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1章 楔子
- 2 第一章 前尘往事
- 3 第二章 彼岸黄泉
- 4 第三章 站在台上看风景
- 5 第四章 点魂灯
- 6 第五章 时
- 7 第六章 测灵
- 8 第七章 下山
- 9 第八章 阿姆
- 10 第九章 神器?
- 11 第十章 第三层
- 12 第十一章 炼气一层
- 13 第十二章 托付
- 14 第十三章 青翼狼
- 15 第十四章 歹毒
- 16 第十五章 逝去
- 17 第十六章 天人合一
- 18 第十七章 拜师
- 19 第十八章 五灵除杂
- 20 第十九章 广成
- 21 第二十章 境况
- 22 第二十一章 所谓炼体
- 23 第二十二章 级
- 24 第二十三章 交锋
- 25 第二十四章 嫉妒(含入v公告)
- 26 第二十五章 (二更)黑泥沼泽
- 27 第二十六章 心魔(第三更)
- 28 第二十七章 烈火焚骨
- 29 第二十八章 与君共舞
- 30 第29章
- 31 第30章
- 32 第31章
- 33 第32章
- 34 第33章
- 35 第34章
- 36 第35章
- 37 第36章
- 38 第37章
- 39 第38章
- 40 第39章
- 41 第40章
- 42 第41章
- 43 第42章
- 44 第43章
- 45 第44章
- 46 第45章
- 47 第46章
- 48 第47章
- 49 第48章
- 50 第49章
- 51 第50章
- 52 第51章
- 53 第52章
- 54 第53章
- 55 第55章
- 56 第56章
- 57 第57章
- 58 第58章
- 59 第59章
- 60 第六十章
- 61 第六十一章
- 62 第六十二章
- 63 第六十三章
- 64 第六十四章
- 65 第六十五章
- 66 第六十六章
- 67 第六十七章
- 68 第六十八章
- 69 第六十九章
- 70 第七十章
- 71 第七十一章
- 72 第七十二章
- 73 第七十三章
- 74 第七十四章
- 75 第七十五章
- 76 第七十六章
- 77 第七十七章
- 78 第七十八章
- 79 第七十九章
- 80 第八十章
- 81 第八十一章
- 82 第八十二章
- 83 第八十三章
- 84 第八十四章
- 85 第八十五章
- 86 第八十六章
- 87 第八十七章
- 88 第八十八章
- 89 第八十九章
- 90 第九十章
- 91 第九十一章
- 92 第九十二章
- 93 第九十三章
- 94 第九十四章
- 95 第九十五章
- 96 第九十六章
- 97 第九十七章
- 98 第九十八章
- 99 第九十九章
- 100 第一百章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 116 第一百一十七章
- 117 第一百一十八章
- 118 第一百二十章
- 119 第一百二十一章
- 120 第一百二十二章
- 121 第一百二十三章
- 122 第一百二十四章
- 123 第一百二十五章
- 124 第一百二十六章
- 125 第一百二十七章
- 126 第一百二十八章
- 127 第一百二十九章
- 128 第一百三十一章
- 129 第一百三十二章
- 130 第一百三十四章
- 131 第一百三十五章
- 132 第一百三十六章
- 133 第一百三十七章
- 134 第一百三十八章
- 135 第一百三十九章
- 136 第一百四十章 (捉虫)
- 137 第一百四十一章
- 138 第一百四十二章
- 139 第一百四十三章
- 140 第一百四十四章
- 141 第一百四十五章
- 142 第一百四十六章
- 143 第一百四十七章
- 144 第一百四十八章
- 145 第一百四十九章
- 146 第一百五十章
- 147 第一百五十一章
- 148 第一百五十三章
- 149 第一百五十四章
- 150 第一百五十五章
- 151 第一百五十六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章 楔子
第1章 楔子
“据《上古神籍录》云:‘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天地本相合,其间一片混沌之气,盘古作为宇宙之中开天辟地之始祖,自其以躯体置其中后,四肢便成了支撑天地的柱子,天地的混沌之气渐消,清灵之气自盘古一呼一吸之间延绵溢出。
数亿年间的物换星移,沧海桑田,阳清之气占据上方盘旋于天,阴浊之气被迫逼退徘徊于地,天地之气,一清一浊,相生相克,存在不止,战斗不息。
数亿年的沧桑巨变,盘古顶天立地之四柱,竟有其一被两气浓郁之处腐蚀至烂,坍塌了三分之一。故天倾西北,天地阳清阴浊之平衡,从此被打破,阴浊之气自西北角缓缓爬升,阳清之气亦由此溢出下界,天地之间,更是由此出现了阴阳之气并存的中间地带。
以致亿万年后修仙的众灵,把天界称为天仙界,把地界称为地灵界,而这天地的过渡地带,则被称为临劫界,地灵界凡人修仙,元婴期满,成功度过雷劫,突破化神,就会到达临劫界。在临劫界修炼至至臻,就会受天雷渡劫,至此飞升。”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天地始辟之初,只有阳气有灵,可孕万物。所以天地虽有阴阳两气,却只阳清之气被称为元气。
天界的草木虫鱼鸟兽受到阳清之气的滋润,愈发清灵,渐渐地,竟是开始有了灵智。这些最先开始有灵智的生物,便是兽类的祖先,后人称之为上古神兽。
从万兽中脱颖而出的是十大上古神兽:白泽、麒麟、凤凰、梼杌、獬豸、毕方、饕餮、腓腓、庆忌、重明鸟。
在阳清之气一天天一年年的滋润下,天界一片清朗。
与之相反,在天地平衡之前,地界受阴浊之气统治,一片荒芜,了无生机。
阴气本无孕育生灵的力量。可不知为何,在日复一日与阳气的碰撞中,一部分阴气竟然发生了变异,变异的阴气,虽不能直接孕育生灵,但是却可以侵蚀生灵的体质,使之兽化,只剩下杀戮的本能。
在天地平衡打破之初,中间地带还没有形成之际,天界有一小部分区域无法控制地受到了阴气的入侵,起初是一些比较低级,灵智比较弱的兽类受到了阴气的入侵,变得凶残无比,后来愈发不可控制,引来大片杀戮。十大神兽为了不让阴气扩散,当然不能将他们就此在猎杀天界。
于是他们商议过后,认为最妥当也是最直接的做法便是把他们赶出天界,让他们在地界自生自灭。
想来以为就此无事,可不曾想神兽天性残暴嗜杀,其中又以饕餮、獬豸为最。阴气的入侵激起了它们本性中最为残忍的一面。
饕餮、獬豸两族大肆杀虐,其他八大神兽没办法,只能联合起来迎战,将他们一一赶出天界。八大神兽虽然占据了优势,可是饕餮、獬豸两者的实力在十大神兽中分别排名第二、第五,战斗力可想而知。
这一战,双方元气大伤。饕餮、獬豸两兽从神兽中除名,腓腓一族实力最弱,在此战后,已经没有与其他神兽并排的实力,于是退出十大神兽之列。十大神兽从此变成七大神兽。
而饕餮、獬豸两族及其附属兽族则在地界荒凉的环境下奇迹地生存下来,更可怕的是,随着吸收的阴气越来越多,凶残的本性日益,逐渐沦为凶兽。
又不知是哪年哪日,女娲降临地界。看到荒芜的地界,只有凶残的野兽,心生悲凉。于是纤纤素手一捏,就创造了能适应阴气的人类。她希望,地界,也可以像天界一样,是个天堂。
可不曾想到,这群可爱的人类还没有快活地度过一天,便成了凶残的野兽口中的美味。女娲一气之下,把所有的凶兽都赶进了一座森林,并在森林的外围用神力结了一层结界,所有的凶兽都无法越过这层结界,饕餮、獬豸等凶兽也不能幸免。女娲把这座森林称为“凶兽之森”。
为了以防万一,女娲教会了人类修仙的方法,并把契约凶兽的方法也一并传授给了他们,每个人结丹以后,就可以到“凶兽之森”寻找契约一头适合自己的凶兽,但是如何让凶兽心甘情愿被契约,就是靠自己的本事了。
修仙者通过吸纳元气开提高自身修为,然而,地界阴气浑浊,女娲为了不让自己的心血白费,打算把阴浊之气吸纳到“无尽之角”去,然而,阴气与天地聚生,即使不惜用了自己半生的修为,也只能把三分之一的阴气封印在“无尽之角”。
不过,如此一来,地界也清明了许多,虽然元气的程度依然没有中间地带6郁,但是支撑修士至元婴期,已经是没问题的了。至于修士能不能渡劫成功飞升,那就是修士和天道之间的较量了。女娲觉得自己对人类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做完这些以后,神女女娲最后把身上的十件神器抛向地界各处,便偏偏然而去。
……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和发展,人类地盘的格局终于大致稳定。
七大宗门掌握了正道修仙者的大部分资源,其余相对来说比较大的势力还有龙渊的鬼幽谷、封山的七绝圣医、北阴的聚魔窟、神秘的无垠之海的妖族。鬼修,魔修,和妖族,向来被所谓的七大宗门正派之人称之为邪修,人人得而诛之。
鬼修,魔修,和妖族三大势力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斗争,但却绝对算不上团结。而正派中人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但内地里地盘,利益的争夺,依然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就是薛凡凡构建的地灵界!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天地本相合,其间一片混沌之气,盘古作为宇宙之中开天辟地之始祖,自其以躯体置其中后,四肢便成了支撑天地的柱子,天地的混沌之气渐消,清灵之气自盘古一呼一吸之间延绵溢出。
数亿年间的物换星移,沧海桑田,阳清之气占据上方盘旋于天,阴浊之气被迫逼退徘徊于地,天地之气,一清一浊,相生相克,存在不止,战斗不息。
数亿年的沧桑巨变,盘古顶天立地之四柱,竟有其一被两气浓郁之处腐蚀至烂,坍塌了三分之一。故天倾西北,天地阳清阴浊之平衡,从此被打破,阴浊之气自西北角缓缓爬升,阳清之气亦由此溢出下界,天地之间,更是由此出现了阴阳之气并存的中间地带。
以致亿万年后修仙的众灵,把天界称为天仙界,把地界称为地灵界,而这天地的过渡地带,则被称为临劫界,地灵界凡人修仙,元婴期满,成功度过雷劫,突破化神,就会到达临劫界。在临劫界修炼至至臻,就会受天雷渡劫,至此飞升。”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天地始辟之初,只有阳气有灵,可孕万物。所以天地虽有阴阳两气,却只阳清之气被称为元气。
天界的草木虫鱼鸟兽受到阳清之气的滋润,愈发清灵,渐渐地,竟是开始有了灵智。这些最先开始有灵智的生物,便是兽类的祖先,后人称之为上古神兽。
从万兽中脱颖而出的是十大上古神兽:白泽、麒麟、凤凰、梼杌、獬豸、毕方、饕餮、腓腓、庆忌、重明鸟。
在阳清之气一天天一年年的滋润下,天界一片清朗。
与之相反,在天地平衡之前,地界受阴浊之气统治,一片荒芜,了无生机。
阴气本无孕育生灵的力量。可不知为何,在日复一日与阳气的碰撞中,一部分阴气竟然发生了变异,变异的阴气,虽不能直接孕育生灵,但是却可以侵蚀生灵的体质,使之兽化,只剩下杀戮的本能。
在天地平衡打破之初,中间地带还没有形成之际,天界有一小部分区域无法控制地受到了阴气的入侵,起初是一些比较低级,灵智比较弱的兽类受到了阴气的入侵,变得凶残无比,后来愈发不可控制,引来大片杀戮。十大神兽为了不让阴气扩散,当然不能将他们就此在猎杀天界。
于是他们商议过后,认为最妥当也是最直接的做法便是把他们赶出天界,让他们在地界自生自灭。
想来以为就此无事,可不曾想神兽天性残暴嗜杀,其中又以饕餮、獬豸为最。阴气的入侵激起了它们本性中最为残忍的一面。
饕餮、獬豸两族大肆杀虐,其他八大神兽没办法,只能联合起来迎战,将他们一一赶出天界。八大神兽虽然占据了优势,可是饕餮、獬豸两者的实力在十大神兽中分别排名第二、第五,战斗力可想而知。
这一战,双方元气大伤。饕餮、獬豸两兽从神兽中除名,腓腓一族实力最弱,在此战后,已经没有与其他神兽并排的实力,于是退出十大神兽之列。十大神兽从此变成七大神兽。
而饕餮、獬豸两族及其附属兽族则在地界荒凉的环境下奇迹地生存下来,更可怕的是,随着吸收的阴气越来越多,凶残的本性日益,逐渐沦为凶兽。
又不知是哪年哪日,女娲降临地界。看到荒芜的地界,只有凶残的野兽,心生悲凉。于是纤纤素手一捏,就创造了能适应阴气的人类。她希望,地界,也可以像天界一样,是个天堂。
可不曾想到,这群可爱的人类还没有快活地度过一天,便成了凶残的野兽口中的美味。女娲一气之下,把所有的凶兽都赶进了一座森林,并在森林的外围用神力结了一层结界,所有的凶兽都无法越过这层结界,饕餮、獬豸等凶兽也不能幸免。女娲把这座森林称为“凶兽之森”。
为了以防万一,女娲教会了人类修仙的方法,并把契约凶兽的方法也一并传授给了他们,每个人结丹以后,就可以到“凶兽之森”寻找契约一头适合自己的凶兽,但是如何让凶兽心甘情愿被契约,就是靠自己的本事了。
修仙者通过吸纳元气开提高自身修为,然而,地界阴气浑浊,女娲为了不让自己的心血白费,打算把阴浊之气吸纳到“无尽之角”去,然而,阴气与天地聚生,即使不惜用了自己半生的修为,也只能把三分之一的阴气封印在“无尽之角”。
不过,如此一来,地界也清明了许多,虽然元气的程度依然没有中间地带6郁,但是支撑修士至元婴期,已经是没问题的了。至于修士能不能渡劫成功飞升,那就是修士和天道之间的较量了。女娲觉得自己对人类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做完这些以后,神女女娲最后把身上的十件神器抛向地界各处,便偏偏然而去。
……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和发展,人类地盘的格局终于大致稳定。
七大宗门掌握了正道修仙者的大部分资源,其余相对来说比较大的势力还有龙渊的鬼幽谷、封山的七绝圣医、北阴的聚魔窟、神秘的无垠之海的妖族。鬼修,魔修,和妖族,向来被所谓的七大宗门正派之人称之为邪修,人人得而诛之。
鬼修,魔修,和妖族三大势力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斗争,但却绝对算不上团结。而正派中人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但内地里地盘,利益的争夺,依然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就是薛凡凡构建的地灵界!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