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62 第一百六十三章 深夜寻书
- 163 第一百六十四章 历史的错乱
- 164 第一百五十六章 吟一手好诗
- 165 第一百六十六章 伤透女儿心
- 166 第一百六十七章 演戏
- 167 第一百六十八章 死战
- 168 第一百六十九章 漏网之鱼
- 169 第一百七十章 有得有失
- 170 第一百七十三章 桃花劫
- 171 第一百七十二章 小乞丐
- 172 第一百七十四章 科举弊端
- 173 第一百七十五章 青箩山房
- 174 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跌眼镜
- 175 第一百七十七章 文武双全
- 176 第一百七十八章 家中困境
- 177 第一百七十九章 敬茶
- 178 第一百八十章 死活不借
- 179 第一百八十一章 抢粮
- 180 第一百八十二章 后院起火
- 181 第一百八十三章 阴谋初露
- 182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不杀人的杀手
- 183 第一百八十五章 赔了自己又折兵
- 184 第一百八十六章 孪生姐妹
- 185 第一百八十七章 内幕
- 186 第一百八十八章 又认师父
- 187 第一百八十九章 英雄救美
- 188 第一百九十章 三少爷的剑
- 189 第一百九十一章 另结新欢
- 190 第一百九十二章 躲不掉
- 191 第一百九十三章 单枪匹马
- 192 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天期限
- 193 第一百九十五章 恶魔
- 194 第一百九十六章 准备打脸
- 195 第一百九十七章 打脸完毕
- 196 第一百九十八章 计中谋(一)
- 197 第一百九十九章 计中谋(二)
- 198 第二百章 清白
- 199 第二百零一章 螳螂捕蝉
- 200 第二百零二章 大动作
- 201 第二百零三章 令牌归属
- 202 第二百零四章 打道回府
- 203 第二百零五章 没个省心的
- 204 第二百零六章 送信风波
- 205 第二百零七章 关系乱了
- 206 第二百零八章 夜访
- 207 第二百零九章 许诺
- 208 第二百一十章 再起波折
- 209 第二百一十一章 黄雀在后
- 210 第二百一十二章 二哥下落
- 211 第二百一十三章 蝙蝠
- 212 第二百一十四章 云中堂
- 213 第二百一十五章 软肋
- 214 第二百一十六章 准备
- 215 第二百一十七章 直上青云
- 216 第二百一十八章 毒计
- 217 第二百一十九章 第三条路
- 218 第二百二十章 一盘棋
- 219 第二百二十一章 坐山观虎斗(一)
- 220 第二百二十二章 坐山观虎斗(二)
- 221 第二百二十三章 坐山观虎斗(三)
- 222 第二百二十四章 坐山观虎斗(四)
- 223 第二百二十五章 坐山观虎斗(五)
- 224 第二百二十六章 坐山观虎斗(六)
- 225 第二百二十七章 坐山观虎斗(七)
- 226 第二百二十八章 内忧
- 227 第二百二十九章 杀机
- 228 第二百三十章 策反
- 229 第二百三十一章 臣服
- 230 第二百三十二章 病倒
- 231 第二百三十三章 认尸
- 232 第二百三十匹章 顶锅
- 233 第二百三十五章 还尸
- 234 第二百三十六章 试探
- 235 第二百三十七章 救人
- 236 第二百三十八章 作曲
- 237 第二百三十九章 献酒
- 238 第二百四十章 猫腻
- 239 第二百四十一章 做戏
- 240 第二百四十二章 眼光
- 241 第二百四十三章 蹂躏
- 242 第二百四十四章 各自忙活
- 243 第二百四十五章 流言
- 244 第二百四十六章 名字
- 245 第二百四十七章 离去
- 246 第二百四十八章 借钱
- 247 第二百四十九章 变故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七十四章 科举弊端
第一百七十四章 科举弊端
吃过午饭,一行人继续赶路,只不过这次多了一人。余少白对于小乞丐的加入,自然是举双手赞成,不过左一的表情却是不怎么高兴,小乞丐对比倒是不以为然,硬是要和同乘一骑,左一死活不愿意,然后余少白等人便看到了一场极为残暴的虐打。
最后左一鼻青脸肿,无奈接受了老天的恩赐。
余少白坐在马背上,对着身前女子笑道:“都说打是疼,骂是爱。怎么不见如玉你打我,骂我?”余少白这话问的是够贱的。
如玉靠在他背上,抬眼说:“我可不舍得打,要不你打我,骂我吧?”
听到这话,余少白一时语塞,只是笑了笑,心里却是有些复杂,老天对自己还算公平,只是对她不太公平。
……
九月初十,浦江县降下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引来了一场灾难。
“如玉,你赶紧进马车,两位弟兄把马车赶快点,再不找个地方躲一躲,咱们就要被砸死了!”余少白的声音被冰雹落地的声音淹没,不过大家伙速度都已经加快,人怕砸,马儿也是。身上作痛,速度自然跟着快了许多。
“余小子,那边好像有个破庙,咱们去避一避吧。”张士德站在树尖出声提醒,一行人慌忙朝他指着的方向赶去,很快便看到了破庙。
“停!”
余少白翻身下马,对着众人说道:“破庙太小,马儿和马车不可能进去,把它们拴外面定会被活活砸死,咱们还是把它们放了,是生是死,各安天命!”说罢他狠狠抽了马儿屁股,马儿吃痛奋力朝远方跑去。
左一三人虽然不太习惯如此仁义的做法,不过倒也不排斥,将马车上的马儿放掉,小心翼翼的抬着黑玄和徐三斤进了破庙,余少白搂着如玉跟在后面,张士德走在最后。
一行人走进破庙,里面坐着的五名儒生打扮的年轻人,左一等人将病号放在西面空地上,打算生活,而余少白走进破庙,看到那五名儒生不禁一愣。
“景名,你看那人像不像少白?”坐在火堆旁的齐升对于身旁李景名说了一声,李景名和叔晋正在下围棋,压根没去看进庙,倒是一旁观棋的钱泽华眼神好,虽然天色昏暗,仍是看清那少年郎的长相。
“少白!你怎么在这!”钱泽华出声笑道,兰溪四子注意力被吸引过去,看向门口站着的少年郎。
听到这话,余少白也知道自己被认出来,扭头扫了一眼左一等人,这件事恐怕有些麻烦,看样子得编个理由才行。
“几位兄长怎么在这?实在太巧了!”余少白拱手拜道,如玉紧跟在他身旁,虽然看不清面目,不过那身材就已经足够惹人注目了。
叔晋指了指女子,笑道:“听闻少白你来浦江求学,怎么身边还多了一个红颜知己,真是令人羡慕啊!”
“诸位为何齐聚在此?”余少白对于这个问题不太感兴趣,这家伙明显就是一双色狼的眼神,他现在想打人。
李景名主动接话:“少白莫不会是忘了吧。我们参加乡试,不久前结束正要回兰溪,我们刚刚还在想着你在浦江,会不会相遇。没想到真的碰到了。”
听到这话,余少白才想起乡试,他在杭州城呆了那么长时间,竟把这件事给忘了,不过幸好他们没在杭州城看到自己,要不然又要编话糊弄过关。
“瞧我这记性,竟把我事给忘了,不知诸位今番乡试成绩如何?”
“余公子怎么说话变得这么酸了?”左一小声嘀咕了一句,却被余少白听得一清二楚。他只能表示无奈,跟读书人不酸能行吗?
田华摆了摆手,一屁股坐回了火堆旁,其他四人也是如此,看上去神情落寞,情绪低沉。余少白琢磨这次乡试他们五个应该是团灭。
“诸位不用气馁,报效朝廷,当官为民的方法有很多,今番科举不成,咱们还有下一次。”钱泽华为人比较乐观,他刚才之所以唉声叹气,主要是担心家里娘子发火,对于这次失利倒是没放在心上,所以才会出声安慰。
一旁李景名狠狠要了一口馒头,慢慢说道:“下次乡试我一定要拿亚魁!”??
余少白听到这话,扭头看了看黑玄等人,忽然叹了口气。李景名疑道:“我们考的不好,你叹什么气?”
“唉~我是为景名你叹气啊。明年你恐怕做不成亚魁。”
李景名有些不乐意了:“少白你这话说的我有些不开心,你就这么不相信我的实力?”
“在下当然相信景名兄的实力,不过在年底前,朝廷就会颁布诏书,宣布暂罢科举,即便景名你实力再强,亚魁你是没机会喽。”
余少白话音一落,李景名等人面露惊状。“少白,你这可不能胡说,洪武三年皇上重开科举,这才第三年,怎么会暂罢科举的道理?”
“泽华兄也有道理。不过科举是为了给朝廷选拔人才,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解困的人才。如果科举出来的都是一群只知道子曰的书呆子,那科举便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说句实在话,如果科举成为读书人入仕的主要途径,那对于一部分读书人是不公平的。”
“有何不公平?”
余少白笑道:“诸位家境殷实,在兰溪都是富家子弟,读书对于你们来说只是一句话的事,而那些穷人家的孩子连温饱还没有办到,他们即便是有再大的抱负,再优秀的品质,只要没有钱,他们没钱读书,没有考试的盘缠,就没办法去科考,而科举暂罢,则是给他们新的希望,那便是举贤。”
“踏~”
门外忽然传来脚步声,门被推开,一个家丁将门推开,身后跟着一位灰发老者。张士德看到那老头,脸色微变,忙转过身去,坐在火堆旁。
那老者并没有注意到张士德的反常,只是将视线投在白衣少年身上。“少年郎,刚刚在门外碰巧听见你的一番言辞,不知你是如何知道朝廷会暂罢科举?”
余少白一听这话,有些犹豫。他只是想露一手,镇住黑玄等人,一旦自己预言成功,说不定他们会敬佩自己,将来若是请他们出手,也能更有把握,否则他们不可能平白无故帮自己去杀他们的大人,除非余少白的形象在他们心里近乎神一般,那他的话便有说服力。
不过他没想到听众多了两人,老者一句话便问到点子上,他想了想回道:“晚生不敢揣测圣意,若真要说个所以然来。皇上当年重开科举,说的清楚是为了填补官员空缺,为了百姓谋福利。可结果是三年里科举出身官员们的表现平淡无奇,根本没有达到皇上的要求。朝廷文官中不少都是大能之人,连晚生都能看出问题,他们恐怕早就看出,就算皇上不说,他们也会说,他们不说,言官也会说,到最后皇上一定会暂罢科举。”
那老者听完微微点了点头,笑道:“看你小小年纪,见识倒是不浅。那些年轻后生们确实让皇上很失望,可你知道科举为何没有作为?”
余少白想了想,看到众人都看向自己,他回道:“晚生心里觉得原因有三。一是科举的规矩有问题。”
“你倒是说说,问题在哪。”
“天下初定时,官员人才匮乏,为填补官僚队伍,皇上令各行省连试三年,并且举人可以会试,直接赴京听选。按唐宋科举原有的规矩,成为举人离进京做官还有很大的距离。而此令一出,原本需要经过激烈竞争和层层筛选才能得到的职务。如今却可以轻易得到,举人们自然欢欣鼓舞,尤其是那些本没有能力通过会试的举人们。”
“这样一来被授予官位的这批举人极有可能名不符实。我朝仍处在草创之期,用人治世极为重要,即使以“官多缺员“为由,也不得不说这样的措施过于急迫;会给日后埋下隐患。”
“好!”
老者忍不住鼓起掌来,此话若是从年长贤士口中说出,他可能感觉很平常。可这少年郎小小年纪,就把朝堂问题分析的这么透彻,不禁让人有些意外。
不过黑玄等人压根不知道好在哪里,听的迷迷糊糊,对面李景名等人露出沉思状,这些话听起来并不是多深奥,可问题是他们只知道读书,从没有想过这些东西。自己难不成就是少白口中所说的书呆子拿?
“少年郎,继续说下去。”
“免会试的举措无异于降低朝廷对人才选拔的界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失公允。后生少年若要出仕,都是由科举选拔而出。真有才干的人,以所学行事为民应该不是难事。而如今这些才力不足的少年是怎样被朝廷选拔上来的呢?这是原因二。”
听到这话,李景名等人露出疑惑,余少白这话没头没尾,到底原因二是什么?怎么还卖起关子了。
不过他们听不懂,不代表老者听不懂。他赞赏的看着少年郎:“你这小家伙倒像是个人精,那些话说出来对你确实没有好处。不过你都能看出,朝堂上却还有人愚昧无知,实在可笑。”(未完待续。)
最后左一鼻青脸肿,无奈接受了老天的恩赐。
余少白坐在马背上,对着身前女子笑道:“都说打是疼,骂是爱。怎么不见如玉你打我,骂我?”余少白这话问的是够贱的。
如玉靠在他背上,抬眼说:“我可不舍得打,要不你打我,骂我吧?”
听到这话,余少白一时语塞,只是笑了笑,心里却是有些复杂,老天对自己还算公平,只是对她不太公平。
……
九月初十,浦江县降下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引来了一场灾难。
“如玉,你赶紧进马车,两位弟兄把马车赶快点,再不找个地方躲一躲,咱们就要被砸死了!”余少白的声音被冰雹落地的声音淹没,不过大家伙速度都已经加快,人怕砸,马儿也是。身上作痛,速度自然跟着快了许多。
“余小子,那边好像有个破庙,咱们去避一避吧。”张士德站在树尖出声提醒,一行人慌忙朝他指着的方向赶去,很快便看到了破庙。
“停!”
余少白翻身下马,对着众人说道:“破庙太小,马儿和马车不可能进去,把它们拴外面定会被活活砸死,咱们还是把它们放了,是生是死,各安天命!”说罢他狠狠抽了马儿屁股,马儿吃痛奋力朝远方跑去。
左一三人虽然不太习惯如此仁义的做法,不过倒也不排斥,将马车上的马儿放掉,小心翼翼的抬着黑玄和徐三斤进了破庙,余少白搂着如玉跟在后面,张士德走在最后。
一行人走进破庙,里面坐着的五名儒生打扮的年轻人,左一等人将病号放在西面空地上,打算生活,而余少白走进破庙,看到那五名儒生不禁一愣。
“景名,你看那人像不像少白?”坐在火堆旁的齐升对于身旁李景名说了一声,李景名和叔晋正在下围棋,压根没去看进庙,倒是一旁观棋的钱泽华眼神好,虽然天色昏暗,仍是看清那少年郎的长相。
“少白!你怎么在这!”钱泽华出声笑道,兰溪四子注意力被吸引过去,看向门口站着的少年郎。
听到这话,余少白也知道自己被认出来,扭头扫了一眼左一等人,这件事恐怕有些麻烦,看样子得编个理由才行。
“几位兄长怎么在这?实在太巧了!”余少白拱手拜道,如玉紧跟在他身旁,虽然看不清面目,不过那身材就已经足够惹人注目了。
叔晋指了指女子,笑道:“听闻少白你来浦江求学,怎么身边还多了一个红颜知己,真是令人羡慕啊!”
“诸位为何齐聚在此?”余少白对于这个问题不太感兴趣,这家伙明显就是一双色狼的眼神,他现在想打人。
李景名主动接话:“少白莫不会是忘了吧。我们参加乡试,不久前结束正要回兰溪,我们刚刚还在想着你在浦江,会不会相遇。没想到真的碰到了。”
听到这话,余少白才想起乡试,他在杭州城呆了那么长时间,竟把这件事给忘了,不过幸好他们没在杭州城看到自己,要不然又要编话糊弄过关。
“瞧我这记性,竟把我事给忘了,不知诸位今番乡试成绩如何?”
“余公子怎么说话变得这么酸了?”左一小声嘀咕了一句,却被余少白听得一清二楚。他只能表示无奈,跟读书人不酸能行吗?
田华摆了摆手,一屁股坐回了火堆旁,其他四人也是如此,看上去神情落寞,情绪低沉。余少白琢磨这次乡试他们五个应该是团灭。
“诸位不用气馁,报效朝廷,当官为民的方法有很多,今番科举不成,咱们还有下一次。”钱泽华为人比较乐观,他刚才之所以唉声叹气,主要是担心家里娘子发火,对于这次失利倒是没放在心上,所以才会出声安慰。
一旁李景名狠狠要了一口馒头,慢慢说道:“下次乡试我一定要拿亚魁!”??
余少白听到这话,扭头看了看黑玄等人,忽然叹了口气。李景名疑道:“我们考的不好,你叹什么气?”
“唉~我是为景名你叹气啊。明年你恐怕做不成亚魁。”
李景名有些不乐意了:“少白你这话说的我有些不开心,你就这么不相信我的实力?”
“在下当然相信景名兄的实力,不过在年底前,朝廷就会颁布诏书,宣布暂罢科举,即便景名你实力再强,亚魁你是没机会喽。”
余少白话音一落,李景名等人面露惊状。“少白,你这可不能胡说,洪武三年皇上重开科举,这才第三年,怎么会暂罢科举的道理?”
“泽华兄也有道理。不过科举是为了给朝廷选拔人才,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解困的人才。如果科举出来的都是一群只知道子曰的书呆子,那科举便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说句实在话,如果科举成为读书人入仕的主要途径,那对于一部分读书人是不公平的。”
“有何不公平?”
余少白笑道:“诸位家境殷实,在兰溪都是富家子弟,读书对于你们来说只是一句话的事,而那些穷人家的孩子连温饱还没有办到,他们即便是有再大的抱负,再优秀的品质,只要没有钱,他们没钱读书,没有考试的盘缠,就没办法去科考,而科举暂罢,则是给他们新的希望,那便是举贤。”
“踏~”
门外忽然传来脚步声,门被推开,一个家丁将门推开,身后跟着一位灰发老者。张士德看到那老头,脸色微变,忙转过身去,坐在火堆旁。
那老者并没有注意到张士德的反常,只是将视线投在白衣少年身上。“少年郎,刚刚在门外碰巧听见你的一番言辞,不知你是如何知道朝廷会暂罢科举?”
余少白一听这话,有些犹豫。他只是想露一手,镇住黑玄等人,一旦自己预言成功,说不定他们会敬佩自己,将来若是请他们出手,也能更有把握,否则他们不可能平白无故帮自己去杀他们的大人,除非余少白的形象在他们心里近乎神一般,那他的话便有说服力。
不过他没想到听众多了两人,老者一句话便问到点子上,他想了想回道:“晚生不敢揣测圣意,若真要说个所以然来。皇上当年重开科举,说的清楚是为了填补官员空缺,为了百姓谋福利。可结果是三年里科举出身官员们的表现平淡无奇,根本没有达到皇上的要求。朝廷文官中不少都是大能之人,连晚生都能看出问题,他们恐怕早就看出,就算皇上不说,他们也会说,他们不说,言官也会说,到最后皇上一定会暂罢科举。”
那老者听完微微点了点头,笑道:“看你小小年纪,见识倒是不浅。那些年轻后生们确实让皇上很失望,可你知道科举为何没有作为?”
余少白想了想,看到众人都看向自己,他回道:“晚生心里觉得原因有三。一是科举的规矩有问题。”
“你倒是说说,问题在哪。”
“天下初定时,官员人才匮乏,为填补官僚队伍,皇上令各行省连试三年,并且举人可以会试,直接赴京听选。按唐宋科举原有的规矩,成为举人离进京做官还有很大的距离。而此令一出,原本需要经过激烈竞争和层层筛选才能得到的职务。如今却可以轻易得到,举人们自然欢欣鼓舞,尤其是那些本没有能力通过会试的举人们。”
“这样一来被授予官位的这批举人极有可能名不符实。我朝仍处在草创之期,用人治世极为重要,即使以“官多缺员“为由,也不得不说这样的措施过于急迫;会给日后埋下隐患。”
“好!”
老者忍不住鼓起掌来,此话若是从年长贤士口中说出,他可能感觉很平常。可这少年郎小小年纪,就把朝堂问题分析的这么透彻,不禁让人有些意外。
不过黑玄等人压根不知道好在哪里,听的迷迷糊糊,对面李景名等人露出沉思状,这些话听起来并不是多深奥,可问题是他们只知道读书,从没有想过这些东西。自己难不成就是少白口中所说的书呆子拿?
“少年郎,继续说下去。”
“免会试的举措无异于降低朝廷对人才选拔的界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失公允。后生少年若要出仕,都是由科举选拔而出。真有才干的人,以所学行事为民应该不是难事。而如今这些才力不足的少年是怎样被朝廷选拔上来的呢?这是原因二。”
听到这话,李景名等人露出疑惑,余少白这话没头没尾,到底原因二是什么?怎么还卖起关子了。
不过他们听不懂,不代表老者听不懂。他赞赏的看着少年郎:“你这小家伙倒像是个人精,那些话说出来对你确实没有好处。不过你都能看出,朝堂上却还有人愚昧无知,实在可笑。”(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