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2 第0092章 天收人啦
- 93 第0093章 那个味儿
- 94 第0094章 生病
- 95 第0095章 悲欢离合
- 96 第0096章 黄金美玉
- 97 第0097章 无独有偶
- 98 第0098章 各自芳菲
- 99 第0099章 看来真有事
- 100 第0100章 我有苦衷
- 101 第0101章 老顽童
- 102 第0102章 庙会
- 103 第0103章 好姑娘
- 104 第0104章 热闹的王家
- 105 第0105章 热闹的王家(2)
- 106 第0106章 王家的热闹(3)
- 107 第0107章 省亲
- 108 第0108章 心跳
- 109 第0109章 变卦
- 110 第0110章 风流雅似桃花庵
- 111 第0111章 豁晴眸
- 112 第0112章 幸灾乐祸
- 113 第0113章 不着急
- 114 第0114章 这一晚
- 115 第0115 肌肤之亲
- 116 第0116章 你愿意吗?
- 117 第0117章 小楼一夜听春雨
- 118 第0118章 微雨燕双飞
- 119 第0119章 将计就计
- 120 第0120章 化俗
- 121 第0121章 喜书
- 122 第0122章 喜诏
- 123 第0123章 欣慰
- 124 第0124章 耍赖
- 125 第0125章 酒楼
- 126 第0126章 宝贝
- 127 第0127章 雪芙
- 128 第0128章 小喜鹊
- 129 第0129章 君子好逑
- 130 第0130章 稀罕事儿
- 131 第0131章 想不明白
- 132 第0132章 悟道
- 133 第0133章 一言而决
- 134 第0134章 议亲
- 135 第0135章 打点
- 136 第0136章 花月飞卿
- 137 第0137章 讨好
- 138 第0138章 卖布
- 139 第0139章 慌乱
- 140 第0140章 不肯
- 141 第0141章 你走开
- 142 第0142章 刘三奶奶
- 143 第0143章 单枪匹马
- 144 第0144章 这个数
- 145 第0145章 套路
- 146 第0146章 海底针
- 147 第0147章 爱情
- 148 第0148章 孩子气
- 149 第0149章 贤良方正
- 150 第0150章 冲喜
- 151 第0151章 谢天谢地
- 152 第0152章 家信
- 153 第0153章 加试
- 154 第0154章 情债
- 155 第0155章 有什么稀奇
- 156 第0156章 争辩
- 157 第0157章 入木三分
- 158 第0158章 做戏
- 159 第0159章 幽闭
- 160 第0160章 探听
- 161 第0161章 考试
- 162 第0162章 后起之秀
- 163 第0163章 掐不入
- 164 第0164章 大喜
- 165 第0165章 就死也风骚
- 166 第0166章 不巧不成书
- 167 第0167章 AA制
- 168 第0168章 躺枪
- 169 第0169章 沈郎如玉
- 170 第0170章 直男癌
- 171 第0171章 妙笔生花
- 172 第0172章 看起来很荣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0102章 庙会
第0102章 庙会
起初沈侃并不想把两个女孩假手于人,也为此已经说服了四叔沈嘉绩,因涉及到裴知县,沈家的其他人应该都不好说什么,其中沈嘉谟大概会觉得与他无关吧。
但当把人接回来后,沈侃犹豫了,堂而皇之的触犯家规,毕竟不妥,再说金大娘不在家,他真不知道该怎么照顾。
不管怎么说,人是接回来要做丫鬟的,不然凭什么混饭吃?而做丫头就得学会规矩,尽管沈侃很想把她们当成宝贝女儿般抚养(调-教),现实是还不可能。
因首先他的年纪和地位就不合适作主,其次想在沈家当半个小姐,得有相应的门第和血统,难以服众的话,肯定会处处受到下人们的白眼和排挤,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成长,反倒是害了她们。
如此做了甩手掌柜,把人暂时交给沈沛文带着。
他没有走过去,隐隐约约,听到大姐的声音。
“要像你们的少爷一样勇敢,他打小就是一个人,爹娘远在别处。”
天刚刚一发亮,远在京城的沈嘉谋就醒了,他早已养成了早起的习惯,随着年事渐高,天只要一亮,就是想再睡也睡不下去。
睁着眼睛,肚子里有些空虚虚,手臂和两只腿也有点发麻。
“住多少年也不适应北方的天气,这要是在家乡,这时节一定又是鸟语花香,那些漂亮的鸟儿也该叫唤了。父母怎么样了,祖上留下来的那颗大白果树。”
自言自语的沈嘉谋想起了江南,感到十分的惋惜。
过了一会儿,他大声咳嗽一声,意思是提醒妻子和外间的丫鬟们,是时候了,该起来了。
睡在旁边的沈夫人睁开眼睛,被丈夫唠叨了半辈子,当初花轿一落地,就嫌她的容貌不“倾国”,没有“秀气”,要不就是嫌什么世面也不懂,一身小家子气。
事实上,年轻时的沈夫人乃中人之姿,家世也很富贵,也自幼读书。她同样对丈夫也有许多不满,比如不懂风情,夫妻俩也算是相互“嫌弃”了半辈子。
等彼此的年纪都大了,慢慢的相互开始体谅。
自从沈嘉谋纳了小妾后,夫妻俩虽是仍然不断有点小别扭,可总不好意思再像以前似的争吵。
如今,沈夫人看开了,一想到等儿子娶了媳妇,这辈子就算熬出来了。
过去的女性几乎人人如此,理想事业什么的对她们来说皆浮云,起先是为了丈夫而活,有了儿女为儿女而活,年纪大了就希望盼个孙子,这就是她们全部的人生。
沈夫人这么想的,真是日月如梭催人老,当姑娘的时候,抱着自己的弟弟;成了亲,抱着自己的孩子,什么时候会抱上自己的孙儿呢?
每天思念着儿子,想象着儿子给她抱上孙子,再没有比这儿更大的企图了,这样的生活,已然非常的幸福安乐。
她起床吩咐丫鬟去叫姨娘进来伺候,对小妾没什么不满,本来岁数小她一截,出身低微,性情倒也颇为雅致,说话做事很可人的心,懂得日子怎么过。
倒是对小妾的儿子沈佐就不免……
说起沈佐打出娘胎就不一般,小脸小身子处处逗着让人爱,那两颗有神的眼睛,好像是天生就懂得不少事情似的。
每次沈夫人看到暗地里丈夫和小妾开个小玩笑,说什么你看他多么秀气,到底是喝墨人家的孩子!
有名沉毅的沈嘉谋,对小妾近乎阿谀的讨好高兴起来,不言不语的抱起次子,亲吻一下小胖子的脸颊。
那时候在沈夫人的眼里,庶子就是个小魔鬼,每每想到自己的儿子,便满腹心酸。
小魔鬼和每个孩子一样,一天一天的大起来,吃得好,长高了长壮了。时间久了,沈夫人有时也会拍拍他的小脑袋:“多吃点。”
沈佐的淘气和别的孩子不同,在大娘和姐姐的身上,没有受过任何委屈。连跟父亲念书,也没有受过板子的威吓。
沈嘉谋对次子的学业很得意,“这孩子倒是有点小聪明……”
如今,夫妻俩都有感于儿女渐渐到了该成亲的时候,犹如一生的大事眼看将要完成一半,生命的旅途走到中途,可以停下来歇歇了。
沈嘉谋有了该落叶归根的念头,趁着父母健在,再不回家乡尽孝就晚了。
每天片刻的清静中,一个人坐着,能得到年轻时得不到的乐趣,
“道古现在在做什么?”一个人的沈嘉谋想着。
老家,沈侃在忙着安排车辆,四婶特意叫人给他送来一件新衣服,要他换上,沈侃不肯穿,说:“我这衣服是新年才做的,还很干净。”
沈象道换了新衣服,难得随父亲出门,欢喜的逢人便打招呼。
整个学堂就好像春游似的,沈嘉谟和潜斋先生带领一群弟子上了马车、牛车、平板驴车,大家欢声笑语的往杭州城而去。
走在最后面的两架马车里,头前的一辆坐着沈沛文、沈雨琴、王春芳、吴紫仙四位姑娘。
将近一个多时辰后,来到位于杭州南门往东的庙会,远远望去到处是黑鸦鸦的人头,周围七八里地都是人,各座山门内烟火缭绕,白塔耸立。
好多梨园戏班子在此搭建了彩台,台上舞刀弄枪,台下锣鼓阵阵好不热闹。酒肆前的招牌上画着吕洞宾醉扶柳树精,门上还写着四个大字“现沽不赊”;药铺的招牌上则画着孙思邈孙真人针灸一头病虎,门上也有四个大字“贫不计利”。
“太热闹了,不怪人人爱来。”沈侃笑道。
确实是非常热闹,饭馆里的跑堂伙计抹布不离肩头,茶馆里的茶博士摇着羽扇守着火炉,走软索的艺人在半空中摇摇晃晃,卖马解的蒙古人在马上表演各种技巧,弄百戏的在卖弄戏法,说书人在讲张天师降妖的故事。
庙会上还有贩卖骡马的市场,累得一个个经纪口吐白沫;吹糖和糖饼的手艺人,见到带孩子的行人,便自夸自家的食物香甜可口;卖首饰的妇人逢妇女就说减价。
虔诚的老婆婆,拿着檀香喃喃自语,满口阿弥陀佛,几个流里流气的浪子,则跟在她家媳妇女儿的身后,仗着人多拥挤,偷偷的挨挨挤挤。
车队停在庙会之外,潜斋先生四处看了看,说道:“人太多了,咱们就在这附近随便走走,不要去里面了。”
于是学生们一个个兴奋的下了车,忽然一个人走过来,向沈嘉绩施礼,低声说道:“叔叔今日来闲走么?”
“是闲来无事走走。”沈嘉绩说道。
潜斋先生便问道:“这位是谁?”
沈嘉绩说道:“是耘农的侄儿。”
“好像见过。”潜斋先生冲那人点头,“你来会上做什么?”
“来买点东西。”常洛似乎看到了吴淞,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
潜斋先生问道:“你买了不曾?”
“买了,买了。”常洛低下头,“我要回去了,本来二位叔伯在此,应该服侍,可是……”
“既然有事,那就回去吧。”潜斋先生笑道。
这边陪着姐姐的吴淞没看到他,还在和沈侃争辩,“人活着就是为了谋生么?如果没有职业就不能活下去吗?难道沈兄忘了桃花源?”
沈侃说道:“就是为了谋生才找职业呀?桃花源里不也是有农夫,有猎人,有先生。”
吴淞说道:“可是我为何看到,好似人们是为了找营生才生活的,忙忙碌碌。”
沈侃笑道:“想活着,就得有营生,想有营生,先得找个职业。”
“那我们的营生是读书。”
“读书可不算是营生,可以说是事业。”
“可是读书也是为了活下去,温饱后才能谈事业。”
“呵!你最近有些得道的迹象!竟玩起哲学了。没错,我们就是因为要吃饭,所以才读书的。”
“哲学?”吴淞一愣,“然如若读书不成,那生活岂不是?”
这个问题沈侃早已想过无数次了,当即说道:“读书不成,总得要想办法解决生活,种田,从商乃至当兵,反正职业不分贵贱,能自食其力就是好样的。”
“那么说,沈兄不赞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喽?”
“那倒不是,每个人都应该读书,因为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知识。但我所指的读书,绝对不是一味四书五经,我更厌恶死板的八股文章。”
但当把人接回来后,沈侃犹豫了,堂而皇之的触犯家规,毕竟不妥,再说金大娘不在家,他真不知道该怎么照顾。
不管怎么说,人是接回来要做丫鬟的,不然凭什么混饭吃?而做丫头就得学会规矩,尽管沈侃很想把她们当成宝贝女儿般抚养(调-教),现实是还不可能。
因首先他的年纪和地位就不合适作主,其次想在沈家当半个小姐,得有相应的门第和血统,难以服众的话,肯定会处处受到下人们的白眼和排挤,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成长,反倒是害了她们。
如此做了甩手掌柜,把人暂时交给沈沛文带着。
他没有走过去,隐隐约约,听到大姐的声音。
“要像你们的少爷一样勇敢,他打小就是一个人,爹娘远在别处。”
天刚刚一发亮,远在京城的沈嘉谋就醒了,他早已养成了早起的习惯,随着年事渐高,天只要一亮,就是想再睡也睡不下去。
睁着眼睛,肚子里有些空虚虚,手臂和两只腿也有点发麻。
“住多少年也不适应北方的天气,这要是在家乡,这时节一定又是鸟语花香,那些漂亮的鸟儿也该叫唤了。父母怎么样了,祖上留下来的那颗大白果树。”
自言自语的沈嘉谋想起了江南,感到十分的惋惜。
过了一会儿,他大声咳嗽一声,意思是提醒妻子和外间的丫鬟们,是时候了,该起来了。
睡在旁边的沈夫人睁开眼睛,被丈夫唠叨了半辈子,当初花轿一落地,就嫌她的容貌不“倾国”,没有“秀气”,要不就是嫌什么世面也不懂,一身小家子气。
事实上,年轻时的沈夫人乃中人之姿,家世也很富贵,也自幼读书。她同样对丈夫也有许多不满,比如不懂风情,夫妻俩也算是相互“嫌弃”了半辈子。
等彼此的年纪都大了,慢慢的相互开始体谅。
自从沈嘉谋纳了小妾后,夫妻俩虽是仍然不断有点小别扭,可总不好意思再像以前似的争吵。
如今,沈夫人看开了,一想到等儿子娶了媳妇,这辈子就算熬出来了。
过去的女性几乎人人如此,理想事业什么的对她们来说皆浮云,起先是为了丈夫而活,有了儿女为儿女而活,年纪大了就希望盼个孙子,这就是她们全部的人生。
沈夫人这么想的,真是日月如梭催人老,当姑娘的时候,抱着自己的弟弟;成了亲,抱着自己的孩子,什么时候会抱上自己的孙儿呢?
每天思念着儿子,想象着儿子给她抱上孙子,再没有比这儿更大的企图了,这样的生活,已然非常的幸福安乐。
她起床吩咐丫鬟去叫姨娘进来伺候,对小妾没什么不满,本来岁数小她一截,出身低微,性情倒也颇为雅致,说话做事很可人的心,懂得日子怎么过。
倒是对小妾的儿子沈佐就不免……
说起沈佐打出娘胎就不一般,小脸小身子处处逗着让人爱,那两颗有神的眼睛,好像是天生就懂得不少事情似的。
每次沈夫人看到暗地里丈夫和小妾开个小玩笑,说什么你看他多么秀气,到底是喝墨人家的孩子!
有名沉毅的沈嘉谋,对小妾近乎阿谀的讨好高兴起来,不言不语的抱起次子,亲吻一下小胖子的脸颊。
那时候在沈夫人的眼里,庶子就是个小魔鬼,每每想到自己的儿子,便满腹心酸。
小魔鬼和每个孩子一样,一天一天的大起来,吃得好,长高了长壮了。时间久了,沈夫人有时也会拍拍他的小脑袋:“多吃点。”
沈佐的淘气和别的孩子不同,在大娘和姐姐的身上,没有受过任何委屈。连跟父亲念书,也没有受过板子的威吓。
沈嘉谋对次子的学业很得意,“这孩子倒是有点小聪明……”
如今,夫妻俩都有感于儿女渐渐到了该成亲的时候,犹如一生的大事眼看将要完成一半,生命的旅途走到中途,可以停下来歇歇了。
沈嘉谋有了该落叶归根的念头,趁着父母健在,再不回家乡尽孝就晚了。
每天片刻的清静中,一个人坐着,能得到年轻时得不到的乐趣,
“道古现在在做什么?”一个人的沈嘉谋想着。
老家,沈侃在忙着安排车辆,四婶特意叫人给他送来一件新衣服,要他换上,沈侃不肯穿,说:“我这衣服是新年才做的,还很干净。”
沈象道换了新衣服,难得随父亲出门,欢喜的逢人便打招呼。
整个学堂就好像春游似的,沈嘉谟和潜斋先生带领一群弟子上了马车、牛车、平板驴车,大家欢声笑语的往杭州城而去。
走在最后面的两架马车里,头前的一辆坐着沈沛文、沈雨琴、王春芳、吴紫仙四位姑娘。
将近一个多时辰后,来到位于杭州南门往东的庙会,远远望去到处是黑鸦鸦的人头,周围七八里地都是人,各座山门内烟火缭绕,白塔耸立。
好多梨园戏班子在此搭建了彩台,台上舞刀弄枪,台下锣鼓阵阵好不热闹。酒肆前的招牌上画着吕洞宾醉扶柳树精,门上还写着四个大字“现沽不赊”;药铺的招牌上则画着孙思邈孙真人针灸一头病虎,门上也有四个大字“贫不计利”。
“太热闹了,不怪人人爱来。”沈侃笑道。
确实是非常热闹,饭馆里的跑堂伙计抹布不离肩头,茶馆里的茶博士摇着羽扇守着火炉,走软索的艺人在半空中摇摇晃晃,卖马解的蒙古人在马上表演各种技巧,弄百戏的在卖弄戏法,说书人在讲张天师降妖的故事。
庙会上还有贩卖骡马的市场,累得一个个经纪口吐白沫;吹糖和糖饼的手艺人,见到带孩子的行人,便自夸自家的食物香甜可口;卖首饰的妇人逢妇女就说减价。
虔诚的老婆婆,拿着檀香喃喃自语,满口阿弥陀佛,几个流里流气的浪子,则跟在她家媳妇女儿的身后,仗着人多拥挤,偷偷的挨挨挤挤。
车队停在庙会之外,潜斋先生四处看了看,说道:“人太多了,咱们就在这附近随便走走,不要去里面了。”
于是学生们一个个兴奋的下了车,忽然一个人走过来,向沈嘉绩施礼,低声说道:“叔叔今日来闲走么?”
“是闲来无事走走。”沈嘉绩说道。
潜斋先生便问道:“这位是谁?”
沈嘉绩说道:“是耘农的侄儿。”
“好像见过。”潜斋先生冲那人点头,“你来会上做什么?”
“来买点东西。”常洛似乎看到了吴淞,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
潜斋先生问道:“你买了不曾?”
“买了,买了。”常洛低下头,“我要回去了,本来二位叔伯在此,应该服侍,可是……”
“既然有事,那就回去吧。”潜斋先生笑道。
这边陪着姐姐的吴淞没看到他,还在和沈侃争辩,“人活着就是为了谋生么?如果没有职业就不能活下去吗?难道沈兄忘了桃花源?”
沈侃说道:“就是为了谋生才找职业呀?桃花源里不也是有农夫,有猎人,有先生。”
吴淞说道:“可是我为何看到,好似人们是为了找营生才生活的,忙忙碌碌。”
沈侃笑道:“想活着,就得有营生,想有营生,先得找个职业。”
“那我们的营生是读书。”
“读书可不算是营生,可以说是事业。”
“可是读书也是为了活下去,温饱后才能谈事业。”
“呵!你最近有些得道的迹象!竟玩起哲学了。没错,我们就是因为要吃饭,所以才读书的。”
“哲学?”吴淞一愣,“然如若读书不成,那生活岂不是?”
这个问题沈侃早已想过无数次了,当即说道:“读书不成,总得要想办法解决生活,种田,从商乃至当兵,反正职业不分贵贱,能自食其力就是好样的。”
“那么说,沈兄不赞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喽?”
“那倒不是,每个人都应该读书,因为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知识。但我所指的读书,绝对不是一味四书五经,我更厌恶死板的八股文章。”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