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3 第0023章 张耳诡谲(上)
- 24 第0024章 张耳诡谲(下)
- 25 第0025章 赵凯点兵
- 26 第0026章 赵凯之忧
- 27 第0027章 联魏伐秦
- 28 第0028章 安阳之战(一)
- 29 第0029章 安阳之战(二)
- 30 第0030章 安阳之战(三)
- 31 第0031章 安阳之战(四)
- 32 第0032章 安阳之战(五)
- 33 第0033章 安阳之战(六)
- 34 第0034章 安阳之战(七)
- 35 第0035章 岑氏烈女
- 36 第0036章 烈女也温柔
- 37 第0037章 魏相周市
- 38 第0038章 南征之势
- 39 第0039章 魏国求援
- 40 第0040章 平静背后的风波
- 41 第0041章 再起风波
- 42 第0042章 风波渐起
- 43 第0043章 掌舵者
- 44 第0044章 援魏抗秦
- 45 第0045章 周市的遗愿
- 46 第0046章 李由的战书
- 47 第0047章 张敖献策
- 48 第0048章 魏咎****
- 49 第0049章 伏击李由(上)
- 50 第0050章 伏击李由(中)
- 51 第0051章 伏击李由(下)
- 52 第0052章 斩杀李由
- 53 第0053章 初逢刘邦
- 54 第0054章 范增的忧虑
- 55 第0055章 夜访张良
- 56 第0056章 东阿告急
- 57 第0057章 大战前夕
- 58 第0058章 三战王离(上)
- 59 第0059章 三战王离(中)
- 60 第0060章 三战王离(下)
- 61 第0061章 烽火东阿(一)
- 62 第0062章 烽火东阿(二)
- 63 第0063章 烽火东阿(三)
- 64 第0064章 烽火东阿(四)
- 65 第0065章 烽火东阿(五)
- 66 第0066章 烽火东阿(六)
- 67 上架感言
- 68 第0067章 兵进濮阳
- 69 第0068章 安阳解围
- 70 第0069章 智杀陈余(上)
- 71 第0070章 智杀陈余(中)
- 72 第0071章 智杀陈余(下)
- 73 第0072章 风云变
- 74 第0073章 赵毅的隐忍
- 75 第0074章 定陶噩耗
- 76 第0075章 春去秋来
- 77 第0076章 美酒佳人
- 78 第0077章 戴高献策
- 79 第0078章 赵凯的顾虑(上)
- 80 第0079章 赵凯的顾虑(下)
- 81 第0080章 蔡文论势
- 82 第0081章 二郎的犹豫
- 83 第0082章 游说宋义(上)
- 84 第0083章 游说宋义(下)
- 85 第0084章 两将争锋
- 86 第0085章 养使来访(上)
- 87 第0086章 燕使来访(下)
- 88 第0087章 羋心变卦
- 89 第0088章 宋义拜将
- 90 第0089章 安阳防务
- 91 第0090章 僵局
- 92 第0091章 邺县告急
- 93 第0092章 赵毅夺权(上)
- 94 第0093章 赵毅夺权(下)
- 95 第0094章 单洪平乱
- 96 第0095章 阴谋与阳谋
- 97 第0096章 邺县之争(一)
- 98 第0097章 邺县之争(二)
- 99 第0098章 邺县之争(三)
- 100 第0099章 邺县之争(四)
- 101 第0100章 邺县之争(五)
- 102 第0101章 邺县之争(六)
- 103 第0102章 邺县之争(七)
- 104 第0103章 王离乞降
- 105 第0104章 兵进武安
- 106 第0105章 再会项羽
- 107 第0106章 项羽借粮
- 108 第0107章 两种选择
- 109 第0108章 兵进巨鹿
- 110 第0109章 张敖的请求
- 111 第0110章 血战章邯(上)
- 112 第0111章 血战章邯(中)
- 113 第0112章 血战章邯(下)
- 114 第0113章 赵国来使
- 115 第0114章 两个赵国(上)
- 116 第0115章 两个赵国(下)
- 117 第0116章 大战落幕(一)
- 118 第0117章 大战落幕(二)
- 119 第0118章 大战落幕(三)
- 120 第0119章 大战落幕(四)
- 121 第0120章 大战落幕(五)
- 122 第0121章 大战落幕(六)
- 123 第0122章 一纸密诏
- 124 尾声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0033章 安阳之战(六)
第0033章 安阳之战(六)
张敖回来了?这真是一个好消息,赵凯朗然笑了笑,随后拍了拍单洪的肩膀:“先生请稍等一会。”
单洪一头雾水,这个张敖,他是知道的,张耳的长子,但是刚刚赵凯明显已经准备下令出兵了,却是张敖的归来使赵凯打住了,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
此时单洪不便多问,只唱一声诺,退到了一旁。
不久,账帘忽然被从外面掀开,一人风尘仆仆的走了进来,他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很显然,他是一路快马加鞭赶回来的,他对安阳局势的急迫令赵凯非常满意,只要知道急,说明张敖还不像他父亲那样狡诈。
此时张敖进来之后,先是瞧一眼帐中众人,其余人他都认识,唯独单洪他不认识,他目光在单洪身上停顿了几秒钟,他又看向赵凯,略显犹豫,赵凯看出了张敖的意图,他笑着摆摆手:“这位是单洪单先生,曾是李良的参军,如今来我帐中,是为了伐秦一事,你有什么事不妨直说,不碍事的。”
张敖点点头,他把周市准备出使赵国的事情说了一遍,又告诉赵凯,魏王已经同意出兵,调七千精锐驻兵白马津,与赵军呼应。
赵凯等的就是这个消息,七千军队足够了,只要杨熊被击溃,这七千人足以让杨熊惴惴不安,甚至回军朝歌驻防。
而加上之前单洪带来的消息,赵凯隐隐觉得,这是不是老天在故意帮助自己呢?一盘死局,仅一颗棋子落下,满盘皆活,赵凯越想越高兴,他难掩兴奋之色,朗然道:“我意已决,尔等听我号令!”
……
邺县城中,这里有近七百余名驻军,粮草被屯在邺县城以西,这里山峦起伏,深林茂盛,更容易隐蔽屯粮的踪迹,不容易被敌军探子或者斥候发现。
邺县并不像别的城池那样,遇有战事,白天就会关闭城门,阻止一切交通来往,这样一来,反而会让一些秦国的探子发现邺县的秘密。
所以,赵凯下令,邺县白天可以开城,但是巡哨的军队要比平时至少多一倍才行。
负责镇守在邺县的军司马叫樊亮,也是出自王蒙麾下的,在刘赞攻克邺县以后,樊亮就被李左车留在了这里,看守粮草,时而还要安排军队向前军运送,这种看管粮草的活看似轻松,但实际上,樊亮头顶上的压力非常大,如果粮草安好无损,功劳没有多大,可一旦粮草有失,即使樊亮逃出战场,活着回去,仅丢失粮草这一个重罪也能要了樊亮的命。
所以邺县的防守对于樊亮而言,不敢有半分疏失。
而这一天,太阳渐渐落山了,和往常一样,樊亮提前一个时辰下令关门,城门封闭之后,樊亮加强了南门的守卫,并且自己亲自上城楼巡防,督领将士们严加守卫。
此时城楼上一切正常,远处的驰道上并没有任何迹象,樊亮又随意的转了转,他看一眼天色,是该巡查粮草大营的时候了。
樊亮转身准备离去,忽然远处驰道上响起了几匹战马奔腾的声音,这声音如炸雷一般,樊亮立刻紧张的眺望远方,只见几个黑点出现在驰道上,越来越近,此时樊亮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这几名骑兵了,他们穿着赵军特有的墨绿色军袍,樊亮走上城楼,大喝一声:“来者何人?”
“我是刘赞将军麾下的什长,特来送信。”
“可有凭证?”樊亮不敢轻易相信,他又大喝了一声,虽然天色已黑,但是周围还没有黑到无法辨别事物,所以樊亮能清楚看到城下几人的动作。
与此同时,始终保持警惕的赵军士兵也拉开了弓箭,悄悄瞄准城下的几名骑兵,城下的人却毫不知情,为首的什长从怀里掏出令牌,高高举起,然后大喝:“这是我家刘将军的军牌,请过目。”
什长把军牌交给一名手下,手下翻身下马,把军牌拿到了城楼下,已有人用绳子放下竹筐,那人把军牌扔到竹筐里之后,竹筐迅速的被拉了上去。
城楼上安静了一会,已经有火把被点燃了,不多时,城楼上响起了樊亮的说话声:“开门,让他们进来!”
城门“吱嘎嘎”打开了,几名赵军士兵匆匆驭马奔入邺城,之后不久,邺城的城门再次关闭了。
不多时,那个什长走上了城楼,他把怀里的一片竹简交给了樊亮,并嘱咐道:“这是上将军的亲笔信,请过目。”
赵凯吗?樊亮怔住了,什么紧急军务,赵凯会亲自写信给自己,自己还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军司马而已,但是他不敢怠慢,立刻借着火把查阅竹简,上面只有简短的两句话,大意告诉她,秦军诈城,必须严防。
樊亮看一眼什长,之后问道:“还有别的什么事情吗?”
什长点头,又说:“我家刘赞将军带兵一千五百余人,在十里外等候司马的消息,一旦邺城城头燃起硝烟,我们立刻率兵杀来,里应外合,围堵秦军。”
樊亮点头,随即吩咐:“你可以回去了,告诉你家将军,待秦军到来,我一定举火为号。”
什长带着人又向着南面返回去了,剩下樊亮站在城头,他此时已经没有心思去巡查屯粮的大营了,他一个人愣怔的望着远方,他有些不解,长信君的军营就屯扎在漳河以南的要路上,秦军是怎么跨过赵军杀来邺县的呢?
虽然有一堆的疑问,但是樊亮却不敢有一丝疏忽,他回身看向不远处的一名军侯,朗然令道:“去,把军队都给调上来,今晚全城戒严,有趁夜色出行者,统统拘禁!有反抗者,杀无赦!”
邺县在悄无声息中禁严了,军队上城巡防,可火把却被故意熄灭了,只留下几支火把,这样,可以令敌人迷惑,以为城楼并没有多少守军。
而另一面,经过多日急行的秦军沿着漳河南岸向着邺县火速行进,他们穿过重重险阻,即使没有大路,他们也会从杂草中淌出一条小路,终于从一条叉道口来到了北上邺县的驰道。
这支军队约有千余人,为首千长体格壮硕,是杨熊极为信赖的骁将。
他的任务很简单,奇袭邺县,毁去赵军粮草,然后沿着驰道南下,与埋伏在赵军营寨周围的秦军一起杀入赵营,争取一战击溃全部赵军。
所以,这名千长行进的十分小心,不给任何人留下线索,几乎他做到了,貌似这几天行军并没有任何一支斥候或者军队发现自己,否则,自己北上也不会这么容易了,可他再小心,却也没有想到,他的行踪早已被单洪发现,而且,单洪竟然凭借直觉和经验猜到,这支军队的目的。
此时这支秦军在驰道上加速了行进,他们没有时间休息,杨熊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充足,他们要在第一时间赶去邺县,而且,兵贵神速,一旦他们延缓行程很容易会被赵军发现踪迹的。
大概行进了一刻钟左右,他们来到了邺县城下,一名经验老道的斥候翻身下马,悄悄靠近了邺城南门附近,他观察了一会,邺城并没有什么动静,他又悄悄退了回去,快到千长面前时,他向着千长招了招手。
千长乐得眼睛都眯成一道缝了,他凝望着远处的邺县,沉吟了片刻,他立刻吩咐:“攻城!”
没有战鼓声,只有号角在驰道上吹响,随后,一队队秦军士兵从马鞍上拿下绳索,绳索前方有三角钩,是用来钩住城垛的,他们一边呐喊,一边向邺县冲去。
与此同时,不断有火把被点燃,城楼下被照如白昼,犹如一片火海即将吞没邺县城池一般。
城楼上,见到秦军发起了进攻,樊亮略感惊讶,一切都不出赵凯所料,他没有急着下令反击,而是悄悄吩咐弓兵射箭,羽箭在夜色中很难分辨,即使城下已经点燃火把,他们也无法看到即将飞到眼前的流失。
一阵惨叫声过后,秦军前队不断有人倒地呻吟,几匹战马忽然翻倒,绊住后面的秦军士兵,战场混乱不堪。
就在秦军中多数人被放倒的同时,城楼上忽然火光冲天,呐喊声,咆哮声一瞬间震动四野,还有赵军旗帜左右摇动,在几座较高的城楼上,燃起了一堆堆篝火,篝火非常旺盛,浓烟滚滚直冲云霄。
这是求援的信号,秦军的千长当场就懵了,他忽然勒停了战马,看着前面已经倒地的一波军队和正在向前冲锋的士兵,他有些不知所措,他似乎意识到自己中计了,或者,自己的行踪暴露了。
他不知道该继续冲还是赶快回撤,他犹豫着望了望后面,忽然,他眼睛瞪得圆圆的,整个人不可置信的长大了嘴巴。
在他后方几里路的地方,那里是个弯道,也正是弯道的位置可以让他更好的看见远处,只见一条由火把组成的长龙正急速的向着邺县的方向驰来,这支军队如此之多,竟然不下千人。
秦军的千长惊恐之余,他茫然大喝:“中计了,快撤!快撤!”
可惜,军队已经冲到邺县城下了,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听到的惊叫声了……
单洪一头雾水,这个张敖,他是知道的,张耳的长子,但是刚刚赵凯明显已经准备下令出兵了,却是张敖的归来使赵凯打住了,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
此时单洪不便多问,只唱一声诺,退到了一旁。
不久,账帘忽然被从外面掀开,一人风尘仆仆的走了进来,他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很显然,他是一路快马加鞭赶回来的,他对安阳局势的急迫令赵凯非常满意,只要知道急,说明张敖还不像他父亲那样狡诈。
此时张敖进来之后,先是瞧一眼帐中众人,其余人他都认识,唯独单洪他不认识,他目光在单洪身上停顿了几秒钟,他又看向赵凯,略显犹豫,赵凯看出了张敖的意图,他笑着摆摆手:“这位是单洪单先生,曾是李良的参军,如今来我帐中,是为了伐秦一事,你有什么事不妨直说,不碍事的。”
张敖点点头,他把周市准备出使赵国的事情说了一遍,又告诉赵凯,魏王已经同意出兵,调七千精锐驻兵白马津,与赵军呼应。
赵凯等的就是这个消息,七千军队足够了,只要杨熊被击溃,这七千人足以让杨熊惴惴不安,甚至回军朝歌驻防。
而加上之前单洪带来的消息,赵凯隐隐觉得,这是不是老天在故意帮助自己呢?一盘死局,仅一颗棋子落下,满盘皆活,赵凯越想越高兴,他难掩兴奋之色,朗然道:“我意已决,尔等听我号令!”
……
邺县城中,这里有近七百余名驻军,粮草被屯在邺县城以西,这里山峦起伏,深林茂盛,更容易隐蔽屯粮的踪迹,不容易被敌军探子或者斥候发现。
邺县并不像别的城池那样,遇有战事,白天就会关闭城门,阻止一切交通来往,这样一来,反而会让一些秦国的探子发现邺县的秘密。
所以,赵凯下令,邺县白天可以开城,但是巡哨的军队要比平时至少多一倍才行。
负责镇守在邺县的军司马叫樊亮,也是出自王蒙麾下的,在刘赞攻克邺县以后,樊亮就被李左车留在了这里,看守粮草,时而还要安排军队向前军运送,这种看管粮草的活看似轻松,但实际上,樊亮头顶上的压力非常大,如果粮草安好无损,功劳没有多大,可一旦粮草有失,即使樊亮逃出战场,活着回去,仅丢失粮草这一个重罪也能要了樊亮的命。
所以邺县的防守对于樊亮而言,不敢有半分疏失。
而这一天,太阳渐渐落山了,和往常一样,樊亮提前一个时辰下令关门,城门封闭之后,樊亮加强了南门的守卫,并且自己亲自上城楼巡防,督领将士们严加守卫。
此时城楼上一切正常,远处的驰道上并没有任何迹象,樊亮又随意的转了转,他看一眼天色,是该巡查粮草大营的时候了。
樊亮转身准备离去,忽然远处驰道上响起了几匹战马奔腾的声音,这声音如炸雷一般,樊亮立刻紧张的眺望远方,只见几个黑点出现在驰道上,越来越近,此时樊亮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这几名骑兵了,他们穿着赵军特有的墨绿色军袍,樊亮走上城楼,大喝一声:“来者何人?”
“我是刘赞将军麾下的什长,特来送信。”
“可有凭证?”樊亮不敢轻易相信,他又大喝了一声,虽然天色已黑,但是周围还没有黑到无法辨别事物,所以樊亮能清楚看到城下几人的动作。
与此同时,始终保持警惕的赵军士兵也拉开了弓箭,悄悄瞄准城下的几名骑兵,城下的人却毫不知情,为首的什长从怀里掏出令牌,高高举起,然后大喝:“这是我家刘将军的军牌,请过目。”
什长把军牌交给一名手下,手下翻身下马,把军牌拿到了城楼下,已有人用绳子放下竹筐,那人把军牌扔到竹筐里之后,竹筐迅速的被拉了上去。
城楼上安静了一会,已经有火把被点燃了,不多时,城楼上响起了樊亮的说话声:“开门,让他们进来!”
城门“吱嘎嘎”打开了,几名赵军士兵匆匆驭马奔入邺城,之后不久,邺城的城门再次关闭了。
不多时,那个什长走上了城楼,他把怀里的一片竹简交给了樊亮,并嘱咐道:“这是上将军的亲笔信,请过目。”
赵凯吗?樊亮怔住了,什么紧急军务,赵凯会亲自写信给自己,自己还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军司马而已,但是他不敢怠慢,立刻借着火把查阅竹简,上面只有简短的两句话,大意告诉她,秦军诈城,必须严防。
樊亮看一眼什长,之后问道:“还有别的什么事情吗?”
什长点头,又说:“我家刘赞将军带兵一千五百余人,在十里外等候司马的消息,一旦邺城城头燃起硝烟,我们立刻率兵杀来,里应外合,围堵秦军。”
樊亮点头,随即吩咐:“你可以回去了,告诉你家将军,待秦军到来,我一定举火为号。”
什长带着人又向着南面返回去了,剩下樊亮站在城头,他此时已经没有心思去巡查屯粮的大营了,他一个人愣怔的望着远方,他有些不解,长信君的军营就屯扎在漳河以南的要路上,秦军是怎么跨过赵军杀来邺县的呢?
虽然有一堆的疑问,但是樊亮却不敢有一丝疏忽,他回身看向不远处的一名军侯,朗然令道:“去,把军队都给调上来,今晚全城戒严,有趁夜色出行者,统统拘禁!有反抗者,杀无赦!”
邺县在悄无声息中禁严了,军队上城巡防,可火把却被故意熄灭了,只留下几支火把,这样,可以令敌人迷惑,以为城楼并没有多少守军。
而另一面,经过多日急行的秦军沿着漳河南岸向着邺县火速行进,他们穿过重重险阻,即使没有大路,他们也会从杂草中淌出一条小路,终于从一条叉道口来到了北上邺县的驰道。
这支军队约有千余人,为首千长体格壮硕,是杨熊极为信赖的骁将。
他的任务很简单,奇袭邺县,毁去赵军粮草,然后沿着驰道南下,与埋伏在赵军营寨周围的秦军一起杀入赵营,争取一战击溃全部赵军。
所以,这名千长行进的十分小心,不给任何人留下线索,几乎他做到了,貌似这几天行军并没有任何一支斥候或者军队发现自己,否则,自己北上也不会这么容易了,可他再小心,却也没有想到,他的行踪早已被单洪发现,而且,单洪竟然凭借直觉和经验猜到,这支军队的目的。
此时这支秦军在驰道上加速了行进,他们没有时间休息,杨熊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充足,他们要在第一时间赶去邺县,而且,兵贵神速,一旦他们延缓行程很容易会被赵军发现踪迹的。
大概行进了一刻钟左右,他们来到了邺县城下,一名经验老道的斥候翻身下马,悄悄靠近了邺城南门附近,他观察了一会,邺城并没有什么动静,他又悄悄退了回去,快到千长面前时,他向着千长招了招手。
千长乐得眼睛都眯成一道缝了,他凝望着远处的邺县,沉吟了片刻,他立刻吩咐:“攻城!”
没有战鼓声,只有号角在驰道上吹响,随后,一队队秦军士兵从马鞍上拿下绳索,绳索前方有三角钩,是用来钩住城垛的,他们一边呐喊,一边向邺县冲去。
与此同时,不断有火把被点燃,城楼下被照如白昼,犹如一片火海即将吞没邺县城池一般。
城楼上,见到秦军发起了进攻,樊亮略感惊讶,一切都不出赵凯所料,他没有急着下令反击,而是悄悄吩咐弓兵射箭,羽箭在夜色中很难分辨,即使城下已经点燃火把,他们也无法看到即将飞到眼前的流失。
一阵惨叫声过后,秦军前队不断有人倒地呻吟,几匹战马忽然翻倒,绊住后面的秦军士兵,战场混乱不堪。
就在秦军中多数人被放倒的同时,城楼上忽然火光冲天,呐喊声,咆哮声一瞬间震动四野,还有赵军旗帜左右摇动,在几座较高的城楼上,燃起了一堆堆篝火,篝火非常旺盛,浓烟滚滚直冲云霄。
这是求援的信号,秦军的千长当场就懵了,他忽然勒停了战马,看着前面已经倒地的一波军队和正在向前冲锋的士兵,他有些不知所措,他似乎意识到自己中计了,或者,自己的行踪暴露了。
他不知道该继续冲还是赶快回撤,他犹豫着望了望后面,忽然,他眼睛瞪得圆圆的,整个人不可置信的长大了嘴巴。
在他后方几里路的地方,那里是个弯道,也正是弯道的位置可以让他更好的看见远处,只见一条由火把组成的长龙正急速的向着邺县的方向驰来,这支军队如此之多,竟然不下千人。
秦军的千长惊恐之余,他茫然大喝:“中计了,快撤!快撤!”
可惜,军队已经冲到邺县城下了,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听到的惊叫声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