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 第11章 逢重阳,火烧雪香院
- 12 第12章 梅香替死,孟氏生逃
- 13 第13章 黑白无常,孟氏小产
- 14 第14章 置妙月庵,急切投胎
- 15 第15章 化魂力保胎,孟氏悲
- 16 第16章 哥们有点挤,让一让
- 17 第17章 知老太太故,惊生产
- 18 第18章 平安生产,喜得儿女
- 19 第19章 意外暴露,互不相让
- 20 第20章 求教识字,姐弟议事
- 21 第21章 打探消息,任巡盐史
- 22 第22章 姐弟合谋,争取上山
- 23 第23章 禁忌恋情,意外遇险
- 24 第24章 惊吓惊喜,是金手指?
- 25 第25章 玉环是神器,忧现状
- 26 第26章 采得人参,迷失山林
- 27 第27章 巧遇打斗,林间救人
- 28 第28章 救人后续,报恩给钱
- 29 第29章 交易,有钱就好说话
- 30 第30章 终于出山,小宝坚信
- 31 第31章 打听情况,暗思逃计
- 32 第32章 钱乃俗物,俗人要钱
- 33 第33章 金蝉脱壳,集市遁逃
- 34 第34章 药铺卖参,离开泰宁
- 35 第35章 改变主意,宿北山村
- 36 第36章 惊知母病,欢喜重聚
- 37 第37章 孟氏惊忧,劝母搬家
- 38 第38章 辞别师太,入扬州城
- 39 第39章 母女争论,乔装卖参
- 40 第40章 甩跟踪,安家于城东
- 41 第41章 买仆人,开铺买庄子
- 42 第42章 香水铺子,锻炼计划
- 43 第43章 为何而读书,为官?
- 44 第44章 大订单,忽闻贾敏孕
- 45 第45章 孟氏知敏孕,议进学
- 46 第46章 定下鸣鹿,确定名字
- 47 第47章 算计贾敏,城内闹‘鬼’
- 48 第48章 颜计初显,贾敏恶梦
- 49 第49章 孟舟求学,偶遇怀疑
- 50 第50章 进阶四层,夜探林府
- 51 第51章 遇探子,梦语惊怀疑
- 52 第52章 颜设计,德叔去苏州
- 53 第53章 忆往,惊知死于非命
- 54 第54章 初议张氏,德叔归来
- 55 第56章 痛揭真相,林府风暴
- 56 第57章 林府风暴,夫妻异心
- 57 第58章 甩手交账,抵达京城
- 58 第59章 贾敏出手,拜访周府
- 59 第60章 周府认亲,初见张氏
- 60 第61章 暂留周府,蠢蠢欲动
- 61 第62章 张氏劝动摇,至张府
- 62 第63章 张府认亲,实在为难
- 63 第64章 孟氏身世,夫妻幻想
- 64 第65章 天齐敬香,梅林惊遇
- 65 第66章 贾府买凶,梅林遇险
- 66 第67章 遇故人,张周两府怒
- 67 第68章 遇刺后续,如海悲怒
- 68 第69章 再回扬州,贾敏惊产
- 69 第70章 贾敏难产,绛珠下凡
- 70 第71章 敏悲非子,夫妻情绝
- 71 第72章 如海问子,晓兰来见
- 72 第73章 半路截杀,琏二相救
- 73 第74章 夫妻对质,贾敏悲逝
- 74 第75章 贾琏返京,来信报恩
- 75 第120章
- 76 第76章 算计贾府,母女谋嫁
- 77 第77章 相见,来信返京待嫁
- 78 第78章 记入族谱,贾母谋亲
- 79 第79章 贾家送女,怒遣来人
- 80 第80章 急上京,贾府的闹剧
- 81 第81章 续娶流言,对质贾母
- 82 第82章 送母嫁妆,孟氏初嫁
- 83 第83章 姑苏重聚,是一家人
- 84 第84章 回程遇险,孟氏昏迷
- 85 第85章 遇刺后续,夺嫡波及
- 86 第86章 孟颜知情,初见黛玉
- 87 第87章 孟颜拜师,借口献药
- 88 第88章 故人来访,来意拉拢
- 89 第89章 水深火热,黛玉生辰
- 90 第90章 孟氏有孕,孟颜管家
- 91 第91章 清蔺芳院,发现毒盒
- 92 第92章 毒是嫁妆,处置陪嫁
- 93 第93章 庄子游玩,终于相见
- 94 第94章 终被揭穿,孟氏生产
- 95 第95章 喜得子,欲去妙月庵
- 96 第96章 命有劫难,成功巩基
- 97 第98章 孟颜回府,僧道遭殃
- 98 第97章 僧道来访,黛玉昏迷
- 99 第99章 僧道逃走,承泽再访
- 100 第102章 荷仙英莲,竟然是他
- 101 第103章 盐船沉没,姐妹回府
- 102 第104章 劝慰孟氏,前去泰州
- 103 第100章 姐妹出府,路见拐子
- 104 第101章 至栖霞寺,孟颜打拐
- 105 第55章 林嬷嬷回,起程上京
- 106 第105章 再次相救,终达泰州
- 107 第106章 盐场救父,镇压□□
- 108 第107章 暂留盐场,追查失盐
- 109 第108章 逼宫造反,元春归处
- 110 第109章 贾府来人,以孝相逼
- 111 第110章 玉知真相,孟颜透信
- 112 第111章
- 113 第112章
- 114 第113章
- 115 第114章
- 116 第115章
- 117 第116章
- 118 第117章
- 119 第118章
- 120 第119章
- 121 第120章
- 122 第121章
- 123 第122章
- 124 第123章
- 125 第124章
- 126 第125章
- 127 第126章
- 128 第127章
- 129 第128章
- 130 第129章
- 131 第130章
- 132 第131章
- 133 第132章
- 134 第133章
- 135 第134章
- 136 第135章
- 137 第136章
- 138 第137章
- 139 第138章
- 140 第139章
- 141 第142章 (换上)
- 142 第143章 (已换)
- 143 第144章 (已换)
- 144 第145章 (已换)
- 145 第146章 (已换)
- 146 第147章
- 147 第148章
- 148 第149章
- 149 第150章 (修)
- 150 第151章
- 151 第152章
- 152 第153章
- 153 第154章
- 154 第155章
- 155 第156章
- 156 第157章
- 157 第158章
- 158 第159章
- 159 第160章
- 160 第161章
- 161 第162章
- 162 第163章
- 163 第164章
- 164 第165章 结局
- 165 第141章 (换)
- 166 第166章
- 167 第140章 (换)
- 168 第167章
- 169 第168章
- 170 第169章
- 171 第150章
- 172 第166章
- 173 第167章
- 174 第150章
- 175 第169章
- 176 第166章
- 177 第167章
- 178 第168章
- 179 第169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1章 打探消息,任巡盐史
第21章 打探消息,任巡盐史
几十数辆马车占据了扬州数里长的大街,遥遥往扬州巡盐史府衙驶去,街道两旁的百姓都在围观窃窃私语。
路人甲:“这是谁家竟这么大排场,只怕是知府大人都比不上吧?”
路人乙:“嘘,不知道就不要乱说,乱说话可是要掉脑袋的。”
路人丙:“就是,知府大人岂能和林大人比。那林大人可是从三品的大官,知府大人不过是从四品,这可是差两级呢。”
路人甲:“扬州府还有这么大的官老爷,我怎么没听说过。”
路人丁:“你不是扬州城里人吧?”
路人甲:“我怎么不是扬州城人了,我家就住东三巷六街三十七号。”
路人乙:“那你定是来扬州城不住,所以才不知道。”
路人甲:“这倒是,我一年前才搬来的。”
路人丙:“那就是了,难怪你不知道林大人。林大人的母亲林老太太三年前去逝了林大人返乡守孝今年正好满三年。”
路人甲:“林大人那么大的官怎么到这来了?”
路人乙:“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那林大人可是探花郎,简在帝心,这不才出孝皇帝老儿就让林大人官复原职。”
路人丙:“可不止如此,听说皇帝不简让复了林大人的官还让他兼任巡盐史,那可是个肥差。”
路人丁:“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路人丙好不得意:“嘿嘿,我妹妹是知府大人宠妾七房姨娘的心腹丫环。”
几人议论得热切完全没注意旁边不少人也将他们的话听了去,妙静退出人群跟着车队的方向去。
林府大门外,雕纹精致不失低调华贵的马车停在大门口,青衣男仆扶着一近约三旬的中年男子,身材有些消瘦但却是一身清新隽逸,湿润如玉的谦谦君子,这人正是刚守孝归来的林如海。
只见他站稳回身伸手,一只如白玉雕成的纤纤玉手从车里伸手搭在林如海的手上借力从车上下来,只见其身姿袅娜如弱柳扶风,仪姿风流,此人正是林如海的正妻贾敏。
两人并肩偕站真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在一众仆婢的簇拥下林如海扶着贾敏进了林府。
“妙静,看什么呢?”妙芳背着背篓走到妙静身边顺着妙静眼睛看的方向望去:“这不是他们说的林大人家么,妙静你认识?不过这林大人和林夫人还真是夫妻恩爱。”
“啊,不,不认识。”妙静的些不自然的慌措。
“不认识你看什么?”
“这般富贵人家我没见,看看热闹长长见识。”
“这尘世富贵人家的事不是咱们这方外之人沾得的,走吧,咱们得赶紧着出城去,不然赶不上车了。”
妙芳对这些官宦人家没什么好
“是,师姐。”
妙静背着背篓赶紧跟上妙芳。
“小丫,你怎么坐在这?”
在前头忙完的孟氏正要回小院就见门外走廊拐处坐个小人儿,细看才发现在是她的女儿。
“娘亲,我等人妙静姐姐。”
“不用等了,妙静师父她们要到傍晚才能回来,走跟娘回去,你该吃饭了。”孟氏弯腰抱起女儿,三岁半的孟产是个胖嘟嘟的小豆丁。
“哦。”
“你弟弟呢,你怎么没带他倒自己一个人溜出来。”
孟氏对女儿一个人出来感到奇怪,她的这两个儿女就是对小冤家来着。自地说话起就没有一天不吵,有时候还有打上一架,当然打架也只是小打小闹;不过两人虽然天天闹但却是每天都形影不离,有时候好得跟一个人似的。今天小丫竟一个人出来,孟氏这才觉得奇怪。
孟氏第一回当母亲,没有告诉过她孩子该是怎么样,所以对于两个孩子吵闹孟氏并不有太注意,只当作是小孩子之间玩闹罢了。
其实孟颜和小宝两人天天吵完全是因为两人的一些看法和意见不同,你想一个接受新思想新教育的现在人和一个读四书五经骈文律诗八古文的古代文生能有相同的看法那才是怪事。
而且两人都是固执且坚持己见的人,有不同看法时往往都是固执的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肯妥协,这样自然是一言不合就要吵起来。当然两个也在吵吵闹闹中感情越来越好,影响着彼此也在改变彼此。至少小宝现在越来越黑腹,孟颜的孤傲和冷漠少了许多。
“嘿嘿,小宝正在院里练功呢。”
所谓练功就是站马步,其实是两个今天争比小宝输了,这站马步是惩罚。
“你啊,又跟小宝闹了,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
两个人一文静一活泼,不知道的都以为是姐姐文静弟弟活泼,实则刚好相反,弟弟小宝是个斯文的姐姐小丫却是个机灵活泼的。
“小宝都没叫过我姐姐!”孟颜皱眉不满的抗议。
对于谁是姐姐谁是弟弟这件事孟颜和小宝一直争执不下。
听女儿报怨孟氏也无奈。
孟颜跟着孟氏回去,吃过午饭又睡了午觉。午后两姐弟睡醒来时就见孟氏正在绣着帕子,这些帕子是要拿到扬州城里去换钱的,这也是孟氏的主要收入来源。
孟颜是不赞同孟氏花费时间刺绣的,刺绣太伤眼睛了,孟颜并不希望因为刺绣而伤了孟氏的眼睛。只是现在她人小言轻,就算是劝孟氏也不一定会听,再说她还只是个三岁的娃娃,这些话不是娃娃懂得,可以说的。
“娘。”
“醒啦?”孟氏从绣布中抬头见两姐弟都已经醒了。
“嗯,娘你也休息一会。”
“娘不累。”
孟氏起身给两个孩子整理衣服边叮嘱:“去师太那要听师太的话,千万不可胡闹知道吗?”
“知道了娘。”
因为孟氏要给庵里帮功,教孟颜和小宝的时间并不多,老师太心善便接过了给孟颜和小宝启蒙的活;所以每天上午下午各一个两个时辰孟颜和小宝都到师太的禅房去上书。
在孟氏慈爱温和的目光中孟颜和小宝手牵着手往老师太住的禅房,为了庇护孟氏母子三人,老师太将孟氏安排在了自己禅房后面的小院子里。姐弟两出了院子立即甩开彼此的手,两不不约而同的装着嫌弃的往衣服上抹了抹手。
“师太奶奶,小丫和小宝来了。”
“进来吧。”
知道去扬州城的妙静等人回来后必定第一时间到师太这复命,所以孟颜就一直在老师太那等到妙静她们回来。
“行了,妙静你带小丫出去吧。”
见小丫一直冲着妙静眨眼睛,老师太大方让她两出去说话。妙静年经不大,庵里众多女尼小丫最喜欢妙静。
孟颜拉着妙静到一偏僻处。
“妙静姐姐,怎么样,有没有打听到什么新消息?”
路人甲:“这是谁家竟这么大排场,只怕是知府大人都比不上吧?”
路人乙:“嘘,不知道就不要乱说,乱说话可是要掉脑袋的。”
路人丙:“就是,知府大人岂能和林大人比。那林大人可是从三品的大官,知府大人不过是从四品,这可是差两级呢。”
路人甲:“扬州府还有这么大的官老爷,我怎么没听说过。”
路人丁:“你不是扬州城里人吧?”
路人甲:“我怎么不是扬州城人了,我家就住东三巷六街三十七号。”
路人乙:“那你定是来扬州城不住,所以才不知道。”
路人甲:“这倒是,我一年前才搬来的。”
路人丙:“那就是了,难怪你不知道林大人。林大人的母亲林老太太三年前去逝了林大人返乡守孝今年正好满三年。”
路人甲:“林大人那么大的官怎么到这来了?”
路人乙:“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那林大人可是探花郎,简在帝心,这不才出孝皇帝老儿就让林大人官复原职。”
路人丙:“可不止如此,听说皇帝不简让复了林大人的官还让他兼任巡盐史,那可是个肥差。”
路人丁:“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路人丙好不得意:“嘿嘿,我妹妹是知府大人宠妾七房姨娘的心腹丫环。”
几人议论得热切完全没注意旁边不少人也将他们的话听了去,妙静退出人群跟着车队的方向去。
林府大门外,雕纹精致不失低调华贵的马车停在大门口,青衣男仆扶着一近约三旬的中年男子,身材有些消瘦但却是一身清新隽逸,湿润如玉的谦谦君子,这人正是刚守孝归来的林如海。
只见他站稳回身伸手,一只如白玉雕成的纤纤玉手从车里伸手搭在林如海的手上借力从车上下来,只见其身姿袅娜如弱柳扶风,仪姿风流,此人正是林如海的正妻贾敏。
两人并肩偕站真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在一众仆婢的簇拥下林如海扶着贾敏进了林府。
“妙静,看什么呢?”妙芳背着背篓走到妙静身边顺着妙静眼睛看的方向望去:“这不是他们说的林大人家么,妙静你认识?不过这林大人和林夫人还真是夫妻恩爱。”
“啊,不,不认识。”妙静的些不自然的慌措。
“不认识你看什么?”
“这般富贵人家我没见,看看热闹长长见识。”
“这尘世富贵人家的事不是咱们这方外之人沾得的,走吧,咱们得赶紧着出城去,不然赶不上车了。”
妙芳对这些官宦人家没什么好
“是,师姐。”
妙静背着背篓赶紧跟上妙芳。
“小丫,你怎么坐在这?”
在前头忙完的孟氏正要回小院就见门外走廊拐处坐个小人儿,细看才发现在是她的女儿。
“娘亲,我等人妙静姐姐。”
“不用等了,妙静师父她们要到傍晚才能回来,走跟娘回去,你该吃饭了。”孟氏弯腰抱起女儿,三岁半的孟产是个胖嘟嘟的小豆丁。
“哦。”
“你弟弟呢,你怎么没带他倒自己一个人溜出来。”
孟氏对女儿一个人出来感到奇怪,她的这两个儿女就是对小冤家来着。自地说话起就没有一天不吵,有时候还有打上一架,当然打架也只是小打小闹;不过两人虽然天天闹但却是每天都形影不离,有时候好得跟一个人似的。今天小丫竟一个人出来,孟氏这才觉得奇怪。
孟氏第一回当母亲,没有告诉过她孩子该是怎么样,所以对于两个孩子吵闹孟氏并不有太注意,只当作是小孩子之间玩闹罢了。
其实孟颜和小宝两人天天吵完全是因为两人的一些看法和意见不同,你想一个接受新思想新教育的现在人和一个读四书五经骈文律诗八古文的古代文生能有相同的看法那才是怪事。
而且两人都是固执且坚持己见的人,有不同看法时往往都是固执的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肯妥协,这样自然是一言不合就要吵起来。当然两个也在吵吵闹闹中感情越来越好,影响着彼此也在改变彼此。至少小宝现在越来越黑腹,孟颜的孤傲和冷漠少了许多。
“嘿嘿,小宝正在院里练功呢。”
所谓练功就是站马步,其实是两个今天争比小宝输了,这站马步是惩罚。
“你啊,又跟小宝闹了,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
两个人一文静一活泼,不知道的都以为是姐姐文静弟弟活泼,实则刚好相反,弟弟小宝是个斯文的姐姐小丫却是个机灵活泼的。
“小宝都没叫过我姐姐!”孟颜皱眉不满的抗议。
对于谁是姐姐谁是弟弟这件事孟颜和小宝一直争执不下。
听女儿报怨孟氏也无奈。
孟颜跟着孟氏回去,吃过午饭又睡了午觉。午后两姐弟睡醒来时就见孟氏正在绣着帕子,这些帕子是要拿到扬州城里去换钱的,这也是孟氏的主要收入来源。
孟颜是不赞同孟氏花费时间刺绣的,刺绣太伤眼睛了,孟颜并不希望因为刺绣而伤了孟氏的眼睛。只是现在她人小言轻,就算是劝孟氏也不一定会听,再说她还只是个三岁的娃娃,这些话不是娃娃懂得,可以说的。
“娘。”
“醒啦?”孟氏从绣布中抬头见两姐弟都已经醒了。
“嗯,娘你也休息一会。”
“娘不累。”
孟氏起身给两个孩子整理衣服边叮嘱:“去师太那要听师太的话,千万不可胡闹知道吗?”
“知道了娘。”
因为孟氏要给庵里帮功,教孟颜和小宝的时间并不多,老师太心善便接过了给孟颜和小宝启蒙的活;所以每天上午下午各一个两个时辰孟颜和小宝都到师太的禅房去上书。
在孟氏慈爱温和的目光中孟颜和小宝手牵着手往老师太住的禅房,为了庇护孟氏母子三人,老师太将孟氏安排在了自己禅房后面的小院子里。姐弟两出了院子立即甩开彼此的手,两不不约而同的装着嫌弃的往衣服上抹了抹手。
“师太奶奶,小丫和小宝来了。”
“进来吧。”
知道去扬州城的妙静等人回来后必定第一时间到师太这复命,所以孟颜就一直在老师太那等到妙静她们回来。
“行了,妙静你带小丫出去吧。”
见小丫一直冲着妙静眨眼睛,老师太大方让她两出去说话。妙静年经不大,庵里众多女尼小丫最喜欢妙静。
孟颜拉着妙静到一偏僻处。
“妙静姐姐,怎么样,有没有打听到什么新消息?”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