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序】
- 2 第一章 濮阳之血
- 3 第二章 问道剑圣
- 4 第三章 激战牛首村
- 5 第四章 情深谊长
- 6 第五章 惊天十八剑
- 7 第六章 名扬燕国
- 8 第七章 临危受命
- 9 第八章 风云际会
- 10 第九章 易水送壮士
- 11 第十章 意外拦截
- 12 第十一章 托孤重任
- 13 第十二章 图穷匕见
- 14 第十三章 亡命天涯
- 15 第一章 紫藤花下
- 16 第二章 隐姓埋名
- 17 第三章 同窗共砚
- 18 第四章 情归何处
- 19 第五章 奇经八脉
- 20 第六章 一显身手
- 21 第七章 仙乐飘飘
- 22 第八章 神都九宫
- 23 第九章 十二奇毒
- 24 第十章 明月相照
- 25 第一章 追亡逐北
- 26 第二章 坐忘求道
- 27 第三章 冷月霜刀
- 28 第四章 远走北地
- 29 第五章 龙城飞将
- 30 第六章 暗潮汹涌
- 31 第七章 夺命飞锤
- 32 第八章 两虎相争
- 33 第九章 夜尽天明
- 34 第一章 颖川双侠
- 35 第二章 空谷狼嚎
- 36 第三章 英雄大会
- 37 第四章 杳冥掌法
- 38 第五章 人非草木
- 39 第六章 鬼谷四魈
- 40 第七章 仗剑者谁
- 41 第八章 五恭五暴
- 42 第一章 一种相思
- 43 第二章 水落石出
- 44 第三章 一夜之光
- 45 第四章 定深计远
- 46 第五章 螳螂捕蝉
- 47 第六章 黄雀在后
- 48 第七章 死生不悖
- 49 第八章 萦绊如织
- 50 第九章 花落九泉
- 51 第一章 破胆寒心
- 52 第二章 智尽能索
- 53 第三章 是邪非邪
- 54 第四章 雪中茶栈
- 55 第五章 水雨夜奔
- 56 第六章 此身何人
- 57 第七章 行不改名
- 58 第八章 梦劳魂想
- 59 第九章 一改故辙
- 60 第一章 重现江湖
- 61 第二章 萍踪浪迹
- 62 第三章 鬼谷疑云
- 63 第四章 仙山境域
- 64 第五章 暗泉汹涌
- 65 第六章 独弦独歌
- 66 第七章 心驰神骛
- 67 第八章 彤云密布
- 68 第九章 百世不磨
- 69 第一章 披云见日
- 70 第二章 彩云易散
- 71 第三章 地上天宫
- 72 第四章 事变日亟
- 73 第五章 尺木有节
- 74 第六章 此仆彼起
- 75 第七章 长歌当哭
- 76 第八章 黄钟毁弃
- 77 第九章 太上忘情
- 78 尾声 亡秦必楚,亡楚者谁
隐藏
显示工具栏
【序】
【序】
提剑追梦(温世仁)
从小我就很喜欢听大人讲武侠的故事,进入小学以后,看武侠漫画是主要的消遣。1960年初,我进入初中,班上同学大多开始看武侠小说,当时的台湾正是武侠小说鼎盛的年代,武侠小说的作家和作品多不胜数。最初是下了课或是放假开始时,大伙马上到武侠小说出租店报到,后来看得着迷了,连上学也在书包中放很多武侠小说,带到教室看,记得有一次被老师发现,还集体被罚站了一个下午。
当时武侠小说的作家很多,比较出名的有如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上官鼎、萧逸、慕容美等,多是我们比较常看的,后来金庸集各家大成,并加入以历史年代和人物为背景的写法,使武侠小说到了金庸的时代,几乎定于一尊。
七○年代初期,金庸封笔不写新的武侠小说,而着手整理和修订已完成的十五部武侠名著。那时电视媒体也逐渐成为人们娱乐的主流,小说的热潮已不如以往,看武侠小说的新读者逐渐减少,传统和新派武侠小说的发展,至此也告一段落,因此称金庸的武侠著作为“空前绝后”,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那个年代,还有一位令人难忘的作家,就是古龙。古龙早期的武侠作品乏善可陈,但大约在金庸封笔的前后几年,古龙的写作有了变化,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他将侦探小说的手法融入武侠世界里。古龙名著《小李飞刀》系统故事已运用了侦探小说的手法,后来古龙笔下的楚留香、陆小凤、柳长街等主角,本质上是大侠也是大侦探。在古龙的武侠侦探小说(我如此形容它们)中,通常主角登场时,就有了很高的武功和智慧,在古代的时空背景中,与江湖中的邪恶势力对抗,破解许多扑朔迷离的奇案。武侠小说刻画的是鲜明的人物,侦探小说看重的是悬疑的布局和故事的发展。古龙中期的小说将这两大特色融合得非常之好,写出很精彩的小说,古龙是在金庸达到传统及新派武侠小说的巅峰之后,第一个在武侠小说中有所突破的作家,尤其在处理人物之间的情感和对话上,古龙显然有自己独到的风格,可惜古龙英年早逝。
古龙过世后的十三四年间,由于各种媒体的大力发展,尤其是电子媒体的无远弗届,穿过国界,跨越文化,使小说的发展更加困难,新的武侠小说创作要超越金、古两位大侠,谈何容易!虽然有以温瑞安为首的几位新锐武侠小说作家仍在努力耕耘,但武侠小说却很难回到当年的盛况与荣景。
自从成立明日工作室以来,我一直想写武侠小说,一方面是自己的兴趣,一方面武侠小说的确是中国的一种国粹,而最近(2003年)我在进行的一部武侠小说《秦时明月》预计分为八部来进行,主要历史背景在秦代,我花了许多时间先进行历史的阅读、考证与情节布局,从荆轲刺秦开始讲起,将当时的儒道和诸子百家思想融入其中,一直写到秦亡。这是一次重大的尝试,我始终深信,武侠是全世界华人共通的语言,值得发扬光大。
从小我就很喜欢听大人讲武侠的故事,进入小学以后,看武侠漫画是主要的消遣。1960年初,我进入初中,班上同学大多开始看武侠小说,当时的台湾正是武侠小说鼎盛的年代,武侠小说的作家和作品多不胜数。最初是下了课或是放假开始时,大伙马上到武侠小说出租店报到,后来看得着迷了,连上学也在书包中放很多武侠小说,带到教室看,记得有一次被老师发现,还集体被罚站了一个下午。
当时武侠小说的作家很多,比较出名的有如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上官鼎、萧逸、慕容美等,多是我们比较常看的,后来金庸集各家大成,并加入以历史年代和人物为背景的写法,使武侠小说到了金庸的时代,几乎定于一尊。
七○年代初期,金庸封笔不写新的武侠小说,而着手整理和修订已完成的十五部武侠名著。那时电视媒体也逐渐成为人们娱乐的主流,小说的热潮已不如以往,看武侠小说的新读者逐渐减少,传统和新派武侠小说的发展,至此也告一段落,因此称金庸的武侠著作为“空前绝后”,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那个年代,还有一位令人难忘的作家,就是古龙。古龙早期的武侠作品乏善可陈,但大约在金庸封笔的前后几年,古龙的写作有了变化,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他将侦探小说的手法融入武侠世界里。古龙名著《小李飞刀》系统故事已运用了侦探小说的手法,后来古龙笔下的楚留香、陆小凤、柳长街等主角,本质上是大侠也是大侦探。在古龙的武侠侦探小说(我如此形容它们)中,通常主角登场时,就有了很高的武功和智慧,在古代的时空背景中,与江湖中的邪恶势力对抗,破解许多扑朔迷离的奇案。武侠小说刻画的是鲜明的人物,侦探小说看重的是悬疑的布局和故事的发展。古龙中期的小说将这两大特色融合得非常之好,写出很精彩的小说,古龙是在金庸达到传统及新派武侠小说的巅峰之后,第一个在武侠小说中有所突破的作家,尤其在处理人物之间的情感和对话上,古龙显然有自己独到的风格,可惜古龙英年早逝。
古龙过世后的十三四年间,由于各种媒体的大力发展,尤其是电子媒体的无远弗届,穿过国界,跨越文化,使小说的发展更加困难,新的武侠小说创作要超越金、古两位大侠,谈何容易!虽然有以温瑞安为首的几位新锐武侠小说作家仍在努力耕耘,但武侠小说却很难回到当年的盛况与荣景。
自从成立明日工作室以来,我一直想写武侠小说,一方面是自己的兴趣,一方面武侠小说的确是中国的一种国粹,而最近(2003年)我在进行的一部武侠小说《秦时明月》预计分为八部来进行,主要历史背景在秦代,我花了许多时间先进行历史的阅读、考证与情节布局,从荆轲刺秦开始讲起,将当时的儒道和诸子百家思想融入其中,一直写到秦亡。这是一次重大的尝试,我始终深信,武侠是全世界华人共通的语言,值得发扬光大。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