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0 第三十四章 点检笙歌多酿酒(下)
- 71 第三十五章 指权归实救迷情(上)
- 72 第三十五章 指权归实救迷情(下)
- 73 第三十六章 试算棋枰无限意(上)
- 74 第三十六章 试算棋枰无限意(下)
- 75 第三十七章 元是莫恨帝王妃(上)
- 76 第三十七章 元是莫恨帝王妃(下)
- 77 第三十八章 云雨过处翻覆手(上)
- 78 第三十八章 云雨过处翻覆手(下)
- 79 第三十九章 梦寐胡诌学道人(上)
- 80 第三十九章 梦寐胡诌学道人(下)
- 81 第四十章 赌书消得泼茶香(上)
- 82 第四十章 赌书消得泼茶香(下)
- 83 第四十一章 春风拂槛露华浓(上)
- 84 第四十一章 春风拂槛露华浓(下)
- 85 第四十二章 何当共剪西窗烛(上)
- 86 第四十二章 何当共剪西窗烛(下)
- 87 第四十三章 明月太虚同一照(上)
- 88 第四十三章 明月太虚同一照(下)
- 89 第四十四章 葳蕤犹记清河光(上)
- 90 第四十四章 葳蕤犹记清河光(下)
- 91 第四十五章 谁信苦吟无睡客(上)
- 92 第四十五章 谁信苦吟无睡客(下)
- 93 第四十六章 百无一用是书生(上)
- 94 第四十六章 百无一用是书生(下)
- 95 第四十七章 洛城瑶芳正当时 (上)
- 96 第四十七章 洛城瑶芳正当时 (下)
- 97 第四十八章 只当闻早乐真机(上)
- 98 第四十八章 只当闻早乐真机(下)
- 99 第四十九章 江船画帘火独明(上)
- 100 第四十九章 江船画帘火独明(下)
- 101 第五十章 蓬山此去无多路(上)
- 102 第五十章 蓬山此去无多路(下)
- 103 第五十一章 青鸟殷勤为探看(上)
- 104 第五十一章 青鸟殷勤为探看(下)
- 105 第五十二章 龙拜浅渊终非鱼(上)
- 106 第五十二章 龙拜浅渊终非鱼(下)
- 107 第五十三章 梨花雪下酒一杯(上)
- 108 第五十三章 梨花雪下酒一杯(下)
- 109 第五十四章 花落处风月相牵(上)
- 110 第五十四章 花落处风月相牵(下)
- 111 第五十五章 蜡炬成灰泪始干(上)
- 112 第五十五章 蜡炬成灰泪始干(下)
- 113 第五十六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上)
- 114 第五十六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下)
- 115 第五十七章 城头铁鼓声犹振(上)
- 116 第五十七章 城头铁鼓声犹振(下)
- 117 第五十八章 诡道军合力不齐(上)
- 118 第五十八章 诡道军合力不齐(下)
- 119 第五十九章 越衡山经北上难(上)
- 120 第五十九章 越衡山经北上难(下)
- 121 第六十章 回向锈铁出寒甲(上)
- 122 第六十章 回向锈铁出寒甲(下)
- 123 第六十一章 休拈明镜照苍颜(上)
- 124 第六十一章 休拈明镜照苍颜(下)
- 125 第六十二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上)
- 126 第六十二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下)
- 127 第六十三章 西风挟雨声翻浪(上)
- 128 第六十三章 西风挟雨声翻浪(下)
- 129 第六十四章 来日何处话经年(上)
- 130 第六十四章 来日何处话经年(下)
- 131 第六十五章 那年少游逐风流(上)
- 132 第六十五章 那年少游逐风流(下)
- 133 第六十六章 苍崖万仞犹难绝(上)
- 134 第六十六章 苍崖万仞犹难绝(下)
- 135 第六十七章 一寸朱砂一寸心(上)
- 136 第六十七章 一寸朱砂一寸心(下)
- 137 第六十八章 似此星辰非昨夜(上)
- 138 第六十八章 似此星辰非昨夜(下)
- 139 第六十九章 总是当时携手处(上)
- 140 第六十九章 总是当年携手处(下)
- 141 第七十章 鸭绿桑乾连天汉(上)
- 142 第七十章 鸭绿桑乾连天汉(下)
- 143 第七十一章 化外羽仪映松雪(上)
- 144 第七十一章 化外羽仪映松雪(下)
- 145 第七十二章 束书匣剑起龙蛇(上)
- 146 第七十二章 束书匣剑起龙蛇(下)
- 147 第七十三章 曲阑干影入凉波(上)
- 148 第七十三章 曲阑干影入凉波(下)
- 149 第七十四章 陇间仍颂四时歌(上)
- 150 第七十四章 陇间仍颂四时歌(下)
- 151 第七十五章 名军大将莫自牢(上)
- 152 第七十五章 名军大将莫自牢(下)
- 153 第七十六章 一身转战三千里(上)
- 154 第七十六章 一身转战三千里(下)
- 155 第七十七章 千军万马避白袍(上)
- 156 第七十七章 千军万马避白袍(下)
- 157 第七十八章 风动一方烟云破(上)
- 158 第七十八章 风动一方烟云破(下)
- 159 第七十九章 平冈新胜人归后(上)
- 160 第七十九章 平冈新胜人归后(下)
- 161 第八十章 新年风月旧相知 (上)
- 162 第八十章 新年风月旧相知 (下)
- 163 第八十一章 腊雪初下绕红绡(上)
- 164 第八十一章 腊雪初下绕红绡(下)
- 165 第八十二章 冬寒当随一夜去(上)
- 166 第八十二章 冬寒当随一夜去(下)
- 167 第八十三章 漾舟信往花间住(上)
- 168 第八十三章 漾舟信往花间住(下)
- 169 第八十四章 明月何曾在两乡(上)
- 170 第八十四章 明月何曾在两乡(下)
- 171 第八十五章 风雨楚南老周囚(上)
- 172 第八十五章 风雨楚南老周囚(下)
- 173 第八十六章 江天不改辞远役(上)
- 174 第八十六章 江天不改辞远役(下)
- 175 第八十七章 檐外烟雨几点山(上)
- 176 第八十七章 檐外烟雨一点山(下)
- 177 第八十八章 神女引到斜阳暮(上)
- 178 第八十八章 神女引到斜阳暮(下)
- 179 第八十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上)
- 180 第八十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
- 181 第九十章 玦比钩玉何由较(上)
- 182 第九十章 玦比钩玉何由较(下)
- 183 第九十一章 杳冥冥兮羌昼晦(上)
- 184 第九十一章 杳冥冥兮羌昼晦(下)
- 185 第九十二章 之子与期春又晚(上)
- 186 第九十二章 之子与期春又晚(下)
- 187 第九十三章 落尽梨花月又西(上)
- 188 第九十三章 落尽梨花月又西(下)
- 189 第九十四章 秋风怎堪掠空祠(上)
- 190 第九十四章 秋风怎堪掠空祠(下)
- 191 第九十五章 一梦江湖十五年(上)
- 192 第九十五章 一梦江湖十五年(下)
- 193 第九十六章 天寒荆溪白石出(上)
- 194 第九十六章 天寒荆溪白石出(下)
- 195 第九十七章 来日绮窗再相亲(上)
- 196 第九十七章 来日绮窗再相亲(下)
- 197 第九十八章 同来何事不同归(上)
- 198 第九十八章 同来何事不同归(下)
- 199 第九十九章 雁字别计空画梁(上)
- 200 孟惊羽番外——我命天命(上)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九章 梦寐胡诌学道人(下)
第三十九章 梦寐胡诌学道人(下)
孟惊羽听到这一句明明白白的讽刺,不仅没有恼火,反是“噗”的一声笑了出来,难得开起了玩笑:“你这人身手厉害也就罢了,偏偏生得这张嘴也是牙尖嘴利,当真是没有天理——倒让我生出些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来。”
林世卿撇嘴道:“自说自话也不嫌臊得慌。”
孟惊羽回复的颇有几分陈墨阳跟他在一起时那份赖皮赖脸的风采:“你见我可曾脸红过?若是不曾,便再不要提这样的话,反倒要叫我笑话。”
林世卿没崩住脸色,也笑了出来:“像你这样的皇帝我还真没见过,不过光论起这脸皮高远晨就已经不是你的对手了,来日他若真是一败涂地,总也算是败的不冤。”
孟惊羽一副志得意满的神情,腰板拔得挺直:“得了世卿你一句夸奖,孤王甚是欣慰,今日晚饭想必是不用吃了。”
林世卿闻言不由奇道:“为何?”
孟惊羽回答的一本正经:“得世卿一赞当抵三餐食粮。”
林世卿一副确有其事的样子,接着他的话道:“有理有理,臣可是记下了,皇上得等到明晚才能用餐。否则积了食就不好了。”
孟惊羽说的那“三餐”纯属随口胡诌,一听这话顿时服软:“三是虚数,自然做不得真。”
见林世卿不依不饶的还要开口,孟惊羽赶忙跳出来这个他自己挖的坑,正色道:“高远晨若带兵攻楚,你打算如何应对?你我两国动兵,你又打算如何安排?”
林世卿知他心思,失笑瞥他一眼:“山人自有妙计。”
孟惊羽知晓这句后面一定还有下文,于是就坡下驴的拿出平常陈墨阳对付他的那一套表情,唱戏似的说道:“相爷,好歹你我周楚总算盟友,你这般敝帚自珍,可叫朕如何配合?”
林世卿刚才没有立刻说出来本就是玩笑,自没有想要瞒着他的意思,闻言一整神色,转头看向孟惊羽,眼中隐有九霄云龙涌动不绝。
“盖攻楚,非不攻齐也。存其形,完其势,金蝉脱壳。后当察其阵中之首动,以两军为两刃,避齐卒之利,动齐将之累,攻齐军之亏,谋齐帅之害。列疆侵陵,擒贼擒王,待齐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速以风雷之势取之,自不废万钧之力。”
孟惊羽一震,低声反复咀嚼几遍,眸色愈亮,良久,抚掌大笑道:“世卿,我可听闻你在周国的日子没那么好过。良禽择木而栖,周帝若是待你不好,你这匹不知能跑几千万里的宝马何不跳槽到我这里来?为了你,无论是筑起黄金台还是搭上梧桐木,我都是做得的。”
林世卿往后退了两步,极正经的拱了拱手,道:“陛下莫要胡闹,陛下若当真为世卿筑了黄金台或是搭了梧桐木,只怕世卿在楚国的日子也会一样的不好过。”
孟惊羽笑哼一声:“你不信便罢了,我总有一天会把你这块栋梁挖过来,到时候准让你心服口服!”
这已经是林世卿第二次听他对自己提起招贤之意,心中虽仍是深深的不敢苟同,但想着有人赏识总归不是什么坏事,更何况只要他不答应,孟惊羽也没法勉强。
而后二人又商量起了具体安排,原本他们就都是聪明到了极点的人,无论是谁说话都往往是一点即透,根本不用多言,时不时的相视一眼会心一笑,更是显得默契十足。
只不过,如果二人可以笑得不那么阴险狡诈,表现得不那么像是两个合计着要去打家劫舍的土匪头子的话,窗棂间透过的阳光播撒在这样两个美如冠玉的青年身上,应该会是一副更加和谐的画面。
————————————————————————————
二人商量完的隔天一大早,孟惊羽就颁了圣旨,着册封静太妃为静慧皇太后,令百官朝贺观礼,连镇守东海的昭武大将军李长厚都得了消息,正快马加鞭的往京里赶。
册封礼定在春分后的第十日,黄历上那日诸事皆宜,是近来的三个月内最好的日子,而且刚刚宣旨册封的婉昭仪陆婉婷和淑妃赵晴都会以她们的新身份到场观礼,并在礼后正式入宫。
也就是说再老老实实等个几天,静太妃就会坐上楚国女子第一人的位置,且不说这两位新封的已经品级不低了的宫妃,便是日后孟惊羽再封了皇后,也要恭恭敬敬的称她一声母后。
这样位置和权柄,静太妃自入宫来已经不知做梦做了多久。
而为了这个几天以后新帝登基以来最大的册封礼,还有新封的这两位宫妃入宫所要经过的重重章程,掌管各项宗室事务的宗正卿及其他宗正官吏,掌管皇室金钱用度的少府大夫及少府机构官吏,最近这两天都忙的四脚朝天。
不过最惨的还要数奉常大夫徐坤和他手下的司礼监属官和皇室宗庙陵寝属官,以及身兼郎中令和京畿禁军统领的陈墨阳。因为这两个大官,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产物——在孟惊羽登基了以后才新提到了这个位置的。
本来奉常大夫就得算是九卿之首,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太医六令丞,博士祭酒以及诸庙寝陵园都在他一人的管辖范围之内,这一职所属乃是九卿之中机构最复杂,编制最庞大的存在。
本来接手的时候就因为上一任奉常大夫是孟惊鹏所属党羽,直接被流放走了,所以剩下的这一个大烂摊子,包括填补孟惊鹏一党在奉常属官中留下的空位,都成了徐坤的任务。而且不仅如此,光是因为孟惊鹏谋逆一案,他就更多了许多不好处理的协同宗庙事务和太史丞提上来的敏感问题,譬如说如何修改前一位太史丞记载的这段二龙夺嫡的历史……
唉,简直是一个头两个大!
这还不算完。
他现在刚接手了几个月,之前的事情还没忙完,又多了太后册封礼和清明时陛下出巡皇陵祭祖这两件大事——简直让他忙的恨不得再长出来个三头六臂,或是干脆多分几个身子出来。
好嘛,忙着这些正事也就算了,前一日陛下竟然找他说,这次清明祭扫不能让静太妃,也就是到时候的静慧皇太后出京与他同去。不仅如此,陛下还让他想个法子,在清明祭祖的时候帮他拖上个十天半个月,不管是说在陵园修养还是潜心祭拜,总之,要给他一个不用回京,也不用在众人面前出现的好理由。
这两件事情在旁人来说也许只能干想法子的确不容易,但是对于担着奉常大夫一职的徐坤来说倒是都不太难——他只消吩咐大典星、明堂丞和灵台丞这三位主天象星台的下属官员,说是册封大典后观察到北天中央的紫薇垣不稳,暗示一下此刻太后不宜出宫也就能给顺利打发了。
至于帮祭祖时帮陛下找理由,那就更简单了——反正是祭祖,直接吩咐太祝主持祭祀请送皇陵诸魂之时,说出类似于“得了先祖召唤,让新帝单独入内祭拜”之类的话就是了,至于是要“单独祭拜”多少日,还不是全凭陛下说了算?
这些装神弄鬼的办法,虽不是什么大智,但却是再好用不过的法子——说起来,孟惊羽还得谢谢林世卿的启发。
果然,陛下一听这安排甚为满意,当即拍板定下,还以奉常大夫就任以来兢兢业业夙夜在公为由,赏了好一堆东西。
陛下这一颗枣子喂得他着实有几分风光,须知他身在保嫡一党之中已有多年,算是陛下少数几位心腹之一。他完全明白陛下不好大张旗鼓的找那几个清流的下属官员,才会吩咐他这个心腹去做这件事情。
至于陈墨阳这个往常有名的大闲人,如今更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忙,几乎每日里恨不得连头都沾不到枕头——无论是楚宫宫禁卫戍还是京畿禁军金吾卫,甚至还包括了孟惊羽暗自训练多年用于近身保护自己的那几十名影卫,他都能说得上话,插得上手。
这无疑相当于孟惊羽把自己整个身家性命都交给了他,这样重的信任让他感动之余,除了用自己生命来保护他,并且未雨绸缪做好一切保护好他的措施,再找不到其他的方法来表达他心中对孟惊羽那种亦君亦友的情感。
所以自从他接手郎中令和京畿禁卫统领这两个重中之重的职位以后,基本就是事必躬亲,暗暗调查并且除掉了其中所有他认为稍有可疑的人以后,亲自上阵招募,平日里更是勤于训练。不仅将以往固定的巡逻安排变成几日一变的,还经常主动负责起旁人都不大想负责的禁卫守夜工作。
用孟惊羽的话说,按照陈墨阳这个折腾法,只要有他在身边,别说人,连只不熟悉、没恶意的鸟飞进他身边十丈范围之内,都得至少留下两片羽毛登记在案。
前几日若不是林世卿行事谨慎,提前出手让暗卫将孟惊羽身边的影卫引开,又派了手下将孟惊羽寝宫值守的宫侍引走的话,他带着一个大活人,即便是仗着自己功夫好,也绝对不可能就这么轻易的将人带进带出。
而清明皇陵祭祖时孟惊羽要偷偷离开这件事,自然也知会了陈墨阳。不出所料,现在在陈墨阳眼中已经升级做了第一等国宝的孟惊羽,无论去了哪儿都别想甩掉他这个美其名曰御前护卫的大尾巴。
于是他现在比奉常大夫徐坤更多了一个悄悄冥冥的任务,那就是思考并且着手安排孟惊羽在微服出游的时候到底可以带哪些让他放心又有用的人。
林世卿撇嘴道:“自说自话也不嫌臊得慌。”
孟惊羽回复的颇有几分陈墨阳跟他在一起时那份赖皮赖脸的风采:“你见我可曾脸红过?若是不曾,便再不要提这样的话,反倒要叫我笑话。”
林世卿没崩住脸色,也笑了出来:“像你这样的皇帝我还真没见过,不过光论起这脸皮高远晨就已经不是你的对手了,来日他若真是一败涂地,总也算是败的不冤。”
孟惊羽一副志得意满的神情,腰板拔得挺直:“得了世卿你一句夸奖,孤王甚是欣慰,今日晚饭想必是不用吃了。”
林世卿闻言不由奇道:“为何?”
孟惊羽回答的一本正经:“得世卿一赞当抵三餐食粮。”
林世卿一副确有其事的样子,接着他的话道:“有理有理,臣可是记下了,皇上得等到明晚才能用餐。否则积了食就不好了。”
孟惊羽说的那“三餐”纯属随口胡诌,一听这话顿时服软:“三是虚数,自然做不得真。”
见林世卿不依不饶的还要开口,孟惊羽赶忙跳出来这个他自己挖的坑,正色道:“高远晨若带兵攻楚,你打算如何应对?你我两国动兵,你又打算如何安排?”
林世卿知他心思,失笑瞥他一眼:“山人自有妙计。”
孟惊羽知晓这句后面一定还有下文,于是就坡下驴的拿出平常陈墨阳对付他的那一套表情,唱戏似的说道:“相爷,好歹你我周楚总算盟友,你这般敝帚自珍,可叫朕如何配合?”
林世卿刚才没有立刻说出来本就是玩笑,自没有想要瞒着他的意思,闻言一整神色,转头看向孟惊羽,眼中隐有九霄云龙涌动不绝。
“盖攻楚,非不攻齐也。存其形,完其势,金蝉脱壳。后当察其阵中之首动,以两军为两刃,避齐卒之利,动齐将之累,攻齐军之亏,谋齐帅之害。列疆侵陵,擒贼擒王,待齐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速以风雷之势取之,自不废万钧之力。”
孟惊羽一震,低声反复咀嚼几遍,眸色愈亮,良久,抚掌大笑道:“世卿,我可听闻你在周国的日子没那么好过。良禽择木而栖,周帝若是待你不好,你这匹不知能跑几千万里的宝马何不跳槽到我这里来?为了你,无论是筑起黄金台还是搭上梧桐木,我都是做得的。”
林世卿往后退了两步,极正经的拱了拱手,道:“陛下莫要胡闹,陛下若当真为世卿筑了黄金台或是搭了梧桐木,只怕世卿在楚国的日子也会一样的不好过。”
孟惊羽笑哼一声:“你不信便罢了,我总有一天会把你这块栋梁挖过来,到时候准让你心服口服!”
这已经是林世卿第二次听他对自己提起招贤之意,心中虽仍是深深的不敢苟同,但想着有人赏识总归不是什么坏事,更何况只要他不答应,孟惊羽也没法勉强。
而后二人又商量起了具体安排,原本他们就都是聪明到了极点的人,无论是谁说话都往往是一点即透,根本不用多言,时不时的相视一眼会心一笑,更是显得默契十足。
只不过,如果二人可以笑得不那么阴险狡诈,表现得不那么像是两个合计着要去打家劫舍的土匪头子的话,窗棂间透过的阳光播撒在这样两个美如冠玉的青年身上,应该会是一副更加和谐的画面。
————————————————————————————
二人商量完的隔天一大早,孟惊羽就颁了圣旨,着册封静太妃为静慧皇太后,令百官朝贺观礼,连镇守东海的昭武大将军李长厚都得了消息,正快马加鞭的往京里赶。
册封礼定在春分后的第十日,黄历上那日诸事皆宜,是近来的三个月内最好的日子,而且刚刚宣旨册封的婉昭仪陆婉婷和淑妃赵晴都会以她们的新身份到场观礼,并在礼后正式入宫。
也就是说再老老实实等个几天,静太妃就会坐上楚国女子第一人的位置,且不说这两位新封的已经品级不低了的宫妃,便是日后孟惊羽再封了皇后,也要恭恭敬敬的称她一声母后。
这样位置和权柄,静太妃自入宫来已经不知做梦做了多久。
而为了这个几天以后新帝登基以来最大的册封礼,还有新封的这两位宫妃入宫所要经过的重重章程,掌管各项宗室事务的宗正卿及其他宗正官吏,掌管皇室金钱用度的少府大夫及少府机构官吏,最近这两天都忙的四脚朝天。
不过最惨的还要数奉常大夫徐坤和他手下的司礼监属官和皇室宗庙陵寝属官,以及身兼郎中令和京畿禁军统领的陈墨阳。因为这两个大官,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产物——在孟惊羽登基了以后才新提到了这个位置的。
本来奉常大夫就得算是九卿之首,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太医六令丞,博士祭酒以及诸庙寝陵园都在他一人的管辖范围之内,这一职所属乃是九卿之中机构最复杂,编制最庞大的存在。
本来接手的时候就因为上一任奉常大夫是孟惊鹏所属党羽,直接被流放走了,所以剩下的这一个大烂摊子,包括填补孟惊鹏一党在奉常属官中留下的空位,都成了徐坤的任务。而且不仅如此,光是因为孟惊鹏谋逆一案,他就更多了许多不好处理的协同宗庙事务和太史丞提上来的敏感问题,譬如说如何修改前一位太史丞记载的这段二龙夺嫡的历史……
唉,简直是一个头两个大!
这还不算完。
他现在刚接手了几个月,之前的事情还没忙完,又多了太后册封礼和清明时陛下出巡皇陵祭祖这两件大事——简直让他忙的恨不得再长出来个三头六臂,或是干脆多分几个身子出来。
好嘛,忙着这些正事也就算了,前一日陛下竟然找他说,这次清明祭扫不能让静太妃,也就是到时候的静慧皇太后出京与他同去。不仅如此,陛下还让他想个法子,在清明祭祖的时候帮他拖上个十天半个月,不管是说在陵园修养还是潜心祭拜,总之,要给他一个不用回京,也不用在众人面前出现的好理由。
这两件事情在旁人来说也许只能干想法子的确不容易,但是对于担着奉常大夫一职的徐坤来说倒是都不太难——他只消吩咐大典星、明堂丞和灵台丞这三位主天象星台的下属官员,说是册封大典后观察到北天中央的紫薇垣不稳,暗示一下此刻太后不宜出宫也就能给顺利打发了。
至于帮祭祖时帮陛下找理由,那就更简单了——反正是祭祖,直接吩咐太祝主持祭祀请送皇陵诸魂之时,说出类似于“得了先祖召唤,让新帝单独入内祭拜”之类的话就是了,至于是要“单独祭拜”多少日,还不是全凭陛下说了算?
这些装神弄鬼的办法,虽不是什么大智,但却是再好用不过的法子——说起来,孟惊羽还得谢谢林世卿的启发。
果然,陛下一听这安排甚为满意,当即拍板定下,还以奉常大夫就任以来兢兢业业夙夜在公为由,赏了好一堆东西。
陛下这一颗枣子喂得他着实有几分风光,须知他身在保嫡一党之中已有多年,算是陛下少数几位心腹之一。他完全明白陛下不好大张旗鼓的找那几个清流的下属官员,才会吩咐他这个心腹去做这件事情。
至于陈墨阳这个往常有名的大闲人,如今更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忙,几乎每日里恨不得连头都沾不到枕头——无论是楚宫宫禁卫戍还是京畿禁军金吾卫,甚至还包括了孟惊羽暗自训练多年用于近身保护自己的那几十名影卫,他都能说得上话,插得上手。
这无疑相当于孟惊羽把自己整个身家性命都交给了他,这样重的信任让他感动之余,除了用自己生命来保护他,并且未雨绸缪做好一切保护好他的措施,再找不到其他的方法来表达他心中对孟惊羽那种亦君亦友的情感。
所以自从他接手郎中令和京畿禁卫统领这两个重中之重的职位以后,基本就是事必躬亲,暗暗调查并且除掉了其中所有他认为稍有可疑的人以后,亲自上阵招募,平日里更是勤于训练。不仅将以往固定的巡逻安排变成几日一变的,还经常主动负责起旁人都不大想负责的禁卫守夜工作。
用孟惊羽的话说,按照陈墨阳这个折腾法,只要有他在身边,别说人,连只不熟悉、没恶意的鸟飞进他身边十丈范围之内,都得至少留下两片羽毛登记在案。
前几日若不是林世卿行事谨慎,提前出手让暗卫将孟惊羽身边的影卫引开,又派了手下将孟惊羽寝宫值守的宫侍引走的话,他带着一个大活人,即便是仗着自己功夫好,也绝对不可能就这么轻易的将人带进带出。
而清明皇陵祭祖时孟惊羽要偷偷离开这件事,自然也知会了陈墨阳。不出所料,现在在陈墨阳眼中已经升级做了第一等国宝的孟惊羽,无论去了哪儿都别想甩掉他这个美其名曰御前护卫的大尾巴。
于是他现在比奉常大夫徐坤更多了一个悄悄冥冥的任务,那就是思考并且着手安排孟惊羽在微服出游的时候到底可以带哪些让他放心又有用的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