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 第二章 山中岁月长
- 4 第三章 出山遇善人
- 5 第四章 陌生的唐朝
- 6 第五章 胜似一家人
- 7 第六章 组队再进山
- 8 第七章 土豆的功德
- 9 第八章 启蒙三字经
- 10 第九章 进击吧火炕
- 11 第十章 心弦的触动
- 12 第十一章 族谱上留名
- 13 第十二章 琉璃的制法
- 14 第十三章 悯农春晓画
- 15 第十四章 传奇秦王李
- 16 第十五章 酒席全武行
- 17 第十六章 琉璃的股份
- 18 第十七章 山内种子库 求推荐 求收藏
- 19 第十八章 药王孙思邈
- 20 第十九章 神医的震撼
- 21 第二十章 夏一帆授徒 求收藏,求推荐
- 22 第二十一章 秦琼的病症
- 23 第二十二章 土豆南瓜稻
- 24 第二十三章 周咏絮教厨
- 25 第二十四章 夏一帆拜年
- 26 第二十五章 夏一帆发威
- 27 第二十六章 国公府夜宴
- 28 第二十七章 刘家的来人
- 29 第二十八章 初访秦王府 求收藏 求推荐票
- 30 第二十九章 初见长孙王妃 求收藏 求推荐
- 31 第三十章 作物的培育
- 32 第三十一章 周咏絮怀孕 求收藏 求推荐
- 33 第三十二章 新建的作坊 求收藏 求推荐
- 34 第三十三章 李领导视察
- 35 第三十四章 神物千里眼
- 36 第三十五章 燕赵侠客行
- 37 第三十六章 萝莉王梦月
- 38 第三十七章 丰收的季节
- 39 第三十八章 李渊的巡查
- 40 第三十九章 一门双伯爵
- 41 第四十章 连锁酒楼
- 42 第四十一章 镜子的定价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二章 琉璃的制法
第十二章 琉璃的制法
书里记载的玻璃制作方法有很多种,夏一帆要从中挑选一种现在的技术水平能实现的,找了半天也就兔子(参考那年那兔的那些事)建国初期的那套方法比较靠谱。
那套制作工艺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
配料里面有,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主料自然是石英砂。这些材料里面除了纯碱跟硼酸以外,其他的秦岭大山里面就有出产。
纯碱秦岭虽然不出产,但是更加好找到。只要从草木灰里提取就可以了,硼酸就比较麻烦了,要用硼砂硫酸中和法:将硼砂溶解成相对密度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溶液,滤去杂质,然后放入酸解罐,于九十度时加入当量硫酸,使溶液在酸解罐中进行反应。反应完成液经冷却、结晶、分离、干燥后制得硼酸成品。硼砂产自于遥远的南海,不过到药店应该能找到,古代都是拿这个入药用。
确定主配料后,就看起溶制这个最主要的步骤。里面记载着有两种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制作一个坩埚窑,但是制作这个坩埚的主要原材料是耐火黏土。目前不好找,那东西是伴生在煤层里的,这个时期采煤量本身就不大,煤都不好买到,更别说耐火黏土。所以只能暂时先用另一种方法,就是把这些原材料直接放到窑里面烧。但是那样产出的琉璃品质会差很多,不过就算是差,应该也会比现如今那些琉璃的品质好很多。不过窑里像平常烧木材那样可不行,那样烧出来的温度不够高,烧琉璃最好的温度是要能达到一千三百度以上。也就只有烧煤炭才会达这个温度。
夏一帆想着这是绕不过煤炭这关了,希望能买的到煤炭吧。实在是不行的话只能自己找人去挖了。
至于琉璃的成形,最好的做法就是交给专业人士,现在这个时期,跟玻璃成形的做法最接近的应该就是制陶工。到时候就找几个陶工来帮忙应该就行。
考虑完这些事情后已经是后半夜了,夏一帆也是困得不行,起床去了趟厕所后躺回到床上就睡着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第二天早晨起床的时候天已经大亮,屋外昨夜迎来了一场久违的雨。一场雨下来,温度明显的下降了不少。虽然早起雨已经停了,但起床的时候觉的穿一件单衣还是有点冷,随即在箱子里翻出周咏絮早就给他准备好的外套套上。
出了房门,夏永信夫妇都在矮桌旁坐着,看桌上没收的碗筷就知道他们已经吃完早饭。周咏絮看到夏一帆出来了就赶紧起身给他打水洗脸刷牙。
等夏一帆洗刷完事以后,周咏絮给他端上了一碗汤饼。在夏一帆吃汤饼的时候夏永信就急不可耐的问起了他昨晚看书的结果。
“你不用管他,先把饭吃完再说。”周咏絮说完横了一眼夏永信对他说道:“你没听过食不言寝不语吗?孩子在吃饭呢,你就着急忙慌的问这问那的,你让孩子安静的吃完饭再问话。”
夏永信只能悻悻的回了一句“我这不是着急吗!不行的话,我就一会再问好了。”
夏一帆看夏永信等的着急,就加快了吃东西的速度,几大口就把一把汤饼吃完。
“你慢点吃呀,着什么急啊,又没人跟你抢。”接着又说道:“死老头子,看你做的好事,一顿饭都不然孩子吃的安稳。”说完瞪了一眼夏永信后把桌上的碗筷收拾好端到灶台前刷碗去了。
“爹,我昨晚看了下,制作琉璃的方法不算难,原材料咱们秦岭里面就有,只是其中一种叫做硼砂的东西可能要到长安城的药店才会有。”
夏永信火急火燎的道“那咱们今天就去长安,现在出发晚上应该能赶回来。”
“好的,哦,对了,还有一样东西我们这里应该也没有。”
“是什么东西你说说看。”
“爹,我们这边有没有煤炭吗?”
“煤炭是什么?我听过木炭、竹炭、石碳,就是没听过煤炭。”
“您说的石碳是不是一种黑黑的,跟石头一样硬邦邦的碳?”
“没错,就是你说的那样的,难道那就是你说的煤炭?”
“应该就是了,您知道哪有卖的吗?”
“去年冬天的时候还外村人拉车来卖过,但是没几个人买,今年不知道会不会过来。”
“只要有的买就好,等他们只怕是等不及了,我们去长安的时候也顺带打听一下哪里有卖的。”
“爹,还有一件顶顶重要的事要跟您商量一下。”
“啥事?”
“爹,您看啊,琉璃这种东西烧出来实在是有点惊世,您说咱家没靠山,到是这东西要是被有心人惦记上的话怕会给家里带来无尽的麻烦,但是这东西又能赚大钱,咱家放弃不做的话还挺可惜,如果可以找一个有背景的人来合作的话,就不怕别人来捣乱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哎,你这娃脑瓜就是活泛,你爹我都白长了这么多岁数,想的还没有你远,你这话说的在理,但是我们该去哪找有权势的人来合作呢?”
“爹,咱能不能借下大哥的关系,大哥生前是程知节的亲兵,又提他挡了一箭,我想这件事我们去找他的话他应该会帮咱们的。”
“孩子,咱那样做不是夹恩图报了吗?这样不是很好吧?”
“您看您说的,咱这是给他送钱去了,您想想,这琉璃要是做成的得赚多少钱啊,咱又不要他家拿其它东西出来,只是借他一个名声而已,这等于是白送的富贵不是。”
“你这娃就是能说,只不过说的都在理,那行吧,今天去长安就顺带去他府上拜访一下,就是不知道人家接不接见咱们。”
“爹这件事您就放心好了,到时候交给我来办就行。”
夏一帆说完这些后又对着在灶台洗碗周咏絮说道:“对了,娘,您看看我们村里有什么特产没有,您去置办一点我们到时候去程府上不好空着手。”
周咏絮听到这话笑了起来“你这孩子,沾上毛就一定是猴子,怎么就这么精呢,什么事情你都能考虑的这么周全,我开始相信你爹昨晚的话了,你一定是猴子变成的精。”
“咱这边没什么特产,也就一些山野蘑菇和一些野味,对了昨天听说村西头的老张家有捕到几只锦鸡,他们说羽毛可漂亮了,我这就去看看能不能给买过来。”周咏絮说完后擦了一下手就出门了。
见她出门后夏一帆父子有商量起制作琉璃的事情,听到夏一帆说还要找几个制陶工,夏永信说村里没有窑口,找不到那样的工人。
夏一帆考虑了一会后说道:“爹,这是不用愁,只要我们能跟程知节答应了咱们的请求,到时候招工这种事情就让他帮忙找好了。”
“嗯,你说的对,这件事他不起来应该很轻省。”
他们正在讨论着秦岭里面矿产的时候,周咏絮手里提着四只活的锦鸡进门了。只见那四只锦鸡颜色鲜艳夺目,非常的好看。这种东西拿去送礼也算能哪的出手。
周咏絮本来还想去找点山野蘑菇什么的,被夏一帆阻止了他说道:“娘,有这个这几只锦鸡就挺好了,程家不缺咱这点东西,我们送不去就是一个礼节而已。没必要在拿其它的了。”
夏永信看没有再置办其它东西的意思就说没其它事情就赶紧出发去长安,再拖下去今天可来不及回来。
夏一帆见夏永信这么说就对他说道;“爹,我们不急在今天回来,事情未必办的顺利,搞不好还要花两三天时间,咱走前还要准备点散碎的银两,到时侯好打点程家的门房。”
“银两咱家有,以前你大哥的抚恤金我们除了盖房子用了一部分外,其它的就没有动过,我这就去给你们拿出来。”周咏絮说完就进房间拿银子去了。
夏永信父子两人在厅堂里等了一会后周咏絮就拿着一个小布包走了出来。他把布包交给夏永信后说道:“这里面有五两多的银子,应该够你们用的了。”
夏一帆了解过银子的价值,一两银子可以兑换一千文钱,而现在的一斗米才八文钱,也就是说三十斤米才八文钱。五两银子可以买将近两万斤的粮食,算得上是一笔不小的款子了。
夏永信父子带着银子跟四只锦鸡到村东头雇了一辆牛车就出发了,从太乙宫村到长安城差不多十五公里路程,由于牛车的速度慢,花了一个半时辰才到了长安门,进了城后夏一帆提议先去程府找程知节,如果谈的顺利的话,后面关于采买的事情就让程知节派人陪着去买,免得到时候因为不懂行情而被骗。
夏永信同意了夏一帆的意见后就开始打听起程府的位置,宿国公府在长安非常出名,稍微一打听就知道了。离他们现在所在的地方还有点路程,他们父子俩人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
那套制作工艺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
配料里面有,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主料自然是石英砂。这些材料里面除了纯碱跟硼酸以外,其他的秦岭大山里面就有出产。
纯碱秦岭虽然不出产,但是更加好找到。只要从草木灰里提取就可以了,硼酸就比较麻烦了,要用硼砂硫酸中和法:将硼砂溶解成相对密度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溶液,滤去杂质,然后放入酸解罐,于九十度时加入当量硫酸,使溶液在酸解罐中进行反应。反应完成液经冷却、结晶、分离、干燥后制得硼酸成品。硼砂产自于遥远的南海,不过到药店应该能找到,古代都是拿这个入药用。
确定主配料后,就看起溶制这个最主要的步骤。里面记载着有两种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制作一个坩埚窑,但是制作这个坩埚的主要原材料是耐火黏土。目前不好找,那东西是伴生在煤层里的,这个时期采煤量本身就不大,煤都不好买到,更别说耐火黏土。所以只能暂时先用另一种方法,就是把这些原材料直接放到窑里面烧。但是那样产出的琉璃品质会差很多,不过就算是差,应该也会比现如今那些琉璃的品质好很多。不过窑里像平常烧木材那样可不行,那样烧出来的温度不够高,烧琉璃最好的温度是要能达到一千三百度以上。也就只有烧煤炭才会达这个温度。
夏一帆想着这是绕不过煤炭这关了,希望能买的到煤炭吧。实在是不行的话只能自己找人去挖了。
至于琉璃的成形,最好的做法就是交给专业人士,现在这个时期,跟玻璃成形的做法最接近的应该就是制陶工。到时候就找几个陶工来帮忙应该就行。
考虑完这些事情后已经是后半夜了,夏一帆也是困得不行,起床去了趟厕所后躺回到床上就睡着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第二天早晨起床的时候天已经大亮,屋外昨夜迎来了一场久违的雨。一场雨下来,温度明显的下降了不少。虽然早起雨已经停了,但起床的时候觉的穿一件单衣还是有点冷,随即在箱子里翻出周咏絮早就给他准备好的外套套上。
出了房门,夏永信夫妇都在矮桌旁坐着,看桌上没收的碗筷就知道他们已经吃完早饭。周咏絮看到夏一帆出来了就赶紧起身给他打水洗脸刷牙。
等夏一帆洗刷完事以后,周咏絮给他端上了一碗汤饼。在夏一帆吃汤饼的时候夏永信就急不可耐的问起了他昨晚看书的结果。
“你不用管他,先把饭吃完再说。”周咏絮说完横了一眼夏永信对他说道:“你没听过食不言寝不语吗?孩子在吃饭呢,你就着急忙慌的问这问那的,你让孩子安静的吃完饭再问话。”
夏永信只能悻悻的回了一句“我这不是着急吗!不行的话,我就一会再问好了。”
夏一帆看夏永信等的着急,就加快了吃东西的速度,几大口就把一把汤饼吃完。
“你慢点吃呀,着什么急啊,又没人跟你抢。”接着又说道:“死老头子,看你做的好事,一顿饭都不然孩子吃的安稳。”说完瞪了一眼夏永信后把桌上的碗筷收拾好端到灶台前刷碗去了。
“爹,我昨晚看了下,制作琉璃的方法不算难,原材料咱们秦岭里面就有,只是其中一种叫做硼砂的东西可能要到长安城的药店才会有。”
夏永信火急火燎的道“那咱们今天就去长安,现在出发晚上应该能赶回来。”
“好的,哦,对了,还有一样东西我们这里应该也没有。”
“是什么东西你说说看。”
“爹,我们这边有没有煤炭吗?”
“煤炭是什么?我听过木炭、竹炭、石碳,就是没听过煤炭。”
“您说的石碳是不是一种黑黑的,跟石头一样硬邦邦的碳?”
“没错,就是你说的那样的,难道那就是你说的煤炭?”
“应该就是了,您知道哪有卖的吗?”
“去年冬天的时候还外村人拉车来卖过,但是没几个人买,今年不知道会不会过来。”
“只要有的买就好,等他们只怕是等不及了,我们去长安的时候也顺带打听一下哪里有卖的。”
“爹,还有一件顶顶重要的事要跟您商量一下。”
“啥事?”
“爹,您看啊,琉璃这种东西烧出来实在是有点惊世,您说咱家没靠山,到是这东西要是被有心人惦记上的话怕会给家里带来无尽的麻烦,但是这东西又能赚大钱,咱家放弃不做的话还挺可惜,如果可以找一个有背景的人来合作的话,就不怕别人来捣乱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哎,你这娃脑瓜就是活泛,你爹我都白长了这么多岁数,想的还没有你远,你这话说的在理,但是我们该去哪找有权势的人来合作呢?”
“爹,咱能不能借下大哥的关系,大哥生前是程知节的亲兵,又提他挡了一箭,我想这件事我们去找他的话他应该会帮咱们的。”
“孩子,咱那样做不是夹恩图报了吗?这样不是很好吧?”
“您看您说的,咱这是给他送钱去了,您想想,这琉璃要是做成的得赚多少钱啊,咱又不要他家拿其它东西出来,只是借他一个名声而已,这等于是白送的富贵不是。”
“你这娃就是能说,只不过说的都在理,那行吧,今天去长安就顺带去他府上拜访一下,就是不知道人家接不接见咱们。”
“爹这件事您就放心好了,到时候交给我来办就行。”
夏一帆说完这些后又对着在灶台洗碗周咏絮说道:“对了,娘,您看看我们村里有什么特产没有,您去置办一点我们到时候去程府上不好空着手。”
周咏絮听到这话笑了起来“你这孩子,沾上毛就一定是猴子,怎么就这么精呢,什么事情你都能考虑的这么周全,我开始相信你爹昨晚的话了,你一定是猴子变成的精。”
“咱这边没什么特产,也就一些山野蘑菇和一些野味,对了昨天听说村西头的老张家有捕到几只锦鸡,他们说羽毛可漂亮了,我这就去看看能不能给买过来。”周咏絮说完后擦了一下手就出门了。
见她出门后夏一帆父子有商量起制作琉璃的事情,听到夏一帆说还要找几个制陶工,夏永信说村里没有窑口,找不到那样的工人。
夏一帆考虑了一会后说道:“爹,这是不用愁,只要我们能跟程知节答应了咱们的请求,到时候招工这种事情就让他帮忙找好了。”
“嗯,你说的对,这件事他不起来应该很轻省。”
他们正在讨论着秦岭里面矿产的时候,周咏絮手里提着四只活的锦鸡进门了。只见那四只锦鸡颜色鲜艳夺目,非常的好看。这种东西拿去送礼也算能哪的出手。
周咏絮本来还想去找点山野蘑菇什么的,被夏一帆阻止了他说道:“娘,有这个这几只锦鸡就挺好了,程家不缺咱这点东西,我们送不去就是一个礼节而已。没必要在拿其它的了。”
夏永信看没有再置办其它东西的意思就说没其它事情就赶紧出发去长安,再拖下去今天可来不及回来。
夏一帆见夏永信这么说就对他说道;“爹,我们不急在今天回来,事情未必办的顺利,搞不好还要花两三天时间,咱走前还要准备点散碎的银两,到时侯好打点程家的门房。”
“银两咱家有,以前你大哥的抚恤金我们除了盖房子用了一部分外,其它的就没有动过,我这就去给你们拿出来。”周咏絮说完就进房间拿银子去了。
夏永信父子两人在厅堂里等了一会后周咏絮就拿着一个小布包走了出来。他把布包交给夏永信后说道:“这里面有五两多的银子,应该够你们用的了。”
夏一帆了解过银子的价值,一两银子可以兑换一千文钱,而现在的一斗米才八文钱,也就是说三十斤米才八文钱。五两银子可以买将近两万斤的粮食,算得上是一笔不小的款子了。
夏永信父子带着银子跟四只锦鸡到村东头雇了一辆牛车就出发了,从太乙宫村到长安城差不多十五公里路程,由于牛车的速度慢,花了一个半时辰才到了长安门,进了城后夏一帆提议先去程府找程知节,如果谈的顺利的话,后面关于采买的事情就让程知节派人陪着去买,免得到时候因为不懂行情而被骗。
夏永信同意了夏一帆的意见后就开始打听起程府的位置,宿国公府在长安非常出名,稍微一打听就知道了。离他们现在所在的地方还有点路程,他们父子俩人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