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 第九章 刀疤男人
- 10 第十章 药物副作用
- 11 第十一章 最后的谈判
- 12 第十二章 音乐的存在
- 13 第十三章 艰难的决定
- 14 第十四章 钾离子中毒
- 15 第十五章 失败的爱情
- 16 第十六章 玉石俱焚
- 17 第十七章 死亡现场
- 18 第十八章 魔鬼的使者
- 19 第十九章 身世之谜
- 20 第一章 魔鬼的契约
- 21 第二章 查阅病历
- 22 第三章 画展上的幻觉
- 23 第四章 发黄的白布
- 24 第五章 独立革命历史
- 25 第六章 法式餐厅的老人
- 26 第七章 酒吧里弹奏
- 27 第八章 约见乐评人
- 28 第九章 诅咒过的乐曲
- 29 第十章 请教哲学教授
- 30 第十一章 黑暗中的恶魔
- 31 第十二章 爱情的错觉
- 32 第十三章 独臂老人
- 33 第十四章 绚丽的色彩
- 34 第十五章 教堂内的秘密
- 35 第十六章 乌列的画像
- 36 第十七章 惊险寻谱
- 37 第十八章 消失的乐评人
- 38 第十九章 魔戒中的魂魄
- 39 第二十章 蹊跷的死亡
- 40 第二十一章 黑色艺术传闻
- 41 第二十二章 苦修的门徒
- 42 第二十三章 黑衣修会主教
- 43 第二十四章 犹纳音乐公司
- 44 第二十五章 音乐档案室
- 45 第二十六章 魔鬼的审判
- 46 第二十七章 世界的荒谬
- 47 第二十八章 拒绝合作
- 48 第二十九章 再动杀机
- 49 第三十章 黑衣中年男子
- 50 第三十一章 残忍中的优雅
- 51 第三十二章 沉睡中的爱人
- 52 第三十三章 一封律师函
- 53 第一章 奇怪的照片
- 54 第二章 纳粹军官
- 55 第三章 克里丁斯卡先生
- 56 第四章 快乐后空虚
- 57 第五章 迈斯先生遗嘱
- 58 第六章 庄园管家夫人
- 59 第七章 惊悚的十字架
- 60 第八章 森林中的庄园
- 61 第九章 神秘的脚步声
- 62 第十章 无名的坟冢
- 63 第十一章 神秘的女人
- 64 第十二章 森林中的音乐
- 65 第十三章 失去意识
- 66 第十四章 即将死去
- 67 第十五章 黑色的马车
- 68 第十六章 城堡里的音乐
- 69 第十七章 恶魔的悲伤
- 70 第十八章 死去的恋人
- 71 第十九章 恳请恶魔帮助
- 72 第二十章 娜塔莉的报答
- 73 第二十一章 绝望的爱
- 74 第二十二章 爱的烙印
- 75 第二十三章 倒生树图腾
- 76 第二十四章 墓穴中的木箱
- 77 第二十五章 消失的恶魔
- 78 第二十六章 恋人的分离
- 79 第二十七章 爱的诅咒
- 80 第一章 一幅油画
- 81 第二章 尼克尔公寓
- 82 第三章 遇见雅克
- 83 第四章 参观博物馆
- 84 第五章 地铁口的艺人
- 85 第六章 沉睡的女人
- 86 第七章 休眠的胎儿
- 87 第八章 最后一夜
- 88 第九章 黑夜的重生
- 89 第一章 崔氏的仇恨
- 90 第二章 寻找少女画像
- 91 第三章 屋顶的琴房
- 92 第四章 黑暗小屋
- 93 第五章 爱的拒绝
- 94 第六章 花园的埋葬
- 95 第七章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九章 身世之谜
第十九章 身世之谜
天空阴沉着脸,雨不大,淅淅沥沥下着,空气中透着一股湿冷的气息。
傍晚,祁洛翎按惯例,开车来到父母家吃晚饭。
进了屋,她用力跺了跺鞋上的泥水,她的头发上有点点雨丝,在昏黄的走道壁灯下,发着奇异的光,仿佛笼罩着一层朦胧的发亮金子。
家里很安静,没有声音。她纳闷着,父母不在家?
穿过走道的拐角,她吓了一跳。
客厅里,父母正襟危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望着她,满脸的沉重严肃之色。空气中压抑的气氛,一如窗外阴暗的天空。
“你们怎么不说话?发生了什么事吗?”祁洛翎走到洗漱间洗手,探出脑袋,疑惑不解的问道。
“翎儿,你过来,我们有很重要的事跟你说。”刘思玲语气虽然平静,却夹杂一丝紧张。
祁洛翎心生不安,洗完手后,来到沙发前,在父母对面坐了下来。
他们又沉默了,空气漫长得像死一般的寂静,只听见客厅的闹钟嘀嗒清晰作响。
最后,祁父首先打破了沉默,“翎儿,我们得告诉你一件很重要的事。
"很重要?”
祈洛翎茫然望着父亲。
“是的,这件事对你来说,非常重要。这是个秘密,我们瞒你二十四年。”
二十四年?祈洛翎紧张得能清楚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秘密永远是藏不住的。况且,你也有权利知道关于自己的秘密。但一说出来,你可能在短时间内在情感上无法接受的。可我们又不得不说,因为这段时间在你的身上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不知道这是否与那个秘密是否有关。我们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告诉你。”
“你不是我们亲生的。你是我们抱养的。”刘思玲接着轻声地说。
她的大脑一片空白。
尽管她隐约的猜到这个秘密是关于自己的身世的,可料想到母亲如此清晰明了的讲了出来,整个世界凝固住了,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能说些什么。
看到她无助的表情,刘思玲起身走了过来,紧紧抱着她,眼里噙着眼泪地说:“在我们心里,你就是爸妈最爱的亲生女儿。”
过了许久,她开口问道:“那我的亲生父母是谁?”
“我在医院时只见过你生母,没见过你生父。”刘思玲有些遗憾的告诉她。
“为什么他们要抛弃我?”
“因为……因为你生母是未婚生子。”刘思玲支吾地说道。
一霎间,她的心如同灌足了铅,慢慢沉了下来。
“还有,最重要的,你生母可能是韩裔的后代,我们觉得这跟那名韩裔男人故意开车想撞你有关。”
一个又一个惊天秘密接踵而来。
接着,刘思玲平静叙述事情的始末。
一九九二年对于中国来说,它是值得纪念的一年。
中国开始进入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年代。当年,******发表重要的南巡讲话,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增长让整个社会异常活跃。
当年八月二十四日,中国与大韩民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同样,这一年对于刘思玲来说,也是让她铭记在心的一年。
一九九二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上海
天气开始转秋,而夏天的气息尚未完全褪去。
刘思玲走在方斜路上,一条往上海红房子医院所在的路上。由于是午后一点,路上的行人门可罗雀。马路上很僻静,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棵棵干高冠大。
但她的心情很却是很不平静的,因为从今天开始,她将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母亲。
刘思玲与祁强结婚三年多,她一直都未能怀孕,两人很是懊恼。每当看见别人带着自己的孩子从身边的走过,他们心中充满了羡慕。最后,她与祁强商量决定抱养一个孩子。
当时,刘思玲有一个女同学叫魏红,她在上海红房子医院当产科医生。于是,她便向魏红透露自己想抱养孩子的想法,希望魏红能帮忙留意。魏红爽快答应了。
就在前两天,魏红给刘思玲打电话,说一名年轻女人因未婚产子,准备将产下的婴儿送人。魏红一想起刘思玲跟她提过想抱养孩子,这正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于是立即通知她前往医院。
听到这个消息后,刘思玲很兴奋,与祁强商量决定,马上乘火车来上海。可不凑巧的是,祁强单位上临时突然有事情,走不开,所以只有刘思玲孤身一人前往上海。
尽管路途遥远,舟车劳顿,一想到可爱的孩子,刘思玲犹如吃了兴奋剂,周身上下都充满了使不完的力气。
下了火车,她不顾旅途的劳累,风尘仆仆赶往上海红房子医院……
道路两旁的梧桐树后有几幢古老的建筑,屋顶是红色的。建筑的风格应该是法租界时期的洋式建筑。这些老式建筑如同一位老人,从容的注视着大半个世纪以来的风云变幻和历史变迁。
刘思玲跟医院的围墙绕了一圈,终于来到医院大门口。
突然她听见有人喊着她的名字,仔细一看,原来真是老同学魏红站在医院外左边的大门口。魏红还朝着她用力的挥挥手。还好,医院只有一个门,刘思玲微微松了松口气。
进了大门后,魏红边走边向她介绍孩子情况。魏红告诉她,孩子是个健康漂亮的女孩。孩子的母亲20岁,因为未婚生子,所以急于想把孩子生下来后送人。女子希望找个有文化的家庭,并且无生育的家庭收养,正好刘思玲和祁强符合这要求。
魏红带着她来到二楼,穿过走廊,来到走廊尽头左边的一个病房里。
还没进门,刘思玲便听见一阵阵清脆的婴儿啼哭声。她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直接推门而入。
病房里有四张病床,可只有二张床上住着产妇病人。
刘思玲回头望了望魏红,她笑着向她用手指了指右边那张病床。
右边病床上坐着一个头发散乱的年轻女孩,她的怀里抱一个婴儿,这响亮的啼哭声来自这个婴儿。只见她嘴里哼着小曲,双手里不住的摇晃着。
年轻女孩旁边有一个大约三十岁的女人,她正手忙脚乱从一个大包拿出一叠棉质的尿布,嘴里唠叨着:“哄得哄不好,肯定是刚吃了奶后拉便了。赶快给她换尿布,这么大的嗓门,真受不了。”
她俩的脚步声让年轻女孩抬起了头。
女孩的确很年轻,圆圆的脸庞有一股稚气,鼻梁很高、皮肤很白,看起来很清秀的样子。
魏红向她笑了笑,说,“这是刘姐,我昨天给你说过那家人。”
女孩瞟了刘思玲一眼,然后说道,“不是说好是一对夫妻吗?怎么是一个人?”她的声音真好听,吴侬细语。
刘思玲走上前,陪着笑脸,说道:“我爱人因为单位临时有事,所以没能一起来。”
女孩沉默不响,仍然紧紧抱着孩子。
见状,身边的女人有些着急了,“不是商量好的吗?这孩子要送人的。”
女孩还是没有说话,眼泪成线掉了下来。
女人见她掉泪了,心一软,便坐在女孩的身边,说:“小妹呀,就算你舍不得也没有办法呀。你未婚生子,你怎么有条件照顾好她呢?以后的日子还长,还不如找个好的人家收养她。对你对她都是一件好事。”
说完,便从她的怀里夺过婴儿,递给了刘思玲。
刘思玲伸出双手,小心翼翼抱到婴儿。
婴儿眉清目秀,高挺的鼻子,大大的眼睛和小巧的嘴唇,很是可爱。婴儿穿着可爱的小衣小裤,外面包裹着色彩绚丽的披风。
刘思玲爱不释手,忍不住朝孩子稚嬾的小脸上亲了一口。
这时,从门外走进了一个中年男人,他高鼻梁,架着黑边眼镜,脑门大,有些谢顶,不多的头发梳在两侧。
他脚步很沉重,径直走到女人的病床前,跟他们用外文叽哩呱啦着说着什么,女孩含着眼泪点了点头。
“他们好像是二战后留在上海的朝鲜后裔,所以他们一般在一起都用韩文交流。”顾红看着刘思玲疑惑不解的神情,忙解释道。
“让我最后看一眼孩子吧,我想记住她的样子。”女孩痛苦而绝望的说。
刘思玲向她点了点头,抱着孩子走到她的床边。
女孩一眼不眨注视了孩子很久,最后恳求道:“我有二个要求,一是希望你们像对亲生女儿一样用心地对她,二是请求你们在她24周岁时告诉她自己身世的真相。”
说完,她带着乞求的眼神望着刘思玲。
刘思玲郑重的点点头说:“我一定会像亲生女儿一样对她,抚养她长大,在她24岁时一定告诉她自己的身世。”
一天后,刘思玲带着孩子离开了上海,回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开始辛苦认真抚养孩子。
讲完后,刘思玲用手抹了一把眼泪。
“你也长大了,如果你想见你的亲生父母,你可以去找他们。我们不能剥夺你寻找亲生父母的权利,相反我们会支持你的。”祁父认真的说道。
“谢谢你们把毫无血缘关系的我抚养长大,并给我完整的亲情,爸爸妈妈。”祁洛翎从沙发站了起来,向二老深深地掬了躬。
“那我的生母叫什么名字吗?当时住在什么地方?”
“这个我们的确不知道。你的生母的名字当时你的魏姨应该是知道的,可遗憾的是她前两年因乳腺癌去世了。”
说完,刘思玲突然想起了什么,走进卧室,蹲了下来,从床底下某个角落,很费劲拖出一包东西。
原来是一个大的泛黄的口袋,刘思玲从口袋最底层翻出一样东西,递给了祁洛翎,“这是你生母唯一给你留下的值得记念的东西,就是这件小小的披风。”
这件披风的颜色和和她曾经梦见的襁褓中婴儿包裹的颜色一模一样,虽然已过二十多年,仍然色彩斑斓。
更让她惊讶地发现,披风的下摆的左侧用黑色的线锈着两个字“敦氏”。在那个梦境中,她当时不是走进的是敦氏宗祠吗?难道这是命运中在冥冥之中的一个暗示吗?
傍晚,祁洛翎按惯例,开车来到父母家吃晚饭。
进了屋,她用力跺了跺鞋上的泥水,她的头发上有点点雨丝,在昏黄的走道壁灯下,发着奇异的光,仿佛笼罩着一层朦胧的发亮金子。
家里很安静,没有声音。她纳闷着,父母不在家?
穿过走道的拐角,她吓了一跳。
客厅里,父母正襟危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望着她,满脸的沉重严肃之色。空气中压抑的气氛,一如窗外阴暗的天空。
“你们怎么不说话?发生了什么事吗?”祁洛翎走到洗漱间洗手,探出脑袋,疑惑不解的问道。
“翎儿,你过来,我们有很重要的事跟你说。”刘思玲语气虽然平静,却夹杂一丝紧张。
祁洛翎心生不安,洗完手后,来到沙发前,在父母对面坐了下来。
他们又沉默了,空气漫长得像死一般的寂静,只听见客厅的闹钟嘀嗒清晰作响。
最后,祁父首先打破了沉默,“翎儿,我们得告诉你一件很重要的事。
"很重要?”
祈洛翎茫然望着父亲。
“是的,这件事对你来说,非常重要。这是个秘密,我们瞒你二十四年。”
二十四年?祈洛翎紧张得能清楚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秘密永远是藏不住的。况且,你也有权利知道关于自己的秘密。但一说出来,你可能在短时间内在情感上无法接受的。可我们又不得不说,因为这段时间在你的身上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不知道这是否与那个秘密是否有关。我们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告诉你。”
“你不是我们亲生的。你是我们抱养的。”刘思玲接着轻声地说。
她的大脑一片空白。
尽管她隐约的猜到这个秘密是关于自己的身世的,可料想到母亲如此清晰明了的讲了出来,整个世界凝固住了,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能说些什么。
看到她无助的表情,刘思玲起身走了过来,紧紧抱着她,眼里噙着眼泪地说:“在我们心里,你就是爸妈最爱的亲生女儿。”
过了许久,她开口问道:“那我的亲生父母是谁?”
“我在医院时只见过你生母,没见过你生父。”刘思玲有些遗憾的告诉她。
“为什么他们要抛弃我?”
“因为……因为你生母是未婚生子。”刘思玲支吾地说道。
一霎间,她的心如同灌足了铅,慢慢沉了下来。
“还有,最重要的,你生母可能是韩裔的后代,我们觉得这跟那名韩裔男人故意开车想撞你有关。”
一个又一个惊天秘密接踵而来。
接着,刘思玲平静叙述事情的始末。
一九九二年对于中国来说,它是值得纪念的一年。
中国开始进入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年代。当年,******发表重要的南巡讲话,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增长让整个社会异常活跃。
当年八月二十四日,中国与大韩民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同样,这一年对于刘思玲来说,也是让她铭记在心的一年。
一九九二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上海
天气开始转秋,而夏天的气息尚未完全褪去。
刘思玲走在方斜路上,一条往上海红房子医院所在的路上。由于是午后一点,路上的行人门可罗雀。马路上很僻静,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棵棵干高冠大。
但她的心情很却是很不平静的,因为从今天开始,她将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母亲。
刘思玲与祁强结婚三年多,她一直都未能怀孕,两人很是懊恼。每当看见别人带着自己的孩子从身边的走过,他们心中充满了羡慕。最后,她与祁强商量决定抱养一个孩子。
当时,刘思玲有一个女同学叫魏红,她在上海红房子医院当产科医生。于是,她便向魏红透露自己想抱养孩子的想法,希望魏红能帮忙留意。魏红爽快答应了。
就在前两天,魏红给刘思玲打电话,说一名年轻女人因未婚产子,准备将产下的婴儿送人。魏红一想起刘思玲跟她提过想抱养孩子,这正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于是立即通知她前往医院。
听到这个消息后,刘思玲很兴奋,与祁强商量决定,马上乘火车来上海。可不凑巧的是,祁强单位上临时突然有事情,走不开,所以只有刘思玲孤身一人前往上海。
尽管路途遥远,舟车劳顿,一想到可爱的孩子,刘思玲犹如吃了兴奋剂,周身上下都充满了使不完的力气。
下了火车,她不顾旅途的劳累,风尘仆仆赶往上海红房子医院……
道路两旁的梧桐树后有几幢古老的建筑,屋顶是红色的。建筑的风格应该是法租界时期的洋式建筑。这些老式建筑如同一位老人,从容的注视着大半个世纪以来的风云变幻和历史变迁。
刘思玲跟医院的围墙绕了一圈,终于来到医院大门口。
突然她听见有人喊着她的名字,仔细一看,原来真是老同学魏红站在医院外左边的大门口。魏红还朝着她用力的挥挥手。还好,医院只有一个门,刘思玲微微松了松口气。
进了大门后,魏红边走边向她介绍孩子情况。魏红告诉她,孩子是个健康漂亮的女孩。孩子的母亲20岁,因为未婚生子,所以急于想把孩子生下来后送人。女子希望找个有文化的家庭,并且无生育的家庭收养,正好刘思玲和祁强符合这要求。
魏红带着她来到二楼,穿过走廊,来到走廊尽头左边的一个病房里。
还没进门,刘思玲便听见一阵阵清脆的婴儿啼哭声。她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直接推门而入。
病房里有四张病床,可只有二张床上住着产妇病人。
刘思玲回头望了望魏红,她笑着向她用手指了指右边那张病床。
右边病床上坐着一个头发散乱的年轻女孩,她的怀里抱一个婴儿,这响亮的啼哭声来自这个婴儿。只见她嘴里哼着小曲,双手里不住的摇晃着。
年轻女孩旁边有一个大约三十岁的女人,她正手忙脚乱从一个大包拿出一叠棉质的尿布,嘴里唠叨着:“哄得哄不好,肯定是刚吃了奶后拉便了。赶快给她换尿布,这么大的嗓门,真受不了。”
她俩的脚步声让年轻女孩抬起了头。
女孩的确很年轻,圆圆的脸庞有一股稚气,鼻梁很高、皮肤很白,看起来很清秀的样子。
魏红向她笑了笑,说,“这是刘姐,我昨天给你说过那家人。”
女孩瞟了刘思玲一眼,然后说道,“不是说好是一对夫妻吗?怎么是一个人?”她的声音真好听,吴侬细语。
刘思玲走上前,陪着笑脸,说道:“我爱人因为单位临时有事,所以没能一起来。”
女孩沉默不响,仍然紧紧抱着孩子。
见状,身边的女人有些着急了,“不是商量好的吗?这孩子要送人的。”
女孩还是没有说话,眼泪成线掉了下来。
女人见她掉泪了,心一软,便坐在女孩的身边,说:“小妹呀,就算你舍不得也没有办法呀。你未婚生子,你怎么有条件照顾好她呢?以后的日子还长,还不如找个好的人家收养她。对你对她都是一件好事。”
说完,便从她的怀里夺过婴儿,递给了刘思玲。
刘思玲伸出双手,小心翼翼抱到婴儿。
婴儿眉清目秀,高挺的鼻子,大大的眼睛和小巧的嘴唇,很是可爱。婴儿穿着可爱的小衣小裤,外面包裹着色彩绚丽的披风。
刘思玲爱不释手,忍不住朝孩子稚嬾的小脸上亲了一口。
这时,从门外走进了一个中年男人,他高鼻梁,架着黑边眼镜,脑门大,有些谢顶,不多的头发梳在两侧。
他脚步很沉重,径直走到女人的病床前,跟他们用外文叽哩呱啦着说着什么,女孩含着眼泪点了点头。
“他们好像是二战后留在上海的朝鲜后裔,所以他们一般在一起都用韩文交流。”顾红看着刘思玲疑惑不解的神情,忙解释道。
“让我最后看一眼孩子吧,我想记住她的样子。”女孩痛苦而绝望的说。
刘思玲向她点了点头,抱着孩子走到她的床边。
女孩一眼不眨注视了孩子很久,最后恳求道:“我有二个要求,一是希望你们像对亲生女儿一样用心地对她,二是请求你们在她24周岁时告诉她自己身世的真相。”
说完,她带着乞求的眼神望着刘思玲。
刘思玲郑重的点点头说:“我一定会像亲生女儿一样对她,抚养她长大,在她24岁时一定告诉她自己的身世。”
一天后,刘思玲带着孩子离开了上海,回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开始辛苦认真抚养孩子。
讲完后,刘思玲用手抹了一把眼泪。
“你也长大了,如果你想见你的亲生父母,你可以去找他们。我们不能剥夺你寻找亲生父母的权利,相反我们会支持你的。”祁父认真的说道。
“谢谢你们把毫无血缘关系的我抚养长大,并给我完整的亲情,爸爸妈妈。”祁洛翎从沙发站了起来,向二老深深地掬了躬。
“那我的生母叫什么名字吗?当时住在什么地方?”
“这个我们的确不知道。你的生母的名字当时你的魏姨应该是知道的,可遗憾的是她前两年因乳腺癌去世了。”
说完,刘思玲突然想起了什么,走进卧室,蹲了下来,从床底下某个角落,很费劲拖出一包东西。
原来是一个大的泛黄的口袋,刘思玲从口袋最底层翻出一样东西,递给了祁洛翎,“这是你生母唯一给你留下的值得记念的东西,就是这件小小的披风。”
这件披风的颜色和和她曾经梦见的襁褓中婴儿包裹的颜色一模一样,虽然已过二十多年,仍然色彩斑斓。
更让她惊讶地发现,披风的下摆的左侧用黑色的线锈着两个字“敦氏”。在那个梦境中,她当时不是走进的是敦氏宗祠吗?难道这是命运中在冥冥之中的一个暗示吗?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