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0001章 水乡古镇
- 2 第0002章 食色名利
- 3 第0003章 肥冬瘦年
- 4 第0004章 初入学院
- 5 第0005章 沈氏各房
- 6 第0006章 龟通海底
- 7 第0007章 冬酿名高
- 8 第0008章 虎丘青蒿
- 9 第0009章 世外桃源
- 10 第0010章 深宅大院
- 11 第0011章 不胜永慕
- 12 第0012章 苏州女人
- 13 第0013章 忘恩负义
- 14 第0014章 火中取栗
- 15 第0015章 瓜田李下
- 16 第0016章 金屋藏娇
- 17 第0017章 男女不拘
- 18 第0018章 事成定局
- 19 第0019章 王八绿豆
- 20 第0020章 瓜李之嫌
- 21 第0021章 龙泉三尺书千卷
- 22 第0022章 望族奥秘
- 23 第0023章 三条出路
- 24 第0024章 口无遮拦
- 25 第0025章 三堂会审
- 26 第0026章 不欢而别
- 27 第0027章 防微杜渐
- 28 第0028章 长久之计
- 29 第0029章 垒石成山
- 30 第0030章 生之者众
- 31 第0031章 欲哭无泪
- 32 第0032章 花落人断肠
- 33 第0033章 另谋出路
- 34 第0034章 不流凡俗
- 35 第0035章 认祖归宗
- 36 第0036章 安分守己
- 37 第0037章 老鼠嫁女
- 38 第0038章 因时制宜
- 39 第0039章 可否有号
- 40 第0040章 春光明媚
- 41 第0041章 艳阳天
- 42 第0042章 春风如旧,柳如烟
- 43 第0043章 秀鲜自如
- 44 第0044章 路头菩萨
- 45 第0045章 酒气熏天
- 46 第0046章 他是全才
- 47 第0047章 不孝之子
- 48 第0048章 爱莫能助
- 49 第0049章 高下立判
- 50 第0050章 请客吃饭
- 51 第0051章 卿本佳人
- 52 第0052章 令人敬服
- 53 第0053章 一生俯首拜阳明
- 54 第0054章 恐难从命
- 55 第0055章 痛快淋漓
- 56 第0056章 狼心狗肺
- 57 第0057章 痛心
- 58 第0058章 夜观天象
- 59 第0059章 狙诈狼贪
- 60 第0060章 失之交臂
- 61 第0061章 误人子弟
- 62 第0062章 婚事泡汤
- 63 第0063章 急公好义
- 64 第0064章 惊弓之鸟
- 65 第0065章 卖女
- 66 第0066章 喜出望外
- 67 第0067章 处处学霸
- 68 第0068章 天地玄黄
- 69 第0069章 夜雨观棋
- 70 第0070章 藕神
- 71 第0071章 有才无才
- 72 第0072章 羊入虎口
- 73 第0073章 一念心净
- 74 第0074章 移花接木
- 75 第0075章 明代版朱丽叶
- 76 第0076章 红六日
- 77 第0077章 上门问罪
- 78 第0078章 何地埋香
- 79 第0079章 将计就计
- 80 第0080章 七弦琴上七条弦
- 81 第0081章 寄恨长
- 82 第0082章 先下手为强
- 83 第0083章 干旱的夏
- 84 第0084章 富家少爷
- 85 第0085章 痴情种子
- 86 第0086章 无才到底是无才
- 87 第0087章 五头牛
- 88 第0088章 做大老爷
- 89 第0089章 非礼勿视
- 90 第0090章 谓我何忧
- 91 第0091章 好景不长
- 92 第0092章 天收人啦
- 93 第0093章 那个味儿
- 94 第0094章 生病
- 95 第0095章 悲欢离合
- 96 第0096章 黄金美玉
- 97 第0097章 无独有偶
- 98 第0098章 各自芳菲
- 99 第0099章 看来真有事
- 100 第0100章 我有苦衷
- 101 第0101章 老顽童
- 102 第0102章 庙会
- 103 第0103章 好姑娘
- 104 第0104章 热闹的王家
- 105 第0105章 热闹的王家(2)
- 106 第0106章 王家的热闹(3)
- 107 第0107章 省亲
- 108 第0108章 心跳
- 109 第0109章 变卦
- 110 第0110章 风流雅似桃花庵
- 111 第0111章 豁晴眸
- 112 第0112章 幸灾乐祸
- 113 第0113章 不着急
- 114 第0114章 这一晚
- 115 第0115 肌肤之亲
- 116 第0116章 你愿意吗?
- 117 第0117章 小楼一夜听春雨
- 118 第0118章 微雨燕双飞
- 119 第0119章 将计就计
- 120 第0120章 化俗
- 121 第0121章 喜书
- 122 第0122章 喜诏
- 123 第0123章 欣慰
- 124 第0124章 耍赖
- 125 第0125章 酒楼
- 126 第0126章 宝贝
- 127 第0127章 雪芙
- 128 第0128章 小喜鹊
- 129 第0129章 君子好逑
- 130 第0130章 稀罕事儿
- 131 第0131章 想不明白
- 132 第0132章 悟道
- 133 第0133章 一言而决
- 134 第0134章 议亲
- 135 第0135章 打点
- 136 第0136章 花月飞卿
- 137 第0137章 讨好
- 138 第0138章 卖布
- 139 第0139章 慌乱
- 140 第0140章 不肯
- 141 第0141章 你走开
- 142 第0142章 刘三奶奶
- 143 第0143章 单枪匹马
- 144 第0144章 这个数
- 145 第0145章 套路
- 146 第0146章 海底针
- 147 第0147章 爱情
- 148 第0148章 孩子气
- 149 第0149章 贤良方正
- 150 第0150章 冲喜
- 151 第0151章 谢天谢地
- 152 第0152章 家信
- 153 第0153章 加试
- 154 第0154章 情债
- 155 第0155章 有什么稀奇
- 156 第0156章 争辩
- 157 第0157章 入木三分
- 158 第0158章 做戏
- 159 第0159章 幽闭
- 160 第0160章 探听
- 161 第0161章 考试
- 162 第0162章 后起之秀
- 163 第0163章 掐不入
- 164 第0164章 大喜
- 165 第0165章 就死也风骚
- 166 第0166章 不巧不成书
- 167 第0167章 AA制
- 168 第0168章 躺枪
- 169 第0169章 沈郎如玉
- 170 第0170章 直男癌
- 171 第0171章 妙笔生花
- 172 第0172章 看起来很荣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0011章 不胜永慕
第0011章 不胜永慕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昨晚沈嘉猷特意交代过沈侃,进县学前,他先在县衙前看了下布告。
沈侃不慌不忙的道:“回老爷,太仓二斗八升,扣除役派二斗五升;长洲三斗七五,扣除役派三斗二升;常熟三斗一八,扣除役派二斗八升;昆山三斗三五,扣除役派二斗九升,嘉定三升,扣除役派二斗七升。”
“嗯。”沈汉满意的点点头,问道:“你怎么看?”
“这··”
沈侃不禁有些挠头,想了想说道:“此次朝廷因地制宜,没有采取粗暴的一刀切,而是考虑到了各地产出不同,分别制定的减免条件,诚善政也。”
沈汉再次点头,有些感慨的道:“虽是善政,然南人困于粮,北人困于役的弊端无法可解。可惜不管田地何等肥沃,每亩也不会超过七石。”
有化肥就行,沈侃先在心里念叨了下,笑道:“不怕,朝廷贪多,百姓贪拖,苏州田赋虽重,农户早有应付的法子,大家伙一股脑的拖欠,时日一久,早晚圣上会下旨减免的。”
“呵呵!”沈汉笑了,又问道:“今年村里徭役的摊派,多少银子?”
“长到五百两了。”沈侃的笑容消失,皱起了眉,“州、县出役,拜见银涨到四五十两,加上副差等,还有吏书、门皂的分例;村里供应买办的下程、陈设、酒席等;各衙门的油烛、六房的纸札、盘缠之类。林林总总的算在一起,里长答应出五十两,分摊到咱家,要一百两整,周家八十两,顾家五十两,村里各个甲首一家十两,其余由各户分摊,一户至少需要二两银子。”
沈汉的脸色也变得很不好看,良久,叹道:“田赋减了,摊派却有增无少,真真指一科十,缘甲及乙,以官府一事一物之供,害遍于通府之民矣!”
老爷子问完了话,赶苍蝇似的挥手命沈侃退下,沈侃只好带着郁闷转身去了。
等他一走,沈嘉猷轻声说道:“父亲,既然仕儿说木哥儿想读书了,那就叫他去义学吧,奋发几年考中个童生,也叫三弟夫妇欣慰欣慰,咱们也不负他们的托付。”
沈汉先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摇头:“常言道人尽其才,木哥大病一场变的古怪,如今大好了,虽言行怪异,但性子也仿佛一夜之间稳重了。你看他今日办事,比起从前越发的稳妥,除他之外还有谁能放心交代?唉!想沈家几辈人从不缺读书的材料,独缺能料事的,这孩子还是跟着嘉绩锤炼吧,将来好辅佐仕儿管好这个大家。”
“是。”沈嘉猷不再废话。
谁让沈家这一代就不缺读书郎呢,尤其个顶个的早慧,沈仕沈化沈位还有年纪小小的沈倬,无不十岁上下就考中了童生,这在整个苏州也是罕见。
反正有对比才有差距,谁让沈侃十五岁了还是白身,放在别人家或许是个读书种子,而在沈家就该干嘛干嘛去。
就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其实是大踏步的退步了,儒学还不如以前的沈侃。其他兄弟十五岁时行成人礼,家里无不重视,举行了庄重的仪式,期间沈汉当众给孙儿赐字。
等轮到了沈侃,只交代沈嘉猷请几个亲朋来吃顿饭,与普通百姓家无异,然后潦草的取了个“道古”了事。
这边出来后的沈侃尽管气闷,还是快步走到外书房。
正忙着指挥家人的四叔沈嘉绩见他来了,说道:“正好,今年你带着小厮去挂喜神像,千万小心。”
“知道了。”沈侃与大大咧咧的四叔相处较为随便,答应一声就往外走。
“回来!”
“干嘛?”
沈嘉绩斜眼问道:“身上有银子嘛?”
“没有啊。”沈侃摇头。
“你呀,办事不糊涂,小节上就是个毛孩子。”沈嘉绩一声嗤笑,交代身边人,“把银子给老五,好歹也算个大人了,小辈给你拜冬怎么办?不惹人耻笑嘛。”
因为冠礼办的实在太随便,本身也不当回事,沈侃一直没意识到已经过了成人礼了。
这时才意识到得给未成年的孩子们发红包,无语的接过管事递过来的钱袋,嘟哝道:“没赚钱给什么钱?我一介穷丁,人家为何要笑话我?”
沈嘉绩好笑的道:“怎么不赚钱,哪个月的月钱短了你?”
“月钱?”沈侃为之苦笑不已,忍不住发起了牢骚,“我那四口人的工钱,去了一半,剩余的一两银子没几天就没了。这不昨儿采冬还埋怨我没有新衣服穿,好在姑姑帮着准备了,不然指不定得生气多少天呢。【ㄨ】”
“谁叫你不出来帮我?怨得了谁?”沈嘉绩嘲笑道。
“对啊!”
沈侃懊恼的拍了拍脑门,作为沈家一份子,办事抽点油水那不叫贪污,天经地义的跑腿钱。怪不得采冬唠叨了好几天,金大娘也语气带着埋怨,敢情以前‘赚’的多!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沈侃叹息道,这下子找到了做事的动力,发家的第一桶金,貌似就靠它了。
“滚吧。”沈嘉绩见侄儿醒悟了,挥了挥手。
那动作几乎与老爷子一模一样,气得沈侃撇了撇嘴,将钱袋揣在袖子里,转身屁颠屁颠的跑出去了。
挂喜神像就是悬挂祖先的画像,在距离正厅不远的祠堂。
看着小厮挂好,沈侃捧着一本“家礼”,帮着沈嘉绩挨个清点每一样祭品,叔侄俩生怕出现一点纰漏。
明代祭祀,一般庶民祭三代,士大夫祭四代;沈家高祖的牌位居中左,曾祖居中右,祖居左,祢(父)居右。
按照“家礼”,一年四时应该祭祀四代。冬至祭祀始祖,春祭先祖,夏、秋祭祖、父,必须年年举行。至于上元、端阳、中秋、重九之类的俗节,应该奉献“时养”。
因沈族已经分而居之,冬至这一天各祭各的。春节要回祖宅进行大祭,每年都要预先从族中子弟中挑选一名知礼的人为赞祭,提前数月就开始筹备祭祖大典。
祖先的祠堂给了沈侃一种很深的归属感,每个重要的日子都要去参拜,有事要告知。出远门前,得到祠堂里禀告祖先,回来后也得报备。
即使家里有了丧事,也不能废祭。
始祖的神主必须由宗子奉祀,支子只能随班助祭,所以沈家只能祭祀到高祖的牌位。
至于祭祀的祝文,什么事都要管的太祖朱元璋也御定了,成为天下祝文的范式。
里里外外检查了三遍,确认无有疏漏,额头冒汗的沈嘉绩低声道:“赶紧回去沐浴更衣,好生歇息一下,得将近二个时辰呢。”
“二个时辰?”
沈侃听了暗自咋舌,这还是他过的头一个冬至,早知道古人对祭祖最为重视,也没想到会持续这么长的时间。
告别四叔,沈侃一路匆匆返回自己的小院,金大娘和采冬都不在,临走时把灯烛都熄灭了,屋子里显得黯黝黝的。
礼服工工整整的放在床上。在明朝初期,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朱元璋都规定了详细的礼法,民间一丝一毫不得逾越。
时至今日却已然逾越成风,毕竟生活水准相对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刻板朴素的服式等。
沈侃勉强算是士人,礼服是一件青色的圆领襕衫,原本按律法应该是杂色布帛的。
生员是玉色布绢,监生是青色圆领,进士是深蓝罗袍,状元的则是御前所赐,绯罗圆领。此外状元的行头还包括白绢中单,锦绶,蔽膝,纱帽,槐木笏,光银带,药玉佩,朝靴,毯袜等。
沈侃的零碎挂件也不少,四方头巾上缝了金玉和玛瑙,礼服上用黑角、珊瑚、琥珀、水晶、香木作的装饰,白罗为缘,袖子的长度刚刚过手,挽回来正好三寸。
袖子的长度在明朝非常有讲究,士子短,庶民长,当然现在都不大讲究了。
在浴房将就着用温水冲了个澡,沈侃没敢洗头发,冬天着凉了可不是玩的。
一头长发实在麻烦,他每隔几天必须洗一次。而这年头的男人洗头不勤,头皮痒了就用篦子。
沈侃不待见那玩意,有的人连虱子都能篦出来。
半个时辰后,祠堂。
沈家人鸦雀无声的站在各自的位置上,院子里回荡着沈汉沉厚老迈的声音。
“孝孙阖门眷属,告于高曾祖考妣灵曰:昔者祖宗相继,鞠育子孙,怀抱提携,劬力万状。每逢四时交代,随其寒暖,增减衣服,撙节饮食。或忧近于水火,或恐伤于蚊虫,或惧染于疾病,百计调护,唯恐不安,此心悬悬,未尝暂息,使子孙成立,至有今日者,皆祖宗劬劳之恩也。
虽欲报之,莫之所以为报。兹者节届春夏秋冬天气,将温热凉寒,追感昔时,不胜永慕。”
说到这里,沈汉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伤感的道:“谨备酒肴羹饭,不肖子孙汉率阖门眷属以献。尚享!”
昨晚沈嘉猷特意交代过沈侃,进县学前,他先在县衙前看了下布告。
沈侃不慌不忙的道:“回老爷,太仓二斗八升,扣除役派二斗五升;长洲三斗七五,扣除役派三斗二升;常熟三斗一八,扣除役派二斗八升;昆山三斗三五,扣除役派二斗九升,嘉定三升,扣除役派二斗七升。”
“嗯。”沈汉满意的点点头,问道:“你怎么看?”
“这··”
沈侃不禁有些挠头,想了想说道:“此次朝廷因地制宜,没有采取粗暴的一刀切,而是考虑到了各地产出不同,分别制定的减免条件,诚善政也。”
沈汉再次点头,有些感慨的道:“虽是善政,然南人困于粮,北人困于役的弊端无法可解。可惜不管田地何等肥沃,每亩也不会超过七石。”
有化肥就行,沈侃先在心里念叨了下,笑道:“不怕,朝廷贪多,百姓贪拖,苏州田赋虽重,农户早有应付的法子,大家伙一股脑的拖欠,时日一久,早晚圣上会下旨减免的。”
“呵呵!”沈汉笑了,又问道:“今年村里徭役的摊派,多少银子?”
“长到五百两了。”沈侃的笑容消失,皱起了眉,“州、县出役,拜见银涨到四五十两,加上副差等,还有吏书、门皂的分例;村里供应买办的下程、陈设、酒席等;各衙门的油烛、六房的纸札、盘缠之类。林林总总的算在一起,里长答应出五十两,分摊到咱家,要一百两整,周家八十两,顾家五十两,村里各个甲首一家十两,其余由各户分摊,一户至少需要二两银子。”
沈汉的脸色也变得很不好看,良久,叹道:“田赋减了,摊派却有增无少,真真指一科十,缘甲及乙,以官府一事一物之供,害遍于通府之民矣!”
老爷子问完了话,赶苍蝇似的挥手命沈侃退下,沈侃只好带着郁闷转身去了。
等他一走,沈嘉猷轻声说道:“父亲,既然仕儿说木哥儿想读书了,那就叫他去义学吧,奋发几年考中个童生,也叫三弟夫妇欣慰欣慰,咱们也不负他们的托付。”
沈汉先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摇头:“常言道人尽其才,木哥大病一场变的古怪,如今大好了,虽言行怪异,但性子也仿佛一夜之间稳重了。你看他今日办事,比起从前越发的稳妥,除他之外还有谁能放心交代?唉!想沈家几辈人从不缺读书的材料,独缺能料事的,这孩子还是跟着嘉绩锤炼吧,将来好辅佐仕儿管好这个大家。”
“是。”沈嘉猷不再废话。
谁让沈家这一代就不缺读书郎呢,尤其个顶个的早慧,沈仕沈化沈位还有年纪小小的沈倬,无不十岁上下就考中了童生,这在整个苏州也是罕见。
反正有对比才有差距,谁让沈侃十五岁了还是白身,放在别人家或许是个读书种子,而在沈家就该干嘛干嘛去。
就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其实是大踏步的退步了,儒学还不如以前的沈侃。其他兄弟十五岁时行成人礼,家里无不重视,举行了庄重的仪式,期间沈汉当众给孙儿赐字。
等轮到了沈侃,只交代沈嘉猷请几个亲朋来吃顿饭,与普通百姓家无异,然后潦草的取了个“道古”了事。
这边出来后的沈侃尽管气闷,还是快步走到外书房。
正忙着指挥家人的四叔沈嘉绩见他来了,说道:“正好,今年你带着小厮去挂喜神像,千万小心。”
“知道了。”沈侃与大大咧咧的四叔相处较为随便,答应一声就往外走。
“回来!”
“干嘛?”
沈嘉绩斜眼问道:“身上有银子嘛?”
“没有啊。”沈侃摇头。
“你呀,办事不糊涂,小节上就是个毛孩子。”沈嘉绩一声嗤笑,交代身边人,“把银子给老五,好歹也算个大人了,小辈给你拜冬怎么办?不惹人耻笑嘛。”
因为冠礼办的实在太随便,本身也不当回事,沈侃一直没意识到已经过了成人礼了。
这时才意识到得给未成年的孩子们发红包,无语的接过管事递过来的钱袋,嘟哝道:“没赚钱给什么钱?我一介穷丁,人家为何要笑话我?”
沈嘉绩好笑的道:“怎么不赚钱,哪个月的月钱短了你?”
“月钱?”沈侃为之苦笑不已,忍不住发起了牢骚,“我那四口人的工钱,去了一半,剩余的一两银子没几天就没了。这不昨儿采冬还埋怨我没有新衣服穿,好在姑姑帮着准备了,不然指不定得生气多少天呢。【ㄨ】”
“谁叫你不出来帮我?怨得了谁?”沈嘉绩嘲笑道。
“对啊!”
沈侃懊恼的拍了拍脑门,作为沈家一份子,办事抽点油水那不叫贪污,天经地义的跑腿钱。怪不得采冬唠叨了好几天,金大娘也语气带着埋怨,敢情以前‘赚’的多!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沈侃叹息道,这下子找到了做事的动力,发家的第一桶金,貌似就靠它了。
“滚吧。”沈嘉绩见侄儿醒悟了,挥了挥手。
那动作几乎与老爷子一模一样,气得沈侃撇了撇嘴,将钱袋揣在袖子里,转身屁颠屁颠的跑出去了。
挂喜神像就是悬挂祖先的画像,在距离正厅不远的祠堂。
看着小厮挂好,沈侃捧着一本“家礼”,帮着沈嘉绩挨个清点每一样祭品,叔侄俩生怕出现一点纰漏。
明代祭祀,一般庶民祭三代,士大夫祭四代;沈家高祖的牌位居中左,曾祖居中右,祖居左,祢(父)居右。
按照“家礼”,一年四时应该祭祀四代。冬至祭祀始祖,春祭先祖,夏、秋祭祖、父,必须年年举行。至于上元、端阳、中秋、重九之类的俗节,应该奉献“时养”。
因沈族已经分而居之,冬至这一天各祭各的。春节要回祖宅进行大祭,每年都要预先从族中子弟中挑选一名知礼的人为赞祭,提前数月就开始筹备祭祖大典。
祖先的祠堂给了沈侃一种很深的归属感,每个重要的日子都要去参拜,有事要告知。出远门前,得到祠堂里禀告祖先,回来后也得报备。
即使家里有了丧事,也不能废祭。
始祖的神主必须由宗子奉祀,支子只能随班助祭,所以沈家只能祭祀到高祖的牌位。
至于祭祀的祝文,什么事都要管的太祖朱元璋也御定了,成为天下祝文的范式。
里里外外检查了三遍,确认无有疏漏,额头冒汗的沈嘉绩低声道:“赶紧回去沐浴更衣,好生歇息一下,得将近二个时辰呢。”
“二个时辰?”
沈侃听了暗自咋舌,这还是他过的头一个冬至,早知道古人对祭祖最为重视,也没想到会持续这么长的时间。
告别四叔,沈侃一路匆匆返回自己的小院,金大娘和采冬都不在,临走时把灯烛都熄灭了,屋子里显得黯黝黝的。
礼服工工整整的放在床上。在明朝初期,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朱元璋都规定了详细的礼法,民间一丝一毫不得逾越。
时至今日却已然逾越成风,毕竟生活水准相对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刻板朴素的服式等。
沈侃勉强算是士人,礼服是一件青色的圆领襕衫,原本按律法应该是杂色布帛的。
生员是玉色布绢,监生是青色圆领,进士是深蓝罗袍,状元的则是御前所赐,绯罗圆领。此外状元的行头还包括白绢中单,锦绶,蔽膝,纱帽,槐木笏,光银带,药玉佩,朝靴,毯袜等。
沈侃的零碎挂件也不少,四方头巾上缝了金玉和玛瑙,礼服上用黑角、珊瑚、琥珀、水晶、香木作的装饰,白罗为缘,袖子的长度刚刚过手,挽回来正好三寸。
袖子的长度在明朝非常有讲究,士子短,庶民长,当然现在都不大讲究了。
在浴房将就着用温水冲了个澡,沈侃没敢洗头发,冬天着凉了可不是玩的。
一头长发实在麻烦,他每隔几天必须洗一次。而这年头的男人洗头不勤,头皮痒了就用篦子。
沈侃不待见那玩意,有的人连虱子都能篦出来。
半个时辰后,祠堂。
沈家人鸦雀无声的站在各自的位置上,院子里回荡着沈汉沉厚老迈的声音。
“孝孙阖门眷属,告于高曾祖考妣灵曰:昔者祖宗相继,鞠育子孙,怀抱提携,劬力万状。每逢四时交代,随其寒暖,增减衣服,撙节饮食。或忧近于水火,或恐伤于蚊虫,或惧染于疾病,百计调护,唯恐不安,此心悬悬,未尝暂息,使子孙成立,至有今日者,皆祖宗劬劳之恩也。
虽欲报之,莫之所以为报。兹者节届春夏秋冬天气,将温热凉寒,追感昔时,不胜永慕。”
说到这里,沈汉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伤感的道:“谨备酒肴羹饭,不肖子孙汉率阖门眷属以献。尚享!”
正在加载...