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0001章 赵氏兄弟
- 2 第0002章 倚势谋权
- 3 第0003章 赵凯奇谋
- 4 第0004章 蒯彻来访
- 5 第0005章 李良兴兵(求收藏)
- 6 第0006章 引君如翁(上)
- 7 第0007章 引君如翁(中)
- 8 第0008章 引君如翁(下)
- 9 第0009章 赵凯扬威
- 10 第0010章 夺权风波(上)
- 11 第0011章 夺权风波(中)
- 12 第0012章 夺权风波(下)
- 13 第0013章 出兵邯郸
- 14 第0014章 张耳密函
- 15 第0015章 大战前夕
- 16 第0016章 首战邯郸
- 17 第0017章 再战邯郸(上)
- 18 第0018章 再战邯郸(下)
- 19 第0019章 赵凯归来
- 20 第0020章 迁都前夕
- 21 第0021章 张楚亡国
- 22 第0022章 赵凯请兵
- 23 第0023章 张耳诡谲(上)
- 24 第0024章 张耳诡谲(下)
- 25 第0025章 赵凯点兵
- 26 第0026章 赵凯之忧
- 27 第0027章 联魏伐秦
- 28 第0028章 安阳之战(一)
- 29 第0029章 安阳之战(二)
- 30 第0030章 安阳之战(三)
- 31 第0031章 安阳之战(四)
- 32 第0032章 安阳之战(五)
- 33 第0033章 安阳之战(六)
- 34 第0034章 安阳之战(七)
- 35 第0035章 岑氏烈女
- 36 第0036章 烈女也温柔
- 37 第0037章 魏相周市
- 38 第0038章 南征之势
- 39 第0039章 魏国求援
- 40 第0040章 平静背后的风波
- 41 第0041章 再起风波
- 42 第0042章 风波渐起
- 43 第0043章 掌舵者
- 44 第0044章 援魏抗秦
- 45 第0045章 周市的遗愿
- 46 第0046章 李由的战书
- 47 第0047章 张敖献策
- 48 第0048章 魏咎****
- 49 第0049章 伏击李由(上)
- 50 第0050章 伏击李由(中)
- 51 第0051章 伏击李由(下)
- 52 第0052章 斩杀李由
- 53 第0053章 初逢刘邦
- 54 第0054章 范增的忧虑
- 55 第0055章 夜访张良
- 56 第0056章 东阿告急
- 57 第0057章 大战前夕
- 58 第0058章 三战王离(上)
- 59 第0059章 三战王离(中)
- 60 第0060章 三战王离(下)
- 61 第0061章 烽火东阿(一)
- 62 第0062章 烽火东阿(二)
- 63 第0063章 烽火东阿(三)
- 64 第0064章 烽火东阿(四)
- 65 第0065章 烽火东阿(五)
- 66 第0066章 烽火东阿(六)
- 67 上架感言
- 68 第0067章 兵进濮阳
- 69 第0068章 安阳解围
- 70 第0069章 智杀陈余(上)
- 71 第0070章 智杀陈余(中)
- 72 第0071章 智杀陈余(下)
- 73 第0072章 风云变
- 74 第0073章 赵毅的隐忍
- 75 第0074章 定陶噩耗
- 76 第0075章 春去秋来
- 77 第0076章 美酒佳人
- 78 第0077章 戴高献策
- 79 第0078章 赵凯的顾虑(上)
- 80 第0079章 赵凯的顾虑(下)
- 81 第0080章 蔡文论势
- 82 第0081章 二郎的犹豫
- 83 第0082章 游说宋义(上)
- 84 第0083章 游说宋义(下)
- 85 第0084章 两将争锋
- 86 第0085章 养使来访(上)
- 87 第0086章 燕使来访(下)
- 88 第0087章 羋心变卦
- 89 第0088章 宋义拜将
- 90 第0089章 安阳防务
- 91 第0090章 僵局
- 92 第0091章 邺县告急
- 93 第0092章 赵毅夺权(上)
- 94 第0093章 赵毅夺权(下)
- 95 第0094章 单洪平乱
- 96 第0095章 阴谋与阳谋
- 97 第0096章 邺县之争(一)
- 98 第0097章 邺县之争(二)
- 99 第0098章 邺县之争(三)
- 100 第0099章 邺县之争(四)
- 101 第0100章 邺县之争(五)
- 102 第0101章 邺县之争(六)
- 103 第0102章 邺县之争(七)
- 104 第0103章 王离乞降
- 105 第0104章 兵进武安
- 106 第0105章 再会项羽
- 107 第0106章 项羽借粮
- 108 第0107章 两种选择
- 109 第0108章 兵进巨鹿
- 110 第0109章 张敖的请求
- 111 第0110章 血战章邯(上)
- 112 第0111章 血战章邯(中)
- 113 第0112章 血战章邯(下)
- 114 第0113章 赵国来使
- 115 第0114章 两个赵国(上)
- 116 第0115章 两个赵国(下)
- 117 第0116章 大战落幕(一)
- 118 第0117章 大战落幕(二)
- 119 第0118章 大战落幕(三)
- 120 第0119章 大战落幕(四)
- 121 第0120章 大战落幕(五)
- 122 第0121章 大战落幕(六)
- 123 第0122章 一纸密诏
- 124 尾声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0001章 赵氏兄弟
第0001章 赵氏兄弟
秦二世二年,春,这是一个多事的年代,也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举国上下,到处都已烈火燎原,刀兵之祸无处不在,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商人们带着家财背井离乡,寻找他们心中理想的安全圣地,百姓们推车拉牛,带着哭泣,带着不甘离开自己的家园,寻找能够赖以生存的弹丸之地。
军队好似强盗,强盗好似恶鬼,在这样一个随时会和死神擦肩而过的年代,绝望弥漫着每一个人。
到处是皑皑白骨,到处是硝烟烈火,残破的大旗插在泥土中,周围堆满了死尸,恶臭的气味让人不禁掩鼻,难以呼吸。
苍鹰恶狗,野狼乌鸦,围绕着这些令人作呕的腐尸频频打转,这些尸体,将会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食物。
就在这样一个犹如人间地狱的土地上,一队约百余人的队伍正缓慢的行进着,这里向东约三十里便是邯郸城,向北跨过沙河,便是信都城,而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正是坐落在北面的信都城。
队伍里唯一的一辆马车里,坐着一个年已三十的中年汉子,他虽然穿着普通,却是赵国王室的后裔,赵歇。
在马车旁,一少年手握三尺青铜剑,身穿青色紧身衣,头扎皮冠,坐下一匹老鬃马,倒也显得英姿勃勃,在这****的年代,这样的装束很容易便可以看出,他是一名剑客。
这少年便是赵歇的弟弟,赵凯,在旁人看来,赵凯与常人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他不是赵家的长子,也不是什么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他的存在与否并没有人会在意,而少年的脑袋里,却有着两世的记忆。
赵凯本应该在十八岁那年病死在邯郸城中,却也赶巧,偏偏那一年大旱之时,天空炸响一雷,雷声过后大雨倾盆,赵凯从此身体好转,有通晓天卦命术之人预言,赵凯他日必成气候。
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次遭遇,赵凯苏醒后,身体反而越来越好,他不但有着赵凯年少时的记忆,他还留有了他后世的记忆。
对于一个忽然出现在这个年代的少年,他很迷茫,也曾颓废过。
可他的记忆里,二十年前赵国灭亡的惨象依然历历在目,而他更晓得,二十年后赵国会重新崛起,各路豪强各展雄姿,即使仅仅存在了四年的赵国,也不能就这样轻易的再次退出历史的舞台,所以,赵凯曾立下重誓,他要用自己的努力,使赵国摆脱厄运,摆脱赵歇最后被韩信杀死的结局。
不成功,便成仁,誓与赵国共存亡。
来到这里已经十年了,这是赵凯每天都不敢忘记的誓言。
而且,这十年的平庸生活,观望天下,让赵凯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定,赵凯也曾翻看过祖辈们留下的兵书,了解曾经发生过的历史,结合赵凯对历史的了解,赵凯锁定,赵歇称王,就在这几年。
不久前,李良叛乱,武臣被杀,一时间,整个邯郸弥漫在战火之中,张耳陈余借助兵乱之机,逃出邯郸城,不知去向,这时的赵凯已经料到,赵歇出山的时机终于到了。
也正如赵凯所料,昨天有喜鹊飞上枝头,今天,张耳便带着队伍来恭请赵歇出山,重兴赵国。
赵歇虽然没有直接答应张耳,但是有赵凯从旁劝阻,赵歇倒也没有太过多想,队伍浩浩荡荡,便直奔信都行去。
这里距离邯郸城仅三十里的距离,一旦李良得到消息,率兵杀来,恐怕赵歇还没称王,就已殒命在此了,所以,张耳的队伍分成了前中后三支队伍,时刻护卫赵歇的安全。
赵凯也不敢疏忽,他让自己的三个好兄弟分别跟随在马车左右,自己紧跟着马车,只要护送赵歇回到信都,就算安全了。
这种乱世,没有人会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所以,赵歇虽然行进的十分小心,但好在一路上倒也算是安全。
此时队伍穿过一条泥泞小路,四周有狼啸声时常响起,太阳向西方落下,这一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车子行进了一段距离,车帘忽然被赵歇拉开,他一脸忧虑的看着跟在一旁的赵凯,嘴唇动了好几次都没有出声,直到赵凯也扭头看向赵歇的时候,赵歇才轻叹一声,有些埋怨的说道:“弟呀,你这次可真要害死我了,秦国那么强大,当年咱们赵国几十万大军都不曾阻挡过秦军分毫,你再看看现在,就这么几百个人,能成什么大事,我看……我看咱们不如回去吧!”
“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即使哥回去,那李良在邯郸城站住脚了,难道他不会想着杀死哥吗?何况,他想稳固赵人的心,哥哥必然是他最大的敌人。”赵凯说着,把手里的剑挂到马鞍上,然后继续说:“我这里有一份情报,是不久前刚送来的,听说李良正秣兵历马,准备和咱们大打一仗呢,哥你这时候可千万别输了气势,否则,你我可都死……”
赵凯的话还没说完,赵歇匆忙伸手堵住了赵凯的嘴,一脸无奈的叹口气:“死就死吧,唉……”
赵歇合上了窗帘,车内时而想起赵歇的叹息声,赵凯看了一会马车,对于这个哥哥,自己也很是无奈,只有尽力帮助他,尽量避免历史上的悲剧再度发生,这已经足够了。
赵凯又环顾了一下四周,队伍的行进速度实在太慢了,虽然说张耳新败,军队士气不高,可这么走下去,一定会被李良得到消息,截断去路的。
赵凯把剑拿在手里,双腿一使劲,喊了一声“驾”,之后战马扑腾腾向前奔去。
在前面几百米的位置,张耳也同样骑着马,一脸颓废的向前行进着,赵凯来到张耳身边,在马上拱拱手:“张大人。”
张耳扭头看了看,是赵凯,他有些皮笑肉不笑的拱拱手:“公子找我何事?”
“我哥哥说了,行进速度太慢,这要是被李良断了去路,后果你是知道的。”赵凯直入主题,张耳被赵凯如此喝令,他的面子有些挂不住了,可迎接赵歇毕竟是自己的主张,此时赵歇对行进速度不满,张耳又不好发脾气,只得笑着拱拱手:“好,我这就传令加速。”
赵凯知道,张耳对于这个新任国君并不在意,他只是为了笼络赵人的人心而已,但是赵凯却要借着张耳的扶持,把赵歇扶正,否则,赵歇一辈子只能做一个傀儡,而赵凯也只能做一个永远抬不起头的赵国假公子了。
此时赵凯见张耳允诺,他笑着拱拱手,再次说道:“有劳了。”
之后赵凯勒转马头,向着赵歇的马车疾驰而去。
看着赵凯的背影,张耳双眼微眯,他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杀机,不过杀机只是一瞬间,张耳又把这一想法压下去了,赵国未定,人心不稳,李良在邯郸虎视眈眈,信都能否守住还不可知,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得罪赵家兄弟二人。
张耳又勒马走了几步,他看向一旁的随从,喝令:“传令下去,加速前进。”
……
信都城在短短的五天时间里,召集了残兵败将约七千余人,又有消息放出,张耳已经去恭迎赵国的后人,赵歇为王,一时间,举国欢庆,前来信都投奔之人多达两万人,赵军士气再次大振。
自从赵国被秦灭后,赵人始终被秦人压迫,多年来一直在思念故主,希望赵国王族能重掌赵国,带他们光复旧国,重建家园,张耳迎接赵歇,也是迎合了国人的想法,所以大获人心。
何况,出身魏国的张耳,陈余,更需要想方设法笼络赵人的心。
此时信都城中得到了赵歇即将抵达的消息,时间已经是当夜戍时了,本应该早已紧闭的城门前却陈列着近二百余名士兵,士兵身上的军袍已经破烂不堪,但是赵歇即将抵达的消息,还是让他们十分高兴。
而城楼内,百姓们在街道两旁,有军士手拿火把将百姓格挡在人墙之外,他们伸头张望,激动的等待着赵歇入城的那一刻,与此同时,又有几辆战车驰过街道,直奔城门外而去。
战车上,陈余目光深邃的望着远方,他不知道,张耳请回赵歇是对是错,可从时势上分析,目前除了拥立赵歇,也没有其余的办法了,只是陈余很担心,赵歇的当政,会不会影响自己和张耳在国家的地位呢?
在陈余身后,还有几辆马车,其中有谋士蒯彻,战将李左车等,他们也都是武臣最信任的人,只是李良突然兵变,邯郸城中一片混乱,众人不得已逃离邯郸,后听说张耳陈余聚众在信都,又拥立赵国后人,方才赶来,与众人会合,共同迎接赵歇。
此时几辆战车穿过城门楼,来到城外,只见远处蜿蜒的驰道上,一条长长的队伍如火龙般向着信都城疾驰而来,其中一辆马车在火光中尤为扎眼,陈余眯着眼观察一阵之后,他瞥一眼身边的蒯彻和李良,而后假装兴奋的向着众人大喊:“赵歇来了!我王来了!”
“赵国万岁!”城楼上,城楼下响起了军士们一片欢呼声。
军队好似强盗,强盗好似恶鬼,在这样一个随时会和死神擦肩而过的年代,绝望弥漫着每一个人。
到处是皑皑白骨,到处是硝烟烈火,残破的大旗插在泥土中,周围堆满了死尸,恶臭的气味让人不禁掩鼻,难以呼吸。
苍鹰恶狗,野狼乌鸦,围绕着这些令人作呕的腐尸频频打转,这些尸体,将会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食物。
就在这样一个犹如人间地狱的土地上,一队约百余人的队伍正缓慢的行进着,这里向东约三十里便是邯郸城,向北跨过沙河,便是信都城,而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正是坐落在北面的信都城。
队伍里唯一的一辆马车里,坐着一个年已三十的中年汉子,他虽然穿着普通,却是赵国王室的后裔,赵歇。
在马车旁,一少年手握三尺青铜剑,身穿青色紧身衣,头扎皮冠,坐下一匹老鬃马,倒也显得英姿勃勃,在这****的年代,这样的装束很容易便可以看出,他是一名剑客。
这少年便是赵歇的弟弟,赵凯,在旁人看来,赵凯与常人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他不是赵家的长子,也不是什么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他的存在与否并没有人会在意,而少年的脑袋里,却有着两世的记忆。
赵凯本应该在十八岁那年病死在邯郸城中,却也赶巧,偏偏那一年大旱之时,天空炸响一雷,雷声过后大雨倾盆,赵凯从此身体好转,有通晓天卦命术之人预言,赵凯他日必成气候。
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次遭遇,赵凯苏醒后,身体反而越来越好,他不但有着赵凯年少时的记忆,他还留有了他后世的记忆。
对于一个忽然出现在这个年代的少年,他很迷茫,也曾颓废过。
可他的记忆里,二十年前赵国灭亡的惨象依然历历在目,而他更晓得,二十年后赵国会重新崛起,各路豪强各展雄姿,即使仅仅存在了四年的赵国,也不能就这样轻易的再次退出历史的舞台,所以,赵凯曾立下重誓,他要用自己的努力,使赵国摆脱厄运,摆脱赵歇最后被韩信杀死的结局。
不成功,便成仁,誓与赵国共存亡。
来到这里已经十年了,这是赵凯每天都不敢忘记的誓言。
而且,这十年的平庸生活,观望天下,让赵凯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定,赵凯也曾翻看过祖辈们留下的兵书,了解曾经发生过的历史,结合赵凯对历史的了解,赵凯锁定,赵歇称王,就在这几年。
不久前,李良叛乱,武臣被杀,一时间,整个邯郸弥漫在战火之中,张耳陈余借助兵乱之机,逃出邯郸城,不知去向,这时的赵凯已经料到,赵歇出山的时机终于到了。
也正如赵凯所料,昨天有喜鹊飞上枝头,今天,张耳便带着队伍来恭请赵歇出山,重兴赵国。
赵歇虽然没有直接答应张耳,但是有赵凯从旁劝阻,赵歇倒也没有太过多想,队伍浩浩荡荡,便直奔信都行去。
这里距离邯郸城仅三十里的距离,一旦李良得到消息,率兵杀来,恐怕赵歇还没称王,就已殒命在此了,所以,张耳的队伍分成了前中后三支队伍,时刻护卫赵歇的安全。
赵凯也不敢疏忽,他让自己的三个好兄弟分别跟随在马车左右,自己紧跟着马车,只要护送赵歇回到信都,就算安全了。
这种乱世,没有人会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所以,赵歇虽然行进的十分小心,但好在一路上倒也算是安全。
此时队伍穿过一条泥泞小路,四周有狼啸声时常响起,太阳向西方落下,这一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车子行进了一段距离,车帘忽然被赵歇拉开,他一脸忧虑的看着跟在一旁的赵凯,嘴唇动了好几次都没有出声,直到赵凯也扭头看向赵歇的时候,赵歇才轻叹一声,有些埋怨的说道:“弟呀,你这次可真要害死我了,秦国那么强大,当年咱们赵国几十万大军都不曾阻挡过秦军分毫,你再看看现在,就这么几百个人,能成什么大事,我看……我看咱们不如回去吧!”
“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即使哥回去,那李良在邯郸城站住脚了,难道他不会想着杀死哥吗?何况,他想稳固赵人的心,哥哥必然是他最大的敌人。”赵凯说着,把手里的剑挂到马鞍上,然后继续说:“我这里有一份情报,是不久前刚送来的,听说李良正秣兵历马,准备和咱们大打一仗呢,哥你这时候可千万别输了气势,否则,你我可都死……”
赵凯的话还没说完,赵歇匆忙伸手堵住了赵凯的嘴,一脸无奈的叹口气:“死就死吧,唉……”
赵歇合上了窗帘,车内时而想起赵歇的叹息声,赵凯看了一会马车,对于这个哥哥,自己也很是无奈,只有尽力帮助他,尽量避免历史上的悲剧再度发生,这已经足够了。
赵凯又环顾了一下四周,队伍的行进速度实在太慢了,虽然说张耳新败,军队士气不高,可这么走下去,一定会被李良得到消息,截断去路的。
赵凯把剑拿在手里,双腿一使劲,喊了一声“驾”,之后战马扑腾腾向前奔去。
在前面几百米的位置,张耳也同样骑着马,一脸颓废的向前行进着,赵凯来到张耳身边,在马上拱拱手:“张大人。”
张耳扭头看了看,是赵凯,他有些皮笑肉不笑的拱拱手:“公子找我何事?”
“我哥哥说了,行进速度太慢,这要是被李良断了去路,后果你是知道的。”赵凯直入主题,张耳被赵凯如此喝令,他的面子有些挂不住了,可迎接赵歇毕竟是自己的主张,此时赵歇对行进速度不满,张耳又不好发脾气,只得笑着拱拱手:“好,我这就传令加速。”
赵凯知道,张耳对于这个新任国君并不在意,他只是为了笼络赵人的人心而已,但是赵凯却要借着张耳的扶持,把赵歇扶正,否则,赵歇一辈子只能做一个傀儡,而赵凯也只能做一个永远抬不起头的赵国假公子了。
此时赵凯见张耳允诺,他笑着拱拱手,再次说道:“有劳了。”
之后赵凯勒转马头,向着赵歇的马车疾驰而去。
看着赵凯的背影,张耳双眼微眯,他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杀机,不过杀机只是一瞬间,张耳又把这一想法压下去了,赵国未定,人心不稳,李良在邯郸虎视眈眈,信都能否守住还不可知,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得罪赵家兄弟二人。
张耳又勒马走了几步,他看向一旁的随从,喝令:“传令下去,加速前进。”
……
信都城在短短的五天时间里,召集了残兵败将约七千余人,又有消息放出,张耳已经去恭迎赵国的后人,赵歇为王,一时间,举国欢庆,前来信都投奔之人多达两万人,赵军士气再次大振。
自从赵国被秦灭后,赵人始终被秦人压迫,多年来一直在思念故主,希望赵国王族能重掌赵国,带他们光复旧国,重建家园,张耳迎接赵歇,也是迎合了国人的想法,所以大获人心。
何况,出身魏国的张耳,陈余,更需要想方设法笼络赵人的心。
此时信都城中得到了赵歇即将抵达的消息,时间已经是当夜戍时了,本应该早已紧闭的城门前却陈列着近二百余名士兵,士兵身上的军袍已经破烂不堪,但是赵歇即将抵达的消息,还是让他们十分高兴。
而城楼内,百姓们在街道两旁,有军士手拿火把将百姓格挡在人墙之外,他们伸头张望,激动的等待着赵歇入城的那一刻,与此同时,又有几辆战车驰过街道,直奔城门外而去。
战车上,陈余目光深邃的望着远方,他不知道,张耳请回赵歇是对是错,可从时势上分析,目前除了拥立赵歇,也没有其余的办法了,只是陈余很担心,赵歇的当政,会不会影响自己和张耳在国家的地位呢?
在陈余身后,还有几辆马车,其中有谋士蒯彻,战将李左车等,他们也都是武臣最信任的人,只是李良突然兵变,邯郸城中一片混乱,众人不得已逃离邯郸,后听说张耳陈余聚众在信都,又拥立赵国后人,方才赶来,与众人会合,共同迎接赵歇。
此时几辆战车穿过城门楼,来到城外,只见远处蜿蜒的驰道上,一条长长的队伍如火龙般向着信都城疾驰而来,其中一辆马车在火光中尤为扎眼,陈余眯着眼观察一阵之后,他瞥一眼身边的蒯彻和李良,而后假装兴奋的向着众人大喊:“赵歇来了!我王来了!”
“赵国万岁!”城楼上,城楼下响起了军士们一片欢呼声。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