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94 第一百九十二章 承包了奖项!
- 195 第一百九十三章 造神运动
- 196 第一百九十四章 本土建筑引导者!
- 197 第一百九十五章 薛会长的邀请
- 198 第一百九十六章 任广白的毕设展示
- 199 第一百九十七章 任广白的光芒 (上)
- 200 第一百九十八 任广白的光芒 (下)
- 201 第一百九十九章 芝加哥学派
- 202 第两百章 重构城市天际线
- 203 第两百零一章 又要做讲座了
- 204 第两百零二章 三个理念
- 205 第两百零三章 安德鲁-印第安纳石油大厦
- 206 第两百零四章 白神不开轻易的讲座
- 207 第二百零五章 中国八大元素
- 208 第二百零六章 还要开讲座?!
- 209 第二百零七章 再一次相遇 (求订阅)
- 210 第两百零八章 白珙桐的四场讲座
- 211 第二百零九章 没有天花板的白珙桐 (求订阅)
- 212 第二百一十章 美利坚金牌奖 (求订阅)
- 213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中国馆 (求订阅)
- 214 第二百一十二章 中国与岛国禅文化的对比
- 215 第二百一十三章 那年今日 (二合一大章求订阅)
- 216 第二百一十四章 走,咱们翘班!(求订阅)
- 217 第二百一十五章 夜至板万 (求订阅)
- 218 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棍苏木 (求订阅)
- 219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山深处的奇迹 (求订阅)
- 220 第二百一十八章 女婿上门
- 221 第二百一十九章 闷骚的老丈人 (求订阅)
- 222 第二百二十章 回老白家 (求订阅)
- 223 第二百二十一章 父子两的秘密(求订阅)
- 224 第二百二十二章 临别动员会议 (求订阅)
- 225 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迪的巴塞罗那 (求订阅)
- 226 第二百二十四章 搞事情!(求订阅)
- 227 第二百二十五章 没眼力劲的家伙们 (求订阅)
- 228 第二百二十六章 我去去就来!(求订阅)
- 229 第二百二十七章 白珙桐疯了!(求订阅)
- 230 第二百二十八章 米拉之家 (求订阅)
- 231 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年三十 (求订阅)
- 232 第二百三十章 巴特罗公寓与桂尔宫 (求订阅)
- 233 第二百三十一章 评判开始 (求订阅)
- 234 第二百三十二章 转变 (求订阅)
- 235 第二百三十三章 白设计师现在还好吗?(求订阅)
- 236 第二百三十四章 对不起,我们暂不接受采访 (求订阅)
- 237 第二百三十五章 白神在巴塞罗那 (求订阅)
- 238 第二百三十六章 中国馆落成 (求订阅)
- 239 第二百三十七章 现代派的号角 (求订阅)
- 240 第二百三十八章 志愿者姑娘 (求订阅)
- 241 第二百三十九章 巴塞罗那博览会开幕! (求订阅)
- 242 第二百四十章 开馆! (求订阅)
- 243 第二百四十一章 ‘逢白必败’定理 (求个订阅)
- 244 第二百四十二章 料事如神的白珙桐 (求订阅)
- 245 第二百四十三章 岛国精神领袖白珙桐 (求订阅)
- 246 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山美秀子 (求订阅)
- 247 第二百四十五章 师法长城!(求订阅)
- 248 第二百四十六章 再次拒绝!(求订阅)
- 249 第二百四十七章 左超!(求订阅)
- 250 第二百四十八章 积蓄力量!(求订阅)
- 251 第二百四十九章 气势的蜕变 (求订阅)
- 252 第二百五十章 爷们有靠山 (求订阅)
- 253 第二百五十一章 白神手下无弱兵!
- 254 第二百五十二章 价值数百亿造价的美术馆
- 255 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见小山美秀子 (求订阅)
- 256 第二百五十四章 美秀子教主的团队 (求订阅)
- 257 第二百五十五章 白设计师,您飞过去?(求订阅)
- 258 第二百五十六章 一篇《桃花源记》
- 259 第二百五十七章 美秀美术馆
- 260 第二百五十八章 轰轰烈烈的开始 (全书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两百零二章 三个理念
第两百零二章 三个理念
中国设计师论坛,有人闲聊。
“听说老白现在在芝加哥做讲座。”
“嚯,是吗?”
“那可有意思了!”
“老白这一场场讲座可真是独一份,讲一场炸一场,讲一场炸一场。”
“你们说这回能炸不?”
“嘿嘿嘿!”
......
芝加哥大礼堂内,一位位设计师紧盯着白珙桐。
其中许多年轻设计师在见到白珙桐时整个人就已经兴奋了起来。
“我今晚的发言将结合着我所设计的巴塞罗那美利坚馆进行,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理念、原则。”
白珙桐双眸有神,张口说道。
标准的英语,洪亮浑厚的声音当即在众人耳边响起。
密斯.凡德罗大师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
他建立出一种当代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他的建筑理念贯穿整个现代派建筑体系,他是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
白珙桐今晚要挥起的就是密斯大师的大旗!
舞台前的大师们,设计师们,以及马森会长与富豪倾听着,思索着。
巴塞罗那博览会的主题为世界艺术,在这样场合下的国家馆要求与寻常设计要求绝对不同。
博览会中是为了推广流派,要求能最直观的表现出你的理念,你的精彩,你的美学,需要指导性、教导性的作品。
为设计加上这么几个要求后,那么设计的难度无疑高上许多。
因为它需要对现代派理念能融会贯通,并站在一个极高的角度进行。
哪怕是现代派几位登堂入室级的大师也不敢说自己就能完成的好这么一个有代表性意义的建筑。
白珙桐话音落下,在大礼堂内两侧的屏幕上同时出现了图画。
是立体模型动画,有现代派的建筑出现。
所有人屏息凝神第一时间张望。
屏幕上出现的建筑极为简单,只有着几个矩形体块穿插。
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一个少女雕像、几道围墙仿佛就是这座巴塞罗那美利坚馆的所有元素!
场内绝大多数设计师看到这脸上已经露出了惊讶。
动画镜头开始不断拉近,开始沿着建筑穿梭,在外,在内...
“这座展馆长约50米,宽约25米,由三个展示空间、两部分水域组成。”
一位位年龄很大的老设计师只看着就能同时轻声报出。
“主厅平面呈矩形,厅内设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断,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有的并延伸出去成为围墙,形成既分隔又联系、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的空间相互贯穿。”
“建筑形体简单,不加装饰,主要利用的是钢、玻璃和大理石的本色和质感。”
又有人道。
那人顿了顿,随即再次接了句:“透着简洁高雅的气氛。”
“选择用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承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墙壁也因为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
“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不像是传统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
登堂入室级大师杰米.德瑞克露出思索,不断分析:“这种做法给人带来了简洁明快的印象。”
“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石灰石、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却同样显出了华贵的气派。”
台前的艾德里安.史密斯面色慎重:“西莫大师。”
“不知您注意到这展馆平面的比例了吗?”
“我仿佛看见了一些出现的具有整数比例的形状。”
西莫.切瓦斯听着微微点头:“有1:1的方形,1:2,1:3的矩形,还有接近2:3的黄金分割。”
“主要玻璃墙面是1:3,灰华岩、大理石墙面为1:2,玛瑙石墙面则接近1:3.”
“这个平面看似简单,可每一处细节却都值得推敲!”
“强调运用水平和竖直线条。”
画面不断深入反复,白珙桐只站立在舞台上从容的望着台下。
台下不断有分析与评论从一位位大师、设计师、评论家口中冒出。
其中有数目不少的一批设计师看着巴塞罗那美利坚馆心中最是悸动,他们似乎从中看见了自己的理念。
他们痴迷的望着,他们发现自己的理念被蕴含于其中且正以大成的手法被展示。
“厉害,了不起。”
杰米.德瑞克大师沉声道:“这座巴塞罗那美利坚馆其中的设计手法简直可以称为出神入化。”
“有最大的示范性作用!”
“我敢肯定,我们只分析出了它所蕴含奥妙的百分之一!”
“我从中似乎看见了一条道路,只可惜与我的风格却并不相同。”
黑川雅之,从视频中收回视线,深深的看了一眼白珙桐:“极短的简约正是最有深度的证明。”
视频结束到了尾端,画面停留在最好的一处俯瞰角度。
全场四千三百余位现代派设计师眼睛随即直勾勾的看着白珙桐。
甚至有人呼吸都变得急促,脸色涨出红晕,放在腿上的手不自觉的用力抓着...
众人脑海中不断有灵感碰撞、绽放。
聚集在礼堂各个角落的记者们觉得作品优秀但却察觉不出更多,但是他们能从满座的设计师们脸上感受到气氛的变化。
于是一张张照片快速被记录下。
“这座巴塞罗那美利坚馆所秉承的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理念。”
白珙桐束手立着,视线从人群中扫过,随即缓缓说道:“less-is-more.”
“遵从‘少就是多’的原则。”
“‘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白珙桐的话语透过话筒在礼堂内回荡。
每一位现代派的设计师听着白珙桐的每一句话都不用深吸一口气,不敢有分毫的动作,面色严肃听着、记着、琢磨着。
“第二个原则,流通空间。”
白珙桐丝毫不在乎台下的设计师们心中有多澎湃,面色冷静自顾自又道。
“这是一种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
“这种流通空间是理性的,秩序的,室内的空间,它是静止的,其目的是实用性。”
这一句话语响起,台下绝大多数的设计师眼睛却又是一瞪。
对于从学院里走出来的建筑师,对于这些多多少少受到各种西方古建筑流派对建筑学的定义和限制的建筑师来说,这种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的空间完全开创了另一种概念!
“第三个原则,全面空间。”
“大的空间被划分为几个互相联系贯通的小空间,当我们把其中的隔墙移走,留下来的将是一大片空间整体。在这片空间中,我们可以随意布置,将其改造成任何想要的形式。”
白珙桐略微停顿,跟着又道:“这点与我们现代派曾经主导的观点‘形式服从功能’不同。”
“我认为人的需求是会变化的,今天他要这样,明天他又会要那样,而建筑形式却可以不变。”
三个原则被抛出并很快占据了礼堂内现代派设计师们的脑海。
另一个世界融入在现代派建筑每一丝每一缕空间中的三点理念在这个世界第一次被提出,给现代派的设计师们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冲击感。
“听说老白现在在芝加哥做讲座。”
“嚯,是吗?”
“那可有意思了!”
“老白这一场场讲座可真是独一份,讲一场炸一场,讲一场炸一场。”
“你们说这回能炸不?”
“嘿嘿嘿!”
......
芝加哥大礼堂内,一位位设计师紧盯着白珙桐。
其中许多年轻设计师在见到白珙桐时整个人就已经兴奋了起来。
“我今晚的发言将结合着我所设计的巴塞罗那美利坚馆进行,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理念、原则。”
白珙桐双眸有神,张口说道。
标准的英语,洪亮浑厚的声音当即在众人耳边响起。
密斯.凡德罗大师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
他建立出一种当代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他的建筑理念贯穿整个现代派建筑体系,他是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
白珙桐今晚要挥起的就是密斯大师的大旗!
舞台前的大师们,设计师们,以及马森会长与富豪倾听着,思索着。
巴塞罗那博览会的主题为世界艺术,在这样场合下的国家馆要求与寻常设计要求绝对不同。
博览会中是为了推广流派,要求能最直观的表现出你的理念,你的精彩,你的美学,需要指导性、教导性的作品。
为设计加上这么几个要求后,那么设计的难度无疑高上许多。
因为它需要对现代派理念能融会贯通,并站在一个极高的角度进行。
哪怕是现代派几位登堂入室级的大师也不敢说自己就能完成的好这么一个有代表性意义的建筑。
白珙桐话音落下,在大礼堂内两侧的屏幕上同时出现了图画。
是立体模型动画,有现代派的建筑出现。
所有人屏息凝神第一时间张望。
屏幕上出现的建筑极为简单,只有着几个矩形体块穿插。
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一个少女雕像、几道围墙仿佛就是这座巴塞罗那美利坚馆的所有元素!
场内绝大多数设计师看到这脸上已经露出了惊讶。
动画镜头开始不断拉近,开始沿着建筑穿梭,在外,在内...
“这座展馆长约50米,宽约25米,由三个展示空间、两部分水域组成。”
一位位年龄很大的老设计师只看着就能同时轻声报出。
“主厅平面呈矩形,厅内设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断,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有的并延伸出去成为围墙,形成既分隔又联系、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的空间相互贯穿。”
“建筑形体简单,不加装饰,主要利用的是钢、玻璃和大理石的本色和质感。”
又有人道。
那人顿了顿,随即再次接了句:“透着简洁高雅的气氛。”
“选择用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承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墙壁也因为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
“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不像是传统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
登堂入室级大师杰米.德瑞克露出思索,不断分析:“这种做法给人带来了简洁明快的印象。”
“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石灰石、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却同样显出了华贵的气派。”
台前的艾德里安.史密斯面色慎重:“西莫大师。”
“不知您注意到这展馆平面的比例了吗?”
“我仿佛看见了一些出现的具有整数比例的形状。”
西莫.切瓦斯听着微微点头:“有1:1的方形,1:2,1:3的矩形,还有接近2:3的黄金分割。”
“主要玻璃墙面是1:3,灰华岩、大理石墙面为1:2,玛瑙石墙面则接近1:3.”
“这个平面看似简单,可每一处细节却都值得推敲!”
“强调运用水平和竖直线条。”
画面不断深入反复,白珙桐只站立在舞台上从容的望着台下。
台下不断有分析与评论从一位位大师、设计师、评论家口中冒出。
其中有数目不少的一批设计师看着巴塞罗那美利坚馆心中最是悸动,他们似乎从中看见了自己的理念。
他们痴迷的望着,他们发现自己的理念被蕴含于其中且正以大成的手法被展示。
“厉害,了不起。”
杰米.德瑞克大师沉声道:“这座巴塞罗那美利坚馆其中的设计手法简直可以称为出神入化。”
“有最大的示范性作用!”
“我敢肯定,我们只分析出了它所蕴含奥妙的百分之一!”
“我从中似乎看见了一条道路,只可惜与我的风格却并不相同。”
黑川雅之,从视频中收回视线,深深的看了一眼白珙桐:“极短的简约正是最有深度的证明。”
视频结束到了尾端,画面停留在最好的一处俯瞰角度。
全场四千三百余位现代派设计师眼睛随即直勾勾的看着白珙桐。
甚至有人呼吸都变得急促,脸色涨出红晕,放在腿上的手不自觉的用力抓着...
众人脑海中不断有灵感碰撞、绽放。
聚集在礼堂各个角落的记者们觉得作品优秀但却察觉不出更多,但是他们能从满座的设计师们脸上感受到气氛的变化。
于是一张张照片快速被记录下。
“这座巴塞罗那美利坚馆所秉承的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理念。”
白珙桐束手立着,视线从人群中扫过,随即缓缓说道:“less-is-more.”
“遵从‘少就是多’的原则。”
“‘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白珙桐的话语透过话筒在礼堂内回荡。
每一位现代派的设计师听着白珙桐的每一句话都不用深吸一口气,不敢有分毫的动作,面色严肃听着、记着、琢磨着。
“第二个原则,流通空间。”
白珙桐丝毫不在乎台下的设计师们心中有多澎湃,面色冷静自顾自又道。
“这是一种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
“这种流通空间是理性的,秩序的,室内的空间,它是静止的,其目的是实用性。”
这一句话语响起,台下绝大多数的设计师眼睛却又是一瞪。
对于从学院里走出来的建筑师,对于这些多多少少受到各种西方古建筑流派对建筑学的定义和限制的建筑师来说,这种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的空间完全开创了另一种概念!
“第三个原则,全面空间。”
“大的空间被划分为几个互相联系贯通的小空间,当我们把其中的隔墙移走,留下来的将是一大片空间整体。在这片空间中,我们可以随意布置,将其改造成任何想要的形式。”
白珙桐略微停顿,跟着又道:“这点与我们现代派曾经主导的观点‘形式服从功能’不同。”
“我认为人的需求是会变化的,今天他要这样,明天他又会要那样,而建筑形式却可以不变。”
三个原则被抛出并很快占据了礼堂内现代派设计师们的脑海。
另一个世界融入在现代派建筑每一丝每一缕空间中的三点理念在这个世界第一次被提出,给现代派的设计师们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冲击感。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