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43 六十九 胡服骑射如虎
- 744 七十 黑衣雾茫茫
- 745 七十一 天地破
- 746 七十二 现初阳
- 747 七十三 客归乡
- 748 七十四 天罡万变
- 749 七十五 风雨飘摇
- 750 七十六 黯然神伤
- 751 七十七 解红·爱入骨
- 752 七十八 恨缠心
- 753 七十九 纷纷乱乱寻那人
- 754 八十 遇难西天求佛恩
- 755 八十一 风流一夜梦惊魂
- 756 八十二 塞姑·剑豪相逢饮酒
- 757 八十三 忙碌十年白首
- 758 八十四 来访不识至亲
- 759 八十五 老马难寻归路
- 760 一 秋夜雨·淮南仙语滔滔水
- 761 二 九歌一曲心碎
- 762 三 清修妙悟道
- 763 四 风雪散
- 764 五 柔情蜜意
- 765 六 朱门群客争富贵
- 766 七 庙影绰
- 767 八 死者无忌
- 768 九 浊世身心累
- 769 十 帐中火
- 770 十一 孤城难寐
- 771 十二 饮马歌·东方烈日照
- 772 十三 大漠长烟淆
- 773 十四 爱意向谁道
- 774 十五 此情不知晓
- 775 十六 古城荒
- 776 十七 鬼影幽
- 777 十八 隐隐游魂笑
- 778 十九 岁已老
- 779 二十 鹊桥仙·红云弥漫
- 780 二十一 星光黯淡
- 781 二十二 荒漠西城明月
- 782 二十三 相逢酒后吐真言
- 783 二十四 叙旧事
- 784 二十五 茫然不解
- 785 二十六 夜深人静
- 786 二十七 幽山荒洞
- 787 二十八 山雀啼声不灭
- 788 二十九 一生心痛罪孽沉
- 789 三十 怎料到
- 790 三十一 深情难戒
- 791 三十二 天仙子·朝圣佳人惊帝王
- 792 三十三 庙里童哭不绝响
- 793 三十四 相逢一笑怨皆消
- 794 三十五 轻霓裳
- 795 三十六 心恍恍
- 796 三十七 宫内剑藏彗星降
- 797 三十八 昔日草原伴情郎
- 798 三十九 凤凰出云天地创
- 799 四十 乘风而去往何方
- 800 四十一 亲人丧
- 801 四十二 前尘忘
- 802 四十三 泪眼朦胧愁心上
- 803 四十四 声声慢·一生苦难
- 804 四十五 一世波折
- 805 四十六 一心愁怨何诉
- 806 四十七 信笺迟出终至
- 807 四十八 诸事如旧
- 808 四十九 媒人乘凤道喜
- 809 五十 却生忧
- 810 五十一 神游故处
- 811 五十二 剑相配
- 812 五十三 伴君行
- 813 五十四 犹似恶龙凶虎
- 814 五十五 夤夜偷行崖路
- 815 五十六 千里血
- 816 五十七 千军仅余白骨
- 817 五十八 祭拜亡魂
- 818 五十九 复见往昔旧故
- 819 六十 此生所求无悔
- 820 六十一 却诛心
- 821 六十二 行将就木
- 822 六十三 夜墨色
- 823 六十四 断肠人终至归宿
- 824 一 点樱桃·如梦如真
- 825 二 沙吹万里路漫漫
- 826 三 刀头血染
- 827 四 儿女情仇难
- 828 五 ****何异
- 829 六 鬼蜮其心险
- 830 七 前生绊
- 831 八 来世相见
- 832 九 曲终人将散
- 833 十 醉妆词·笼中兽
- 834 十一 摧心咒
- 835 十二 大雪飘迷雾
- 836 十三 源水旧
- 837 十四 元神祖
- 838 十五 梦醒千秋古
- 839 完结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七十九 纷纷乱乱寻那人
七十九 纷纷乱乱寻那人
赵盛霎时省悟,冷汗直流,说道:“不错,多亏你提及此事。那些瑶民、傣族、怒族的蛮夷,各个儿只服空悟遁,只怕早有作乱之心。咱们怎生想个法子,令他们乖乖听话?”
茂竟圆道:“皇上聪慧,属下不敢扰了皇上主意,还请陛下定夺。”
赵盛暗想:“你怎地老让我谋划?空悟遁自来不让我伤神。”但眼下多说无益,思索许久,委实更无善策,咬牙道:“一个个全都杀了。”
茂竟圆似早有所料,立时说道:“皇上此法大妙,这些蛮夷不可放纵,更不可赶走,也无法善用,唯有斩草除根,一了百了。”
赵盛点了点头,叫来城中汉人大将康诚,他原是侍卫统领,眼下已提拔为城防总指挥使。赵盛说起此事,康诚大惊,当真不愿下此狠手,但赵盛这数月来对大臣猜疑甚重,稍有违逆,立时便有重罚。康诚得了赵盛好处,不想功亏一篑,唯有违背良心,听他号令行事。
三人商议一阵,暗中知会所有汉军,说城中滇地一众土族勾结元人与周瀚海,要杀尽满城汉人,须得及早制止,以防反受其害。众将士听了,无不恼恨异常,于是暗中布置,趁当夜蛮族不备,陡然发难,奇袭大营。
众蛮族好汉陡然惊觉,却已应对不及,仓促应战,一时之间,城中杀声震天,血流成河,有蛮族突围逃出,躲入城内民居之地,众汉军追杀过来,不分青红皂白,乱杀一通,殃及百姓无算。
城中本有好事、无赖之流,见此情景,以为有机可趁,便成群结队,上街抢掠烧杀,于是军如虎、贼如狼,黎民百姓似牛羊,顺元府内人人胆寒,四处危机重重。
......
李听雨本在家中,与江龙帮诸人商议今后出路,自空悟遁一派惨遭屠戮之后,他早不满赵盛种种行径,但念及抗元大事,一直不愿反他。莫忧心中却无汉元之分,多次向李听雨提议,要趁势杀入宫中,制住赵盛,立仇馨之子为帝,由此反客为主,掌控朝政,由乱生治,江龙帮也可一举飞黄腾达。
李听雨慌忙道:“咱们江湖侠义人士,若做出这等事来,传扬出去,岂不令天下好汉心冷辱骂?那是臭名远扬、万劫不复之举。”
莫忧冷冷说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们英雄好汉,做事怎能婆婆妈妈?若错失良机,哪天赵盛派大军来剿杀咱们,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李若兰皱眉道:“爹爹,咱们也别淌这浑水了,趁早离了这都城,返回江南去吧。”
李听雨叹道:“咱们这一走,又如何向帮中这好几万兄弟交待?况且江南被铁穆耳攻占,咱们回去之后,处境加倍艰难。”
香儿道:“那咱们可去庐州城哪,我爹爹仍在那边,也有五万江龙帮兄弟,那里安全得多,也隐秘的多。”
众人一听,正合心意,唯有莫忧勃然大怒,斥道:“我才是江龙帮帮主,难道竟说话不算?”
郭远征说道:“莫忧姑娘,你这帮主,乃是那混账皇帝指认的,大伙儿可不曾聚在一块儿商讨过。咱们都不愿听那皇帝之命,却都服李听雨伯伯号令。”
莫忧见众人齐心,心头无奈,摇头道:“你们如此懦弱,坐失良机,岂能成就大业?”一时心灰意懒,不再多言。
就在此时,听得屋外隆地一声巨响,群雄耸动,纷纷冲出,见无数官兵冲了进来,为首大将喝道:“李听雨,你窝藏朝廷钦犯,还不快快把他交出来?”
李听雨怒道:“我何曾藏过什么钦犯了?此乃镇东王府邸,你擅自乱闯,是奉了何人之令?”
那将领其实并非赵盛派来,而是他觊觎莫忧、李若兰美貌,想趁此大乱时机,将两人掳走强占。眼下见两人站在李听雨身后,双目发直,满脸奸邪,大声道:“来人哪,将这两个小娘捉了,若有反抗之人,格杀勿论!”
莫忧冷笑一声,人影一闪,刺出数剑,她武功何等高强?那将领站的又近,霎时身上被捅出数个窟窿,闷哼一声,倒地而亡。莫忧一脚踩破此人脑壳,大声说道:“狗都不如的东西!再不退走,我让你们一个个儿死无葬身之地!”
众将士今晚杀得兴起,人性全无,兽·性·勃发,见状狂怒,竟一股脑朝群雄杀来。李若兰高呼一声,使出六龙祥瑞,当场斩杀六人,但这数千人涌入府内,众人武功虽高,但也颇为惊险,好在这些兵卒也不过是乌合之众,又无人指挥,倒也并非难以应付。
如此杀了许久,总算杀尽敌寇,只是府上好死伤惨重,李听雨清点人手,竟发现吴陵、陶蛇已然断气,刹那间仿佛天塌了一般,跪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大哭起来。李若兰、香儿、赵风、段玉水等人也各自垂泪,哭泣不止。原来这两人年纪老迈,本已风烛残年,数月前与元人精兵一战,耗尽气血,已然油尽灯枯,此时再经大战,都支持不住,运功出岔,双双丧生。
莫忧道:“这两位老人家一生辛劳,立功无数,如今死战而死,也算是一世英雄,你们若再哭哭啼啼,岂非对他们不敬?”
段玉水望着莫忧,愣了许久,终于站起,念及陶蛇恩义,说道:“蛇叔叔对山庄忠心耿耿,我当收着他的骨灰,带回神农山庄埋葬。”说罢启出药粉,撒于陶蛇身上,化去他尸骨,置于灵龛之中。
李听雨想要埋葬死去兄弟,但莫忧怒道:“什么时候了?你们这般拖拖拉拉,好生让人气愤!如今只有早些与其余帮众汇合,一同杀出城去,前往庐州!”
李听雨点头称是,命众人收拾一番,走到街上,途中火焰焚天,尸横遍野,当真如同末日。他大半生与元军作战,奔波不停,穷心竭力,好不容易见着曙光,今夜可却毁于一旦,岂能不痛心疾首?霎时心如死灰,再生不出半点雄心壮志。
众人来到其余帮众所在军营,见防守严密,并无损伤,尽皆欢喜。在昆明一役,江龙帮子弟兵奋不顾身,誓死拼杀,只剩下两万将士,李听雨悉数带上,趁夜奔出城门,往庐州方向而去。
行至半路,李若兰忽然说道:“咱们须得留下帮中记号,知会苍鹰哥哥一声。”
莫忧心中一动,点头道:“不错,此事由我来办好了。若兰姑娘要照顾孩儿与堂主,可抽不开身。”
李若兰虽然记挂苍、雪二人,但莫忧所言在理,众人之中,除李若兰之外,以莫忧武功最高,而她人又机灵,如此再合适不过。莫忧便辞行众人,返身回城。
然而在莫忧心中,实则另有一番思量:江龙帮众人对她并不心服,不愿听她号令,她也无法可想。但如今顺元府大乱,她可趁势潜入朝中,设法制住赵盛,喂他服食迷魂血,令他成为自己手上傀儡。
赵盛虽惹出乱子,但毕竟是皇帝之尊,城中仍有无数死忠追随,侍卫军兵力也不弱。莫忧若能一举成功,再命此人释放空悟遁,重振朝纲,那她莫忧便可一步登天,成为天下汉人群雄的领袖。
她反复斟酌,只觉甚是可行,她武功何等神妙?人又美丽绝伦,兼之城中变乱,如要混入宫中,当真轻而易举。她下定决心,满怀喜慰,当即步履乘风,赶往皇宫去了。
......
赵盛下了屠杀夷族之令后,在宫中坐立不安,来回绕步,茶水喝了一杯又一杯,不知不觉间便已满头大汗。等到深夜,茂竟圆、康诚等人慌慌张张来报,说起城中之事,赵盛如遭火焚,忍不住痛骂道:“你们两个蠢货!此事怎能闹到如此地步?”
茂竟圆慌忙跪倒,说道:“属下无能,累皇上烦扰。但皇上大可放心,虽经此一乱,但蛮夷全数丧命,城中叛党也不复存在,正所谓不破不立也。如今城中军民上下一心,人人对皇上忠诚,那周瀚海区区蛮夷大军,何足道哉?微臣这便征兆周围四城之兵,将这叛党击溃!”
赵盛一想不错,板着的面孔渐渐露出笑意,笑骂道:“好一个‘不破不立’,算了,错有错招,我乃上苍眷顾的天子,自然能化险为夷了。”
陡然间,又见一将领在一太监指引下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见了赵盛,跪倒在地,哭喊道:“皇上,张览叛变!引十万大军进入鞑子包围圈中,全数投降鞑子了!”
赵盛只吓得魂飞魄散,脑中空白一片,软软坐倒,过了半晌,怒道:“你信口胡言!来人,将这人宰了!”茂竟圆与康诚连忙劝阻,赵盛方才收回成命,但仍咬牙道:“你给我如实招来!”
那将领说道:“皇上,那甘麻剌亲王从此城败退之后,忽必烈便暗中下令,换铁穆耳亲王领军来攻,只是他们行军隐秘,不露半点消息,咱们毫无知觉,那一夜营地被鞑子围的严严实实.....”
赵盛蓦然心想:“若是空悟遁派兵,定将途中敌人情形探听的清清楚楚,了然于心,咱们这才战无不胜。”念及于此,反而更是怒气冲天,满怀怨恨。(未完待续。)
茂竟圆道:“皇上聪慧,属下不敢扰了皇上主意,还请陛下定夺。”
赵盛暗想:“你怎地老让我谋划?空悟遁自来不让我伤神。”但眼下多说无益,思索许久,委实更无善策,咬牙道:“一个个全都杀了。”
茂竟圆似早有所料,立时说道:“皇上此法大妙,这些蛮夷不可放纵,更不可赶走,也无法善用,唯有斩草除根,一了百了。”
赵盛点了点头,叫来城中汉人大将康诚,他原是侍卫统领,眼下已提拔为城防总指挥使。赵盛说起此事,康诚大惊,当真不愿下此狠手,但赵盛这数月来对大臣猜疑甚重,稍有违逆,立时便有重罚。康诚得了赵盛好处,不想功亏一篑,唯有违背良心,听他号令行事。
三人商议一阵,暗中知会所有汉军,说城中滇地一众土族勾结元人与周瀚海,要杀尽满城汉人,须得及早制止,以防反受其害。众将士听了,无不恼恨异常,于是暗中布置,趁当夜蛮族不备,陡然发难,奇袭大营。
众蛮族好汉陡然惊觉,却已应对不及,仓促应战,一时之间,城中杀声震天,血流成河,有蛮族突围逃出,躲入城内民居之地,众汉军追杀过来,不分青红皂白,乱杀一通,殃及百姓无算。
城中本有好事、无赖之流,见此情景,以为有机可趁,便成群结队,上街抢掠烧杀,于是军如虎、贼如狼,黎民百姓似牛羊,顺元府内人人胆寒,四处危机重重。
......
李听雨本在家中,与江龙帮诸人商议今后出路,自空悟遁一派惨遭屠戮之后,他早不满赵盛种种行径,但念及抗元大事,一直不愿反他。莫忧心中却无汉元之分,多次向李听雨提议,要趁势杀入宫中,制住赵盛,立仇馨之子为帝,由此反客为主,掌控朝政,由乱生治,江龙帮也可一举飞黄腾达。
李听雨慌忙道:“咱们江湖侠义人士,若做出这等事来,传扬出去,岂不令天下好汉心冷辱骂?那是臭名远扬、万劫不复之举。”
莫忧冷冷说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们英雄好汉,做事怎能婆婆妈妈?若错失良机,哪天赵盛派大军来剿杀咱们,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李若兰皱眉道:“爹爹,咱们也别淌这浑水了,趁早离了这都城,返回江南去吧。”
李听雨叹道:“咱们这一走,又如何向帮中这好几万兄弟交待?况且江南被铁穆耳攻占,咱们回去之后,处境加倍艰难。”
香儿道:“那咱们可去庐州城哪,我爹爹仍在那边,也有五万江龙帮兄弟,那里安全得多,也隐秘的多。”
众人一听,正合心意,唯有莫忧勃然大怒,斥道:“我才是江龙帮帮主,难道竟说话不算?”
郭远征说道:“莫忧姑娘,你这帮主,乃是那混账皇帝指认的,大伙儿可不曾聚在一块儿商讨过。咱们都不愿听那皇帝之命,却都服李听雨伯伯号令。”
莫忧见众人齐心,心头无奈,摇头道:“你们如此懦弱,坐失良机,岂能成就大业?”一时心灰意懒,不再多言。
就在此时,听得屋外隆地一声巨响,群雄耸动,纷纷冲出,见无数官兵冲了进来,为首大将喝道:“李听雨,你窝藏朝廷钦犯,还不快快把他交出来?”
李听雨怒道:“我何曾藏过什么钦犯了?此乃镇东王府邸,你擅自乱闯,是奉了何人之令?”
那将领其实并非赵盛派来,而是他觊觎莫忧、李若兰美貌,想趁此大乱时机,将两人掳走强占。眼下见两人站在李听雨身后,双目发直,满脸奸邪,大声道:“来人哪,将这两个小娘捉了,若有反抗之人,格杀勿论!”
莫忧冷笑一声,人影一闪,刺出数剑,她武功何等高强?那将领站的又近,霎时身上被捅出数个窟窿,闷哼一声,倒地而亡。莫忧一脚踩破此人脑壳,大声说道:“狗都不如的东西!再不退走,我让你们一个个儿死无葬身之地!”
众将士今晚杀得兴起,人性全无,兽·性·勃发,见状狂怒,竟一股脑朝群雄杀来。李若兰高呼一声,使出六龙祥瑞,当场斩杀六人,但这数千人涌入府内,众人武功虽高,但也颇为惊险,好在这些兵卒也不过是乌合之众,又无人指挥,倒也并非难以应付。
如此杀了许久,总算杀尽敌寇,只是府上好死伤惨重,李听雨清点人手,竟发现吴陵、陶蛇已然断气,刹那间仿佛天塌了一般,跪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大哭起来。李若兰、香儿、赵风、段玉水等人也各自垂泪,哭泣不止。原来这两人年纪老迈,本已风烛残年,数月前与元人精兵一战,耗尽气血,已然油尽灯枯,此时再经大战,都支持不住,运功出岔,双双丧生。
莫忧道:“这两位老人家一生辛劳,立功无数,如今死战而死,也算是一世英雄,你们若再哭哭啼啼,岂非对他们不敬?”
段玉水望着莫忧,愣了许久,终于站起,念及陶蛇恩义,说道:“蛇叔叔对山庄忠心耿耿,我当收着他的骨灰,带回神农山庄埋葬。”说罢启出药粉,撒于陶蛇身上,化去他尸骨,置于灵龛之中。
李听雨想要埋葬死去兄弟,但莫忧怒道:“什么时候了?你们这般拖拖拉拉,好生让人气愤!如今只有早些与其余帮众汇合,一同杀出城去,前往庐州!”
李听雨点头称是,命众人收拾一番,走到街上,途中火焰焚天,尸横遍野,当真如同末日。他大半生与元军作战,奔波不停,穷心竭力,好不容易见着曙光,今夜可却毁于一旦,岂能不痛心疾首?霎时心如死灰,再生不出半点雄心壮志。
众人来到其余帮众所在军营,见防守严密,并无损伤,尽皆欢喜。在昆明一役,江龙帮子弟兵奋不顾身,誓死拼杀,只剩下两万将士,李听雨悉数带上,趁夜奔出城门,往庐州方向而去。
行至半路,李若兰忽然说道:“咱们须得留下帮中记号,知会苍鹰哥哥一声。”
莫忧心中一动,点头道:“不错,此事由我来办好了。若兰姑娘要照顾孩儿与堂主,可抽不开身。”
李若兰虽然记挂苍、雪二人,但莫忧所言在理,众人之中,除李若兰之外,以莫忧武功最高,而她人又机灵,如此再合适不过。莫忧便辞行众人,返身回城。
然而在莫忧心中,实则另有一番思量:江龙帮众人对她并不心服,不愿听她号令,她也无法可想。但如今顺元府大乱,她可趁势潜入朝中,设法制住赵盛,喂他服食迷魂血,令他成为自己手上傀儡。
赵盛虽惹出乱子,但毕竟是皇帝之尊,城中仍有无数死忠追随,侍卫军兵力也不弱。莫忧若能一举成功,再命此人释放空悟遁,重振朝纲,那她莫忧便可一步登天,成为天下汉人群雄的领袖。
她反复斟酌,只觉甚是可行,她武功何等神妙?人又美丽绝伦,兼之城中变乱,如要混入宫中,当真轻而易举。她下定决心,满怀喜慰,当即步履乘风,赶往皇宫去了。
......
赵盛下了屠杀夷族之令后,在宫中坐立不安,来回绕步,茶水喝了一杯又一杯,不知不觉间便已满头大汗。等到深夜,茂竟圆、康诚等人慌慌张张来报,说起城中之事,赵盛如遭火焚,忍不住痛骂道:“你们两个蠢货!此事怎能闹到如此地步?”
茂竟圆慌忙跪倒,说道:“属下无能,累皇上烦扰。但皇上大可放心,虽经此一乱,但蛮夷全数丧命,城中叛党也不复存在,正所谓不破不立也。如今城中军民上下一心,人人对皇上忠诚,那周瀚海区区蛮夷大军,何足道哉?微臣这便征兆周围四城之兵,将这叛党击溃!”
赵盛一想不错,板着的面孔渐渐露出笑意,笑骂道:“好一个‘不破不立’,算了,错有错招,我乃上苍眷顾的天子,自然能化险为夷了。”
陡然间,又见一将领在一太监指引下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见了赵盛,跪倒在地,哭喊道:“皇上,张览叛变!引十万大军进入鞑子包围圈中,全数投降鞑子了!”
赵盛只吓得魂飞魄散,脑中空白一片,软软坐倒,过了半晌,怒道:“你信口胡言!来人,将这人宰了!”茂竟圆与康诚连忙劝阻,赵盛方才收回成命,但仍咬牙道:“你给我如实招来!”
那将领说道:“皇上,那甘麻剌亲王从此城败退之后,忽必烈便暗中下令,换铁穆耳亲王领军来攻,只是他们行军隐秘,不露半点消息,咱们毫无知觉,那一夜营地被鞑子围的严严实实.....”
赵盛蓦然心想:“若是空悟遁派兵,定将途中敌人情形探听的清清楚楚,了然于心,咱们这才战无不胜。”念及于此,反而更是怒气冲天,满怀怨恨。(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