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10 第二百零四章 十万大山
- 211 第二百零五章 龙雀宫
- 212 第二百零六章 硬留宿
- 213 第二百零七章 识妖窟
- 214 第二百零八章 追着死
- 215 第二百零九章 谁更下作
- 216 第二零一十章 抢爆灵器
- 217 第二百一十一章 败真灵
- 218 第二百一十二章 杀一百人,救一百人
- 220 第二百一十三章 破真灵(六千大章求票)
- 221 第二百一十四章 天罡五雷法
- 222 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吃大喝
- 223 第二百一十六章 药灵谷弟子
- 224 第二百一十七章 又回青丛山
- 225 第二百一十八章 仙门弃徒
- 226 第二百一十九章 戏言婚约
- 227 第二百二十章 天高地厚
- 228 第二百二十一章 生撕妖虎
- 229 第二百二十二章 击退真灵二品
- 230 第二百二十三章 订亲
- 231 第二百二十四章 太极光圈
- 232 第二百二十五章 奇光印武法
- 233 第二百二十六章 正室夫人
- 234 第二百二十七章 斗法争亲
- 235 第二百二十八章 天下玄法,八九在胸
- 236 第二百二十九章 斗起!
- 237 今天有点事,所以两章一块更了
- 238 第二百三十章 八九浑天术
- 239 第二百三十一章 逼法
- 240 第二百三十二章 天池弟子
- 241 第二百三十三章 镇宗宝术
- 242 第二百三十四章 谁动了我师尊坟墓
- 243 第二百三十五章 十指真灵
- 244 第三百三十六章 五彩霞光
- 245 第三百三十七章 劫杀
- 246 第三百三十八章 隐形人
- 247 第三百三十九章 乔装
- 248 第二百四十章
- 249 第二百四十一章 狐女青木
- 250 第二百四十一章 蒙眼杀人不忍心
- 251 第二百四十二章 狮吼神通
- 252 第二百四十三章 妖族书院
- 253 第二百四十三章 酒徒长老
- 254 第二百四十四章 自斩修为
- 255 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杀
- 256 第二百四十六章 擒四祖
- 257 第二百四十七章 试验
- 258 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三奴
- 259 第二百四十九章 公平交换
- 260 第二百五十章 天罡雷法的由来
- 261 第二百五十一章 天池弟子,行事无愧天地
- 262 第二百五十二章 酒徒长老的丹
- 263 第二百五十三章 吞执念
- 264 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梦丹
- 265 第二百五十五章 龙煌太子
- 266 第二百五十六章 剔龙血,留鳅身
- 267 第二百五十七章 重伤破真灵
- 268 第二百五十八章 回归天池
- 269 第二百五十九章 逐出仙门
- 270 第二百六十章 扣押天池弟子
- 271 第二百六十一章 拍死的前浪
- 272 第二百六十二章 禁杀令
- 273 第二百六十三章 九龙玄天台
- 274 第二百六十四章 红丸仙子
- 275 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人
- 276 第二百六十六章 斩逆剑碎片
- 277 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神通
- 278 第二百六十八章 有钱,任性
- 279 第二百六十九章 潜龙出世
- 280 第二百七十章 三天之约
- 281 第二百七十一章 咄咄逼人
- 282 第二百七十二章 玄龟一族
- 283 第二百七十三章 月琼草
- 284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天池九子
- 285 第二百七十五章 剑灵苏醒
- 286 第二百七十六章 囚身灵脉
- 287 第二百七十七章 通天古路
- 288 第二百七十八章 第二回看到了
- 289 第二百七十九章 逼迫
- 290 第二百八十章 阴阳神机洞
- 291 第二百八十一章 宝盆
- 292 第二百八十二章 紫铜棺
- 293 第二百八十三章 封天人
- 294 第二百八十四章 在法阵上打洞
- 295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天池要人
- 296 第二百八十六章 恼羞成怒
- 297 第二百八十七章 碾压中阶
- 298 第二百八十八章 神殿诅咒
- 299 第二百八十九章 试病死囚
- 300 第二百九十章 阴寒诅咒
- 301 第二百九十一章 太一烟紫虹
- 302 第二百九十二章 拔除诅咒之力
- 303 第二百九十三章 食病之龙
- 304 第二百九十四章 青铜神殿
- 305 第二百九十五章 再往神殿
- 306 第二百九十六章 无天公子
- 307 第二百九十七章 诡异之斗
- 308 第二百九十八章 斗武法
- 309 第二百九十九章 卫明神斗阵
- 310 第三百章 丢人现眼
- 311 第三百零一章 丹斗
- 312 第三百零二章 青铜大门启
- 313 第三百零三章 一救一杀
- 314 第三百零四章 真耶梦耶
- 315 第三百零五章 阶下囚
- 316 第三百零六章 东海诸子危机
- 317 第三百零七章 废人之躯
- 318 第三百零八章 酷刑
- 319 抱歉兄弟们,今天更新在晚上七点左右!
- 320 第三百零九章 魔
- 321 第三百一十章 闯山
- 322 第三百一十一章 碾压
- 323 第三百一十二章 斗蛇
- 324 第三百一十三章 态度大变
- 325 第三百一十四章 楚王都
- 326 第三百一十五章 揭皇榜
- 327 第三百一十六章 回天妙术
- 328 第三百一十七章 儒门秘法禁制
- 329 第三百一十八章 与楚王谈判
- 330 第三百一十九章 龙气
- 331 第三百二十章 五道雷力
- 332 第三百二十一章 上古遗地
- 333 第三百二十二章 青铜殿
- 334 第三百二十三章 怪尸潮
- 335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三件灵器
- 336 第三百二十五章 神泉之水
- 337 第三百二十六章 通神镇邪塔
- 338 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地人神鬼
- 339 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罡五雷
- 340 第三百二十九章 通天之路
- 341 第三百三十章 踏脚石
- 342 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神通对大神通
- 343 第三百三十二章 最后的尊重
- 344 第三百三十三章 龙剑庭
- 345 第三百三十四章 林冰莲被困
- 346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东海诸长老
- 347 第三百三十七章 红丸之举
- 348 第三百三十八章 九天十地仙魔大阵
- 349 第三百三十九章 接续通天古路
- 350 第三百四十章 东海仙门之主
- 351 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是来替师傅报仇的
- 352 第三百四十二章 那里不会太冷(卷终)
- 353 《瘟仙》结尾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百一十三章 破真灵(六千大章求票)
第二百一十三章 破真灵(六千大章求票)
“呸!”
说书先生听了孟宣的话,不屑的看了他一眼,狠狠往地上一啐,骂道:“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叫花子,真短见识,换了旁人,自然是罪不可赦,但放在宋大将军身上,那就是风流,你骂他老人家前,先算算人家独枪单骑,救了多少人再说……”
孟宣听了,低头不语,然后转身离开。
他又浑浑噩噩的走了一个月,直到青衣破了,芒鞋穿了,纸伞被风雨打烂了,葫芦里的酒被喝光了,他才恍然醒悟,从此,他不再看世间的善恶,转而观看自心。
他开始在自己心里形成一个善恶标准,是心中善恶,衡量世间种种。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受到危险时,一个人拼尽性命,保护自己的安全,这就是善,一人之善。
两个人时,一人遇险,一人救援,这也是善,二人之善。
一村或一城时,人为了村人或城池利益作战,这也是善,一城之善。
为了一国作战,这便是一国之善。
为了一域而战,这是一域之善。
为了人族而战,便是一族之善。
再往大了说,还有整个天地之善……
渐渐的,孟宣有些理解当初黄帝为何被人称为“大善”之人了。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看起来,便有不同的善恶。
世间未有至善之人,是善是恶,在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如的回答。
这是一杆尺,渐渐在孟宣心里有了雏形,此时的孟宣,仍然有很多问题想不明白,但终究开始触摸到大道的一角,开始登堂入室。
不同的角度来看,每个人有不同的善恶,自己又该如何断定何人可杀何人可救呢??
孟宣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想太久,他很快就有了答案。
惟一能够做出选择,做下决定的,便是自己。
何人可杀,何人可救,就看自己站在什么角度去看。
天地之间,或有评判善恶之尺,但这个尺子,终归要握在自己手中。
有了这个尺子,孟宣的一切疑惑,都不再疑惑。
那所谓的为善者,平时里布施些粥米,洒些铜钱,虽然这样做也是善举,但相比起他为了吞食别人家的千倾良田,买通了强盗,杀了人全家十三口人,这善举便不值一提了,所以这样的人名声再好,再受人称赞,也要杀掉,以全自己一百恶人数。
那为恶者,平时不善交际,愣头青一个,但实则凶恶之下,颇有善心,数次听说妖兵犯境,自动背了长枪大刀,去将军府集合,作为民兵上阵,抵御妖族,这样的人,他的恶,只是屡屡与人争执,甚至挥拳打人,但相比起他的善来,并不算什么,自然要救。
世间一切,无不讲究个因果,而孟宣计算善恶,也从因果出发。
若有果,便以结果论个正邪,于民利者,便是善。
若无果,便以因论个正邪,心意好者,便是善,心意邪者,便是恶。
……
凡人生于世,无知亦无惑,渐渐生长,有了目的,便会有疑问,有了疑问,自心便受束缚,不得自由,而后苦苦求索,问题得到了解答,心神便会通达无碍。
这通达无碍,便是自在境。
当年的病老头,行走红尘间,治病救人,也遇到了很多困惑,有人欺他侮他,他当时年轻,也有火性,想要杀人,想要报复,可是他又本性良善,不愿杀人,因此一直心念不通,后来他就是在被蜜蜂蛰了一下之后,忽然想到,这蜜蜂蛰了自己,虽然自己疼痛,但它又何尝不是没有几天活头了?可见冥冥之中,自有报应,自己又何必犯慎戒?
说来可笑,当时病老头确实是因为这一个念头,心念通达,破入了真在界。
而孟宣,则是因为通晓了善恶,知道了该杀该救之人,这才心念通达。
他本是一个自私的人,最初只想顾念着自己的朋友,亲人,只想自己好好修行一番,感受一番成仙做佛的快感,这种想法说白了,就是有些“胸无大志”,只不过病老头潜移默化,让他明白了人间沧桑正道,这才打开了他的大门,让他除了自己之外,开始顾念他人。
只顾自己的人,就是胸无大志,顾念他人,才可以算得上“胸怀宽广”。
当初在登仙台上,他留下了“斩逆、扶正”二字,其实都是因为病老头,病老头是正的,却没有得到好结果,这让他不忿,不甘,不愿,觉得人间正道倾塌,自己哪怕是为了病老头,也要将这个正字扶过来,而秦红丸,就更不用说了,背师弃义,必然诛之!
这就关乎到了正邪二字,也关乎到了善恶二字,只不过,那时孟宣还太懵懂,知道要怎么做,却并终究不解其中的含义,直到善恶二字分清,才终究有了些体悟。
有了体悟,便心念通达,便可入自在境,可破真灵。
孟宣手持一把烂的不成样子的油纸伞,上了城外一座荒山,山上大金雕已经等了他数月之久,见到孟宣形容枯槁而来,不由大吃了一惊,叫道:“怎么把自己搞成了这个样子?”
孟宣自己,却是满脸欣喜,只说了一声:“为我护法!”便盘坐于地,纸伞掷在一旁。
天上不同何时落下了瓢泼大雨,孟宣便于雨水暴落之下,凝神守心,进入了自在境。
这一次进入自在境,并非为了破穴,而是为了破境。
飘飘荡荡,他又一次进入了已经熟悉之极的自在境中,不过,这一次却没有借助任何外力,而且也没有一丝隔阂,而是真真正正的进来了,虚无空间之中,孟宣神念拔升,全身真气忽然汇聚到了一处,形成了一道倒立的漩涡形状,漩涡里面,有一团光华。
孟宣心里明白,那道漩涡,便是自己的真气,而漩涡里面,则是自己的神念。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气机,这气机的源头,便是修士的神念。
神念,就是一个人的生命本源,其他的肉身、血脉、真气种种,其实都是外在,只是一具皮囊,以及皮囊里抽离出来的力量,而惟有人的神念,才真正的代表了他自己。
人的肉身、真气,其实都是由神念操控的。
而原本,神念只是隐藏于肉身之中,包裹于真气之内,它存在,却无法找到。
因为神念是虚无缥缈的,无形无质。
但在此时,孟宣心念通达,进入了自在境,神念却显化了出来。
也直到此时,他才真正的对自己神念的强大,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在破了一千虚穴之后,自己的神念确实很强了,他在天池仙门时,也翻阅了一些典藉,知道普通的真气九重修士,神念显化之后,其实只有黄豆大小,但自己的神念显化之后,看起来却有拳头大小,足足比普通人大出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难怪要破入自在境,原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暂时使得神念与真气剥离,以便真正显化!”
孟宣心间自语,走到了这一步,他已经完全明白了破真灵的意义。
人的神念平时与肉身、真气,是密不可分的。
惟有进入了自在境,神念达到了最强的一刻,才会暂时剥离开。
也正是那种剥离的感觉,会让人产生一种“飞升”的感觉。
当然了,在产生了这种感觉之时,如果修士稍不留神,神念就会真的散溢于天地之间,空留一具皮囊,这就是坐化了。
“神念化形,修我真灵……”
孟宣心间大喝,运转玄功,使得神念发生变化。
几乎没有任何的阻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漩涡之中的那团光华,发生了变化。
一丝灵光骤然间自漩涡中出现,仿佛诞生于虚无,照亮了虚空。
灵光便是自那团神念光华中来,氤氲不定,漂浮于孟宣的脑海之中。
灵光很弱小,似乎随时会熄灭一般,但隐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它并无定形,大略的去形容,便像是一棵柔嫩的苗芽,只有三指左右。
而且,它还在慢慢的生长,渐渐由三指,长到了八指长短。
“破真灵,其实就是将自身的所有力量,都凝聚到一起,产生一丝灵光,而这一丝灵光的核心,就是人的神念,这灵光的大小、色泽,便代表着一个人的力量,按典藉上记载,普通人初破真灵,能有三四指长短,便很不错了,可是我竟然有八指……”
孟宣感应着这一丝灵光的出现,心间无比喜悦。
说“感应”,其实也不对,因为现在,他明显感觉,这灵光,便是自己。
只不过,这个自己,已经不是凡人时候的自己,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自己。
有人说破真灵时,便是成仙,孟宣终于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真气境时,修为再强,终究与普通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但随着这一丝灵光的出现,自己已经与普通人不一样了。
普通人心里的“自己”,还只是一片浑沌,他们其实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脑袋里?还是心脏里?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自己,与这具身体,又有什么关系?
这些东西,不突破真灵的人是搞不明白的。
而突破了真灵的人,则会在瞬息之间明白。
人所指的自己,便是指那一点“灵”性,而破了真灵,便是找到了那一点灵性。
自此以后,一切都不在重要了,所有的一切,只为了培养这一点灵性。
而这一点点灵性,便具有神通,它已经突破了肉身桎梏,可以沟通天地。
当然,更重要的,也是这真灵出现之后,所展露的优势。
到了此时,孟宣可以确定,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没有白废,他的真灵,初一诞生,便比普通人强了很多,这一是代表着他的生命力与神念,都远超普通的真灵修士,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他的潜力很强,日后的路可能比一般人走的更稳,也更远。
“嗡……”
就在灵光诞生之际,忽然有一声轻颤,在孟宣心间响起。
在孟宣惊诧不已的发现,竟然有一条龙影,不知从哪里游了出来,出现在了灵光附近,然后它向灵光飞了过去,首尾衔接,竟然化成了一道淡淡的光圈,将灵光保护住了,这样看起来,便像是弱小的灵光旁边,泛出了一圈神光,颇为精妙。
而孟宣诧异的原因,则是因为这条龙,无论怎么看,都像是他在施展大病仙诀的时候,所显化出来的食病之龙,也就是自己所修炼的大病仙诀的核心。
它竟然在此时自动显化,化作了自己灵光外的一道光圈?
这是什么情况?
“轰轰……”
还不待孟宣反应过来,又有异变发生。
下着暴雨的天地之间,忽然间巨雷降落,重重劈打在了他的顶门。
这一刻,大金雕只吓的瞠目结舌,飞快的跳到了一旁。
但巨雷散去,孟宣竟然丝毫没有变化,仍然是平静的坐在那里。
变化在里面,那一丝弱小的灵光,便像是得到了无尽的滋养,飞快的变化了起来。
它就像是一颗种子,刚刚抽出了一丝嫩芽,扎根在孟宣身体之中,以孟宣一身的真气为养料,茁壮生长,可是在这一刻,又得到了大量的雷精滋养,登时又出现了一丝变化。
由八指长短,竟然变成了十指长短,而且显得茁壮了一些。
只不过,被灵光汲取之后,仍然有很多雷精之力剩余了下来。
那些剩余的雷精之力,竟然没有散去,而是汇聚了起来,化作了灵光的第二道光圈。
“两道光圈?”
孟宣呆住了,还没等做出反应,便听轰隆几声,又有异变发生。
一缕灵光不知从何处飘来,那颜色与青铜盏里散发出来的光芒颜色极像。
它竟然也围绕在了孟宣的灵光外围,渐渐分成了黑白两色,乍一看,宛若一个太极一般,黑逐着白,白逐着黑,却将灵光护了起来,化作第三道光圈。
“第三道光圈,这倒底是什么变化?”
孟宣有些惊疑不定了,不过这吃惊的感觉还未消散,又有变化发现。
几百上千颗,不知道从哪里出现的小光珠,尽皆飞在了太极光圈之外,悬浮在了半空。
这些小珠子,有的大,有的小,大的便如指肚,小的便似米粒,而且给人的气机尽皆不同,有的像强大的剑客,有的像妖邪,有的却像虚弱的普通人。
数量之多,就连孟宣一时也数不清楚。
不过,这也让孟宣觉得很疑惑。
食病之龙,化作第一道光圈,孟宣好歹知道这与大病仙诀有关。
雷精之力,化作第二道光圈,孟宣也知道这与天罡雷法有关。
第三道太极光圈,多半与青铜盏有关,不过到底是什么原因,他说不清楚。
可这些珠子是什么?
在他产生了这个疑问的时候,他就轻轻延展了一丝灵光,勾来了一粒珠子。
对于他来说,这很容易,这缕灵光,便等于是他自己,想怎么控制,就怎么控制,简直比自己的手臂腿脚还容易,因为话说白了,其实他的手臂腿脚,甚至包括了他的整个身体,以前都是由这缕灵光来控制的,只是感觉不出来罢了,突破了真灵,就等于找到了自己。
也就在勾来了这粒珠子之后,孟宣顿时感觉到了一种变化,自己的灵光,竟然变了颜色,他勾过来的珠子,隐约有些火光闪现,在被它沟了过来之后,它的灵光周围,竟然立刻就多了一个火圈,而且连带着,他整个人都发生了变化,就好像,他已经不是自己了。
或者说,他真正的自己,被这个火圈遮蔽了,变成了另一个人。
“嗯?”
孟宣脸色大变,隐然猜到了一种可能,放弃了这颗珠子,又勾了另一粒过来。
被他放开之后,那一道火圈,立刻重又化成了珠子,回到了原地。
这一次,孟宣勾过来的,是一团隐然带有青气,而且略微有妖气的珠子,这上面的气机让孟宣感觉有些熟悉,就好像这是一个他非常熟悉的人一般。
与火意珠子一般,青色珠子也立刻变成了光圈,围在了灵光周围。
真正的孟宣又一次被遮蔽了,再次化成了另外一个人。
这一次更古怪,孟宣隐约感觉,自己竟似乎变成了女人……
这时候,他终于是确定了一些猜想,不停的将每一颗珠子勾过来,然后感受变化。
此时在外界,早已是骄阳一片,不知过去了多少天,孟宣正坐在一个凉篷里,却是大金雕给他搭起来的,而孟宣的气机,正不停的发生变化,时而像一个凛冽的剑客,时而像一个妩媚的女人,时而像一个气机衰弱的普通人,时而像是一个一身妖气的大妖……
正躲在不远处乘凉的大金雕直接就呆了,揉了揉自己的眼睛,自语道:“不对劲,不对劲,可能是我守大师兄守的时间太长了,眼花了,怎么感觉大师兄不像大师兄了?”
“大病仙诀啊大病仙诀,你除了病气,到底还引来了什么?”
孟宣这时候基本上已经明白这些珠子是什么了。
其实很简单,是每一个他曾经治过病的人自身的生命烙印,比如最初那颗火珠,是在孟宣回到四象城之前,给一个叫作肖焚河的人治病时留下来的,而那颗青色的,则是给青木治治病时留下来的,那颗剑气四溢却显得有些衰老的,是冷大师的,另外还有……
每一个人,或者说每一个生灵,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烙印。
这个烙印,由很多东西组成,血肉、真气、神念等等,非常复杂,也可称之为生命本源。
孟宣修炼大病仙诀,从很多人体内汲取了病气,本来他以为自己在炼化了病气之后,从别人体内汲取来的东西,便全都没有了,全部都炼化掉了,然后被自己吸收,可直到他突破了真灵境,体内种种力量合而为一,才发现了这些不融于自己真灵的异类……
现在他有些明白大病仙诀的真正含义了,也终于明白病老头为什么要那样嘱咐自己。
大病仙诀,着实有些邪异!
自己真的只是在汲取别人的病气吗?
又或者说,病气,到底是什么?
人体内有本源力量,按属性共分五行,五行力量混乱,就会得病。
而大病仙诀,可以汲取人体内的五行力量,使人混乱的五行,再次归于平衡。
看起来,自己汲取的,似乎只是人体内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力量。
但实际上,就算是这有害的力量,也是别人体内的力量啊,这也是他们生命本源的一部分,但是大病仙诀,竟然硬生生将它割裂了出来,然后吞噬掉了!
用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大病仙诀,竟然有吞噬别人生命本源的能力。
上古魔功演化而来,这话实在不假!
须知道,就连瞿墨白那两条血龙蛊,也只是吞噬人的血肉养份来壮大自身啊!
可大病仙诀,竟然是硬生生的吞噬别人的生命本源?
如果大病仙诀再强化一下,岂不是可以直接将别人的生命本源整个吞掉?
又或者说,这大病仙诀只是残缺的,所以它只能吞噬人的病气,若是完整的,没准就能吞噬别人所有的生命本源了……
一正一邪,竟然只差这么一步!
那些一粒一粒的小珠子,便是大病仙诀吞噬了别人的病气,并炼化掉其中的养份之后,剩下的“渣滓”,当然,所谓的渣滓,只是孟宣无法炼化的东西,并不是真的渣滓。
震惊过后,孟宣倒也很快明白了过来。
毕竟自己如今掌握的是大病仙诀,而不是那门上古魔功,而且自己就算是想要吞噬别人的生命本源,也做不到,自己的一些遐想,可以说是相当无谓了。
这些珠子,对他来说,其实有大用。
他的灵光,将每一粒珠子勾来之后,都可以让他的气质大变。
对于修行者来说,改变自身的骨骼肌肉,让自己变一个模样,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其实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修行界里,尤其是修行高深的修者里面,很少见到模样丑陋的,原因很简单,哪怕是丑陋,也习惯性的给自己整过一次容了,好歹看起来让人觉得顺眼。
但是,人的气机是无法改变的,哪怕成就了真灵,也只是气机无比强大,但气机本身,无法改变,能隐匿气机,就很了不得了。
只不过,孟宣现在,却无意中发现了自己可以化身千万的神通……R1152
说书先生听了孟宣的话,不屑的看了他一眼,狠狠往地上一啐,骂道:“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叫花子,真短见识,换了旁人,自然是罪不可赦,但放在宋大将军身上,那就是风流,你骂他老人家前,先算算人家独枪单骑,救了多少人再说……”
孟宣听了,低头不语,然后转身离开。
他又浑浑噩噩的走了一个月,直到青衣破了,芒鞋穿了,纸伞被风雨打烂了,葫芦里的酒被喝光了,他才恍然醒悟,从此,他不再看世间的善恶,转而观看自心。
他开始在自己心里形成一个善恶标准,是心中善恶,衡量世间种种。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受到危险时,一个人拼尽性命,保护自己的安全,这就是善,一人之善。
两个人时,一人遇险,一人救援,这也是善,二人之善。
一村或一城时,人为了村人或城池利益作战,这也是善,一城之善。
为了一国作战,这便是一国之善。
为了一域而战,这是一域之善。
为了人族而战,便是一族之善。
再往大了说,还有整个天地之善……
渐渐的,孟宣有些理解当初黄帝为何被人称为“大善”之人了。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看起来,便有不同的善恶。
世间未有至善之人,是善是恶,在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如的回答。
这是一杆尺,渐渐在孟宣心里有了雏形,此时的孟宣,仍然有很多问题想不明白,但终究开始触摸到大道的一角,开始登堂入室。
不同的角度来看,每个人有不同的善恶,自己又该如何断定何人可杀何人可救呢??
孟宣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想太久,他很快就有了答案。
惟一能够做出选择,做下决定的,便是自己。
何人可杀,何人可救,就看自己站在什么角度去看。
天地之间,或有评判善恶之尺,但这个尺子,终归要握在自己手中。
有了这个尺子,孟宣的一切疑惑,都不再疑惑。
那所谓的为善者,平时里布施些粥米,洒些铜钱,虽然这样做也是善举,但相比起他为了吞食别人家的千倾良田,买通了强盗,杀了人全家十三口人,这善举便不值一提了,所以这样的人名声再好,再受人称赞,也要杀掉,以全自己一百恶人数。
那为恶者,平时不善交际,愣头青一个,但实则凶恶之下,颇有善心,数次听说妖兵犯境,自动背了长枪大刀,去将军府集合,作为民兵上阵,抵御妖族,这样的人,他的恶,只是屡屡与人争执,甚至挥拳打人,但相比起他的善来,并不算什么,自然要救。
世间一切,无不讲究个因果,而孟宣计算善恶,也从因果出发。
若有果,便以结果论个正邪,于民利者,便是善。
若无果,便以因论个正邪,心意好者,便是善,心意邪者,便是恶。
……
凡人生于世,无知亦无惑,渐渐生长,有了目的,便会有疑问,有了疑问,自心便受束缚,不得自由,而后苦苦求索,问题得到了解答,心神便会通达无碍。
这通达无碍,便是自在境。
当年的病老头,行走红尘间,治病救人,也遇到了很多困惑,有人欺他侮他,他当时年轻,也有火性,想要杀人,想要报复,可是他又本性良善,不愿杀人,因此一直心念不通,后来他就是在被蜜蜂蛰了一下之后,忽然想到,这蜜蜂蛰了自己,虽然自己疼痛,但它又何尝不是没有几天活头了?可见冥冥之中,自有报应,自己又何必犯慎戒?
说来可笑,当时病老头确实是因为这一个念头,心念通达,破入了真在界。
而孟宣,则是因为通晓了善恶,知道了该杀该救之人,这才心念通达。
他本是一个自私的人,最初只想顾念着自己的朋友,亲人,只想自己好好修行一番,感受一番成仙做佛的快感,这种想法说白了,就是有些“胸无大志”,只不过病老头潜移默化,让他明白了人间沧桑正道,这才打开了他的大门,让他除了自己之外,开始顾念他人。
只顾自己的人,就是胸无大志,顾念他人,才可以算得上“胸怀宽广”。
当初在登仙台上,他留下了“斩逆、扶正”二字,其实都是因为病老头,病老头是正的,却没有得到好结果,这让他不忿,不甘,不愿,觉得人间正道倾塌,自己哪怕是为了病老头,也要将这个正字扶过来,而秦红丸,就更不用说了,背师弃义,必然诛之!
这就关乎到了正邪二字,也关乎到了善恶二字,只不过,那时孟宣还太懵懂,知道要怎么做,却并终究不解其中的含义,直到善恶二字分清,才终究有了些体悟。
有了体悟,便心念通达,便可入自在境,可破真灵。
孟宣手持一把烂的不成样子的油纸伞,上了城外一座荒山,山上大金雕已经等了他数月之久,见到孟宣形容枯槁而来,不由大吃了一惊,叫道:“怎么把自己搞成了这个样子?”
孟宣自己,却是满脸欣喜,只说了一声:“为我护法!”便盘坐于地,纸伞掷在一旁。
天上不同何时落下了瓢泼大雨,孟宣便于雨水暴落之下,凝神守心,进入了自在境。
这一次进入自在境,并非为了破穴,而是为了破境。
飘飘荡荡,他又一次进入了已经熟悉之极的自在境中,不过,这一次却没有借助任何外力,而且也没有一丝隔阂,而是真真正正的进来了,虚无空间之中,孟宣神念拔升,全身真气忽然汇聚到了一处,形成了一道倒立的漩涡形状,漩涡里面,有一团光华。
孟宣心里明白,那道漩涡,便是自己的真气,而漩涡里面,则是自己的神念。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气机,这气机的源头,便是修士的神念。
神念,就是一个人的生命本源,其他的肉身、血脉、真气种种,其实都是外在,只是一具皮囊,以及皮囊里抽离出来的力量,而惟有人的神念,才真正的代表了他自己。
人的肉身、真气,其实都是由神念操控的。
而原本,神念只是隐藏于肉身之中,包裹于真气之内,它存在,却无法找到。
因为神念是虚无缥缈的,无形无质。
但在此时,孟宣心念通达,进入了自在境,神念却显化了出来。
也直到此时,他才真正的对自己神念的强大,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在破了一千虚穴之后,自己的神念确实很强了,他在天池仙门时,也翻阅了一些典藉,知道普通的真气九重修士,神念显化之后,其实只有黄豆大小,但自己的神念显化之后,看起来却有拳头大小,足足比普通人大出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难怪要破入自在境,原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暂时使得神念与真气剥离,以便真正显化!”
孟宣心间自语,走到了这一步,他已经完全明白了破真灵的意义。
人的神念平时与肉身、真气,是密不可分的。
惟有进入了自在境,神念达到了最强的一刻,才会暂时剥离开。
也正是那种剥离的感觉,会让人产生一种“飞升”的感觉。
当然了,在产生了这种感觉之时,如果修士稍不留神,神念就会真的散溢于天地之间,空留一具皮囊,这就是坐化了。
“神念化形,修我真灵……”
孟宣心间大喝,运转玄功,使得神念发生变化。
几乎没有任何的阻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漩涡之中的那团光华,发生了变化。
一丝灵光骤然间自漩涡中出现,仿佛诞生于虚无,照亮了虚空。
灵光便是自那团神念光华中来,氤氲不定,漂浮于孟宣的脑海之中。
灵光很弱小,似乎随时会熄灭一般,但隐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它并无定形,大略的去形容,便像是一棵柔嫩的苗芽,只有三指左右。
而且,它还在慢慢的生长,渐渐由三指,长到了八指长短。
“破真灵,其实就是将自身的所有力量,都凝聚到一起,产生一丝灵光,而这一丝灵光的核心,就是人的神念,这灵光的大小、色泽,便代表着一个人的力量,按典藉上记载,普通人初破真灵,能有三四指长短,便很不错了,可是我竟然有八指……”
孟宣感应着这一丝灵光的出现,心间无比喜悦。
说“感应”,其实也不对,因为现在,他明显感觉,这灵光,便是自己。
只不过,这个自己,已经不是凡人时候的自己,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自己。
有人说破真灵时,便是成仙,孟宣终于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真气境时,修为再强,终究与普通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但随着这一丝灵光的出现,自己已经与普通人不一样了。
普通人心里的“自己”,还只是一片浑沌,他们其实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脑袋里?还是心脏里?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自己,与这具身体,又有什么关系?
这些东西,不突破真灵的人是搞不明白的。
而突破了真灵的人,则会在瞬息之间明白。
人所指的自己,便是指那一点“灵”性,而破了真灵,便是找到了那一点灵性。
自此以后,一切都不在重要了,所有的一切,只为了培养这一点灵性。
而这一点点灵性,便具有神通,它已经突破了肉身桎梏,可以沟通天地。
当然,更重要的,也是这真灵出现之后,所展露的优势。
到了此时,孟宣可以确定,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没有白废,他的真灵,初一诞生,便比普通人强了很多,这一是代表着他的生命力与神念,都远超普通的真灵修士,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他的潜力很强,日后的路可能比一般人走的更稳,也更远。
“嗡……”
就在灵光诞生之际,忽然有一声轻颤,在孟宣心间响起。
在孟宣惊诧不已的发现,竟然有一条龙影,不知从哪里游了出来,出现在了灵光附近,然后它向灵光飞了过去,首尾衔接,竟然化成了一道淡淡的光圈,将灵光保护住了,这样看起来,便像是弱小的灵光旁边,泛出了一圈神光,颇为精妙。
而孟宣诧异的原因,则是因为这条龙,无论怎么看,都像是他在施展大病仙诀的时候,所显化出来的食病之龙,也就是自己所修炼的大病仙诀的核心。
它竟然在此时自动显化,化作了自己灵光外的一道光圈?
这是什么情况?
“轰轰……”
还不待孟宣反应过来,又有异变发生。
下着暴雨的天地之间,忽然间巨雷降落,重重劈打在了他的顶门。
这一刻,大金雕只吓的瞠目结舌,飞快的跳到了一旁。
但巨雷散去,孟宣竟然丝毫没有变化,仍然是平静的坐在那里。
变化在里面,那一丝弱小的灵光,便像是得到了无尽的滋养,飞快的变化了起来。
它就像是一颗种子,刚刚抽出了一丝嫩芽,扎根在孟宣身体之中,以孟宣一身的真气为养料,茁壮生长,可是在这一刻,又得到了大量的雷精滋养,登时又出现了一丝变化。
由八指长短,竟然变成了十指长短,而且显得茁壮了一些。
只不过,被灵光汲取之后,仍然有很多雷精之力剩余了下来。
那些剩余的雷精之力,竟然没有散去,而是汇聚了起来,化作了灵光的第二道光圈。
“两道光圈?”
孟宣呆住了,还没等做出反应,便听轰隆几声,又有异变发生。
一缕灵光不知从何处飘来,那颜色与青铜盏里散发出来的光芒颜色极像。
它竟然也围绕在了孟宣的灵光外围,渐渐分成了黑白两色,乍一看,宛若一个太极一般,黑逐着白,白逐着黑,却将灵光护了起来,化作第三道光圈。
“第三道光圈,这倒底是什么变化?”
孟宣有些惊疑不定了,不过这吃惊的感觉还未消散,又有变化发现。
几百上千颗,不知道从哪里出现的小光珠,尽皆飞在了太极光圈之外,悬浮在了半空。
这些小珠子,有的大,有的小,大的便如指肚,小的便似米粒,而且给人的气机尽皆不同,有的像强大的剑客,有的像妖邪,有的却像虚弱的普通人。
数量之多,就连孟宣一时也数不清楚。
不过,这也让孟宣觉得很疑惑。
食病之龙,化作第一道光圈,孟宣好歹知道这与大病仙诀有关。
雷精之力,化作第二道光圈,孟宣也知道这与天罡雷法有关。
第三道太极光圈,多半与青铜盏有关,不过到底是什么原因,他说不清楚。
可这些珠子是什么?
在他产生了这个疑问的时候,他就轻轻延展了一丝灵光,勾来了一粒珠子。
对于他来说,这很容易,这缕灵光,便等于是他自己,想怎么控制,就怎么控制,简直比自己的手臂腿脚还容易,因为话说白了,其实他的手臂腿脚,甚至包括了他的整个身体,以前都是由这缕灵光来控制的,只是感觉不出来罢了,突破了真灵,就等于找到了自己。
也就在勾来了这粒珠子之后,孟宣顿时感觉到了一种变化,自己的灵光,竟然变了颜色,他勾过来的珠子,隐约有些火光闪现,在被它沟了过来之后,它的灵光周围,竟然立刻就多了一个火圈,而且连带着,他整个人都发生了变化,就好像,他已经不是自己了。
或者说,他真正的自己,被这个火圈遮蔽了,变成了另一个人。
“嗯?”
孟宣脸色大变,隐然猜到了一种可能,放弃了这颗珠子,又勾了另一粒过来。
被他放开之后,那一道火圈,立刻重又化成了珠子,回到了原地。
这一次,孟宣勾过来的,是一团隐然带有青气,而且略微有妖气的珠子,这上面的气机让孟宣感觉有些熟悉,就好像这是一个他非常熟悉的人一般。
与火意珠子一般,青色珠子也立刻变成了光圈,围在了灵光周围。
真正的孟宣又一次被遮蔽了,再次化成了另外一个人。
这一次更古怪,孟宣隐约感觉,自己竟似乎变成了女人……
这时候,他终于是确定了一些猜想,不停的将每一颗珠子勾过来,然后感受变化。
此时在外界,早已是骄阳一片,不知过去了多少天,孟宣正坐在一个凉篷里,却是大金雕给他搭起来的,而孟宣的气机,正不停的发生变化,时而像一个凛冽的剑客,时而像一个妩媚的女人,时而像一个气机衰弱的普通人,时而像是一个一身妖气的大妖……
正躲在不远处乘凉的大金雕直接就呆了,揉了揉自己的眼睛,自语道:“不对劲,不对劲,可能是我守大师兄守的时间太长了,眼花了,怎么感觉大师兄不像大师兄了?”
“大病仙诀啊大病仙诀,你除了病气,到底还引来了什么?”
孟宣这时候基本上已经明白这些珠子是什么了。
其实很简单,是每一个他曾经治过病的人自身的生命烙印,比如最初那颗火珠,是在孟宣回到四象城之前,给一个叫作肖焚河的人治病时留下来的,而那颗青色的,则是给青木治治病时留下来的,那颗剑气四溢却显得有些衰老的,是冷大师的,另外还有……
每一个人,或者说每一个生灵,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烙印。
这个烙印,由很多东西组成,血肉、真气、神念等等,非常复杂,也可称之为生命本源。
孟宣修炼大病仙诀,从很多人体内汲取了病气,本来他以为自己在炼化了病气之后,从别人体内汲取来的东西,便全都没有了,全部都炼化掉了,然后被自己吸收,可直到他突破了真灵境,体内种种力量合而为一,才发现了这些不融于自己真灵的异类……
现在他有些明白大病仙诀的真正含义了,也终于明白病老头为什么要那样嘱咐自己。
大病仙诀,着实有些邪异!
自己真的只是在汲取别人的病气吗?
又或者说,病气,到底是什么?
人体内有本源力量,按属性共分五行,五行力量混乱,就会得病。
而大病仙诀,可以汲取人体内的五行力量,使人混乱的五行,再次归于平衡。
看起来,自己汲取的,似乎只是人体内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力量。
但实际上,就算是这有害的力量,也是别人体内的力量啊,这也是他们生命本源的一部分,但是大病仙诀,竟然硬生生将它割裂了出来,然后吞噬掉了!
用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大病仙诀,竟然有吞噬别人生命本源的能力。
上古魔功演化而来,这话实在不假!
须知道,就连瞿墨白那两条血龙蛊,也只是吞噬人的血肉养份来壮大自身啊!
可大病仙诀,竟然是硬生生的吞噬别人的生命本源?
如果大病仙诀再强化一下,岂不是可以直接将别人的生命本源整个吞掉?
又或者说,这大病仙诀只是残缺的,所以它只能吞噬人的病气,若是完整的,没准就能吞噬别人所有的生命本源了……
一正一邪,竟然只差这么一步!
那些一粒一粒的小珠子,便是大病仙诀吞噬了别人的病气,并炼化掉其中的养份之后,剩下的“渣滓”,当然,所谓的渣滓,只是孟宣无法炼化的东西,并不是真的渣滓。
震惊过后,孟宣倒也很快明白了过来。
毕竟自己如今掌握的是大病仙诀,而不是那门上古魔功,而且自己就算是想要吞噬别人的生命本源,也做不到,自己的一些遐想,可以说是相当无谓了。
这些珠子,对他来说,其实有大用。
他的灵光,将每一粒珠子勾来之后,都可以让他的气质大变。
对于修行者来说,改变自身的骨骼肌肉,让自己变一个模样,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其实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修行界里,尤其是修行高深的修者里面,很少见到模样丑陋的,原因很简单,哪怕是丑陋,也习惯性的给自己整过一次容了,好歹看起来让人觉得顺眼。
但是,人的气机是无法改变的,哪怕成就了真灵,也只是气机无比强大,但气机本身,无法改变,能隐匿气机,就很了不得了。
只不过,孟宣现在,却无意中发现了自己可以化身千万的神通……R1152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