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202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元红趣事
- 1203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游河
- 1204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单枪匹马
- 1205 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白丝细发朝如雪
- 1206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手帕
- 1207 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贪得无厌
- 1208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以一变十
- 1209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常在河边走的下场
- 1210 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家人同心
- 1211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美人计
- 1212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西域风云
- 1213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报应
- 1214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留仙院
- 1215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果然是骗子
- 1216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笑柄
- 1217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混战
- 1218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疯了
- 1219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厌物
- 1220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顺杆爬
- 1221 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吃饭没带钱
- 1222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商量
- 1223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东风昨夜楼
- 1224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花能开几日?
- 1225 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说客
- 1226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事成
- 1227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一走了之
- 1228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红香纸
- 1229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梨花淡谷
- 1230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梨花一枝出墙去
- 1231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众怒
- 1232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误会
- 1233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保媒拉纤
- 1234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探听口风
- 1235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六月飞霜
- 1236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畅谈衷曲
- 1237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半截铅笔
- 1238 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义女
- 1239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花圣笑柳
- 1240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最短也要五寸
- 1241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少年的梦想
- 1242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巡检司
- 1243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敬业
- 1244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落花生
- 1245 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雨天
- 1246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打牌
- 1247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抬轿
- 1248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离别在即
- 1249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姐妹衷肠
- 1250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许二姐打工
- 1251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喜脉
- 1252 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赌气
- 1253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争风
- 1254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想不开了
- 1255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景星
- 1256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状词
- 1257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应对
- 1258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寿星公
- 1259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说客
- 1260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是有一点
- 1261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老娘也不含糊
- 1262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双兰
- 1263 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崴了脚
- 1264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逛街
- 1265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台阁体
- 1266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满坛香
- 1267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红雯
- 1268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白云芳里
- 1269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岁岁风雨愁
- 1270 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自信
- 1271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哪知风急月初升
- 1272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爱豆
- 1273 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玉燕钗头艾虎轻
- 1274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进香
- 1275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凑趣
- 1276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二当家
- 1277 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祈福天津,愿好人一生平安
- 1278 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内差
- 1279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心结不浅
- 1280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话不投机半句多
- 1281 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吵架
- 1282 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训斥
- 1283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扫晴娘
- 1284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晚上见
- 1285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江南望族
- 1286 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缝穷娘
- 1287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兼职
- 1288 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老爷
- 1289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闷
- 1290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侬自寻欢去
- 1291 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漱芳亭
- 1292 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愿得红丝牢系足
- 1293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自投罗网
- 1294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不做亏心事
- 1295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爽约
- 1296 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狡辩
- 1297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再约
- 1298 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金钟儿
- 1299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同归于尽
- 1300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美梦成真
- 1301 第一千三百章 事发
- 1302 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尽付东流
- 1303 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处置
- 1304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冬至
- 1305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冥冥中自有天意吗?
- 1306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大婚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西域风云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西域风云
镇西大将军永康侯徐忠离开主城伊犁,率领三千骑兵兼程往喀什城而来,一路上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担心随时遇到叛匪偷袭。⊙
走了十几天即将抵达喀什城,一个叛匪也没有遇到,并且这一路上也没有听到关于叛匪的任何情况,游牧民全部消失不见了。
从望远镜看到城头上高高飘扬的日月旗,徐忠松了口气,守将陈冲带着一队人马出城迎接。
进了城,徐忠见全城防备森严,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点头表示满意。在城楼上询问本地的官员,人人皆说一直不见叛匪的踪影,这使得徐忠有点纳闷。
陈冲明明奏报有一股叛匪劫掠了一座小城,致使二百名本地籍贯的官军全军覆没,连委派的朝廷命官巴图大人也阵亡了,随后又传出数个绿洲遭到了毁灭性的劫掠。
既然叛匪如此猖狂,兵力也如此强大,那一定会前来攻打喀什城,怎么没有一点动静?这里面必有问题。
永康侯徐忠认为事态严重,暗道陈冲莫非也和某些将领一样,有什么事情隐瞒自己?或者向自己谎报了军情?
原来虽说陈冲归徐忠管辖,但是人家属于军中少壮派,后起之秀,出身于中军都督府参谋本部,乃是徐灏嫡系中的嫡系,一向和徐忠这样的传统老武人尿不到一壶去,且他有直达圣听的权利,因为娶了某藩王的郡主,皇室宗亲的身份。
徐忠有些感慨,他是当年追随燕王靖难的老人,攻克密云、雄县、真定、永平、大宁;大战郑村坝,奇袭广昌、蓟州,血战白河沟,夜袭济南,克沧州。大战东昌以及夹河县,一直到大战灵璧,远征淮南,渡过长江打到了金陵城下,可谓是身经百战,战功赫赫的猛将之一。
正是因为打了这么多血战,徐忠越打越胆小,功成名就后,被朝廷派到边关镇守,对上来去如风的蒙古人不免变得保守。宁可无功也不愿冒进。
当年他极力反对进军西域,认为会重蹈汉唐覆辙,纵然一时成功,将来也不免失败。结果被突然冒出来的徐家义子徐烬,率领三千火枪手,一口气杀到了伊犁,光复整个西域边陲。
也就是从那时起,陈冲等年青军官与保守的老人起了隔阂。当然徐忠不担心自己会失势,不管是徐灏还是张辅都是生死与共的兄弟。而且徐灏摆明了更相信老兄弟,这从把声名鹊起的徐烬调回辽东可见一斑,将整个西域全权托付给了徐忠。
经验丰富的徐忠也不负众望,事无巨细兢兢业业。只是年纪大了未免精力不济,近一年军中传出朝廷有意调他回京荣养的风声,而接替他的最佳人选即是副将陈冲。
徐忠也知道自己已经老了,想法也跟不上年轻人了。如今不管是武器更新,军容风纪,行军战法都和以前不一样了。就连兵士本身也不一样了。
用将士们的话说,从前即使百战精锐也无非一群拿着刀剑的农夫而已,打了一辈子仗,回家还是个农夫,什么都不懂,只知道为了主公拼死效力,做官萌子,仅此而已。而现在他们是职业军人,从骨子里被锻炼出了军魂,保家卫国是军人的神圣职责,更担负着汉家天下的民族大义。
徐忠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这些家伙打起仗来猛如虎,狂热的要命,每个人似乎都懂得大是大非,军纪严明到了发指的程度。如果当年先帝的兵个个如此,绝对不会十几万人动辄崩溃,起码也会有几千几万人站出来拼死抵抗,从而带动更多的兄弟们转身反击。
“唉,徐都督怎么会让粗鄙的兵士学文呢?”眺望远方的徐忠一身叹息,勇猛善战是不假,可是将士们学了文化,也变得心眼多多,统帅一群个个一肚子坏水的手下,实在太令人头疼了。
说到底,徐灏并没有训练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军队,更像是满清民**阀混战时期的兵,所谓民族大义云云仅仅是朗朗上口的口号而已,有没有用,有用,但作用委实有限得紧。
这时候,蒙古籍的探马回来禀报,说大格尔带领一百多名叛军要来喀什投降。
这事非同小可,大格尔投降不就意味着平息了叛乱?陈冲立即将此事报告给徐忠,而徐忠也不敢独自做出决定,马上召集本地所有文武官员,商议大格尔投降一事。
将军府,副将陈冲首先说道:“大帅,在下以为大格尔投降有诈,不可相信,对此应置之不理。”
徐忠问道:“何以见得?”
陈冲说道:“他一路得胜,然后遁入大漠杳无消息,突然间跳出来提出投降,不合常理。况且据细作描述,此人一向奸诈,诡计多端,明来投降,可能是想暗中偷袭。”
“陈大人说得有理。”参赞大臣色尔格附和道,此人是哈密王的心腹重臣,考中过秀才。
徐忠皱起眉来,“难道要一口回绝或对他不理吗?我堂堂官军成了什么?”
喀什巡抚刘善说道:“也许是此人感觉与我大明作对不会有好下场,他一个外来的所谓黄金家族后裔,同出一源的鞑靼业已奄奄一息,逐渐强盛的瓦剌王族不屑于他,又得罪了西域各部,不得已只好投降,想洗心革面,归顺朝廷,若对之不睬,岂不错过了机会?”
“嗯。”徐忠点点头,看了眼在座的官员,说道:“不管真降假降都不可置之不理。真的投降当然最好,假降也不妨。”
冷冷一笑,徐忠接着说道:“马上将此事快马禀报朝中,派人去答复大格尔,命他来喀什城下接受招安。同时,本帅要调遣各部军马在路上埋伏,等大格尔来了切断其退路,重重包围,就算他有三头六臂也插翅难逃。”
“妙策,妙策!”色尔格连连叫好。
大部分官员也点头赞成,徐忠见大多数人一致称赞,满意一笑,做了个手势让大家安静,说道:“如果拒绝大格尔投降,后果不堪设想。你们想想,他不远万里的回来,连个造反的借口都没有机会,整个大漠草原都归顺了我大明。现在被我们一口拒绝,他必然会到处宣扬,说他诚心诚意归顺我朝,我朝却不接纳,以此来挑拨各蒙古部族以及各回部与我大明的关系,趁机煽动叛乱,想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又是伊斯兰的大和卓,身份非同等闲,一旦各族群起响应,顷刻间整个西域大乱,圣上怪罪下来,你我谁能担当得起?”
这就是身为官军的不得已了,任何叛军称自己要投降,必须得做出正面回应,不管那是不是诈降。不然正如徐忠的分析,会给了叛军最好的反抗借口,万一不能马上剿灭,朝中官员不可能不弹劾将领无能,错失良机。
陈冲没有反驳,因为他接受的秘密指令无法宣之于口,那就是尽可能的消丁减口,毫无疑问这道命令极端的残酷发指,但是作为一名军人,陈冲知道自己必须要完成任务。
当下徐忠连续发布军令,一面飞马传信京城,一面传令给附近诸城的将领,各自带兵一千在路途周围埋伏待命。
陈冲返回自己房里,有些焦急,因为没收到艾赛提的消息,无法确认大格尔的真实意图,大抵用的调虎离山计,其主力趁机强行攻陷临近某座县城,大肆劫掠各种物质以及人口。
整个西域的汉人官兵只有不足五万,伊犁二万人,其余皆是各怀鬼胎的各部杂军,甚至连哈密王也不能相信,毕竟谁乐意自己的王权被架空?
在辽阔无际的草原大漠,攻无不克的大明军队不怕正面防守,但这种围剿叛军的方面却总是力有未逮。陈冲希望这一次大格尔别被抓住,任由他在西域搅风搅雨,将来可以再抓,自己抓不住,别人可以接着抓。
他何尝不担心西域各族归顺几十年,和平了几十年后,人丁大量的繁衍?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陈冲和徐灏的想法一样,宁可自己这一代的双手沾满血腥,也要尽可能的替后人除去祸患,其实又何尝不是替西域百姓解决祸患呢?只有人口比例达到一定的平衡,才可以保证西域的长治久安,此乃对异族的虚伪,却是对本族的良策。
这时候刘善走进来,问道:“陈将军,你看大格尔会不会来?”
“一定会来。”陈冲沉声道,“不然他就会在大漠上名声尽丧,反之势头不好逃走也是英雄。”
“嗯。”刘善表示同意,徐灏的密令不可能绕过文臣体系,宣德皇帝以及几位阁臣和兵部尚书都知情,不然一旦事发,麻烦可就大了。
陈冲说道:“大帅那里不必理会,不知道艾赛提怎么回事,十几日没收到他的消息,来不及了。现在咱们要赶紧布置,紧要的城池要塞不能被攻占,其余城池得马上把汉人军民以某种名义撤走,还有要紧的武器火炮绝对不能落入敌手。”
“我知道了。”刘善重重点头,“我立刻调派六扇门和那三千人马,保护要紧城池。”
陈冲忽然说道:“别忘了告知范弘公公,请锦衣卫予以协助。”(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走了十几天即将抵达喀什城,一个叛匪也没有遇到,并且这一路上也没有听到关于叛匪的任何情况,游牧民全部消失不见了。
从望远镜看到城头上高高飘扬的日月旗,徐忠松了口气,守将陈冲带着一队人马出城迎接。
进了城,徐忠见全城防备森严,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点头表示满意。在城楼上询问本地的官员,人人皆说一直不见叛匪的踪影,这使得徐忠有点纳闷。
陈冲明明奏报有一股叛匪劫掠了一座小城,致使二百名本地籍贯的官军全军覆没,连委派的朝廷命官巴图大人也阵亡了,随后又传出数个绿洲遭到了毁灭性的劫掠。
既然叛匪如此猖狂,兵力也如此强大,那一定会前来攻打喀什城,怎么没有一点动静?这里面必有问题。
永康侯徐忠认为事态严重,暗道陈冲莫非也和某些将领一样,有什么事情隐瞒自己?或者向自己谎报了军情?
原来虽说陈冲归徐忠管辖,但是人家属于军中少壮派,后起之秀,出身于中军都督府参谋本部,乃是徐灏嫡系中的嫡系,一向和徐忠这样的传统老武人尿不到一壶去,且他有直达圣听的权利,因为娶了某藩王的郡主,皇室宗亲的身份。
徐忠有些感慨,他是当年追随燕王靖难的老人,攻克密云、雄县、真定、永平、大宁;大战郑村坝,奇袭广昌、蓟州,血战白河沟,夜袭济南,克沧州。大战东昌以及夹河县,一直到大战灵璧,远征淮南,渡过长江打到了金陵城下,可谓是身经百战,战功赫赫的猛将之一。
正是因为打了这么多血战,徐忠越打越胆小,功成名就后,被朝廷派到边关镇守,对上来去如风的蒙古人不免变得保守。宁可无功也不愿冒进。
当年他极力反对进军西域,认为会重蹈汉唐覆辙,纵然一时成功,将来也不免失败。结果被突然冒出来的徐家义子徐烬,率领三千火枪手,一口气杀到了伊犁,光复整个西域边陲。
也就是从那时起,陈冲等年青军官与保守的老人起了隔阂。当然徐忠不担心自己会失势,不管是徐灏还是张辅都是生死与共的兄弟。而且徐灏摆明了更相信老兄弟,这从把声名鹊起的徐烬调回辽东可见一斑,将整个西域全权托付给了徐忠。
经验丰富的徐忠也不负众望,事无巨细兢兢业业。只是年纪大了未免精力不济,近一年军中传出朝廷有意调他回京荣养的风声,而接替他的最佳人选即是副将陈冲。
徐忠也知道自己已经老了,想法也跟不上年轻人了。如今不管是武器更新,军容风纪,行军战法都和以前不一样了。就连兵士本身也不一样了。
用将士们的话说,从前即使百战精锐也无非一群拿着刀剑的农夫而已,打了一辈子仗,回家还是个农夫,什么都不懂,只知道为了主公拼死效力,做官萌子,仅此而已。而现在他们是职业军人,从骨子里被锻炼出了军魂,保家卫国是军人的神圣职责,更担负着汉家天下的民族大义。
徐忠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这些家伙打起仗来猛如虎,狂热的要命,每个人似乎都懂得大是大非,军纪严明到了发指的程度。如果当年先帝的兵个个如此,绝对不会十几万人动辄崩溃,起码也会有几千几万人站出来拼死抵抗,从而带动更多的兄弟们转身反击。
“唉,徐都督怎么会让粗鄙的兵士学文呢?”眺望远方的徐忠一身叹息,勇猛善战是不假,可是将士们学了文化,也变得心眼多多,统帅一群个个一肚子坏水的手下,实在太令人头疼了。
说到底,徐灏并没有训练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军队,更像是满清民**阀混战时期的兵,所谓民族大义云云仅仅是朗朗上口的口号而已,有没有用,有用,但作用委实有限得紧。
这时候,蒙古籍的探马回来禀报,说大格尔带领一百多名叛军要来喀什投降。
这事非同小可,大格尔投降不就意味着平息了叛乱?陈冲立即将此事报告给徐忠,而徐忠也不敢独自做出决定,马上召集本地所有文武官员,商议大格尔投降一事。
将军府,副将陈冲首先说道:“大帅,在下以为大格尔投降有诈,不可相信,对此应置之不理。”
徐忠问道:“何以见得?”
陈冲说道:“他一路得胜,然后遁入大漠杳无消息,突然间跳出来提出投降,不合常理。况且据细作描述,此人一向奸诈,诡计多端,明来投降,可能是想暗中偷袭。”
“陈大人说得有理。”参赞大臣色尔格附和道,此人是哈密王的心腹重臣,考中过秀才。
徐忠皱起眉来,“难道要一口回绝或对他不理吗?我堂堂官军成了什么?”
喀什巡抚刘善说道:“也许是此人感觉与我大明作对不会有好下场,他一个外来的所谓黄金家族后裔,同出一源的鞑靼业已奄奄一息,逐渐强盛的瓦剌王族不屑于他,又得罪了西域各部,不得已只好投降,想洗心革面,归顺朝廷,若对之不睬,岂不错过了机会?”
“嗯。”徐忠点点头,看了眼在座的官员,说道:“不管真降假降都不可置之不理。真的投降当然最好,假降也不妨。”
冷冷一笑,徐忠接着说道:“马上将此事快马禀报朝中,派人去答复大格尔,命他来喀什城下接受招安。同时,本帅要调遣各部军马在路上埋伏,等大格尔来了切断其退路,重重包围,就算他有三头六臂也插翅难逃。”
“妙策,妙策!”色尔格连连叫好。
大部分官员也点头赞成,徐忠见大多数人一致称赞,满意一笑,做了个手势让大家安静,说道:“如果拒绝大格尔投降,后果不堪设想。你们想想,他不远万里的回来,连个造反的借口都没有机会,整个大漠草原都归顺了我大明。现在被我们一口拒绝,他必然会到处宣扬,说他诚心诚意归顺我朝,我朝却不接纳,以此来挑拨各蒙古部族以及各回部与我大明的关系,趁机煽动叛乱,想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又是伊斯兰的大和卓,身份非同等闲,一旦各族群起响应,顷刻间整个西域大乱,圣上怪罪下来,你我谁能担当得起?”
这就是身为官军的不得已了,任何叛军称自己要投降,必须得做出正面回应,不管那是不是诈降。不然正如徐忠的分析,会给了叛军最好的反抗借口,万一不能马上剿灭,朝中官员不可能不弹劾将领无能,错失良机。
陈冲没有反驳,因为他接受的秘密指令无法宣之于口,那就是尽可能的消丁减口,毫无疑问这道命令极端的残酷发指,但是作为一名军人,陈冲知道自己必须要完成任务。
当下徐忠连续发布军令,一面飞马传信京城,一面传令给附近诸城的将领,各自带兵一千在路途周围埋伏待命。
陈冲返回自己房里,有些焦急,因为没收到艾赛提的消息,无法确认大格尔的真实意图,大抵用的调虎离山计,其主力趁机强行攻陷临近某座县城,大肆劫掠各种物质以及人口。
整个西域的汉人官兵只有不足五万,伊犁二万人,其余皆是各怀鬼胎的各部杂军,甚至连哈密王也不能相信,毕竟谁乐意自己的王权被架空?
在辽阔无际的草原大漠,攻无不克的大明军队不怕正面防守,但这种围剿叛军的方面却总是力有未逮。陈冲希望这一次大格尔别被抓住,任由他在西域搅风搅雨,将来可以再抓,自己抓不住,别人可以接着抓。
他何尝不担心西域各族归顺几十年,和平了几十年后,人丁大量的繁衍?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陈冲和徐灏的想法一样,宁可自己这一代的双手沾满血腥,也要尽可能的替后人除去祸患,其实又何尝不是替西域百姓解决祸患呢?只有人口比例达到一定的平衡,才可以保证西域的长治久安,此乃对异族的虚伪,却是对本族的良策。
这时候刘善走进来,问道:“陈将军,你看大格尔会不会来?”
“一定会来。”陈冲沉声道,“不然他就会在大漠上名声尽丧,反之势头不好逃走也是英雄。”
“嗯。”刘善表示同意,徐灏的密令不可能绕过文臣体系,宣德皇帝以及几位阁臣和兵部尚书都知情,不然一旦事发,麻烦可就大了。
陈冲说道:“大帅那里不必理会,不知道艾赛提怎么回事,十几日没收到他的消息,来不及了。现在咱们要赶紧布置,紧要的城池要塞不能被攻占,其余城池得马上把汉人军民以某种名义撤走,还有要紧的武器火炮绝对不能落入敌手。”
“我知道了。”刘善重重点头,“我立刻调派六扇门和那三千人马,保护要紧城池。”
陈冲忽然说道:“别忘了告知范弘公公,请锦衣卫予以协助。”(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