问题就出在这上头。”
“咱们地面上这座石桥,年深日久,功德圆满,已经成了仙儿。但你们也瞧见了,石桥破败得很,浑身勾缝都快作了蛇窝。桥仙就恼怒咱们光走不修,但没为难凡人,只把气儿撒在了桥下龙王爷爷头上。龙王爷爷也恼火啊,但他老人家心善,不欺负穷人,只挑了地头上脸面最大的周家撒火。晓得他家男丁少,就偏偏只给他家送女儿,要让周家断了香火!”
“所以呀,这次桥上祭的不单是龙王,还有桥神哩。”
刚说完,围观的人群中响起一阵欢呼。
“出来了!取出来了!”
众人连忙踮脚张望。
原来是先前下桥的汉子钻出了“胡须”。
身手依旧矫捷如猿猴。
手上多出一柄锈迹斑斑的连鞘古剑。
这剑叫做“斩龙剑”,地方风俗,每修桥就会在桥下悬挂此物,为阻吓蛟龙走水时,洪水冲垮桥梁所用。
汉子攀上桥面,恭恭敬敬将剑奉给一个面涂油彩作神将打扮的大汉。
这时候,所有吹奏都按下声响。
观众们立刻明白,祭礼的高潮即将到来。
于是万众噤声,只有法师昂着脖颈,嘶嘶吐气。
他说:
“请龙神!”
于是撤下三牲,又抬上来一个彩纸扎成的小小的龙王像。
而后,巫师开始一边绕着神像,一边用古怪的腔调念出咒语。
其中大意,一是告诉桥神,人们已经准备为它修建新桥,让它不要再阻碍龙王,否则就将它彻底拆除。
二是告诉河神,桥神的麻烦已经为它解决了,让它不要在捣乱,否则
锣鼓、唢呐齐出。
巫师退下,“神将”踏上法台。
他迈着丁字步到了“龙王”跟前,仿佛在秋日城门口的刑场般,在观众们的欢呼中高高举起斩龙剑,就要拔出剑来,刺死“龙王”。
“老爷!!”
突兀间,一声凄厉呼唤。
“神将”吓了一愣,停下动作;乐工们茫然忘了吹奏;人丛裂开,一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女人钻出来,扑到桥下。
她又哭又叫:
“你放过她,不要动她,她也是你的亲生骨肉啊!”
桥下观众们还没搞清楚状况,桥上一直伏拜着的周老爷,顿时弹了起来,涨红的面皮半是慌忙半是愤怒,指点着周围的仆役们。
“拦住那疯女人!快点拦住她!”
仆役们连忙一哄而上,七手八脚拽住女子,却没堵住她的嘴巴。
“我的女儿,我女儿就在龙王像里面。”
周老爷急得跳脚。
“快拖下去!”
“你杀我,你杀我嘛!”
“还不让她闭嘴!!”
女人的哭喊终于被堵住,可惜太迟了。
人群中有人认出,那女人正是周老爷新纳的小妾,嗡嗡的议论声立时在人群中扩散,审视、怀疑、嘲讽各式目光聚拢往桥上。
周老爷面孔青一阵白一阵,然后恶狠狠瞪了一眼乐工们。
“楞什么?!不要工钱啦?继续!”
众目睽睽之下,竟也不辩解一二,强硬要求继续仪式。
于是乐声再度奏响,奈何负责宰杀龙王的“神将”却陷入犹疑,觑着女人的方向,举剑迟迟不肯下手。
周老爷见状,勃然大怒,冲上祭台,推开“神将”,一把抢过斩龙剑。
拔剑。
锈死了,拔不出来。
干脆倒持斩龙剑,当做榔头。
一手摁住“龙王”,一手高举古剑。
面目狰狞。
狠狠砸下!
桥梁老旧,两侧的护栏都被年岁扒光了,松散的条石间长满了地锦、百步藤、凤尾蕨像是老头脸皮褶皱里生出的胡须,浓密地向下披拂,垂进脚下蛇溪湍急的浊流里。
李长安来得正巧。
祭礼刚刚开始。
热闹的鼓吹暂停,凌乱的锣声响起。
一队人马抬着三牲踏上石桥,领头的是个衣衫华丽的富态男人,他气喘吁吁登上台阶,姿态虔诚地伏拜在地,浑身的肥肉就在彩锦衣裳下高高鼓起。
猛一看,跟旁边红绸子捆起的肥猪也没甚区别。
接着,是高亢的唢呐。
装扮古怪艳丽的神巫越众而出,应声登台上场。
他一边唱着含混的祷词,一边长蛇般舞动身躯。
待他咿咿呀呀走上祭台中央。
忽而摇动手铃,台下立马挑起几面白幡,幡面的朱砂文字尽是鬼画符,只能依稀认出几个“龙”或“蛇”的字样。
忽而又拍响腰鼓,顿有身手矫捷的汉子在两岸观众的惊呼中徒手攀下桥面,猿臂轻荡,把自个儿甩进古桥茂密的“胡须”里。
桥上作戏的热热闹闹,桥下看戏的窃窃私语。
人丛一角。
“咦?奇怪。不是说要修新桥,怎的又在老桥上折腾?”
“不怪,扒了旧桥,才好新桥呗。”
“为了省石料钱?听人说这位老爷为了修桥摆了好些天的流水席面,鱼肉米粮管够,阔绰得很,不像等闲的吝啬财主啊。”
“不懂吧,不懂的人多了去!这里头嘿可是有说道的。”
说话的卖起关子,旁边的赶忙求教。
“老哥透点儿口风,回头请你吃酒。”
“唉,不是我这人爱嚼舌根子啊。我也是听一同宗兄弟说的,他婆娘的叔叔是那财主小妾舅舅的堂兄,嘱咐过不让乱传,我说与你们,你们可不能再说出去!”
得了周遭一顿赌咒发誓,他清了清嗓子,娓娓道来。
“要说人的福缘是有定数的,这头多了,那头就得短。譬如修桥这位老爷,家里姓周,祖上只做过小官,没甚福荫,但从他曾祖起,家里的田产却一代比一代多,同时,人丁也一代比一代稀薄。到了他这一辈儿,已经是一根独苗,而周老爷自个儿,年近花甲,膝下十来个孩子,没一个带把的。眼看着万贯家财都得便宜了外姓人,心里急呀,不顾一把老骨头,年年都求取新妇,全是看来好生养的女子。结果没想,近几年来,别说男娃,连个女娃都没有”
正说着,有人打岔。
“我知,我知!不是没生,是全送了龙王作干亲!有人捞起看过,女娃娃浑身青紫,都是被活活打死的,说是为了吓唬女婴,莫要再往他家投胎。”
“歹!可不敢乱说,吃官司的!”
说话的瞪了岔话的一眼,小心看了看周围,定了定心,才继续说起来。
“就在几天前,有位法师——喏,就在台上那位,到了周府,一眼就看出了症结所在。”
“那法师说,咱们的龙王爷爷不仅是庇护死婴,就是要投胎的男童女童也是由它送往千家万户。”
“周家的问题就出在这上头。”
“咱们地面上这座石桥,年深日久,功德圆满,已经成了仙儿。但你们也瞧见了,石桥破败得很,浑身勾缝都快作了蛇窝。桥仙就恼怒咱们光走不修,但没为难凡人,只把气儿撒在了桥下龙王爷爷头上。龙王爷爷也恼火啊,但他老人家心善,不欺负穷人,只挑了地头上脸面最大的周家撒火。晓得他家男丁少,就偏偏只给他家送女儿,要让周家断了香火!”
“所以呀,这次桥上祭的不单是龙王,还有桥神哩。”
刚说完,围观的人群中响起一阵欢呼。
“出来了!取出来了!”
众人连忙踮脚张望。
原来是先前下桥的汉子钻出了“胡须”。
身手依旧矫捷如猿猴。
手上多出一柄锈迹斑斑的连鞘古剑。
这剑叫做“斩龙剑”,地方风俗,每修桥就会在桥下悬挂此物,为阻吓蛟龙走水时,洪水冲垮桥梁所用。
汉子攀上桥面,恭恭敬敬将剑奉给一个面涂油彩作神将打扮的大汉。
这时候,所有吹奏都按下声响。
观众们立刻明白,祭礼的高潮即将到来。
于是万众噤声,只有法师昂着脖颈,嘶嘶吐气。
他说:
“请龙神!”
于是撤下三牲,又抬上来一个彩纸扎成的小小的龙王像。
而后,巫师开始一边绕着神像,一边用古怪的腔调念出咒语。
其中大意,一是告诉桥神,人们已经准备为它修建新桥,让它不要再阻碍龙王,否则就将它彻底拆除。
二是告诉河神,桥神的麻烦已经为它解决了,让它不要在捣乱,否则
锣鼓、唢呐齐出。
巫师退下,“神将”踏上法台。
他迈着丁字步到了“龙王”跟前,仿佛在秋日城门口的刑场般,在观众们的欢呼中高高举起斩龙剑,就要拔出剑来,刺死“龙王”。
“老爷!!”
突兀间,一声凄厉呼唤。
“神将”吓了一愣,停下动作;乐工们茫然忘了吹奏;人丛裂开,一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女人钻出来,扑到桥下。
她又哭又叫:
“你放过她,不要动她,她也是你的亲生骨肉啊!”
桥下观众们还没搞清楚状况,桥上一直伏拜着的周老爷,顿时弹了起来,涨红的面皮半是慌忙半是愤怒,指点着周围的仆役们。
“拦住那疯女人!快点拦住她!”
仆役们连忙一哄而上,七手八脚拽住女子,却没堵住她的嘴巴。
“我的女儿,我女儿就在龙王像里面。”
周老爷急得跳脚。
“快拖下去!”
“你杀我,你杀我嘛!”
“还不让她闭嘴!!”
女人的哭喊终于被堵住,可惜太迟了。
人群中有人认出,那女人正是周老爷新纳的小妾,嗡嗡的议论声立时在人群中扩散,审视、怀疑、嘲讽各式目光聚拢往桥上。
周老爷面孔青一阵白一阵,然后恶狠狠瞪了一眼乐工们。
“楞什么?!不要工钱啦?继续!”
众目睽睽之下,竟也不辩解一二,强硬要求继续仪式。
于是乐声再度奏响,奈何负责宰杀龙王的“神将”却陷入犹疑,觑着女人的方向,举剑迟迟不肯下手。
周老爷见状,勃然大怒,冲上祭台,推开“神将”,一把抢过斩龙剑。
拔剑。
锈死了,拔不出来。
干脆倒持斩龙剑,当做榔头。
一手摁住“龙王”,一手高举古剑。
面目狰狞。
狠狠砸下!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