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楔子
- 2 第一章 贞观
- 3 第二章 长孙皇后
- 4 第三章 碧儿
- 5 第四章 李泰
- 6 第五章 试探
- 7 第六章 太子(1)
- 8 第七章 太子(2)
- 9 第八章 献计
- 10 第九章 太宗
- 11 第十章 皇宫
- 12 第十一章 琴谱
- 13 第十二章 母心
- 14 第十三章 游园
- 15 第十四章 伤春
- 16 第十五章 杨妃
- 17 第十六章 偶遇
- 18 第十七章 玉佩
- 19 第十八章 李恪
- 20 第十九章 沁月轩
- 21 第二十章 李佑
- 22 第二十一章 狩猎
- 23 第二十二章 秋词
- 24 第二十三章 千杯不醉
- 25 第二十四章 报复
- 26 第二十五章 剑舞
- 27 第二十六章 李勣
- 28 第二十七章 月下共饮
- 29 第二十八章 误解
- 30 第二十九章 玉簪
- 31 第三十章 曼舞
- 32 第三十一章 中秋夜宴
- 33 第三十二章 宫中秘事
- 34 第三十三章 随园公子
- 35 第三十四章 醉酒归来
- 36 第三十五章 猜心
- 37 第三十六章 除夕
- 38 第三十七章 元宵节
- 39 第三十八章 病重
- 40 第三十九章 骑马
- 41 第四十章 受伤
- 42 第四十一章 来历
- 43 第四十二章 心疼
- 44 第四十三章 情动
- 45 第四十四章 改封
- 46 第四十五章 太子生辰
- 47 第四十六章 萤火虫
- 48 第四十七章 柔情
- 49 第四十八章 远见
- 50 第四十九章 丢人
- 51 第五十章 婚事
- 52 第五十一章 惊马
- 53 第五十二章 情断
- 54 第五十三章 时机
- 55 第五十四章 畅饮
- 56 第五十五章 薨逝
- 57 第五十六章 劝勉
- 58 第五十七章 送行
- 59 第五十八章 遇刺
- 60 第五十九章 怀璧其罪
- 61 第六十章 诗赋
- 62 第六十一章 大唐盛世
- 63 第六十二章 韦贵妃
- 64 第六十三章 竹林深处
- 65 第六十四章 马球
- 66 第六十五章 寒兰
- 67 第六十六章 雪中狩猎
- 68 第六十七章 刺客
- 69 第六十八章 包庇
- 70 第六十九章 中毒
- 71 第七十章 思量
- 72 第七十一章 雪中梅
- 73 第七十二章 除夕夜宴
- 74 第七十三章 惊变
- 75 第七十四章 懂得
- 76 第七十五章 白雪红梅
- 77 第七十六章 情定
- 78 第七十七章 女儿心事
- 79 第七十八章 冲突
- 80 第七十九章 桃之夭夭
- 81 第八十章 探视
- 82 第八十一章 应对
- 83 第八十二章 偶遇
- 84 第八十三章 解围
- 85 第八十四章 武媚
- 86 第八十五章 议婚
- 87 第八十六章 浓情
- 88 第八十七章 玉镯
- 89 第八十八章 吐谷浑
- 90 第八十九章 山之高
- 91 第九十章 求亲
- 92 第九十一章 心悬
- 93 第九十二章 战祸
- 94 第九十三章 决断
- 95 第九十四章 大婚
- 96 第九十五章 迷醉
- 97 第九十六章 离开
- 98 第九十七章 谈心
- 99 第九十八章 灞桥
- 100 第九十九章 除恶
- 101 第一百章 西突厥
- 102 第一百零一章 嫣儿
- 103 第一百零二章 喜脉
- 104 第一百零三章 阿史那心
- 105 第一百零四章 可汗夫人
- 106 第一百零五章 谈心
- 107 第一百零六章 生产
- 108 第一百零七章 亲事
- 109 第一百零八章 大唐使者
- 110 第一百零九章 较量
- 111 第一百一十章 女儿心事
- 112 第一百一十一章 开战
- 113 第一百一十二章 重逢
- 114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停战
- 115 第一百一十四章 自食其果
- 116 第一百一十五章 赛马
- 117 第一百一十六章 归唐
- 118 第一百一十七章 驸马
- 119 第一百一十八章 怀孕
- 120 第一百一十九章 意外
- 121 第一百二十章 新婚
- 122 第一百二十一章 文成公主
- 123 第一百二十二章 辩机
- 124 第一百二十三章 括地志
- 125 第一百二十四章 生辰
- 126 第一百二十五章 相信
- 127 第一百二十六章 舞歇
- 128 第一百二十七章 父子
- 129 第一百二十八章 储君
- 130 第一百二十九章 坦白
- 131 第一百三十章 遇刺
- 132 第一百三十一章 决裂
- 133 第一百三十二章 国殇
- 134 第一百三十三章 轻歌
- 135 第一百三十四章 尘埃落定
- 136 第一百三十五章 休书
- 137 第一百三十六章 林间雪
- 138 番外:心悦君兮君不知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章 碧儿
第三章 碧儿
没一会儿,碧儿带来了寺里的方丈。方丈为我把了脉,只说我的身体没有大碍,至于我为什么会失忆,他也说不上来,只说人的头在受到撞击后是有可能出现失忆的情况的。我心下松了一口气,还好他没有看出什么。
碧儿将方丈送到门外,走回来从桌子上拿了一套衣服,说道:“这是皇后让我为姑娘准备的衣服,也不知道合不合身,姑娘快试试吧。”
那是一条米白色的襦裙,样式很简单,料子虽然不及我以前的衣服,但是摸上去也还柔软。碧儿帮我换上衣服,问道:“姑娘想吃点儿什么?我好去给姑娘准备斋饭。”
我摇摇头,“我现在没什么胃口。”莫名其妙的穿越到这个鬼地方,我哪里还会有胃口啊。
碧儿走到窗边,帮我关上窗子,回头笑道:“那我晚一会儿再给姑娘准备吃的。”
我整整一下午一直在好奇长孙皇后为什么会在寺庙里,唐朝宫规并不严,后妃来寺庙祈福酬神是很随意的事情,可是在这里过夜就不正常了,而且刚才听长孙皇后的意思,她好像还要在这里呆上几日。
我看着碧儿,试探着问道:“皇后不是应该在宫里吗?怎么会在这儿?你说这里是寺庙,这是什么寺啊?”
碧儿回答道:“这里是兴善寺,近日太上皇病重,皇后来为太上皇祈福,要在寺里斋戒诵经七日。”
太上皇?李渊?在我对所学的历史的记忆中,李渊是贞观九年六月去世的,现在是三月。也就是说,现在距离太上皇李渊离世只有三个月了。
“除了皇后还有别人来吗?”我恍然想起下午见到的那个男子,他自称“本王”,从他的年纪和穿着来看,应该是某位皇子吧。
碧儿回答道:“同来的还有韦贵妃和越王殿下。”她停了一下,又补充道:“哦,越王殿下姑娘是见过的。”
碧儿口中的韦贵妃应该就是韦珪,我记得据史料中记载,她在嫁李世民为妃之前好像是嫁过人的,还生过一个女儿。她说的越王殿下就是我下午见过的那个男子吧?越王?我怎么对他的记载一点儿记忆都没有?对了,我记得李世民在贞观十年给所有的皇子重新易了封号,这个越王应该是某位皇子改封号之前所用的称呼,李世民的几个儿子中,长子李承乾是太子,这个越王不可能是他;二皇子过继给他人,过世又早,也不可能是他;从他的年纪来看,应该是排行老三到老六之间的皇子,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皇后嫡出的四皇子李泰了。史书上记载,李泰雅好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史载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宠冠诸王,是太宗最宠爱的儿子。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
将头脑中记忆的历史串联起来,我猜想碧儿口中的越王十有*是后来被封为魏王的四皇子李泰了。没想到我学了一年多的历史,居然是在这种情况下派上了用场。看来,我还真是应该感谢自己选的这个专业。
碧儿见我久不说话,担心的问道:“姑娘,你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我摇头说道:“我没事,就是在房间里呆得有点儿闷了,想出去走走。”
碧儿极高兴的样子,说道:“那我先帮姑娘梳头,然后陪姑娘出去四周转一转。”
我此刻穿着唐朝人的衣服,头发却披散着,虽然这屋子里没有镜子,但是我也能猜出自己现在的样子有多怪异,于是说道:“那就麻烦你了碧儿,只是你不需要后伺候皇后吗?”
碧儿持着梳子,边梳理着我的头发边说道:“皇后身边有人伺候着,刻意吩咐我来照顾姑娘的。”
碧儿的手极巧,很快就将我的头发打理好了。我摸着头上复杂的发髻,难道我今后都要顶着这样的发式吗?还好有碧儿帮我梳头,要是换做我自己,是无论如何也弄不出来的。
碧儿将方丈送到门外,走回来从桌子上拿了一套衣服,说道:“这是皇后让我为姑娘准备的衣服,也不知道合不合身,姑娘快试试吧。”
那是一条米白色的襦裙,样式很简单,料子虽然不及我以前的衣服,但是摸上去也还柔软。碧儿帮我换上衣服,问道:“姑娘想吃点儿什么?我好去给姑娘准备斋饭。”
我摇摇头,“我现在没什么胃口。”莫名其妙的穿越到这个鬼地方,我哪里还会有胃口啊。
碧儿走到窗边,帮我关上窗子,回头笑道:“那我晚一会儿再给姑娘准备吃的。”
我整整一下午一直在好奇长孙皇后为什么会在寺庙里,唐朝宫规并不严,后妃来寺庙祈福酬神是很随意的事情,可是在这里过夜就不正常了,而且刚才听长孙皇后的意思,她好像还要在这里呆上几日。
我看着碧儿,试探着问道:“皇后不是应该在宫里吗?怎么会在这儿?你说这里是寺庙,这是什么寺啊?”
碧儿回答道:“这里是兴善寺,近日太上皇病重,皇后来为太上皇祈福,要在寺里斋戒诵经七日。”
太上皇?李渊?在我对所学的历史的记忆中,李渊是贞观九年六月去世的,现在是三月。也就是说,现在距离太上皇李渊离世只有三个月了。
“除了皇后还有别人来吗?”我恍然想起下午见到的那个男子,他自称“本王”,从他的年纪和穿着来看,应该是某位皇子吧。
碧儿回答道:“同来的还有韦贵妃和越王殿下。”她停了一下,又补充道:“哦,越王殿下姑娘是见过的。”
碧儿口中的韦贵妃应该就是韦珪,我记得据史料中记载,她在嫁李世民为妃之前好像是嫁过人的,还生过一个女儿。她说的越王殿下就是我下午见过的那个男子吧?越王?我怎么对他的记载一点儿记忆都没有?对了,我记得李世民在贞观十年给所有的皇子重新易了封号,这个越王应该是某位皇子改封号之前所用的称呼,李世民的几个儿子中,长子李承乾是太子,这个越王不可能是他;二皇子过继给他人,过世又早,也不可能是他;从他的年纪来看,应该是排行老三到老六之间的皇子,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皇后嫡出的四皇子李泰了。史书上记载,李泰雅好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史载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宠冠诸王,是太宗最宠爱的儿子。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
将头脑中记忆的历史串联起来,我猜想碧儿口中的越王十有*是后来被封为魏王的四皇子李泰了。没想到我学了一年多的历史,居然是在这种情况下派上了用场。看来,我还真是应该感谢自己选的这个专业。
碧儿见我久不说话,担心的问道:“姑娘,你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我摇头说道:“我没事,就是在房间里呆得有点儿闷了,想出去走走。”
碧儿极高兴的样子,说道:“那我先帮姑娘梳头,然后陪姑娘出去四周转一转。”
我此刻穿着唐朝人的衣服,头发却披散着,虽然这屋子里没有镜子,但是我也能猜出自己现在的样子有多怪异,于是说道:“那就麻烦你了碧儿,只是你不需要后伺候皇后吗?”
碧儿持着梳子,边梳理着我的头发边说道:“皇后身边有人伺候着,刻意吩咐我来照顾姑娘的。”
碧儿的手极巧,很快就将我的头发打理好了。我摸着头上复杂的发髻,难道我今后都要顶着这样的发式吗?还好有碧儿帮我梳头,要是换做我自己,是无论如何也弄不出来的。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