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11 510 一条信息
- 512 511 三访广寒宫
- 513 512 吴刚伐桂
- 514 513 高继兰
- 515 514 内在关联
- 516 515 五行世界
- 517 516 孔宣
- 518 517 交易
- 519 518 三星聚齐
- 520 519 大唐落幕
- 521 520 天下四分
- 522 521 何人上榜
- 523 522 二十年期限
- 524 523 三国成型
- 525 524 大战将起
- 526 525 内部瓦解
- 527 526 炮轰
- 528 527 道教插手
- 529 528 大雨滂沱
- 530 529 大战
- 531 530 枉死
- 532 531 摆阵
- 533 532 闯阵
- 534 533 赢就是输
- 535 534 山穷水尽
- 536 535 归来
- 537 536 出手
- 538 537 先天至宝
- 539 538 显威
- 540 539 制敌
- 541 540 谈判
- 542 541 变化逆转
- 543 542 道教倒戈
- 544 543 投票吧
- 545 544 一不留神就中套
- 546 545 三界第一黑哨
- 547 546 恶焰嚣张
- 548 547 转眼就打脸
- 549 548 胜负早已算定
- 550 549 硬撼
- 551 550 平推
- 552 551 不要颜面
- 553 552 寻援
- 554 553 女娲宫
- 555 554 落凤坡
- 556 555 斗鲲鹏
- 557 556 无尽空间
- 558 557 龙争凤斗
- 559 558 龙凤呈祥
- 560 559 坐骑
- 561 560 一个机会
- 562 561 风云突变
- 563 562 三国鼎立
- 564 563 九天息壤
- 565 564 圣人驾临
- 566 565 女娲出面
- 567 566 通天的怨气
- 568 567 四代九等
- 569 568 封神台
- 570 569 镇元子
- 571 570 九九红云散魄葫芦
- 572 571 大道之基
- 573 572 千古一帝
- 574 573 生在赵家
- 575 574 血煞现身
- 576 575 杀刘知远
- 577 576 黄雀在后
- 578 577 收服血煞
- 579 578 天下大势
- 580 579 瓜分
- 581 580 三国明君
- 582 581 昆仑山龙泉洞
- 583 582 巨龙
- 584 583 就差一点
- 585 584 昆仑之巅
- 586 585 三大神兽
- 587 586 唯有自救
- 588 587 大宏愿
- 589 588 龙凤呈祥
- 590 589 形势逆转
- 591 590 一剑两半
- 592 591 再来一个
- 593 592 大获全胜
- 594 593 八方来投
- 595 594 开始即是结束
- 596 聂小倩01
- 597 聂小倩02
- 598 聂小倩03
- 599 聂小倩04
- 600 青青01
- 601 青青02
- 602 青青03
- 603 青青04
- 604 沈细娘01
- 605 沈细娘02
- 606 沈细娘03
- 607 沈细娘04
- 608 米不该01
- 609 米不该02
- 610 米不该03
- 611 米不该04
- 612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520 天下四分
520 天下四分
朱温代唐建梁,天下各地为之震动。但对于道、佛、崭三教来说,这本是天数,所以并没有什么意外。
当然,既然是意料之中,自然就早有所安排。
虽然自称大梁,但仍是唐朝时藩镇割据的局面,各地藩镇多有不服梁朝者。蜀地王建,就是其中之一。
王建当年救李儇有功,因此成为神策军将领。之后被排挤出朝廷,任利州刺史,反倒因此发迹,势力不断壮大。
等到朱温建立梁朝,王建已经占据两川、三峡,被封为蜀王,成为此时最大的割据势力。
“既然大师这么说,那我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阿弥陀佛,陛下圣明。”
蜀地王宫,从一名大和尚手中接过大印,王建终于下定决心。
三日之后,王建称帝,国号蜀!
嗡!
在蜀国建立之后,一道气运冲天而起,与梁朝遥遥相抗。
建国需要国器,而王建背后有佛教支持,文殊菩萨化形下凡,将佛教得到的蜀印交给他。
“师姐,咱们怎么办?”
蜀国气运升起,各地修士皆可看到。此时江南道,春娘等崭教中人举头遥望,不由得微微皱眉,询问旁边的薛柏。
“师尊离开之时,交给大师兄锦盒文书,其中有百年方略。”
薛柏看了一会儿,嘴角轻笑说道。
“大师兄已经看过此十年内的记载,其中早已预见蜀国建立之事。师尊文书中说的明白,广积粮缓称王,紧守门户安心发展就是。”
“那我们就放心了。”
“嘎嘎,主人算尽百年乱世,只怕比圣人也不差了。”
听了薛柏的话,众人心中大定,同时对米小侠的本事越发惊叹。毕竟建国这种大事,可不是普通人可以掐算的。
比如崭教第一术士薛柏,她也卜算不到丝毫。
总之不管其他,既然米小侠早已做出安排,众人照做就是。所以梁朝、蜀国以魏印、蜀印先后建国,唯独掌控吴印的江南道不见丝毫动静。
“道长,今后就有劳你了。”
与此同时,占据河朔三地的李克用,重病在床。曾与朱温争锋的一代枭雄,此时形如枯槁,指着床前的一名男子,向另外一名道士托付。
“晋王放心,我必定扶持小王爷,成就李家大业!”
道士微微拱手,目光坚定。这道士不是旁人,正是变换容貌的广成子!而此时床前另外一名男子,正是李克用长子李存勖。
李克用与朱温相争多年,此时实力也只是稍弱。但因为没有国器,所以并没有称帝建国。
实际上,魏印仍在道教掌控之中,只是暂时给梁朝使用。此时道教扶持晋王,但并不着急收回魏印,表现的胸有成竹。
第二年,李克用病逝,享年五十三岁。按照李克用生前嘱咐,长子李存勖继位晋王。
此时再看天下,梁朝占据中原,但并未统一天下,各地仍有许多割据势力。而这些势力当中,以三方最强,分别是蜀、晋、江南!
这三方势力,正是由佛教、道教、崭教分别支持,此时与梁朝对峙,基本形成天下四分的局面。
而这其中,以江南地盘最小,但因为一直没有遭受什么战乱,反倒最为富足。可以说是兵强马壮,不容小觑。
反倒是掌握大统的梁朝,看似势力庞大,但因为没有教派支持,反倒是蜀、晋眼中的肥羊,随时准备将其吃掉。
至于天庭,在朱温灭唐之后,便断了和其的联系。毕竟对于天庭来说,只要开启这个乱世即可。至于谁做皇帝,完全不关心。
“启奏玉帝,太上老君和弥勒佛祖来了。”
天宫圣境凌霄宝殿,玉皇大帝正在考虑事情,太白金星忽然进来禀报,不由得眉头一皱。
“宣。”
这两人这个时候一同到来,不用猜也知道是什么目的,玉皇大帝也不禁头疼。但两教教主,总不能凉在外面。
玉帝叹口气摆摆手,随后片刻,太白金星引领两人进来。
“见过玉皇大帝。”
“两位教主请坐。”
见礼之后,玉帝赐座,然后闭口不言。
“此次小杀劫来临,三教应劫,对于应劫之人,不知玉帝有何打算。”
既然玉帝默不作声,太上老君索性先开口,直截了当的询问。
“这个……呵呵,朕只是个局外人,哪有什么打算。”
玉帝笑着打个哈哈,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上次杀劫,天庭封神。此次小杀劫,自然也该天庭封神才对。”
这时弥勒佛祖开口,又笑着问道。
“何人上榜,何人应劫,不知玉帝有何打算。”
“这个嘛……不知两位教主如何打算?”
既然话已经点明,玉帝也没法再装傻,反问一句看着两人。
“依老道看来,既然是杀劫,自然是根性、修为不足者应劫。”
“不错,崭教肆意胡为,门人良莠不齐。此次杀劫,以他们应劫足矣。”
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一人一句,显然来时已经串通好了。
玉帝笑笑,心里暗骂两个老家伙,同时又是一阵恼火,这个时候偏偏米小侠不在!
玉帝和米小侠已经联盟,为的就是眼下这种情况。
若是真的完全由崭教应劫,对于玉帝来说,天庭情况没有改变,而且实力还会被大幅度削弱。而对于米小侠来说,崭教弟子很可能会折损殆尽,不仅元气大伤,甚至有覆灭的可能。
但道教和佛教分明要挑软柿子捏,联起手来逼迫崭教独自应劫。
说到底,玉帝只是旁观者,这个时候也无法明着袒护崭教。
“呵呵,两位想崭教应劫,自然要听听崭教的意思。米教主此时恰好不在,不如等他回来再议此事。”
玉帝笑笑,想着拖延时间。
“若是他几百年不露面,这小杀劫就放任不管,成为真正祸及三界杀劫不成?”
“既然米小侠不再,那就找代劳之人。崭教门人数万,总能有个说了算的。”
太上老君和弥勒佛祖一人一句,原本水火不容的两家,此时为了共同的利益,大有同仇敌忾的意思。
“这个……”
“据老道所知,米小侠有个大弟子名叫许宣,米小侠失踪之后,崭教事务都是由他处理。既然如此,就让他代替米小侠商议此事。”
玉帝还在犹豫,太上老君已经提出人选。
“好吧,把宣许宣上天。”
没有办法,玉帝暗暗叹口气,只能应允。
当然,既然是意料之中,自然就早有所安排。
虽然自称大梁,但仍是唐朝时藩镇割据的局面,各地藩镇多有不服梁朝者。蜀地王建,就是其中之一。
王建当年救李儇有功,因此成为神策军将领。之后被排挤出朝廷,任利州刺史,反倒因此发迹,势力不断壮大。
等到朱温建立梁朝,王建已经占据两川、三峡,被封为蜀王,成为此时最大的割据势力。
“既然大师这么说,那我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阿弥陀佛,陛下圣明。”
蜀地王宫,从一名大和尚手中接过大印,王建终于下定决心。
三日之后,王建称帝,国号蜀!
嗡!
在蜀国建立之后,一道气运冲天而起,与梁朝遥遥相抗。
建国需要国器,而王建背后有佛教支持,文殊菩萨化形下凡,将佛教得到的蜀印交给他。
“师姐,咱们怎么办?”
蜀国气运升起,各地修士皆可看到。此时江南道,春娘等崭教中人举头遥望,不由得微微皱眉,询问旁边的薛柏。
“师尊离开之时,交给大师兄锦盒文书,其中有百年方略。”
薛柏看了一会儿,嘴角轻笑说道。
“大师兄已经看过此十年内的记载,其中早已预见蜀国建立之事。师尊文书中说的明白,广积粮缓称王,紧守门户安心发展就是。”
“那我们就放心了。”
“嘎嘎,主人算尽百年乱世,只怕比圣人也不差了。”
听了薛柏的话,众人心中大定,同时对米小侠的本事越发惊叹。毕竟建国这种大事,可不是普通人可以掐算的。
比如崭教第一术士薛柏,她也卜算不到丝毫。
总之不管其他,既然米小侠早已做出安排,众人照做就是。所以梁朝、蜀国以魏印、蜀印先后建国,唯独掌控吴印的江南道不见丝毫动静。
“道长,今后就有劳你了。”
与此同时,占据河朔三地的李克用,重病在床。曾与朱温争锋的一代枭雄,此时形如枯槁,指着床前的一名男子,向另外一名道士托付。
“晋王放心,我必定扶持小王爷,成就李家大业!”
道士微微拱手,目光坚定。这道士不是旁人,正是变换容貌的广成子!而此时床前另外一名男子,正是李克用长子李存勖。
李克用与朱温相争多年,此时实力也只是稍弱。但因为没有国器,所以并没有称帝建国。
实际上,魏印仍在道教掌控之中,只是暂时给梁朝使用。此时道教扶持晋王,但并不着急收回魏印,表现的胸有成竹。
第二年,李克用病逝,享年五十三岁。按照李克用生前嘱咐,长子李存勖继位晋王。
此时再看天下,梁朝占据中原,但并未统一天下,各地仍有许多割据势力。而这些势力当中,以三方最强,分别是蜀、晋、江南!
这三方势力,正是由佛教、道教、崭教分别支持,此时与梁朝对峙,基本形成天下四分的局面。
而这其中,以江南地盘最小,但因为一直没有遭受什么战乱,反倒最为富足。可以说是兵强马壮,不容小觑。
反倒是掌握大统的梁朝,看似势力庞大,但因为没有教派支持,反倒是蜀、晋眼中的肥羊,随时准备将其吃掉。
至于天庭,在朱温灭唐之后,便断了和其的联系。毕竟对于天庭来说,只要开启这个乱世即可。至于谁做皇帝,完全不关心。
“启奏玉帝,太上老君和弥勒佛祖来了。”
天宫圣境凌霄宝殿,玉皇大帝正在考虑事情,太白金星忽然进来禀报,不由得眉头一皱。
“宣。”
这两人这个时候一同到来,不用猜也知道是什么目的,玉皇大帝也不禁头疼。但两教教主,总不能凉在外面。
玉帝叹口气摆摆手,随后片刻,太白金星引领两人进来。
“见过玉皇大帝。”
“两位教主请坐。”
见礼之后,玉帝赐座,然后闭口不言。
“此次小杀劫来临,三教应劫,对于应劫之人,不知玉帝有何打算。”
既然玉帝默不作声,太上老君索性先开口,直截了当的询问。
“这个……呵呵,朕只是个局外人,哪有什么打算。”
玉帝笑着打个哈哈,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上次杀劫,天庭封神。此次小杀劫,自然也该天庭封神才对。”
这时弥勒佛祖开口,又笑着问道。
“何人上榜,何人应劫,不知玉帝有何打算。”
“这个嘛……不知两位教主如何打算?”
既然话已经点明,玉帝也没法再装傻,反问一句看着两人。
“依老道看来,既然是杀劫,自然是根性、修为不足者应劫。”
“不错,崭教肆意胡为,门人良莠不齐。此次杀劫,以他们应劫足矣。”
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一人一句,显然来时已经串通好了。
玉帝笑笑,心里暗骂两个老家伙,同时又是一阵恼火,这个时候偏偏米小侠不在!
玉帝和米小侠已经联盟,为的就是眼下这种情况。
若是真的完全由崭教应劫,对于玉帝来说,天庭情况没有改变,而且实力还会被大幅度削弱。而对于米小侠来说,崭教弟子很可能会折损殆尽,不仅元气大伤,甚至有覆灭的可能。
但道教和佛教分明要挑软柿子捏,联起手来逼迫崭教独自应劫。
说到底,玉帝只是旁观者,这个时候也无法明着袒护崭教。
“呵呵,两位想崭教应劫,自然要听听崭教的意思。米教主此时恰好不在,不如等他回来再议此事。”
玉帝笑笑,想着拖延时间。
“若是他几百年不露面,这小杀劫就放任不管,成为真正祸及三界杀劫不成?”
“既然米小侠不再,那就找代劳之人。崭教门人数万,总能有个说了算的。”
太上老君和弥勒佛祖一人一句,原本水火不容的两家,此时为了共同的利益,大有同仇敌忾的意思。
“这个……”
“据老道所知,米小侠有个大弟子名叫许宣,米小侠失踪之后,崭教事务都是由他处理。既然如此,就让他代替米小侠商议此事。”
玉帝还在犹豫,太上老君已经提出人选。
“好吧,把宣许宣上天。”
没有办法,玉帝暗暗叹口气,只能应允。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