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51 第四百四十八章 苦口婆心
- 452 第四百四十九章 兵分两路
- 453 第四百五十章 幼娘的建议
- 454 第四百五十一章 头人的请求
- 455 第四百五十二章 井底之蛙
- 456 第四百五十三章 跳梁小丑
- 457 第四百五十四章 京观
- 458 第四百五十五章 余韵
- 459 第四百五十六章 保证
- 460 第四百五十七章 汉家文明的对手
- 461 第四百五十八章 潜移默化的改变
- 462 第四百五十九章 双雄
- 463 第四百六十章 救援
- 464 第四百六十一章 东征
- 465 第四百六十二章 二月
- 466 第四百六十三章 别离
- 467 第四百六十四章 开学典礼
- 468 第四百六十五章 西归
- 469 第四百六十六章 康胖子的身份
- 470 第四百六十七章 根脉深扎
- 471 第四百六十八章 双雄归来
- 472 第四百六十九章 分兵
- 473 第四百七十章 重入呼罗珊
- 474 第四百七十一章 杀戮再起
- 475 第四百七十二章 无胆鼠辈
- 476 第四百七十三章 绿卡
- 477 第四百七十四章 毫不留情
- 478 第四百七十五章 又打又拉
- 479 第四百七十六章 无聊之日
- 480 第四百七十七章 伊斯法罕
- 481 第四百七十八章 阿卜杜拉的使者
- 482 第四百七十九章 刺杀
- 483 第四百八十章 好人卡
- 484 第四百八十一章 幼娘的疑惑
- 485 第四百八十二章 灯塔
- 486 第四百八十三章 兵强马壮
- 487 第四百八十四章 焦土政策
- 488 第四百八十五章 腐儒之见
- 489 第四百八十六章 黑云压城
- 490 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佑
- 491 第四百八十八章 残忍
- 492 第四百八十九章 彪悍的使者
- 493 第四百九十章 灯塔闪耀
- 494 第四百九十一章 万物非主
- 495 第四百九十二章 命运之战(1)
- 496 第四百九十三章 命运之战(2)
- 497 第四百九十四章 命运之战(3)
- 498 第四百九十五章 命运之战(4)
- 499 第四百九十六章 命运之战(5)
- 500 第四百九十七章 命运之战(6)
- 501 第四百九十八章 圣人之死
- 502 第四百九十九章 彻底解决
- 503 第五百章 金杯共汝饮
- 504 第五百零一章 白刃不相饶
- 505 第五百零二章 传檄而定(上)
- 506 第五百零三章 传檄而定(下)
- 507 第五百零四章 女帝受辱
- 508 第五百零五章 律宗和尚
- 509 第五百零六章 余波
- 510 第五百零七章 四境
- 511 第五百零八章 地狱
- 512 第五百零九章 地狱天使
- 513 第五百一十章 求见
- 514 第五百一十一章 圣母
- 515 第五百一十二章 圣母婊
- 516 第五百一十三章 旧话重提
- 517 第五百一十四章 固执己见
- 518 第五百一十五章 送别
- 519 第五百一十六章 骨牌效应
- 520 第五百一十七章 奇耻大辱
- 521 第五百一十八章 获救
- 522 第五百一十九章 唐河平原
- 523 第五百二十章 巴格达
- 524 第五百二十一章 再见牛诩
- 525 第五百二十二章 说辞
- 526 第五百二十三章 封赏
- 527 第五百二十四章 求助
- 528 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马士革
- 529 第五百二十六章 碧海银沙
- 530 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次分兵
- 531 第五百二十八章 贼咬一口
- 532 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骨三分
- 533 第五百三十章 玄武门(上)
- 534 第五百三十一章 玄武门(下)
- 535 安西诗两首以及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百五十八章 潜移默化的改变
第四百五十八章 潜移默化的改变
在原本的历史之上,中世纪的胡大文明绝对称得上辉煌二字,而一旦它在某个地方扎下根来,那就是挥之不去了,便是土地最终落入中华之手,汉家文明要想再将胡大文明挤走将会极难。这在马璘的前世,是有着极为深切的直观体验的。
因为强大,所以可怕,所以才让马璘忌惮。唯一能够成为汉家文明够分量的敌人的,便只有这个新生的狂热而又有着无限可能的新的文明。
站在千年之后来人的高度之上,虽然如今大食已经四分五裂,然而对于胡大文明,马璘依然是有着最大的尊重,最大的忌惮。
当然,还有最大的恶意。
所以纵然大食如今有三个并立的哈里发争斗不休,纵然半个波斯故地已经落入大唐之手,甚至远征军已经在巴士拉附近站稳脚跟,势力侵入肥沃的两河流域,在这样大好的局势之下,马璘依然是不敢放松。
最厉害的的安西新军,只能是用在这个方向上,而不可能是用在天竺。只有将胡大文明彻底打垮,至少要驱赶得距离大唐足够远,才能保证中亚和西亚的大片土地能够为汉家文明所笼罩,让汉家文明在这一带占据优势,生根发芽。
所以南征天竺之事,对于大唐这个帝国而言自然是极为重要,从汉家文明的角度长远考虑,是无法和西边之事相提并论的。帝国终究会覆灭,唯有文明可以长存,彻底击败胡大文明,汉家文明就将永久立于不败之地。而这对于马璘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开春之后,他自然是要带着安西新军返回河中的,南征天竺之事,主要还是要靠羌人自己。当然必须是要在安西军的指挥之下进行,所以派出一定规模的安西军是必要的。当然兵力也并不缺,碛西扩军早已完成。北庭、安西二都护府各自都有五万兵马,北庭军参与了北征回纥,安西四镇汉军大部分却都闲了太久,也该到了出动的时候了。
就在象雄王宫大殿之中。马璘和杜环岑参二人最终确定了派出一万安西四镇汉军精锐参与南征天竺。与安西新军相比,普通的安西军如今亦是装备了骑弩,火雷短矛天雷箭一应俱全,差的只有元戎弩而已,也没有那么多陌刀骑士。不过战力是不成问题的。
四镇汉军靠近龟兹,装备比北庭军要好上不少,就最重要的硬弩来说,原本的制式硬弩之中,除了增加了大量的新式八牛弩之外,伏远弩也被保留了下来,擘张弩、角弓弩、单弓弩这三种皆是弃之不用,一律换成了钢制骑弩。如今在四镇汉军之中,也就八牛弩、伏远弩和骑弩三种硬弩了,骑弩已经做到了一人一把。这样的一支军队。远程火力的优势也是足够的,征伐天竺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马璘看重人命,所以这支军队便是南征中的机动力量,打头阵的自然是羌人骑兵。象雄人比天竺人还是彪悍得多,非必要时刻,唐军是不会投入战场的。
象雄这边的事情就这么确定下来了,至于征伐恒河流域的另一支远征军,那要等到张巡的回信来了之后再说。
……
马璘等人正在象雄王宫里商议之时,十东岱之地的头人们渐次离开了受降城。到城外带着自己的护卫,直接离开了。
这一次的事情,对于整个象雄王国来说乃是大事,对部落而言也是改变命运的时刻。头人们都要快速返回部落,为接下来的远征做些准备。
出动多少兵马,多少人留守部落,这些都是要合计好的。不过大部分的人都不准备藏私,都是想尽可能的多出动军队,以在南征之中多捞取好处。
护法战神祖师说得明白。每一个部落都要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才能在南征之中获取利益。族人不再挨饿的梦想,终究是得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来换取。不过这本就是应当应份的,世上哪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他们而言,争斗是寻常之事,既然南边有比逻些河谷更富饶肥沃的地盘,那就带人抢了便是。这次有着唐人在背后撑腰,取胜是一定的,能够捞取多少好处,那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
总的来说,一句族人不再挨饿的保证,已经足以让他们倾尽所有。羌人贫苦,头人们其实也谈不上富裕,大部分的头人都是有着让族人吃饱穿暖的愿望的,所以他们这个时候,心中的血都是热的。
临走时头人们都带走了不少粮食,这是他们用噶伦部落的人头换来的,当然并没有花光所有的赏赐,不过由于来的人不多,也就能带这么多了。噶伦部落的教训亦是让他们印象深刻,不过离开城门时再看到那座京观,头人们都是没什么同情。本来是能带着族人吃饱饭的,偏偏选择和大唐作对,和护法战神祖师作对,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计划逐渐变得更加完善,各项准备工作便慢慢开始提上日程。鹰奴在受降城正式设立据点,命令不断从这里发往龟兹,接到命令之后,龟兹那边就会开始完成前期的工作。从四镇抽调汉军精锐,调配粮秣让兴胡商人开始运送,对于南征的后勤事宜进行公开招标……这些都有固定的规矩,按部就班的进行,不会出什么问题。
制度已经在碛西边军之中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各种体系都已经有了轮廓,需要的就是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而已,而学堂的建立,将会有助于各种体系的彻底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碛西边军将会变得更强,不单单是在武器和火力投放方面,便是制度和效率至上亦是如此。
改变在潜移默化里慢慢发生,许多东西已经开始生根发芽,终有一日会变得极为茁壮,改变整个碛西,甚至改变这个帝国的面貌。当然,这个时候仅仅是有些端倪而已,说这些还为时过早。
如今安西军出动,后勤上基本不再依赖长行坊,主要是靠商人,不管是西征大食还是北征回纥皆是如此,长行坊只负责运送军械,其他的都交给商人,可以说后勤体系已经逐步商业化了。甚至不关紧的军械,比如钢箭横刀之类,亦是交给了商人来运送。这无疑是大大减轻了军队的负担,可以把重心放在作战之上。而每次出兵都不多,最多也就万余,这也保证了就食于敌的可能,万一后勤断绝,靠着狠辣的手段也足以保证军队的供给安全。
当然改变不止后勤上,还包括了碛西边军的方方面面。
几日时间过去了,安西那边不断有猎鹰飞过雪山,把消息带了过来。碛西总督府基本上是以原先的大都护府为班底,这几年已经运作的极为顺畅,发布的命令正在有条不紊的被执行着,一切都是井井有条。
两所学堂依旧在热火朝天的建设着,李岫大匠对于这事极为上心,作坊里的事情暂时都放到一边,主要就是督促着这两件事情。马璘心腹都知道他在马璘心中地位,如今他在碛西实际上是地位最高的,他不擅长日常事务,却是将作监少监出身,对于建造上是极为在行的。
又过了几日,猎鹰带来的消息之中,包括了来自长安的一个消息。不过却并不是张巡的回信,消息的内容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记载了玉真公主去世的事情。
历史还是会改变的,这个唐玄宗最为宠爱的妹妹死的时间,比原来的历史要早了五年有余。
当然,已经没有什么唐玄宗了。按照谥法,先明后暗曰玄,由于历史已经改变,安史之乱并没有爆发,李隆基的一生没有污点,文治武功都达到了极致,与先明后暗没有丝毫关系,所以他的庙号自然并非是玄宗,而是武宗。
玉真公主据说是王维的情人,和李白也有些瓜葛,当然这些都是稗官野史,未必可信。不过对马璘而言,当初李绾拿去贿赂玉真公主李持盈的十万缗钱,却的的确确是通过了李绾的族兄李白。
李持盈接受了十万缗钱,是因为她习惯了豪奢,又发下愿心请李隆基停止她的公主俸禄,当时过得很穷。马璘这个天赐神将的名号,就是这位修道的公主给的,李持盈自称梦到了祖宗老子,老子告诉她马璘是他派来辅佐大唐的。收了钱,也办了事,这便是两家之间的关系。由于这件事情,李绾在长安时每年也以马璘的名义送给玉真公主上万缗钱的钱帛。
如今玉真公主死了,李绾却已不再长安,马家举家都到了安西,那边也没人了。长安城里安西密探还有不少,米雪却也已经回到了龟兹。不过这件事情,还是得处理一下,总不能当真人走茶凉,毕竟当初的那一番话,对他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所以马璘也就发出命令,让李绾写一封信给李白,托他去一趟玉真公主府上,带十万缗钱给玉真公主家人。至于钱帛直接去马家商行去取,如今马家虽然撤离长安,在长安的生意却托付给了可靠之人,这十万缗钱,也算是了结了这桩事情。
又过了几日,张巡的回信亦是经由安西,传到了受降城这边。
……
感谢书友“隆隆书友”、“稻草人”的打赏支持^_^(未完待续。)
因为强大,所以可怕,所以才让马璘忌惮。唯一能够成为汉家文明够分量的敌人的,便只有这个新生的狂热而又有着无限可能的新的文明。
站在千年之后来人的高度之上,虽然如今大食已经四分五裂,然而对于胡大文明,马璘依然是有着最大的尊重,最大的忌惮。
当然,还有最大的恶意。
所以纵然大食如今有三个并立的哈里发争斗不休,纵然半个波斯故地已经落入大唐之手,甚至远征军已经在巴士拉附近站稳脚跟,势力侵入肥沃的两河流域,在这样大好的局势之下,马璘依然是不敢放松。
最厉害的的安西新军,只能是用在这个方向上,而不可能是用在天竺。只有将胡大文明彻底打垮,至少要驱赶得距离大唐足够远,才能保证中亚和西亚的大片土地能够为汉家文明所笼罩,让汉家文明在这一带占据优势,生根发芽。
所以南征天竺之事,对于大唐这个帝国而言自然是极为重要,从汉家文明的角度长远考虑,是无法和西边之事相提并论的。帝国终究会覆灭,唯有文明可以长存,彻底击败胡大文明,汉家文明就将永久立于不败之地。而这对于马璘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开春之后,他自然是要带着安西新军返回河中的,南征天竺之事,主要还是要靠羌人自己。当然必须是要在安西军的指挥之下进行,所以派出一定规模的安西军是必要的。当然兵力也并不缺,碛西扩军早已完成。北庭、安西二都护府各自都有五万兵马,北庭军参与了北征回纥,安西四镇汉军大部分却都闲了太久,也该到了出动的时候了。
就在象雄王宫大殿之中。马璘和杜环岑参二人最终确定了派出一万安西四镇汉军精锐参与南征天竺。与安西新军相比,普通的安西军如今亦是装备了骑弩,火雷短矛天雷箭一应俱全,差的只有元戎弩而已,也没有那么多陌刀骑士。不过战力是不成问题的。
四镇汉军靠近龟兹,装备比北庭军要好上不少,就最重要的硬弩来说,原本的制式硬弩之中,除了增加了大量的新式八牛弩之外,伏远弩也被保留了下来,擘张弩、角弓弩、单弓弩这三种皆是弃之不用,一律换成了钢制骑弩。如今在四镇汉军之中,也就八牛弩、伏远弩和骑弩三种硬弩了,骑弩已经做到了一人一把。这样的一支军队。远程火力的优势也是足够的,征伐天竺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马璘看重人命,所以这支军队便是南征中的机动力量,打头阵的自然是羌人骑兵。象雄人比天竺人还是彪悍得多,非必要时刻,唐军是不会投入战场的。
象雄这边的事情就这么确定下来了,至于征伐恒河流域的另一支远征军,那要等到张巡的回信来了之后再说。
……
马璘等人正在象雄王宫里商议之时,十东岱之地的头人们渐次离开了受降城。到城外带着自己的护卫,直接离开了。
这一次的事情,对于整个象雄王国来说乃是大事,对部落而言也是改变命运的时刻。头人们都要快速返回部落,为接下来的远征做些准备。
出动多少兵马,多少人留守部落,这些都是要合计好的。不过大部分的人都不准备藏私,都是想尽可能的多出动军队,以在南征之中多捞取好处。
护法战神祖师说得明白。每一个部落都要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才能在南征之中获取利益。族人不再挨饿的梦想,终究是得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来换取。不过这本就是应当应份的,世上哪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他们而言,争斗是寻常之事,既然南边有比逻些河谷更富饶肥沃的地盘,那就带人抢了便是。这次有着唐人在背后撑腰,取胜是一定的,能够捞取多少好处,那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
总的来说,一句族人不再挨饿的保证,已经足以让他们倾尽所有。羌人贫苦,头人们其实也谈不上富裕,大部分的头人都是有着让族人吃饱穿暖的愿望的,所以他们这个时候,心中的血都是热的。
临走时头人们都带走了不少粮食,这是他们用噶伦部落的人头换来的,当然并没有花光所有的赏赐,不过由于来的人不多,也就能带这么多了。噶伦部落的教训亦是让他们印象深刻,不过离开城门时再看到那座京观,头人们都是没什么同情。本来是能带着族人吃饱饭的,偏偏选择和大唐作对,和护法战神祖师作对,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计划逐渐变得更加完善,各项准备工作便慢慢开始提上日程。鹰奴在受降城正式设立据点,命令不断从这里发往龟兹,接到命令之后,龟兹那边就会开始完成前期的工作。从四镇抽调汉军精锐,调配粮秣让兴胡商人开始运送,对于南征的后勤事宜进行公开招标……这些都有固定的规矩,按部就班的进行,不会出什么问题。
制度已经在碛西边军之中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各种体系都已经有了轮廓,需要的就是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而已,而学堂的建立,将会有助于各种体系的彻底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碛西边军将会变得更强,不单单是在武器和火力投放方面,便是制度和效率至上亦是如此。
改变在潜移默化里慢慢发生,许多东西已经开始生根发芽,终有一日会变得极为茁壮,改变整个碛西,甚至改变这个帝国的面貌。当然,这个时候仅仅是有些端倪而已,说这些还为时过早。
如今安西军出动,后勤上基本不再依赖长行坊,主要是靠商人,不管是西征大食还是北征回纥皆是如此,长行坊只负责运送军械,其他的都交给商人,可以说后勤体系已经逐步商业化了。甚至不关紧的军械,比如钢箭横刀之类,亦是交给了商人来运送。这无疑是大大减轻了军队的负担,可以把重心放在作战之上。而每次出兵都不多,最多也就万余,这也保证了就食于敌的可能,万一后勤断绝,靠着狠辣的手段也足以保证军队的供给安全。
当然改变不止后勤上,还包括了碛西边军的方方面面。
几日时间过去了,安西那边不断有猎鹰飞过雪山,把消息带了过来。碛西总督府基本上是以原先的大都护府为班底,这几年已经运作的极为顺畅,发布的命令正在有条不紊的被执行着,一切都是井井有条。
两所学堂依旧在热火朝天的建设着,李岫大匠对于这事极为上心,作坊里的事情暂时都放到一边,主要就是督促着这两件事情。马璘心腹都知道他在马璘心中地位,如今他在碛西实际上是地位最高的,他不擅长日常事务,却是将作监少监出身,对于建造上是极为在行的。
又过了几日,猎鹰带来的消息之中,包括了来自长安的一个消息。不过却并不是张巡的回信,消息的内容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记载了玉真公主去世的事情。
历史还是会改变的,这个唐玄宗最为宠爱的妹妹死的时间,比原来的历史要早了五年有余。
当然,已经没有什么唐玄宗了。按照谥法,先明后暗曰玄,由于历史已经改变,安史之乱并没有爆发,李隆基的一生没有污点,文治武功都达到了极致,与先明后暗没有丝毫关系,所以他的庙号自然并非是玄宗,而是武宗。
玉真公主据说是王维的情人,和李白也有些瓜葛,当然这些都是稗官野史,未必可信。不过对马璘而言,当初李绾拿去贿赂玉真公主李持盈的十万缗钱,却的的确确是通过了李绾的族兄李白。
李持盈接受了十万缗钱,是因为她习惯了豪奢,又发下愿心请李隆基停止她的公主俸禄,当时过得很穷。马璘这个天赐神将的名号,就是这位修道的公主给的,李持盈自称梦到了祖宗老子,老子告诉她马璘是他派来辅佐大唐的。收了钱,也办了事,这便是两家之间的关系。由于这件事情,李绾在长安时每年也以马璘的名义送给玉真公主上万缗钱的钱帛。
如今玉真公主死了,李绾却已不再长安,马家举家都到了安西,那边也没人了。长安城里安西密探还有不少,米雪却也已经回到了龟兹。不过这件事情,还是得处理一下,总不能当真人走茶凉,毕竟当初的那一番话,对他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所以马璘也就发出命令,让李绾写一封信给李白,托他去一趟玉真公主府上,带十万缗钱给玉真公主家人。至于钱帛直接去马家商行去取,如今马家虽然撤离长安,在长安的生意却托付给了可靠之人,这十万缗钱,也算是了结了这桩事情。
又过了几日,张巡的回信亦是经由安西,传到了受降城这边。
……
感谢书友“隆隆书友”、“稻草人”的打赏支持^_^(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