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68 第三七二章 簌野有疑欲解惑
- 369 第三七三章 天干地支定对阵
- 370 第三七四章 议事堂换阄选敌
- 371 第三七五章 谁知桃花不是劫(一)
- 372 第三七六章 谁知桃花不是劫(二)
- 373 第三七七章 谁知桃花不是劫(三)
- 374 第三七八章 簌野始知徐家事(一)
- 375 第三七九章 簌野始知徐家事(二)
- 376 第三八〇章 缘谊难料深与浅
- 377 第三八一章 未露狰狞也惊人(一)
- 378 第三八二章 未露狰狞也惊人(二)
- 379 第三八三章 家门安危大于天
- 380 第三八四章 初生牛犊不畏虎(一)
- 381 第三八五章 初生牛犊不畏虎(二)
- 382 第三八六章 初生牛犊不畏虎(三)
- 383 第三八七章 天下多少谋局人(一)
- 384 第三八八章 天下多少谋局人(二)
- 385 第三八九章 天下多少谋局人(三)
- 386 第三九〇章 又是都城噩耗来
- 387 第三九一章 仍有遗念在人间
- 388 第三九二章 忧倾心憾失武校
- 389 第三九三章 半点无尤却相杀
- 390 第三九四章 生死夜把盏贪欢
- 391 第三九五章 疑无路只争朝夕
- 392 第三九六章 愿以我命换国安
- 393 第三九七章 上船同舟岂共济
- 394 第三九八章 大华之乱始若州(一)
- 395 第三九九章 大华之乱始若州(二)
- 396 第四〇〇章 大华之乱始若州(三)
- 397 第四〇一章 大华之乱始若州(四)
- 398 第四〇二章 大华之乱始若州(五)
- 399 第四〇三章 大华之乱始若州(六)
- 400 第四〇四章 大华之乱始若州(七)
- 401 第四〇五章 大华之乱始若州(八)
- 402 第四〇六章 大华之乱始若州(九)
- 403 第四〇七章 大华之乱始若州(十)
- 404 第四〇八章 请以国恩释家仇(一)
- 405 第四〇九 请以国恩释家仇(二)
- 406 第四一〇章 请以国恩释家仇(三)
- 407 第四一一章 请以国恩释家仇(四)
- 408 第四一二章 命危之际御风至(一)
- 409 第四一三章 命危之际御风至(二)
- 410 第四一四章 命危之际御风至(三)
- 411 第四一五章 命危之际御风至(四)
- 412 第四一六章 命危之际御风至(五)
- 413 第四一七 命危之际御风至(六)
- 414 第四一八章 命危之际御风至(七)
- 415 第四一九章 情爱来时本无声
- 416 第四二〇章 泓石湾畔殊死战(一)
- 417 第四二一章 泓石湾畔殊死战(二)
- 418 第四二二章 泓石湾畔殊死战(三)
- 419 第四二三章 泓石湾畔殊死战(四)
- 420 第四二四章 大难不死必有福(一)
- 421 第四二五章 大难不死必有福(二)
- 422 第四二六章 大难不死必有福(三)
- 423 第四二七章 大难不死必有福(四)
- 424 第四二八章 大难不死必有福(五)
- 425 第四二九章 败鳞残甲满天飞
- 426 第四三〇章 谋局者尽用人事
- 427 第四三一章 心有所系总需归
- 428 第四三二章 吾妹之重逾泰山(一)
- 429 第四三三章 吾妹之重逾泰山(二)
- 430 第四三四章 千言亦难诉衷肠
- 431 第四三五章 疏阔轻狂非本意
- 432 第四三六章 尔心安处是我家
- 433 第四三七章 梦若干草随风起
- 434 第四三八章 山穷水复见新路
- 435 第四三九章 君子有能当许国
- 436 第四四〇章 借酒求仁竟得仁
- 437 第四四一章 叹君天生帝王相
- 438 第四四二章 两心相交无几人
- 439 第四四三章 为寻灵药计南北
- 440 第四四四章 向来情事多难为
- 441 第四四五章 身虽死旧情未凉
- 442 第四四六章 天柱山谢恩偶遇
- 443 第四四七章 心怀柔善世家子
- 444 第四四八章 遗者报仇先寻亲
- 445 第四四九章 重塑命格见新机
- 446 第四五〇章 赐汝新名始新生
- 447 第四五一章 身为人兄多顾虑
- 448 第四五二章 临行赠君天子剑
- 449 第四五三 何吝绝学倾囊授
- 450 第四五四章 与子偕行论道武
- 451 第四五五章 心虽向仁势难为
- 452 第四五六章 大府宅拜门有途
- 453 第四五七章 缘来真武一家亲
- 454 第四五九章 奇师徒伙房论道
- 455 第四六〇章 非是寻常婢人家(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八一章 未露狰狞也惊人(一)
第三八一章 未露狰狞也惊人(一)
十二月十三,乙丑月乙卯日,宜会友、祈福,忌上梁、词讼。
天冷,少云,气清,微风,风向东南。
人多,嘴杂,说校场上人声鼎沸一点也不为过。
这是武林会盟第二日,亦是盟主决选初日。若州城内几条繁华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十铺九闭,能走动的,八成都来了此间。
“喝,这等景象,老头子活了七十年亦是头一遭见呢。”
“大爷都这么大年纪了,也来凑这热闹?”
“甚么热闹?我这俩眼,看啥都白蒙蒙的,两丈以外男女不辨,五丈之外人畜不分。且不说离那四方台有百丈之遥,就是前边儿密密麻麻的剽大汉子挡着,也能把我遮严实喽。今儿人多,我带上孙子来这里卖葱饼呢,唉,才备了两百个,半个时辰便卖光了。咯,摊担还在那边儿搁着呢,孙子回去搪饼,看能不能赶在午膳前送过来。”
昨日是会盟初日,校场来了五、六万人,座上众人便觉得世间盛事场面莫过于此,没想到今日人多了三倍不止,将偌大一个校场挤得满满当当。
其间,除了江湖人外,倒有大半是做小买卖的和没事看热闹的,这会儿已在人群外沿吆喝开了。
几声擂鼓响过,十三大门派的人陆续上了四方台。
乾位坐着徐家的徐啸衣、徐啸钰、徐啸石、徐簌功、徐簌野,台下后方站着徐家外门的几位长老和内外门的十几名精英弟子。徐家是主家,自然要坐主位。
坤位坐着的是真武观,其上有湛明、湛为、湛乾、湛虚和梅远尘,台下后方站着的是随行出门的一众湛字辈、止字辈老少道士。真武观是国观,自然要坐首客位。
坎位坐的是御风镖局、素心宫和严家的人,易麒麟、云晓濛和严沁河坐在前排,后面是各派的重要人物。云晓漾是素心宫济世堂的堂主,台上有她一座自不奇怪,倒是易倾心竟也混了一个位子,便在易麒麟和关澜月身后。
离位坐的是已结成同盟的盐帮和凌烟阁,施隐衡的位子在正中,张遂光、武青松分座他两侧。
余下的流浊寺、苦禅寺、小金山、阳明教、南帮和养气门各人则分坐震、艮、兑、巽四方。
小金山、阳明教、南帮和养气门此次并未涉身盟主决选之事,是以金参封、何瓒几人皆是一脸的轻松,有说有笑。
法相、渡苦、法圆几人坐在一起,看起来颇有些愁苦,显然对今日武校并没有甚么把握。
与初选不同,决选的比试并无执事判别胜负。
按先前约定,任一一场武校,十三大门派中无人出战的另十一大门派共同断出两方输赢。
那是徐啸衣提请的,其余十三大门派皆无异议,是以成制。
第一场是张遂光对法相,一个是天下第一大帮的帮主,一个是天下第一大寺的方丈。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都是一场势均力敌之战。
张遂光今日玉冠束发,身着白衣,腰系紫金带,脚踩高帮靴,一身装扮华而不繁,自上台起便始终面挂轻笑,端的是一副教人如沐春风的模样。
见他走向了中间的武校圈,法相也离座行去,二人各据一角,交替拜过四方后相互执了一礼摆出起手式。
徐家的府丁已绕校场拉好一圈红绸隔断,又将小摊贩都赶到最外,喝令他们驻定止声。
台下二十余万人齐齐朝台上望来,饶是法相修禅四十年犹无法做到心如止水,这时已运起波罗蜜多护体真气,双眼锁定了努眉轻笑的张遂光。
“大战在前他居然还在笑?哼,就这么有信心能赢我老和尚?”
相较于法相,张遂光看起来既自信又洒脱。
座中众人,尤其是徐家、真武观和御风镖局、素心宫的几位都盯紧了武校圈中的张遂光。
谁都知道他武功高,但真正知他底细的,整个大华也没几个。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他很少出手,二是他一旦出手就很少留活口。
“他那张温暖的笑脸下,一定有颗冰冷的心。”
......
“千里眼”建置的初衷是虽立身厥国,亦可眼观千里之外,洞悉大华万事万物。
其时,端木玉和胥潜梦初定北征大计,均以为军情必行在先,胥潜梦便拟了这个“千里眼”的十年大计。
一千名军中精锐脱下军铠混入大华,深藏功与名。十一年来,他们有的已经身份败露被杀,但绝大多数已渗入到各行各处,各府各衙。
其间就有九殿。
张遂光不仅是盐帮帮主,也是九殿殿主,他不在丹阳城,便让菩提心过去坐镇了。
屈不叫和断离忧便是趁着他离开的空档带走了殿里的三百多搪手,一路南下,去了橘
洲。
这三百多人去橘洲要去截杀一队人——冼马国的特使团。
夏承炫登基已五月,大位稳固,冼马夹在大华与厥国之间,少不得要两边斡旋,看能不能捞到一些好处。
此次特使团的领头乃是冼马皇帝萧琮的侄子,平康王府的世子萧璞。
冼马是小国,全境不过五郡三十七州,在籍不过六百万人,远不及大华和厥国。
国小民少,要想保国安民便必使“四两拨千斤”的手段,自两方受益。当然,这等“挟揉”之术也可能是在玩火自焚,福祸或许便在一夕之间。
萧璞此去都城,扮演的乃是一双眼睛、一双耳朵——萧琮的眼睛和耳朵。
大华与厥国之间早晚是要打起来的,萧琮先前更倾向于与厥国结盟,毕竟永华帝的声名并不好听。但夏承炫登基后,大华政局急变,颇有乾坤倒转之迹,萧琮的心思有些动摇,于是派出了使团。
然,令他意外的是,使者带回来的资情与他所料恰恰相反:小皇帝满口胡侃、大臣虚以委蛇、亲贵结党营私......
他不信。
于是又派了这个特使团北上,由他的亲侄子领队。那是他能够派出去的,最信任的人。
这行人,才入大华国境不多远,正往橘洲赶去。屈不叫、断离忧和他们的三百搪手也正在赶往那儿的路上。
......
这是很多人头一回见张遂光出手。
举重若轻,干脆利落;刚而不猛,正而不直......法相的伏魔掌、大力金刚掌、婆罗叶多掌和金钟罩都被他一一破解。
“这是甚么功夫?好厉害啊!”
“瞧见没,他双掌一白一红,法相大师和他一对上掌身上就开始冒汽,这是甚么缘故?”
台上台下都论议开了,张遂光的武功远比他们想象得要高。
“难怪以白姑娘的底子,受他两腿居然伤重如此,原来此人内功如此深厚!”圈外观战的云晓漾暗忖道。
天冷,少云,气清,微风,风向东南。
人多,嘴杂,说校场上人声鼎沸一点也不为过。
这是武林会盟第二日,亦是盟主决选初日。若州城内几条繁华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十铺九闭,能走动的,八成都来了此间。
“喝,这等景象,老头子活了七十年亦是头一遭见呢。”
“大爷都这么大年纪了,也来凑这热闹?”
“甚么热闹?我这俩眼,看啥都白蒙蒙的,两丈以外男女不辨,五丈之外人畜不分。且不说离那四方台有百丈之遥,就是前边儿密密麻麻的剽大汉子挡着,也能把我遮严实喽。今儿人多,我带上孙子来这里卖葱饼呢,唉,才备了两百个,半个时辰便卖光了。咯,摊担还在那边儿搁着呢,孙子回去搪饼,看能不能赶在午膳前送过来。”
昨日是会盟初日,校场来了五、六万人,座上众人便觉得世间盛事场面莫过于此,没想到今日人多了三倍不止,将偌大一个校场挤得满满当当。
其间,除了江湖人外,倒有大半是做小买卖的和没事看热闹的,这会儿已在人群外沿吆喝开了。
几声擂鼓响过,十三大门派的人陆续上了四方台。
乾位坐着徐家的徐啸衣、徐啸钰、徐啸石、徐簌功、徐簌野,台下后方站着徐家外门的几位长老和内外门的十几名精英弟子。徐家是主家,自然要坐主位。
坤位坐着的是真武观,其上有湛明、湛为、湛乾、湛虚和梅远尘,台下后方站着的是随行出门的一众湛字辈、止字辈老少道士。真武观是国观,自然要坐首客位。
坎位坐的是御风镖局、素心宫和严家的人,易麒麟、云晓濛和严沁河坐在前排,后面是各派的重要人物。云晓漾是素心宫济世堂的堂主,台上有她一座自不奇怪,倒是易倾心竟也混了一个位子,便在易麒麟和关澜月身后。
离位坐的是已结成同盟的盐帮和凌烟阁,施隐衡的位子在正中,张遂光、武青松分座他两侧。
余下的流浊寺、苦禅寺、小金山、阳明教、南帮和养气门各人则分坐震、艮、兑、巽四方。
小金山、阳明教、南帮和养气门此次并未涉身盟主决选之事,是以金参封、何瓒几人皆是一脸的轻松,有说有笑。
法相、渡苦、法圆几人坐在一起,看起来颇有些愁苦,显然对今日武校并没有甚么把握。
与初选不同,决选的比试并无执事判别胜负。
按先前约定,任一一场武校,十三大门派中无人出战的另十一大门派共同断出两方输赢。
那是徐啸衣提请的,其余十三大门派皆无异议,是以成制。
第一场是张遂光对法相,一个是天下第一大帮的帮主,一个是天下第一大寺的方丈。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都是一场势均力敌之战。
张遂光今日玉冠束发,身着白衣,腰系紫金带,脚踩高帮靴,一身装扮华而不繁,自上台起便始终面挂轻笑,端的是一副教人如沐春风的模样。
见他走向了中间的武校圈,法相也离座行去,二人各据一角,交替拜过四方后相互执了一礼摆出起手式。
徐家的府丁已绕校场拉好一圈红绸隔断,又将小摊贩都赶到最外,喝令他们驻定止声。
台下二十余万人齐齐朝台上望来,饶是法相修禅四十年犹无法做到心如止水,这时已运起波罗蜜多护体真气,双眼锁定了努眉轻笑的张遂光。
“大战在前他居然还在笑?哼,就这么有信心能赢我老和尚?”
相较于法相,张遂光看起来既自信又洒脱。
座中众人,尤其是徐家、真武观和御风镖局、素心宫的几位都盯紧了武校圈中的张遂光。
谁都知道他武功高,但真正知他底细的,整个大华也没几个。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他很少出手,二是他一旦出手就很少留活口。
“他那张温暖的笑脸下,一定有颗冰冷的心。”
......
“千里眼”建置的初衷是虽立身厥国,亦可眼观千里之外,洞悉大华万事万物。
其时,端木玉和胥潜梦初定北征大计,均以为军情必行在先,胥潜梦便拟了这个“千里眼”的十年大计。
一千名军中精锐脱下军铠混入大华,深藏功与名。十一年来,他们有的已经身份败露被杀,但绝大多数已渗入到各行各处,各府各衙。
其间就有九殿。
张遂光不仅是盐帮帮主,也是九殿殿主,他不在丹阳城,便让菩提心过去坐镇了。
屈不叫和断离忧便是趁着他离开的空档带走了殿里的三百多搪手,一路南下,去了橘
洲。
这三百多人去橘洲要去截杀一队人——冼马国的特使团。
夏承炫登基已五月,大位稳固,冼马夹在大华与厥国之间,少不得要两边斡旋,看能不能捞到一些好处。
此次特使团的领头乃是冼马皇帝萧琮的侄子,平康王府的世子萧璞。
冼马是小国,全境不过五郡三十七州,在籍不过六百万人,远不及大华和厥国。
国小民少,要想保国安民便必使“四两拨千斤”的手段,自两方受益。当然,这等“挟揉”之术也可能是在玩火自焚,福祸或许便在一夕之间。
萧璞此去都城,扮演的乃是一双眼睛、一双耳朵——萧琮的眼睛和耳朵。
大华与厥国之间早晚是要打起来的,萧琮先前更倾向于与厥国结盟,毕竟永华帝的声名并不好听。但夏承炫登基后,大华政局急变,颇有乾坤倒转之迹,萧琮的心思有些动摇,于是派出了使团。
然,令他意外的是,使者带回来的资情与他所料恰恰相反:小皇帝满口胡侃、大臣虚以委蛇、亲贵结党营私......
他不信。
于是又派了这个特使团北上,由他的亲侄子领队。那是他能够派出去的,最信任的人。
这行人,才入大华国境不多远,正往橘洲赶去。屈不叫、断离忧和他们的三百搪手也正在赶往那儿的路上。
......
这是很多人头一回见张遂光出手。
举重若轻,干脆利落;刚而不猛,正而不直......法相的伏魔掌、大力金刚掌、婆罗叶多掌和金钟罩都被他一一破解。
“这是甚么功夫?好厉害啊!”
“瞧见没,他双掌一白一红,法相大师和他一对上掌身上就开始冒汽,这是甚么缘故?”
台上台下都论议开了,张遂光的武功远比他们想象得要高。
“难怪以白姑娘的底子,受他两腿居然伤重如此,原来此人内功如此深厚!”圈外观战的云晓漾暗忖道。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