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7 第五十七章 第一句话
- 58 第五十八章 风茄
- 59 第五十九章 失踪
- 60 第六十章 燃犀驱蛊
- 61 第六十一章 驯物曲
- 62 第六十二章 降头术
- 63 第六十三章 无赖纠纷
- 64 第六十四章 以彼之道,还彼之身
- 65 第六十五章 下下策
- 66 第六十六章 身陷迷雾
- 67 第六十七章 山人自有妙计
- 68 第六十八章 清官也断家务事
- 69 第六十九章 成双成对
- 70 第七十章 神君西去
- 71 第七十一章 徐三惹祸
- 72 第七十二章 意外的收获
- 73 第七十三章 奇怪的女人
- 74 第七十四章 母子重逢
- 75 第七十五章 半夏中毒
- 76 第七十六章 茉莉搅局
- 77 第七十七章 刮目相看
- 78 第七十八章 幕后主使
- 79 第七十九章 期待
- 80 第八十章 劫匪
- 81 第八十一章 过往
- 82 第八十二章 来龙去脉
- 83 第八十三章 徐王爷现身
- 84 第八十四章 对决
- 85 第八十五章 徐三身世
- 86 第八十六章 新帝
- 87 第八十七章 天葬师
- 88 第八十八章 天葬台
- 89 第八十九章 天葬台遇险
- 90 第九十章 天葬师的桃花
- 91 第九十一章 单相思
- 92 第九十二章 初入树族
- 93 第九十三章 偶遇故人
- 94 第九十四章 意外的真相
- 95 第九十五章 鬼桶林
- 96 第九十六章 阴阳六合阵
- 97 第九十七章 萨满祭司的爱情
- 98 第九十八章 婚宴前奏
- 99 第九十九章 疑凶
- 100 第一百章 呼之欲出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两份答卷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意外的真相2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疑点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大鹏现身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两难抉择(修改)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意外收获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靠谱的世子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白忙一场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变故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新婚夜失踪案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她是怎么回事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筐白炭 两筐芝麻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拖下去砍了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能离开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必死无疑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我了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受困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也去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南疆之行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胜利(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十七章 山人自有妙计
第六十七章 山人自有妙计
而另一边,沈晚的生活却十分吵闹!因为,徐三公子来了。
而且他来了就不走了。像尊大佛一般,杵在那里,怎么请都请不走!
倘若只有他一个人,也就罢了。扰人清修的是,大姐二姐和三弟也来了,跟他们同行的还有刘庚。这几人不知怎的,就打成一片了,每日早出晚归,游遍各处。
这日一早,他们一大伙人,又浩浩荡荡的出行了,此次的目的地便是半山脚下,属于半山县和隔壁容山县的交界处,出行前,沈风就极尽详细的跟黄路介绍了一番,据说那里有一大片红薯地,前后都不见有人打理,此次他们便是打算去那里烤红薯。
这有些形似秋游了。沈晚有意去赏玩一次,却是很无奈,因为半山县水源恢复也有些时日了,不少原先搬去别去的本地居民,或是过的不如意,或是怀恋故土,都陆陆续续的搬了回来。
人一多,就容易出状况。比如首先就需要给本县所有的人口重新做个登记,再者,早先搬走的住户,他们的田地,有些被荒废,有些则变成了无主之地,进而被一直留在本县的住户瓜分使用。
而今,田地的前任用户和现任用户,互相起了争执,一个说这田地原本是甲家的,一个说甲原先都把田地舍弃了,而且这些时日,全靠乙坚持耕种,田地才没有荒废,故而这田地该属于乙。
沈晚为了断这些家务事,弄得很是头疼。好在周穆和奎英宿十分善解人意,主动留下来帮她。
焦尾和重仁则在抄写整理先前的各类卷宗,同时处理县衙的各项琐事,大家都忙碌的工作着,县衙内外一片安宁,扫地的婆子都不敢太用力,生怕扰了这份清静。
然而世事总是难测,突然就有人跑进来,大喊大叫。
重仁迎了出去,却见来人是沈风公子,他身后跟着徐三公子和刘庚公子,这两人共同搀扶着一个满身是血的人。
沈风口中高喊:“三姐,三姐,不好了,要出人命啦!”
沈晚出来时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情景:两位姐姐和黄路均是发髻散乱,略显狼狈;弟弟沈风满身泥土,衣服上还有不少血迹;刘庚和徐三公子,整件衣服都被染红了。
而他们的身后,躺着一个血人,披散的头发遮住了脸,看不清面容,唯有一双千层底的布鞋,还能看清原本的模样。
沈晚处变不惊:“出了什么事?”
沈风看到她就像看到救星一般,上前拉着她的手,急忙解释着:“我们去半山脚下挖红薯时,刚好碰见他和别人在打架。他们打的很凶,我们怎么劝都没用。”
刘庚指了指身后躺着的血人,补充道:“最后有个人受伤了,他伤的很重,我们就把他带回来了。”
沈晚即刻吩咐重仁:“快去请个大夫!”
重仁领命而去。
这时周穆来了,他望了眼伤者,立即就看出那伤并无性命之忧,便笑道:“有周某在,何需另请大夫!”
沈晚笑将起来:“竟是忘了。有劳周兄!”
重仁听得此言,便调头返回,立在一旁候着,以便随时受命。
这厢周穆在给人治伤,那厢,沈晚在询问事情的起因和经过。
但众人所知不多,只是远远的看见两个男人在吵架,相互推搡,最后打了起来,实在打的厉害,怕是要闹出人命来,他们才上去劝阻,却是劝阻无效,反弄的一身狼狈,最后,其中一人从怀中取出一个发簪,将对方刺伤后逃之夭夭。
而受伤的这位,如今正被周穆医治着。
既然情况不明,而且又是发生在两县交界之处,沈晚决定先行观望,等伤者醒来,听听他的说法。
不得不说周穆的医术果然高明,就这么一会的功夫,伤者已经醒了,而且能清醒的说话回答问题。
据他交代:他姓付名一清,大家都习惯喊他老付,老付年过四十,家有一妻一子;把他打伤的那位是他弟弟付二清,人称小付,小付家里有一妻一妾,和妻妾分别生得一女一子。
他二人本都是半山县人,因为半山县一直不够富裕,老付一家很早就举家迁移到了别处。他善于经商,每年都能赚得不少。
小付因为从小体弱,干不得重活,也行不得远路,一直就待在半山县。
老付每年都会着人捎着银子给弟弟小付,一方面是让他帮着购置些田产,一方面是送给他补贴家用,而且他大方惯了,每次捎回来的银子,金额都不少。
渐渐的,小付一家越过越活络,原本只有一个糟糠之妻的他,也风光的取了个小妾。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而今老付“少小离家老大回”,在外头打拼够了,就想回半山县老家享享清福。
岂料,弟弟小付对他的到来十分抗拒,并责怪他不该回来,更重要的是,小付搬家到了容山县,在那里定居下来,并用老付捎回来的所有积蓄,购买了大量田产,并且全部记在自己名下。
老付回来后,根本无处说理,因为他还在半山县,而弟弟小付却在容山县。他一纸诉状告到了容山县,却因此案涉及两县,容山县不予受理。
如今是有理也说不清了,情急之下,趁着小付今日外出,便去堵截他,希望能好好商量,拿回一些田产,好颐养天年。
岂料小付大打出手,并用簪子将他刺伤。
沈晚听完,颇有些同情,但此种小案,倘若要审,需得先同容山县交涉,得有足够的理由才可请对方协助,说起来是有些麻烦。
徐三公子见沈晚这个正牌县令不说话,顿时就正义凛然的站出来:“小爷我这就把刚解散不久的高手们都召回来,替你去揍那没良心的弟弟,打到他求饶为止!”
沈晚一脸无语状:“我说大爷,你这出的什么馊主意。这次你带人把小付打了,那下一次,小付再找人把老付打一顿。你能帮的了他一时,可护的了他一世?”
徐三公子有些尴尬,他本来就很要面子,偏偏此时没人给他台阶下,他只好赌气似的回答:“那你说要怎么办?!”
沈晚微微一笑:“放心,山人自有妙计!”
而且他来了就不走了。像尊大佛一般,杵在那里,怎么请都请不走!
倘若只有他一个人,也就罢了。扰人清修的是,大姐二姐和三弟也来了,跟他们同行的还有刘庚。这几人不知怎的,就打成一片了,每日早出晚归,游遍各处。
这日一早,他们一大伙人,又浩浩荡荡的出行了,此次的目的地便是半山脚下,属于半山县和隔壁容山县的交界处,出行前,沈风就极尽详细的跟黄路介绍了一番,据说那里有一大片红薯地,前后都不见有人打理,此次他们便是打算去那里烤红薯。
这有些形似秋游了。沈晚有意去赏玩一次,却是很无奈,因为半山县水源恢复也有些时日了,不少原先搬去别去的本地居民,或是过的不如意,或是怀恋故土,都陆陆续续的搬了回来。
人一多,就容易出状况。比如首先就需要给本县所有的人口重新做个登记,再者,早先搬走的住户,他们的田地,有些被荒废,有些则变成了无主之地,进而被一直留在本县的住户瓜分使用。
而今,田地的前任用户和现任用户,互相起了争执,一个说这田地原本是甲家的,一个说甲原先都把田地舍弃了,而且这些时日,全靠乙坚持耕种,田地才没有荒废,故而这田地该属于乙。
沈晚为了断这些家务事,弄得很是头疼。好在周穆和奎英宿十分善解人意,主动留下来帮她。
焦尾和重仁则在抄写整理先前的各类卷宗,同时处理县衙的各项琐事,大家都忙碌的工作着,县衙内外一片安宁,扫地的婆子都不敢太用力,生怕扰了这份清静。
然而世事总是难测,突然就有人跑进来,大喊大叫。
重仁迎了出去,却见来人是沈风公子,他身后跟着徐三公子和刘庚公子,这两人共同搀扶着一个满身是血的人。
沈风口中高喊:“三姐,三姐,不好了,要出人命啦!”
沈晚出来时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情景:两位姐姐和黄路均是发髻散乱,略显狼狈;弟弟沈风满身泥土,衣服上还有不少血迹;刘庚和徐三公子,整件衣服都被染红了。
而他们的身后,躺着一个血人,披散的头发遮住了脸,看不清面容,唯有一双千层底的布鞋,还能看清原本的模样。
沈晚处变不惊:“出了什么事?”
沈风看到她就像看到救星一般,上前拉着她的手,急忙解释着:“我们去半山脚下挖红薯时,刚好碰见他和别人在打架。他们打的很凶,我们怎么劝都没用。”
刘庚指了指身后躺着的血人,补充道:“最后有个人受伤了,他伤的很重,我们就把他带回来了。”
沈晚即刻吩咐重仁:“快去请个大夫!”
重仁领命而去。
这时周穆来了,他望了眼伤者,立即就看出那伤并无性命之忧,便笑道:“有周某在,何需另请大夫!”
沈晚笑将起来:“竟是忘了。有劳周兄!”
重仁听得此言,便调头返回,立在一旁候着,以便随时受命。
这厢周穆在给人治伤,那厢,沈晚在询问事情的起因和经过。
但众人所知不多,只是远远的看见两个男人在吵架,相互推搡,最后打了起来,实在打的厉害,怕是要闹出人命来,他们才上去劝阻,却是劝阻无效,反弄的一身狼狈,最后,其中一人从怀中取出一个发簪,将对方刺伤后逃之夭夭。
而受伤的这位,如今正被周穆医治着。
既然情况不明,而且又是发生在两县交界之处,沈晚决定先行观望,等伤者醒来,听听他的说法。
不得不说周穆的医术果然高明,就这么一会的功夫,伤者已经醒了,而且能清醒的说话回答问题。
据他交代:他姓付名一清,大家都习惯喊他老付,老付年过四十,家有一妻一子;把他打伤的那位是他弟弟付二清,人称小付,小付家里有一妻一妾,和妻妾分别生得一女一子。
他二人本都是半山县人,因为半山县一直不够富裕,老付一家很早就举家迁移到了别处。他善于经商,每年都能赚得不少。
小付因为从小体弱,干不得重活,也行不得远路,一直就待在半山县。
老付每年都会着人捎着银子给弟弟小付,一方面是让他帮着购置些田产,一方面是送给他补贴家用,而且他大方惯了,每次捎回来的银子,金额都不少。
渐渐的,小付一家越过越活络,原本只有一个糟糠之妻的他,也风光的取了个小妾。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而今老付“少小离家老大回”,在外头打拼够了,就想回半山县老家享享清福。
岂料,弟弟小付对他的到来十分抗拒,并责怪他不该回来,更重要的是,小付搬家到了容山县,在那里定居下来,并用老付捎回来的所有积蓄,购买了大量田产,并且全部记在自己名下。
老付回来后,根本无处说理,因为他还在半山县,而弟弟小付却在容山县。他一纸诉状告到了容山县,却因此案涉及两县,容山县不予受理。
如今是有理也说不清了,情急之下,趁着小付今日外出,便去堵截他,希望能好好商量,拿回一些田产,好颐养天年。
岂料小付大打出手,并用簪子将他刺伤。
沈晚听完,颇有些同情,但此种小案,倘若要审,需得先同容山县交涉,得有足够的理由才可请对方协助,说起来是有些麻烦。
徐三公子见沈晚这个正牌县令不说话,顿时就正义凛然的站出来:“小爷我这就把刚解散不久的高手们都召回来,替你去揍那没良心的弟弟,打到他求饶为止!”
沈晚一脸无语状:“我说大爷,你这出的什么馊主意。这次你带人把小付打了,那下一次,小付再找人把老付打一顿。你能帮的了他一时,可护的了他一世?”
徐三公子有些尴尬,他本来就很要面子,偏偏此时没人给他台阶下,他只好赌气似的回答:“那你说要怎么办?!”
沈晚微微一笑:“放心,山人自有妙计!”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