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34 第二百二十六章:与千牛卫一战
- 235 第二百二十七章:纨绔正名 惊天动地
- 236 第二百二十八章:一封圣旨 侯府宴席
- 237 第二百二十九章:侯府喜事 三个儿子
- 238 第二百三十章:达到渤海 釜底抽薪
- 239 第二百三十一章:分而歼之
- 240 第二百三十二章:一线天
- 241 第二百三十三章:攻城利器
- 242 第二百三十四章:九月九日 登高望远
- 243 第二百三十五章:一片冰心抚恤金
- 244 第二百三十六章:同洲郡王
- 245 第二百三十七章:朝堂纷争 回归长安
- 246 第二百三十八章:秦琼归天
- 247 第二百三十九章:东宫琐事 倩女幽魂
- 248 第二百四十章: 杜荷的危机
- 249 第二百四十一章:丢官
- 250 第二百四十二章:武媚娘
- 251 第二百四十三章:威胁汉王
- 252 第二百四十四章:东宫麻烦 终于去了
- 253 第二百四十五章:平静背后 暴风骤雨
- 254 第二百四十六章:落井下石
- 255 第二百四十七章:孺子不可教也
- 256 第二百四十八章:一计不成 再使一计
- 257 第二百四十九章:杀入汉王府
- 258 第二百五十章:外放太原
- 259 第二百五十一章:情人谷遇袭
- 260 第二百五十二章:背后之人
- 261 第二百五十三章;张柬之出现了
- 262 第二百五十四章:刺史官威 不容冒犯
- 263 第二百五十五章:王府之宴
- 264 第二百五十六章:无心酿错
- 265 第二百五十七章:为情所困
- 266 第二百五十八章:茗儿的选择
- 267 第二百五十九章:诗词擂台 等你来战
- 268 第二百六十章:铭儿上门
- 269 第二百六十一章:情不自禁
- 270 第二百六十一二章: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 271 第二百六十三章:被坑惨了
- 272 第二百六十四章:一切都是套路
- 273 第二百六十五章:庞大的助威团
- 274 第二百六十六章:浪漫的惊喜
- 275 第二百六十七章:锦绣文章
- 276 第二百六十八章:比赛前夜
- 277 第二百六十九章:比赛伊始
- 278 第二百七十章:比赛打响
- 279 第二百七十一章:群芳战俊才
- 280 第二百七十二章:希望破灭
- 281 第二百七十三章:输赢不重要了
- 282 第二百七十四章:一起天籁 比赛结束
- 283 第二百七十五章:借力打力
- 284 第二百七十六章:重回长安 委以重任
- 285 第二百七十七章:抢了某人官职
- 286 第二百七十八章:李恪的心思
- 287 第二百七十九章:最是无情帝王家
- 288 第二百八十章:噩耗传来
- 289 第二百八十一章:无能为力
- 290 第二百八十二章:烫手差事
- 291 第二百八十三章:如你所愿 线索中断
- 292 第二百八十四章:福尔摩斯
- 293 第二百八十五章:案情明朗
- 294 第二百八十六章:长孙皇后 驾鹤归西
- 295 第二百八十七章:春游纪事
- 296 第二百八十八章:天生敌人
- 297 第二百八十九章:算计东宫
- 298 第二百九十章:悔恨迟亦
- 299 第二百九十一章:夜谈
- 300 第二百九十二章:**皇帝
- 301 第二百九十三章:废太子
- 302 第二百九十四章:失策
- 303 第二百九十五章:暗潮汹涌
- 304 第二百九十六章:星星之火
- 305 第二百九十七章:终究无缘
- 306 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怀鬼胎
- 307 第二百九十九章:做个黄雀
- 308 第三百章:新式武器
- 309 第三百零一章:备战高丽
- 310 第三百零二章:东征大元帅
- 311 第三百零三章:紧急情报
- 312 第三百零四章:出征高丽
- 313 第三百零五章:万事俱备
- 314 第三百零六章:陛下遇袭
- 315 第三百零七章:内乱伊始
- 316 第三百零八章:侯府保卫战
- 317 第三百零九章:有其父必有其子
- 318 第三百一十章:身败
- 319 第三百一十一章:归西
- 320 第三百一十二章:情不自禁
- 321 第三百一十三章:东征高丽
- 322 第三百一十四章:接风宴
- 323 第三百一十五章:霸王别姬
- 324 第三百一十六:论功行赏
- 325 第三百一十七章:册立东宫
- 326 第三百一十八章:好兄弟
- 327 第三百一十九章:悲痛的一年
- 328 第三百二十章:去往封地
- 329 第三百二十一章:打造渤海
- 330 第三百二十二章:招惹麻烦
- 331 第三百二十三章:娶亲
- 332 第三百二十四章:明君太宗
- 333 第三百二十五章:发兵长安
- 334 第三百二十六章:故人依旧
- 335 第三百二十七章:终结篇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百三十六章:同洲郡王
第二百三十六章:同洲郡王
贞观十五年十一月,从三月初杜荷带队到达渤海开始,经过了八个月的时间,杜荷带领十五万大唐士兵,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终于将突利可汗,铁世文以及不可一世的袁天罡给战败了,不过面对胜利,杜荷已经没有第一次上战场时候的那种欣喜,那种激动。81 中Δ文网
渤海的天气,到了这个时候天寒地冻,一场大雪将这天地都覆盖了,军师李绩站在他的身边,与他一样出神的望着城外的一切,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不管是那山,那河水,都是一样…..
杜荷吩咐的事情,已经逐渐的在完毕了,不管是城墙的修补,孤儿所的建立,亦或是牺牲士兵抚恤金放的事情,都有条不絮的进行着,这时候,杜荷依旧与军师李绩两人坐在一起,许久之后,杜荷缓缓说道:“这次,陛下总该让你回去了吧。”
李绩抬起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果我猜的没错,这一次估计你要留在这里了。”
杜荷点了点头,如果猜的没错,李世民一定会让自己留在渤海,毕竟这里需要留下一个人驻守在这里,战争过后,许多的事情必须从头开始,不管是城墙,军需,粮草,人口,法制,百姓的安置都是需要官府出面的,而这些事情,却必须要有一个人来进行镇守,只有这样,渤海才能安稳。
相对而言,渤海的地理位置也是非常重要,毕竟这里紧邻着高丽,如果高丽一旦有任何反叛之心,那么大唐就可以从幽州和上京抽调兵力,直达高丽,因此,对于渤海这个地方,李世民是比较上心的。
人多有无奈,尽管长安城里有自己的家人,朋友,但是,杜荷却必须待在这里,待在渤海,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宁愿自己从开始来到这个地方,就什么官也不做,但是,想一想好像这是不可能的。
就算他不为了自己,按照历史演绎,他的结果还是死,太子李承乾一旦反叛等待他的还是死亡,除此之外剩下的就是看他这个小小的蝴蝶效应,如何改变这里,改变这个世界的人。
长安城里,岁暮天寒,有权有势的官宦之家,已经开始用上了火炉,杜荷研究制作的蜂窝煤,也已经挥了他巨大的作用,每到冬天的时候,蜂窝煤的销路就一路上升, 杜家村封地的百姓,夜以继日的抓紧时间制作着蜂窝煤。
大明宫里,李世民懒洋洋的躺在榻上,喝着长孙皇后送来的参茶,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奏折,而后说道:“突厥已经灭亡了,铁世文以及袁天罡也已经死了,不过渤海的事情,却依旧还没有结束。”
长孙皇后淡淡的说道:“要不是荷儿,估计他们还会嚣张那么几年的。”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是的,也只有他才能带领年轻一辈的将领,战胜突利了,而大唐的未来也就轮到他们了,当初与朕一起扫荡天下的大臣们,已经年迈了,就连侯君集也已经不复从前了。”
长孙皇后想了想说道:“是不是李绩该回来了 。”
李世民缓缓说道:“军师已经在那种苦寒之地待了五六年了,该回来了,渤海的事情就交给杜荷吧。”
长孙皇后一愣说道:“陛下,这样安排恐怕不妥吧,你就不怕长乐伤心。”
李世民哈哈笑了笑说道:“你这样一说,我倒是有些担心,不过让荷儿回来的话,那渤海的事情,总该有人接替吧。”
长孙皇后开口说道:“陛下,你忘了驻守在松州的薛仁贵和驻守在剑南道的苏定方了吗?他们两个人随便去一个,就可以镇守渤海了。”
李世民一听长孙皇后的话,一愣,随即拥抱着长孙皇后说道:“爱妃一语惊醒梦中人,既然这样,那么,就派苏定方去渤海吧,薛仁贵的驻地就改在山西,让他回老家吧,不过杜荷这次立了功,总是要封赏的。”
面对陛下这样的提问,长孙皇后可没有说什么,毕竟封赏是皇上自己的意思,如果自己要是说了,那么不就意味着自己干政了吗?因此,长孙皇后只是看着李世民,并没有说话,有些时候,长孙皇后还是挺聪明的,当然这也叫做明智。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薛仁贵,苏定方,杜荷当初收复渤海的时候,朕并没有进行大肆封赏,就是想要看看他们日后,还会立下什么功劳,这一次,朕就做主,封薛仁贵,苏定方为上都护,杜荷为左卫大将军。”
长孙皇后没想到,陛下竟然将苏定方与薛仁贵册封为正三品怀化大将军,而两人的官职竟然与杜荷都是一样的,杜荷不过是做了左卫的大将军而已,长孙皇后想不明白陛下为何要这样做。
于是她便问道:“陛下,这样行吗?毕竟当初苏定方与薛仁贵都是杜荷手底下的将领,如今将两人于杜荷册封的官职一模一样,那荷儿心里会作何感想呢?”
李世民哈哈笑了笑说道:“观音婢不要着急,朕只是册封杜荷为左卫将军,后面还有呢?之前杜荷不是同洲候吗?这一次朕就册封他为渤海王如何。”
长孙皇后一愣赶紧说道:“陛下不可,荷儿如今年级不过二十六岁,如果这个时候陛下册封为王爷的话,那么有朝一日我皇儿登基为帝,又该册封荷儿为什么呢.”
李世民听见长孙皇后此话,解释道:“不要着急,朕这次打算册封荷儿为郡王,并不是册封他为王爷。”
长孙皇后一愣,原来陛下仅仅是册封杜荷为郡王,这与王爷之间,还隔着一个亲王,陛下这样做也不知到底出于什么意思。
大唐建国以来,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册封任何人为郡王,不过郡王和国公都是同一品级,郡王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臣下子弟亦可以册封为郡王,大唐神龙年间,参与神龙革命的敬晖等人就被册封为郡王,因此大家不要过于激动。
李世民这一次决定要册封杜荷为郡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杜荷给他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如果不册封杜荷的话,他自己心里就过意不去,不管是用于军事上的沙盘,地雷,手榴弹,建造军师学院,还是战胜了突厥吉利可汗,突利可汗,收复渤海等等,就这样的几件大事情,杜荷都是有功的,如果有功不赏,那么底下的那些臣子不知道该闹成什么样子了。
不过关于是否要册封杜荷为郡王,他一时也拿不定注意,只能等明日上朝的时候,询问一下各位大臣,看他们有什么要说的没有,一夜无话。
天微微亮的时候,李世民缓缓来到了勤政殿,各位大臣早已经来到了大殿之内,李世民顿了顿,欣喜的说道:“各位爱卿,相信你们也知道这次北征铁世文以及突利的事情了吧,这次在杜荷的带领下,我大**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一举拿下攻破突利的可汗庭帐,铁世文被地雷炸死,袁天罡身亡,这次我大唐一举铲平威胁我北方的两大劲敌,杜荷功不可没,大唐将士功不可没,因此三省大臣,以及兵部都看看,该如何册封有功之士。”
李世民话说完以后,就静静的看着场上的大臣们,见没人说话,李世民就说道:“怎么,没人开口吗。这样,先从长孙无忌开始,你主管官员任免,还是先说吧。”
长孙无忌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不是他不想说,只是他怕自己一不小心说错了,一般情况下,他从来都不主动的对任何一件事情进行描述,也不会主动的对任何一个人进行评论,可是这一次,他不说都不行了,可是,该说些什么呢?长孙无忌在心里犯嘀咕。
杜荷的功劳已经太大了,比起秦琼,程咬金以及李靖等人的功劳还要大,当初秦琼与程咬金是半路里投靠陛下的,虽说有几场功劳,不过比起杜荷这些功劳,那就太小了,而;李孝恭当初一举拿下整个江南,如今还不是被软禁在府里,功高震主啊,而今杜荷小小年纪,还不是犯了这样的错,这让他该怎么说呢。要不然索性就让陛下封他为王,不管杜荷是什么心思,估计陛下肯定要防备着他了。
想了想,要不然含糊其辞的说一说吧,只要不惹恼陛下,再说了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万一说错了,那该如何是好,算了,不管了,就事说事吧。
于是,长孙无忌,心一横上前说道:“启奏陛下,驸马爷杜荷自从从军以来,先后战胜吉利可汗,收复突厥失地,而今有先后收复渤海,战败突利以及铁世文,所谓有功不赏,将士们肯定寒心,因此微臣斗胆请求陛下册封杜荷为渤海王。”
各位朋友们,最近一直在外面培训,所以,有时候可能会得晚一些,希望大家见谅。
另外的话,每天三千字,现在一直继续,每天都在绞尽脑汁的想剧情,对不起,我一定会丰富每一个故事的,谢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
渤海的天气,到了这个时候天寒地冻,一场大雪将这天地都覆盖了,军师李绩站在他的身边,与他一样出神的望着城外的一切,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不管是那山,那河水,都是一样…..
杜荷吩咐的事情,已经逐渐的在完毕了,不管是城墙的修补,孤儿所的建立,亦或是牺牲士兵抚恤金放的事情,都有条不絮的进行着,这时候,杜荷依旧与军师李绩两人坐在一起,许久之后,杜荷缓缓说道:“这次,陛下总该让你回去了吧。”
李绩抬起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果我猜的没错,这一次估计你要留在这里了。”
杜荷点了点头,如果猜的没错,李世民一定会让自己留在渤海,毕竟这里需要留下一个人驻守在这里,战争过后,许多的事情必须从头开始,不管是城墙,军需,粮草,人口,法制,百姓的安置都是需要官府出面的,而这些事情,却必须要有一个人来进行镇守,只有这样,渤海才能安稳。
相对而言,渤海的地理位置也是非常重要,毕竟这里紧邻着高丽,如果高丽一旦有任何反叛之心,那么大唐就可以从幽州和上京抽调兵力,直达高丽,因此,对于渤海这个地方,李世民是比较上心的。
人多有无奈,尽管长安城里有自己的家人,朋友,但是,杜荷却必须待在这里,待在渤海,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宁愿自己从开始来到这个地方,就什么官也不做,但是,想一想好像这是不可能的。
就算他不为了自己,按照历史演绎,他的结果还是死,太子李承乾一旦反叛等待他的还是死亡,除此之外剩下的就是看他这个小小的蝴蝶效应,如何改变这里,改变这个世界的人。
长安城里,岁暮天寒,有权有势的官宦之家,已经开始用上了火炉,杜荷研究制作的蜂窝煤,也已经挥了他巨大的作用,每到冬天的时候,蜂窝煤的销路就一路上升, 杜家村封地的百姓,夜以继日的抓紧时间制作着蜂窝煤。
大明宫里,李世民懒洋洋的躺在榻上,喝着长孙皇后送来的参茶,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奏折,而后说道:“突厥已经灭亡了,铁世文以及袁天罡也已经死了,不过渤海的事情,却依旧还没有结束。”
长孙皇后淡淡的说道:“要不是荷儿,估计他们还会嚣张那么几年的。”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是的,也只有他才能带领年轻一辈的将领,战胜突利了,而大唐的未来也就轮到他们了,当初与朕一起扫荡天下的大臣们,已经年迈了,就连侯君集也已经不复从前了。”
长孙皇后想了想说道:“是不是李绩该回来了 。”
李世民缓缓说道:“军师已经在那种苦寒之地待了五六年了,该回来了,渤海的事情就交给杜荷吧。”
长孙皇后一愣说道:“陛下,这样安排恐怕不妥吧,你就不怕长乐伤心。”
李世民哈哈笑了笑说道:“你这样一说,我倒是有些担心,不过让荷儿回来的话,那渤海的事情,总该有人接替吧。”
长孙皇后开口说道:“陛下,你忘了驻守在松州的薛仁贵和驻守在剑南道的苏定方了吗?他们两个人随便去一个,就可以镇守渤海了。”
李世民一听长孙皇后的话,一愣,随即拥抱着长孙皇后说道:“爱妃一语惊醒梦中人,既然这样,那么,就派苏定方去渤海吧,薛仁贵的驻地就改在山西,让他回老家吧,不过杜荷这次立了功,总是要封赏的。”
面对陛下这样的提问,长孙皇后可没有说什么,毕竟封赏是皇上自己的意思,如果自己要是说了,那么不就意味着自己干政了吗?因此,长孙皇后只是看着李世民,并没有说话,有些时候,长孙皇后还是挺聪明的,当然这也叫做明智。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薛仁贵,苏定方,杜荷当初收复渤海的时候,朕并没有进行大肆封赏,就是想要看看他们日后,还会立下什么功劳,这一次,朕就做主,封薛仁贵,苏定方为上都护,杜荷为左卫大将军。”
长孙皇后没想到,陛下竟然将苏定方与薛仁贵册封为正三品怀化大将军,而两人的官职竟然与杜荷都是一样的,杜荷不过是做了左卫的大将军而已,长孙皇后想不明白陛下为何要这样做。
于是她便问道:“陛下,这样行吗?毕竟当初苏定方与薛仁贵都是杜荷手底下的将领,如今将两人于杜荷册封的官职一模一样,那荷儿心里会作何感想呢?”
李世民哈哈笑了笑说道:“观音婢不要着急,朕只是册封杜荷为左卫将军,后面还有呢?之前杜荷不是同洲候吗?这一次朕就册封他为渤海王如何。”
长孙皇后一愣赶紧说道:“陛下不可,荷儿如今年级不过二十六岁,如果这个时候陛下册封为王爷的话,那么有朝一日我皇儿登基为帝,又该册封荷儿为什么呢.”
李世民听见长孙皇后此话,解释道:“不要着急,朕这次打算册封荷儿为郡王,并不是册封他为王爷。”
长孙皇后一愣,原来陛下仅仅是册封杜荷为郡王,这与王爷之间,还隔着一个亲王,陛下这样做也不知到底出于什么意思。
大唐建国以来,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册封任何人为郡王,不过郡王和国公都是同一品级,郡王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臣下子弟亦可以册封为郡王,大唐神龙年间,参与神龙革命的敬晖等人就被册封为郡王,因此大家不要过于激动。
李世民这一次决定要册封杜荷为郡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杜荷给他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如果不册封杜荷的话,他自己心里就过意不去,不管是用于军事上的沙盘,地雷,手榴弹,建造军师学院,还是战胜了突厥吉利可汗,突利可汗,收复渤海等等,就这样的几件大事情,杜荷都是有功的,如果有功不赏,那么底下的那些臣子不知道该闹成什么样子了。
不过关于是否要册封杜荷为郡王,他一时也拿不定注意,只能等明日上朝的时候,询问一下各位大臣,看他们有什么要说的没有,一夜无话。
天微微亮的时候,李世民缓缓来到了勤政殿,各位大臣早已经来到了大殿之内,李世民顿了顿,欣喜的说道:“各位爱卿,相信你们也知道这次北征铁世文以及突利的事情了吧,这次在杜荷的带领下,我大**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一举拿下攻破突利的可汗庭帐,铁世文被地雷炸死,袁天罡身亡,这次我大唐一举铲平威胁我北方的两大劲敌,杜荷功不可没,大唐将士功不可没,因此三省大臣,以及兵部都看看,该如何册封有功之士。”
李世民话说完以后,就静静的看着场上的大臣们,见没人说话,李世民就说道:“怎么,没人开口吗。这样,先从长孙无忌开始,你主管官员任免,还是先说吧。”
长孙无忌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不是他不想说,只是他怕自己一不小心说错了,一般情况下,他从来都不主动的对任何一件事情进行描述,也不会主动的对任何一个人进行评论,可是这一次,他不说都不行了,可是,该说些什么呢?长孙无忌在心里犯嘀咕。
杜荷的功劳已经太大了,比起秦琼,程咬金以及李靖等人的功劳还要大,当初秦琼与程咬金是半路里投靠陛下的,虽说有几场功劳,不过比起杜荷这些功劳,那就太小了,而;李孝恭当初一举拿下整个江南,如今还不是被软禁在府里,功高震主啊,而今杜荷小小年纪,还不是犯了这样的错,这让他该怎么说呢。要不然索性就让陛下封他为王,不管杜荷是什么心思,估计陛下肯定要防备着他了。
想了想,要不然含糊其辞的说一说吧,只要不惹恼陛下,再说了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万一说错了,那该如何是好,算了,不管了,就事说事吧。
于是,长孙无忌,心一横上前说道:“启奏陛下,驸马爷杜荷自从从军以来,先后战胜吉利可汗,收复突厥失地,而今有先后收复渤海,战败突利以及铁世文,所谓有功不赏,将士们肯定寒心,因此微臣斗胆请求陛下册封杜荷为渤海王。”
各位朋友们,最近一直在外面培训,所以,有时候可能会得晚一些,希望大家见谅。
另外的话,每天三千字,现在一直继续,每天都在绞尽脑汁的想剧情,对不起,我一定会丰富每一个故事的,谢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