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1章 掉到外星人飞船了
- 2 第2章 帮美女改造身体
- 3 第3章 偷偷的打劫
- 4 第4章 谋取技工
- 5 第5章 大搞建设
- 6 第6章 狼牙特战队
- 7 第7章 士官三杰
- 8 第8章 水下利器
- 9 第9章 训练海陆空
- 10 第10章 岛屿换战舰
- 11 第11章 用美女换战舰
- 12 第12章 405吨黄金和995万美女
- 13 第13章 让他们加油革命
- 14 第14章 进攻雅加达上
- 15 第15 进攻雅加达中
- 16 第16章 进攻雅加达下
- 17 第17 章 杀无赦
- 18 第18章 总司令也是武林中人
- 19 第19章 有奸商的潜力
- 20 第20章 发行货币
- 21 第21章 我们也要购买三千架战机
- 22 第22章 收了双胞胎
- 23 第23章 精忠报国
- 24 第24章 爱因斯坦
- 25 第26章 居里夫人
- 26 第27章 莱特兄弟和冯如
- 27 第28章 疯狂的青霉素
- 28 第29章 火爆的展销会
- 29 第30章 东方茹兰
- 30 第31章 收了茹兰
- 31 第32章 组建中华集团
- 32 第33章 航母训练
- 33 第34章 潜艇
- 34 第35章 中华军魂
- 35 第36章 世界第一财阀
- 36 第37章 武术家
- 37 第38章 保路运动
- 38 第39章 进攻广州上
- 39 第40章 进攻广州中
- 40 第41进攻广州下
- 41 第42章 计划开放紫荆城
- 42 第43章 日本联合舰队
- 43 第44章 日本联合舰队覆没
- 44 第45章 进攻远东
- 45 第46章 开炮
- 46 第47章 炮击海参威
- 47 第48章 轰炸机出动
- 48 第49章 死神的镰刀
- 49 第50章 轰炸山本三十八带领的部队
- 50 第51章 炮击日本各港口
- 51 第52 中日谈判
- 52 第53章 设计明治天皇
- 53 第54章 哥萨克骑兵
- 54 第55章 骑兵VS坦克
- 55 第56 杀!杀!杀!
- 56 第57章 救治受伤的哥萨克骑兵
- 57 第58章 有了10万骑兵
- 58 第59章 气愤的尼古拉二世
- 59 第60章 历史性的大空战
- 60 第61章 毁灭性的大轰炸
- 61 第62章 给我掌嘴
- 62 第63章 进攻恰克图上
- 63 第64章 进攻恰克图中
- 64 第65章 进攻恰克图下
- 65 第66章 恰克图城的巷战
- 66 第67章 尼古拉二世想和谈
- 67 第68章 给尼古拉二世增加压力
- 68 第69章 我要整个东西伯利亚
- 69 第70章 中俄谈判上
- 70 第71章 中俄谈判下
- 71 第72章 一本万利的生意
- 72 第73章 打捞阿托卡夫人号
- 73 第74章 传说中罗亚尔港的宝藏
- 74 第75章 老板,我们发财了
- 75 第76章 我要施展法术
- 76 第77章 挖血族的墓葬上
- 77 第78章 挖血族墓葬中
- 78 第79章 挖血族墓葬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7章 士官三杰
第7章 士官三杰
李俊阳按着历史对号入座便开口抱拳说道:“蔡兄,蒋兄,张兄,你们能来到阿拉斯加投奔我李俊阳,李某感到非常荣幸,大家快请坐。”
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1882年出生,浙江海宁人。为清末秀才、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早年常读,1901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1906年留学德国,回国先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及代理陆军大学校长。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
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1937年出版了军事论著集,是国民党将领中的第一人。并在日后一定程度的影响了白崇禧等人。1938年11月4日,蒋百里病逝于广西宜山。
“我想李兄可能是误会我们的意思了,我们来到这里并不是来投奔李兄,而是想邀请李兄一起为大清奋斗,驱逐洋人,恢复我大清盛世,”蔡锷站起来抱拳说道。
蔡锷,出生日期1882年12月18日,逝世日期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洞口县)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minzhu共和国政体的护**起义。
其遗著被编为。蔡锷在一生中,注意辨别政治风云,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在作战指导方面,他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克服初战时存在的某些急躁性和片面性,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及时修改作战计划,调整兵力部署,力求主动,避免被动,基本体现了他自己所主张的“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未可稍有拘滞”的战争指导思想。
“李兄,感谢你的美意,我们几人来的意思蔡兄都讲清楚了,还望李兄鼎立相助。”蒋方震也站起来抱拳说道。
“几位是有学识之人,难道看不清世界局势,自鞑子入关以来,我大汗民族生活可好,国家是否强盛,远东丢失 ,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 ,八国联军侵华,烧毁圆明园,拿我大汉子民的银子去赔偿给西洋各国,杀害我多少大汉子民,强盗抢了你的东西杀了你的人还要你赔钱,租借地方,丢失海关,国内民不聊生,国外虎视更更,我大汗子民还有多少人
让西方列强去杀,还有多少财富让他们去夺,,你们回答我,”
此时的李俊阳双眼通红,看的蔡锷,蒋方震、张孝准全部都低下了头。
“鞑子在洋人面前像是条狗一样,在我大汗子民面前是什么样子,你们给我说说。鞑子入关做了多少好事在你们面前?你们这是愚蠢,愚忠。”李俊阳大声的吼道。
“几万人就可以打到běi精,中法战争打赢了还要赔钱,这就是我大清王朝吗?我大清4万万人还打不过日本几千万人,打不过俄国一亿多点。老佛爷有钱去修建园子也没钱扩建海军,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是为什么,你们几个能告诉我原因吗?大清王朝还有救吗?你们几个给我说说,”李俊阳大声的问道。
几人看到李俊阳火冒三丈,说的也很有道理,都不知道怎么劝说了。一时间办公室里谁也没有说话,就这样沉默着。
10几分钟后,蒋方震开口问道:“那李兄你看要怎么才能挽救大清局势,怎么才能解救我大清贫苦大众。”
“破而立之,”李俊阳冷冷的说道。
汗!几人听到李俊阳的话都吸了一口凉气,那不是要颠覆大清王朝啊!
蒋方震也看到现在以孙文为首的同盟会到处传播革命救国理念,也觉得大清需要一场革命来唤醒大清王朝,现在听到李俊阳说要“破而立之”,那不就是颠覆大清,和孙文的革命也差不多。
“那李兄认为现在以孙文为首的同盟会将会对大清有威胁吗”蒋方震问道。
“怎么会没有威胁,我敢断定,以孙文为首的同盟会就会打出革命的旗帜起义,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但都解决不了之根本。”李俊阳说道。
“假如推翻了大清,重新建国怎么会解决不了根本勒。束我等愚钝,还请李兄明示,”蔡锷疑惑的问道。
“第一,孙文的同盟会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我也打探过他们的行踪,也了解一些了内幕,他们都是联络当地土豪,资本家和有些对大清不满的各路枭雄,这样即使革命成功了,大清接下来的局面就是军阀各自抢占地盘的局面,绝对形成不了真正的统一。”
“第二,同盟会没有经济的支持,现在都是靠各大商会,财阀,外国华人的捐赠,绝对不能长久。”
“第三,更没有自己的工业基础,即使革命成功了,也是西方各国案板上的肥肉,想吃就来吃一口。”
“第四,没有发动劳苦大众,劳苦大众在大清占有绝对的人数优势,他们得不到想要的,就能决定革命的成败。”
李俊阳慢慢的讲解说道。
几人听到李俊阳的话都点了点头,分析的想到到位,精辟。
“那李兄以为要怎么才能挽救大清的贫苦大众,能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让西方列强不敢再来入侵我大汗子民。”张孝准也站起来问道。
张孝准(1881年~1925年)字闰农(也作韵农),号运隆,生于长沙县沙坪乡赖家屋场人。中华民国人物。父植之,曾任岳阳邮政局长,小有田产。张孝准7岁入乡塾读书,17岁在王先谦家任塾师,为王赏识。得王赞助,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留学日本成城学校,毕业后,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工兵班。学习刻苦,成绩优秀。
三十年毕业时,与蒋方震、蔡锷同列前三名。次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张孝准回国后,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幕,又由徐保送,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4年,除精通日语外,还懂德语、英语,在当时留学生中颇不多见。
“想救国救民也不是那么容易,没有强大的兵力,经济,工业,一切都是空谈,西方列强是不愿意看到我大汗强盛的,只有先发展,再图谋之才是上策,”李俊阳说道。
“那李兄现在有多少兵力,”蔡锷问道。
“也不多,60万陆军,20万海军,不过还不算是军队,都处于训练当中,”李俊阳说道。
咿!几人都吸了一口凉气,80万啊,现在只有俄国有上百万部队的,其他国家都才几十万,怎么不吃惊。
“李兄,据我们的消息你才20万陆军,7万女兵,怎么又多了那么多部队?”蒋方震疑惑的问道。
“几位都是有志之人,李某也就不隐瞒几位了,我还有20万陆军和20万海军在一处秘密的地方训练,不然西方列强是不会让我有好日子过的,没办发,只有干些偷偷摸摸的事,让各位见笑了。”李俊阳拱手抱拳说道。
哈哈哈!蒋方震和蔡锷,张孝准几人都大声的笑出来。
“李兄果然是大才也,学识渊博,见识过人,谋动而后生,将某佩服,佩服啊!”蒋方震豪爽的说道。
“百里兄才是大才也,过奖,过奖。”李俊阳抱拳微笑的说道。
“不知道李兄这里还要人不?我蔡艮寅(蔡锷原名就叫蔡艮寅)想留下谋取一个职位,不管高低。”蔡锷说道。蔡锷也是看到李俊阳以后必成大气,才想跟随李俊阳干一番事业。
“松坡兄能留下来助我,乃我李某人之幸也,欢迎欢迎啊!”李俊阳说道。这怎么有拒绝的道理,人才啊,还是大才啊。
“不知两位是否愿意一起留下来帮助我李某人,其他的我不敢保证,但是我会让我们大汉民族屹立在西方列强中间,让他们想起我大汗名族心底就会颤抖,我必定带领我大汗民族恢复我汉唐盛世,再复元朝之疆土。”李俊阳激情的说道。
蒋方震、张孝准两人听到李俊阳的话心里也燃起了熊熊烈火,仿佛就处于汉唐盛世那个年代一样,每个爱国人士都有一个强国梦,所以都答应留下来。
“你们三人在日本所学虽然成绩很杰出,但是必学再学习军事知识,这将对你们三人以后的发展起到帮助,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上进。始终要记住一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李俊阳把**的话都给盗用了。
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1882年出生,浙江海宁人。为清末秀才、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早年常读,1901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1906年留学德国,回国先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及代理陆军大学校长。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
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1937年出版了军事论著集,是国民党将领中的第一人。并在日后一定程度的影响了白崇禧等人。1938年11月4日,蒋百里病逝于广西宜山。
“我想李兄可能是误会我们的意思了,我们来到这里并不是来投奔李兄,而是想邀请李兄一起为大清奋斗,驱逐洋人,恢复我大清盛世,”蔡锷站起来抱拳说道。
蔡锷,出生日期1882年12月18日,逝世日期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洞口县)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minzhu共和国政体的护**起义。
其遗著被编为。蔡锷在一生中,注意辨别政治风云,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在作战指导方面,他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克服初战时存在的某些急躁性和片面性,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及时修改作战计划,调整兵力部署,力求主动,避免被动,基本体现了他自己所主张的“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未可稍有拘滞”的战争指导思想。
“李兄,感谢你的美意,我们几人来的意思蔡兄都讲清楚了,还望李兄鼎立相助。”蒋方震也站起来抱拳说道。
“几位是有学识之人,难道看不清世界局势,自鞑子入关以来,我大汗民族生活可好,国家是否强盛,远东丢失 ,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 ,八国联军侵华,烧毁圆明园,拿我大汉子民的银子去赔偿给西洋各国,杀害我多少大汉子民,强盗抢了你的东西杀了你的人还要你赔钱,租借地方,丢失海关,国内民不聊生,国外虎视更更,我大汗子民还有多少人
让西方列强去杀,还有多少财富让他们去夺,,你们回答我,”
此时的李俊阳双眼通红,看的蔡锷,蒋方震、张孝准全部都低下了头。
“鞑子在洋人面前像是条狗一样,在我大汗子民面前是什么样子,你们给我说说。鞑子入关做了多少好事在你们面前?你们这是愚蠢,愚忠。”李俊阳大声的吼道。
“几万人就可以打到běi精,中法战争打赢了还要赔钱,这就是我大清王朝吗?我大清4万万人还打不过日本几千万人,打不过俄国一亿多点。老佛爷有钱去修建园子也没钱扩建海军,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是为什么,你们几个能告诉我原因吗?大清王朝还有救吗?你们几个给我说说,”李俊阳大声的问道。
几人看到李俊阳火冒三丈,说的也很有道理,都不知道怎么劝说了。一时间办公室里谁也没有说话,就这样沉默着。
10几分钟后,蒋方震开口问道:“那李兄你看要怎么才能挽救大清局势,怎么才能解救我大清贫苦大众。”
“破而立之,”李俊阳冷冷的说道。
汗!几人听到李俊阳的话都吸了一口凉气,那不是要颠覆大清王朝啊!
蒋方震也看到现在以孙文为首的同盟会到处传播革命救国理念,也觉得大清需要一场革命来唤醒大清王朝,现在听到李俊阳说要“破而立之”,那不就是颠覆大清,和孙文的革命也差不多。
“那李兄认为现在以孙文为首的同盟会将会对大清有威胁吗”蒋方震问道。
“怎么会没有威胁,我敢断定,以孙文为首的同盟会就会打出革命的旗帜起义,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但都解决不了之根本。”李俊阳说道。
“假如推翻了大清,重新建国怎么会解决不了根本勒。束我等愚钝,还请李兄明示,”蔡锷疑惑的问道。
“第一,孙文的同盟会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我也打探过他们的行踪,也了解一些了内幕,他们都是联络当地土豪,资本家和有些对大清不满的各路枭雄,这样即使革命成功了,大清接下来的局面就是军阀各自抢占地盘的局面,绝对形成不了真正的统一。”
“第二,同盟会没有经济的支持,现在都是靠各大商会,财阀,外国华人的捐赠,绝对不能长久。”
“第三,更没有自己的工业基础,即使革命成功了,也是西方各国案板上的肥肉,想吃就来吃一口。”
“第四,没有发动劳苦大众,劳苦大众在大清占有绝对的人数优势,他们得不到想要的,就能决定革命的成败。”
李俊阳慢慢的讲解说道。
几人听到李俊阳的话都点了点头,分析的想到到位,精辟。
“那李兄以为要怎么才能挽救大清的贫苦大众,能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让西方列强不敢再来入侵我大汗子民。”张孝准也站起来问道。
张孝准(1881年~1925年)字闰农(也作韵农),号运隆,生于长沙县沙坪乡赖家屋场人。中华民国人物。父植之,曾任岳阳邮政局长,小有田产。张孝准7岁入乡塾读书,17岁在王先谦家任塾师,为王赏识。得王赞助,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留学日本成城学校,毕业后,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工兵班。学习刻苦,成绩优秀。
三十年毕业时,与蒋方震、蔡锷同列前三名。次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张孝准回国后,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幕,又由徐保送,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4年,除精通日语外,还懂德语、英语,在当时留学生中颇不多见。
“想救国救民也不是那么容易,没有强大的兵力,经济,工业,一切都是空谈,西方列强是不愿意看到我大汗强盛的,只有先发展,再图谋之才是上策,”李俊阳说道。
“那李兄现在有多少兵力,”蔡锷问道。
“也不多,60万陆军,20万海军,不过还不算是军队,都处于训练当中,”李俊阳说道。
咿!几人都吸了一口凉气,80万啊,现在只有俄国有上百万部队的,其他国家都才几十万,怎么不吃惊。
“李兄,据我们的消息你才20万陆军,7万女兵,怎么又多了那么多部队?”蒋方震疑惑的问道。
“几位都是有志之人,李某也就不隐瞒几位了,我还有20万陆军和20万海军在一处秘密的地方训练,不然西方列强是不会让我有好日子过的,没办发,只有干些偷偷摸摸的事,让各位见笑了。”李俊阳拱手抱拳说道。
哈哈哈!蒋方震和蔡锷,张孝准几人都大声的笑出来。
“李兄果然是大才也,学识渊博,见识过人,谋动而后生,将某佩服,佩服啊!”蒋方震豪爽的说道。
“百里兄才是大才也,过奖,过奖。”李俊阳抱拳微笑的说道。
“不知道李兄这里还要人不?我蔡艮寅(蔡锷原名就叫蔡艮寅)想留下谋取一个职位,不管高低。”蔡锷说道。蔡锷也是看到李俊阳以后必成大气,才想跟随李俊阳干一番事业。
“松坡兄能留下来助我,乃我李某人之幸也,欢迎欢迎啊!”李俊阳说道。这怎么有拒绝的道理,人才啊,还是大才啊。
“不知两位是否愿意一起留下来帮助我李某人,其他的我不敢保证,但是我会让我们大汉民族屹立在西方列强中间,让他们想起我大汗名族心底就会颤抖,我必定带领我大汗民族恢复我汉唐盛世,再复元朝之疆土。”李俊阳激情的说道。
蒋方震、张孝准两人听到李俊阳的话心里也燃起了熊熊烈火,仿佛就处于汉唐盛世那个年代一样,每个爱国人士都有一个强国梦,所以都答应留下来。
“你们三人在日本所学虽然成绩很杰出,但是必学再学习军事知识,这将对你们三人以后的发展起到帮助,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上进。始终要记住一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李俊阳把**的话都给盗用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