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9 第29章 名声大起,舰队远洋!
- 30 第30章 招贤馆,医道会!
- 31 第31章 黄忠看病!
- 32 第32章 开医馆,收黄忠!
- 33 第33章 图乐陵,安乐王!
- 34 一把刀引发的血案!
- 35 第34章 将士认主,安排入京!
- 36 第35章 嚣张王爷,跋扈太监!
- 37 第36章 带剑入朝,刘猛的好消息!
- 38 第37章 皇帝取字,透露身份!
- 39 第38章 大将军的阳谋!
- 40 第39章 大将军的死期(1)
- 41 第40章 大将军的死期(2)
- 42 第41章 胖子董卓!(1)
- 43 第42章 胖子董卓(2)
- 44 第43章 吕布反水,关羽救美!
- 45 第44章 刘安请客,大搞烧烤!
- 46 第45章 才女蔡琰!
- 47 第46章 刘安舞剑,蔡琰留府!
- 48 第47章 调戏蔡琰,交手吕布!
- 49 第48章 铁甲步兵!
- 50 第49章 刘安离京曹操刺董!
- 51 第50章 奸雄曹操,****董卓!
- 52 第51章 曹操起兵,刘安去爵!
- 53 第52章 卢植出使,孔融投诚!
- 54 第53章 泰山老大,坐下四寇!(1)
- 55 第54章 泰山老大,坐下四寇!(2)
- 56 第55章 黄忠释将!
- 57 第56章 排挤!
- 58 第57章 斩将(1)
- 59 第58章 斩将!(2)
- 60 第59章 袁绍起兵,孔融劝降!
- 61 第60章 藏霸投诚!
- 62 第61章 诸侯讨董,出兵会盟!
- 63 第62章 刘日天,红十字!
- 64 第63章 贾诩华雄!
- 65 第64章 荒淫的安乐王!
- 66 第65章 曹操来访!
- 67 第66章 再见刘备!
- 68 第67章 张飞?张非?
- 69 第68章 曹操出谋!
- 70 第69章 骁勇华雄!
- 71 第70章 孙坚折将!
- 72 第71章 公孙瓒送马!
- 73 第72章 火头军赵云!
- 74 第73章 联军折将!
- 75 第74章 赵云斩将!
- 76 第75章 汜水雄关!
- 77 第76章 军威鼎盛!
- 78 第77章 宴会风波!
- 79 第78章 曹操心思,刘安使计!
- 80 第79章 残暴董卓!
- 81 第80章 司空死节!
- 82 第81章 张狂吕布!
- 83 第82章 积极性高涨的曹操!
- 84 第83章 曹操的猜疑!
- 85 第84章 无敌吕布!
- 86 第85章 神勇黄忠!
- 87 第86章 双刀战吕布!
- 88 第87章 人多欺负人少!
- 89 第88章 一场混战!
- 90 第89章 玄武阵型!
- 91 第90章 蹩脚的理由!
- 92 第91章 刘安谋划!
- 93 第92章 吕布中计!
- 94 第93章 火烧吕布!
- 95 第94章 雄关?雄关!
- 96 第95章 土鸡瓦狗!
- 97 第96 勇猛孙坚!
- 98 第97章 郁闷的刘安!
- 99 第98章 树大招风!
- 100 第99章 貌合神离!
- 101 第100章 阵劝张辽!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38章 大将军的阳谋!
第38章 大将军的阳谋!
刘安离开汉灵帝的寝宫后,心里就开始隐隐的后悔。
他不该把这样秘密的事情告诉汉灵帝的,怪只怪他太自信,一直以为自己是历史的掌控者,可以在一旁看着事情的发展,想参合的时候,就伸一脚进去。
他没想过,这些当皇帝的,都是老奸巨滑的人物,万一这汉灵帝给自己来一个什么计谋,自家还傻傻的跳进去了,那活该被别人坑死。
一直以来,他都在坑别人,这一次,仿佛……好象……是被这个便宜老爹给坑了?
“草……”刘安恨恨的骂了一句!
既然泄露了秘密,他也没办法补救,唯一的想法,就是这个应该挂掉的皇帝,赶紧挂掉,这样,才不会将秘密泄露出去!
刘安的愿望还是实现了的,第二天早上,刘安就得到消息,皇帝驾绷了!
皇帝驾绷,皇子刘辩即位,处理皇帝后事,七七四十九日后,葬入皇陵。
然而,在此之前,汉灵帝原本就不喜欢刘辩,认为他为人轻佻,难成大事,曾经将在病重之际,把刘协托付给西园军首领宦官蹇硕。
虽然后来灵帝挂掉的时候,下了圣旨,让何进等辅佐刘辩登基,但这个统领了西园军的宦官,心中早就不服气了!
那蹇硕当时在皇宫中,想先杀皇后之兄大将军何进,然后立刘协为皇帝。他派人去接何进,说是要与他商议事情,何进不疑有他,即刻乘车前往。蹇硕的司马潘隐与何进早有交谊,在迎接他的时候用眼神示意。何进大惊失色,驰车抄近道跑回自己控制的军营,率军进驻各郡国在京城的官邸,声称有病,不再进宫。
大将军手下兵马众多,蹇硕只有西园军一支军队,无奈之下,只得退而求其次,保住自己要紧,不在与何进争斗。
没几日,刘辩在何进的拥戴下,宣布正式登基为帝,着大将军与太后共同监管国事,并宣布大赦天下。
刘安将这些事情,看在了眼里,他心中冷笑,这十常侍之乱,恐怕马上就要来了。
刘安没想要参与这群宦官和外戚的争斗,他需要的,是在这常争斗中捞些好处!推动历史,让该出现的人,赶紧出现!
那何进掌控了大权,对想杀自己的蹇硕等恨得牙痒痒,密谋着想要将他杀死。这时候,有一个人,进入了刘安的眼里。
他,就是袁邵!
刘安见到袁邵的时候吃了一惊,因为,他之前就见过了袁邵。
那是他刚刚回京探望汉灵帝的时候,在寝宫门前与十常侍之一的赵忠起了冲突,还下领将赵忠丢到粪坑里去,那些听信赵忠命令的侍卫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就是这个人,来将侍卫们劝退了,当时刘安还多看了他几眼,只是,没想到这家伙就是袁邵!
袁邵当时是中军校尉,在何进手下做事,他劝说何进,必须将这群宦官一网打尽,否则后患无穷。何进见袁邵很得天下豪杰拥戴,又世代都有高官在朝,对他很是信任,就听从了他的意见。
他首先下了招贤榜文,不久,就招了好几个有名有姓的人物!
刘安知道后,好一阵郁闷。
刘安在渤海时,曾经下过无数的招贤榜文,可来投靠他的,就只有一个韩暨稍微有点名气,其他的,虽然都有些长处,但刘安还是看不上眼。
但大将军榜文一下,天下英雄就纷纷来投,这其中,让刘安眼红的,就有三人!
何颙,荀攸,及郑泰!
这三个人,哪一个不是智谋之士?
特别是这个荀攸,家中世代做官,是士家弟子,谋略很是缜密。在曹操手下的时候,出了许多计策,每一计都是决胜千里只外的妙计!
活捉吕布,图谋袁邵,火烧乌巢,都有他的计策,可以说,是个眼光远大的谋略级人才。
他还有个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荀彧,荀家个个大才,如果得了其中一个,刘安就有办法,将他们慢慢都收到门下,自己那有名无实的参谋部,就能成型了!
郁闷归郁闷,这荀攸投了大将军,他也没办法。
不过,刘安嘿嘿一阵阴笑后,悄悄的派人,去给荀攸送了一封信!
……
蹇硕见何进权利日大,心中惶恐不安,悄悄的写信给了十常侍的赵忠等人,说何进要诛杀宦官,唇亡齿寒,希望看在同是宦官的份上,救援一下自己,后来,又去联络了刘协的母亲董太后,希望太后的侄子,当时是骠骑将军的董重,能帮上自己。
那董重本来就与何进不对付,又听了姑姑的话语,有心去帮忙。可蹇硕的信到了张让等手里后,张让等认为投靠何进一边,能得到更好的宠信和地位,他们有现在的地位,也是何太后帮了很大的忙才有的,就将书信给了何进。
何进大怒,逮捕了蹇硕,将他杀死,还把西园禁军全部收归自己麾下!
到此,何进几乎算是掌控了整个京师。
这些事情,刘安却一直都在冷眼旁观。
袁邵告诉何进,从前窦武他们想要消灭宦官,反而被宦官所杀害,就是因为消息泄露,现在大将军手掌重兵,如果现在将宦官们全部撤换杀了,简单无比。
何进大权在握,又听了袁邵的进言,他本来就没什么主见,就前去找自己的妹妹何太后,要求全部撤换中常侍及以下的宦官,委派三署郎官代替他们的职务。
但何太后不答应,怒斥:“从古至今。都是由宦官来管理皇宫内的事情,这是大汉朝的传统制度,不能废掉。何况先帝刚刚去世,我怎能衣冠整齐的与士人相对共事呢?”
何进无奈,又难以违背太后的意思,打算暂且诛杀最跋扈的宦官,再慢慢图谋。
可袁绍认为宦官最亲近太后和皇帝,如果不乘机将他们全部杀了,将来就会后患无穷,他大将军新掌控的势力就会慢慢流失。
何进一向没什么主见,何太后和她的弟弟何苗又一直都得在到宦官们的好处,知道何进想杀宦官,就处处阻止何进,虽然他自己很想得到除去宦官的名声,奈何一直优柔寡断,事情就那么一直拖着。
袁邵见何进优柔寡断,又劝何进多召各地的猛将和英雄豪杰,让他们都率军向京城洛阳进发,以此来威胁何太后。
何进同意了这一计划。并将自己的老乡兼手下王匡与鲍信派回老家,招募军队,又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兵于成,让武猛都尉丁原率领数千人进军河内郡,焚烧黄河的孟津渡口,召并州牧董卓率西凉军进军洛阳!
这些行动,都以消灭宦官作为口号。
见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刘安猛然间清醒,这他娘的,好象是袁邵在为自己谋福利啊?
袁邵家本身就是个个高官,有四世三公之说,他自己现在就是中军校尉,弟弟是虎贲中郎将,手下都有兵,如果天下乱了,他兄弟两不就可以趁乱而起?
刘安越想越可疑。不得不再考虑,是不是要阻止何进的做法。
他身边没有一个目光长远的谋略人士,徐庶又远在渤海,自己就那半调子的水平,仗着对历史的一知半解,要参透这历史的大局,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了。
这些被召进京师的人中,数董卓最是积极。他刚接到何进召他进京的命令,就立刻上路出发。同时上书说:“中常侍张让等人,利用得到皇帝宠幸之机,扰乱天下。我曾听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疮痈溃烂虽然疼痛,但胜于向内侵蚀脏腑。从前赵鞅统率晋阳的军队来清除君王身边的恶人,如今我则敲响钟鼓到洛阳来,请求逮捕张让等人,以清除奸邪!”
十万西凉铁甲,轰轰而来!
何太后本身出身不好,那何进之前不过是个杀猪的屠夫,凭了何太后的美色,得了汉灵帝的宠爱,才有了今天。知道董卓铁了心要诛杀宦官,还将董卓召进京的消息后,大怒,召何进进宫,怒斥道:“我们当初一起从南阳来,出身贫贱,都是依靠宦官的扶助,才有今天的富贵。国家大事,又谈何容易,覆水难收,应该多加考虑。应暂且与宦官们和解才是!”
主簿陈琳更是劝阻道:“大将军手握重兵,对付几个宦官还这样大张棋鼓,好比用炉火去烧牛毛,大才小用,若想去做,应该当机立断,以雷霆之势为之,只要号令一发,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很容易就达到目的。然而如今反而放弃手中的权柄,去征求外援。等到各地大军聚集时,强大者就将称雄,这样做就是所谓倒拿武器,而把手柄交给别人一样,必定不会成功,只会带来大乱罢了。”
尚书卢植也认为不应当召董卓进京,并多次上书,陈述了各中厉害,一再哀求,让何进下令阻止董卓。
何进的犹豫毛病又犯了,在董卓大军来到渑池时,命令谏议大夫种邵拿着皇帝诏书去阻止董卓。董卓哪肯接受诏命?下令大军开拨,一直进军到HN另一方面,一直不甘心的骠骑将军董重,怂恿灵帝生母董太后,让她也上朝听政,徐徐图谋,掌控军权,并要求与张让等共同处理朝政!
没多久,心计狠毒的何太后与何进密谋,言董太后派前中常侍夏恽等与州、郡官府相互勾结,搜刮财物,都存在她所住永乐宫。按照过去的贯例,藩国的王后不能留住在京城,请把她迁回本国。并派兵抓捕了董重,逼迫其自杀而死。
董太后害怕无比,不久也莫名的死了……
何进一家,虽然大权在握,却失了民心!
(原本刘协是在这里被封陈留王的,他之前的渤海王,刘安占了渤海后,汉灵帝自己下诏封了刘协陈留王,杜撰的,有历史控的,请略过!)
他不该把这样秘密的事情告诉汉灵帝的,怪只怪他太自信,一直以为自己是历史的掌控者,可以在一旁看着事情的发展,想参合的时候,就伸一脚进去。
他没想过,这些当皇帝的,都是老奸巨滑的人物,万一这汉灵帝给自己来一个什么计谋,自家还傻傻的跳进去了,那活该被别人坑死。
一直以来,他都在坑别人,这一次,仿佛……好象……是被这个便宜老爹给坑了?
“草……”刘安恨恨的骂了一句!
既然泄露了秘密,他也没办法补救,唯一的想法,就是这个应该挂掉的皇帝,赶紧挂掉,这样,才不会将秘密泄露出去!
刘安的愿望还是实现了的,第二天早上,刘安就得到消息,皇帝驾绷了!
皇帝驾绷,皇子刘辩即位,处理皇帝后事,七七四十九日后,葬入皇陵。
然而,在此之前,汉灵帝原本就不喜欢刘辩,认为他为人轻佻,难成大事,曾经将在病重之际,把刘协托付给西园军首领宦官蹇硕。
虽然后来灵帝挂掉的时候,下了圣旨,让何进等辅佐刘辩登基,但这个统领了西园军的宦官,心中早就不服气了!
那蹇硕当时在皇宫中,想先杀皇后之兄大将军何进,然后立刘协为皇帝。他派人去接何进,说是要与他商议事情,何进不疑有他,即刻乘车前往。蹇硕的司马潘隐与何进早有交谊,在迎接他的时候用眼神示意。何进大惊失色,驰车抄近道跑回自己控制的军营,率军进驻各郡国在京城的官邸,声称有病,不再进宫。
大将军手下兵马众多,蹇硕只有西园军一支军队,无奈之下,只得退而求其次,保住自己要紧,不在与何进争斗。
没几日,刘辩在何进的拥戴下,宣布正式登基为帝,着大将军与太后共同监管国事,并宣布大赦天下。
刘安将这些事情,看在了眼里,他心中冷笑,这十常侍之乱,恐怕马上就要来了。
刘安没想要参与这群宦官和外戚的争斗,他需要的,是在这常争斗中捞些好处!推动历史,让该出现的人,赶紧出现!
那何进掌控了大权,对想杀自己的蹇硕等恨得牙痒痒,密谋着想要将他杀死。这时候,有一个人,进入了刘安的眼里。
他,就是袁邵!
刘安见到袁邵的时候吃了一惊,因为,他之前就见过了袁邵。
那是他刚刚回京探望汉灵帝的时候,在寝宫门前与十常侍之一的赵忠起了冲突,还下领将赵忠丢到粪坑里去,那些听信赵忠命令的侍卫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就是这个人,来将侍卫们劝退了,当时刘安还多看了他几眼,只是,没想到这家伙就是袁邵!
袁邵当时是中军校尉,在何进手下做事,他劝说何进,必须将这群宦官一网打尽,否则后患无穷。何进见袁邵很得天下豪杰拥戴,又世代都有高官在朝,对他很是信任,就听从了他的意见。
他首先下了招贤榜文,不久,就招了好几个有名有姓的人物!
刘安知道后,好一阵郁闷。
刘安在渤海时,曾经下过无数的招贤榜文,可来投靠他的,就只有一个韩暨稍微有点名气,其他的,虽然都有些长处,但刘安还是看不上眼。
但大将军榜文一下,天下英雄就纷纷来投,这其中,让刘安眼红的,就有三人!
何颙,荀攸,及郑泰!
这三个人,哪一个不是智谋之士?
特别是这个荀攸,家中世代做官,是士家弟子,谋略很是缜密。在曹操手下的时候,出了许多计策,每一计都是决胜千里只外的妙计!
活捉吕布,图谋袁邵,火烧乌巢,都有他的计策,可以说,是个眼光远大的谋略级人才。
他还有个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荀彧,荀家个个大才,如果得了其中一个,刘安就有办法,将他们慢慢都收到门下,自己那有名无实的参谋部,就能成型了!
郁闷归郁闷,这荀攸投了大将军,他也没办法。
不过,刘安嘿嘿一阵阴笑后,悄悄的派人,去给荀攸送了一封信!
……
蹇硕见何进权利日大,心中惶恐不安,悄悄的写信给了十常侍的赵忠等人,说何进要诛杀宦官,唇亡齿寒,希望看在同是宦官的份上,救援一下自己,后来,又去联络了刘协的母亲董太后,希望太后的侄子,当时是骠骑将军的董重,能帮上自己。
那董重本来就与何进不对付,又听了姑姑的话语,有心去帮忙。可蹇硕的信到了张让等手里后,张让等认为投靠何进一边,能得到更好的宠信和地位,他们有现在的地位,也是何太后帮了很大的忙才有的,就将书信给了何进。
何进大怒,逮捕了蹇硕,将他杀死,还把西园禁军全部收归自己麾下!
到此,何进几乎算是掌控了整个京师。
这些事情,刘安却一直都在冷眼旁观。
袁邵告诉何进,从前窦武他们想要消灭宦官,反而被宦官所杀害,就是因为消息泄露,现在大将军手掌重兵,如果现在将宦官们全部撤换杀了,简单无比。
何进大权在握,又听了袁邵的进言,他本来就没什么主见,就前去找自己的妹妹何太后,要求全部撤换中常侍及以下的宦官,委派三署郎官代替他们的职务。
但何太后不答应,怒斥:“从古至今。都是由宦官来管理皇宫内的事情,这是大汉朝的传统制度,不能废掉。何况先帝刚刚去世,我怎能衣冠整齐的与士人相对共事呢?”
何进无奈,又难以违背太后的意思,打算暂且诛杀最跋扈的宦官,再慢慢图谋。
可袁绍认为宦官最亲近太后和皇帝,如果不乘机将他们全部杀了,将来就会后患无穷,他大将军新掌控的势力就会慢慢流失。
何进一向没什么主见,何太后和她的弟弟何苗又一直都得在到宦官们的好处,知道何进想杀宦官,就处处阻止何进,虽然他自己很想得到除去宦官的名声,奈何一直优柔寡断,事情就那么一直拖着。
袁邵见何进优柔寡断,又劝何进多召各地的猛将和英雄豪杰,让他们都率军向京城洛阳进发,以此来威胁何太后。
何进同意了这一计划。并将自己的老乡兼手下王匡与鲍信派回老家,招募军队,又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兵于成,让武猛都尉丁原率领数千人进军河内郡,焚烧黄河的孟津渡口,召并州牧董卓率西凉军进军洛阳!
这些行动,都以消灭宦官作为口号。
见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刘安猛然间清醒,这他娘的,好象是袁邵在为自己谋福利啊?
袁邵家本身就是个个高官,有四世三公之说,他自己现在就是中军校尉,弟弟是虎贲中郎将,手下都有兵,如果天下乱了,他兄弟两不就可以趁乱而起?
刘安越想越可疑。不得不再考虑,是不是要阻止何进的做法。
他身边没有一个目光长远的谋略人士,徐庶又远在渤海,自己就那半调子的水平,仗着对历史的一知半解,要参透这历史的大局,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了。
这些被召进京师的人中,数董卓最是积极。他刚接到何进召他进京的命令,就立刻上路出发。同时上书说:“中常侍张让等人,利用得到皇帝宠幸之机,扰乱天下。我曾听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疮痈溃烂虽然疼痛,但胜于向内侵蚀脏腑。从前赵鞅统率晋阳的军队来清除君王身边的恶人,如今我则敲响钟鼓到洛阳来,请求逮捕张让等人,以清除奸邪!”
十万西凉铁甲,轰轰而来!
何太后本身出身不好,那何进之前不过是个杀猪的屠夫,凭了何太后的美色,得了汉灵帝的宠爱,才有了今天。知道董卓铁了心要诛杀宦官,还将董卓召进京的消息后,大怒,召何进进宫,怒斥道:“我们当初一起从南阳来,出身贫贱,都是依靠宦官的扶助,才有今天的富贵。国家大事,又谈何容易,覆水难收,应该多加考虑。应暂且与宦官们和解才是!”
主簿陈琳更是劝阻道:“大将军手握重兵,对付几个宦官还这样大张棋鼓,好比用炉火去烧牛毛,大才小用,若想去做,应该当机立断,以雷霆之势为之,只要号令一发,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很容易就达到目的。然而如今反而放弃手中的权柄,去征求外援。等到各地大军聚集时,强大者就将称雄,这样做就是所谓倒拿武器,而把手柄交给别人一样,必定不会成功,只会带来大乱罢了。”
尚书卢植也认为不应当召董卓进京,并多次上书,陈述了各中厉害,一再哀求,让何进下令阻止董卓。
何进的犹豫毛病又犯了,在董卓大军来到渑池时,命令谏议大夫种邵拿着皇帝诏书去阻止董卓。董卓哪肯接受诏命?下令大军开拨,一直进军到HN另一方面,一直不甘心的骠骑将军董重,怂恿灵帝生母董太后,让她也上朝听政,徐徐图谋,掌控军权,并要求与张让等共同处理朝政!
没多久,心计狠毒的何太后与何进密谋,言董太后派前中常侍夏恽等与州、郡官府相互勾结,搜刮财物,都存在她所住永乐宫。按照过去的贯例,藩国的王后不能留住在京城,请把她迁回本国。并派兵抓捕了董重,逼迫其自杀而死。
董太后害怕无比,不久也莫名的死了……
何进一家,虽然大权在握,却失了民心!
(原本刘协是在这里被封陈留王的,他之前的渤海王,刘安占了渤海后,汉灵帝自己下诏封了刘协陈留王,杜撰的,有历史控的,请略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