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0001章 赵氏兄弟
- 2 第0002章 倚势谋权
- 3 第0003章 赵凯奇谋
- 4 第0004章 蒯彻来访
- 5 第0005章 李良兴兵(求收藏)
- 6 第0006章 引君如翁(上)
- 7 第0007章 引君如翁(中)
- 8 第0008章 引君如翁(下)
- 9 第0009章 赵凯扬威
- 10 第0010章 夺权风波(上)
- 11 第0011章 夺权风波(中)
- 12 第0012章 夺权风波(下)
- 13 第0013章 出兵邯郸
- 14 第0014章 张耳密函
- 15 第0015章 大战前夕
- 16 第0016章 首战邯郸
- 17 第0017章 再战邯郸(上)
- 18 第0018章 再战邯郸(下)
- 19 第0019章 赵凯归来
- 20 第0020章 迁都前夕
- 21 第0021章 张楚亡国
- 22 第0022章 赵凯请兵
- 23 第0023章 张耳诡谲(上)
- 24 第0024章 张耳诡谲(下)
- 25 第0025章 赵凯点兵
- 26 第0026章 赵凯之忧
- 27 第0027章 联魏伐秦
- 28 第0028章 安阳之战(一)
- 29 第0029章 安阳之战(二)
- 30 第0030章 安阳之战(三)
- 31 第0031章 安阳之战(四)
- 32 第0032章 安阳之战(五)
- 33 第0033章 安阳之战(六)
- 34 第0034章 安阳之战(七)
- 35 第0035章 岑氏烈女
- 36 第0036章 烈女也温柔
- 37 第0037章 魏相周市
- 38 第0038章 南征之势
- 39 第0039章 魏国求援
- 40 第0040章 平静背后的风波
- 41 第0041章 再起风波
- 42 第0042章 风波渐起
- 43 第0043章 掌舵者
- 44 第0044章 援魏抗秦
- 45 第0045章 周市的遗愿
- 46 第0046章 李由的战书
- 47 第0047章 张敖献策
- 48 第0048章 魏咎****
- 49 第0049章 伏击李由(上)
- 50 第0050章 伏击李由(中)
- 51 第0051章 伏击李由(下)
- 52 第0052章 斩杀李由
- 53 第0053章 初逢刘邦
- 54 第0054章 范增的忧虑
- 55 第0055章 夜访张良
- 56 第0056章 东阿告急
- 57 第0057章 大战前夕
- 58 第0058章 三战王离(上)
- 59 第0059章 三战王离(中)
- 60 第0060章 三战王离(下)
- 61 第0061章 烽火东阿(一)
- 62 第0062章 烽火东阿(二)
- 63 第0063章 烽火东阿(三)
- 64 第0064章 烽火东阿(四)
- 65 第0065章 烽火东阿(五)
- 66 第0066章 烽火东阿(六)
- 67 上架感言
- 68 第0067章 兵进濮阳
- 69 第0068章 安阳解围
- 70 第0069章 智杀陈余(上)
- 71 第0070章 智杀陈余(中)
- 72 第0071章 智杀陈余(下)
- 73 第0072章 风云变
- 74 第0073章 赵毅的隐忍
- 75 第0074章 定陶噩耗
- 76 第0075章 春去秋来
- 77 第0076章 美酒佳人
- 78 第0077章 戴高献策
- 79 第0078章 赵凯的顾虑(上)
- 80 第0079章 赵凯的顾虑(下)
- 81 第0080章 蔡文论势
- 82 第0081章 二郎的犹豫
- 83 第0082章 游说宋义(上)
- 84 第0083章 游说宋义(下)
- 85 第0084章 两将争锋
- 86 第0085章 养使来访(上)
- 87 第0086章 燕使来访(下)
- 88 第0087章 羋心变卦
- 89 第0088章 宋义拜将
- 90 第0089章 安阳防务
- 91 第0090章 僵局
- 92 第0091章 邺县告急
- 93 第0092章 赵毅夺权(上)
- 94 第0093章 赵毅夺权(下)
- 95 第0094章 单洪平乱
- 96 第0095章 阴谋与阳谋
- 97 第0096章 邺县之争(一)
- 98 第0097章 邺县之争(二)
- 99 第0098章 邺县之争(三)
- 100 第0099章 邺县之争(四)
- 101 第0100章 邺县之争(五)
- 102 第0101章 邺县之争(六)
- 103 第0102章 邺县之争(七)
- 104 第0103章 王离乞降
- 105 第0104章 兵进武安
- 106 第0105章 再会项羽
- 107 第0106章 项羽借粮
- 108 第0107章 两种选择
- 109 第0108章 兵进巨鹿
- 110 第0109章 张敖的请求
- 111 第0110章 血战章邯(上)
- 112 第0111章 血战章邯(中)
- 113 第0112章 血战章邯(下)
- 114 第0113章 赵国来使
- 115 第0114章 两个赵国(上)
- 116 第0115章 两个赵国(下)
- 117 第0116章 大战落幕(一)
- 118 第0117章 大战落幕(二)
- 119 第0118章 大战落幕(三)
- 120 第0119章 大战落幕(四)
- 121 第0120章 大战落幕(五)
- 122 第0121章 大战落幕(六)
- 123 第0122章 一纸密诏
- 124 尾声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0005章 李良兴兵(求收藏)
第0005章 李良兴兵(求收藏)
赵凯与蒯彻聊了很久,赵凯对蒯彻并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毕竟赵凯想彻底把蒯彻变成自己人,他就得用真诚去对待蒯彻,欺诈只会让蒯彻阴奉阳违,最后离开自己。
赵凯也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想要平衡赵国目前的局势,让自己可以渔翁得利,彻底在朝堂占住脚,打压任何一方都是不明智的,而且,赵国现在还需要众人的鼎力支持,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那么要如何来维持自己和张陈二人的关系呢?赵凯说给蒯彻听得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二人永远处在对立面,打掉他们曾经的关系网,什么刎颈交,什么生死交,在赵凯眼里,都必须扯断。
也正是这一点让赵凯很为难,如何才能分散他们呢?历史上,陈余和张耳闹僵是因为巨鹿被围险些沦陷,张耳认为陈余不肯救援,两人才闹僵,以至于后来兵戎相见。
可眼下,还没有这么大的仗,即使有,赵凯也不能允许他们闹分裂,那样会直接影响到赵国,所以,赵凯必须想出一个不伤害根本,却又能拆散他们的好办法。
但是赵凯短时间内,却又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拆散他们,所以赵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是希望蒯彻能帮助自己,蒯彻自然是愿意的。
之后,蒯彻又对赵凯说出的另一个话题产生了兴趣,在之前赵凯曾言,陈胜王不久必败,已陈胜王现在的暴戾,加上他身边的很多文臣武将已渐渐离心,蒯彻也认为张楚国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了。
尤其关中那一役,章邯已十万骊山囚徒为军,大破周文之后,张楚国的士气便一落千丈,吴广久攻荥阳不下,眼看着张楚国的气数在一天天耗尽,蒯彻也觉得,张楚国很难再与强秦对抗了,而今天,赵凯能说出这样一句话,到是出乎了蒯彻的预料,与此同时,蒯彻认为,赵凯目光深远,绝非池中物,他日必有大成,这也更加坚固了蒯彻跟随赵凯的决心。
两人直聊到傍晚方才散去,期间赵凯命人准备了酒席,两人各自喝了一些酒,之后赵凯不胜酒力,也早早休息了。
天还没有亮,一人匆匆推开了赵凯的房门,又急匆匆来到赵凯床前,这人推了推赵凯,赵凯睡眼朦胧的看一眼,是赵琊,他这么急着来,到让赵凯吃了一惊,赵凯慢慢坐起身,缓了一会,他才觉得自己清醒了许多,之后赵凯略显无奈的问道:“什么事这么急?”
“李良的军队杀来了,国君让你尽快去一趟。”赵琊说完,把一旁的衣服拿过来递给赵凯,之后又说:“听说李良点了三万大军,此时丞相,大将军他们都在议政厅呢。”
李良这个时候发兵,分明是想在赵国根基未稳的时候将赵国一举歼灭,但是,其中也有一个原因,就是赵凯之前草就的那个檄文起作用了,可李良的进军远远要比赵凯预计的要早。
三万大军,即使有一大半是运输补给的临时军队,至少还有一万以上的可战之士呢,这场仗不好打。
但是如果连李良都打不赢,赵国恐怕自此也别想在历史的舞台继续存活下去了。
赵凯穿好衣服之后,在一旁找来一件斗篷,虽然是初春,但是北方的天气依然很凉,赵凯准备妥当之后,离开了房间,他的房间距离议政堂仅几十步远,很快,赵凯来到了议政堂。
议政堂里有很多人,其中张耳,陈余,李左车等人皆是一脸的愁眉苦脸,而蒯彻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并不发言,也不参与他们的争论。
赵凯走进之后,有人喊了一声长信君来了,之后大家的目光在赵凯身上扫一眼,随后又各自议论去了,没有人在意赵凯的出现,只蒯彻与赵凯彼此点了点头,之后赵凯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陈余一脸不爽的说道:“什么攻心之策,现在好了,我们还没准备好,人家先打过来了,这可如何是好?”
张耳一脸不屑的说道:“你不是一向主张一战吗?这个时候,你更应该高兴才对,哼。”
张耳的话句句带刺,陈余脸青一阵紫一阵的,虽然与李良这场仗陈余早已经盼望能一战了,可这仓促开战,陈余却没有十足的把握。
议政堂里众人分成好几伙,讨论十分激烈,犹如菜市场一般随意,这是没有一个真正的体质去约束众人,不过已赵国目前的形势和势力,礼乐不振是正常的。
赵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就像看一群小丑一样,他们的慌张与无助,他们的满口抱怨只能托显得他们更加无能而已。
赵歇一脸的惆怅,三万大军,这已经是赵国目前的全部国力了,不过赵国可战之兵却远远不足两万,这两万兵马才刚刚训练不久,如果真的拉到战场上,还不知道能不能打赢呢。
赵歇有些后悔当初听信赵凯的话了,老老实实在家多好,虽然家财并不是特别大,可赵歇知道,自己这辈子足够衣食无忧了,还有妻子在家捂被窝,也算是人生一大乐事了,可如今……
赵歇不敢想下去了,赵歇知道,来了信都,自己就没有退路了。
他没有理会议政厅里其余的人,只用征求的目光望向赵凯,希望赵凯能出来说两句,但是已眼下这种形势,赵凯即便站出来,也未必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
所谓万众一心,其利断金,各怀异心,这仗必败。
大概半个多时辰过去,陈余身边的一人走出来,对着赵歇拱手施礼:“国君,敌强我弱,不如迁都如何?”
赵歇听到迁都二字,也犹豫了,这时,内中有一人大喝:“你是何人,敢劝国君迁都,此人当斩!”
众人瞧去,是李左车麾下的骁将王蒙,他一脸不屑的看着那人,那人吃了一喝,只能无奈的拱拱手:“在下是夏说。”
夏说又给赵歇施一礼,之后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如果我们这一战败了,再想撤,可就难了。”
王蒙冷哼一声,之后说道:“战与不战,一死而已,何必怕那乱臣子贼呢?如果国君不弃,我愿率兵一千,前去会一会李良,为我赵国扬威。”
王蒙的话迎来了许多人的喝彩,几个军将纷纷竖起拇指:“我们愿意跟他一起去。”
“好!英雄本色,大丈夫立于天地间,本该如此。”一人从坐上站起身,一边鼓掌,一边走向王蒙,并用手轻轻拍了拍王蒙的肩膀:“你叫什么?”
“回长信君,末将叫王蒙,是李将军麾下的千长。”王蒙向着赵凯行一军礼。
赵凯点点头,他又看向陈余,冷笑一声后说:“李良如今已经众叛亲离,即使有人愿意跟他来打赵国,也是迫于李良的威势,此战不需太多兵马,一万便可大破李良,陈大将军还在犹豫什么?”
“哼哼,一万兵马对阵三万?长信君,你可太能……”陈余一脸狞笑的说着,但是他的话只说了一半,赵凯已经大喝一声:“住嘴!”
这是赵凯来到信都后第一次用如此强硬的口吻在朝堂上说话,何况,赵凯明知道赵国一大半的军队掌握在陈余手中,而且,陈余是大将军,军队至少还是听从陈余调遣的情况下,还和陈余公然对抗,这反倒让陈余愣住了。
赵凯断喝之后,继续说道:“国难当头,岂能儿戏,我赵凯愿立军令状,迎战李良,胜,我赵国可一举出兵直抵邯郸,败,我赵凯愿献上项上人头,如何?”
“军中无戏言!”陈余冷冷说一句。
赵凯哼了一声,之后看向众人,朗声问道:“谁愿和我一同出征?”
“我……”议政堂里,近三成的战将纷纷举手,就连李左车也走出来,朗然吼道:“长信君尚且如此,我等还有什么可怕的,愿为国君赴汤蹈火。”
……
当天清晨,赵凯在议政堂立下了军令状,愿帅兵一万,阻击李良,李左车为副将,蒯彻为参军,并在校场中点精壮之士一万,战车五百乘,浩浩荡荡,向着沙河行去。
一路上,赵军并没有与李良的军队相遇,直到抵达沙河河岸之后,赵军沿河岸扎下营寨,严守河口,并派出大量游哨巡查四方。
不到一个时辰,便有探子归报,李良的队伍在距离沙河十里的地方也扎下了营寨,营寨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边,赵凯得报后下令三军严守河口,不许过河。
这时的中军大帐里,一张地图前,蒯彻,李左车等人正在商讨如何才能击破李良,而赵凯则在帐门口往来踱步,这一战赵凯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取胜,虽然攻心之计奏效,李良损失了不少兵卒和百姓,但是李良的实力,却不容小觑。
但是陈余在朝堂上已经畏战,他已失去了众心,在这个时候,如果赵凯不果断出击,彻底笼络将士们的心,那么想要等待下次机遇,恐怕就不知道是何时了,更何况,如果让他们真的说动赵王迁都,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眼前的沙河却没有那么湍急,河道也没有那么宽广,对于拥众三万的李良军而言,这种河流,只是眨眼间便可以强渡登岸,在这里一战的胜算并不大,可两军相遇,这里是唯一可以凭借的天险了,如果失了沙河,一路阔马平原,赵凯真不知道,还能不能阻挡李良进兵信都了。
而就在赵凯惆怅烦闷的时候,帐外忽然响起了一名士兵的汇报声:“报……我军哨塔发现对岸有敌军动向。”
赵凯也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想要平衡赵国目前的局势,让自己可以渔翁得利,彻底在朝堂占住脚,打压任何一方都是不明智的,而且,赵国现在还需要众人的鼎力支持,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那么要如何来维持自己和张陈二人的关系呢?赵凯说给蒯彻听得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二人永远处在对立面,打掉他们曾经的关系网,什么刎颈交,什么生死交,在赵凯眼里,都必须扯断。
也正是这一点让赵凯很为难,如何才能分散他们呢?历史上,陈余和张耳闹僵是因为巨鹿被围险些沦陷,张耳认为陈余不肯救援,两人才闹僵,以至于后来兵戎相见。
可眼下,还没有这么大的仗,即使有,赵凯也不能允许他们闹分裂,那样会直接影响到赵国,所以,赵凯必须想出一个不伤害根本,却又能拆散他们的好办法。
但是赵凯短时间内,却又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拆散他们,所以赵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是希望蒯彻能帮助自己,蒯彻自然是愿意的。
之后,蒯彻又对赵凯说出的另一个话题产生了兴趣,在之前赵凯曾言,陈胜王不久必败,已陈胜王现在的暴戾,加上他身边的很多文臣武将已渐渐离心,蒯彻也认为张楚国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了。
尤其关中那一役,章邯已十万骊山囚徒为军,大破周文之后,张楚国的士气便一落千丈,吴广久攻荥阳不下,眼看着张楚国的气数在一天天耗尽,蒯彻也觉得,张楚国很难再与强秦对抗了,而今天,赵凯能说出这样一句话,到是出乎了蒯彻的预料,与此同时,蒯彻认为,赵凯目光深远,绝非池中物,他日必有大成,这也更加坚固了蒯彻跟随赵凯的决心。
两人直聊到傍晚方才散去,期间赵凯命人准备了酒席,两人各自喝了一些酒,之后赵凯不胜酒力,也早早休息了。
天还没有亮,一人匆匆推开了赵凯的房门,又急匆匆来到赵凯床前,这人推了推赵凯,赵凯睡眼朦胧的看一眼,是赵琊,他这么急着来,到让赵凯吃了一惊,赵凯慢慢坐起身,缓了一会,他才觉得自己清醒了许多,之后赵凯略显无奈的问道:“什么事这么急?”
“李良的军队杀来了,国君让你尽快去一趟。”赵琊说完,把一旁的衣服拿过来递给赵凯,之后又说:“听说李良点了三万大军,此时丞相,大将军他们都在议政厅呢。”
李良这个时候发兵,分明是想在赵国根基未稳的时候将赵国一举歼灭,但是,其中也有一个原因,就是赵凯之前草就的那个檄文起作用了,可李良的进军远远要比赵凯预计的要早。
三万大军,即使有一大半是运输补给的临时军队,至少还有一万以上的可战之士呢,这场仗不好打。
但是如果连李良都打不赢,赵国恐怕自此也别想在历史的舞台继续存活下去了。
赵凯穿好衣服之后,在一旁找来一件斗篷,虽然是初春,但是北方的天气依然很凉,赵凯准备妥当之后,离开了房间,他的房间距离议政堂仅几十步远,很快,赵凯来到了议政堂。
议政堂里有很多人,其中张耳,陈余,李左车等人皆是一脸的愁眉苦脸,而蒯彻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并不发言,也不参与他们的争论。
赵凯走进之后,有人喊了一声长信君来了,之后大家的目光在赵凯身上扫一眼,随后又各自议论去了,没有人在意赵凯的出现,只蒯彻与赵凯彼此点了点头,之后赵凯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陈余一脸不爽的说道:“什么攻心之策,现在好了,我们还没准备好,人家先打过来了,这可如何是好?”
张耳一脸不屑的说道:“你不是一向主张一战吗?这个时候,你更应该高兴才对,哼。”
张耳的话句句带刺,陈余脸青一阵紫一阵的,虽然与李良这场仗陈余早已经盼望能一战了,可这仓促开战,陈余却没有十足的把握。
议政堂里众人分成好几伙,讨论十分激烈,犹如菜市场一般随意,这是没有一个真正的体质去约束众人,不过已赵国目前的形势和势力,礼乐不振是正常的。
赵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就像看一群小丑一样,他们的慌张与无助,他们的满口抱怨只能托显得他们更加无能而已。
赵歇一脸的惆怅,三万大军,这已经是赵国目前的全部国力了,不过赵国可战之兵却远远不足两万,这两万兵马才刚刚训练不久,如果真的拉到战场上,还不知道能不能打赢呢。
赵歇有些后悔当初听信赵凯的话了,老老实实在家多好,虽然家财并不是特别大,可赵歇知道,自己这辈子足够衣食无忧了,还有妻子在家捂被窝,也算是人生一大乐事了,可如今……
赵歇不敢想下去了,赵歇知道,来了信都,自己就没有退路了。
他没有理会议政厅里其余的人,只用征求的目光望向赵凯,希望赵凯能出来说两句,但是已眼下这种形势,赵凯即便站出来,也未必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
所谓万众一心,其利断金,各怀异心,这仗必败。
大概半个多时辰过去,陈余身边的一人走出来,对着赵歇拱手施礼:“国君,敌强我弱,不如迁都如何?”
赵歇听到迁都二字,也犹豫了,这时,内中有一人大喝:“你是何人,敢劝国君迁都,此人当斩!”
众人瞧去,是李左车麾下的骁将王蒙,他一脸不屑的看着那人,那人吃了一喝,只能无奈的拱拱手:“在下是夏说。”
夏说又给赵歇施一礼,之后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如果我们这一战败了,再想撤,可就难了。”
王蒙冷哼一声,之后说道:“战与不战,一死而已,何必怕那乱臣子贼呢?如果国君不弃,我愿率兵一千,前去会一会李良,为我赵国扬威。”
王蒙的话迎来了许多人的喝彩,几个军将纷纷竖起拇指:“我们愿意跟他一起去。”
“好!英雄本色,大丈夫立于天地间,本该如此。”一人从坐上站起身,一边鼓掌,一边走向王蒙,并用手轻轻拍了拍王蒙的肩膀:“你叫什么?”
“回长信君,末将叫王蒙,是李将军麾下的千长。”王蒙向着赵凯行一军礼。
赵凯点点头,他又看向陈余,冷笑一声后说:“李良如今已经众叛亲离,即使有人愿意跟他来打赵国,也是迫于李良的威势,此战不需太多兵马,一万便可大破李良,陈大将军还在犹豫什么?”
“哼哼,一万兵马对阵三万?长信君,你可太能……”陈余一脸狞笑的说着,但是他的话只说了一半,赵凯已经大喝一声:“住嘴!”
这是赵凯来到信都后第一次用如此强硬的口吻在朝堂上说话,何况,赵凯明知道赵国一大半的军队掌握在陈余手中,而且,陈余是大将军,军队至少还是听从陈余调遣的情况下,还和陈余公然对抗,这反倒让陈余愣住了。
赵凯断喝之后,继续说道:“国难当头,岂能儿戏,我赵凯愿立军令状,迎战李良,胜,我赵国可一举出兵直抵邯郸,败,我赵凯愿献上项上人头,如何?”
“军中无戏言!”陈余冷冷说一句。
赵凯哼了一声,之后看向众人,朗声问道:“谁愿和我一同出征?”
“我……”议政堂里,近三成的战将纷纷举手,就连李左车也走出来,朗然吼道:“长信君尚且如此,我等还有什么可怕的,愿为国君赴汤蹈火。”
……
当天清晨,赵凯在议政堂立下了军令状,愿帅兵一万,阻击李良,李左车为副将,蒯彻为参军,并在校场中点精壮之士一万,战车五百乘,浩浩荡荡,向着沙河行去。
一路上,赵军并没有与李良的军队相遇,直到抵达沙河河岸之后,赵军沿河岸扎下营寨,严守河口,并派出大量游哨巡查四方。
不到一个时辰,便有探子归报,李良的队伍在距离沙河十里的地方也扎下了营寨,营寨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边,赵凯得报后下令三军严守河口,不许过河。
这时的中军大帐里,一张地图前,蒯彻,李左车等人正在商讨如何才能击破李良,而赵凯则在帐门口往来踱步,这一战赵凯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取胜,虽然攻心之计奏效,李良损失了不少兵卒和百姓,但是李良的实力,却不容小觑。
但是陈余在朝堂上已经畏战,他已失去了众心,在这个时候,如果赵凯不果断出击,彻底笼络将士们的心,那么想要等待下次机遇,恐怕就不知道是何时了,更何况,如果让他们真的说动赵王迁都,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眼前的沙河却没有那么湍急,河道也没有那么宽广,对于拥众三万的李良军而言,这种河流,只是眨眼间便可以强渡登岸,在这里一战的胜算并不大,可两军相遇,这里是唯一可以凭借的天险了,如果失了沙河,一路阔马平原,赵凯真不知道,还能不能阻挡李良进兵信都了。
而就在赵凯惆怅烦闷的时候,帐外忽然响起了一名士兵的汇报声:“报……我军哨塔发现对岸有敌军动向。”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