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3 第0033章 另谋出路
- 34 第0034章 不流凡俗
- 35 第0035章 认祖归宗
- 36 第0036章 安分守己
- 37 第0037章 老鼠嫁女
- 38 第0038章 因时制宜
- 39 第0039章 可否有号
- 40 第0040章 春光明媚
- 41 第0041章 艳阳天
- 42 第0042章 春风如旧,柳如烟
- 43 第0043章 秀鲜自如
- 44 第0044章 路头菩萨
- 45 第0045章 酒气熏天
- 46 第0046章 他是全才
- 47 第0047章 不孝之子
- 48 第0048章 爱莫能助
- 49 第0049章 高下立判
- 50 第0050章 请客吃饭
- 51 第0051章 卿本佳人
- 52 第0052章 令人敬服
- 53 第0053章 一生俯首拜阳明
- 54 第0054章 恐难从命
- 55 第0055章 痛快淋漓
- 56 第0056章 狼心狗肺
- 57 第0057章 痛心
- 58 第0058章 夜观天象
- 59 第0059章 狙诈狼贪
- 60 第0060章 失之交臂
- 61 第0061章 误人子弟
- 62 第0062章 婚事泡汤
- 63 第0063章 急公好义
- 64 第0064章 惊弓之鸟
- 65 第0065章 卖女
- 66 第0066章 喜出望外
- 67 第0067章 处处学霸
- 68 第0068章 天地玄黄
- 69 第0069章 夜雨观棋
- 70 第0070章 藕神
- 71 第0071章 有才无才
- 72 第0072章 羊入虎口
- 73 第0073章 一念心净
- 74 第0074章 移花接木
- 75 第0075章 明代版朱丽叶
- 76 第0076章 红六日
- 77 第0077章 上门问罪
- 78 第0078章 何地埋香
- 79 第0079章 将计就计
- 80 第0080章 七弦琴上七条弦
- 81 第0081章 寄恨长
- 82 第0082章 先下手为强
- 83 第0083章 干旱的夏
- 84 第0084章 富家少爷
- 85 第0085章 痴情种子
- 86 第0086章 无才到底是无才
- 87 第0087章 五头牛
- 88 第0088章 做大老爷
- 89 第0089章 非礼勿视
- 90 第0090章 谓我何忧
- 91 第0091章 好景不长
- 92 第0092章 天收人啦
- 93 第0093章 那个味儿
- 94 第0094章 生病
- 95 第0095章 悲欢离合
- 96 第0096章 黄金美玉
- 97 第0097章 无独有偶
- 98 第0098章 各自芳菲
- 99 第0099章 看来真有事
- 100 第0100章 我有苦衷
- 101 第0101章 老顽童
- 102 第0102章 庙会
- 103 第0103章 好姑娘
- 104 第0104章 热闹的王家
- 105 第0105章 热闹的王家(2)
- 106 第0106章 王家的热闹(3)
- 107 第0107章 省亲
- 108 第0108章 心跳
- 109 第0109章 变卦
- 110 第0110章 风流雅似桃花庵
- 111 第0111章 豁晴眸
- 112 第0112章 幸灾乐祸
- 113 第0113章 不着急
- 114 第0114章 这一晚
- 115 第0115 肌肤之亲
- 116 第0116章 你愿意吗?
- 117 第0117章 小楼一夜听春雨
- 118 第0118章 微雨燕双飞
- 119 第0119章 将计就计
- 120 第0120章 化俗
- 121 第0121章 喜书
- 122 第0122章 喜诏
- 123 第0123章 欣慰
- 124 第0124章 耍赖
- 125 第0125章 酒楼
- 126 第0126章 宝贝
- 127 第0127章 雪芙
- 128 第0128章 小喜鹊
- 129 第0129章 君子好逑
- 130 第0130章 稀罕事儿
- 131 第0131章 想不明白
- 132 第0132章 悟道
- 133 第0133章 一言而决
- 134 第0134章 议亲
- 135 第0135章 打点
- 136 第0136章 花月飞卿
- 137 第0137章 讨好
- 138 第0138章 卖布
- 139 第0139章 慌乱
- 140 第0140章 不肯
- 141 第0141章 你走开
- 142 第0142章 刘三奶奶
- 143 第0143章 单枪匹马
- 144 第0144章 这个数
- 145 第0145章 套路
- 146 第0146章 海底针
- 147 第0147章 爱情
- 148 第0148章 孩子气
- 149 第0149章 贤良方正
- 150 第0150章 冲喜
- 151 第0151章 谢天谢地
- 152 第0152章 家信
- 153 第0153章 加试
- 154 第0154章 情债
- 155 第0155章 有什么稀奇
- 156 第0156章 争辩
- 157 第0157章 入木三分
- 158 第0158章 做戏
- 159 第0159章 幽闭
- 160 第0160章 探听
- 161 第0161章 考试
- 162 第0162章 后起之秀
- 163 第0163章 掐不入
- 164 第0164章 大喜
- 165 第0165章 就死也风骚
- 166 第0166章 不巧不成书
- 167 第0167章 AA制
- 168 第0168章 躺枪
- 169 第0169章 沈郎如玉
- 170 第0170章 直男癌
- 171 第0171章 妙笔生花
- 172 第0172章 看起来很荣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0043章 秀鲜自如
第0043章 秀鲜自如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爆竹一声辞旧岁,对联双贴万户新。【ㄨ】
满院春光自明媚,人各欢庆喜欣欣。
腊月二十七,沈汉率全家男丁前往老家祭祖,整整三天,大年三十方才返回。
除夕夜过年,祖宗祭拜完了,晚上还得祭神。
大厅中挂满各路神仙的“神轴”,长长的供桌上,供着猪头三牲和素馒头、生面、茶酒之类。
所谓猪头三牲即猪头,鸡和鱼,不但如何摆放非常有讲究,比如鱼的眼睛要贴上红纸,鱼的身子得微微翘起,形状要如同元宝;鸡用一整只,嘴中叼着两根大葱,鸡屁股的后面放一盘子白鸡蛋,并且不能煮熟,所有食物必须是半生的。
祭神的过程与祭祖一样,过程繁琐累赘,越是沈家这样的书香世家,礼仪规矩就越多。
现代社会,这些古礼几乎都没了,因为太麻烦。
沈侃一边叫苦连天的同时,这些日子也给了他崭新的体验,麻烦归麻烦,但貌似这才是“过年”。当然,还是简单些好。
吃过丰盛而寓意多多的年夜饭,一家人围炉而坐,欢声笑语,守岁至通宵达旦。
当晚沈家的祠堂里,燃起了祭祀天地的香火。整个村子到处灯烛辉煌,苏州城内更是灯火灿若繁星,鞭炮的声音震天动地。
五更天的时候,天蒙蒙亮,沈汉穿了朝服,先带领阖家老小遥望帝都,恭恭敬敬的行了三拜九叩大礼,然后又去拜了祠堂,收礼时,正好天色已经大亮。
大年初一,古时称之为元日。清晨,大门打开,燃放爆竹三声,谓之“连升三级”。
休息片刻,沈汉夫妇在大厅坐好。沈嘉猷带着满门子女过来敬酒,拜了新年。然后沈嘉谟夫妇给大哥大嫂行礼,四太太孙氏又给他们夫妇行礼。
沈侃跟在沈仕后面,兄弟们挨个给长辈们拜年,又与沈沛文等姐妹互行兄妹之礼。
管家媳妇也带着内宅媳妇丫头们,管家带着管事小厮等男丁,黑压压的跪满了整个院子。
完事了,女眷返回内宅,沈侃随着沈嘉猷沈嘉谟出来,马上有账房清客等非奴籍者,请他们过去受礼。
好半天,等沈嘉猷沈嘉谟回去后,沈仕沈化等兄弟遂嘻嘻哈哈的和大家伙继续互相行年礼,不时有亲戚朋友前来拜年,总之内宅外宅十分的喧腾热闹。
苏州习俗,元日,禁扫地,乞火,汲水及用针剪。
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啥也不用干了,反正食物早已烹煮煎炸储存了一大堆,大鱼大肉的自有办法热一热上桌。
一连几日,沈家被闹得个人仰马翻,老爷子先受不了,宣布身体有恙,无暇见客。老太太也累得不轻,除了接待本家之人以及亲戚家的夫人太太外,其余一概不见。
几位太太也只同至亲姐妹及子侄辈、媳妇们,或几个有脸面的婆子妇人闲话,而沈沛文沈沛薇等姐妹们就自在得多了,每日不是下下围棋,玩骨牌,就是到处走走散心。
唯独大太太周氏最忙,每天接见客人,请人吃饭,闹得苦不堪言。沈嘉猷则外出拜年,等应该见的人家都走遍了,其余一律推给沈仕沈化沈侃代行。
至于沈位等人,早一溜烟的没了踪影,总之各有各的去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繁华富庶的苏州城,过年期间到处张灯结彩,每天街上锣鼓喧天,舞狮子舞龙等杂耍一直会持续到天明。
自宋代起,苏州的年就有名,当时有记载“苏州元夕前后,各采松枝、竹叶等,结棚于通衢,昼则悬彩,杂引流苏,夜则燃灯,辉煌火树。
朱门宴赏,衍鱼龙,列膏烛,金鼓达旦……凡阊门以内,大街通路,彩灯遍张,不见天日。”
可惜沈侃没能见识到,因沈仕把去苏州城拜年的任务给包圆了,沈化则去了镇上,留给他的通通是乡下。
大年初四,沈嘉猷休息了一天,体力恢复过来,陪父亲在花园的静斋说了会儿话,出来走到外书房,想着处理一下家务。
哪知信步进了屋,里面却静悄悄的,几个文友清客都不在,想必都应邀去吃年茶了。
于是转身返回内宅,妻子和兰姨娘竟也不在,留守的丫鬟告知叶家姑娘来了,人都赶去了正落大宅。
原来是未过门的儿媳妇来了,其实明代不称儿媳妇,而是称媳妇的。
刚一进门,叶家小姐闻讯忙带着丫鬟迎了出来,沈嘉猷柔声道:“你是客,咱们进去叙话。”
这时候沈侃也打外头回来,就见大伯一坐下,叶家小姐上前盈盈跪请长辈的安。
周氏赶紧拉着她的手,惊呼道:“哎呦,瞧把这手凉的,必是刚才写对联冻着了。”
沈嘉猷一愣,左右一瞧,屏风上正挂着一副笔墨未干的对联:岩生香桂固秀鲜,云翱丽鹤且自如。
字迹飘逸娟秀,不似自家人的笔迹,就知是未来儿媳妇写的,沈嘉猷心中暗暗赞许。
沈侃也一眼看出来了,未过门的嫂子闺名秀如。
这时叶秀如说道:“孩儿自来体弱,不是冻的。”
沈嘉猷说道:“此时虽已初春,时气尚冷,况且这屋里太大,忽冷忽热极易生病,都怪沛文不好,一定是她缠着你写的。”
“怪我好了。”沈沛文笑道,“快把炭盆子拿来,让娇客守着火。”
说着话,大家伙都不禁全盯着这位娇客,一头长发梳理的光滑乌亮,戴着玲珑耀目的珠翠,脖子上一条雪白貂鼠的领子,毛茸茸的又贵气又可爱。
一身鹦哥绿绣大红牡丹的落地百褶长裙,上罩百蝶翩飞宝蓝色的披风,胸前一块通心龙凤汉白玉,红红的穗子长长垂下。
容貌秀丽娇美,瓜子脸,双眉修长,樱桃小口,中等身材,只是肤色略有一点点黑,是对比沈沛文的少有白腻而言。
未来嫂子挺好看的,沈侃心说,不过对他而言也没什么,标准的江南佳丽。
周氏一直在端详儿媳妇,叶秀如不好意思起来,笑问:“太太为何一个劲的瞅孩儿?”
周氏笑道:“自然是越看越爱你呀。”
说得大家伙都笑了起来,沈侃见状悄悄退了出去,人还未过门,他不方便在屋里待着。
出来后,他很自觉的去了厨房,因苏州有俚语,拜年拜到初七八,家里只剩两只酸荸荠,拜年拜到年初十,只剩萝卜不剩肉。
“沈叔,东西还够吧?今日贵客临门,晚上肯定要摆几桌。如果留人住上几天,一日三餐绝不能马虎,不够就赶紧派人去城里,初五过后,商家店铺陆陆续续开张了。”
“够了够了,我正有事,要不木哥儿你自己进去看看?”
“谁在里头?”沈侃忽然犹豫了,想起沈安的儿媳妇来,可别孤男寡女的共处一室,闹出闲话。
“我浑家在呢,还有几个老婆。”沈安说完,径自匆匆去了。
“那就好。”
千里之外的德州。
沈嘉绩一路抵达德州城外下了船,李仁义引着他换牛车去了城南外,这里的沈族经过几代繁衍,已经形成了一个大村庄。
树木参天,田地纵横,一户户人家的房屋都很气派。
在沈绍家住下,亲人相见自有一番感慨热闹。
次日,沈绍带着他先拜了累代神主,又去了本族各家,不分远近贫富。过年的这几日,家家户户争相邀请他去吃饭,无不盛情款待。
择吉日祭祀,这一天全族都来了人,先去看过祖坟,然后在宗祠里,沈绍乃大宗宗子,亲自主祭献爵,那祭文上禀告山东这一支的列祖列宗,申明后人已经认祖归宗云云。
完事了,沈嘉绩再一次去了墓地,挨个记下每个墓碑的地点,有墓志铭的抄下,没有的沈绍介绍,各家也说了些自家支派渊流的前事,当晚所有人在宗祠里大摆筵席,即领享祖宗的恩惠。
第二天,沈绍又带着沈嘉绩去了城内,沈族的姻亲之家一一拜访,赠送礼物,各亲戚家亦有答拜,并请酒。
夜晚,沈嘉绩和沈绍在书房秉烛夜谈。今日大年初四,就能听到村里一片的读书之声。
沈嘉绩听了听,十分欣喜,说道:“满村书香,比之老家犹胜三分。来了这几日,亲人殷殷,村里古雅宁静,我真想住下去不走了。”
“那就住下去好了。”沈绍笑道,“族里的义塾就缺叔叔这样的大儒了,如果叔叔愿意,那义塾就是你这一房的宅院,我叫人马上修缮一新。此外水旱地各三顷,今后就是叔叔的产业了。”
“六百亩田地?”
沈嘉绩不由得暗暗乍舌,虽说亲眼看见了这边的富庶,也没想这么富贵。
爆竹一声辞旧岁,对联双贴万户新。【ㄨ】
满院春光自明媚,人各欢庆喜欣欣。
腊月二十七,沈汉率全家男丁前往老家祭祖,整整三天,大年三十方才返回。
除夕夜过年,祖宗祭拜完了,晚上还得祭神。
大厅中挂满各路神仙的“神轴”,长长的供桌上,供着猪头三牲和素馒头、生面、茶酒之类。
所谓猪头三牲即猪头,鸡和鱼,不但如何摆放非常有讲究,比如鱼的眼睛要贴上红纸,鱼的身子得微微翘起,形状要如同元宝;鸡用一整只,嘴中叼着两根大葱,鸡屁股的后面放一盘子白鸡蛋,并且不能煮熟,所有食物必须是半生的。
祭神的过程与祭祖一样,过程繁琐累赘,越是沈家这样的书香世家,礼仪规矩就越多。
现代社会,这些古礼几乎都没了,因为太麻烦。
沈侃一边叫苦连天的同时,这些日子也给了他崭新的体验,麻烦归麻烦,但貌似这才是“过年”。当然,还是简单些好。
吃过丰盛而寓意多多的年夜饭,一家人围炉而坐,欢声笑语,守岁至通宵达旦。
当晚沈家的祠堂里,燃起了祭祀天地的香火。整个村子到处灯烛辉煌,苏州城内更是灯火灿若繁星,鞭炮的声音震天动地。
五更天的时候,天蒙蒙亮,沈汉穿了朝服,先带领阖家老小遥望帝都,恭恭敬敬的行了三拜九叩大礼,然后又去拜了祠堂,收礼时,正好天色已经大亮。
大年初一,古时称之为元日。清晨,大门打开,燃放爆竹三声,谓之“连升三级”。
休息片刻,沈汉夫妇在大厅坐好。沈嘉猷带着满门子女过来敬酒,拜了新年。然后沈嘉谟夫妇给大哥大嫂行礼,四太太孙氏又给他们夫妇行礼。
沈侃跟在沈仕后面,兄弟们挨个给长辈们拜年,又与沈沛文等姐妹互行兄妹之礼。
管家媳妇也带着内宅媳妇丫头们,管家带着管事小厮等男丁,黑压压的跪满了整个院子。
完事了,女眷返回内宅,沈侃随着沈嘉猷沈嘉谟出来,马上有账房清客等非奴籍者,请他们过去受礼。
好半天,等沈嘉猷沈嘉谟回去后,沈仕沈化等兄弟遂嘻嘻哈哈的和大家伙继续互相行年礼,不时有亲戚朋友前来拜年,总之内宅外宅十分的喧腾热闹。
苏州习俗,元日,禁扫地,乞火,汲水及用针剪。
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啥也不用干了,反正食物早已烹煮煎炸储存了一大堆,大鱼大肉的自有办法热一热上桌。
一连几日,沈家被闹得个人仰马翻,老爷子先受不了,宣布身体有恙,无暇见客。老太太也累得不轻,除了接待本家之人以及亲戚家的夫人太太外,其余一概不见。
几位太太也只同至亲姐妹及子侄辈、媳妇们,或几个有脸面的婆子妇人闲话,而沈沛文沈沛薇等姐妹们就自在得多了,每日不是下下围棋,玩骨牌,就是到处走走散心。
唯独大太太周氏最忙,每天接见客人,请人吃饭,闹得苦不堪言。沈嘉猷则外出拜年,等应该见的人家都走遍了,其余一律推给沈仕沈化沈侃代行。
至于沈位等人,早一溜烟的没了踪影,总之各有各的去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繁华富庶的苏州城,过年期间到处张灯结彩,每天街上锣鼓喧天,舞狮子舞龙等杂耍一直会持续到天明。
自宋代起,苏州的年就有名,当时有记载“苏州元夕前后,各采松枝、竹叶等,结棚于通衢,昼则悬彩,杂引流苏,夜则燃灯,辉煌火树。
朱门宴赏,衍鱼龙,列膏烛,金鼓达旦……凡阊门以内,大街通路,彩灯遍张,不见天日。”
可惜沈侃没能见识到,因沈仕把去苏州城拜年的任务给包圆了,沈化则去了镇上,留给他的通通是乡下。
大年初四,沈嘉猷休息了一天,体力恢复过来,陪父亲在花园的静斋说了会儿话,出来走到外书房,想着处理一下家务。
哪知信步进了屋,里面却静悄悄的,几个文友清客都不在,想必都应邀去吃年茶了。
于是转身返回内宅,妻子和兰姨娘竟也不在,留守的丫鬟告知叶家姑娘来了,人都赶去了正落大宅。
原来是未过门的儿媳妇来了,其实明代不称儿媳妇,而是称媳妇的。
刚一进门,叶家小姐闻讯忙带着丫鬟迎了出来,沈嘉猷柔声道:“你是客,咱们进去叙话。”
这时候沈侃也打外头回来,就见大伯一坐下,叶家小姐上前盈盈跪请长辈的安。
周氏赶紧拉着她的手,惊呼道:“哎呦,瞧把这手凉的,必是刚才写对联冻着了。”
沈嘉猷一愣,左右一瞧,屏风上正挂着一副笔墨未干的对联:岩生香桂固秀鲜,云翱丽鹤且自如。
字迹飘逸娟秀,不似自家人的笔迹,就知是未来儿媳妇写的,沈嘉猷心中暗暗赞许。
沈侃也一眼看出来了,未过门的嫂子闺名秀如。
这时叶秀如说道:“孩儿自来体弱,不是冻的。”
沈嘉猷说道:“此时虽已初春,时气尚冷,况且这屋里太大,忽冷忽热极易生病,都怪沛文不好,一定是她缠着你写的。”
“怪我好了。”沈沛文笑道,“快把炭盆子拿来,让娇客守着火。”
说着话,大家伙都不禁全盯着这位娇客,一头长发梳理的光滑乌亮,戴着玲珑耀目的珠翠,脖子上一条雪白貂鼠的领子,毛茸茸的又贵气又可爱。
一身鹦哥绿绣大红牡丹的落地百褶长裙,上罩百蝶翩飞宝蓝色的披风,胸前一块通心龙凤汉白玉,红红的穗子长长垂下。
容貌秀丽娇美,瓜子脸,双眉修长,樱桃小口,中等身材,只是肤色略有一点点黑,是对比沈沛文的少有白腻而言。
未来嫂子挺好看的,沈侃心说,不过对他而言也没什么,标准的江南佳丽。
周氏一直在端详儿媳妇,叶秀如不好意思起来,笑问:“太太为何一个劲的瞅孩儿?”
周氏笑道:“自然是越看越爱你呀。”
说得大家伙都笑了起来,沈侃见状悄悄退了出去,人还未过门,他不方便在屋里待着。
出来后,他很自觉的去了厨房,因苏州有俚语,拜年拜到初七八,家里只剩两只酸荸荠,拜年拜到年初十,只剩萝卜不剩肉。
“沈叔,东西还够吧?今日贵客临门,晚上肯定要摆几桌。如果留人住上几天,一日三餐绝不能马虎,不够就赶紧派人去城里,初五过后,商家店铺陆陆续续开张了。”
“够了够了,我正有事,要不木哥儿你自己进去看看?”
“谁在里头?”沈侃忽然犹豫了,想起沈安的儿媳妇来,可别孤男寡女的共处一室,闹出闲话。
“我浑家在呢,还有几个老婆。”沈安说完,径自匆匆去了。
“那就好。”
千里之外的德州。
沈嘉绩一路抵达德州城外下了船,李仁义引着他换牛车去了城南外,这里的沈族经过几代繁衍,已经形成了一个大村庄。
树木参天,田地纵横,一户户人家的房屋都很气派。
在沈绍家住下,亲人相见自有一番感慨热闹。
次日,沈绍带着他先拜了累代神主,又去了本族各家,不分远近贫富。过年的这几日,家家户户争相邀请他去吃饭,无不盛情款待。
择吉日祭祀,这一天全族都来了人,先去看过祖坟,然后在宗祠里,沈绍乃大宗宗子,亲自主祭献爵,那祭文上禀告山东这一支的列祖列宗,申明后人已经认祖归宗云云。
完事了,沈嘉绩再一次去了墓地,挨个记下每个墓碑的地点,有墓志铭的抄下,没有的沈绍介绍,各家也说了些自家支派渊流的前事,当晚所有人在宗祠里大摆筵席,即领享祖宗的恩惠。
第二天,沈绍又带着沈嘉绩去了城内,沈族的姻亲之家一一拜访,赠送礼物,各亲戚家亦有答拜,并请酒。
夜晚,沈嘉绩和沈绍在书房秉烛夜谈。今日大年初四,就能听到村里一片的读书之声。
沈嘉绩听了听,十分欣喜,说道:“满村书香,比之老家犹胜三分。来了这几日,亲人殷殷,村里古雅宁静,我真想住下去不走了。”
“那就住下去好了。”沈绍笑道,“族里的义塾就缺叔叔这样的大儒了,如果叔叔愿意,那义塾就是你这一房的宅院,我叫人马上修缮一新。此外水旱地各三顷,今后就是叔叔的产业了。”
“六百亩田地?”
沈嘉绩不由得暗暗乍舌,虽说亲眼看见了这边的富庶,也没想这么富贵。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