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8 第068章 羽苧
- 69 第069章 幸运
- 70 第070章 烈火
- 71 第071章 冰焰
- 72 第072章 心软
- 73 第073章 嘱托
- 74 第074章 密谈
- 75 第075章 诡道
- 76 第076章 珍重
- 77 第077章 离别
- 78 第078章 洛水
- 79 第079章 妖踪
- 80 第080章 仇人
- 81 第081章 同类
- 82 第082章 生死
- 83 第083章 母女
- 84 第084章 人鱼
- 85 第085章 正邪
- 86 第086章 放生
- 87 第087章 黄泉
- 88 第088章 奈何
- 89 第089章 忘川
- 90 第090章 摆渡
- 91 第091章 鬼婚
- 92 第092章 漂魂
- 93 第093章 孟婆
- 94 第094章 望乡
- 95 第095章 三生
- 96 第096章 蛇俎
- 97 第097章 红叶
- 98 第098章 迷团
- 99 第099章 悟真
- 100 第100章 十狐
- 101 第101章 狐妖
- 102 第102章 狐迹
- 103 第103章 姐妹
- 104 第104章 销魂
- 105 第105章 狐身
- 106 第106章 原形
- 107 第107章 恩德
- 108 第108章 失踪
- 109 第109章 惊慌
- 110 第110章 小鼎
- 111 第111章 夜谈
- 112 第112章 一眸
- 113 第113章 算命
- 114 第114章 豪客
- 115 第115章 阴谋
- 116 第116章 偷袭
- 117 第117章 是非
- 118 第118章 修罗
- 119 第119章 神兽
- 120 第120章 微笑
- 121 第121章 巧合
- 122 第122章 命运
- 123 第123章 歉意
- 124 第124章 诡异
- 125 第125章 三毒
- 126 第126章 魔家(上)
- 127 第127章 魔家(下)
- 128 第128章 邪恶
- 129 第129章 妙吵
- 130 第130章 恶战
- 131 第131章 道行
- 132 第132章 勾心
- 133 第133章 偷心
- 134 第134章 愤怒
- 135 第135章 凄凉
- 136 第136章 祖父
- 137 第137章 善骗
- 138 第138章 武当
- 139 第139章 猜想
- 140 第140章 亵渎
- 141 第141章 风雨
- 142 第142章 无情
- 143 第143章 捕蝉
- 144 第144章 黄雀
- 145 第145章 心事
- 146 第146章 玉堂
- 147 第147章 花邪
- 148 第148章 惊密
- 149 第149章 怪异
- 150 第150章 智苋
- 151 第151章 花姬
- 152 第152章 倾诉
- 153 第153章 无知
- 154 第154章 惊险
- 155 第155章 龙雕
- 156 第156章 魅惑
- 157 第157章 重现
- 158 第158章 分道
- 159 第159章 痛述
- 160 第160章 质问
- 161 第161章 由来
- 162 第162章 遣将
- 163 第163章 思迁
- 164 第164章 亲家
- 165 第165章 追寻
- 166 第166章 执女
- 167 第167章 骗子
- 168 第168章 做戏
- 169 第169章 汇聚
- 170 第170章 对策
- 171 第171章 剑气
- 172 第172章 纠缠
- 173 第173章 战斗
- 174 第174章 阿鼻
- 175 第175章 乌兰
- 176 第176章 神鸟
- 177 第177章 惊闻
- 178 第178章 反目
- 179 第179章 痛苦
- 180 第180章 西湖
- 181 第181章 黑蛇
- 182 第182章 怪哉
- 183 第183章 招魂
- 184 第184章 雪国
- 185 第185章 真仙
- 186 第186章 幻术
- 187 第187章 绝情
- 188 第188章 神通
- 189 第189章 七宝
- 190 第190章 夙仇
- 191 第191章 死战
- 192 第192章 攻山
- 193 第193章 鲜血
- 194 第194章 求援
- 195 第195章 八方
- 196 第196章 决战
- 197 第197章 身世
- 198 第198章 疯狂
- 199 第199章 代死
- 200 第200章 胜败
- 201 第201章 佛法
- 202 第202章 拜会
- 203 第203章 酒肉
- 204 第204章 诱惑
- 205 第205章 枯藤
- 206 第206章 奉献
- 207 第207章 魔女
- 208 第208章 心愿
- 209 第209章 阿里
- 210 第210章 祸乱
- 211 第211章 吝朱(上)
- 212 第212章 吝朱(下)
- 213 第213章 恩仇
- 214 终 道法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078章 洛水
第078章 洛水
第o78章 洛水
碧空湛蓝如洗,五道流光,飞行在苍穹之下。
俯望脚下碧绿山川峻岭,湖泊溪流,村落炊烟,就像是一副张开的巨幅朝后面荡漾而去。
脚下这奇幻美仑的景象,众人都是心情舒畅,喜形于色。
洛水山远在武当之外西北方向两千里,其中,路程一半的地方,是五岳之一的修真门派华山。
华山乃修真大派,传承数千年。有道是: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夏云恒百里,合沓遥相连。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
华山脚下,华山城依山而建,城墙高十丈,城内百里长街,招旗飘展,街市若林,人声鼎沸,川流不息。围绕街道而建的,是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高楼庭阁,绿瓦白墙,飞檐突兀,犹如诗卷。
这偌大的华山城住有百姓三百余万,他们都是生活在华山的庇护之下。而华山城城主北堂瑾却是华山修真派掌门北堂慕的亲妹妹。可想而知,这样庞大的关系实力,华山城不繁华、人丁不兴旺都难。
遥望华山峰上的苍龙峰,真如一条趴伏长龙卧在山梁之上一般。
众人从华山城外的上空飞行而过,城内有现这几道流光飞过的百姓却显得不足为怪。因为华山的修真弟子,每天都会在华山城飞上飞下。
只是,有一些人觉得奇怪,既然是修真人从华山经过,为何不进城内歇息片刻。
谢亦冬率领众人从华山城外飞过,众人看到这华山城内的繁荣景象,都忍不住称赞不已。
谢亦冬道:“本来是要进城去拜访北堂城主的,但是我们耽搁了几天,到洛水山恐怕时间就晚了。斩除蟹妖之后,我们来华山一趟,顺便带你们上华山拜见北堂慕掌门。”
公冶白笑道:“谢师兄,如此最好了。”
五道流光只是在城外飞行了片刻,就立即转向西北方向,渐渐的远去。
神州大地,泱泱无边。在这块神州浩土的西北角,有一座山脉。
此山脉呈南北走向,方圆有四百里。
山脉之南,名曰“洛水”,又叫洛水山。
传说在十万年前,此地是一处神仙圣地,据说在此处有一个修炼的仙者开造了一条通往九幽地府的通道,强行通入地府,将十八个被九幽阎罗正在准备祭祀的洛水女子从地狱带了回来。
仙者有大能神通,地府阎王不敢得罪,三拜九叩来到洛水,拜见仙者,并予那十八个每人多加二十年阳寿,赐予她们美貌的青春容颜,直到阳寿殆尽。
时隔不久,那位仙者领悟生死,参透轮回,飞升了。
于是,九幽阎罗带领地府鬼怪,来到洛水,夺去了这十八个女子的魂魄,将她们打入第十七层地狱,做了三世的奴隶,直到魂飞魄散。
九幽阎罗怕洛水山下的村民泄露天机,一夜之间,将他们的魂魄尽数夺走,洛水百姓千余众,行尸走肉七日方死。
这般惨绝人寰的行为,惹得天怒人怨,后来有修真人士经过此处,一路打到地府,将九幽阎罗碎尸万段,解救出了那千余人的魂魄。
可是,那千余魂魄,早已成了孤魂野鬼,回不到阳世,就一直在九幽之地飘荡,得不到轮回转世。
此后的千百年,这洛水山,就变成了荒废之地。
日深月久,岁月不知过了多少,这里又住过不知多少人,但是每到晚上,都能听到喊冤叫魂之声,在这里居住的人们都纷纷搬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洛水山,在认识的人眼里就成了一个人家地狱。渐渐的,就变成了一座荒山。
这座荒山占据山脉的六分之一,从远处观看,就好像是一只秃了头的狗趴伏在地,而那个秃头,就是这座洛水山。
洛水山下,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水缓缓流淌。
在岸边,或站或坐,有十三个人,这些人,有男有女,衣着各异,手中皆拿有法宝。其中,有三个和尚,这三个和尚都很年轻。
一个身穿白色僧袍,身披蓝色袈裟的和尚在一块石头上闭目盘腿打坐,手掐佛家念珠,这串佛珠名叫“象牙菩提佛珠手链”,呈大红色,共一百零八颗,每一颗都有文玩核桃大小,和尚每动一下拇指,就有一颗珠子从拇指之下滚过,而他却是嘴唇微动,默诵一句经文,却极是专注。
他身边两个和尚,左边的一个身穿青色僧袍,身披大红袈裟,身高八尺,粗壮高大,模样凶恶,一脸短髯漆黑,根根如针倒竖而立,站在那里像一尊门神。他的手里,一根一丈余长的金刚降魔杵立在他身边的一块石头上,孩童般手臂粗细的金刚杵金光灿灿,在夕阳之下,映照出淡淡的金芒。降魔杵的另一边是一个铁制的三棱杵,三个棱角之上,雕刻着三尊佛像,一尊大笑状,一尊大怒状,一尊大骂状。这个和尚睁大眼睛,四处张望,显得有些焦急烦躁,但是嘴里还跟着有一句无一句的默诵佛经,心不在焉。
右边的和尚,也是身穿青色僧袍,披大红色袈裟,长着一张笑脸,摸样却有三分丑陋,身材只有六尺,他的背上,背着一把长三尺绿柄、料面淡黄的伞,此伞名为“金光宝伞”。他虽然默念经文,但看着天边快要落下的太阳,又看着或站或坐的十个人,露出了一张笑脸,谁也不知他为何而笑。
这三个和尚,是当今正道领袖修真门派大佛寺年轻佛家弟子。中间的那个闭目打坐的和尚名叫悟真,是大佛寺住持智悟大师座下弟子。左边模样凶恶的和尚名叫悟法,右边长一张笑脸却有三分丑陋的和尚名叫悟觉。这二人都管悟真为师兄。
大佛寺的三个和尚一坐两站,在河边的十个人都是年轻男女,身着华丽大气,显出的是修真大派的弟子风范。
这十个人,是两湖三山五岳的最杰出弟子。
身穿紫色袖口绣着黑圈长衫,身材中等,模样敦实,剑眉虎目,腰间悬挂一柄青光剑,此人是雁荡山黎家少主黎紫衣。
身穿白料绿领边,腰系一条绣有火焰图案腰带,手握长剑,身高八尺,眉目清秀不苟言笑的少年,此人乃西湖封家少主封尘。
身穿绿衫戴一顶绒帽,身材娇小,一双眼睛笑起来大大的,脸上有两个酒窝的少女,正是华山弟子北堂萌梦。
身穿虎纹浅蓝长衫,脸色白净,浓眉大眼,肩宽背阔的少年,背一把白色长剑的是衡山的东方少青。
这四人,在以后的故事中极为重要,也关联到很多人的命运。其他的黄山、庐山、太湖、恒山、嵩山、泰山几个修真门派的弟子,都是门中选择出来的杰出人物。
他们在洛水山下等了三天,这三天,众人将洛水山找了一个遍,都未现有妖孽的影子。
没有现蟹妖,武当弟子又没有来,众人都提议离开,悟真说再等一等,武当弟子一定会来的,只怕是有事耽搁,要是这样走了,武当的师兄姐妹来到洛水,就会失之交臂了。
由于大佛寺是修真领袖,威望又高,众人都在悟真的建议下再等一等。
此刻,夕阳如虹,再过不久,就要天黑了。这个时候,站在打坐的悟真身边的悟法突然手指南方,喝道:“师兄,来了!”
他的声音洪亮,如同敲钟,将两湖三山五岳的人都吓了一跳,或站或坐的众人纷纷起身看去,闭目打坐的悟真睁开眼睛,微笑道:“阿弥陀佛,来了就好啊。”
从石头上站了起来,带着两个师弟,走到众人身边,仰望苍穹。
在东南方向的天际,五道流光渐渐变得明亮,片刻之间,就到了众人面前。五道光芒一收,六个人站在众人对面。
悟真合十道:“不知诸位可是武当的师兄师妹?”
谢亦冬行礼道:“大佛寺的师兄,两湖三山五岳的道友,我等正是武当弟子,在下谢亦冬,武当大合宫四象院张之竹座下弟子。”
悟真笑道:“谢师兄,小僧虽未见过你,但是听师父说过。”
谢亦冬道:“不知师兄尊师是哪一位?”
悟真道:“小僧的师尊,是大佛寺住持智悟。”
谢亦冬等人一惊,讶然之极。
当下,众人相互介绍。最后介绍到公冶白的时候,悟真多看了公冶白两眼。众人看到身材高大健硕脸颊轮廓分明犹如雕刻的公冶白和他背着的麒灵巨剑,都忍不住暗自吃惊,尤其看到他身边那只黑鹰背上会说话的白兔,都惊讶不已。
谢亦冬和公冶白向众人含笑赔礼道歉,说明来晚的缘由,众人说不打紧。
寒暄认识之后,两湖三山五岳的弟子,看到李环湘、白羽苧和吝朱,都忍不住多看两眼,男弟子们更是过来含笑打招呼。
李环湘和吝朱,谈笑应答,只有白羽苧冷冰冰的点头应了一声,就不再言语了。
悟真对公冶白和谢亦冬道:“两位师兄,我等来到洛水山几天,都不曾现妖孽的踪迹。眼下你们来了,不知两位,有何指教,小僧愿洗耳恭听。”悟真之所以说“两位师兄”,那是见到武当弟子六人,两男四女,自然而然,就将公冶白和谢亦冬当做了领头之人。
公冶白吃惊道:“怎么,蟹妖不在洛水山?”
碧空湛蓝如洗,五道流光,飞行在苍穹之下。
俯望脚下碧绿山川峻岭,湖泊溪流,村落炊烟,就像是一副张开的巨幅朝后面荡漾而去。
脚下这奇幻美仑的景象,众人都是心情舒畅,喜形于色。
洛水山远在武当之外西北方向两千里,其中,路程一半的地方,是五岳之一的修真门派华山。
华山乃修真大派,传承数千年。有道是: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夏云恒百里,合沓遥相连。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
华山脚下,华山城依山而建,城墙高十丈,城内百里长街,招旗飘展,街市若林,人声鼎沸,川流不息。围绕街道而建的,是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高楼庭阁,绿瓦白墙,飞檐突兀,犹如诗卷。
这偌大的华山城住有百姓三百余万,他们都是生活在华山的庇护之下。而华山城城主北堂瑾却是华山修真派掌门北堂慕的亲妹妹。可想而知,这样庞大的关系实力,华山城不繁华、人丁不兴旺都难。
遥望华山峰上的苍龙峰,真如一条趴伏长龙卧在山梁之上一般。
众人从华山城外的上空飞行而过,城内有现这几道流光飞过的百姓却显得不足为怪。因为华山的修真弟子,每天都会在华山城飞上飞下。
只是,有一些人觉得奇怪,既然是修真人从华山经过,为何不进城内歇息片刻。
谢亦冬率领众人从华山城外飞过,众人看到这华山城内的繁荣景象,都忍不住称赞不已。
谢亦冬道:“本来是要进城去拜访北堂城主的,但是我们耽搁了几天,到洛水山恐怕时间就晚了。斩除蟹妖之后,我们来华山一趟,顺便带你们上华山拜见北堂慕掌门。”
公冶白笑道:“谢师兄,如此最好了。”
五道流光只是在城外飞行了片刻,就立即转向西北方向,渐渐的远去。
神州大地,泱泱无边。在这块神州浩土的西北角,有一座山脉。
此山脉呈南北走向,方圆有四百里。
山脉之南,名曰“洛水”,又叫洛水山。
传说在十万年前,此地是一处神仙圣地,据说在此处有一个修炼的仙者开造了一条通往九幽地府的通道,强行通入地府,将十八个被九幽阎罗正在准备祭祀的洛水女子从地狱带了回来。
仙者有大能神通,地府阎王不敢得罪,三拜九叩来到洛水,拜见仙者,并予那十八个每人多加二十年阳寿,赐予她们美貌的青春容颜,直到阳寿殆尽。
时隔不久,那位仙者领悟生死,参透轮回,飞升了。
于是,九幽阎罗带领地府鬼怪,来到洛水,夺去了这十八个女子的魂魄,将她们打入第十七层地狱,做了三世的奴隶,直到魂飞魄散。
九幽阎罗怕洛水山下的村民泄露天机,一夜之间,将他们的魂魄尽数夺走,洛水百姓千余众,行尸走肉七日方死。
这般惨绝人寰的行为,惹得天怒人怨,后来有修真人士经过此处,一路打到地府,将九幽阎罗碎尸万段,解救出了那千余人的魂魄。
可是,那千余魂魄,早已成了孤魂野鬼,回不到阳世,就一直在九幽之地飘荡,得不到轮回转世。
此后的千百年,这洛水山,就变成了荒废之地。
日深月久,岁月不知过了多少,这里又住过不知多少人,但是每到晚上,都能听到喊冤叫魂之声,在这里居住的人们都纷纷搬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洛水山,在认识的人眼里就成了一个人家地狱。渐渐的,就变成了一座荒山。
这座荒山占据山脉的六分之一,从远处观看,就好像是一只秃了头的狗趴伏在地,而那个秃头,就是这座洛水山。
洛水山下,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水缓缓流淌。
在岸边,或站或坐,有十三个人,这些人,有男有女,衣着各异,手中皆拿有法宝。其中,有三个和尚,这三个和尚都很年轻。
一个身穿白色僧袍,身披蓝色袈裟的和尚在一块石头上闭目盘腿打坐,手掐佛家念珠,这串佛珠名叫“象牙菩提佛珠手链”,呈大红色,共一百零八颗,每一颗都有文玩核桃大小,和尚每动一下拇指,就有一颗珠子从拇指之下滚过,而他却是嘴唇微动,默诵一句经文,却极是专注。
他身边两个和尚,左边的一个身穿青色僧袍,身披大红袈裟,身高八尺,粗壮高大,模样凶恶,一脸短髯漆黑,根根如针倒竖而立,站在那里像一尊门神。他的手里,一根一丈余长的金刚降魔杵立在他身边的一块石头上,孩童般手臂粗细的金刚杵金光灿灿,在夕阳之下,映照出淡淡的金芒。降魔杵的另一边是一个铁制的三棱杵,三个棱角之上,雕刻着三尊佛像,一尊大笑状,一尊大怒状,一尊大骂状。这个和尚睁大眼睛,四处张望,显得有些焦急烦躁,但是嘴里还跟着有一句无一句的默诵佛经,心不在焉。
右边的和尚,也是身穿青色僧袍,披大红色袈裟,长着一张笑脸,摸样却有三分丑陋,身材只有六尺,他的背上,背着一把长三尺绿柄、料面淡黄的伞,此伞名为“金光宝伞”。他虽然默念经文,但看着天边快要落下的太阳,又看着或站或坐的十个人,露出了一张笑脸,谁也不知他为何而笑。
这三个和尚,是当今正道领袖修真门派大佛寺年轻佛家弟子。中间的那个闭目打坐的和尚名叫悟真,是大佛寺住持智悟大师座下弟子。左边模样凶恶的和尚名叫悟法,右边长一张笑脸却有三分丑陋的和尚名叫悟觉。这二人都管悟真为师兄。
大佛寺的三个和尚一坐两站,在河边的十个人都是年轻男女,身着华丽大气,显出的是修真大派的弟子风范。
这十个人,是两湖三山五岳的最杰出弟子。
身穿紫色袖口绣着黑圈长衫,身材中等,模样敦实,剑眉虎目,腰间悬挂一柄青光剑,此人是雁荡山黎家少主黎紫衣。
身穿白料绿领边,腰系一条绣有火焰图案腰带,手握长剑,身高八尺,眉目清秀不苟言笑的少年,此人乃西湖封家少主封尘。
身穿绿衫戴一顶绒帽,身材娇小,一双眼睛笑起来大大的,脸上有两个酒窝的少女,正是华山弟子北堂萌梦。
身穿虎纹浅蓝长衫,脸色白净,浓眉大眼,肩宽背阔的少年,背一把白色长剑的是衡山的东方少青。
这四人,在以后的故事中极为重要,也关联到很多人的命运。其他的黄山、庐山、太湖、恒山、嵩山、泰山几个修真门派的弟子,都是门中选择出来的杰出人物。
他们在洛水山下等了三天,这三天,众人将洛水山找了一个遍,都未现有妖孽的影子。
没有现蟹妖,武当弟子又没有来,众人都提议离开,悟真说再等一等,武当弟子一定会来的,只怕是有事耽搁,要是这样走了,武当的师兄姐妹来到洛水,就会失之交臂了。
由于大佛寺是修真领袖,威望又高,众人都在悟真的建议下再等一等。
此刻,夕阳如虹,再过不久,就要天黑了。这个时候,站在打坐的悟真身边的悟法突然手指南方,喝道:“师兄,来了!”
他的声音洪亮,如同敲钟,将两湖三山五岳的人都吓了一跳,或站或坐的众人纷纷起身看去,闭目打坐的悟真睁开眼睛,微笑道:“阿弥陀佛,来了就好啊。”
从石头上站了起来,带着两个师弟,走到众人身边,仰望苍穹。
在东南方向的天际,五道流光渐渐变得明亮,片刻之间,就到了众人面前。五道光芒一收,六个人站在众人对面。
悟真合十道:“不知诸位可是武当的师兄师妹?”
谢亦冬行礼道:“大佛寺的师兄,两湖三山五岳的道友,我等正是武当弟子,在下谢亦冬,武当大合宫四象院张之竹座下弟子。”
悟真笑道:“谢师兄,小僧虽未见过你,但是听师父说过。”
谢亦冬道:“不知师兄尊师是哪一位?”
悟真道:“小僧的师尊,是大佛寺住持智悟。”
谢亦冬等人一惊,讶然之极。
当下,众人相互介绍。最后介绍到公冶白的时候,悟真多看了公冶白两眼。众人看到身材高大健硕脸颊轮廓分明犹如雕刻的公冶白和他背着的麒灵巨剑,都忍不住暗自吃惊,尤其看到他身边那只黑鹰背上会说话的白兔,都惊讶不已。
谢亦冬和公冶白向众人含笑赔礼道歉,说明来晚的缘由,众人说不打紧。
寒暄认识之后,两湖三山五岳的弟子,看到李环湘、白羽苧和吝朱,都忍不住多看两眼,男弟子们更是过来含笑打招呼。
李环湘和吝朱,谈笑应答,只有白羽苧冷冰冰的点头应了一声,就不再言语了。
悟真对公冶白和谢亦冬道:“两位师兄,我等来到洛水山几天,都不曾现妖孽的踪迹。眼下你们来了,不知两位,有何指教,小僧愿洗耳恭听。”悟真之所以说“两位师兄”,那是见到武当弟子六人,两男四女,自然而然,就将公冶白和谢亦冬当做了领头之人。
公冶白吃惊道:“怎么,蟹妖不在洛水山?”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